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第3-4讲

合集下载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新特征(资本
主义再生产本质上是扩大再生产,但简单 ~ 是扩大 ~ 的基础,所以必须从分析简 单 ~ 开始;同时还必须暂时撇开流通) 1)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 创造的(先干活儿后给钱,是工人把劳动 力预付给资本家,“到处都是工人给资本 家提供信贷”),因此,不是资本家养活 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全部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因此在未来的
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的、联合和组
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 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 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 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 的资本主义的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 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 就要敲响了。剥夺这就要被剥夺了。”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 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
“富人不同于穷人的地方,不在于占有土地
和货币,而在于拥有对劳动的支配权-----对穷人适宜的,不是使他们处于卑贱的或奴 隶般的地位,而是使他们处于安适和宽松的 从属地位,对拥有财产的人来说,他们则应 当对于为他们劳动的人拥有充分的影响和权 威------” 马克思说:“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 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 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但是,吃的好一些, 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 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
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 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 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 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 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 链,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 思引自他的《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弹性的,同时也 是有极限的,对这个问题不能教条主义。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政治经济学研究第四章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政治经济学研究第四章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㈢ 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3、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 、
垄断阶段的对外关系主要表现为资本输出。 ●垄断阶段的对外关系主要表现为资本输出。 为避免激烈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为避免激烈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各国垄断 资本之间常常订立协议, 资本之间常常订立协议,通过建立国际垄断同盟来 瓜分世界市场、分享利益。 瓜分世界市场、分享利益。 ●垄断资本还通过夺取殖民地的方式在领土上瓜分 世界
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 2.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 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严重的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严重的 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和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㈢ 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2、垄断与金融资本的统治 、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 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 济命脉和上层建筑, 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 统治者。 统治者。
㈡ 垄断
2、垄断的含义:所谓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和 、垄断的含义:所谓垄断,
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少数资本主义大企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某些部门的生产 和市场实施独占或控制。 和市场实施独占或控制。

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点一、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国政治、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全球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因素比较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等。

各国之间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三、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运作对全球经济格局具有深远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金融机构等,其运作规则和政策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四、全球化全球化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信息、资本、人员等要素的流动更加便利,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经济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

五、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标。

各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的互动关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经济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的繁荣稳定,也影响到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秩序。

综上所述,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其知识点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化、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加深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认识,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

国际经济学 第四讲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四讲 要素禀赋理论
在每一个地区出口品中包含着该地区拥有的比其他地区较便宜的相对大量的生产要素而进口别的地区能较便宜的生产的商品偏好要素分配收入商品需求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价格技术要素供给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商品价格商品成本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的相对丰缺要素的相对价格生产成本的相对价格商品的相对价格国际贸易实际上赫俄理论并不要求两国偏好收入分配和生产技术完全相同
美 国
意大利 台湾地区
34,705
31,640 25,722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21,453
17,995 12,900
21
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图 3-3
图 3-4
30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A、B两国的PPF的相互 位置关系不一定非得是图3.4所描述的那种情况,但不管互相 位置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资本丰富国家的PPF相对偏向 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富国家的PPF则相对偏向于劳动密 集型产品。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二、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 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 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22
生产均衡时,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由等产量 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与圆点连线的斜率决定
K
A A’ W’/r’ w/r O L

思想政治经济学常识第三专题第四框的教学课件

思想政治经济学常识第三专题第四框的教学课件


材料二:在德国,每个有子女的家庭都能领到子女
津贴。每月的数额为:1个和2个子女的,每个子女220马
克;3个子女的,每个子女300马克;4个和4个以上子女
的,每个子女350马克。在德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可在
规定的需求范围申请补助金,住在父母处的高等院校学
生每月680马克、不住在父母处的每月845马克。
美国贫困家庭的装备
材料二:“一个希望得到养老
金的人,一般不会好斗,而且易于
管理”———这是德国“铁血宰相”
俾斯麦的一句名言。然而100多年
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痛心地说:
“我们的国家怎么了?经济活力受
损、社会僵化、难以置信的精神抑
郁。这是危机的关键词。”德国高
福利负面影响现在越来越明显。最
突出的一点就是养活了一批懒人。
• 2、如何评价西方三种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缺点 • 3、试析西方国家各种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因。
(结束)

