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习题高考题

合集下载

【金版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卷 三 Word版含答案

【金版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卷 三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过关检测卷(三)(测试范围:专题五、六)(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支持“欧洲中心论”的学者雷诺说,自14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话题就已经是“欧洲的消灭,欧洲成为全部民族经济和社会的领航,驾驶员、劝服者、整形者、营造者。

”从这个角度看,欧洲领航世界的第一步是(B)A.罗马法的最终完善B.新航路的开拓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工业革命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自14世纪以来”“欧洲成为全部民族经济和社会的领航”。

而新航路的开拓使得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沟通开头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头消灭。

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进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富强的基础。

因此成为欧洲领航世界的第一步。

2.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觉——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争辩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争辩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觉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觉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争辩的应当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

3.“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很多人都死在航程上——不情愿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该文中“人”的航程的起点与终点是(D)A.欧洲非洲B.欧洲亚洲C.亚洲美洲D.非洲美洲解析:材料说的是黑奴贸易,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掠卖黑奴,运送到美洲,以满足美洲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2019-2020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Word版含解析

[认读要领]一大核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大阶段特征:1.1956—佃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 展 2. 1978年^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3. 佃92年南方谈话,十四大标志着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阶段(二)重大历史线索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一)知识结构认读专题整合邓小平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 建设在探索中曲折 旋展改革开 放步人 新阶殷走向社会主文现代 化建设新 阶段中共十匹大召开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三)题型应用体验图画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题的素材看:多以历史人物、文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新颖直观、信息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

2.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典型例题】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注E 申工fr Jt*. t U A- -fc..亠” 4V" ■■ H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技法攻略】析图文一一“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属于私营性质的企业;看时间佃80年12月,属于改革开放后;看地点沿海某市,说明在空间上沿海的优势。

挖寓意一图文说明当时公有制、私有制并存。

析选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佃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故A、B两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提到了“沿海某市”,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

明选项」佃80年我国经济出现了公有制、私有制并存,恰巧体现了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选C。

【针对训练】1.从票证一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二的出现,反映了我国A .计划经济的盛行B .改革开放的起步C .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D .改革由农村到城市申华人氏兴和圍勰寅如票证一票证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考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含答案解析

专题三ZHUANTISAN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故选D项。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按计划供应粮食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关系,故A 项错误;按计划供应粮食没有改变粮食总量,故不能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是经济发展时期,不是经济恢复时期,D项错误。

按计划供应粮食可以保证城市居民和工人的需要,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故B项为正确答案。

3.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一幅图反映的是过渡时期,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第三幅图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

故能反映三幅图全貌的是C项。

4.中共七大、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是()A.召开于中国处于重大历史转变之际B.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斗争经验C.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奋斗目标,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等背景之下;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故A项正确。

5.中国在1965—1976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现象,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

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对外贸易的发展B.“大跃进”的推动C.“一五”计划的实施“左”倾错误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做到触类旁通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做到触类旁通

1.(2012·安徽高考)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解析:材料说明英国殖民地对英国廉价商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A 项符合题意;B、D两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A2.(2012·山东高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析:抓住材料中“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即可判断C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C3.(2012·福建高考)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中的时间信息。

该图反映了英国从1841~187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此时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故B项正确。

奴隶贸易在16世纪兴起,故排除A项,C、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以后)的成果及影响,故排除。

答案:B4.(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析:18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棉纺织业首先爆发,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率,故出现了如图变化。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三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三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综合检测(三)(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理论,天主教会始终坚持大地是扁平的圆罗盘,罗马或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的说法。

对这一说法构成致命性冲击的是(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迪亚士到达好望角D.达·伽马开辟海上直通印度航线解析:麦哲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的正确性,这对教会“大地是扁平的圆罗盘,罗马或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的说法构成致命冲击。

故A为最正确选项。

答案:A2.有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B.人类从封闭走向开放C.世界从孤立、分散、隔绝走向整体的开始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解析:此题须抓住材料信息“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结束相互分散、相互隔绝的状态,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由此开始,因此C项应为最正确选项。

