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电大《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电大《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一、填空题(15分)1.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 )()()( )讲的是造字法;讲用字法的是( )().2。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
4.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种类型,即()。
5。
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
二、解释句中黑体字(36分)(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古义和今义(16分)6.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7。
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8。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9。
其友竖谷阳奉危酒而进之。
10。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11.射其右,毙于车中。
1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0分)14.故不能推车而及。
15.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16.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7。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18。
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0分)19.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0.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21。
邹忌脩八尺有余,身体昳丽。
22.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23。
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5分)2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5。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6。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27.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8.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14分)29。
姜氏何厌之有!3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31。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3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3。
微斯人,吾谁与归!34。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四、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2020-2021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0)
2020-2021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0)2020-2021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六书”的具体名称始见于,但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_,他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内容逐一进行了解释。
2.古文字,指____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陶文、、还包括秦汉时期的。
3.声符的表意功能有:、、语音表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4.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三、分析下列汉字分别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中的哪一构造类型(每宇1分,共10分)8.日:9.嗣:10.劲:11.倏l12.牧:13.忝:14.景:15.林:16.伐:17.北: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字2分。
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18.沽酒市脯不食。
(《论语·乡党》)19.宰夫宰熊蹯不孰。
(《左传·宣公二年》)20.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21.完假自臧,持必不移。
(《汉书·王莽传下》)22.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易·系辞下》)五、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字结构特点(15分)23.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
(《左传·宣公十六年》)。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以下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以下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以下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6、以下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以下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缺乏。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开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以下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1、《康熙字典》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经传释词》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假借4、会意字:友、及、伐、取5、古今字:错措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93532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语辞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衣,声符为“裁”无“衣”。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字形,如“叔”的本义是手拾。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勉励。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成熟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屡次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放松警惕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外交使节6、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咨询,征求意见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劳苦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拜访9、师进次于陉。
临时驻扎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向后退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错误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
”站起来、才干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一. 填空1. 《广韵》的作者是 宋 代 陈彭年、邱雍等人 ;成书于公元 1007 年,共分韵 206 部。
2. 《中原音韵》的作者是 元 代 周德清 共分韵 十九 部;《韵略易通》的作者是 明 代 兰茂 ,共分韵 20 部,该书有一首代表当时云南官话声母的诗是 早梅 诗。
3. 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太炎、黄侃、王力的上古韵分部分别是 10 、 13 、 17 、 25 、 18 、 21 、 21 、 23 、 28 、 30 。
4.《说文解字》是一部 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的书,作者 许慎 , 东汉 代人,全书共收字 9353 个,分部首 540 个。
5.《切韵》是一部 代表中古汉语语音的韵 书,作者 陆法言 , 隋 代人。
6.《广韵》的作者是 北宋 代 陈彭年 ,全书分韵 206 个。
