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影像学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影像学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周亮亮【摘要】近年来,不同学者运用各种影像学测量技术研究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使得EA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已基本明确.其中CT测量EAT体积因其准确度高于超声测量的EAT厚度,且成本和效率均优于MRI而被广泛运用.文中就EAT数量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used all kinds of imaging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 EAT )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quantity of EAT is basically clear. EAT volume measured by CT is more accurate than EAT thickness measured by cardiac ultrasound. The saving and efficiency of EAT volume measuring are better by CT than by MRI, so the former is widely used. 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quantity of EAT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2(025)010【总页数】5页(P1097-1101)【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冠心病;CT【作者】周亮亮【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0 引言人类EAT是指位于心肌和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包括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及脂肪组_省略_酶2表达_磷脂酶a_2水平及意义_杜文涛
第一作者简介:杜文涛(1978-),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
E-mail :1961147104@qq.com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及脂肪组织基质蛋白酶2表达、磷脂酶A 2水平及意义杜文涛,白净,智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邯郸056002)摘要: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 )及心外膜脂肪组织基质蛋白酶2(MMP-2)表达、磷脂酶A 2(PLA 2)水平,分析其意义。
方法选择行心脏手术患者113例,其中冠心病患者67例(冠心病组),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病组)46例。
术前均行双源CT 检查,测量EATV ,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断是否发生血管正性重构;术中取心外膜脂肪组织及胸腔脂肪组织,检测脂肪组织MMP-2mRNA 、MMP-2蛋白表达及PLA 2水平。
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血管正性重构的影响因素。
结果冠心病组EATV 为(128.08ʃ45.34)cm 3、瓣膜病组为(84.21ʃ25.37)cm 3,两组发生血管正性重构者分别为36、10例,两组比较P 均<0.01。
冠心病组心外膜脂肪组织MMP-2mRNA 、MMP-2蛋白表达及PLA 2水平均明显高于瓣膜病组(P 均<0.05),两组胸腔脂肪组织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EATV 、MMP-2、PLA 2、高血压是冠心病患者发生血管正性重构的影响因素(P <0.05或<0.01)。
结论冠心病患者EATV 增大,心外膜脂肪组织MMP-2高表达、PLA 2水平增加;EATV 、MMP-2、PLA 2是冠心病患者发生血管正性重构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2;磷脂酶A 2;心外膜脂肪;血管正性重构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6.12.007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 (2016)12-0024-04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volume and MMP-2and PLA 2levels in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U Wentao ,BAI Jing ,ZHI Hua(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volume (EATV )and the levels of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MMP-2)and phospholipase A 2(PLA 2)in the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MethodsA total of 113patients receiving thoracic surgery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67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group )and 46cases with heart valve disease (valvular disease group ).EATV and the nature of the plaque were detected by dual-source CT before surgery to determine whether vascular positive remodeling happened.Then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 )and intrathoracic adipose tissue (TAT )were collect-ed.MMP-2mRNA and protein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RT-PCRand Western blotting.The PLA 2level was detected by ELISA.Finally ,the factors related to vascular positive remodeling were analyzed by the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TheEATV in the CHD group was (128.08ʃ45.34)cm 3,and (84.21ʃ25.37)cm 3in the valvular disease group.There were respectively 36and 10cases of vascular positive remodeling in the two groups (all P <0.01).The MMP-2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PLA 2in EATV of the CH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valvular disease group (all P <0.05),b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above index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thoracic adipose tis-sues (all P >0.05).EATV ,MMP-2,PLA2and high blood pressure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positive remodeling in CHD patients.Conclusions The levels of EATV ,MMP-2and PLA 2in the epicardialadipose tissues of CHD patients were increased.EATV ,MMP-2and PLA 2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positive remodeling in CHD patients.Key words :atherosclerosi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phospholipase A 2;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vascular posi-tive remodeling4本文摘自当代临床医刊冠心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进行性狭窄或阻塞,临床上尤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易发[1]。
心外膜脂肪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著 •心外膜脂肪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肖建东1,张俊岭1,路玉李1,张淑枝1,马星2,郑群1基金项目: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4020A)作者单位:1 053000 衡水,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 2053000 衡水,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郑群,E-mail:zheng.qun@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7.03.10【摘要】目的 研究心外膜脂肪厚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1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各50例。
另选择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入选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外膜脂肪厚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采用Person相关分析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外膜脂肪厚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数量的诊断价值。