材料一:在美国,邮政是国营的,电力和铁路是半
国营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仅为2%左右。

材料二:在德国,凡是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都交给市
场去解决,而国家只是为市场正常运作制定原则,并在
市场失灵时进行必要干预。德国也制定经济计划,但这
维护垄断资 以市场为基本手段, 产阶级利益 辅助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
实现共富
以市场为基本手段, 但宏观调控更强有力
结合课本p53-55的三个材料,解析以 下成因分别形成各模式的哪些特点:
作为资源丰富的移民国家, 有自由主义传统
20C70Y出现严重的“滞涨”
美国模式 (强调市场)
马克提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战后英美占领当局同意推行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第4讲:地租地价理论.ppt

第4讲:地租地价理论.ppt

(四)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矿山地租:为取得采掘地下财富的权利所付出的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工商业和房地产资本家为建造工厂、商店和居民住宅 等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地租。
矿山地租=矿山级差地租+矿山绝对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建筑地段级差地租+建筑地段绝对地租 特点:
建筑地段地租是为获得生产的场地和空间而支付,因此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 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建筑地段地租有很大影响,因此,土地所有者对建筑 地段地租的产生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某些建筑地段所处位置存在特殊性,因此建筑地段地租也存在垄断地租, 并随着城市土地的日益稀缺性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性的增强,垄断地租将逐步 成为主体部分。
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所付的代价,土地的供给数量是固定的, 因而地租量的完全取决于土地需求者只的竞争。
2)雷利.巴洛维——美国现代土地经济学家
认为:地租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经济剩余,即总产值或总收益 减去总要素成本之后余下的那一部分。各类土地上的地租额取决于产 品价格水平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竞争状态下的地租的决定
酬,代表了因利用财物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经济地租: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余额;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根据地租产生的观音和条件的 不同,将地租分为以下几种:
(一)级差地租
⑴ 含义:级差地租指那些利用生产条件较优越的土地生产所 得到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 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垄断地租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级差地租,以为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对优越条件 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只不过所垄断的不是一般土地的经营权,而是具有某种特 殊优越条件的土地的经营权。
城市垄断地租与城市绝对地租都是与商品或者服务的垄断价格有关,但垄断 地租是垄断价格产生的地租,而绝对地租的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高中政治选修优质课件2:3.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先学后教 靖精讲点拨)

高中政治选修优质课件2:3.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先学后教 靖精讲点拨)

明确考点
【温馨提示】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自由竞争,但反对自由放
任,主张实行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国家干预。认为国 家的作用既不是像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那样直接配置资源, 也不是像坚持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的国家那样,运用政策 干预市场机制本身,而是运用法律与政策维护市场经济运 行所必需的正常秩序。这一理论对战后德国经济政策的影 响很大。
知识梳理
(2)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混合 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 市场机制 和 国家调节 的结 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 这一模式。
知识梳理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强 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 政府 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韩 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网络构建
重点突破
一.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模式
美 国 模 式
特点
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 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 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 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 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 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 争压力大
国家
标准
英国、加拿 大、澳大利 亚等
根据各国 政府干预 的程度
重点突破
知识点二 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 (1)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其传统的 自由主 义 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滞胀”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梳理
(2)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 社会市场经济 ” 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 二次世界大战及 儒家 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合作探究
材料二 中美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却有很大的不同。在 美国,邮政是国营的,电力和铁路是半国营的,其他经济部门 都是私美营国的每。年国都有有经大济批在企国业民破经产济倒中闭所,占劳的动比者重不仅断在地2%从左右。

国际政治和经济第三章 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文档资料

国际政治和经济第三章 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文档资料

10
(一)特殊产品规则
1.《农业协议》(AOA) 农产品贸易是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焦点之一, 各国在该领域中的分歧是导致乌拉圭回合迟迟无法达 成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世贸组织的农产品协议主要 涉及两大方面内容:一是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及关税减 让;二是补贴额度的计算及削减。乌拉圭回合谈判达 成的《农业协议》由序言、正文(13个部分,共21个 条款)及5个附件组成。协议最主要的内容是对农产 品贸易政策三个方面的规定: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 出口补贴。
7
二、WTO的成员
2019年,112 2019年+16 2019年+4 2019年+1 2019年+2 2000年+5 2019年+3 2019年+1