7.《中原音韵》的作者是 元 代 周德清 ,全书分韵 19 个,声调 4 个,这些声调分别是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主要有 段玉裁、 桂馥、 朱骏声、 王筠、他们的著作分别是《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义证》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释例》 。
9.《铁云藏龟》是一部__著录甲骨文的__书,作者是 清 代 刘鹗 ;《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 董作宾 ,《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郭沫若 。
10.《切韵考》的作者是 清 代 陈澧 ,该书通过反切上下字研究中古音的方法叫做 系联法 。
11.顾炎武研究音韵学的著作是 《音学五书》 ,他分上古韵为 十 部。
二. 解释名词术语1. 五音: 是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对三十六字母进行的分析归类、五音的名称是:唇、舌、齿、牙、喉。
2. 七音: 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对声母的分析归类。
是从五音中的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以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
3. 次浊: 传统音韵学从清浊角度对声母进行分析的术语。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1.甲骨文著录书清刘鹗董作宾郭沫若2. 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张政烺李学勤、裘锡圭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罗振玉: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
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
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
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
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特别是1917年著成《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和所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篇著名论文3. 唐兰不仅在古文字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有重要建树,而且亲身实践,考释出很多难识之字。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A)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1.___六书“假借”的定义是指本义与音义不同,但音近字形相似,所以借用。
2.本义是指汉字最初的意义。
3.异体字是指字形不同但音义相同的字。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形、义、音、辞、源等方面的考察。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___着的《说文解字》。
6.判断句是以主语为中心,用“是”、“非”等判断词作谓语的句子。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来表示,而是通过语序和上下文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尚书》。
9.“莫”的本义是“没有”,“莫”的今字是“无”。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词性:名词,意义:一种野生鸟类。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词性:代词,意义:多个。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词性:代词,意义:那。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词性:名词,意义:行李、物品。
5.必死是间,___。
词性:代词,意义:那个。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词性:副词,意义:没有。
7.贼民之主,不忠。
词性:名词,意义:贼、叛逆。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词性:动词,意义:放置、安置。
9.虽然,必告不谷。
词性:名词,意义:谷物。
10.晋侯问___,称___。
词性:动词,意义:称呼、称赞。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词性:动词,意义:经过、拜访。
12.___使使者问___后,书未发。
词性:动词,意义:发表、公布。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词性:动词,意义:瞪眼、回头。
14.___使尊___为帝,___,罢兵去。
词性:名词,意义:诚实、真诚。
15.老臣贱息___,最少,不肖。
词性:名词,意义:儿子、后代。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词性:副词,意义:勉强、勉力。
17.___归女乐,___受之。
词性:动词,意义:接受、收下。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与子成说”的作者是_______(荀子)2.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下一句是_______(家之宝)3. “钟鼓馔玉不足贵”中的“鼔”是指_______(打鼓)4. “夫天者,阳也;圆者,阴也。
”出自________(《易经》)5.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出自______(《论语》)二、名词解释1. 解释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代至清代中国科举考试和国家机关文书中所使用的一种固定结构的文章形式。
它由八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总起、承起、承转、中肆、中起、中转、中合、总结,每一部分应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2. 解释“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是一种古代汉语的理念,意味着文学的目的在于传承和表达道德的教育和价值观。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传递和传授各种思想、知识和道德规范,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精神发展。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曹雪芹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刻画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丰满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伦理和道德观念,同时也暗示了作品中个体命运的不可避免。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简述唐代的诗词。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词创作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多样的题材涵盖了个人情感、社会风俗、自然景物等各个领域。
唐代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并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四、论述题请从以下角度论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套基于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影响不仅限于政治层面,还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统一。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得政权得以确立并维系。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A)A 不谷B 惠C 令D 陛下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B)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D)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A 然煮烹烧B 遵道建造C 鄙阶阵都D 物特牢牺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C)A 贾逵B 郑玄C许慎D 马融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B)A 动词“停止” B同“矣”,语气词。
C 副词“已经” D 而已、罢了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A)A 迹、跡B 知、智C 详、佯D 沽、酤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B)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 小国寡民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B)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