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1)。
随冠心病严重程度的进展,心外膜脂肪厚度明显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12、0.352、0.542、0.593,P 均<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心外膜脂肪厚度对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692、0.808、0.831。
结论 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程度相关,尤其对冠心病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外膜脂肪厚度;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7)03-0290-03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XIAO Jian-dong *, ZHANG Jun-ling, LU Yu-li, ZHANG Shu-zhi, MA Xing, ZHENG Qu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ENG Qun, E-mail: zheng.qun@[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ed value of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50 patients in single vessel disease group, 50 patients in double vessel disease group and 50 patients in multi branch lesion group. 5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thickness of epicardial fat was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coronary steno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as analyzed using Person correlation; using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in the degree and quant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ults The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of single-vessel disease group, double-vessel disease group and multi-vessel dise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1).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two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r =0.412, 0.352, 0.542, 0.593, P <0.05). The AUC values of single-vessel disease group, double-vessel disease group and multi-vessel disease group were 0.692, 0.808 and 0.83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ich has a good diagnostic value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ultip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Key words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Coronary angiography; Echocardiography近期国外研究发现,内脏脂肪组织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
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
常、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ꎬ且有较高的阴性比例及
意书ꎮ 脱落标准:①受试者退出研究或失访ꎻ②未按
放射性损伤、费用高昂、硬件及团队要求高等局限ꎬ
既定计划诊疗ꎻ③检查期间出现非预期的严重不良
因此临床医师亟需一种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对疑
事件ꎻ④资料不全ꎬ影响指标评价ꎮ
诊患者冠状动脉情况进行早期诊断ꎮ 新近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年 5 月第 40 卷
2018
析、t 检验、χ2 检验、Pearson 相关分析ꎬ采用受试者工
作特征( ROC) 曲线确定因素的预测价值ꎮ
表 1 各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x±s)
组别
n
年龄( 岁)
非 CHD 组
26
54 62±8 95
中度病变组
61
54 90±8 66
诊断最佳临界点ꎬ灵敏度为 52 06% ꎬ特异度为 88 79% ꎮ EAT 厚度对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ꎮ 结论
EAT 厚度与冠心病关系密切ꎬ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正相关性ꎬ对冠心病评估、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ꎮ 而且经超声测
量 EAT 简便、无创、安全ꎮ
〔 关键词〕 冠心病ꎻ冠状动脉狭窄ꎻ心外膜脂肪组织( EAT) ꎻ超声检查ꎻ预测
况 〔6〕 ꎮ 根据受检者诊断结果判断其是否罹患 CHDꎬ
将其分 入 非 CHD 组 26 例、 CHD 组 ( 冠 脉 狭 窄 ≥
②具备行 CAG 检查的指征ꎬ同期接受超声检查和
50% ꎬ累及主要冠脉分支) 144 例ꎮ 对于存在 CHD
意ꎬ自愿参加本研究ꎮ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律失常、
组( 狭窄率为 50% ~ 70% 的单支病变) 30 例、中度
葛丽丽等 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 第 10 期
320排低剂量CT心外膜脂肪定量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320排低剂量CT心外膜脂肪定量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320排低剂量CT心外膜脂肪定量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害严重。
心外膜脂肪是指位于心脏外表面的脂肪组织,目前已经证明,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320排低剂量CT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心外膜脂肪定量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320排低剂量CT心外膜脂肪定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探索。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名冠心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
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320排低剂量CT心脏扫描,并通过该技术进行心外膜脂肪的定量分析。
同时,研究人员还记录了参与者的一些基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血脂水平等。
结果通过对320排低剂量CT扫描图像的分析,我们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进一步统计学分析表明,心外膜脂肪量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并且,在控制其他相关因素的情况下,心外膜脂肪量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讨论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
心外膜脂肪是赘述的脂肪组织,通过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对冠状动脉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因此,心外膜脂肪量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结论本研究通过320排低剂量CT心外膜脂肪定量,发现心外膜脂肪量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心外膜脂肪量是一个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加深了我们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理解。
尽管研究结果明确,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之间具体的生物学机制,以提供更有效的冠心病治疗和预防措施本研究通过320排低剂量CT心脏扫描和定量分析发现,心外膜脂肪量与冠心病存在显著相关性。
在控制其他相关因素的情况下,心外膜脂肪量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心外膜脂肪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对冠状动脉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分析
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结合患者容积测量情况分组,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撷取的4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甲组(EATV≤75ml)65例、乙组(EATV>75ml且<150ml)288例、丙组(EATV≥150ml)107例,分析EATV对3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3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而EATV和BMI、TNF-α、hs-CRP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