A、B项不符合材料要求,D项与1500年前后阶段特征不符合。

答案:C3.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时间威尼斯葡萄牙1498—1501年年均350万英镑年均100万英镑1502—1505年年均万英镑年均230万英镑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工业革命D.荣耀革命解析:由题干时间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再结合威尼斯与葡萄牙进口总值的比较,看出葡萄牙进口总值大幅上升,这表达出新航路的开辟对葡萄牙的影响。

答案:A4.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

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

“某地〞是指( )A.英国的伦敦B.法国的巴黎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D.意大利的威尼斯解析:17世纪,荷兰大张旗鼓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 专题三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 专题三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

专题三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备注:无)2012年题组1.(2012·安徽文综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低于农村,但无法得出D项;从材料也无法判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答案】B2.(2012·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

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

【答案】D3.(2012·全国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

浙江省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二、三、四测试(人民版)

浙江省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二、三、四测试(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四测试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35*2)分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2.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耜耕B、铁犁牛耕C、石器锄耕D、火耕3.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

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 B.浙商 C.粤商 D.京商4.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是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海禁政策5.“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6.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7.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8.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扩大其自身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9.中国古籍中有神农氏教民耕种、有巢氏教民筑房的记载。

《左传》中记载了“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这“烈山氏”的称呼可能与哪种历史情形有关?A.养蚕织丝B.烧山耕种C.铸造青铜D.使用铁器10.孔子的学生中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A.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畜牧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部门C.当时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D.孔子生活的时代可能已有牛耕11."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练习题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练习题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练习题人民版必修21.(2016高考历史)“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2016高考历史)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3.“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

该丛书的出版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2016某某)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

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2015·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6.[2015·某某高考]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必修二专题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23题)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 .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答案】C【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92年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和所学史实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28题)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

”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 .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 .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C .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3.(2011年11月河北省质检22题)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 6%和92.4%……这段材料表明A .我国的计划经济成就突出B .我国的生产资料比较紧缺C .我国日常生活必需品丰富D .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市场运行方面,市场调节价的比重非常大,这反映了我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而说“计划经济”是相反的,A 项错误;B 、C 两项所述与题意较远,均应排除。

4.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

这里的“创新”具体是指A .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B .管理模式的创新C .所有制方面的创新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答案】D【点拨】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实际上就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重点进行了经营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改革。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认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⑴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⑵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⑶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例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因为()A、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B、转移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D、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思路与技巧:学习过程中注意对历史事件内容和意义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如本题,从内容上看,四个选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但社会的历史转变,首先在思想上反映出来,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是从经济上反映出来。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全册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全册一、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09年全国卷二)13.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09年上海卷)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09年江苏卷)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09年浙江卷)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2408.1 1567.7 至道末年(997年) 60:402641.2 3874.0 天禧末年(1021年) 40:602021.3 5117.2 厢宁十年(1077年) 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 ,(?? ,(?? ,(??(09年广东卷B)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09年广东文基卷)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1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09年海南卷)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09年全国卷一)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习题:专题3专题4 测试题 含答案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习题:专题3专题4 测试题 含答案

专题三、专题四测试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2.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3.同学们在运用下图时,最有可能是想以此佐证( )A.小农户经营方式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

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5.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6.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D.标志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

专题三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

下列四组文章中发表于这一年的是()A.《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B.《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解析: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这之后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A项中文章是对该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探索过程的体现;B项中“标准”说明这两篇文章是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应该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C项中“多快好省”和“高速度”反映出该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D项中“‘左’比右好”和“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可以看出这两篇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对50年代的“左”倾错误进行了评价,对家庭副业进行了调整。

故答案选A项。

答案:A2.(2018·甘肃武威十八中期末)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

上述法律()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这一时期通过的法律主要是“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经济方面的法律,从用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主体的经营、销售行为来看,这些法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故答案为D项;1954年宪法的颁布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排除B项;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三)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三)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播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原材料大量出口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某某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某某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某某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某某、某某一样,长期受到限制……”3.美国史学家芮·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实业救国4.1872年某某轮船招商局成立,由官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