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尔雅》),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道德经》)。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夸张、辐射式引申)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四言)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图画)。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懸(悬))构成古今字。
《文字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题库及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书,作者是代;《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2、甲骨文3、王懿荣4、刘鹗5、孙诒让6、罗振玉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王国维卜辞通纂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铁云藏龟唐兰殷墟书契 (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释林两周金文辞大系第二章殷周金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期?二、解释词语:1、金文2、吉金3、《三代吉金文存》4、《两周金文辞大系》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第三章战国文字习题解析一、解释名词术语:1、战国文字2、秦文字3、六国文字4、大篆5、石鼓文6、简帛文字7、小篆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说文解字》习题解析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一部的书,作者是代。
全书共分卷,收字个,收重文个,说解共字,建立部首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是。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古代汉语-期末考题
古代汉语-期末考题1、⽂⾔⽂:简称⽂⾔或古⽂,是以先秦⼝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语以及后代⽤这种书⾯语写成的作品。
2、在先秦时期,书⾯语和⼝语基本⼀致。
3、甲⾻⽂: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上,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字。
4、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过两次重⼤变化:⼀次是由⼩篆变为⾪书,⼀次是由⾪书变为楷书。
5、六国⽂字主要写在⽵简和繒帛上,合称简帛⽂字。
6、⾦⽂同甲⾻⽂相⽐,形体结构变化不⼤。
7、⼩篆:⼜称秦篆,是秦统⼀中国后的规范化字体,也属于古⽂字的范围。
8、汉儒第⼀次把《周礼》的“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法。
9、《许慎·说⽂解字》:简称《说⽂》,我国语⾔学史上第⼀部按字形结构,贯彻六书条例,说明训诂,辨识声读的字典。
也是我国第⼀部按部⾸来编排的字典。
(540个部⾸,9353个字)10、六书:是前⼈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字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1、⼀般采⽤许慎的细⽬,班固的次第。
12、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P24指事:指事者,视⽽可识,察⽽见意,上下是也。
P25会意:会意者,⽐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P27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P30转注:转注者,建类⼀⾸,同意相受,考⽼是也。
P34假借:假借者,本⽆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P3413、象形:⾏、贝、⽠、果、齿、⽺、吕指事:亦、朱、刃、末、叉、⼨、下、本会意:休、取、析、牧、陂、涉、乘、美、莫(P28~29)、杲、即、有、甭、歪形声:组、追、徒、桃、考、胡、视、题、期P4314、圣:明达,智慧。
从古字形看,甲⾻⽂写作,⾦⽂作,夸张其⼝,,表⽰⼴其听闻,以增长知识,从⽽通达事理。
后来儒家把“圣”的概念神秘化,变成了不学⽽知的含义。
15、疑从⼈,从⼝,从⽜,从⽌,从⼻。
疑虑。
⼈⽴于道旁,歪头张⼝远望,寻找⽬标,“⽜”字于⼈远望之背⾯,以⽰寻⽜不见因⽣疑虑之义。
《古代汉语》期末作业
《古代汉语》期末作业第七單元一、參考有關工具書或資料,指出下首詩中的古入聲字: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篳。
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
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
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
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
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
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
邠郊入地底,涇水中蕩潏。
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
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
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
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
緬思桃源內,益歎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穀互出沒。
我行已水濱,我僕猶木末。
鴟鴞鳴黃桑,野鼠拱亂穴。
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
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
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髮。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
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
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
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日。
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慄。
粉黛亦解包,衾綢稍羅列。
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
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
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新歸且慰意,生理焉得說?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仰觀天色改,坐覺妖氛豁。
陰風西北來,慘澹隨回紇。
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
送兵五千人,軀馬一萬匹。
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
聖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軍請深入,蓄銳可俱發。
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
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奸臣竟葅醢,同惡隨蕩析。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
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
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行有途径,知有依止,虽小无妨”这句话出自下列哪部古代典籍?A. 《尚书》B. 《论语》C. 《大学》D. 《中庸》答案:C. 《大学》2. 古代汉语里的“夙兴夜寐”是形容什么样的生活状态?A. 早起晚睡B. 日理万机C. 黑白颠倒D. 心事重重答案:A. 早起晚睡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下一句是?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B.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 青春健康,人人向上答案: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多样性和崇尚国风。
古代中国文学以诗、赋、词、曲为主要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诗歌。
