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蓝印花布

合集下载

扎染蓝印花布技艺流程

扎染蓝印花布技艺流程

扎染蓝印花布技艺流程今儿个咱来好好说道说道扎染蓝印花布的技艺流程,这可是一门古老又有趣的手艺。

先说这准备工作,得先把布料选好,一般都用纯棉或者麻质的布料,因为它们吸色好。

然后把布料洗干净、晾干,不能有一点脏东西,要不然染出来的效果可就不好看啦。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图案设计。

这就看您的心思和创意啦,想弄个花鸟鱼虫,还是几何图形,都随您。

设计好了,把图案画在纸上或者直接在布料上用粉笔轻轻描出来。

图案弄好了,就到了扎花这一步。

这扎花可是个细致活儿,得用线或者绳子把布料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紧紧扎起来。

扎的时候得注意,力度要适中,太紧了容易把布料弄坏,太松了染液又容易渗进去,那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了。

比如说您要染一朵花,那就得把花瓣的部分扎紧,不让染液进去,这样染出来花瓣就是白色的,周围就是蓝色的,漂亮得很。

扎好花,就该染色啦。

把扎好的布料放进调好的蓝色染液里,这染液一般是用蓝靛做的。

让布料在染液里充分浸泡,时间得把握好,短了颜色浅,长了颜色又太深。

这期间还得不时地翻动翻动,保证染得均匀。

染好了,捞出来,别急着解开扎线,得先晾干。

等晾干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小心翼翼地把扎线解开啦。

这时候您就会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布料上出现了您设计的漂亮图案,蓝白相间,特别好看。

不过这还没完,最后还得把布料再洗一遍,把多余的染料洗掉,然后再晾干,一块漂亮的扎染蓝印花布这才算大功告成。

给您举几个例子,有人扎染了一幅蝴蝶飞舞的图案,那蝴蝶翅膀的线条清晰,蓝白对比鲜明,就像真的蝴蝶要飞出来一样。

还有人扎染了一个几何图案的靠枕套,放在沙发上,别提多有艺术感了。

扎染蓝印花布这门技艺,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细心,但是当您看到最后的成品时,就会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您要是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动手试试,感受一下这传统技艺的魅力。

蓝印花布的人文意义

蓝印花布的人文意义

蓝印花布的人文意义引言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织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意义。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还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蓝印花布的人文意义,并从历史、艺术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蓝印花布起源于中国,可追溯到宋代。

起初,蓝印花布主要用于民间生活的日常用品,如衣物、床品和窗帘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印花布逐渐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手工艺品,被广泛流传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艺术表现蓝印花布以其简洁、自然和富有艺术感的图案而闻名。

其独特的印染技术使得图案清晰、色彩鲜艳。

蓝印花布的图案主题多种多样,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寓意丰富。

这些图案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三、民俗文化蓝印花布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常常被用作婚嫁、出嫁和节日庆典等重要场合的装饰品。

例如,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上蓝印花布的婚纱,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未来。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将蓝印花布用作祭祀和宗教仪式的道具,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四、社会意义蓝印花布不仅具有文化和艺术的价值,还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首先,蓝印花布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蓝印花布的传承和推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维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此外,蓝印花布还被用于国际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

五、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蓝印花布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蓝印花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推动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次,应加强对蓝印花布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最后,应加强对蓝印花布技艺的培训和传承,培养更多的手工艺人才,确保其传统技术得以延续。

蓝印花布制作流程

蓝印花布制作流程

蓝印花布制作流程
蓝印花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
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蓝印布、蜡和蓝印模具。

下面将详细介绍蓝印
花布的制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蓝印布和蓝印模具。

蓝印布应该是纯棉的,而且
要事先洗净晾干,以保证制作出的蓝印花布色彩鲜艳持久。

蓝印模
具则是用于印制图案的工具,通常是木制的,上面雕刻有各种不同
的图案。

接下来,将蓝印布铺平在平整的桌面上,然后将蓝印模具放在
布上,用蜡油膏沾取蜡块,在蓝印模具上进行图案勾勒。

这一步需
要手工操作,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以确保图案勾勒清晰准确。

完成图案勾勒后,将蓝印布放在蓝印台上,用蓝印泥进行印染。

蓝印泥是由蓝靛和石灰混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印染时需
要均匀地涂抹在蓝印布上,以确保图案的清晰度和色彩的均匀度。

印染完成后,将蓝印布晾干,待蓝印泥完全干透后,用清水将
蓝印布洗净,去除多余的蓝印泥和蜡痕,然后晾干即可。

这样制作
出的蓝印花布色彩鲜艳,图案清晰,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蓝印花布制作流程简单易学,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通过手工制作蓝印花布,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这些美丽的蓝印花布,为生活增添一份别样的情趣。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蓝印花布,感受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

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

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蓝印花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纺织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它的工艺流程经历了多个步骤,包括设计、图案制作、蓝印花的制作和后续的加工。

设计是蓝印花布制作的第一步。

设计师根据传统的纹样和民族文化,创作出独特的图案。

这些图案通常以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为主题,既具有审美价值,也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设计师将所创作的图案转化为蓝印花布的制作图。

这个过程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通过对图案进行调整和排版,使其符合蓝印花布的特点和工艺要求。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布料的尺寸和缝合的方式,以确保制作出的蓝印花布能够真正成为一件成品。

