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平法配筋计算
梁平法钢筋计算
[例1] 某楼层框架梁平法配筋如图4-8所示,钢筋计算条件见表4-7,侧面抗扭筋的拉筋为φ6.5@300,试计算框架梁钢筋工程量并确定定额项目。
表4-7 框架梁钢筋计算条件表 抗震等级环境类别 混凝土强度等级 保护层厚度 定尺长度 三一 C30 20 6000 连接方式 直径≥16mm 焊接,<16mm 帮扎 钢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25 原位标注集中标注KL1集中标注解析KL1--楼层框架梁,编号为1;5--跨数;300×600--梁的宽度(mm)×梁的高度(mm)φ8--箍筋HPB300直径8mm;@100/150--间距加密区100mm,非加密区150mm;2--箍筋肢数KL1(5)300×500φ8@100/150(2)1A540036005700234KZ1KZ1 450×450KZ1225225225225图 4-7KZ1图4-8KL1配筋分析:(1)集中标注:楼层框架梁KL1,5跨,梁的宽度为300mm ,梁的高度500mm ;箍筋(2肢箍)φ8mm ,加密区间距100mm ,非加密区间距150mm ;上部通长筋220;下部通长筋325;梁侧面通长抗扭钢筋212。
(2)原位标注:原位标注钢筋数量含集中标注。
从左边第1跨左支座筋为420;第1跨右支座筋(第2跨左支座筋)为420;第2跨右支座筋(第3跨左支座筋)两边角筋为220中间218;第3跨右支座筋为420。
解:(1)上部通长筋220端部锚固判断:据已知条件,查表4-2得:l ab =35d ; 查表4-3得:ζaE =1.05;查表4-4得:ζa=1.0。
KL1端部直锚长度:l a =ζa l ab =1.0×35d =35dl aE =ζaE l a=1.05×35d =37d =37×0.020m=0.74m支座KZ 1允许的直锚长度 0.45m-0.02m=0.43m ,0.74m>0.43m ,故采取弯锚。
梁钢筋计算与案例(平法施工图)
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返回
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
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 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李P185
6-1-9\10
梁编号由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有外伸组成 代号:KL :楼层框架梁 WKL:屋面框架梁 L非框架梁 KZL:框支梁 JZL: 井字梁 XL:悬挑梁 序号:以数字为顺序号 跨数及是否有外伸:(XX)表示X跨,端部无外伸: (XXA): 表示一端有外伸 (XXB):表示两端有外伸
梁构件编号实例
楼层框架梁1,3跨,端部无外伸
梁构件编号实例
楼层框架梁2,2跨,一端有外伸
梁构件编号实例
屋面框架梁1,4跨,端部无外伸
梁构件编号实例
楼层框架梁3,3跨,两端有外伸
梁箍筋
Ф 8@100/200(2):100为加密区间距,200 为非加密区间距
上部通长筋
KL5(3)300*400 Φ8@100/200(2) 2 Φ 20;4 Φ20-----表示2根上部通长筋2 Φ20
计算效果: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计算公式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中间支座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计算公式
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下部钢筋非通长筋的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
KL4(2) 300*400 Φ8@100/200(2) 2 Φ20;6 Φ20 2/4----表示6根下部通长筋Φ20 上排2 根,下排4根
梁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主讲人:明聪玉
框架梁中常见钢筋形状
上:上部通长筋 中:腰筋 下:下部钢筋(通长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上部贯通筋
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aE且≧0.5hc+5d时,取max( LaE , 0.5hc+5d) •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aE时,取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架立筋
可按150mm计 算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长度
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不分上下排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度+两端锚固
腰筋 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搭接
拉筋
腰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4.9d
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吊筋
22
上部贯通筋长度=跨长和-左边支座内侧宽-右边支座内侧宽 +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净跨长+锚固*2
端支座负筋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Ln为净跨长)
中间支座负筋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梁平法识图及钢筋计算
例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 6Φ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
为 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 4Φ25,全部伸
入支座。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 2Φ25+3Φ22(-3)/5Φ25,表示?
??
2021/3/17
P87
2021/3/17
2021/3/17
附加箍筋或吊筋
2021/3/17
请画出以下截面配筋情况 (1、2、3、4截面)
其他细节请查阅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2021/3/17
(2)机械锚固 :
当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纵向受拉钢筋
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
固长度可取为:
×0.7
(3)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锚固 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锚固长度的0.7倍。
例 Φ10@100/ 200(4):
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 ,加密区间距为 100, 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 ,均为四肢箍。
Φ8@100(4) /150(2):
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 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 150,两肢箍。
加密区范围见响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非抗震: 抗震:
注意:公式中仍是la和laE,说明跟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 有直接关系,这是搭接钢筋的传力机理所决定的!
