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https://img.taocdn.com/s3/m/37dd66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7.png)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2006)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规范,参考标准为JTGD50-2006。
本规范适用于山区公路的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为确保公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提供指导。
路基设计
- 路基设计应根据地质情况、交通量和设计速度等因素进行,并满足最小标准要求。
- 路基应具有良好的抗冻性、稳定性和排水性能,以减少路面病害的产生。
路面设计
- 路面设计应根据交通量、车辆类型和设计速度等因素进行,并满足最小标准要求。
- 路面沥青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路面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 路面结构应合理设计,包括基层、底基层和面层的布置和厚度。
- 路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控制、坡度和平整度的要求,以
保证路面质量。
施工要求
- 施工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 沥青路面施工前应进行适当的基层处理和预处理。
-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并进行质量检测。
- 路面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完善的排水系统应设置在必要的
位置。
养护管理
- 路面养护管理应定期进行,包括清理、修复和补充沥青等工作。
- 路面养护管理应根据路面状况进行,及时发现并处理路面病害,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以上是山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的主要内容,详细信息请参阅该标准。
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交通的便利和发展。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https://img.taocdn.com/s3/m/38a2daa1360cba1aa911da4d.png)
公路等级 高速、一级公路
低温开裂指数CI ,不大于
3
二级公路 5
三级、四级公路 7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四、结构组合设计
注意以下几点
4.4.5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 4.5.2 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水泥混合凝上基层和
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的沥青混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10
15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沥青混合料类型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https://img.taocdn.com/s3/m/aba0fcfd9b89680203d82556.png)
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沥青路面新建和改建设计,对有特殊用途的专用公路可参考本规范设计。
1.0.3路面设计包括各结构层的原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与设计值的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路面结构方案投资估算,技术经济比较或长期寿命成本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原文+标准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349bc9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8.png)
公路⼯程标准体系结构2017年03月20日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09月01日起施行。
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板块“设计”模块。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由总体、通用、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公路运营六个板块构成,包含255个标准。
一、总体板块总体板块是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标准管理及标准编制的总体要求,明确公路工程标准的定位,是公路工程标准管理及编写应执行的规定和要求。
包含6个标准。
二、通用板块通用板块是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明确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和公路运营四个板块的共性功能、指标及相互关系, 共40个标准,包含基础模块(12个标准)、安全模块(15个标准)、绿色模块(6个标准)、智慧模块(7个标准)。
三、公路建设板块公路建设板块是实施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135个标准,项目管理模块(1个标准)、勘测模块(10个标准)、设计模块(78个标准)、通用图模块(3个标准)、试验模块(9个标准)、检测模块(4个标准)、施工模块(20个标准)、监理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9个标准)。
四、公路管理板块公路管理板块是公路管理和运政执法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个标准,站所模块(1个标准)、信息系统模块(2个标准)、执法模块(2个标准)。
五、公路养护板块公路养护板块是公路既有基础设施维护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7个标准,综合模块(16个标准)、检测评价模块(12个标准)、养护决策模块(1个标准)、养护设计模块(4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8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6个标准)。
六、公路运营板块公路运营板块是公路运营、出行服务和智能化所遵循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共17个标准,运营监测模块(6个标准)、出行服务模块(3个标准)、收费服务模块(4个标准)、应急处置模块(2个标准)、车路协同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1个标准)。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新旧规范轴载换算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新旧规范轴载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868f84313169a4517723a3ee.png)
属中等交通等级。( 3 106 1.2 107 )
综合上面的2种情况,取最重的交通等级,即为路面设计的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1.2,该题按车型可分为1类车、2类 车、3类车和5类车,1类车不需要考虑轴载换算;
