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综论

合集下载

浅谈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养对策

浅谈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养对策

浅谈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养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着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是中职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中职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需求也越来越凸显。

目前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养对策,本文将对中职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建议。

也将探讨如何提升中职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以及中职学校在培养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中的角色定位。

通过对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讨,旨在加强中职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职生在职业核心素养方面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对策与建议,探讨如何有效提升中职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水平。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也有助于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指引。

2. 正文2.1 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分析中职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来源,其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值得深入探讨。

中职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着认识模糊、自主意识薄弱的现象。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中职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不明确,缺乏对职业规划的认识。

中职生在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方面存在短板。

在学校教育中,注重的往往是个人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导致中职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得十分薄弱。

中职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中职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际技能的培养,导致中职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论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论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后适应社会 需要而具备的综合适应能力 ,它包括公 共通用 能
力、 专业 岗位能力 、 自学转岗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 培 养 中职学 生综合职 业 能力 的重 要性和 必 要性
21 培 养 中职 学 生 综 合职 业 能 力 的 重 要性 .
( 培养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1) 是改善我 国职业 劳动者 队伍结构的需要
的重 任 。 然 而 由于 近 年 来 取 消 了 初 中 毕 业 生 入 学 考 试 的 门 槛 ,
合职业能力 的高素质 劳动者 , 以满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 、 升级
需要。
(3) 培养 中职学生综 合职业能力 , 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的
需 要
20 0 5年扩招 以来 ,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出现滑坡 ,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不高 , 学习能力较差 , 整体素质受到影 响 , 特别 由于中
【 摘 要 】 中 等职业 教育 要把培养学生的综 合职业能力 作为重 要的 培养目 为 标, 我国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 质劳 动
者。 通过我 国经济社会对 中职毕业生需求以及 中职 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的分析 , 探讨 了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必要性
及其途径 。
打下坚实的综合 素质基础 ,没能具备 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 , 毕
业后 或者 高分低能 , 者低分低能 , 有过硬 的专业知 识和专 或 没
业技 能 , 以至 于工作事 业心不强 、 敬业 意识 不够 、 缺乏热情 、 得 过且过等等。 ( 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2) 是解决 中职学生就业的
所 要 解 决 的重 要 课 题 。
量的较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 才 , 为广西经济快 速发展提供人 才保障。

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建议(完整版)

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建议(完整版)

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建议程艳霞陈瑞生[摘要]随着全面改革特别是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推进,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从“大力发展”转变为“加快发展”,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职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变化。

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在培养理念、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对此,必须变革人才培养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健全中高职衔接机制,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现代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中职教育特点问题改进[作者简介]程艳霞(1979-),女,山西灵石人,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陈瑞生(196 3一),男,江西九江人,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教育评价研究。

(重庆400020)[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21年度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项目批准号:cstc2021jccxA0024)[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13-03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21]19号)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从“大力发展”转变为“加快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全面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推进,中职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突出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一、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这两条主线。

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_概述说明

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_概述说明

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概述说明引言在当今社会,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被广泛认可和重视。

然而,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给出对整篇文章的概述。

然后,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当前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提出平衡升学和就业导向的对策,包括提升职场技能培养力度、引入潜在行业需求预测机制以及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等方面。

随后,在第四部分,我们将介绍完善评估机制和课程设置的对策方法,具体包括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引入个性化发展导航机制等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中职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通过分析现状和针对性的对策提出,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只有平衡升学与就业导向、完善评估机制和课程设置,中职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2.1 现状分析:目前,中职教育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升学导向过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许多中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就业能力。

其次,就业能力培养不足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很多中职毕业生因为缺乏实际技能和行业经验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2.2 升学导向过强问题:升学导向过强会导致中职教育忽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许多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鼓励或推动学生考取更高层次的教育。

这使得中职教育的本质被扭曲,与其说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不如说是为了满足某些量化指标。