2021/3/17
(b)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
P55
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
于同一连接区段。
2021/3/17
平法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概述)
左支座 负筋
1
2
0.142
12 Φ 6
0.222
0.640
0.4+0.12+(0.080.01*2)*2
(2.50.24)/0.2+1=12根
右支座 负筋
1
2
0.142
12 Φ 6
0.222
0.640
0.4+0.12+(0.080.01*2)*2
(2.50.24)/0.2+1=12根
中间支 座负筋
1
5号 筋
30
341 0.355 32 Φ 6 0.222
1.6 (0.3+0.5)*2
6.24/0.2+1=32
6号 筋
30
0.340 0.078 17 Φ 6 0.222 0.352 0.025*2+17*0.006(无 6.24/0.4+1=17
抗震要求)
钢筋理论重量表
直径 ф5 ф6 Ф6.5 ф8 ф10 ф12
❖ (二)钢筋长度计算P.83-85 ❖ 1、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L1=l-2c ❖ 式中 l:构件的结构长度 ❖ c:钢筋保护层厚度 ❖ 2、带弯钩钢筋长度计算 L2=l-2c+2△l ❖ 式中 △l:钢筋一端的弯钩增加长度 ❖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l )表P.78
弯钩角度
增 Ⅰ级钢筋
加 Ⅱ级钢筋
2 2.212 1 Φ 12 5 4.644 1 Φ 16 10 0.240 41 Φ 6
1.209 1.580 0.617 0.888 1.580 0.222
3.78*2+0.24*28.165 0.025*2+6.25*0.01
4*2
平法梁识图3
『梁编号表』
• 『例图解析』 • KL5(3A):5号框架梁,3跨,一端带悬挑 • KZL2(2):2号框支梁,2跨,无悬挑
2)截面尺寸 • 注写梁截面尺寸b×h,其中b为梁宽,h为 梁高;
• 当梁有加腋构造时,注写方式为b×h Yc1×c2,其中为c1腋长,c2腋高; • 当梁为变截面悬挑梁时,用斜线分隔根部 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方式为b×h1/h2,其 中h1为梁根部较大高度值,h2为梁端部较小 高度值。
集中标注内容: 1号框架梁,两跨,截面尺寸 为300×700 箍筋为φ10,加密间距 100mm,非加密间距 200mm,2肢箍 上部贯通钢筋为2φ25,构造 钢筋为4φ10
原位标注内容: 上部钢筋:A轴支座、B轴 支座左右两侧和C轴支座上 部钢筋6根HRB335钢筋, 直径25mm ,第一排4根, 第二排2根; 下部贯通纵筋:6根RB335 钢筋,直径25mm ,第一排 2根,第二排4根。
架立筋(p36)
构造腰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构造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15d)+一级弯 钩(12.5d)+搭接(15d)
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
•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 • 当梁高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 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 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箍筋的配置长度 箍筋根数 = n 1 箍筋间距 @
• • • •
式中:箍筋的配置长度取法为: 柱:柱全高 梁:梁净长Ln-2×0.05 0.05是指梁端部第一根箍筋的配置位置,它应为 结构净长内侧向梁跨中方向50mm处。
11G101系列平法梁钢筋计算
3600
250 250
首先判断支座是否可以直锚。
当(支座宽—b—D)≥ LaE时,可直锚。直锚长度 =max(Lae,0.5hc +5d)
当(支座宽—b—D) < LaE 弯锚长度=max(Lae,0.4Lae + 15d,0.5hc - b +
时,需弯锚。
15d)
hc—b—D=500 —20—25=455 < Lae=34d=1.15*33d=1.15×33 ×25=949,所以 需弯锚。左支座需弯锚,右支座亦弯锚。
250 250
N=2×2=4根
框架梁配筋及钢筋计算演示
KL1(3)350*500 A8@100/150(4) 2B25 G2B16
2#
3#
4B25 1#
6B25 4/2
4# (2B16)
一级抗震 砼C30
HPB300级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E=ξaELa=1.15*35d HRB335级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E=ξaELa=1.15*33d
3# 5#
6B25 4/2
4# (2B16)
一级抗震 砼C30
HPB300级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E=ξaELa=1.15*35d HRB335级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E=ξaELa=1.15*33d
6B25 4/2
5# 3#
2# 4B25
4B25
9#
250 250
9#
6#
400
360
0
6B25
7#
2/4
15*25,500-20+15*25} =3150/3+max{949,755,855} =1050+949 =1999mm
N=2×2=4根
250 250
框架梁配筋及钢筋计算演示
梁的配筋计算
梁的配筋计算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15dx2)2、端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15d);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15d)3、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4、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15d)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①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
