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中国古代是一个多元宗教并存的社会,其中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信仰体系。

这些宗教信仰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哲学、社会制度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

本文将从宗教信仰的起源、主要宗教的发展、以及宗教在古代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一、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即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祭祀。

人们清楚的天文观测和农事活动使得天的崇拜成为重要的信仰内容,形成了尊崇自然、崇奉祖先的宗教观念。

这种信仰逐渐发展成为古代中国宗教的基石。

二、主要宗教的发展在中国古代,佛教、道教和儒教被认为是主要的宗教体系。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经过长期传播和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核心思想包括涅槃、轮回和因果报应,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道教源于中国本土,强调自然和谐、内修外攘的修行方式。

道教的主要文献《道德经》对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教的修炼方法和世俗观念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儒教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礼仪等价值观。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儒家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制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

三、宗教在古代中国的影响宗教在古代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宗教信仰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和依靠,帮助人们面对各种生活困境和精神困惑。

不同的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行为准则。

其次,宗教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佛教艺术、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都对中国的文学、绘画、音乐和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宗教和文化传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独特而丰富,并延续至今。

最后,宗教信仰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机构在维护社会秩序、慈善行为和教育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PPT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PPT
人类难以控制的自然物以及自然现象都可能成为远古人 类的崇拜对象,其实质是远古人类认为自然物及自然现象 具有灵魂,意志,超人力量等,从而将此神化。而今, 人们面对某种自然物烧香叩头,及属于自然神崇拜。
人们崇拜自然神的行为方式有:跪叩,歌舞,绘画,雕
塑等,并以食物,金钱供奉,甚至杀人杀牲畜。
典型的自然神崇拜:
电神双手持尖头铁杵, 正要用力猛击。
风神 鄂伦春族遇月食时,竞相敲击一切 能敲响的东西。汉族也有这种习惯, 用敲击来防止“天狗吃月”:八月十 五仪式流传至今。
画面中有两尊风神,都是半裸的人兽合 体。上面的风神手持风袋,下面的风神 鼓腮吹气。
风姨,怀抱 风囊,身穿 花铠,跣足 奔行。
风伯,他 二目圆睁, 胡须上扬, 正在努力 鼓风,将 舍利佛旁 的魔女吹 得东倒西 歪,变成 丑陋的老 太婆。
原始舞蹈
恩格斯曾指出:原始舞蹈是“一切宗教 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原始歌 舞与原始宗教之间的关系。
原始舞蹈是人类早期为捕获猎物庆祝 的一种形式。
雕塑 氏族老祖母的形象
雕塑反映了妇女 在当时享有崇高 的社会地位。
洞穴壁画
鲁迅先生所说:原 始人“画一只牛, 是有缘故的,为的 是关于野牛,或者 猎取野牛,禁咒野 牛的事”。
春秋末年,魏国境内邺郡时遭水灾。有邺郡户房师爷陈三少, 勾结巫神,年选良家女子投入漳河以为河神妇。某年,漳河 又溢,吴惜英母女登高嘹望,其母去漳河沿岸查看其父坟墓, 吴惜英依门望母归时,遇陈三少贪美调情。吴严词以拒。陈 三少因事不遂,而与管大娘设计欲选吴惜英为河神妇。其时, 西门豹至邺郡为官,私行查访得知“河神娶妇”之劣俗,在6 月15日河神娶妇选亲之日,亲自恭送,又言所选妇人姿色平 常,奏明河神改日再选,并投神差和神姑于河中。巫神惧而 白其事,豹遂判巫神及恶霸陈三少罪,并发民众渠十二,以 分水力,劝民引水灌溉,恶俗遂改。总的来说《河神》是一 部很受欢迎的越剧。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 中国古代宗教 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 中国古代宗教 PPT