在图案制作完成后,就需要进行蓝印花的制作了。

蓝印花是使用蓝印泥进行印染的一种特殊工艺。

首先,工匠将蓝印泥倒在一个浅盘中,然后用木刻或者橡皮印刷板将图案印在布料上。

在印染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力度和角度,以保证图案的清晰度和美观度。

完成蓝印花的制作后,就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了。

这个过程包括洗涤、定型和整理等环节。

首先,要将印染好的布料进行清洗,以去除掉多余的蓝印泥和杂质。

然后,通过定型处理,使布料具有较好的颜色牢度和抗皱性。

最后,对布料进行整理,包括裁剪、缝合和熨烫等步骤,使其成为一件完整的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虽然繁琐,但却能够制作出独特的纺织品。

蓝印花布以其深受人们喜爱的蓝色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种时尚的装饰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中,蓝印花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总结起来,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图案制作、蓝印花的制作和后续的加工。

通过这些步骤,设计师和工匠们共同创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蓝印花布。

这些蓝印花布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瑰宝,也传承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让我们一起欣赏和珍惜这一传统工艺的瑰宝吧。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山东民间蓝印花布是一种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传统手工艺品,其记忆与传承充满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力量。

从古至今,蓝印花布一直是山东民间的重要生活用品,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蓝印花布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与风格。

制作蓝印花布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料、设计、制版、蓝色打印、染色、烘干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们耐心细致地完成。

其中最核心的环节是制版,制版师傅需要根据图案的尺寸和形状,手工雕刻在木板上,以保证最后的印花效果。

而蓝色的染料则是用来制造蓝印花布的独特特色,这种染料是由天然植物经过多次沉淀、过滤、融合等工序提炼而成,具有环保和耐久的特点。

蓝印花布的图案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花鸟、人物、动物、植物等,这些图案描绘了农田劳动、渔村生活、山水诗情等情景,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

每一个蓝印花布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们记录了人们的悲欢离合、生活智慧和对未来的期许,是民间文化的珍贵遗产。

蓝印花布的传承是靠一代一代的手工艺人传承与发扬的。

他们不仅传授了制作蓝印花布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精神和文化。

在这些手工艺人的努力下,蓝印花布得以保存和发展,成为了山东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工业化的发展,蓝印花布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一方面,原材料的减少和价格的上涨使得制作蓝印花布的成本逐渐增加,艺人们面临着生计的压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一代对蓝印花布的需求逐渐减少。

这些问题使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些困境,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政府加大对蓝印花布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展览、培训工作坊、支持艺术家创作等方式,提升蓝印花布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和支持蓝印花布的传承工作,倡导购买和使用传统手工艺品,为手工艺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是一种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珍贵艺术品,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山东民间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它承载着山东老百姓的记忆与情感,一直以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起源于明代,最初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南聊城一带。

由于当地的人们生活贫苦,无法购买高昂的丝绸布料,因此他们开始尝试用简单的手法在棉布上印花图案,制作出一种经济实惠、美观大方的布料。

这种手工制作技艺逐渐传承下来,并且在明代的道光年间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地人民喜爱的民间手工艺品。

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首先是设计与制版。

制版师傅需要根据图案的要求,将设计的图案刻制在木板上,然后将木板涂上蜡水,再印在布料上。

手工制版的过程需要经验和技巧,制版师傅需要根据布料的纹理和弧度来进行刻制,以保证图案的完整和美观。

印花是制作蓝印花布的核心环节,制作蓝印花布所用的蜡,是由蜡蜂蜡熔化后加入花色颜料调制而成的。

制版师傅将制好的木版放在布料上,用手将蜡水均匀涂在木版上,然后用力印在布上,使木版的图案完整地印在布料上。

这个过程需要保持力度的均匀和稳定,以免图案出现勾边和模糊。

蓝印花布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染色。

印花完成后的布料需要经过染色的过程,使其更加美观和耐用。

蓝印花布的染色主要使用的是蓝靛染料,蓝靛是一种从蓝靛树叶中提取的天然染料,它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和耐光性。

在染色过程中,布料需要浸泡在染料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浸泡和揉搓,使染料渗透到布料的每一个细节中去,从而形成鲜明清晰的图案。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离不开山东老百姓的努力和付出。

每一个蓝印花布的图案都是制版师傅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技艺刻制而成的,每一块布料都需要经过制版、印花和染色等多个工序,需要手工操作和反复揉搓,这样才能使图案真正融入到布料中去。

而这些制版师傅和工匠师傅的技艺和经验,都是从前辈传承下来的,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不断的传授给后人,使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近年来,山东民间蓝印花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些政府和机构开始扶持和保护这一传统手工艺品。

幼儿园蓝印花布制作流程

幼儿园蓝印花布制作流程

幼儿园蓝印花布制作流程
稿子一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幼儿园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哟!
咱先得准备好材料,像白布、蓝色染料、刷子、刻板这些可都不能少。

白布要干干净净的,这样印出来的花才漂亮呢!
然后呀,把刻板放在白布上,用刷子蘸上蓝色的染料,轻轻刷上去。

刷的时候要小心,别把染料弄得到处都是,不然就成小花猫啦!
等染料都刷好了,把布放在一边晾一会儿,让它好好吸收染料。

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可以围在一起,猜猜印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可有意思啦!
等布晾干,哇塞,漂亮的蓝印花布就做好啦!小朋友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花布,那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呢!
稿子二
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瞧瞧幼儿园蓝印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哈!
一开始呢,老师会把各种各样的材料拿出来,小朋友们的眼睛都放光啦!
然后大家一起想想,要做个什么样的蓝印花布。