2019年+2 2019年+2 2019年+1 2019年+0 2019年+2 2019年+2 2009年+0 2019年+0 2019年+4 2019年+2 截至目前,159成员
3
一、WTO的建立
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的成立 二战后西方各国决定从金融、投资、贸易三方面 对旧有经济体系进行改造。 1944年7月,英美等45国签署《布雷顿森林协 定》,建立了IMF与IBRD。 1946年10月和1947年1月,ITO筹备委员会讨论 《ITO宪章草案》。 1947年4-10月,23国在日内瓦进行了关税减让谈 判,为建立ITO打基础。
8
See member_brief.doc
9
三、货物贸易协定

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发展经济理论
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自立和经
济不发达问题的理论学派,发展经济学在20 世纪40年代登上了历史舞台。关于发展中国 家经济发展的理论观点林林总总,但总体上 并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理论体系。发展经济 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艾伯特•赫希曼、阿瑟• 刘易斯、冈纳•缪尔达尔、劳尔•普雷比什、 保罗•罗森斯坦-罗丹和马克斯•辛格等等。
索洛模型沿用了凯恩斯关于外生储蓄率的假
设,这意味着索洛经济增长中不包含最优化 过程。大卫•凯斯和加林•库普曼斯进一步把 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 储蓄成为内生变量并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对索洛模型储蓄率不变假定的放松使经 济增长理论成为真正的新古典学派理论。
第三,新增长理论
第二,战后出现的不发达现象已经无法构成
落后国家发展的“后发优势”。19世纪的日 本和德国曾经从早期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 里获得资本、技术和经验的援助从而享受到 “后发优势”带来的巨大经济成就。当代不 发达国家发展所能依靠的只有自身力量的积 累、与发达国家的积极谈判以及来自国际社 会的帮助。
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19世纪末期,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
中指出,经济发展是渐进的,政治、战争、 自然灾难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停 顿甚至逆转,但是经济增长始终是一种必然 的趋势。因此,他得出结论,人口、技术和 自然资源等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
在新古典学派关于经济增长思想的论述中,
人口变动作为已知变量,技术进步假定为独 立变量,技术进步在短时期内可能引起特定 的失业,但最终仍然会扩大对劳动的需求。 新古典经济学家还认为,可以通过利息率的 变动来调节储蓄和投资,从而达到资本积累 的目的。通过价格机制和工资的变动可以实 现趋于充分就业状态的经济增长。

高中政治选修优质课件4:3.4 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高中政治选修优质课件4:3.4 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不同点
最大
最低
较低
中等
中等
较高
最小
最高
较低
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共同点
都以市场竞争作为经济运行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 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手段
1、美国模式的优缺点 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2、德国模式的优缺点 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 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
பைடு நூலகம்
2、德国模式的形成原因
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3、日本模式的形成原因 日本自然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 儒家思想
终极任务:比较分析各模式 有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模式?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投资地?
三、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市场作用 政府干预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模式 德国模式 日本模式
3
强调社会保障
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
在日本,比较重视制定经济计划和具体的产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如20世 纪50年代,日本政府就通过倾斜政策鼓励钢铁、煤炭和电力等基础产业的发展。
1
9
3、日本模式的特点 1 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的作用; 2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
在美国,只有邮政是国营的,电力和铁路是半国营 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仅为2%左右。
一、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美国模式
德国模式
日本模式
1、美国模式的特点 1 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
2 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
3
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
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理论上的贡献 (1)提出国际经济体系需要一个领导者; (2)把国际公共产品概念引入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经济体系的运转需要某个国家来承担“公 共成本”。
10
4、国际公共物品的特点:
国际体系中不存在通过投票建立按大多数国 家偏好去提供公共物品的世界政府;即没有 一个国际权威来支付公共物品的成本;
1
霸权的兴衰
❖ 沃伦斯坦的霸权兴衰周期
2
❖ 第二个来源:乔治·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霸权 周期
❖ 莫德尔斯基《世界政治中的长周期》,1987 ❖ 霸权周期的四个规律
1、霸主国必然衰退并被另一个霸主替代; 2、霸权交替只能以战争方式解决; 3、挑战者来自霸主体系中发展最快实力接近
吉尔平的国际公共物品:
❖ (1)开放的国际贸易制度; ❖ (2)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 (3)可靠的国际安全机制; ❖ (4)有效的国际援助体系。
9
3、霸权与国际公共物品
《萧条中的世界:1929-1939》 解释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世界经济体系缺乏
领导者; 由于存在着搭便车现象,国际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承传统现实主义的观点;
24
新现实主义的兴起
❖ 新现实主义的主要流派 1 以肯尼斯·沃尔兹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 2 以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霸权稳定论
❖ 新现实主义的“新” 1 研究思路的变化,主张从政治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去 研究国际权力; 2 研究内容的变化,从新自由主义等学说中汲取新 的营养; 3 研究方法的变化,引进了定量分析等方法。
1640-1660 1660-1688 法国
1688-1713 路易十四战争
1714-1739