古代文学注重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慨,特别是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思考。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也强调对传统文化和国家荣誉的崇尚,这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谁的诗句?请简要介绍该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擅长写现实主义诗歌。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秋夜将晓斜风起》等。
三、辨析题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简要阐述。
1. 不可思议A. 想象力差,无法理解B. 难以置信,超出常理C. 不值得思考D. 智商不高答案:B. 难以置信,超出常理解释:不可思议指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超出人们的理解和常理,难以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释。
2. 回首A. 翻过来看B. 审视过去,回想过去C. 看到后方D. 看到前方答案:B. 审视过去,回想过去解释:回首是指将视线投向身后,引申为审视过去的经历或回想过去的事情。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2、之为言3、粘、对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古代汉语试题(A)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诸: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其: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7.贼民之主,不忠。
贼: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过: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17.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
归:1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
庠序:19.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艺:2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三.指出下列句子类型,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每题1分,20题,共20分)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2.制,严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古代汉语期末期末测试卷及重点复习题资料
《古代汉语》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指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甲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祭祀、征战、天时、年成等方面的占卜结果及事后吉凶的应验。
2.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周以前铜也叫金,所以范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就叫金文或吉金文字。
3.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楷书从“八分”汉隶直接演变而来。
它既便于书写,又易于辨认,成为流传至今的正式字体。
汉字由隶书发展为楷书,是汉字形体的第二次重大变革。
4.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草书始于汉初,《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5.象形:所谓象形,就是画出所要表达实物的形体,字形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而成,“日”“越”就是这样的字。
象形字出现得最早,它是创造汉字最原始的方法,成为汉字构形的基础。
6.指事:是指一看可以识别大体,仔细观察方可发现意义所在,“上”“下”就是这样的字。
指事字是用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事物特点的时候,利用标注记号的方法指出所表示事物的要点。
7.会意:所谓会意,就是比并几个字的形体,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的意向,“武”“信”就是这样的字。
8.古今字:是一种分化字,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为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本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10.引伸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A
《古代汉语》期末试卷A卷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0分)1、下列各字,属于象形字的一组是()A.名B.亦C.老D.目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范围窄的是()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B.苹蘩蕴藻之菜.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D.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反义构词的是()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C.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副词属于自谦的副词是()A.寡人闻之,敬.以国从B.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5、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操吴戈兮被吴甲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D.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二、填空题(12分)1、东汉许慎的《》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
2、许慎关于指事字的定义是。
3、古代动量表示法相对简单,一般不用词,直接把词放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
或将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与现代汉语相同。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亦哀之矣。
6、,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三、释词题(11分)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实词的意义,说明下列加着重号虚词的词性和作用。
1、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5、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文字学概论》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第一章甲骨文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 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罗振玉: 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把甲骨文分成以下五期:董氏的五期断代学说把甲骨文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大大提高了甲骨文作为历史和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
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
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
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
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郭沫若、唐兰,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于省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是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
2、甲骨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
其中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270多年间的占卜、祭祀、战争、农业、畜牧、渔猎等社会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3、王懿荣:清末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4、刘鹗:清末江苏丹徒人,字铁云,《老残游记》的作者,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的编者。
