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学系统设计
理论基础
•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 大要素; • 因此,抛锚式教学策略要求教学过程应围绕“ 锚”来展开,且应注重现实与知识的衔接或转 变;同时,课程的设计也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 内容进行探索;
组成步骤
创设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的答案
协作学习
讨论,从而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效果评价
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特点
• 强调教学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 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 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不能简单 的套用原来的解决办法。因而要求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 复杂联系并广泛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 •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倡自主学习。 • 强调教学要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为基础,从而把学生的注 意力引向他们不知道但确实值得花时间和精力要解决的 问题。
提高学生的主动 参与意识
局限性:
教学方法
• 搭建脚手架: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
• 主动学习:有关研究发现,使学生理解问题 解决和交际体验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积极 地参与由影像支持的各种活动。
案例分析
• 以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 为例:
小结
抛锚式教学策略
目录
• • • • • • 定义 理论基础 组成步骤 特点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
背景
•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由温特比尔特 认知与技术小组(简称CTGV), 在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约翰·布 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的 领导下开发的。
系统设计(共37张PPT)
代码中的校验
代码构造中的校验位
代码作为计算机的重要输入内容之一,其正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 处置任务的质量。
特别是人们反复誊写代码和将它经过人手输入计算机时,发 生错误的能够性更大。
为了保证正确输入,有认识地在编码设计构造中原有代码的根底 上,另外加上一个校验位,使它现实上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验位经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 代码一旦输入,计算时机用同样的数学运算方法接输入的代 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的校验位进展比较,以 证明输入能否有错。
③ 优化模块构造图设计;
构造化设计方法,采用类似于构造化分析的“自顶向下,逐层分 1、财务科担任工资发放的人员根据本人存档的上月工资发放清单和人事科送来的人员变动表誊写本月工资发放清单的前三项。
各行业协会和部委在财政部规定的根底上,制定了二级科目代码。
誊引写言错误,解例如1〞写成的7; 根本思想描画〔分解〕系统。构造化设计方法,首先以数据 ①以上新 是系总统体流数构据造流设图程计图阐为设明计书根;应该底具备的导内容出。 系统模块构造图〔功能构造图〕。在导出系统模块 构造图的过程中,以独立性、低耦合性、高内聚性作为模块划分的 经过总体设计阶段,采用构造化设计方法,以数据流图为根底导出了系统模块构造图,而详细设计那么是要给出模块构造中各个模块的内部过程的详细描画。
11平衡校验。平衡校验的目的在于检查相反工程间能否平衡。例如, 会计任务中检查借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能否一致。 又如银行业务中检查普通存款定期存款等各种数据的合计,能否 与日报表各种存款的分类合计相等等。
12对照校验。对照校验就是将输入的数据与根本文件的数据相核对, 检查两者能否一致。例如,为了检查销售数据中的用户代码能否 正确,可以将输入的用户代码与用户代码总表相核对。当两者的 代码不一致时,就阐明出错。当然,凡是出现新的用户,都应该 先补入用户代码总表。
《教学系统设计》.ppt
1.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常用的方法
问卷量表 观察 访谈
2.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ARCS
Attention(注意力) Relevance(关联性) Confidence(自信心) Satisfaction(满足感)
学习技巧 自我导向 追求稳妥
学习要求 看重现实利益
学习时间 部分 分散 离散
师生关系 平等 把教师看作促进者
传统学生
以完成某项教育阶段为目的 学科取向 素质取向 他人导向 追求新奇 看重未来发展
全时 集中 连续 视教师为长辈 视教师为权威
四、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谢 谢!