教学设计3:3.4 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教学设计3:3.4 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主要模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不同模式的特点、优缺点及共性。

(2)了解不同模式的成因。

2、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不同环境所导致的学术观点的变迁,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树立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各自的特色,应尊重各国国家和人民自己的选择。

同样,别国也应尊重我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尽管西方各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各具特色,但也存在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共性的东西。

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吸收各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优点。

以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模式的特点2、教学难点:各模式的优缺点三、教学工具与方法:多媒体教室、PPT问题探究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到境外家去投资经营,这不,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创客公司也准备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去投资经营,迫切需要了解境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所以现面向同学招募智囊团成员,分成美、德、日3个研究组,帮助他们一起完成任务清单。

推进新课:4.3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一)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任务清单一:通过前锋考察团提供的资料,讨论并概括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美国模式相关资料:材料1、在美国,邮政是国营的,电力和铁路是半国营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仅为2%左右。

材料2、视频《在云端》片段。

德国模式相关资料:材料1、在德国,凡是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都交给市场去解决,国家只是为市场正常运作制定原则,并在市场失灵时进行必要干预。

德国也制定经济计划,但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经济相互依存论的理论缺失
经济相互依存论主张经济相互依存导致政治联 合,但低估了国家主权的力量,国家绝不会把 全部权力委托给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活动是无国界的,但跨国公司是有 国籍的;贸易摩擦就是国家主权对经济相互依 存的限制和反抗。 经济相互依存论看到了世界潮流的变化和长远 趋势,但忽略了国际社会的现实和国际关系的 复杂性。
什么是国际机制? 20世纪70年代,国际机制概念开始应用于国际 政治领域。 20世纪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 要概念。 斯蒂芬哈格德和贝斯西蒙斯:三种国际机制 定义 第一种是“模式化的行为”;调节国际关系行 为的原则、规则和规范。缺点:过于含混和宽 泛。 第二种指国家间旨在一定问题领域中调节国家 行为的多边协议。机制等同于“明确的指令”。 缺失:过于狭隘和形式主义。
3、经济相互依存论的主要内容
经济问题政治化。 经济问题政治化。
第一、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使国家主权不 可侵犯原则大打折扣。表现为:经济结构上的相互 依存,即采取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制,一国发生的经 济事件必然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经济目标上的相 互依存,即各国经济政策目标受到共同制约;经济 手段的相互依存,即各国的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为 他国所左右。 第二、打破了“高级政治”与“低级政治”的人为 划分。美日贸易摩擦、国际货币体系动荡、欧洲联 合等,使国际经济问题越来越难以在自身领域中得 到解决,日益成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必须亲自出 面交涉的重大外交难题。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 中的地位与作用示意图