这段话不仅使我们知道了“祖宗”一词的来历,而 且还使我们了解祖到先崇拜仪式早在尧、舜、禹时 代就有了相当制度化的祭法了。
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的发展,也是生殖崇拜的继续。 古人认为自己与祖先有着血缘关系,只要定期祭祀, 就能得到祖先鬼魂的保佑。祖先也被视为宗族生存 的标志。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史前时期,人口的繁 殖是宗族强有力的内涵,而这血缘集团的起点就是 祖宗。尊祖能使整个宗族凝聚起来,光宗耀祖就成 为宗族成员的人生价值及追求的目标。进入阶级社 会之后,进一步形成了繁细的祖先崇拜系统。
1.起源
中国原始宗教观念的萌芽,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 晚期。
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撒有 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还有许多随葬品。民族学资 料表明,近代处于原始社会的一些氏族部落,认为 红色表示鲜血,而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身之 所,生者给死者随葬物品,是为了让他在另一个世 界能过上人世间一样的生活。
据考古资料证明,至迟在仰韶文化时代(公 元前5000?—前3000?),万物有灵的 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宗教祭祀活动就已 经相当盛行。
自然崇拜这一原始宗教形式,实际上就是大 自然对人们社会生活巨大作用和影响的反映; 人们无法战胜自然力,转而企图通过崇拜形 式来调节这种“异己”力量。
图腾崇拜
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
1.道教的形成,有三大来源:
其一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神崇拜与鬼魂崇拜。 中华民族的远祖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有了 宗教观念。
在原始宗教理念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自然神 的崇拜及对鬼魂的敬畏。到公元前15至前 11世纪的殷商时代,逐渐形成了以上帝为 中心的天神崇拜,对上帝和天命的信仰取代 了自然神崇拜,原始的鬼魂崇拜演变为以血 缘为纽带、结合宗法体制的祖先崇拜。周朝 时鬼神崇拜更为系统,出现了天神、地祗、 人鬼三大支系。自然神崇拜与鬼神崇拜是道 教神系的主要来源。

历史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历史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历史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主题:历史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引言: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宗教文化发展和变迁。

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一、起源与背景1. 古代中国的宗教起源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宗教信仰。

学生通过学习《尚书》、《易经》等经典,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起源与发展。

2. 宗教信仰与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通过分析商、周等时期的社会环境,学生了解宗教信仰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主要宗教信仰1. 儒教儒教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论语》、《大学》等经典,了解儒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2. 道教道教以追求长生不老和达到超凡境界为目标,通过修炼内丹、炼丹等方法,寻求超越尘世的境界。

学生了解道教的基本教义以及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3. 佛教佛教是源自印度的宗教,通过修行、禅定等方法,追求解脱苦难和达到解脱境界。

学生了解佛教的来华历史、核心教义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宗教信仰与社会发展1. 宗教信仰与政治统治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常常利用宗教信仰来巩固自身的政治统治地位。

学生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了解宗教信仰在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

2. 宗教文化的传承与演变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宗教文化。

学生通过考察古代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了解宗教信仰在社会文化中的传承与演变。

四、现代社会的宗教信仰1. 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现代社会,宗教信仰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生了解现代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以及宗教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宗教和社会和谐如何处理宗教信仰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当代社会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4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14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二、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 1、宋明理学最高范畴的“天理”、“天道”、 “本心”、“良知”等,在思想蕴涵上,是吸取了隋 唐佛教的“佛性”论,从而使宋儒之“心性义理之学”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儒学化了的佛性理论色彩。 2、其修行方式逐渐由“修心养性”转向禅宗式 的注重证悟的“明心见性”。朱熹有“豁然贯通”之 说,王阳明则明言“本体功夫,一悟透尽”。他们极 力提倡的主观内省、“主静”、“居敬”、“半日读 书,半日坐禅”等,更具有浓厚的宗教式面壁修行的 色彩。 3、从思想内容来说,宋明理学教人“存天理, 灭人欲”,其“灭欲”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宗教禁欲主 义倾向。
2、佛教的东传:汉明帝时永平十年传入中国。 、佛教的东传:
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三、中国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1、佛教对哲学的影响: 2、佛教对艺术的影响: 3、佛教与四大名山: 4、不同佛教流派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第四节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
一、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所表现的几个方面 1、天命观念 从思想渊源来说,儒家学说是夏、商、周三代思 想的继续,而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天”、“天命”、 “天道”观念仍然是儒家学说的最高范畴。 2、天人感应 董仲舒在“天人感应”的理论下把进一步神化、 人格化,儒家的“天”又被彻底地宗教化了。 3、传统儒学的修养理论也大量地充满了宗教色彩。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 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 四达,能无知乎。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 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的影响
第一,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第一,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道教与古代尚未与
二、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