《教学系统设计》(3)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事实上,尊重每一个人的多样性和特权是 一个根本原则,这一原则应导致摒弃任何 标准化的教学形式。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内在的财富》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二、学习动机和风格分析 三、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四、网络环境下的分析
【行动型】: •乐于受直接经验的支配。 •能成功地挑战新经验, •乐群,愿与他人交往。 •理念是“任何事情我都要尝试一次”。
【反省型】: •喜欢深思熟虑。 •喜欢缜密地收集和分析经历及活动的相关资料,他们这类人, •喜欢观察他人行事。 •理念是谨慎。
【理论型】: •喜欢基本假设、原则、理论模式及系统思维。直到所有的事情都整齐有序,纳入理性 的框架之内才会停止。 •完美主义者, •理念强调理性和逻辑,
一、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
1965年,加涅(Robert M. Gagné)出版了《学习的条件》 (Conditions of Learning)一书。在此书中,加涅提出了“学习的条 件”(conditions of learning)这一概念,并且以有效学习的条件这 一概念为核心,系统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体系。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一、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观点之上: (1)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 所以应“以学论教”; (2)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 二、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 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三、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 出发点: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 变的。 四、规定性教学理论
❖ 纵深发展
自70年代以后,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成果日益丰富。1974年,基于“学习的条件”这一理论成果,加涅 (Robert M. Gagné)出版了《教学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一书。
从70年代开始,产生了为数众多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其中比较重要 的包括“格拉奇—伊利”模型(Gerlach and Ely Model)、肯普模型 (Kemp Model)、“迪克—凯瑞”模型、(Dick and Carey Model) “史密斯—雷根”模型(Smith and Ragan Model)等等。
由于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这就使每一种教学事件 以及不同教学事件的组合在具体运用上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 求即体现为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一、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观点之上: (1)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 所以应“以学论教”; (2)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 二、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 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三、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 出发点: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 变的。 四、规定性教学理论
❖ 纵深发展
自70年代以后,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成果日益丰富。1974年,基于“学习的条件”这一理论成果,加涅 (Robert M. Gagné)出版了《教学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一书。
从70年代开始,产生了为数众多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其中比较重要 的包括“格拉奇—伊利”模型(Gerlach and Ely Model)、肯普模型 (Kemp Model)、“迪克—凯瑞”模型、(Dick and Carey Model) “史密斯—雷根”模型(Smith and Ragan Model)等等。
由于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这就使每一种教学事件 以及不同教学事件的组合在具体运用上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 求即体现为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 主,即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 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 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按照系统概念理解,教学系统可描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系 统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思想 方法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 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以建构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代教学 设计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前后)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 展 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综 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2.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系 统中加以考察
环境 教师 目标 内容
媒体
过程 学生 效果
教学系统构成
四、传播理论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 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 活动。
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罗伯特· 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1916- 200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 大师。
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9个阶段)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工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 涅 基本观点: 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 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 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 极性 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 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点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与学科性质 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层次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 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 理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存在的不同观点: ❖ 一是“计划”说:
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 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 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
--美国学者肯普(J.E.Kemp)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
❖ 二是“技术 ”说。
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 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 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 ❖ 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与内涵 ❖ 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 ❖ 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发展 ❖ 教学设计五种概念的交替发展
一、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
❖ 设计与其他形式的计划的主要区别在于计划过程中 所要求的精确性、仔细性和科学性的程度不一样。
❖ 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 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系统观指出,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它所设计的教学 目标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 者已有的准备状态,力求所设计的教学从最恰 当、有利的位置起步。
❖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传播媒 介的选择,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 又要考虑学习者不同的性格特点。
对应于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不 同的学者对教学系统设计作了不同的界定。
加涅 肯普 史密斯 梅瑞尔 帕顿 何克抗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
“一个系统化(有系统的)规划教学系统的 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 利于学习的安排”。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 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 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教学 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 教学系统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 教学系统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
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 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 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
--美国学者肯普(J.E.Kemp)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
❖ 二是“技术 ”说。
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 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 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 ❖ 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与内涵 ❖ 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 ❖ 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发展 ❖ 教学设计五种概念的交替发展
一、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
❖ 设计与其他形式的计划的主要区别在于计划过程中 所要求的精确性、仔细性和科学性的程度不一样。
❖ 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 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系统观指出,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它所设计的教学 目标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 者已有的准备状态,力求所设计的教学从最恰 当、有利的位置起步。