1类车
0.5~0.6范围内选取,本题选用0.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5,车道系数取0.4;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6,该题TTC分类取TTC5,2类车类 型分布系数取9.9%,3类车取42.4%,5类车取0.0%。
)
根据规范,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EALFm =EALFml PERml +EALFmh PERmh
新旧轴载换算对比
C
例题分析
ONTENTS
新建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设计的年限:15年 设计车道特征:双向四车道 地区公路的自然区划:V 区
路面等级:沥青砼高级路面 年平均增长率:8.9% 车道系数:0.4 设计时速:100km/h
一、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1.交通量的组成
序号 车型
)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 拉应力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68
0.6 0.7
初始年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 N1
N1 =AADTT DDF LDF (VCDFm EALFm)
m=2 11
式中: AADTT ——2 轴 6 轮及以上车辆的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
DDF ——方向系数; LDF ——车道系数;
根据规范,以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作为设计 指标:
城市快速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城市快速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https://img.taocdn.com/s3/m/e71ead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b.png)
城市快速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2006)
本文档是对城市快速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的总结和概述。
根据规范的要求,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1. 路面结构设计
- 快速路沥青路面的结构应满足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 沥青混合料层应适当厚度,以确保路面的耐久性和平稳性。
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环境和交通量等因素进行设计。
- 配合比设计需确保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老化性能。
3. 路面施工工艺
- 快速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路面底基处理、摊铺、压实等步骤。
-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4. 道路标志和标线
- 快速路沥青路面上的道路标志和标线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和规范要求。
- 标志和标线应清晰可见,并能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提供良好的
导航和警示效果。
请注意,以上仅为本规范的摘要,具体的设计细节和要求请参
考《城市快速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完整文档。
市区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23
![市区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23](https://img.taocdn.com/s3/m/c70cd3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c.png)
市区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2023
这份文档针对市区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规范 JTG D50-2023 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
1. 路面结构设计要求:包括路面层次、厚度、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详细说明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路面材料的制备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确保施工质量和道路的平整度。
3. 道路交通管理和标志标线设计:解释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标志标线的设计规范,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和流畅度。
4. 防水、抗裂和排水设计要求:介绍了道路沥青路面的防水、抗裂和排水设施的设计要求,以减少路面损坏和延长使用寿命。
5. 道路维护和养护要求:说明了道路沥青路面的维护和养护要点,包括清洁、修补和检测等,以保持路面的功能和美观。
该规范的内容旨在提供市区道路沥青路面设计的指导,使设计人员和施工方能够遵守统一的标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市区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23 主要涵盖了路面结构设计、施工技术要求、交通管理和标志标线设计、防水、抗裂和排水设计要求,以及维护和养护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这份规范的目的是为设计人员和施工方提供一致的指导,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97df3b2941ea76e58fa04cb.png)
.
ü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表4-1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四级公路 70 0.52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用贯入法测定。
《公路沥青路面设规范》(JTG D50-2017)宣贯
![《公路沥青路面设规范》(JTG D50-2017)宣贯](https://img.taocdn.com/s3/m/1ba1f1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6.png)
·粒料回20弹0~模40量0 取值范·围(3M0P0a~)700
· 180~250
· 190~440
· 级配砾石基层 · 150~300
· 250~600
· 级配砾石底基层 · 150~220
· 160~380
· 未筛分碎石层 · 180~220
· 200~400
· 天然砂砾层
· 105~135
· 130~240
·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 某层类型
· 二级、三级公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高验速算、指一标级公)
路
路
· 1层.、无按水机本泥结规混合合范料凝稳附上定录基类B层基.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劳