②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5、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6、拉筋①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抗震弯钩值)+2d②拉筋直径: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mm,拉筋直径为8mm③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7、箍筋(P35)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一、梁构件1、上部贯通筋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取值:A、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 aE,且≥0.5h c+5d时,锚固长度=max(L aE,0.5h c+5d);B、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 aE时,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H c为柱宽,d为钢筋直径2、端支座负筋上排钢筋长L=L ni/3+锚固长度(同上部通长筋)下排钢筋长L=L ni/4+锚固长度3、中间支座负筋上排钢筋长L=2×(L ni/3)+支座宽度下排钢筋长L=2×(L ni/4)+支座宽度4、架立筋长L=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出长度-右侧负筋伸出长度+2×搭接长度搭接长度可按150mm计算5、下部钢筋长=6、下部贯通筋长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注:锚固长度同上部贯通筋7、梁侧面钢筋长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注:当为侧面构造钢筋(G)时,搭接与锚固长度为15d;当为侧面受扭纵向钢筋(N)时,搭接长为L lE或L l,其锚固长度为L aE或L a,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8、拉筋:当只勾住主筋时:拉筋长度L=梁宽-2×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数n=[(梁净跨长-2×50)/(箍筋非加密间距×2)]+19、吊筋长度L=2×20d(锚固长度)+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注:当梁高≤800mm时,斜段长度=(梁高-2×保护层)/sin45°;当梁高>800mm时,斜段长度=(梁高-2×保护层)/sin60°10、箍筋箍筋长度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4d箍筋根数n=2×{[(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当为1级抗震时,箍筋加密区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为2-4级抗震时,箍筋加密区长度为max(1.5×梁高,500)11、屋面框架梁钢筋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和端支座负筋的锚固长度L=柱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12、悬臂梁钢筋计算箍筋长度L=2×[(H+H b)/2-2×保护层+挑梁宽-2×保护层]+11.9d+4d箍筋根数n=(L-次梁宽-2×50)/箍筋间距+1上部上排钢筋L=L ni/3+支座宽+L-保护层+max{(H b-2×保护层),12d} 上部下排钢筋L=L ni/4+支座宽+0.75L下部钢筋L=15d+XL-保护层二、板构件1、板中钢筋计算板底受力钢筋长L=板跨净长+两端锚固max(1/2梁宽,5d)(当为梁、剪力墙、圆梁时);max(120,h,墙厚12)(当为砌体墙时)板底受力钢筋根数n=(板跨净长-2×50)÷布置间距+1板面受力钢筋长L=板跨净长+两端锚固板面受力钢筋根数n=(板跨净长-2×50)÷布置间距+1注:板面受力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结合平法和施工实际情况,大致有一下3种构造。
三、梁平法施工图识图及计算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 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 跨配筋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 隔开。
练习:识图集中标注
WKL1(2B)300 650
8@100(4) / 200(2)
222 ;625 2/4 G414
原位标注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 ②梁下部纵向钢筋 ③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
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 纵筋从上自下分开 。如 6φ25(4/2),表示梁 支座的上一排钢筋为4φ25,下排钢筋为2φ25。
集中标注
①梁截面标注规则 ②箍筋的标注规则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1)梁编号
① 梁类型代号 ② 序号:阿拉伯数字1,2,3,4…… ③ 跨数:柱或墙为梁的支座,相邻的两个支座之间为一跨 • 有无悬挑代号:一端悬挑注写A,
两端悬挑为B
1)梁编号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 成,具体表示见表。
KL-1(3)300×600 — 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φ8@100/200(2) —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25