有的小朋友说要做个小飞机图案的,有的说要做个大蛋糕图案的,叽叽喳喳,可热闹啦!
想好图案,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动手画在纸上,再小心翼翼地刻在刻板上。

这时候小朋友们都特别认真,小脸蛋绷得紧紧的,生怕刻坏了。

刻好刻板,就到了最有趣的染布环节啦!把染料涂在刻板和白布接触的地方,涂的时候小手要稳,就像在给布画画一样。

涂完染料,让布休息休息,慢慢变干。

小朋友们就在旁边一边等着,一边讲着小故事,可开心啦。

等到布干了,打开一看,哇!漂亮的蓝印花布出现啦,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是最棒的,那得意的小表情,太可爱啦!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做蓝印花布特别有趣呀?。

蓝印花布在手工制作方面的优势

蓝印花布在手工制作方面的优势

蓝印花布在手工制作方面的优势
1. 具有传统工艺美学,原汁原味。

蓝印花布的手工制作始于300年前,其制作工艺传承至今,具有独特的工艺美学特征。

它不受机器生产的限制,保持了手工制作的优雅和原汁原味。

2. 固色牢度高。

自然植物染料对皮肤无害,对环境无污染,蓝印花布采用的是含有蓝靛和植物染料的天然非化学染料,因此固色牢度极高,不易褪色。

3. 吸湿透气,舒适自然。

蓝印花布通透而不透明、薄而不厚,透气性好,能够及时把身体的湿气吸走,让人感觉清爽舒适。

4. 染色均匀,图案清晰。

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需要多次磨砂、抹泥、压印、晒染等多个工序,确保了每一块印花布的质量,颜色均匀,图案清晰。

5. 经久耐用,无需特殊保养。

蓝印花布通过手工制作和自然染色,具有比普通化纤织品更好的韧性和耐用性,可多次清洗,无需特殊保养。

6. 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它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内涵。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蓝印花布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蓝印花布:小染缸里的大世界

蓝印花布:小染缸里的大世界

蓝印花布:小染缸里的大世界
蓝印花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入日本、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这种布料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成为了人们喜爱的纺织品之一。

蓝印花布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因此被誉为“小染缸里的大世界”。

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历设计、刻板、印染等多个环节。

设计师会根
据需求和主题设计图案,然后在木板上刻出相应的图案。

这个过程需要师傅们的精细手法
和丰富经验。

刻板完成后,需要准备染料。

蓝印花布所用的染料是由天然植物提取而成的,如蓝靛和槐花等。

在印染过程中,需要将木板浸泡在染料中,然后轻轻敲打在绷紧的布上,使染料渗透到布中,形成图案。

印染完成后,需要将布料晾干,使染料固定在布上,不易
褪色。

在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们的精细操作。

在设计
环节,设计师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和主题转化为图案,同时考虑到布料的纹理和可印性。


下来,师傅们需要将设计师的图案转化为木板上的线刻图案,并通过练习和磨炼,使得线
条流畅、清晰,细节丰富。

印染环节中,师傅们需要凭借经验和技巧,控制好染料的浸泡
时间和力度,使得染料能够均匀地渗透到布料中,形成美丽的图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蓝印花布的制作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现代的蓝印花布
制作过程中,引入了电脑设计和数字印刷等新技术,使得制作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传统
的手工制作依然存在,并且受到一些人的青睐。

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更加精致和独特,每
一件作品都是师傅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心血的结晶。

蓝印花布:小染缸里的大世界

蓝印花布:小染缸里的大世界

蓝印花布:小染缸里的大世界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手工印染工艺,也是一种特殊的纺织品。

它通过将蜡涂抹在布料上,然后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再将蜡烧掉,最后形成各种精美的蓝色图案。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蓝印花布一直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主要布料,用于制作衣物、床上用品和装饰品等。

从小染缸里蔓延出的蓝印花布,见证了一个大世界的生活和变迁。

它不仅仅是一种纺织品,更是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蓝印花布是在农家作坊里制作的,从选材到印染,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选取品质较好的麻、棉或丝绸作为原料。

然后,将布料浸泡在水中,清洗干净。

接下来,用打结的方式将布料折叠成各种形状,然后用蜡针蘸取蜡沿着位置进行涂抹。

蜡一旦干燥固定,就可以进行染色了。

传统上,蓝印花布使用的染料都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蓼蓝、茜草和靛蓝等。

染料浸泡在水中后,将蜡涂抹的部分保留原色,其他部分被染成蓝色。

染色完成后,将布料晾晒,并将蜡烧掉,这样就形成了蓝印花布的图案。

蓝印花布的图案通常是一些与农村生活相关的图案,比如花卉、鸟类、动物和农耕场景等。

这些图案既反映了自然界的美景,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业劳动的赞美。

此外,蓝印花布上的图案还具有一种神秘的韵味,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蓝印花布的制作不仅仅是一项手艺,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从染料的选择到图案的设计,都是经过代代相传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蓝印花布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民间传统的标志。

它代表了人们对自然和美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农业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化和科技的进步,蓝印花布逐渐被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所取代。

传统的小染缸已经很少见到,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也越来越罕见。

一些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和图案设计也逐渐失传,这使得蓝印花布的文化价值和生意都受到了威胁。