和开底裂基寿层命为(无机次结)合,料[容许的·]均应15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20计年限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定 表5.4层.4 ·无机结高合速公料路稳、一定类·材料37.0d~无5.0侧限· 抗压2.强5~ 度·标准2.0
类
级公(路代表值)(MPa)
4.5
~4.0
· 二级及二级以 · 2.5~4.5 · 2.0~ · 1.0
下公路
4.0
~3.0
·水 泥 粉 煤 灰 稳 定
· · 基层
·
· · 底基
层·
高速公路、一 · 级公路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_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_D50-2006)](https://img.taocdn.com/s3/m/623d574f561252d380eb6eff.png)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条文说明2004年9月16日1 总则1.0.1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
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
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
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
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
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
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
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72b3250b9d528ea80c77930.png)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沥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 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结构2.1.2 半刚性基层semi-rigid base 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或土类材料铺筑的基层。
2.1.3 刚性基层rigid base 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式棍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墓层。
2.1.4 柔性墓层flexible base 采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人式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粒料类材料,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以及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基层材料。
2.1.5 414 载借axte load spectrum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概率分布。
2.1.6 当量轴次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的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l00kN 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
2.1.7 累计当量轴次cumulative equivalent axle loads 在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的当量轴次总和。
2.1.8 设计年限design period 在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时所取用的基准时间。
3.1.8 交通量宜根据表3.1.8 的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
设计时可根据累计当量轴次Ne(次/车道)或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
表 3.1.8 交通等级I I I II交通等级I B2Z100累t.卜标准丨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丨丨丨轴次N.1次/车道)I〔辆厂(d •车邀)1 II I ------------------------ 1------------------------------------------ 1I轻交通I <3x1沪|< 600 II I ------------------------ 1------------------------------------------ 1I 中等交通I3 x !00 一121()7 I 600- 1500 II ---------- 1 ----------------------- 1------------------------------------------ 1I 重交通〔1.2x1 夕-2.5 x 1 口I1 500-3 000 II ---------- 1 ----------------------- 1------------------------------------------ 1} } > 3 000I 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UM U50-2006 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
JTG 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832d67ccc17552706220843.png)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讨论用报批稿)2004--发布 2004 -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JTG D 50-2004主编部门: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实施日期: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关于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处理前言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9)739号“关于下达1999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主编,会同有关院校、科研、设计单位组成编制工作组,共同完成修订工作。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颁布以来,对提高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在工程实践中,累积了宝贵的新经验,涌现了一些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和新的科研成果。
编制工作组,在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大粒径沥青碎石和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专题研究,修建了多条试验路和实体工程,吸收了近期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向部分设计、科研、施工单位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提出报批稿。