5、孙诒让:清末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家、教育学家,第一个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工作的人,著作《契文举例》。
6、罗振玉:清末江苏山阳人,著名学者,在保存整理古籍、确定甲骨文出土地以及考释甲骨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等十项标准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罗振玉的著作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
王国维的著作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论文)等。
唐兰的著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
陈梦家的著作有《甲骨断代学》(论文)《殷虚卜辞综述》等。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
刘鹗第一个将收集到的甲骨片选拓著录成《铁云藏龟》一书。
孙贻让研读《铁云藏龟》,写出了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契文举例》。
罗振玉经过多年调查,发现了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安阳小屯村,同时对甲骨文作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和考释工作。
王国维对甲骨文的考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根据甲骨文发现了商代晚期殷王的世系,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殷王世系的真实性,同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
其后在郭沫若、董作宾、唐兰、于省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等人的相继努力下,甲骨文在发掘、整理、考释、断代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王国维卜辞通纂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铁云藏龟唐兰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释林两周金文辞大系第二章殷周金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标准器断代法2、《西周铜器断代》;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标准器断代法。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西周铜器断代》,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武王铜器、成王铜器、成康铜器、康王铜器、昭王铜器、穆王铜器、共王铜器、懿王铜器、孝王铜器、夷王铜器、厉王铜器、宣王铜器、幽王铜器期?二、解释词语:1、金文: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通常指殷、周、秦、汉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等。
2、吉金:指鼎彝等古器物。
“吉金文字”即铸、刻在鼎彝等古器物上的文字。
“吉”是坚实的意思,亦即质量好的意思。
3、《三代吉金文存》:商周金文著录书,罗振玉编,著录铜器4835件。
4、《两周金文辞大系》:铜器铭文研究著作,郭沫若著。
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宋代的金石学家主要有北宋杨元明、欧阳修、吕大临、赵明诚和南宋薛尚功等人。
清代的金石学家主要有乾嘉时期的梁诗正、王杰、钱坫、阮元和清末金文四大家吴大澂、孙诒让、方濬益、刘心源等人。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主要有罗振玉、王国维和郭沫若等。
罗振玉的著作是《三代吉金文存》,王国维的著作是《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郭沫若的著作是《两周金文辞大系》。
第三章战国文字习题解析一、解释名词术语:1、战国文字:战国时期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
分两大系统:一是秦文字系统,一是六国文字系统。
战国文字传统上分为八类,即:铜器文字、石器文字、货币文字、玺印文字、简帛文字、陶器文字、漆器文字。
2、秦文字: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文字,有大、小篆之分。
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秦文字比东方各国文字更多地继承了西周晚期铭文和春秋铭文的风格,形体始终变化不大,比较规整。
3、六国文字: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使用的文字。
和秦系文字相比,六国文字异体、俗体多,不够规整。
4、大篆:古文字的一种,即小篆的前身,笔画比小篆繁复。
相传因周宣王太史作《史籀》篇而得名,春秋时秦人所刻的石鼓文属于大篆。
5、石鼓文: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属于大篆。
鼓共十枚,于唐初在天兴县(今凤翔)发现,每个鼓上都刻的是四言诗,有六、七十字。
6、简帛文字:写在竹简或丝帛上的文字。
目前发现简帛文字主要是战国到东汉末年的遗物。
7、小篆:古文字的一种,由大篆简化而成,形体比大篆规整,但依然具有浓厚的象形意味。
《说文解字》所收的正文均属小篆。
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战国文字主要有铜器铭文、石器文字、货币文字、玺印文字、简帛文字、陶文以及盟书等。
根据王国维的研究,战国文字可分为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两大系,其中六国文字又可细分为燕、齐、三晋、楚四系。
六国文字的主要特点是俗体流行,字形多有简化。
秦文字即秦篆,又称小篆,较多地继承了周代文字的特点,比较规整,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
第四章《说文解字》习题解析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书,作者是东汉代许慎。
全书共分 30卷,收字 9353 个,收重文 1163 个,说解共133411 字,建立部首 540 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据刑系联、以类相从,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是以类相从。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段玉裁、桂馥、玉筠、朱骏声他们的著作分别是《说文解字》;《说解字义证》;《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通训定声》。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说文解字》的贡献主要有六个方面,即:(1)确立了六书理论;(2)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3)保存了词的本义;(4)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5)保存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解字》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四个方面:(1)解字中受王权、君权思想的影响;(2)解字中受阴阳五行和神学思想的影响;(3)对一些字形和字义作了错误的解释;(4)有些部首的建立不够科学,归字不够合理。
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唐代时,李阳冰对《说文字解字》进行过整理。
南唐到北宋,徐锴、徐铉兄弟二人先后对《说文》进行过研究和整理。
徐锴的研究旨在疏通许慎的说解,纠正李阳冰之误;徐铉的整理旨在恢复《说文》的原貌。
清人研究《说文》的学者主要有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
段玉裁的著作是《说文解字注》,该书侧重于探求字的音义关系和揭示《说文》的体例;桂馥的著作是《说文解字义证》,该书侧重于字义的证明;王筠的著作是《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和《文字蒙求》,《句读》侧重于断句的研究,《释例》侧重于体例的研究,《蒙求》侧重于形体结构的研究;朱骏声的著作是《说文通训定声》,该书旨在形音义的综合研究。
清代以后研究《说文》的学者主要有黄侃、丁福保、马叙伦、陆宗达等人。
四、将下面的著者和书名连线:朱骏声《说文解字》许慎《说文解字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段玉裁《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句读》、《说文释例》五、指出下列汉字的本义和部首。
血:祭祀用的牲血;血。
伐:攻击,征伐;人。
杀殳:杀戮;殳。
戒:警戒;廾。
玩:玩弄,把玩;玉。
浅:水浅;水。
鄙:边地,边疆上的城邑;邑刃:刀口;刀。
弄:玩;廾。
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帛哀:悲痛;口權:黄华木;木祈:求福的祭祀;示。
诚:信;言。
相:视;目。
取:割耳(或捕取);又。
锦:有花纹的丝织品;帛。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阜(或阝)。
集:群鸟聚集在树上;隹。
美:甘美;羊。
壻:丈夫;士。
遭:遇见;辵。
鄙:边疆,边邑;邑。
陵:大阜,大山;阜。
及:追上;又。
祭:祭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