结论:EATV和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密切,临床方面需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以便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冠心病;临床价值;预后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所致血管腔狭窄/阻塞,而发生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心脏病[1]。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成: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以及猝死。
主要表现:典型胸痛、血压下颈、休克、心衰等。
肥胖,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脂肪组织为能量储备器官、调节器官,在脂肪组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时,相互间会产生一定影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进行调控。
心外膜脂肪组织ETA,为内脏脂肪组织,EATV增加则会加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几率。
为此,本研究重点评判R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情况和方法1.1资料情况分析按照患者容积测量情况分组,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撷取4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65例、288例、107例。
甲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n=42 vs n=23);年龄区间为35~80岁,平均(57.5±3.4)岁。
乙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n=179 vs n=109);年龄区间为36~80岁,平均(58.2±3.5)岁。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位于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的脂肪组织,近年来因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解剖与生理心外膜脂肪组织直接覆盖在心肌表面,与冠状动脉、心肌细胞紧密相邻。
它不仅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肪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影响心肌和冠状动脉的功能。
二、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冠心病大量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增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心外膜脂肪组织可以释放游离脂肪酸,导致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此外,它分泌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等,可加重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2、心律失常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堆积可能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尤其是心房颤动,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的纤维化和电重构有关,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3、心力衰竭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能参与心肌重构的过程,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进而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
三、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评估方法1、影像学检查(1)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
但其准确性可能受到操作者经验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精确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是目前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
(3)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但检查费用较高,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2、生物标志物检测某些生物标志物如瘦素、脂联素等的水平变化可能反映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功能状态,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
心外膜脂肪组织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进展
- 166 -①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3通信作者:刁树玲心外膜脂肪组织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进展王钊① 刁树玲① 【摘要】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EAT 越来越受到关注。
EAT 是位于心肌和心外膜内脏层之间的一个独特脂肪库,它是一种可量化的、可改变的组织,具有局部和全身效应的脂肪组织。
EAT 在一定程度参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发生发展。
在这篇综述中,将讨论EAT 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还讨论了EAT 的测量方法和干预EAT 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 冠心病 房颤 心力衰竭 Research Progress of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WANG Zhao, DIAO Shul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31): 166-170 [Abstract]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ecently, EA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EAT is a unique fat pool between the heart muscle and the visceral layer of the epicardium. It is a quantifiable and changeable tissue with local and systemic effects. EAT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heart failure (HF)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iscuss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EA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of EAT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ETA intervention. [Key words]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rial fibrillation Heart failure First-author's address: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Binzhou 25660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31.038 尽管强化了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仍有较大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肪组织可分为E盯、心包内脂肪组织(Pcri∞rdial
adipose
tissue,PAT)以及心包外纵隔内脂肪组织。
PAT位于心包囊内,起源于原始胸腔间质,由乳内动
脉分支和心包膈动脉供血;E盯分布在心肌表面,是
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的脂肪,与心肌之间没有肌肉筋 膜划分,和肠系膜、网膜脂肪组织均来源于与消化道相 关的内脏中胚层,由胚胎棕色脂肪组织发育而来刚,由 冠状动脉的分支供血。&订覆盖了80%的心脏表面, 主要集中在房室沟和室间沟及右心室,特别是沿着右 心室游离壁、前壁和左心室尖部分布,少部分位于心 房游离壁和心耳周围。因此,基于与心肌、冠脉血管
理i讯作者:邱
强。E—mail:Hxj53532l@sin&com
溶血和产生气泡。加样时必须做到:加量准确、角度 规范、用力匀称、速度恒定、样圈圆滑、不带气泡。红 细胞有变形能力,当这种变形能力降低时使高切变率 下的全血粘度增高n-。测量每一标本后,必须认真、 多次的冲洗毛细管内壁,严防残留液对结果的影响。 测定冲洗时必须使用去离子水,水中可适当加市售白 猫洗涤精l ̄2 m此,洗涤效果更好。对检测结果有疑 问时应重新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检验报告内容必须完整,出具中文报告。在规定 时间内发出报告,保证临床及时获得检验信息。经常 加强与临床联系听取临床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定期 对仪器进行标定、维护和保养。不断总结经验、找出 差距、制定措施使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heart
【2]Djab耐心洲fJD,瑚W。汹}ov∞JM etal.Rel蚯onof印i∞
哇mic Smdy ofA血.