修订后的新规范,共有11章、7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为了加强设计人员的材料调查工作,严格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减少因材料不符合要求而变更设计,强调了对材料技术要求;(2) 为了减少水损害,在沥青混合料设计和结构设计中,规范修改了有关内容,并采取了一系列中的技术措施;(3)过去我国的路面结构几乎都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但是,我国地域广、气侯差异大、经济发展与交通量、交通组成也很悬殊,统一的结构难以适应各地区的不同需求,因此,本次规范修订除完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外,还对混合式基层、贫混凝土基层、柔性基层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做了相应的补充,调整了有关设计参数。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_(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_(JTGD50-2006)](https://img.taocdn.com/s3/m/44aa7a1ba5e9856a561260d4.png)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JTGD50-3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3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23bcca8f7ec4afe05a1dfe1.png)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验算指标)
✓ 1.按本规范附录B.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 劳开裂寿命(次),[容许的]均应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计年限 内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2.按附录B3计算的沥青永久变形量,应小于表3.0.6-1容许的 变形量值;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MPa)
(mm)
(mm)
100
0.70
213.0
319.5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
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 ≥50.0 50.0-19.0 19.0-8.0 8.0-4.0 <4.0
(×106,辆)
注:大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范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类车。
加载180秒确定的劲度模量值(MPa).S t 3M 0a , 0 m P 0 .3
弯曲梁流变仪
三、设计标准
3.0.1 目标可靠度和可靠度指标 表3.0.1 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度指标
公路等级 可靠度(%) 可靠度指标β
高速公路 95 1.65
一级公路 90 1.28
二级公路 85 1.04
三级公路 80 0.84
<-37.0 1.冬严寒区
-37.0~-21.5 2.冬寒区
-21.5~-9.0 3.冬冷区
>-9.0
验
方
4.冬温区 法
1-1 2-1 1-2 2-2 3-2 1-3 2-3 1-4 2-4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2600
23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条文讲明2004年9月16日1 总则1.0.1由于国民经济进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
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
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因此,材料直接阻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
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紧密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
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
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
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依照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4 施工图设计时期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纳专用程序计算厚度;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举的设计方案。
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存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爱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
鼓舞积极开展旧沥青面层、破裂水泥混凝土板和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爱护环境。
1.0.5 分期修建的方案,由设计单位依照实际情况决定。
1.0.6新条文强调了设计目的不仅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还应为行车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
现行弹性层状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指标,要紧是考虑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路面具有相应的整体刚度(即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各结构层因拉应力或拉应变而产生的疲劳破坏。
关于当前出现的水损害、车辙、推移、拥包等病害,用弹性层状理论尚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设计结果,故需通过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设计,合理的结构组合等因素间接地操纵。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疲劳、水稳性等性能的各阻碍因素,有的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结合各地的环境条件,抓住要紧矛盾,综合、全面地考虑各种性能的平衡进行设计。
2 术语及符号2.1 术语2.1.1~2.1.8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业进展而出现了路面结构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有必要明确各种沥青路面结构的定义,以幸免路面结构概念称呼的混乱,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因此,将基层分为三种:半刚性、柔性、刚性基层。
沥青路面分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柔性路面,贫混凝土路面,混合式基层路面。
2.1.16~2.1.17原规范未明确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大粒径的定义,新规范加以明确。
级配的粒径以公称最大粒径命名,如AC-13其公称最大粒径为13mm,最大粒径为16mm。
