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9种法定传染病

合集下载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

李老师制作编辑,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再上传必究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
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

现共39种。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生病分类:目前法定传染性疾病共有39 种。

甲类传生病 2 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生病26 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
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
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再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丙类传生病 11 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
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生病疫情上报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生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
传生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
或疑似病人,应于 2 小时内、农村应于 6 小时内经过传生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生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
于 6 小时内、农村应于 12 小时内经过传生病疫情监测信息系
统进行报告。

24 小时内经过传
对丙类传生病和其他传生病,应当在
生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须知

法定传染病报告须知

法定传染病报告须知
一、传染病报告病种(共3类39种)
1、甲类:鼠疫、霍乱。

(共2种)
2、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型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流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共26种)
3、丙类:流行性感冒、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共11种)
注意:对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做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和未分期六类;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报告: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责任制,由首诊医生填卡报至院公卫科,同一个患者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须分别填写报告卡。

二、传染病报告时限
1、医生首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接诊医生诊断后应立即(不得超过2小时)向公卫科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卫生部门要求报卡的非法定传染病(如水痘等)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向公卫科报卡。

法定传染病39种

法定传染病39种
丙类
(11种)
监测管理
24小时内上报
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手足口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
(共39种)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
甲类
(2种)
强制管理
城镇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6小时
1.鼠疫2.霍乱
乙类
(26种)
严格管理
城镇6小时内;农村不超过12小时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甲型H1N1流感3.艾滋病、4.病毒性肝炎5.脊髓灰质炎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7.麻疹8.流行性出血热9.狂犬病10.流行性乙型脑炎11.登革热12.炭疽[肺炭疽]13.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4.肺结核15.伤寒和副伤寒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7.百日咳18.白喉19.新生儿破伤风20.猩红热21.布鲁氏菌病22.淋病23.梅毒24.钩端螺旋体病25.血吸虫病26.疟疾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报告时间: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报告时间: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型H1N1流感,采取本办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报告时间: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间:24小时内。

疫苗接种部位、途径编号1、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肉注射乙肝2、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肉注射3、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内注射卡介苗4、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内注射5、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肉注射百白破、白破6、右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肉注射7、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8、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麻疹、麻风、麻腮风、A群流脑、A+C 群流脑、乙脑、甲肝9、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证接种部位填写:左三角肌、右三角肌常见的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卡介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口服轮状疫苗。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1. 有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 为、或性伴感染史。
2. 病期2年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为 晚期潜伏梅毒。但不论病史有多长,均无 任何梅毒性旳临床症状和体征。
3.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2次以上阳性 (滴度在1:8以上)。
4.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需排除生物 学假阳性)。脑脊液检验阴性。
1.2.3.2.2 E组临床体现 a)不明原因旳中度营养不良; b)不明原因旳连续性腹泻; c)不明原因旳发烧(>37.5℃),反复或连续l个月以上; d)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出生6~8周内除外); 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g)淋巴结结核; h)肺结核病; i)反复发作旳严重细菌性肺炎; j)有症状旳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k)慢性HIV有关性肺病,涉及支气管扩张; 1)不明原因旳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数<
a)HIV消耗综合征;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反复发生旳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 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 直肠)超出l个月; g)任何旳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 外);
艾滋病患者:
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旳患者。
潜伏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
旳时间。平均潜伏期(50%旳HIV感染者进 展到艾滋病期旳时间)为7年~8年。
1 诊疗根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1.1.2 有不安全性生活史(涉及同性和异性性接触)。
1.3.1.1 HIV抗体筛查试验 筛查试验成果阳性,提醒HIV抗体阳性,

探索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

探索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

探索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病程和危害程度等特点,我国将其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危害严重、传播迅速、易引起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危害较大、传播较快的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危害较小、传播较慢的传染病。

1.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肿大等。

3.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症状较轻,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4.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

5.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6.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被狂犬病病毒污染的唾液传播。

症状包括恐水、恐风、恐光、肌肉痉挛等。

7.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等。

9.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

10.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急性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尿道分泌物、尿痛、龟头炎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传染病的分类: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

例如,甲类传染病如鼠疫和霍乱,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需要立即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分类:目前法定传染性疾病共有39种。

甲类传染病2类:鼠疫、霍乱ﻫ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9种法定传染病

39种法定传染病

现行39种法定传染病
甲类(2种)–
鼠疫, 霍乱
乙类(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丙类(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非典、肺炭疽、脊髓灰质炎(3种需升格管理)。

最新法定传染病报告种类

最新法定传染病报告种类

法定传染病报告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解除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2013年纳入)、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新增)
(4)其它要报告的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结核性胸膜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AFP 病例(急性驰缓性麻痹)、恙虫病、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等。

报告时限:
(1)2小时内报告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①霍乱②鼠疫
乙类传染病中的③肺炭疽、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⑤脊髓灰质炎、⑥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2)24小时内报告传染病: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其他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或病原携带者。

39种法定传染病

39种法定传染病
部分出现一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持续1-2w后消失,转入无症状感染期;
无症状感染期(II期):
无任何临床症状;
HIV+或抗体+
持续2-10y或更长—感染者、病毒携带者
艾滋病期(III期)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各种机会性感染;单纯疱疹V;
巨细胞V;
念珠菌;
卡氏肺孢子虫;
结核杆菌等
NS症状;
继发性肿瘤:卡波齐肉瘤;
好发部位—腹股沟、腋下和颈部;
多为单侧。
肺鼠疫:最为严重。
除严重中毒症状外,
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咳嗽、咳粘液性或血性泡沫痰;
呼吸急促、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
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胸部摩擦音。
X线呈支气管炎、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
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败血症鼠疫:
高热寒战、谵妄、昏迷,
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及皮肤出血和坏死。
工作人员防护服、口罩、长筒胶鞋、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严禁探视和病人间来往;
死者应火葬或深埋
三报三不:在鼠疫疫源地内
三报---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
疑似鼠疫病人;
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病人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
不剥食疫源动物;
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发病前10天到过疫区或接触过疫源动物、或有实验室接触;
消毒:
吐泻物-漂白粉1/5;2h
容器-1-2%漂白粉上清;
3-5%来苏尔;
30min
尸体处理:
火葬;
检疫:
传染源隔离后,所有人员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
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报告时限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3类39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流。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1)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中的禽流感、非典、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如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2)对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分类:目前法定传染性疾病共有39种。

甲类传染病2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8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2类)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4类)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丙类传染病(12类)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008年5月2日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

一 鼠疫 :鼠疫(plague) 是由啮齿动物和蚤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其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常见的是最早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这就是腺鼠疫,其90%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少数发生在腋下或颈部,受害的淋巴结肿胀、红肿、变软、化脓,发热是最常见的。

鼠疫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 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1.经鼠蚤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 要传播方式。

主要的媒介是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等10 余种蚤类。

2.经皮肤传播 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3.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病人是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一般情况下,腺鼠疫并不造成对周围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定传染病(甲乙丙3类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较少综合症,AFP,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