IGO
政府 种族集团、反政府组织 等 地方自治体 个人、团体、企业等 组织形成 交流关系 对立关系
A国
B国 NGO
C国
地球共同体论 (Global Community)或全球化理论。 最早由美国国际政治学家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在1972年提出,考克斯(Robert W.Cox)、史 蒂芬基尔(Stephen Gill)等人一起创立了全球政治经济 学(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主要观点: (1)国际关系研究范式的转移:从国家 主义转向全球主义。(2)国家国际化理论。以直接 投资为原动力的生产国际化的扩展使世界各国已经形 成了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共同意识形态,开放 的国际经济体系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理念,出现 了国家国际化现象。国内经济正被统一到国际经济之 中,国家只需把各国达成的共识转变为国内政策,将 来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之间的传送带。
代表人物:理查德库珀(Richard Cooper) 代表作:《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国家的经济政策》 总体理论倾向:贸易是使世界各国走到一起来的和平力量。 1、什么是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指一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之间的敏感反 应关系。 2、经济相互依存论。主要研究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 存关系。经济相互依存﹦国际和平。 对国际关系的期望: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
国际机制
国际机制的三种形式和 三个分析层次 国际机制和博弈论 国际机制和全球治理 (Global Governance)
Stephen D. Krasner
国际机制的三种形式和三个分析层次
三种形式: 1、国际机制可以是由国家之间的协议或条约组成; 2、国际机制也可以是产生于建设性的正式安排; 3、国际机制也可以仅仅是暗含的。 三个层次: 1. 国际机制由权力和规则、决策的程序和手续、使人遵守制 度的机制三要素构成; 2. 国际机制能否有效取决于制度的形式是否合理、组织是否 明确以及政策手段的强弱; 3. 国际机制是动态发展的。
Ernst B. Haas
John G. Ruggie
国际机制和全球治理
代表人物 詹姆士 罗斯诺(James Rosenau)、恩斯特 塞姆皮 尔(Ernst-Otto Cyempiel)、 坂本义和等 全球治理的目标 依赖各国之间的协调来解决 全球性问题,通过建立和发 展为促进相互依存而设立的 国际机制来调整各方利益。 形成有数个国际机制组成的、 包括各种国际组织在内的、 多层次的全球管理结构框架。
国家政策工具
军事力量将是最有效 的,尽管经济及其它 手段也可使用 力量对比格局和安全 威胁的潜在转变将决 定高级政治的议题, 并强烈影响其它议题 联系将缩小各问题领 域结果之间的差异, 加强国际等级制度 受国家权力和军事力 量的重要性的限制, 作用比较小
议题形成
问题的联系
国际组织的作用
复合相互依存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 批判了经济自由主义 批判了现实主义权力政治 强调强国和弱国各有优势 主张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
国际机制和博弈论
代表人物 哈斯(Ernst B. Haas)、 罗杰(John G. Ruggie) 国际机制的制定、修改 和维持过程中的博弈 1、每次博弈必须有两个 以上的参与者; 2、所有参与的行为主体 都有一个基本目标; 3、参与方遵守规则; 4、充分了解所有必须信 息; 5、动态分析和修正
二、复合相互依存论
复合相互依存论是对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政治分析,核心是 探讨经济相互依存在竞争性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主 要思想体现在基欧汉和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 世界政治》对复合相互依存的论述中。
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 代表人物之二:约瑟夫奈(Joseph Nye)
复合相互依存的涵义。 相互依存就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 互付出代价。只有当相互交流发展到彼 此付出代价的程度,才能形成相互依存 关系。 复合相互依存论是对经济相互依存的政 治分析,其核心是探讨国际关系中经济 上的相互依存性与政治权力上的相互竞 争性之间的关系。 复合相互依存论发展了敏感性和脆弱性 两个概念。提出国际政治权力源于脆弱 性相互依存的观点。