8dip。孵dsg∞协co∞【脚.y砌l粼leros【刀.Am
CaIdi叽
2008,102(12):怕吆一160r7. 【3]IBc0_bdlis
不同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CT测量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
DOI:10.3969/j.issn.1007-5062.2021.01.004•临床论著•不同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CT测量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仝珊吉庆伟李伟杨凯马茜杜俣刘凯江帆周玉杰[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心外膜脂肪(EAT)厚度及CT值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收入院的患者,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明确冠心病者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未见异常63例为对照组。
结果:冠心病组EA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T值明显降低(P<0.05)。
②在冠心病患者中,中度病变组(10<Gensini积分W40)EAT厚度高于轻度病变(Gensini积分W10)及重度病变组(Gensini积分>40),CT值低于轻度及重度病变组(P<0.05)。
③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AT厚度及CT值与是否冠心病具有相关性;Gensini评分与EAT厚度及CT值均相关。
结论:CT测量EAT指标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21)01-016-05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measured by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ONG Shan,QI Qingwei,LI Wei,YANG Kai,MA Qian,DU Yu,LIUKai,JIANG Fan,ZHOU Yujie Department qf Cardiology,Beijing Anzhe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Institute of Heart,Lung and Blood Vessel Diseases,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and significance of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thickness and CT value measured by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in patients with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Methods:194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AD both underwent MSCT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examination.Sixty-three subjects without CAD were enrolled as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Mean EAT thickness of CAD group was more than control group,while CT value was lower(all P<0.05).②Patients with moderate CAD(10<Gensini score W40)showed more EAT thicknes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mild(Gensini score W10)and severe CAD(Gensini score>40),whereas CT value were lower(all P<0.05).③Logistic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resented that thickness and CT value were both independent to CADand Gensini score.Conclusions:EAT thickness and CT value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xistence and severity of CAD.[Keywords]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ronary angiography;Gensini score;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目前认为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2024年MS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相关值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MS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相关值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作为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积及相关值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SCT)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心外膜脂肪的精确测量提供了可能。
本研究旨在通过MS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相关值,探讨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0例受试者,其中100例为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SCT检查。
2. MSCT测量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MSCT检查,对心外膜脂肪进行精确测量,包括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心外膜脂肪密度(EATD)等指标。
3. 数据分析将MSCT测量结果与冠心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和P值,评估心外膜脂肪体积及相关值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三、研究结果1. 心外膜脂肪体积及相关值分析MSCT测量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心外膜脂肪体积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心外膜脂肪密度也高于健康对照组。
此外,我们还发现心外膜脂肪体积及相关值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有关。
2.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心外膜脂肪体积的增加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即心外膜脂肪体积越大,冠心病的发病率越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心外膜脂肪密度也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3. 相关性分析的进一步探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心外膜脂肪可能通过分泌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等物质,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CHINA RURAL HEALTH冠心病是现代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需要对该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及合理预后。
就目前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而言,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介入治疗方法,这也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介入治疗结束后还需要保证患者能够有效预后,在这一过程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把握,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就是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
