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4-08-08T10:04:49.8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7月总第125期供稿作者:王晖
[导读] 我国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大多由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或计算中心承担教学工作。
◆王晖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对于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必须组织强有力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以目标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应用和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和因材施教实施分级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教学互动项目驱动
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融合渗透,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国家制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一切,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成为相继于政治、英语、体育课程之后的又一公共课程。尤其是大学生入学后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受到全校广大师生的关注。近年来,围绕“如何上好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这一问题,信息管理系坚持从我院、我系的实情出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适时地成立“计算机基础教学教研室”,稳定师资队伍
我国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大多由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或计算中心承担教学工作。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负责组织全院计算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学的部门一直是信息技术应用系和实验实训中心,这使计算机基础教育紧紧依托具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信息技术应用系,对于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在2004年,我系又适时地成立了“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这一组织措施使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基本稳定,既使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潜力。他们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计算机学科中其它课程的教学,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较重,我们又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包括校内其他部门的聘用教师),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统一管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二、从信息时代的要求出发,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知识领域从计算机技术拓宽到更宽的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计算机基础教育“水涨船高”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以目标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社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学习知识和取得证书的关系,取得教育部或工信部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是检验自己通过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是每个同学在公平、公正的考试平台上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是学习的目标之一。
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时,把自己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与全国NIT考试、省教育厅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升本考试的考纲结合起来,要把考纲中要求的知识点融合、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与此同时,我们在我系的内部网FTP上公布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纲以及历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题。实践证明,这种目标驱动的教学方法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以应用和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按照1∶1的比例安排上机,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务必认真、负责地带好上机课。
我们注意到,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入学后的第一门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开始对计算机产生兴趣的,因此我们加强了应用和实践这个环节,除了要求学生在上机时间完成作业外,还布置了大量的课外大型作业,另外还通过计算机协会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我院各系、部机关的网页制作,参与“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院医务室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通过亲自动手,同学们尝到了“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滋味,也提高了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如浩瀚的大海,学生的兴趣又各不相同,仅靠一、二门课程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为此我系向全校开设了多门选修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实时性于一体的全校计算机的公共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由于这门课程的实时性,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经历了从“粉笔+板书”、“计算机+大屏幕”到“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课内与课外密切结合,实施“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并引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从选择他人教材、参编教材到自编教材,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几年来,我系有10多人次主编了《计算机应用技能模块化教程》、《计算机应用实训教程》教材,既锻炼了队伍又提高了教学水平。我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已列入我院重点建设课程,至此,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课程建设已经学院验收。
六、加强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多重教学功能
为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积极探索分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我们组建了一个小型开放实验室,较好地发挥了开放实验室的多重教学功能。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只是各人的表现形态不同,有的外露一点,有的深藏一点。开放实验室为他们创造了发挥潜能的广阔空间,也给了学生自由翱翔的机会,营造了“我能学习,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氛围。
结合我系每年的科研项目,我们有计划地吸收高年级同学参加项目的调研、可行性分析、程序设计、编码及调试工作,而开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