宗教信仰在当代 的价值:如宗教 文化对社会道德、 价值观的影响, 以及宗教信仰对 个人精神生活的 意义。
宗教信仰与当代 社会的融合:如 宗教文化与现代 科技的结合,宗 教信仰在当代艺 术、文学等领域 的影响。
当代社会对宗教信 仰的认知与态度: 如社会对宗教信仰 的包容性、尊重程 度,以及宗教信仰 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与作用。
汇 报 人 :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通常 与当地文化和民俗相结合,表现为 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影响:民间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 据重要地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 为规范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深 远影响。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融合了多种宗教和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形态。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融合了民间信仰和官方信仰,体现了宗教信仰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融合了传统信仰和外来宗教信仰,形成了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宗教信仰 体系。
多样性:中国古 代宗教信仰涵盖 了佛教、道教、 儒教等多种宗教 和哲学体系,拜自然、 图腾、祖先等
商周时期:天命观念、 祭祀祖先和神灵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 争鸣,各种哲学思想
兴起
汉代:儒教成为官方 宗教,道教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 教传入中国,并与儒 教、道教相互融合
隋唐时期:三教并行, 形成多元文化格局
宋元明清时期:儒教 继续发展,道教和佛 教也取得新的发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节日习俗:宗教信仰在许多节日习俗中都有所体现,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等,这些节日习俗都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

(六)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
1、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2、三大石窟艺术
山西云冈、甘肃敦煌、河南龙门
3、佛教四大禅林:
山东灵岩寺、浙江国清寺、湖北玉泉寺、南京栖霞寺
4、十大坐佛 5、四大卧佛等
第四节
三教交融和儒学的宗 教性
一、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 入世,忧患意识 二、传统儒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董仲舒:把儒学宗教化 修养理论:内省、慎独、寡欲。 三、宋明理学具有准宗教性格 三教合一——全真教 三教合一——新儒学:阳儒阴释、儒表佛里、心性学 说 理论:存天理,灭人欲 修行方法:内省、主静、居敬、半日读书、半日坐禅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学习, 了解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它们与中国文 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宗教史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佛教的中国化 与中国化佛教;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 的影响;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难点: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
1、佛教与中国哲学史 超尘绝俗、泯灭七情六欲的理想人格 “心如古井”的修身境界 “随遇而安”的生活心态 “与世无争”的处世心理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
2、佛教与中国文学 (1)题材 (2)艺术风格 (3)诗歌理论 (4)创作队伍 3、佛教与艺术——绘画与雕塑 石窟与壁画,如吴道子 4、佛教与中国语言: 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心心相印、恍然大悟、火 烧眉毛、临时抱佛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
佛教基本教义
苦:现实存在的痛苦,精神上的逼迫性 集:分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 灭:无痛苦状态,最高境界 道:实现理想境界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 (四谛)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宗教与信仰体系也备受关注。

在八年级历史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本文将以史实为基础,分析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多元在远古时期,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鬼神信仰和先祖崇拜等。

人们相信自然界万物有灵性,因此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进行崇拜。

此外,人们还对鬼神抱有信仰,认为神灵能够保佑人们平安、顺利、健康。

同时,尊敬和祭祀先祖也是古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发展,诸多宗教信仰在中国形成和发展,其中道教、佛教和儒教成为中国古代三大主要宗教。

二、道教的发展与特点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其主要思想是"道"的追求。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追求与"道"合一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提倡无为而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其中道教的两位重要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留下了许多有关道教思想的经典著作。

三、佛教的传入及其影响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对中国宗教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强调解脱世间的痛苦,通过修行达到解脱、超脱的境界。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四谛八正道",其中包括了人生苦、苦的原因、苦的消除以及解脱的方法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对中国的哲学、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儒教的地位及其核心思想儒教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种宗教与哲学体系,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儒教强调人伦道德、仁爱、礼制等价值观,提倡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仁、孝、忠、礼等,这些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儒家学派有孔子、孟子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家。