蓝印花布的小染缸里蕴含着一个大世界,它诉说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农耕文化的珍视。

传统蓝印花布工艺创新

传统蓝印花布工艺创新

传统蓝印花布工艺创新传统蓝印花布工艺创新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印染工艺和精美的图案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传统蓝印花布工艺也需要进行创新。

在传统蓝印花布工艺中,使用的是天然的蓝靛素作为染料。

蓝靛素来自于靛蓝植物,经过多道工序提取和处理后,才能用于印染。

这种天然染料的使用使得蓝印花布具有了独特的颜色和质感,但同时也存在染色难度大、颜色保持性差等问题。

因此,创新的关键之一是寻找替代的染料,既能保持原有的特点,又能提高色彩的鲜艳度和耐久性。

除了染料的创新,传统蓝印花布工艺还可以通过设计和图案的创新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传统的蓝印花布图案多以自然界的景物和动植物为主题,呈现出淳朴和雅致的风格。

但是,现代人们对于时尚和个性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可以尝试将一些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的蓝印花布中,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图案。

此外,传统蓝印花布工艺的创新还可以从生产工艺的角度进行。

传统的蓝印花布是完全手工制作的,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反复的染色、晾晒等步骤。

这种工艺虽然保持了手工艺品的独特性,但也限制了生产和推广的规模。

因此,可以探索一些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生产方法,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持手工艺品的质感和品质。

总之,传统蓝印花布工艺的创新需要从染料、图案和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探索。

通过创新,可以使传统蓝印花布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更好地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同时,创新还可以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使其成为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为蓝印花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蓝印花布的起源

蓝印花布的起源

蓝印花布的起源手工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是我国传统染织艺术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以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予人以清新雅致的魅力。

然而她却又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拥有“正在消亡的活化石”的称号,她的神秘、古朴、端庄,引来无数国外友人的热爱,却没有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关注,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创造,成为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

民族的发展和复兴,必然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蓝印花布发展于民间,体现了中国浓厚的乡土气息,迎合了当今现代社会人们返璞归真的追求,以它特有的兰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深厚的风格赢得了一定文化修养人的喜爱。

蓝印花布是一种按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手工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

又称“蓝染或草木染色。

蓝印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

千百年来蓝印花布做成的服饰、床被、围裙、桌布等成为百姓的日常家用品。

蓝印花布制作历史渊远流长。

早在秦汉,在织物上印上花纹染色的面料称作“缬”,据《二仪实录》载“缬,秦汉间始有”,《周礼•考工记》在记载当时染色工艺状况时也写道“青与白相间也”。

在秦汉造纸术未发明,棉花种植尚未引进,因此人们只能在木板上二面阴刻成花纹,然后把麻、丝织物夹在二块花版之间进行草木染色。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这也可以说是今日蓝印花布之雏形。

随着蔡伦发明造纸术,七世纪棉花种植从印度传入,十三世纪松江人黄道婆从海南把棉纺技术传授给江南织农,因而民间蓝印花布花版制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老百姓对棉质蓝印花布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而蓝印花布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桐乡蓝印花布是世界蓝染艺术苑中绚丽的花朵。

初中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初中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初中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蓝印花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面料,中国在唐代就开始生产蓝印花布,随着历史的演变,这种手工产品逐渐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简单说来,蓝印花布的制作就是用手工技艺,将阴和阳的颜色反转之后铺上手工制作的印版,在面料上印上图案,可谓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

蓝印花布的制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染料调制、布草预处理、印版制作、印染和后处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1.染料调制染料是制作蓝印花布的关键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靛蓝,需要选用质量优良、纯度高的靛蓝才能制作出色的蓝印花布。

首先要将靛蓝用温水慢慢浸泡,直至完全溶解,然后过滤去杂质,接下来再加入一定量的盐、碱,用稻草搅拌均匀即可。

2.布草预处理布草预处理是为了使布草更容易吸收染料,同时也可以使布面更加平整光滑。

要先将布草浸泡于温水中,然后晾干后放入浆液中浸泡,这个浆液由一定比例的黄骨髓、冬葵粉和湿巴豆混合而成。

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布草发生结块。

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后,布草会变得更加软化,然后抖掉多余的液体,晾干即可。

3.印版制作印版就是用来印染图案的模具,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印染后的图案效果。

印版制作主要使用的素材是白木板,然后将要印的图案用铁线粘到板上,通过用刀在其中涂抹染料的方法制作出印板。

4.印染印染是用印版印上去的制品,这个过程中,主要是用三角夹将印版夹住,然后沾上染料,再将布草面放于印版上,用手捶打,将染料印在布草上。

由于每一个印版的效果都不相同,因此需要不断地更换印版和染料,使出的每一个图案都不同,创造出独特的蓝印花布效果。

5.后处理后处理是为了使蓝印花布更加坚固、美观,可以在布草上涂上一层保护油,以增加其强度和光泽。

然后再将蓝印花布放入热水中进行烫熟,这样做可以使染料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落。

最后再经过水洗、晾干等步骤,蓝印花布就制作完成了。

总结来说,蓝印花布是一种综合性的手工艺品,需要对材料的质量、印版的制作、染料的调制、打印的技巧、后处理的细节都要有极高的把握。

蓝印花布传统技艺流程

蓝印花布传统技艺流程

蓝印花布传统技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蓝印花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技艺,以下是其一般的工艺流程:1. 设计图案:设计师会根据需要设计出蓝印花布的图案。