—— 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12
——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0.05) ——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序号(1) 03G 平法算法(2)传统算法(1)端支座(2)中间支座文字描述表达式符号(1) 03G 平法算法(2)传统算法L 净+ (0.4*laE(或者La) +15d)*2梁上部贯通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时,每跨加两个搭接长度(定向式)梁全长减去两个保护层后加之两个下弯长度(2 个15倍d)(分为(1)端支座、 (2)中间支座)支座端跨内的锚固长度加之伸入支座端跨内的长度支座宽加之伸入支座两边的跨内长度F 端=0.4 laE+15d+ 1/3 或者(1/4)Ln1F 中=h c+2*1/3Max(Ln左+ Ln右)表达式说明L 净—梁净长;laE—最小锚固长度(抗震);l a—最小锚固长度(非抗震) ;d—受拉钢筋直径;N---跨数;llE—搭接长度分离式配筋连接比率为100%,系数指定用1.6L 全---梁的构件长;δ ---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Ln1---支座端跨净长1/3-- (第一排),1/4--- (第二排),h c ---支座宽;Ln左---左跨净长Ln右---右跨净长L 净+ (0.4laE+15d)*2+ + (N* 2* llE)梁的净长加两个端支座锚固长度L 全-2*δ +2*15d+- 1 -3(1)、局部架立筋(2)、全架立筋(分为(1)局部架立筋、 (2)全架立筋)跨净长减去支座负筋伸入跨内的长度再加之两个搭接长度(注:当梁的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梁的构件长度减去两个保护层Ln左---左支座伸入跨内长度;Ln右---右支座伸入跨内长度;llE---搭接长度L 全---梁的构件长;δ ---保护层厚度梁净长加之两个锚固长度梁的净长加之两端的锚固长度再加之每跨的一个搭接长度梁宽扣两个保护层加之 2 个箍筋直径再加之 2 个弯钩增长值a-2*δ +2*d 箍+28.27*d 拉(分(1)端跨、 (2)中间跨、 (3)全长)跨净长加之两边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L 全---梁的构件长;d---钢筋直径N---支座数;llE---搭接长度a---梁宽; d 箍---箍筋的直径; d 拉---拉筋直径δ—保护层厚度Ln1---跨的净长;laE----最小锚固长度;d---钢筋直径;hc---柱宽Ln1+(0.4 laE+15d)+ Max { ≥lAe;≥0.5hc+0.5d}Ln-(Ln左+ Ln右) +2* llE 或者(0.15*2)L 净+ (0.4 laE+15d) *2+N* llE(1)、端跨L 全+2*15d L 全-2*δ- 2 -- 3 -(2)、中 跨Ln+ (Max {≥l Ae ;≥0.5hc+0.5d)*2Ln---跨的净长; l aE----最小锚固长度;d---钢筋直径; h c ---柱宽(3)、全 长长度数量 (箍筋 间距成 倍数关 系)数量(箍筋 间距不 成倍数 关系)L 净+(0.4 l aE +15d )*2+(Max { ≥l Ae ;0.5hc+0.5d)K (分(1)长度、 (2)数量)梁的截面周长扣 8 个保护层再加上 2 个弯钩增长值[梁的净长扣两个起始间距]除以箍筋间距再加之两个 50mm (a+b ) *2-8* 6 +28.27*d(L 净-2*0.05) /@非+1+∑L 加/@非L 净---梁的净长; l aE----最小锚固长度; d---钢筋直径; h c ---柱宽a---梁宽; b---梁高;二 柱钢筋1 基础预留插筋 Cj (1)无框基梁时(2)有框基梁时梁的净长加之两端弯锚长度再加上每一个支座的一个直锚长度(1)(2)2(1)(2)(3)(4)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n-柱全高;Hj—基础结构尺寸;δ —基础最小保护层;d—钢筋直径;L 弯—弯钩长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n-柱全高;Hj—基础结构尺寸;δ —基础最小保护层;d—钢筋直径;L 弯—弯钩长层高减【框】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3(1)(2)(3)中间层层间钢筋(分(1)全部纵筋Z、(2)角筋ZJ、(3) b 边中部筋Zb、(4) h 边中部筋) Zh层高加搭接长度层高加搭接长度层高加搭接长度H+1.4*LaEH+1.4*LaEH+1.4*LaE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搭接区加柱根加密区长度加基础结构尺寸扣一个基础保护层扣基础底部2 根钢筋直径加直弯钩长度搭接区加柱根加密区长度加梁以下加密区加基础结构尺寸扣一个基础保护层扣基础底部2 根钢筋直径加直弯钩长度首层层间钢筋(分(1)全部纵筋Z、(2)角筋ZJ、(3) b 边中部筋Zb、(4) h 边中部筋) Zh1.4*LaE+Hn/3+Hz-δ -2d+L 弯1.4LaE+Hn/3+Hj-δ -2d+L 弯- 4 -- 5 -顶层层间钢筋(分(1)边柱外纵筋锚梁、 (2)边柱内纵筋自弯、 (3)中间柱内外侧纵筋自弯(4)梁 上部筋锚入柱柱筋自弯) (5)梁高≥LaE 不锚入梁【只需直锚】的柱钢筋锚入梁:层高扣加密区扣梁高加搭 接长度不锚入梁: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 一个保护层加柱宽扣两个保护层后 自弯 8d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一个保护层 后自弯 12d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一个保护层 后自弯 12d柱自弯:层高扣掉一个【柱根】加 密区扣一个保护层后自弯 12d 层高扣掉一个【柱根】加密区扣梁高加最小锚固长度H-Max(D ;≥Hn/6;≥500)-Hb +1.5*LaEH —Max(D ; ≥Hn/6;≥500)-δ +a-2δ +8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Hb+12d柱箍筋(分(1)长度、 (2)数量) K柱的周长扣 8 个保护层加 135 度的弯钩 (a+b)*2-8δ +28.27d 值柱全高扣掉一个起始间距扣 1 个保护层 (Hn-C-δ )/@+ ∑Hi/@+1; 再除以非加密区间距然后加之所有加密 区之和除以非加密区间距后加 