五、宗教信仰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们在道德观念的塑造、社会秩序维护以及价值观念的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道教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独立的宗教,是在东汉时期。 东汉顺帝年间,张陵在巴蜀依据《太平经》造作道 书24篇,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创立道派。因 入道均须交纳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奉老子 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五斗米道”,主要是教人悔过奉道,以符水咒语 治病。此派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 他的继承者一般为他的子孙,也沿用天师称号。
唐宋之后,南、北天师道逐渐合流,形成以 讲究符箓为主的“正一道”。 唐宋之后道教的另一派系是“全真道”。 “全真道” 反对符箓,排斥咒术,而倡儒 释道三教合一,注重“识心见性”的内修真 功。 从元代开始,道教主要分为正一、全真两大 教派,明代继续流传,清代日渐衰落。
二、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 道教信奉神的最高神——“三清尊神”, 也是“道”的人格化。 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即天宝道 君、“上清灵宝天尊”即太上道君、 “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子)。
•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万事均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万事万 物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并随着因果关系的改变而 改变。 • 佛教认为,人生过程中有十二个互为因果的环节,(无明、 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它们之间构成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生命链
条,通常被称为“三世二重因果”。谁如果觉悟了缘起法, 谁就可以成佛,故后世有“见缘起即见佛法身”的说法。
第三节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佛法之东传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由古印度迦 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 尼创立。 释迦牟尼(Sakyamuni)姓乔达摩, 名悉达多。 “释迦”是种族名,“牟尼”是明珠音译,比喻 圣人。“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 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又被佛教徒称之为 “佛”或“佛陀” 。

简论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简论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简论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简论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序⾔宗教是⼀种奇特的⽂化形态。

就它的本质⽽⾔,它是⼈对客观环境(包括⾃然界和社会⽣活)错误地感觉,认识及⾄荒谬解释的结果。

它所反映的诗⼈与⾃然以及⼈与社会的两种关系,是⼈对这两种关系的评价、态度和处理⽅式。

宗教作为⼀种⽂化,它是扭曲的、畸性的,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背道⽽驰的⽂化。

但这绝不是说宗教⽂化毫⽆价值可⾔。

恰相反,由于它在⼀定的时空范围内影响了⼈类的思想感情和⽣活⽅式,制约了社会繁荣和历史发展,并且直到现在它的⽂化形态还继续存在,继续发⽣作⽤,因⽽⼜是了解和认识,⼈类历史和民族⽂化最有价值的社会现象之⼀。

⼀、多神信仰和三⼤崇拜中国⽂明是⼀种农业⽂明,传统农民以⾃耕⾃⾜的⼩农经济为本,这种经济基础编造成中国⼈讲究现实利益的⽂化⼼态,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产和⽣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因⽽中国⼈崇尚多神信仰,甚⾄对直接影响其现实⽣活的⽣存环境产⽣执著的崇拜。

了解中国⽂化史的⼈都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眼中,物物是神,处处有神,时时也有神,即使是做饭烧⽕得灶头也由灶王爷把守,门⼝还要有门神爷守护。

但从总体上说,中国⼈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是最为突出的。

这三⼤崇拜实出于古⼈对这三者的认识。

荀⼦和司马迁都在⾃⼰的著作⾥说:“天地者,⽣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业。

⽆天地恶⽣?⽆先祖恶出?⽆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安⼈。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于此可知,天地是⼈的⽣存环境,先祖是⼈的⽣存纽带,⽽君师则是引导社会前进的⼈物。

三者不可缺⼀。

基于此,对三者的崇拜是⾃然的事。

可以说,中国古代对这三者的崇拜和祭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信仰实质。

(⼀)天地⼭川崇拜及祭祀1、在中国古代的所有信仰中,可以认为天地是最神圣的。

天神称“皇天上帝”,地神称“后⼟地祇”,合称“皇天后⼟”。

若从词义来解释,“皇”是“⼤”的意思,“后”是“厚”的意思,皇天覆盖万物,降⼲旱⾬露于⼈间;厚⼟负载万物,献⾐⾷⽤具于世上。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初中历史教案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初中历史教案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一、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远古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宗教信仰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展开论述,介绍古代的宗教体系、主要信仰和影响。

二、宗教体系中国古代的宗教体系包括了多种信仰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是古代中国的国学,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道教注重自然之道和个体修炼;佛教则强调解脱和修行。

三、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被奉为国学,在中国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对于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指导作用。

儒教还提出了敬天爱人、仁爱感恩等原则,对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道教道教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追求长寿的信仰,强调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强调自然之道,认为顺应自然是修行的基础。

道教的经典如《道德经》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道教强调养生、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静。

五、佛教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佛教强调修行和解脱,通过舍弃私欲和贪婪,追求人生解脱和涅槃。

佛教的经典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等对于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安慰,使人们更加关注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

宗教信仰还促进人们的艺术和文化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的繁荣。

同时,宗教信仰也对社会秩序起到了调节作用,一些宗教仪式和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七、结论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教、道教和佛教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体系。

