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从五脏论相关论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从五脏论相关论治

发表时间:2013-11-01T16:13:53.68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廖凯明1,黄培喜2,马丽华2黄家微3 [导读] 肺为娇脏,五行属金,为五脏华盖,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廖凯明1,黄培喜2,马丽华2黄家微3

1.广州中医院大学附属湛江第一中医医院,广东湛江524043;

2.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

3.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广东广州510735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五脏相关,中医药治疗。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综)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属祖国医学“水肿”范畴。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笔者据临床经验结合“五脏相关[1]”理论,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肿,非仅肺脾肾三脏”。 1从肺论治

肺为娇脏,五行属金,为五脏华盖,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至全身,调节汗液和水液的排泄。肺肾在生理上有母子相生的关系,若外邪侵袭,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职,必累于肾,致水液停聚,溢于肌肤而成水肿。

肺为水之上源,上焦不通则下焦不泄,《素问•经脉别论》说:“肺主行水”,治疗当从宣肺利水着手。①祛风宣肺利水:风邪遏肺,症见眼胞饱满,颜面浮肿,恶风、手足骨节烦疼,发热无汗,微喘,脉浮紧或浮数;方用越婢汤。②清热祛湿行水:湿热蕴肺,症见呼吸紧促,遍身肿胀,口中烦渴,胸闷,腹胀,大便秘,小便短赤,苔黄腻,脉象滑数;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泻白散。③温肺补气利水:肺气虚寒,症见声低、气短、颜面浮白,眼肿,形寒畏冷、咳声无力,痰质清稀,舌质淡,脉象虚细;方用苓甘五味加姜辛汤。 2从心论治

心为君主之官,五行属火,主血脉而藏神明,肾主水藏精,心肾在生理上水火互制互济,精血互化。病理上心阳虚无力鼓动气血则会出现血行缓慢,停滞凝聚,而致淤血,加重肾综的高凝状态。研究发现[2],心对水液代谢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心主血脉,津随血行,心液为汗,血汗同源,心阳助肾阳化气行水,心阳温煦脾肺化气行水。

《血证论》指出:“血与水本不相离,血化水,亦发水肿”,龚丽娟[3]从血论治。①补气生血利水:气血亏虚,水邪泛滥,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乏力,肢体疲倦,全身水肿,皮肤发亮,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方用八珍汤。②活血破淤利水:淤血日久,水肿不消,干血内伏,症见四肢水肿,腰膝酸痛,肢体发麻,肤色淤青,肌肤甲错,舌质淡暗有淤点,脉涩;方用桃红四物汤。③清热凉血消肿:气滞血淤,淤久化热,表现为面色红赤,皮肤痤疮,汗多喜凉,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以“心清则小便利,心平则血不妄行”为治则,药用犀角地黄汤。

3从肝论治

肝为刚脏,五行属木,肝肾有水本相生的关系,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肾生骨髓,髓生肝”。生理上,肝主疏泄,有通利水道之功;肾主水,具封藏闭塞之能。正如朱丹溪《格致余论》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者既藏又泄,互生互助,运行水液。若肝失疏泄,导致水液输布不畅,水湿泛滥肌表发为水肿。

《血证论》云:“气与水本属一家”,“气行水亦行、治气即治水”,张志化[4]以调肝治水治疗肾综。①疏肝理气利水:肝气郁结则水肿久病不愈,见小便不利,胸腹满闷,胸闷喜太息,性急易怒,舌苔白,脉弦;方用柴胡疏肝散。②清肝解毒利水:湿热邪毒蕴结于肝,累及于肾,肾失封藏发水肿,伴热毒内盛,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五苓散。③滋养肝肾利水:肝肾的藏泄功能失调,症见水肿伴腰酸痛,头晕肢麻,耳鸣目眩,口干咽燥,夜睡不宁,男子遗精,女子经少,夜尿多,舌淡红少苔,脉弦细;用二至丸合滋水清肝饮。张山雷[5]曰:“肝气乃病理之一大门,善调其肝以治百病,肯有事半功倍之效。”

4从脾论治

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脾不健运,水液代谢紊乱,水湿停滞体内,泛于肌肤而成水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失健运,输布失调致精微下流,出现大量蛋白尿,脾病则气血化生无源,营养失调,出现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治疗遵“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及仲景“当温之”。①温中健脾行水:脾阳虚衰,水失运化,症见水肿伴面色苍白,肢冷喜温,舌淡苔白,脉沉细。《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脾宜升则健”、“脾得阳始运”;方用实脾饮。②燥湿健脾消肿:湿浊困脾,水饮内生,症见肢肿伴胸闷口黏,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小便少,舌质白苔厚腻脉濡滑;方用胃苓汤。

5从肾论治

肾属水,主纳气藏精,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行水,机体气化功能的发挥及正常的水液代谢,全赖肾阳的气化作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胧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肾综其本在肾,以阴阳为纲。①温肾助阳利水:肾阳不足,症见腰痛、膝软,周身浮肿,下肢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夜尿特多,两尺脉弱;当以真武汤。②滋阴利水消肿:肾阴亏损,症见形体衰弱、头昏、耳呜,面目浮肿,少寐健忘,腰痛膝软,遗精盗汗,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处以六味地黄丸。③滋阴壮阳利水:肾阴阳俱虚,方用济生肾气丸合龟鹿二仙丸。

《内经》用攻下、发汗、利小便三法治疗水肿,张仲景具体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近代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从以上所举证型来看,更应针对其发病部位及病性,根据五脏的寒热虚实,加入补虚、温里、清热、除湿、消积、行滞等法。这样治疗水肿病,理论有源,覆之有辙,权衡五脏阴阳,普救苍生肾综。参考文献

[1]徐志伟,刘小斌.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新中医,2006,38(6),1-2.

[2]傅延龄.试述心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1988,(1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