1H —楼层层高; LaE —抗震最小锚固长度 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b---梁 高; Max —取大值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a —柱截面水平方向 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度; d —钢筋直 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Hb---梁高; δ —最小保护层厚度; d — 钢筋直径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b —截面纵向方向 尺寸; d —钢筋直径; δ -最小保护层 Hn —柱全高;C--起始间距; δ -最小保护层 @--非加密区间距; Hi —加密区尺寸; ∑ --所有之和(2)(3)(4)(5)5(1)(2)(1)4- 6 -板钢筋板纵向受力筋(分上层(1) X 向筋 Tx (2) Y 向筋 Ty 、下层(3) X 向筋 Bx (4) Y 向筋 By ) (5)板面、底受力筋的数量板全长扣两个支座宽加之两个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加一【跨中】搭接长度板全长扣两个支座宽加之两个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加一【跨中】搭接 L 全-2*a+ (≥1.3*Ll ) +La*2长度边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跨外沿 L 中+a/2-δ +12.5d尺寸扣一个保护层再加两个弯钩值中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两个弯 L 中+12.5d钩值边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跨外沿 L 中+a/2-δ +12.5dL 全—板的全长; 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 Ll —非抗震搭接长;La---非抗震最小锚固长L 全—板的全长; 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 Ll —非抗震搭接长;La---非抗震最小锚固长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a —支座宽; δ —最小保护层;d —钢筋直径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d —钢筋直径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L 全-2*a+ (≥1.3*Ll ) +La*2三1(3) (1)(2)(4)尺寸扣一个保护层再加两个弯钩a—支座宽;δ —最小保护层;值d—钢筋直径中跨: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两个弯L 中+12.5d 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钩值d—钢筋直径板的净跨长扣两个起始间距然后 (L 净-2C) /@+1 L 净—板的净跨长;C—起始间(5)除以间距加1 距2 板面负筋F 分: (1)边跨、 (2)中间跨、 (3)延伸覆盖跨、 (4)延伸悬挑跨) (5)根数图示尺寸加两个的板厚减一个保e- (h-δ )【*2】e—图示尺寸;h—板厚;δ —(1)护层【直弯钩长】保护层厚度摆布两端的尺寸加两个的板厚减(e1+e2)+(h-δ )*2 e1—左端尺寸;e2—右端尺寸;(2)一个保护层【直弯钩长】h—板厚;δ —最小保护层四楼梯钢筋1 AT 型楼梯(分(1)底板纵筋Bz, (2)下端负筋 F 低, (3)上端负筋 F 高(4)分布筋 f 长(注:当采用HPB235 光面钢筋时,除梯板上部纵筋的跨内端头坐90 度直角弯钩外,所有末端应作180 度的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当采用HPB335 或者HPB400 带肋钢筋时,则不作弯钩。
梁钢筋计算规则
梁钢筋计算规则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上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L -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49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算法:min(hc-保护层, 0.4LaE)+15d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图51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架立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下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图51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端部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中间支座锚固长度为:Max {LaE,0.5Hc+5d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图52(图52)三、梁附加钢筋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长度=净跨长度+2*15d03G101-1P24、62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分为一级抗震和二至四级抗震等级注:1、hw指梁的腹板高度;2、梁侧面构造纵筋和受扭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取值可参见(03G101-1P24)第4.2.3条第五款的注1与注2,即:梁侧面构造钢筋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 l或L lE,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G101平法图集梁部分讲解
✓ 1跨右支座下部筋锚固长度同端支座