爱德华 莫斯(Edward L. Morse)《现代化与 国际关系的变革》 (1976) 将库珀的理论用于国际 政治分析,将相互依存 关系从单一的经济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推进到政 治战略的相互影响上。
Edward L. Morse
代表作:莫斯:《现代化与国际关系的变革》 (1976) 莫斯从美苏对峙的角度把相互依存关系从单一 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推进到了政治 战略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经济上的相互 依存主要是政策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的加 深使经济福利成为各国外交政策和政治的主要 目标。这样,国家间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 的性质就由“零和博弈”转变为“双赢博弈”。 莫斯认为,商业政策与安全政策硬性分离的双 轨制已经脱离国际关系现实。 除爱德华莫斯(Edward L.Morse)外,奥兰扬 (Young)和埃恩斯特哈斯(Haas)等学者也作 出了贡献。
跨国公司与美国政府利益互补 跨国公司是美国政府主导全球经济事务的工具和传播美国价值观的 渠道 跨国公司是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工具
其它非国家行为主体。联合国、其他国际机构、非政府民 间组织、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宗教组织、种族集团等。
跨国公司对国际政 治的影响 干涉颠覆合法政府 被母国或所在国政 府用作施加影响的 手段 影响国家间政治议 事日程的设定 跨国公司控制全球 生产结构和金融结 构
三、国际合作中的国际制度理论
什么叫机制? 《韦伯斯特大词典》:(1)一种现象或行为 的固定模式;(2)一种统治或管理的办法; (3)一种政府或管理机关的形式。 朗曼《政治分析辞典》:用来指称一种特定的 政府形式的术语,这种政府形式由一种特定的 政体所支配,如议会制、极权制或共和制。 皮埃尔德塞纳尔克朗:机制是管理和统治社 会的一种方式,是据以组织一个机构的一套法 律或行政管理条款。 机制的三个特点: 强调追求政治结果;希望通过管理或安排达到 这一结果;机制包括不同效力范围的规则,相 互补充,共同作用于同一政治目标。
第三种定义,1981年在加州召开的国际机制国 际会议上,由斯蒂芬克莱斯纳(Stephen D. Krasner)提出,“国际机制是国际关系中某一 特定领域中反映行为主体的原则、规范、政策 和决定程序的各种明文条例和默契”。即“汇 聚的规范和预期”。 其中,原则是关于事实、原因和公正的信念; 规范是以权利和义务定义的行为标准;规则是 对行动特别的指示或禁止;决策程序是作出和 应用集体选择的普遍实践。 国际机制,有成文的,有不成文的,有正式的 协议,有非正式的默契。共同点:避免无政府 状态、降低冲突的潜能、实现有控制的发展。
国际机制与国际制度(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观点一:国际制度与国际机制涵义基本相同或彼此 重垒,难以区分。 观点二:国际机制是国际制度的三种形式之一。这 三种形式是:国际组织(正式的政府间或跨国的非 政府组织);国际机制;协议和国际惯例(国际惯 例是具有隐含规则与理解的非正式制度,它塑造行 体者的预期) 国际惯例是国际机制形成的基础,国际机制的形成 意识着相关问题领域的规则得到扩展,而国际组织 则是国际机制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 惯例、机制和国际组织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三 者的汇合就是国际制度。
第三讲 相互依存论与新自由主义
本讲在阐述相互依存论的理论内涵、政策主张的基础上, 分析相互依存论与新自由主义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理论 首先由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提出,后经爱德华莫斯引入国 际政治领域,再经基欧汉和奈加以完善而成。
广义相互 依存论
狭义相互 依Βιβλιοθήκη 论国际机制理论相互依存论与 新自由主义
一、经济相互依存论
经济相互依存转化为政治权力的途径
基欧汉和奈提出把经济相互依存转向政治权力的途径 1、联系战略 2、议题的确定 3、跨国政府及跨政府关系 4、国际组织
权力政治与复合相互依存政治过程的比较
权力政治条件下 行为者的目标 军事安全是首要目标 复合相互依存条件下 国家目标将因问题领域而异。跨政府政 治使目标难以确定,跨国行为体将追求 自己的目标。 专门适用于问题领域的权力资源是最有 用的,操纵相互依存、国际组织和跨国 行为者将是主要手段 议题将受问题领域中权力资源分配状况 变化、跨国行为者重要性变化、来自其 它问题领域的联系以及敏感性相互依存 增加导致的政治化等因素影响 由于武力失效,强国将更难以实行联系 做法,弱国通过国际组织所实行的联系 做法将瓦解而不是加强等级制度 国际组织将确定议题,促使联盟建立并 作为弱国政治活动的场所,为某一问题 选择组织论坛和争取支持票的能力,将 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