蓝印花布的工艺过程

蓝印花布的工艺过程

蓝印花布的工艺过程
1.刻版
制作带有蓝印花布图案的花版,此花版由纸板刻制而成,然后选纸进行纹样绘制。

蓝印花布的纸版一般用牛皮纸,用铅笔进行图案设计,然后使用刻刀进行刻版。

2.刷桐油
用鹅卵石将版子磨平整之后,刷上桐油,要少量多次,油量要适中。

桐油太多会堵塞花版,会使花版不平整,油量太少不能浸透,起不到会防水效果。

3.刮浆、晾干
刮浆时要迅速用力均匀,不能过多的反复涂抹,否则防染浆会溢出破坏花型,讲究刮刀平衡,走刀准确,规定几刀就要几刀,不能偷工减料,刮完浆的花版要立刻冲洗干净,方便下次使用,刮浆后的布料避光阴干以防出现裂纹。

4.染色
染色时先将布料浸湿,这样浸湿的布料染色会更加均匀,染色时力求上色均匀,染色20分钟后用竹竿挑出氧化30分钟左右,染色要重复多次才能完成,根据布料不同和气候变化调整染料时间。

5.固色、刮灰、吃二酸
染过的布需要进行固色处理,一般是将醋酸加水稀释,把布浸在里面30-60分钟左右,以酸中和碱。

然后用刮灰刀刮去防染浆,但刮灰只能将表面的灰刮掉,所以需要把刮灰后的蓝印花布二次浸入稀释
的醋酸中,将“吃”进去的防染浆去除,叫做吃二酸。

6.晾晒
用清水把留在布上的防染浆和浮色清洗干净,然后,用竹竿把洗完的布挑在几米高的晾晒架上晾干。

蓝印花布就这样制作完成了。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山东民间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流行于山东半岛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种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染色工艺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的瑰宝。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最初是在中国传统的棉纺织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传说宋代有一位名叫刘巴的水手,他精于航海,曾经远赴西南地区。

在西南他了解到一种叫做蓝染的工艺,于是他学会了这一技艺,并将其带回山东。

刘巴将蓝染工艺与当地的纺织工艺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山东民间蓝印花布。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染色工艺以蓝色为主,因此得名为蓝印花布。

其染料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植物染料,主要是以蓼蓝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提取出染料。

蓼蓝染料的特点是色泽鲜艳、持久不褪色,且对人体无害。

染色过程中,先用铜版或木刻版将图案印在布上,然后用染料进行涂抹和熨烫,最终形成精美的蓝印花纹。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图案丰富多样,以花卉、鸟兽、人物等为主题,以自然界的景物为灵感,运用抽象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图案不仅展现了手工艺人的创造力与审美观念,也承载了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寄托。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传承需要有心手工艺人的努力和社区的支持。

手工艺人首先需要熟练掌握染色工艺和图案设计的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社区要给予手工艺人足够的支持,鼓励他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提供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对手工艺品市场的需求增加,山东民间蓝印花布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一些手工艺人开始将蓝印花布应用于时尚设计和家居装饰等领域,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些社区也积极保护和扶持山东民间蓝印花布,通过培训、展览和推广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手工艺品。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是山东地区的骄傲和文化符号,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瑰宝之一。

它凝聚了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
Biblioteka • ••• •
镂刻花版 一般用二至三层油板纸(牛皮纸)订合在一起,在牛皮纸上勾出大体的图案, 用自制刻刀以刀代笔,进行镂刻,刻时刻刀需竖直,力求上下层花形一致。 刻刀用铁皮切割斜口后,用竹片夹紧包扎而成。刻刀分斜口单刀、双刀、用 铁皮自制圆口刀(俗称"铳子")三种类型。单刀刻面为主,用双刀所刻的线 宽窄一致,铳子分大小数种,主要铳制花版所需的圆点。 镂刻中有分刻面、刻线、刻点的手法,刻面主要采用断刀的刀法,来表现大 块图案,这也是蓝印花布中最具典型的刀法,刻线要刻得流畅、通顺,蓝印 花布图案中的线又分阴线、阳纹。"刻点"一般用自制的工具舂子来舂,点一 般在图案中起装饰作用。除了镂刻以外还有替版,早期用过的版面通过涂色 把图案保留下来,再进行镂刻,这样可以反复使用。 上桐油 先用卵石把刻好的花版反面打磨平整,然后刷熟桐油加固,晾干,经过2--3 次正反面刷油,最后晾干压平,分类保存,需要用时就可直接印纺染浆。
• •

• •
刮浆 刮浆前先将坯布洒水后卷布,润湿是为了让白布更好地吸收染浆。在民间蓝 花布防染浆料曾用过玉米粉、小麦粉、糯米粉等,经过几代人的摸索和实践, 最终选用了粘性适中的黄豆粉,但单纯的黄豆粉夏季容易变质,且成本高, 加石灰粉后不仅上浆好刮,染好后也容易刮掉灰浆,故民间都沿用黄豆粉和 石灰调制作防染浆,其比例为1:0.7,再加上水调成糊状。有时根据花型要求 也采用糯米粉和石灰作为防染浆。调浆时厚薄(粘稠)要适中,黄豆粉越细、 浆调得越透,粘性就越好。 把刻好的花版放在白布上就可以进行刮浆。刮浆时用力要均匀。刮刀在江浙 一带一般用铁煅而成,手柄为木制圆型,在湖南、湖北亦有用牛角和木板做 成。刮浆时接版更为重要,花型复杂时对版要准确,排版要自如。然后刮有 防染浆的坯布需要两天的时间阴干,待灰浆晾干后,投入缸内染色。 染色 把蓝靛倒入小缸中,5斤蓝靛配8斤石灰10斤米酒加适量水搅拌,使蓝靛水变 黄,水面上起靛沫,民间俗称"靛花",即可倒入大缸待染。染色前将竹篮放 入缸中。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山东民间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印染技法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