❖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传播媒 介的选择,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 又要考虑学习者不同的性格特点。
对应于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不 同的学者对教学系统设计作了不同的界定。
加涅 肯普 史密斯 梅瑞尔 帕顿 何克抗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
“一个系统化(有系统的)规划教学系统的 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 利于学习的安排”。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 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 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教学 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 教学系统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 教学系统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
第4章 教学系统设计
图4-4 教学过程系统模型
3.优选决策原理 优选决策原理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 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就是教学策略, 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就是教学策略, 主要包括媒体选择与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主要包括媒体选择与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在教学策略设 计过程中,必须使用系统方法中的模型化方法、 计过程中,必须使用系统方法中的模型化方法、优选方法 与决策技术等具体方法, 与决策技术等具体方法,对各种设计方案可待选的对象进 行分析,比较、评价,从而选取最佳的策略。 行分析,比较、评价,从而选取最佳的策略。
社 会 科 学 教学理论 教学技术 信 息 科 学
图4-7
教学管理
管理科学/工程学
(二) 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学校教育、远程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 学校教育、远程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
4.反馈评价原理 反馈评价原理
• 反馈控制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这就是利用反馈信息, 反馈控制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这就是利用反馈信息, 使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 使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 的一般结果,对输入值进行修正, 的一般结果,对输入值进行修正,以达到系统输出状态与 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目的。 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目的。 •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 即必须进行学习评价,设计各种输出反应的测量工具, 即必须进行学习评价,设计各种输出反应的测量工具,确 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以获得反馈信息, 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以获得反馈信息,控制和调整教学 过程。 过程。
1.目标控制原理 目标控制原理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起源于美国。塞尔冯出版了可以被 看作是第一个教学设计模式的著作。 美国教学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构想阶段、理论 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与深入发展阶段。
1、构想阶段
有的学者认为,最早提出教学设计构想的先 驱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和美国心理学 家、测量学家桑代克。 杜威 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 书中就设想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桑代克1912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在的 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 称为学习动力。 分类: 内部动机(兴趣)与外部动机(结果) 认知内驱力:被了解和理解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二、教学目标的阐明
1、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的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明 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布卢姆( 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涅 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以及我国当前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关于目标的改革的理论 。
(2)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加涅和布里格斯等人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理论的指导下,将学习目标分为五个方面: 辨别学习的目标、认知策略学习目标、言语 信息学习的目标、动作技能学习的目标和态 度学习的目标。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分类
① 结果性目标 主要是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阐明结果的行为动词 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同时还把结果分为知识领 域与技能领域。 知识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者回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 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包括再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 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系统总体设计教学课件PPT
模块化设计方法
总结词
模块化设计方法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独立、可复用的模块的设计方法。
详细描述
模块化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定义的输入 和输出,并实现特定的功能。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层次化设计方法
总结词
层次化设计方法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 不同层次的模块,并按照层次结构进 行组织的设计方法。
04
系统总体设计实践案例
案例一:电子商务网站系统总体设计
总结词
电子商务网站系统总体设计是系统总体设计的重要实践之一,涉及前台和后台的设计,包括用户界面 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等。
详细描述
电子商务网站系统总体设计需要考虑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同时需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 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数据流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系统架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 开发语言和框架进行实现。
系统总体设计的法律问题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系统总体设计的必要条件,如知识 产权保护、数据保护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移动应用系统总体设计
总结词
移动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是针对移动设备使用的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移动设备的特性和用 户使用习惯。
详细描述
移动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需要针对移动设备的屏幕大小、操作方式等特点进行设计,同时 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场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 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进行界面设计和功能开发,并保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层次化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 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职责。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和可维护性,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10.1.8.190 h
※ 知识回顾 ※
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模式
修改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习 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选媒 择体 和的 利 用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3、学习者认知结构及变量分析(P57)
ȅ认知结构的概念:个体的观念的全部的或 特定的内容和组织。
ȅ认知结构间的三种关系:隶属、总括、并 列
ȅ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分辨 性、稳固性。
如学了各种汉字输入法后,学习汉字输入的一般原理
并列:新旧知识间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但 具有某种联系
如各种汉字输入法的学习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4、学习风格分析
教 形成性评价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总结性评价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说明
请没有收到专业文献的同学今天之内给 我发邮件;有部分同学发了邮件,但仍然没 有收到材料,可能邮箱有问题,请重发.所 有邮件注明学号姓名.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Review
学习者分析的内容 学习者分析的方法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2、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初始能力分析(P55)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是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 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了 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为 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
(1) 对于成为一名数学家,我觉得:① 毫无兴趣② 尚无兴趣③ 不知道④ 感兴趣⑤ 极感兴趣
(2) 在校外,我使用数学的情况是:① 从不想用② 很少去用③ 有时使用④ 经常 使用⑤ 一有机会就使用
(3) 在校外娱乐、阅读、消遣或观看电视时,我使用数学的情况是:① 从未有过 ② 很少会用③ 有时使用④ 比较经常⑤ 极为经常
※ 知识回顾 ※
•认知发展特征分析(皮亚杰)
•学习者起点分析(预备能力、目标能力、
学习态度)
Content
•学习者认知结构(三种关系、三个变量) •学习风格(认知、情意等因素)
•学习动机(三种动机)
学习者特征内涵 •成人学习特征
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
•掌握学习者特征的内涵 •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 法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ȅ认知结构间的三种关系:隶属、总括、并列
隶属:原有知识结构范围中的新知识
有新增和推理两种:如学了汉字输入法原理后,学习各 种输入法;
总括:新知识结构具有较广的包容性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进行教学 分析
修改教学
评价需求 确定目的
编写绩 效目标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开发评 价方案
开发教 学策略
开发和筛 选教学材
料
设计并实施 教学的形成
性评价
设计并实施 总结性评价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如何分析?