中国的古代宗教与信仰

中国的古代宗教与信仰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和途径
佛教宗派的形成和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佛教与道教的融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佛教对中国文化和信仰的影响
儒教创立背景:周朝的礼乐制 度
孔子:儒教的创始人,提出仁、 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
儒教的发展:孟子、荀子等儒 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演变
儒教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经典:《论语》、《孟 子》、《大学》、《中 庸》
思想体系:仁、义、礼、 智、信、忠、孝、悌
维护社会秩序:儒教强调孝道和尊 卑,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 睦。
强调君子的品格:儒教提倡君子的 品格,如忠诚、勇敢、正直等,有 助于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重视道德修养:儒教注重个人道德修 养,提倡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达对道的信 仰,神仙具有超自然的 能力和智慧,能够指引 人们修炼成仙。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佛教对中国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中国佛教的主要派别和特点
佛教经典:《大 藏经》
教义:四圣谛、 八正道、十二因 缘
经典语言:梵文
经典分类:经、 律、论三藏
维系社会稳定:民间信 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 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促进文化交流:民间信 仰在传播过程中,促进 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 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传承民族精神:民间 信仰蕴含着丰富的民 族精神内涵,对于传 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
推动经济发展:民间 信仰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旅游、工艺品等 ,对于促进地方经济 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基督教:自欧洲传入中国,分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等派别,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影 响。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古代人民对神灵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等多种形式。

这些宗教体系不仅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教是中国古代宗教的核心,受到儒家经典《尚书》、《礼记》、《论语》等的影响。

儒教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的观念,提倡君子行为,追求圣人的道德境界。

道教是中国古代宗教中的另一个重要派别,主张追寻道的境界,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经典《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求道成仙的修行方式,通过炼丹、炼形等方法追求长生不老。

佛教是中国古代宗教中引入中国的外来宗教。

佛教主张追求解脱和禅定的境界,重视修行和慈悲为怀。

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楞严经》等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民间信仰,包括拜神、求神和祖先崇拜等。

这些信仰主要是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祖先的敬仰。

这些信仰方式多样,包括祭祀、祈福、戴符文等。

中国古代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宗教信仰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宗教文化在雕塑、绘画和建筑方面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和神庙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总之,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道教、佛教等宗教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并对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二、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一)道教的基本信仰:道,由信仰道发展到 尊奉“三清尊神”。 (二)道教的基本教义: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三、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一)炼丹术。道教徒的炼丹术是一种科学实 验,推进了古代化学研究。炼丹道士还发明了 火药。 (二)道教与医药和养生。许多道家人物如葛 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道教的养生术 还有表现在气功方面。 (三)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四)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
三、宋明理学具有准宗教的性格
儒家大量地吸收了佛、道二教的有磁思维方 法和思想内容,宋明时期的新儒学把佛、道 二教的思想内在化,从而使宋明理学有宗教 的是对佛性理论的翻版; 2、由“修身养性”转向禅宗式的注重证悟的 “明心见性”。 3、思想内容上有“存天理,灭 人欲”也有 强烈的宗教禁欲性质。
第三节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佛法东传 最基本的教义主要指“四谛”。 第一谛是“苦谛”, “人生皆苦”,“一切皆 苦”。人生有二苦和八苦之说。二苦是指内苦 和外苦,也就是心苦和身苦。而八苦是指生老 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五 取蕴是说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物 质,“受”是指感觉感情,“想”是指知觉想 象,“行”是指心理活动,比如贪等行,“识” 是指意识。同时人还有“五根”,也就是眼耳 鼻舌身。它们分别对应着五尘:色声香味触。 都是这些感官想到得到享受,才造成痛苦。
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由自然宗教过渡到人为宗教。 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 一是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 二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 三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追求长生不老的 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它的主要思想渊源:一是 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二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 三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一、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 (一)东汉时期: 1、五斗米道(天师道) 2、太平道 (二)魏晋时期:1、葛洪的丹鼎一系 2、 南天师道 (三)南北朝时期:北天师道 (四)唐宋之后:1、正一道 2、全真道 (五)明清之后,道教日渐衰落。