本文研究中为能够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特选择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5例,检测其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随访患者预后情况,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文研究中所选择的对象均为2018年3月—2019年8月间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其分组标准就是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
其中,将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在75ml之内的,将其表示为甲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在75ml与150ml之间的,将其表示为乙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在150ml之上的,剑气表示为丙组。
甲组中纳入患者的总人数为55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人数为30例与25例,患者年龄大小均在55—78岁之间,其年龄大小平均值为65.8±2.8岁;乙组中同样纳入55例,该组中的男性患者人数为28例,另外27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区间为54—76岁,患者平均年龄大小为66.8±2.8岁;丙组中患者也纳入55例,这些患者中的男性为27例,另外28例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大小均在53—74岁之间,年龄大小平均值为65.6±2.6岁。
三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多层螺旋CT对其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进行监测,在检测中以AW4.6工作站为基础,对容积测试工具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分别选择矢状面、横断面积冠状面,通过手工方式勾画心脏边界,对于心脏容积依据壁层心包线,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勾画,每相隔6mm便进行一次勾画,一直到心脏边界的勾画全部完成。
心脏脂肪沉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害有关。
三、 心脏脂肪沉积影响 CVD 的相关机制
( 一) 心包脂肪
站在心包脂肪视角下,经过不断的脂肪沉积,期间会借
助心肌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增加,对个体心脏器官结构造成严
重影响的基础上,甚至相较于普通群众,该些个体更容易患
有心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在冠状动脉和心肌周边,会存在
可以判断是左室舒张功能不断下降所造成的。 面对糖尿患
者者,不仅有着较大的心包脂肪比重,而且相较于普通群众,
糖尿患者者更容易患有冠状动脉病等现象。 综合行业内多
名学者的力量,站在心血管疾患者者视角下,做好一系列评
分工作以后,能够准确分析出,患者极易出现冠心病等病症。
同时,像个体心包脂肪的形成,也会房颤有着较大关联,行业
次,缓慢进入到心内膜,最后,对个体心脏形态等多个方面都
会带去严重的影响。 根据行业人士调查结果报告得出,面对
患者心肌内脂肪不断蓄积,此时会导致患者心律失常等现象
的发生。 某位行业学者调查 15 例健康人心肌内脂肪,通过
质子磁共振波谱现代化手段,对其进行准确测量以后,超重
和肥胖受试者的心肌内脂肪含量比消瘦者高 3 倍,且心肌内
综上所述,针对心脏脂肪沉积,主要涵盖心外膜脂肪以
及心肌内脂肪沉积等多个部分,一定程度上心脏脂肪沉积也
是引发个体心血管疾病出现的根本原因。 伴随着医疗行业
多年以来的发展,在对心脏脂肪沉积情况进行诊断时,最常
见的就是计算机断层扫描模式,通过较长时间观察孔可以看
出,该种现代化医疗手段,能够确保人员深入判断心脏脂肪
病的出现,或多或少与个体心脏脂肪沉积有着直接关系。 为了能够做好心血管疾患者者治疗工作,那么行业人士可以借助现代
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钙化的相关性分析
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钙化的相关性分析钱钢胡惠林翟昌林唐关敏荫论著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
心外膜脂肪组织增厚也已经被证实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大小与患有糖尿病的相关性目前存在分歧[1-4]。
有学者认为这种研究具有偏见性,研究对象通常有心绞痛症状或内脏肥胖倾向[5-6]。
因此本研究在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钙化相关性的同时,也进一步研究了糖尿病与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以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243例无心绞痛、心悸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检测空腹血糖≥7.0mmol/L 或曾经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除外1型糖尿病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组62例和非2型糖尿病组181例。
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BMI 、血脂、血压及吸烟情况。
所有患者检测心率或经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65次/min ,然后静脉滴注碘克沙醇以强化血流信号,并通过64层CT 系统获得所有图像,测量冠状动脉最严重受损部位,狭窄程度<50%为轻度,50%~70%为中度,>70%为重度。
1.2心外膜脂肪体积检测采用心室舒张中期轴向非对比增强图像计算心外膜脂肪体积,计算每张基金项目:2015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5KYB387);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5ZA203);嘉兴市心血管重点学科基金项目(04-F-08);浙江省慢病基地项目(ZJ-08);嘉兴市创新团队项目(JX-1)作者单位:314500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心内科通信作者:唐关敏,E-mail :ssdgchina@ [摘要]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钙化程度的关系。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医药界 2020年02月第03期—198—综述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吕文君 崔志新通讯作者 王雪利 王 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摘要】: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 )来自内脏中胚层,由不同的细胞类型组成,包括脂肪细胞,神经和淋巴组织,炎性,基质和免疫细胞组成。
EAT 是一种代谢活跃的器官,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可调节心血管的形态和功能。
EAT 通过分泌多种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的脂肪因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保护心脏,相反,在病理条件下分泌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可能通过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近些年来,不同学者使用各种影像学测量技术研究EAT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使EAT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更加明确。
本文主要就EAT 解剖、生理、影像学测量及与冠心病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中图分类号】R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3-198-011.心外膜脂肪组织概述心脏周围有很多不同的脂肪腔隙,具有不同的胚胎学起源和功能活性[1]。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内脏脂肪的组成部分,位于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主要分布在房间沟和室间沟。
EAT 是能量贮存器官,也是特殊内分泌器官,通过释放炎性因子及细胞介质作用于血管壁,显著影响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
心包脂肪组织(PAT)即心外膜脂肪组织以及心包旁脂肪,而心包旁脂肪组织也称为心包外胸腔内脂肪,其脂肪沉积在心包膜外。
EAT 的血供来源于冠状动脉分支;心包旁脂肪组织的血供来源于心包膈动脉。