作为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在山东民间有着浓厚的记忆和传承。

蓝印花布起源于明朝时期,主要流行于山东半岛一带。

它以蓝色为主色调,采用木板印刷的方法将图案印在白色的布料上,然后进行染色和固色工艺处理,最终呈现出美丽的蓝色花纹。

蓝印花布的图案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花鸟、虫鱼、人物、植物等元素,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在过去,蓝印花布是山东农民家庭的常见物品,被用于制作衣服、被褥、桌布等日常用品。

许多农村妇女都会参与到蓝印花布的制作中,她们用心地选择图案、制作木板、印染布料,并且将自己的心意和祝福融入其中。

蓝印花布在山东农村的家家户户都有,成为了当地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机械化的发展,蓝印花布逐渐走向衰落。

传统的手工技艺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而新兴的纺织工艺和印染技术更加方便快捷。

许多年轻人对蓝印花布缺乏兴趣和了解,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和传承并没有停止。

近年来,蓝印花布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一些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开始展开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他们寻找老一辈的蓝印花布制作者,记录他们的经验和技艺,同时也努力推动蓝印花布的创新和推广。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开始将蓝印花布的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创作出更具时尚和艺术感的产品。

他们通过设计师与手工艺人的合作,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使蓝印花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旅游业也为蓝印花布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购买蓝印花布制品,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蓝印花布作坊也成为了旅游景点。

通过旅游推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蓝印花布,从而为其传承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在记忆与传承中,蓝印花布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山东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体现。

在当代,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传统艺术继续焕发出光彩,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的传统与独特之美。

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

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

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蓝印花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和文化价值。

它以天然植物染料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手工操作。

下面将介绍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

蓝印花布的制作需要准备一块干净的白布作为基材。

基材需要经过清洗和晾干,确保没有污渍和水分。

接下来,将基材平铺在工作台上,进行布料的修整和切割,以及边缘的整理,使其达到理想的尺寸和形状。

第二步是设计图案。

蓝印花布的图案都是手工绘制的,通常使用木刻版或铜版来制作印花模板。

设计师根据传统图案或个人创意,将图案绘制在模板上。

这一步需要技巧和经验,以确保图案的清晰度和美观度。

第三步是制作蓝印泥。

蓝印泥是蓝印花布的核心材料,它由天然植物染料(通常是蓝靛)和胶粉混合而成。

制作蓝印泥需要将染料和胶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水中,然后搅拌均匀,形成稠密的泥状物。

蓝印泥的质量和配比直接影响到印花的效果,所以需要仔细控制。

第四步是印花。

印花是蓝印花布的核心工艺,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印花时,工匠将印花模板放置在布料上,并使用刷子或海绵将蓝印泥均匀地涂抹在模板上,再用力按压模板,使蓝印泥转移到布料上形成图案。

这个过程需要手法熟练和力度掌握,以确保图案的清晰度和色彩的均匀性。

第五步是晾晒和固色。

印花完成后,布料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

晾干后,需要进行固色处理,以防止染料褪色。

固色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使用蒸汽处理、浸泡在染料中或加入固色剂等,具体的方法取决于染料的类型和工艺的要求。

最后一步是整理和加工。

经过固色处理的蓝印花布需要进行整理和加工,以使其更加平整和美观。

这包括修剪边缘、熨烫、裁剪制成成品等。

整理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以免损坏布料或破坏图案。

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虽然繁琐,但却赋予了布料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手工印染的过程,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图案,还能感受到工匠们的匠心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制作精美的蓝印花布教案,为教学增色不少

制作精美的蓝印花布教案,为教学增色不少

制作精美的蓝印花布教案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明代,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天然蓝色为基调,图案精美,花纹多样,具有文化艺术性和实用性,深受市场欢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蓝印花布制作带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和体验这个千年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一种制作精美蓝印花布的全过程,以及如何将其纳入教学中。

一、蓝印花布制作工具和材料1、工具:木刻刀、扒刀、铜凿、印轮、叉刀等。

2、材料:棉布、蜡、蓝印泥、白醋、海绵、水等。

二、蓝印花布制作流程1、设计图案:在纸上设计出符合自己喜好的图案,画好后用纸扫复制出来,用铜凿将图案雕刻在橡皮版上。

2、涂抹蜡:用木刻刀将橡皮图案上隆起的部分刮除,形成凹下去的图案。

在棉布上将这个橡皮图案放置在想要印的位置,用指头擦压好固定位置。

用棉花涂抹一层蜡,覆盖在印图案的地方,等待蜡干透。

3、泥浆印刷:在盆子里加入适量的蓝印泥,加入白醋搅拌均匀。

用印轮将泥浆在印图案的地方印出花纹。

印好后,用海绵轻轻擦去多余的泥浆,不要擦到已经印出的花纹。

印好的布,需要晾干2-3天,用清水清洗干净,洗去蜡和泥浆,晒干即可。

4、上色烘干:可以用白色涂料和酒精配制出颜色,或者使用市场上的蓝印染料,将颜色涂在印出的花纹上。

待上色干透后,用烘干机或太阳下暴晒,使颜色牢度更好。

三、如何将蓝印花布纳入教学中蓝印花布制作操作简单流程清晰,非常适合作为一项手工制作活动纳入教学中来。

以下是关于如何将蓝印花布纳入教学的建议:1、学生分组制作:可根据课堂人数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制作,让他们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融合文化与艺术:蓝印花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的过程,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学价值。