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体系

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体系
影响
儒家信仰体系的 传承:通过教育、 祭祀、礼仪等活 动传承和发扬儒 家伦理思想与信
仰体系
儒家伦理:仁、义、礼、智、信 儒家信仰:天命、天道、仁爱、和谐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强调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价值:促进社会稳定、道德提升、文化传承
起源:源于古代人们对自 然现象的敬畏和崇拜
则。
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时期,白马 寺建立
道教兴起:东汉末年,张道陵创 立道教
儒教与佛教、道教的融合:儒家 思想与佛教、道教思想相互影响, 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 阿拉伯商人将伊斯兰教带入中国
基督教传入中国:明朝时期,利 玛窦将基督教带入中国
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各 种宗教在中国相互影响,形成了 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督教
伊斯兰教:公 元7世纪传入 中国,与本土 文化融合,形 成中国特色的
伊斯兰教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佛教:以佛为最高信仰, 追求解脱轮回、涅槃寂静
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强调仁、义、礼、智、信
等道德观念
民间信仰:包括各种神祇、 祖先崇拜、风水等,具有 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
实践方式:炼丹、符咒、养生等
影响: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 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信仰体系: 以道为最高信仰, 追求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
道教道术:包括 炼丹、符咒、占 卜、风水等,用 于修炼、治病、 驱邪等
道教经典:《道 德经》、《庄子》 等,阐述道教思 想、修行方法
道教仪式:如斋 醮、祭祀、祈祷 等,表达对神灵 的敬意和祈求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 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禅宗 思想、佛教文学、佛教艺术等。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为什么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远古宗教: 自然神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
崇拜等;
一、原始宗教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产生,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消亡。
在人类历史之初,是没有宗教和宗教 观念的。因为那时的人类,刚刚从动 物界脱离出来不久,思维能力很低, 无意识寻求自身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以及各种自然现象间的关系,所以不 可能产生宗教。
北天师道
南北朝时,道教的最大发展是北魏寇谦之改革“五 斗米道”,创立“北天师道”。
寇谦之原系北魏嵩岳道士,自称太上老君授予天师 之位,命其改革、整顿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 税钱,及男女合气之术”,而改为“专以礼拜求度 为首,而加之服食闭炼”。
寇谦之对道教的这一改革,调整改善了道教与皇权 的关系,使道教由原来的民间宗教变成官方宗教, 他改革后而成的“新天师道”一度成为北魏国教, 称北天师道。
图腾有的是现实之物,有的是人们运用抽象、 概括的思维能力创造出来的信仰对象。像龙、 凤就是想象之物。这种虚拟的综合体的图腾 形象,是人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反映,是 原始宗教走向成熟的起点。
图腾崇拜是早期氏族社会的宗教,与氏族制 度一起产生。从母系氏族制过渡到父系氏族 制以后,图腾崇拜就逐渐减弱,或者只保留 了一些残余形式。
佛道的区别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不仅与 把政治伦理与宗教思想融为一体的儒教不同, 而且与佛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体系也有较大的 不同。概括地说,它有以下特征:
首先,在生死问题上,佛教宣扬四大皆空, 认为生为空幻。道教则认为生为真实,以长 生为宗旨,对生命的尊重是道教的思想根本。 孙思邈就曾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在道教看来,“老而不死曰仙”。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古代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佛教、道教、儒教三大主要宗教相互交织、影响,并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

儒教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是一种以孔子为主要思想家的学说体系。

它强调家族道德与仁爱之道,主张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教尊儒勒法,倡导君子文化和士人礼仪之风,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社会道德伦理的基石。

在古代中国,儒教成为国家教化的基础,师法天命,君子为上,统治阶层均受到其影响。

佛教是古代中国受到印度文化影响而传入的宗教之一,起初在中国受到较小的认同和传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渗入中国社会,并与道教、儒教混合。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佛教被视为一种超度众生的信仰,强调追求涅槃、超越尘世的修行。

佛教影响力日益扩大,它的佛寺、禅院等宗教建筑成为人们修行、礼佛的场所,也是人们心灵净化的归属。

道教则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信仰与实践,其核心思想是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道教倡导天人合一的观念,力图通过修炼身心、参悟自然等方法,达到延寿、长生、融入自然的境界。

在道教信仰中,人们崇拜道教神仙、神灵,祭祀山川河流等自然神灵,崇尚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推崇养生、保健等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信仰和文化传统。

此外,在古代中国还有一些其他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如崇拜祖先的宗教风俗,祭祀礼仪的文化习俗等。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祖先崇拜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人们通过祭祀祖先,强调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要性,追溯家族的发展史,保持血脉相传。