EAT 直接与心肌和冠状血管接触,因为没有筋膜或其他组织将EAT 与心肌和冠状血管分开[3],故其分泌的因子可直接作用于冠脉和心肌,在调节心脏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其他内脏脂肪沉积相比,EAT 具有更高的吸收和分泌游离脂肪酸的能力,并且已知是脂肪因子和其他信号分子的来源,这些因子对心脏发育很重要,但也可以在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作用[4]。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其高发病率及死亡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但是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人们发现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库,而且还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多种促炎脂肪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而心外膜脂肪作为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脏脂肪,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心外膜脂肪概述心外膜脂肪分布在心肌表面,是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的脂肪,与心肌之间没有肌肉筋膜划分,由冠状动脉分支供血。
在成年人心脏中,心外膜脂肪覆盖80%的心脏表面,主要位于右心室,特别是沿着右心室游离壁前壁和左心室尖部,心外膜脂肪与心肌及心脏周围的冠状动脉关系密切,当心外膜脂肪增加时,沿着组织间隙和血管周围向心肌内扩展,有时覆盖整个心包表面。
2心外膜脂肪的测量2.1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方法。
此测量方法具有低成本、易于操作、无辐射、良好的重现性,缺点是心外膜脂肪厚度在心动周期中处于变化状态,易出现误差。
2.2CT CT平扫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准确和重复量化心外膜脂肪,为测定心外膜脂肪体积的金标准技术[1],缺点是有射线辐射的危害。
2.3MRI MRI在软组织显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缺点是较低的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长,费用相对较高。
3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3.1心外膜脂肪厚度在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中,Chaowalit等[2]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测量139例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发现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Jeong等[3]研究203例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研究结果首次证实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性有很好的相关性。
Eroglu等[4]也研究了15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证实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显著增加,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与皮下脂肪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共3篇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与皮下脂肪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共3篇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与皮下脂肪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1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与皮下脂肪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使得心脏的冠状动脉受损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许多因素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其中心外膜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积累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心外膜脂肪和皮下脂肪是两个不同的类型的脂肪组织,心外膜脂肪是孤立的、局部的一种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紧密相连,也叫做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而皮下脂肪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全身性的脂肪组织。
不同于皮下脂肪,心外膜脂肪的炎症和氧化损伤会加剧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探究心外膜脂肪和皮下脂肪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对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和皮下脂肪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我们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手段,采集了来自两类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和皮下脂肪样本,并分别分离富集了蛋白质。
通过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我们确定了这些样本中多达数百个蛋白质的表达量。
结果显示,心外膜脂肪和皮下脂肪在这两类患者之间的蛋白质组学表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发现,在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的蛋白质主要是与炎症和氧化损伤有关的蛋白质,如IL-1β、IL-6、TNF-α、C-reactive protein等。
对比之下,在非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中,这些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水平。
类似的,我们还在心外膜脂肪中发现了一些特定的蛋白质,如HSP27、HSP70、peroxiredoxin等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量较低。
在皮下脂肪方面,我们发现蛋白质表达方面的差异并不像在心外膜脂肪中那么明显。
虽然在冠心病患者中,皮下脂肪中表达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略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在医学领域,对于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就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内脏脂肪组织,它位于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直接与冠状动脉和心肌细胞相邻。
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心外膜脂肪组织是一种独特的脂肪储存库,与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相比,它具有一些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征。
从解剖位置上看,心外膜脂肪组织紧密环绕着心脏,特别是在冠状动脉周围分布较为丰富。
这种特殊的位置使得心外膜脂肪组织能够与心肌细胞、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以及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等直接接触,从而对心脏的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在生理功能方面,心外膜脂肪组织不仅仅是简单的能量储存场所,它还具有内分泌和旁分泌的功能。
心外膜脂肪组织能够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这些脂肪因子可以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过度堆积可以导致心脏的机械功能障碍。
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导致心功能不全。
另一方面,心外膜脂肪组织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和脂肪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此外,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抵抗素等脂肪因子也可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脂质代谢,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冠心病方面,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老年冠心病与心脏外膜脂肪厚度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论著·老年冠心病与心脏外膜脂肪厚度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宁宏洁,赵育洁,牛思泉,胥良,杨少华,王地,信鹏程,秦续潭,乔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膜脂肪(EAT)厚度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5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75例(非冠心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各患者EAT厚度,同时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结果冠心病组EAT厚度和Gensini评分分别为(5.48±1.17)mm和(37.26±8.93)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EAT厚度诊断老年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P<0.05)。