✓ 2跨左支座下部筋锚固长度aE
7、双跨梁钢筋计算-KL3 03G101-1P61
➢KL3中间支座上变截面构造
✓ 1跨右支座负筋锚固长度同端支座
✓ 2跨左支座负筋锚固长度LaE
8、多跨梁钢筋计算
➢多跨梁钢筋构造
11、悬挑梁钢筋计算
箍筋照设
4、单跨梁钢筋计算-L1
➢非框架梁端支座锚固长度的计算03G101-1P65
✓ 上部钢筋锚固同框架梁 ✓ 下部钢筋锚固取12d(La用于弧形梁)
➢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 端支座负筋长度=左支座锚固+净跨长 /5
5、双跨梁钢筋构造
5、双跨梁钢筋计算-KL1
➢KL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下部通长钢筋计算
✓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 左、右支座锚固同上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箍筋根数计算
03G101-1 P62、63
✓ 根数=((左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 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右加密区长度-50)/ 加密间距+1)
✓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 部纵筋)
3、单跨梁钢筋计算-KL3
➢拉筋的计算03G101-1P35、62
✓ 拉筋直径取值:梁宽≤350取6mm,>350取8mm ✓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
+2*1.9d+2*max(10d,75mm)+2d ✓ 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祥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的推广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平法自推广以来,先后推出96G101、00G101、03G101-1共三套图集,目前最新出版的是03G101-1,此图集从2003年2月15日起执行。
新版未来钢筋翻样软件在继承以往00G101计算规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03G101-1图集中的内容,该软件以图形标注录入钢筋数据的方式将梁、柱、剪力墙直观地表示出来,其中相关参数还可以进行修改以满足特殊要求。
本文是依照03G101-1的计算规则,对梁的配筋进行手工计算,使用户在了解03G101-1规则的同时,可以直接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校对。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
一、平法梁
1、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钢;
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
梁配筋图如下:
说明:
1. 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Ln:梁净跨; Hc: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2. 一级抗震加密区>=2Hb,二至四级>=1.5Hb
手工计算结果如下:
上部通长筋2b22:
L=各跨长之和+悬梁跨长+左支座左半宽-2*BHC+max(Lae-支座宽+BHC,15d)+12d
=3600+5800+3600+2800+200-2*25+35*22-400+25+12*22
=15950+395+264
支座1右端上部一排筋2b22:
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BHC+ max(Lae-支座宽+BHC,15d)
= (3600-200*2)/3+400-25+35*22-400+25
=1442+395
支座2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
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3+支座+Ln/3
= (5800-200*2)/3+400+ (5800-200*2)/3
= 4000
支座2两端上部二排筋2b22:
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4+支座+Ln/4
=(5800-200*2)/4+400+(5800-200*2)/4
=3100
支座3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
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3+支座+Ln/3
= (5800-200*2)/3+400+ (5800-200*2)/3
= 4000
支座3两端上部二排筋2b22:
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4+支座+Ln/4
=(5800-200*2)/4+400+(5800-200*2)/4
=3100
支座4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
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悬梁长-BHC
= (3600-200*2)/3+400+2800-200-25
= 4042
第一跨下部纵筋3b18:
L=Ln+支座宽-BHC+max(Lae,0.5Hc+5d) +max(15d, Lae-支座宽+BHC)
=3600-2*200+400-25+35*18+ 15*18
=4205+270
第二跨下部纵筋4b18:
L=Ln+max(Lae,0.5Hc+5d)*2
=(5800-200*2)+2*35*18
=6660
第三跨下部纵筋3b18:L= Ln+max(Lae,0.5Hc+5d)*2
=(3600-2*200)+2*35*18
=4460
右悬梁下部筋3b18:L= 悬梁长-BHC+15d
=(2800-200)-25+15*18
=2845
箍筋尺寸:L1=300-2*25+2*8=266
L2=600-2*25+2*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