此外,祭祀礼仪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注重仪式的严肃性与庄重性。

人们通过祭祀、祝福等形式,表达对神灵、祖先的敬意与致敬。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是多元而综合的。

儒教注重社会伦理与道德,佛教强调个体的修行与涅槃,道教崇尚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延续,而祖先崇拜与祭祀礼仪则是人们对家族、祖先、神灵的崇敬与敬畏。

中国历史中的宗教信仰有哪些

中国历史中的宗教信仰有哪些

中国历史中的宗教信仰有哪些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信奉和崇拜各种不同的宗教,这些宗教信仰与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中的主要宗教信仰,包括道教、佛教和儒教。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道教强调追求无为而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核心思想是道家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和“德”的概念上。

道家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构成,而个体生活应当追寻“德”的境界。

道教的重要经典包括《道德经》和《庄子》等。

佛教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迅速在中国发展壮大。

佛教信仰强调个体的修行和解脱,主张追求心灵的平静和释放。

佛教在中国发展了多个宗派,其中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是禅宗、净土宗和天台宗等。

佛教的重要经典有《般若心经》、《法华经》和《楞严经》等。

儒教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

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时期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和思想体系。

儒教强调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主张个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儒教的核心思想包括仁、义、礼、智和信等,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结构。

儒教的重要经典有《论语》、《大学》和《中庸》等。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宗教信仰,中国还有其他一些较小规模的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和土家族白鹳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中的主要宗教信仰有道教、佛教和儒教。

这些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密不可分,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这些宗教信仰都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思想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思想
似之处
道家思想中的 “道”、“德” 等观念,对后 世的宗教信仰 产生了深远影