其截断值为4.81mm时,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0%和81.40%。
冠心病患者EAT厚度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17,P<0.05)。
结论EAT厚度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同时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有一定联系。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外膜脂肪;胸超声心动图;Gensini评分;老年中图分类号:R541.4Correlation betwe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epicardial fatthicknes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NING Hongjie,ZHAO Yujie,NIU Siquan,XU Liang,YANG Shaohua,WANG Di,XIN Pengcheng,QIN Xutan,QIAO Mu(The Second Ward of Cardiology,Zhengzhou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Henan4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ickness of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in the elderl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75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group)and75 patients without CHD(non-CHD group)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2019to August2020were analyzed.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was used to measure EAT thickness and Gensini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coronary stenosis.【Results】The EAT thickness and Gensini score of the CHD group were5.48±1.17mm and37.26±8.93scores,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CHD group(P<0.05);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EAT thickness in the diagnosis of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0.840(P<0.05).When the cut-off value was4.81mm,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iagnosing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77.80%and81.40%.The EAT thicknes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ensini score(r=0.417,P<0.05).【Conclusion】EAT thickness has a certai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h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coronary stenosis.Keywords:CHD;EAT;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Gensini score;elderly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的心脏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五种临床类型。
心外膜脂肪厚度与非肥胖患者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心外膜脂肪厚度与非肥胖患者冠心病关系的研究高群【摘要】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厚度与非肥胖患者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的非肥胖患者106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另取100例仅因胸痛住院且冠脉造影显示正常的非肥胖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脏彩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心外膜脂肪厚度为(8.15±1.81)mm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外膜脂肪厚度(5.23±1.19)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多支病变组的心外膜脂肪厚度(8.75±1.70)mm显著高于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心外膜脂肪厚度(7.14±1.38)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非肥胖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显著高于非肥胖无冠心病患者,对于体质量正常的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较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5(000)036【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心外膜脂肪厚度;非肥胖;冠心病【作者】高群【作者单位】吉林 132200 吉林省永吉县医院循环内科【正文语种】中文100例仅因胸痛住院且冠脉造影显示正常的非肥胖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脏彩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心外膜脂肪厚度为(8.15±1.81)mm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外膜脂肪厚度(5.23±1.19)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多支病变组的心外膜脂肪厚度(8.75±1.70)mm显著高于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心外膜脂肪厚度(7.14±1.38)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非肥胖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显著高于非肥胖无冠心病患者,对于体质量正常的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较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现阶段临床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快,危险系数高等特点。
现阶段肥胖已成为引发冠心病的常见因素,经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发现:像心外膜脂肪等内脏脂肪具有较强的分泌功能并分布于心脏冠状动脉周围,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年 1 月第 33 卷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秦秀娇 闫百灵1 赵慧颖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 脂肪因子; 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R54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3) 01-0244-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3. 01. 0120
研究。