分析教学内容与确定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根据单元 目标来确定初始能力于教学起点,初始能力的预测 (预备技能、目标技能、态度)
根据内容分析来预测初始能力,查看以往成绩 根据预测来确定目标技能,如英语分班考试 使用态度量表来确定学习态度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1、认知发展特征分析(P52)
认知发展特征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前运算阶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 形式运算阶段(11-15)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 表明,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都 是从具体到抽象。根据该观点,教学系 统设计中应将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作为认 识抽象事物的基础,引导学习者的思维 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
起点水平分析包括下述三方面: 1、对预备技能(prerequisite skills )的分析:即了解学习
者是否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2、对目标技能(target skills)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
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 3、对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如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
※ 知识回顾 ※
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模式
修改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习 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选媒 择体 和的 利 用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3、学习者认知结构及变量分析(P57)
ȅ认知结构的概念:个体的观念的全部的或 特定的内容和组织。
ȅ认知结构间的三种关系:隶属、总括、并 列
ȅ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分辨 性、稳固性。
如学了各种汉字输入法后,学习汉字输入的一般原理
并列:新旧知识间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但 具有某种联系
如各种汉字输入法的学习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4、学习风格分析
教 形成性评价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总结性评价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说明
请没有收到专业文献的同学今天之内给 我发邮件;有部分同学发了邮件,但仍然没 有收到材料,可能邮箱有问题,请重发.所 有邮件注明学号姓名.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Review
学习者分析的内容 学习者分析的方法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2、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初始能力分析(P55)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是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 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了 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为 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
(1) 对于成为一名数学家,我觉得:① 毫无兴趣② 尚无兴趣③ 不知道④ 感兴趣⑤ 极感兴趣
(2) 在校外,我使用数学的情况是:① 从不想用② 很少去用③ 有时使用④ 经常 使用⑤ 一有机会就使用
(3) 在校外娱乐、阅读、消遣或观看电视时,我使用数学的情况是:① 从未有过 ② 很少会用③ 有时使用④ 比较经常⑤ 极为经常
※ 知识回顾 ※
•认知发展特征分析(皮亚杰)
•学习者起点分析(预备能力、目标能力、
学习态度)
Content
•学习者认知结构(三种关系、三个变量) •学习风格(认知、情意等因素)
•学习动机(三种动机)
学习者特征内涵 •成人学习特征
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
•掌握学习者特征的内涵 •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 法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ȅ认知结构间的三种关系:隶属、总括、并列
隶属:原有知识结构范围中的新知识
有新增和推理两种:如学了汉字输入法原理后,学习各 种输入法;
总括:新知识结构具有较广的包容性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进行教学 分析
修改教学
评价需求 确定目的
编写绩 效目标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开发评 价方案
开发教 学策略
开发和筛 选教学材
料
设计并实施 教学的形成
性评价
设计并实施 总结性评价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如何分析?
分析教学内容与确定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根据单元 目标来确定初始能力于教学起点,初始能力的预测 (预备技能、目标技能、态度)
根据内容分析来预测初始能力,查看以往成绩 根据预测来确定目标技能,如英语分班考试 使用态度量表来确定学习态度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1、认知发展特征分析(P52)
认知发展特征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前运算阶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 形式运算阶段(11-15)
http://10.1.8.190 E-mail:wangyoumei@
※ 知识回顾 ※
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 表明,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都 是从具体到抽象。根据该观点,教学系 统设计中应将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作为认 识抽象事物的基础,引导学习者的思维 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
起点水平分析包括下述三方面: 1、对预备技能(prerequisite skills )的分析:即了解学习
者是否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2、对目标技能(target skills)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
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 3、对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如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