最大粒径是指混合料中筛孔通过率为100%的最小筛孔尺寸。
公称最大粒径是指混合料中筛孔通过率为90~100%的最小筛孔尺寸。
2.1.24在路面结构或混合料的设计应考虑其最不利状态。
在厚度计算时应考虑路面材料、路基的回弹模量在一年的季节变化中处于强度最低的状态为最不利。
对路基而言,冰冻地区系指春季冻融时期,非冰冻地区系指雨季,因各地的雨季不同,不利季节也不同,有的地区是梅雨季节最不利,有的地区是雨量大或雨期长的季节是最不利季节。
对沥青混合料设计而言,对无冰冻地区以夏季高温状态为最不利季节;对冰冻地区以冬季低温状态为最不利季节。
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1.1 依照《重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研究报告,国外资料表明“世界上采纳100KN为标准轴载的国家最多,占34%;以80KN为标准轴载的国家次之,占28%;标准轴载大于100KN的国家占26%;标准轴载为60KN或90KN的国家各占6%。
”由于我国采取加强行政治理措施,限制超载,仍以双轮组单轴100KN为标准轴载。
专门运煤、运建筑材料等重载车为主的公路,据调查重载、超载车多的公路,其轮胎接地压强可达0.8~1.1Mpa,相应的接地面积也有一定增加。
因此,设计人员应依照实测的轮胎压力、当量圆直径资料,经论证适当提高荷载参数进行计算。
3.1.2 以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时的轴载换算公式,原规范限定在双轮组单轴重为130KN之内使用,据《重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研究报告,从理论计算和实际检测的结果,再次确认路面弯沉比与荷载比的b次方成正比关系,并依照ALF加速加载试验,湖北襄樊试验路,津围公路,以及用落锤式弯沉仪FWD在郑洛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的试验分析结果,当路面弯沉在20—40(0.01mm) 内,b值平均为0.93,原规范b值平均为0.87,前者比后者大6%,考虑柔性结构的弯沉值比半刚性基层大些, b值应小些,因此,轴载公式可不改变。
依照研究报告,实测轴重达200KN,计算分析轴重达250KN,故将轴重适用范围可扩大至200KN。
沥青面层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b值取0.87,指数方为3.95,b值取0.93,指数方为4.22,法国柔性路面用5次方,Al美国沥青协会采纳4次方计算,英国采纳4次方计算,澳大利亚采纳5次方,日本采纳4次方,因此,我们推举与弯沉等效相同用4.35次方。
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轴载系数公式未变,仍以8次方计算。
关于贫混凝土基层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如何进行轴载换算?用拉应力等效模式的轴载换算公式,对贫混凝土基层疲劳方程做的工作不多,从长安大学的研究结果得知,贫混凝土的疲劳方程如下式推导,轴载换算为12.79次方。
Ks=σs/σr=0.513Ne0.0677依照国外资料可知,法国为12次方,澳大利亚对稳定类的指数也为12次方,因此本规范建议贫砼基层采纳指数为12次方计算。
3.1.3 路面设计年限是指路面完工开始营运起,在正常养护和维修、罩面的条件下至路面服务性能下降到需大修时的时刻,原规范一般规定为6~15年。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规定的设计年限较短。
依照国外资料,路面设计中有设计年限和分析年限之分,设计年限的概念与我国相同,分析年限是用于进行长期性能、寿命评价用。
如美国AASHTO 设计法,分析年限对交通量大的都市道路为30~50年,交通量大的郊区道路为20~50年;对交通量小的都市道路为15~25年,交通量小的砂砾路面为10~20年。
设计年限一般为10~20年。
英国、法国、德国、南非设计年限一般为20年。
澳大利亚设计年限为20~40年,加铺罩面为10~20年。
日本的设计年限,从疲劳开裂动身为20年,然而,治理者可依照交通情况、环境、路面寿命成本效益,可用稍长或稍短的设计年限。
因此,新规范在原有基础上对专门情况可适当延长设计年限。
对改、扩工程,因公路等级和工程规模不同,由各省市依照具体情况,确定设计年限。
3.1.4新建公路依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交通量OD调查资料,可得到多年各种汽车交通量(自然车辆数)构成,即小客车、小型货车、大客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拖挂车等各种车型组成的比例,以及预估第一年或设计年末的日平均汽车交通量。
设计时应对各种车型的轴重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可不考虑小客车,小货车,中客车,要紧调查大客车,中货车、大型货车,拖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分布情况,并应依照交通载重的实际情况,计入空载、满载、超载等因素,更真实地预估设计交通量。
对改建工程可依照有代表性的月、日、时的实测轴载谱,或调查的各类型车的轴载分布资料,可将单轴大于或等于25KN的各种车辆分不按轴重每10KN分级排列,按本节规定计算前、后轴的轴重换算系数αi,并考虑轮组系数C1和轴数系数C2阻碍。
3.1.8 增加交通量等级的缘故:1 路面厚度计算中采纳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标准轴次Ne 作为依据,然而,累计当量标准轴次它不能完全反映车辆荷载对路面产生车辙、平坦度、耐磨抗滑等性能指标的直接作用,则难以用累计当量标准轴次建立直接相关性。
2 在材料与混合料的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一般均考虑公路等级的关联,但从有关调查资料分析可知,同一公路等级的交通量及组成却大不相同。
如此造成对交通量小的高速公路的技术要求过高,而对交通量专门大的二级公路的技术要求却偏低,因此,有必要依照国内交通的实际情况,在考虑公路等级的同时,也考虑交通量等级。
3 国外交通量的分级,多采纳日平均货车或大型车分级,如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等,也有用累计当量轴次(万次)进行交通量分级,如美国沥青协会AI、南非等,一般分为四至七级或更多。
我国过去多以累计当量轴次(万次)表征交通量的大小,鉴于考虑多种性能指标,以及对材料、混合料的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技术要求,有必要增加以汽车为主的划分交通量等级方法。
依照国家干线公路交通调查资料划分等级为七级,经综合分析,考虑我国汽车交通量构成比例、国道交通量和高速公路上(中型标准车)的分级,将我国交通量划分为五级,分为特轻、轻、中、重、特重交通等级。
因我国地域大、东西南北地域的经济进展极不平衡,交通量分布相差也专门大,因此划为五级是合理的。
3.2 对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3.2.1 沥青标号和沥青技术指标的选择与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紧密相关。
一般情况下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选择划分气候区、选择沥青标号。
由于最热月份每天最高气温的平均值表征的气温低于最热月份连续七天的最高气温平均值,而车辙最容易在最热的几天发生。
因此,有的地区在选择沥青标号和沥青技术指标时,参考了美国Superpave 的PG分级方法,用历年最高月气温中连续七天高温的平均值和98%保证率,并考虑气温与路面温度的相关关系,计算路面最高温度,以此选择沥青高温技术指标。
同时以历年极限最低气温选择低温技术指标。
该方法己在部分省中使用。
附录B提供部分地区1960年至2000年累计的气象资料整理,供使用。
当连续七天高温的平均值小于30℃的地区可视为凉区;当平均值为30℃~35℃的地区为温区;当平均值大于35℃的地区为热区。
各地可依照气温资料,建立与路面下2cm 深处的温度与当地的气候、地理参数等建立相关关系,预估路面最高温度。
气候区划为热区,对夏季持续高温较长,或重载车较多的高速公路,可选用稠度高、60℃粘度大的沥青;对气候区划为凉区,宜选用稠度较低、低温延度较大的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