获和储存血管内游离脂肪酸,在冠状动脉内游离脂肪酸增加过 程中,保护心肌细胞免于暴露于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在心肌 和局部血管床之间起缓冲作用,能保护心脏对抗过高的脂肪酸 水平,避免其 干 扰 心 脏 的 电 生 理 活 动,造 成 严 重 的 心 律 失 常。 另一方面,心外膜脂肪的高脂肪分解活性可使其成为心肌细胞 的能量储备源,以满足心肌能量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缺血条 件下〔2〕。心外膜脂肪组织的高分解可能归因于内脏脂肪组织 中胰岛素的抗脂肪分解效应下降和 β-肾上腺能受体活性的增 加,特别是 β3 受体〔3〕。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脂肪组织不仅是传 统意义上的能量储库,而且还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脂肪 组织可分泌脂联素、瘦素、抵抗素、TNF-α、IL-6、纤溶酶原激活 物抑制剂-1( PAI-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 等众多的脂 肪细胞因子及蛋白,其中许多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 展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组织增加已被公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和代谢 综 合 征 的 一 个 重 要 危 险 因 素。而 心 外 膜 脂 肪 ( EAT) 作为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 脏脂肪近年来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 与冠心病相关。
心外膜脂肪的代谢和其他脂肪库的不同,表明它有更独特 的调节方式。在年轻的成年豚鼠中,游离脂肪酸的合成、释放 和衰减率相应于儿茶酚胺而变化。一方面,心外膜脂肪可以捕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内科 通讯作者: 赵慧颖( 1961-) ,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第一作 者: 秦秀 娇 ( 1985-) ,女,在 读硕士,主要从事心内 科 疾 病 临 床
2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生化特性 心外膜脂肪与其他脂肪库相比,脂肪细胞体积最小、蛋白
含量高、葡萄糖利用率低,质量不易减轻,游离脂肪酸合成和分 解的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脂肪仓库; 但与脂质代谢有关的一些 关键酶,脂蛋白脂酶、硬脂酰辅酶 A、去饱和酶和乙酰辅酶 A 羧 化酶的表达较低,扭转,促进冠状动脉重塑。
秦秀娇等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 1 期
·245·
脉,它产生的瘦素对冠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内脂 素能诱导内皮功能紊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还可促炎、 增加斑块不稳定性,从而加剧冠心病的进展。
Moreno 等〔9〕发现局部缺血引起相应的各种氧自由基产生 增加,来源于心外膜的脂肪因子可以通过旁分泌进入血管内膜 启动炎症反应,进而引触发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 吸引更多的具有炎性分泌功能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 胞推动了炎症反应。并伴随着抵抗素、AGT 和 PAI-1 等重要炎 性、纤溶和血栓形成的介质表达增高。在冠状动脉外膜和动脉 粥样硬化病变的周围也发现了相似的炎性浸润反应。脂肪组 织释放炎性介质,如 TNF-α,能导致血管炎症的扩大,通过凋亡 使斑块不稳定和新生血管形成。相对于纤维钙化或无粥样硬 化的冠状动脉,更多数量和浓度的巨噬细胞聚集在有脂质核的 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外膜周围脂肪中。内毒素、MCP-1、IL-1β 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LDL) 在外膜周围的存在,促使炎性细胞 渗入动脉壁、冠状动脉痉挛或血管内膜病变。从冠状动脉周围 组织产生的生物活性分子改变了动脉的炎症动态平衡、调节血 管和心肌功能。缺乏心外膜脂肪或由心肌桥隔断的冠状动脉 节段可免受脂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当然起源于心 外膜脂肪组织炎性反应也存在一定的益处,例如,刺激血管生 成反应和 在 冠 状 动 脉 阻 塞 的 冠 心 病 患 者 中 发 展 侧 支 循 环。 Hirata 等〔10〕发现,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 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明显增强,而在周围脂肪组织中巨噬细 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没有显著的差异,提示心外膜脂肪与冠心 病有密切的联系。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较非冠心病患者 IL-6 的表达升高,并且随着受累冠脉数量的增多,心外膜脂肪 中 IL-6 的表达升高,加速炎症反应的进展,引起冠状动脉粥样 病变,最后导致冠心病的发生。Silaghi 等〔11〕指出与非冠心病 患者相比较,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中起源于巨噬细胞的肾上 腺髓质素与 1 型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的免疫活性和基因表达 明显增高,肾上腺髓质素是一种很强的扩张血管剂,能促进新 生血管生成,在心脏缺血的早期发挥重要的代偿作用,但晚期 亦会导致斑块的不稳定,促发不良事件的发生。
1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解剖概述 心外膜脂肪位于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是与内脏脂肪同起
源于内脏中胚层的棕色脂肪组织。它在不同的种属分布不同, 丰富存在于豚鼠、兔、大型哺乳动物和人类中,但在实验室的大 鼠和小鼠中很少或没有。在成年人心脏中,心外膜脂肪覆盖了 80% 的心脏表面,主要位于右心室,特别是沿着右心室游离壁 前壁和左心室尖部,因为没有特殊的筋膜结构将其分开,心外 膜脂肪和心肌成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他们由同一冠脉供血。 心外膜脂肪数量占全身脂肪重量的 0. 02% 。心外膜脂肪量和 总脂肪量无关,因此体重指数( BMI) 不是心外膜脂肪厚度主要 的决定因素〔1〕。基因可能为其决定因素之一,但肥胖却大大增 加其风险。
3 心外膜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 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能量储库的作用,脂肪组织还产生许
多影响能量代谢、免疫和血管炎性反应的生物活性分子,统称 为脂肪因子,通过旁分泌或滋养血管分泌的途径作用于冠状动 脉壁。这些因子包括 TNF-α、白细胞介素 ( IL) 、抵抗素 ( resistin) 、MCP-1、瘦素( leptin) 、脂联素( adiponectin) 、PAI-1、血管紧 张素原( AGT) 和内脂素( visfatin) 等。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 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 T、B 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 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TNF-α 是多能的细胞因子,是影响非酯 化脂肪酸代谢和心肌收缩力急性反应阶段的关键介质〔3〕。抵 抗素是近来识别的脂肪细胞因子,可链接肥胖与炎性反应,增 加冠心病的危险性〔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通过促进单核细 胞 /巨噬细胞向动脉粥样斑块局部聚集,诱导慢性炎症、血管平 滑肌增殖,导致动脉斑块不稳定甚至破裂及心血管临床事件的 发生〔4〕。PAI-1 和 ANGⅡ在纤溶和血栓形成通路中有重要作 用。脂联素是一种富含在循环系统具有改善血管功能、抗炎和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分子蛋白〔5,6〕,脂联素的表达仅限于脂肪 组织,但矛盾的是,其可减少肥胖。目前虽然没有证实是哪种 脂联素具有最高的生物活性,但可以明确的是冠心病患者的心 外膜脂肪中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患者〔7〕。脂联素在 心外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相关,在女性中的表达高于男 性,其相关性强于一些炎性变化类型的存在。这也可解释为什 么冠心病危险中存在性别差异〔8〕。瘦素作为人们熟知的脂肪 因子之一,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泡沫细胞增生、促进血管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增加内皮细胞中内皮素-1 及单核细胞 趋化蛋白-1 的产生; 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还可促血小板聚集 和动脉血栓形成。尽管有些研究表明瘦素可以引起血管扩张, 但这种扩血管效应仅在非常高的浓度下才被观察到,在生理甚 至病理状态下都很难达到。尽管与内脏脂肪相比,瘦素主要在 皮下、心脏旁脂肪中表达,但是由于心外膜脂肪解剖上临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