此后,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

19世纪80年代初,它开始发售股票,成为面向社会筹集资本兴办的新型股份制企业。

据此可知某某轮船招商局( )①采取官商合办的方式②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特征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经济侵略④取得中外商战的完全胜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5.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诞生了一批中国绅商自行创办的新式企业。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企业表述准确的是( )A.官营企业、国家资本、手工工场B.民营企业、私人资本、近代工厂C.民用工业、官商合办、合股公司D.民族工业、官督商办、机器生产6.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专题一、专题二)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专题一、专题二)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阶段综合测评(一)(专题一、专题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X,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子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B[孔子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而不是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故A项错误;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提出“克己复礼”的主X,表明他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也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C、D两项错误。

]2.先秦时期,各种治国方略层出不穷。

“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治国方略( )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B[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X“仁政”,与题干“事少而功多”的描述不符,故A项错误;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X“无为而治”,与题干“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相符,故B项正确;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X“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描述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X法治、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题干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

] 3.“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无用也。

”(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X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D[根据材料信息“《庄子·人间世》”可知此主X属于道家学派,由D项中“有为”“难治”可推断其主X“无为而治”,这正是道家的代表性观点,故D项正确。

A项属于心学观点,B项属于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观点,皆与材料观点不同,故排除。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习题高考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习题高考题

必修二专题三试题一、选择题1[2012·海南卷]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2[2012·海南卷]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3[2012·课标全国卷]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4.[2012·天津卷] 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5[2012·浙江卷]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6[2012·安徽卷]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发展带来了活力。
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记知识纲要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指导 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上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实行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3)过程: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 村农民自发秘密地
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 到组等责任制。 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的责任制 迅速推广。 (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
1979年 20户115人
千克
800元
千克
表格中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
材料,简析小岗村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提示:说明:1979年小岗村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粮 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都大幅度提高,还了贷 款,交售了粮食。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 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晨背关键信息 理解教 材新知 二 把握热 点考向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教材全解读 知识大迁移
专 题 三
应用创 新演练
背核心语句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
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 开辟的标志。 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 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必修二)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 社会主义现代化B. 农业合作化C.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D. 科学技术现代化解析:C 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故应选C。

2. 中国在1952年和1962年两年度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同点是( )A. 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B. 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C. 处于大幅度下降时期D. 受到“左”倾错误干扰解析:B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到1952年国民经济取得恢复和发展。

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故B正确。

3. (2010·广东模拟)下面两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选项中能说明这两幅图片的是( )A. 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B. 全国性土地改革的完成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D. 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解析:A 这两幅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作出的重大调整,不涉及私人工商业方面,故应排除D。

第一幅是关于土地改革的,第二幅是关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

因此,两者体现的都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故应选A项。

4.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工商业改造B. 统购统销C. “一五”计划D. 土地改革解析:A 抓住关键信息,时间是1956年,又提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无疑是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 (2010·菏泽模拟)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专题三试题一、选择题1[2012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2[2012海南卷]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其直接目的是()A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3[2012课标全国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4. [2012天津卷]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A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5[2012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幵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A .抗日战争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抗美援朝时期D .大跃进时期6[2012安徽卷]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1979- 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7[2012全国卷]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幵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幵始改变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幵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幵始实行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8[2012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幵放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9[2012课标全国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 .多种经济成分幵始共同发展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幵D .计划经济幵始转向市场经济二、解析题10[2012福建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幵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幵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敦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 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 据材料三,概括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 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11[2012四川卷]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 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1872 年,李鸿章创办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

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 多家。

《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 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2) 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1979 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

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

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

到80 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 1 80多亿港元(70 年代末仅为 1.3 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12[2012重庆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

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

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文化史》材料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 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 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文化兴盛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3[2012福建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敦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 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 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 据材料三,概括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 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选择题1[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缺乏资金、技术及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故不得不依靠苏联的援助;东北与苏联相邻,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故大中型项目多集中在东北。

答案选 A 项。

2[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1958 年开始实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方面导致城市人口大增,另一方面导致农村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市场供应压力巨大。

故答案选A 项。

3D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阅读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点是“1958 年”,结合所学知识,1958 年以及随后几年的经济困难出现的状况,可以得出美国人判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不符。

材料不涉及中美关系,排除 A 项;1958 年后不久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作协议,所以B、C 两项错误。

4.B [解析]本题以介绍信的新颖形式来考查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求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