3、提高创造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提高动手能力:蓝印花布制作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学生身体和大脑的协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蓝印花布一蓝印花布的起源手工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是我国传统染织艺术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以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予人以清新雅致的魅力。

然而她却又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拥有“正在消亡的活化石”的称号,她的神秘、古朴、端庄,引来无数国外友人的热爱,却没有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关注,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创造,成为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

民族的发展和复兴,必然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让中学生认识热爱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民间手工艺,留住这一“正在消亡的活化石”迫在眉睫!蓝印花布发展于民间,体现了中国浓厚的乡土气息,迎合了当今现代社会人们返璞归真的追求,以它特有的兰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深厚的风格赢得了一定文化修养人的喜爱。

根据二期课改“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综合学习,努力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让他们学会学习,并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蓝印花布用于拓展型课程的校本教材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帮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利于增强校园文化气息。

蓝印花布的起源,蓝印花布是一种按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手工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

又称“蓝染或草木染色”;在日本称“蓝染·草木染”;在欧美称“ingigo print”或“japan blue”花布蓝印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

千百年来蓝印花布做成的服饰、床被、围裙、桌布等成为百姓的日常家用品。

蓝印花布制作历史渊远流长。

早在秦汉,在织物上印上花纹染色的面料称作“缬”,据《二仪实录》载“缬,秦汉间始有”,《周礼·考工记》在记载当时染色工艺状况时也写道“青与白相间也”。

在秦汉造纸术未发明,棉花种植尚未引进,因此人们只能在木板上二面阴刻成花纹,然后把麻、丝织物夹在二块花版之间进行草木染色。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这也可以说是今日蓝印花布之雏形。

随着蔡伦发明造纸术,七世纪棉花种植从印度传入,十三世纪松江人黄道婆从海南把棉纺技术传授给江南织农,因而民间蓝印花布花版制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老百姓对棉质蓝印花布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阳光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而蓝印花布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桐乡蓝印花布是世界蓝染艺术苑中绚丽的花朵。

说到中国蓝印花布,好多人就会提到南通、桐乡的蓝染,贵州苗寨的蜡染扎染,因为那里至今还保留着一部分民间蓝坊,一些人仍以靛染为业。

但很少有人知道无锡的蓝印花布生产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只是到了近代,无锡迅速崛起的民族工商业和飞速的城市化进程,才使民间蓝印花布和其他许多民间手工艺一起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而消逝了。

无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原始文化,三千多年前(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从陕西来到江南,定居梅里,他把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融合发展成为吴文化,推动了古无锡从“荆蛮之地”到礼乐之邦的转变。

无锡不仅以江南鱼米之乡著称于世,无锡的粮食、布匹、蚕丝、银钱因巨大的交易额被并称为“四大码头”而享誉天下。

据无锡挡案馆的有关资料记载,无锡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布码头的盛名。

明末清初时无锡外销蓝印花布土布达上百万匹,到清末民初,无锡凭借便利的太湖和古运河水路之便,发展成为苏南地区布匹的重要集散地。

只要稍稍留意无锡的地名,还可以发现古运河沿岸至今还尚存着棉花巷、布行弄、祝栈弄等当时进行布匹交易的重要场所,当时全国各地的商贾纷阳光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至沓来,云集无锡,其中不乏经营棉纱土布的大商贾,他们看中了无锡这块风水宝地,在这里置地造屋创业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商社会所、钱庄客店、货栈码头、饭庄药铺、戏馆澡堂等栉比鳞次,古运河北塘沿岸连片的过街凉棚长达三五华里,是全天候的货物装卸码头,与无锡水域相连的宜兴、江阴、沙州、常熟、吴县及苏北地区的农户都将自己织造布坯、靛染的蓝印花土布通过水运,肩挑人担源源不断的送到这里进行交易,再由商贩销往各地,构成了一幅古无锡欣欣向荣的“清明上河图”壮丽画卷。

二工具介绍蓝印花布蓝得清纯,是因为采用了植物染料——蓝草。

蓝草即靛蓝草,春播秋收,叶子浸放在石潭中,几天后去掉腐枝,放入石灰或海蛤粉,使之中和沉淀。

沉淀后的染料似土状,俗称“土靛”。

蓝印的方法属浆染。

浆的原料为石灰和黄豆粉合成,因此浆料阴干后便出现绽裂的纹路,入染后就留下很多不规则细纹,犹如瓷器上的碎花、开片。

这种纹路自然、古朴,无一雷同,是任何机械印染所无法模拟的。

印花用的漏花版是用桑皮纸涂以柿漆铸成,布料均为当地手工土机织成,俗称“土布”、“土绸”。

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十分简单,说出来也没几道工序,不外乎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染色、晒干等。