道家思想中的 “无为”等观 念,与宗教信 仰中的“无为 而治”等观念
有相似之处
道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道家思想对中医、养生、武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思想、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间信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风俗等。
义信中 仰国 的古 现代 代宗 意教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宗教信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传 承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伦理的启示: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孝道、仁爱等,对现代社会 的道德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宗 教
宗教信仰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演变:道教,佛教,儒教,伊斯兰教等 特点:多元性,包容性,融合性 影响:对政治,文化,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主要宗教信仰及其特点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注重养生之道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注重实用主义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追求解脱轮回
法家:强调法治,注重权术和谋略
教道 信家 仰思
想 与 宗
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道: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无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阴阳:宇宙万物的阴阳对立和转化 养生:注重养生,追求长寿和健康
道家思想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道家思想是中 国古代宗教信 仰的重要组成
部分
道家思想强调 “道”、“德”、 “无为”等理念, 与宗教信仰中的 “天道”、“天 命”等观念有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教的渊源
1.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 2.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 3.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一)道教的产生与基本信仰
3、道教的基本信仰——道(大道) “一气化三清” “四御” “王母娘娘” “九天玄女” “四值功曹”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二)道教的发展与宗派
1、道教产生以后,其发展速度比佛教要快得多; (1)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个人物: 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宏景; (2)唐宋时期是道教进一步兴盛和发展的阶段, 道教理论不断深化,道教制度不断完善。 2、宗派: (1)丹鼎派和符箓派; (2)正一教与全真教;
1、正式形成时间晚于佛教,但是渊源很早; (1)原始宗教和巫术; (2)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 (3)阴阳五行学说; (4)黄老学说。 2、正式产生在东汉中叶 (1)于吉:《太平清要领》(《太平经》) ——三张创立“太平道”; (2)张陵:“五斗米道”(“天师道”)
(一)道教的产生与基本信仰
1、正式形成时间晚于佛教,但是渊源很早; (1)原始宗教和巫术; (2)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 (3)阴阳五行学说; (4)黄老学说。 2、正式产生在东汉中叶 (1)于吉:《太平清要领》(《太平经》) ——三张创立“太平道”; (2)张陵:“五斗米道”(“天师道”)
(六)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
1、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2、三大石窟艺术
山西云冈、甘肃敦煌、河南龙门
3、佛教四大禅林:
山东灵岩寺、浙江国清寺、湖北玉泉寺、南京栖霞寺
4、十大坐佛 5、四大卧佛等
第四节
三教交融和儒学的宗 教性
一、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 入世,忧患意识 二、传统儒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董仲舒:把儒学宗教化 修养理论:内省、慎独、寡欲。 三、宋明理学具有准宗教性格 三教合一——全真教 三教合一——新儒学:阳儒阴释、儒表佛里、心性学 说 理论:存天理,灭人欲 修行方法:内省、主静、居敬、半日读书、半日坐禅
二、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道教基本信仰:道 道教经典:《道德经》 道教最终目标:“得道成仙”
三、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道教的某些活动中包含了一定的科 学精神;炼丹 化学 (2)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 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 接来源;医学保养之术 (3)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教题材 志怪 小说 (4)在民间习俗方面。城隍 灶神 土地祭 祀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
1、佛教与中国哲学史 超尘绝俗、泯灭七情六欲的理想人格 “心如古井”的修身境界 “随遇而安”的生活心态 “与世无争”的处世心理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
2、佛教与中国文学 (1)题材 (2)艺术风格 (3)诗歌理论 (4)创作队伍 3、佛教与艺术——绘画与雕塑 石窟与壁画,如吴道子 4、佛教与中国语言: 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心心相印、恍然大悟、火 烧眉毛、临时抱佛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宗教是一种扭曲 的、畸形的,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 步背道而驰的文化。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学习, 了解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它们与中国文 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宗教史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佛教的中国化 与中国化佛教;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 的影响;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难点: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第一节中国古代宗教史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宗教内容: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天帝崇拜 祖先崇拜 尊天 祭祖 拜鬼神 佛、道
世界三大宗教
佛 菩萨 伊斯兰 真主 基督 上帝
一、中国远古宗教
Q:中 国古代 社会是 一个什 么经济 形态占 主导地 位的社 会?
自然
经济,
小农
经济;
讲 究 现 实 利 益
二、佛教
大乘佛教:是指后起的变化的教派。藏传 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形 成发展。 小乘佛教:是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
(三)喇嘛教源流与达赖、班禅
1、“喇嘛教”就是西藏地区流传的佛教, 也称“藏传佛教”。 “喇嘛”是藏语译音,是藏族人民对有地 位、有学问的和尚的尊称。 2、“达赖”和“班禅”是黄教两大活佛转 世系统的称号;
1、周代初年的宗法制把祖先崇拜制度化; 2、“太庙”:从秦始皇时,帝王祭祀祖先 的专用场所; “庙号”即帝王死后追尊的、在太庙受 祭时享有的称号。 3、宗祠: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的场所; 如:“瞿氏宗祠” “裴氏宗祠”(现存最古老)
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文化
——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
(一)道教的产生与基本信仰
第三节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 的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及其真理 1.佛教产生:印度 悉达多 乔达摩 2.佛教真理: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生)都是因 缘(条件)和合而成的。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 化或不存在了,该事物就复存在。因此一切事 物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幻影,都无自性,都 是“空”的。既然如此,人们对一切事物(包 括自身)就不应该追求,苦苦执着。既然对一 切事物都无追求,又何烦恼之有? 3.佛:觉悟了真理的智者。
二、佛教
(二)中国佛教的宗派 1、三论宗 2、三阶宗 3、天台宗 4、华严宗 5、法相宗 6、律宗(鉴真) 7、净土宗 8、密 宗 9、禅宗——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的产物
初祖 二祖 三祖 四祖 五祖 六祖 慧能 菩提达摩 慧可 僧璨 道信 弘忍 神秀
二、佛教
(二)中国佛教的宗派 9、禅宗——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的产物 特点: A平民化、顿悟。 B佛学与儒学的统一。
中 国 老 百 姓 普 遍
(一)天 地崇拜 (二)先 祖崇拜
(三)君 师崇拜
一、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中国人讲究 现实利益: 天地——人的生存环境 先祖——人的生理纽带 君师——引导社会前进 的人物
(一)天地山川崇拜及祭祀 二者合称 天神——“皇天上帝” “皇天后土” 地神——“后土地祗”
(二)祖先崇拜及祭祀
佛教基本教义
苦:现实存在的痛苦,精神上的逼迫性 集:分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 灭:无痛苦状态,最高境界 道:实现理想境界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 (四谛)来自(一)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1、佛教在西汉末年或两汉之间传入; 汉恒帝、严佛调、朱士行;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突出的发展 表现(5)及原因(3) 3、佛教在隋唐两代,特别是在唐代,达到了发 展的高潮 原因: 特点(1)佛学大盛(2)寺产丰肥(3)宗派林 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