三制作工艺1)纹样设计蓝印花布的纹样构成以点、线为主。

点,密集排列能表示虚线、虚面,并富有方向感,对变化、动静的表现力较强。

同时,在染制过程中,灰浆自然裂开,靛蓝随着裂缝透到坯布上,留下自然冰纹,冰纹的千变万化是蓝印花布的灵魂。

蓝印花布的纹样大多以吉祥纹样为主1 二龙戏珠在《说文》十一中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钜,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珠,是指夜明珠。

《述异记》卷上有记载:“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龙的形象为最高统治者独享,是皇权的象征。

在民间传说龙能降雨,遭遇久旱无雨的年份,就要举行拜祭龙王祈雨的祭祀活动,场面宏大非常热闹。

随后渐渐演变成了“舞龙灯”的民俗活动,“二龙戏珠”就是由“舞龙灯”的场景演变而来。

在中国的建筑、装饰用品和纺织品纹样中“二龙戏珠”的使用极为普遍,在民间艺人的玉雕石雕砖雕木雕作品中也随处可见。

“二龙戏珠”图案在民间蓝印花布中一般出现在被面,包袱布、方巾的中心部位,也有四龙、八龙和散花型的出现。

2 狮子滚绣球“狮舞”活动相传从汉代开始起就在民间流行。

三人为伍,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

“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

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

3 凤栖牡丹凤凰,亦作“凤皇”传说中的神鸟。

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在蓝印花布图案中以牡丹、凤凰的组合最为普遍。

将龙、凤、牡丹、团寿等组合在一起,将龙凤隐喻有才能的人,称为“龙凤呈祥”,为吉祥幸福的化身。

4 连年有余“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

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

图案经常由娃娃抱鱼、莲花鲤鱼等组合在一起。

5 天地长春瓜迭绵绵天竹或天竺牡丹、瓜瓞、长春花。

天竺牡丹,即大理花。

菊科,多年生草本。

夏秋开花,花大,色彩艳丽,花期长。

天竺,取一个“天”字。

同时竺与“祝”同音。

瓜瓞,小瓜,取瓜瓞绵绵寓子孙不断。

长春花指月季花,喻月月开花。

取长春之意。

“天地长春”图案,又叫天地不老。

寓意春光永驻,福泽长远。

6 福禄万代多子多福蔓、葫芦、石榴、佛手。

蔓,蔓生植物的枝茎,木本曰藤,草本曰蔓。

“蔓”与“万”谐音,“蔓带”谐音“万代”。

葫芦,原产印度,传入我国后各地均有栽培。

因其瓜形奇特,带有神秘色彩。

“葫芦”谐音“福禄”。

石榴,果内结实种子甚多。

民间常用来寓意多子多孙,如“榴生百子”“多子多福”。

7 喜在眼前喜鹊、古钱。

古钱,古时用龟甲、齿贝当货币。

商周以后,改用金属铸钱。

有金、银、铜等,铜质货币俗称铜钱。

喜鹊取一“喜”字、钱与“前”同音,“喜在眼前”,喜事就在当前。

又有喜鹊、梅花的组合,“梅”与“眉”谐音,称为“喜鹊登梅”“喜上眉梢”。

8 太平景象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

象也喻好景象。

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

“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9 和合二仙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

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

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

“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

民间年画常绘二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内盛满珠宝,并飞出一串蝙蝠,寓意财富无穷尽。

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喻夫妻和谐,鱼水相得。

以图婚姻美满。

10 金玉满堂金鱼,亦称“金鲫鱼”。

早在原始社会的彩陶盆上。

商周时的玉佩、青铜器上已见有鱼的形象作装饰纹样。

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

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

11 福寿双全蝙蝠衔住两个古钱、寿星、寿桃。

两个古钱,喻“双全”。

蝙蝠喻“福”,指洪福、福气、福运。

寿星、寿桃代表长寿。

组成图案叫“福寿双全”。

12 万事如意万年青,柿子,大桔子,玉如意。

万年青,多年生草本植物,供观赏。

这里取一个“万”字。

柿,落叶乔木,果实叫柿子,扁圆形,橙黄色,可食。

“柿”与“事”同音。

谓万事如意也。

旧民俗中,元旦用柏树枝上扎柿饼、桔子,称“百事大吉”。

寓大吉大利,事事如意。

13 三阳开泰羊、古同祥字,寓吉祥。

三羊喻“三阳”。

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

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

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

“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14 龟鹤齐龄龟,鹤。

《龟经》载:“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

”鹤,仙鹤,相传龟鹤皆有千年寿,这里喻长寿。

《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龟鹤齐龄”寓意高寿。

15 鸳鸯戏水鸳鸯、莲花、莲实。

鸳鸯,水鸟名,羽毛颜色美丽,形状象凫,但比凫小。

雄的翼上有扇状饰羽。

雌雄常在一起。

《禽经》载:鸳鸯,朝倚而暮偶,爱其类。

据说鸳鸯成对游弋,夜晚雌雄翼掩合颈相交,若其偶失,永不再配。

莲实,莲子,喻连生贵子。

“鸳鸯贵子”寓意夫妻恩爱,同偕到老。

16 青梅竹马竹、梅、喜鹊等。

竹、梅,比喻“青梅竹马”。

李白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两只喜鹊喻“双喜”。

“竹梅双喜”,即两小无猜,结为伴侣,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17 鹤鹿同春桐、鹤、鹿。

桐,梧桐树,落叶乔木。

树干平滑挺直。

桐木是制乐器的好材料。

桐与“同”同音。

“同春”,象春天一样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