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中 K 生 综 合 K 业 能 力 培 养 的 南 省 交 通高 级 技 T 学 校 , 南 驻 马店 河 河 4 30 ) 6 0 0
摘 要 : 养 中职 生 的综 合 职业 能 力 一 直是 中职 学校 培养 培 目标 的 重要 内容 与要 求 。本 文针 对 中 职 学校 在 培 养 中职 生 的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方 面 存 在 的诸 多 问 题 , 合 部 分 中 职 学 校 的 实 结 践 探 索 . 制 定 科 学合 理 的 课 程 计 划 、 从 建设 适 应 学 生 综合 职 业 能 力培 养 需要 的 高 水 平 师 资 队 伍 、 强 以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加 能 力 为 目的 的 实践 教 学 、 立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全 面 素 质 和 综 建
合 职 业 能 力 的教 学 质 量评 价 体 系 等 方 面提 出了相 应 的 中职 生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 对 策 。 关键 词 :中职 生 综合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对 策
2 0 年 1 . 育 部 在 《 于 制 定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教 学 计 划 09 月 教 关 的 原 则 意 见 》 明 确 指 出 :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培 养 与 我 国 社 会 主 中 “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要 求 相 适 应 , 、 、 、 全 面 发 展 , 有 综 合 德 智 体 美 具 职业 能 力 , 生产 、 务 一 线 工 作 的高 素 质 劳 动 者 和 技 能 型 人 在 服 才 ” 充 分表 明 , ‘ 培养 中职 生 的综 合 职 业 能 力是 中等 职 业 学 校培 养 目标 的 重 要 内 容与 要 求 。 而 , 具 体 的教 育 教 学 实 践 然 在 中 .绝 大 多 数 中职 学 校 在 贯 彻 这 个 培 养 目标 时 ,都 只 重 视 了 “ 生 产 、 务 一 线 工 作 的 高 素 质 劳 动 者 和 技 能 型 人 才 ” 一 在 服 这 要求 . 把 “ 有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 而 具 当作 了一 句 政 治化 、 式 化 用 公 语 . 实 际 工 作 中并 没 有 真 正 做 到 培 养 学 生 的 “ 合 职 业 能 在 综 力 ” 在 培 养 中职 生 的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方 面 还 存 在 着 无 法 在 短 期 . 解 决 的诸 多 问 题 . : 程 计 划 不 能 适 应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职业 能 如 课 力 的要 求 . 养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教 师 队伍 整 体 素 质 不 高 , 培 以提 高 学 生 综 合 职业 能 力 为 目的 的 实 践 教 学 较 薄 弱 ,教 学 评 价 不 能 体 现 学 生 职业 能 力 , 等 。针 对 存 在 的 问题 , 过 归 因 等 经 分 析 与 辩 证 思 考 , 认 为 , 阶 段 中 职 学 校 要 想 培 养 出 具有 综 我 现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高 素 质 劳 动 者 和 技 能 型 人 才 ,必 须 从 五 个方 面 着手 。 全 面 科 学 地理 解 中职 学 校 核 心 培 养 目标 的 内涵 中职 教 育 绝 不 是 一 种 等 同 于一 般 职 业 培训 的 纯 功 利性 的 教 育 活 动 . 为一 种 特 定 类 型 的 教 育 形 式 , 业 教 育依 然 高举 作 职 着 教 育 以人 为 本 、 立 德 树 人 ” 促 进 人 的全 面 发 展 的大 旗 , “ 、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培养 应 是 中职 学 校 的核 心 培 养 目标 。对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理解 直 接 关 系 到 培养 目标 的 落 实 。我认 为 , 职 生应 具 中 备 的综 合 职业 能 力不 是 单 一 的一 种 能 力 ,也 不 是 一 个 个 毫 不 相 干 的 孤立 能 力 的机 械 相 加 , 是 相互 联 系 、 互 影 响 的有 机 而 相 整 体 . 各 种 能力 的“ 是 综合 ” 。因此 , 学生 职业 能 力 的 培 养 上 , 在 应 树 立综 合 职业 能 力 本 位 的思 想 , 正思 想 上 的偏 差 , 但 要 纠 不 注 重第 一堂 课 的培 养 效 果 , 而且 要 重 视第 二 堂课 、 会 实 践 等 社 途 径 的 功 能作 用 : 不但 要 重 视某 一 阶段 重 点 能力 的 培 养 , 且 而 要 以 此 为重 点 带 动其 他 能 力 的 培 养 , 以求 其 “ 合 ”不 但 要 注 综 ; 重 专 业 技 能 、 位 技 能 的培 养 , 且 要 注 重 知 识 面 的 拓 宽 , 岗 而 加 强 思想 素质 、 心理 素质 、 往 能 力 、 作 能 力 的培 养 , 各 种 综 交 合 在 合 知识 技 能 的 基 础上 , 学 生形 成 较 强 的综 合职 业 能 力 。 是 使 这 由社 会 对 职 校 生 的 能 力 要 求 所 决 定 的 ,以 及 职业 能力 内 涵 本 身所 决 定 的 。 二、 适应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要 求 。 定 科 学 合 理 的 制 课 程计 划 课 程 是 学 校 及 培 训 机 构进 行 教 育 、 学 活 动 的 核 心 , 将 教 是 宏 观 的 教育 理论 和 微 观 的教 学 实 践 联 系起 来 的 一 座 桥 梁 , 无 论 什 么样 的 教育 理 念 、 育 思 想 及 其 所 包 含 的各 种 各 样 的 教 教 育 宗 旨和 教 学 目标 , 只有 借 助 课 程 这 座桥 梁 才 能 最 终 实 现 。 作 为 直 接 培 养 一 线 劳动 者 的 中 等 职业 学 校 ,课 程 目标 的定 位 既

浅谈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 2 ) 教师 接受 培训 的机会 较少 , 到行
获 得事 半功 倍 的效 果 。这种 对促 使职 业 艘多 样化 活动 如教 学研 究课 、 专 题讲 座 、 业 实践 更难 。不 少教 师从 高 校毕业 以后 活 动顺 利进 行及 职业 发 展非 常重 要 的方 技能 比赛 、 调 查 问卷 、 帅生 访谈 、 企 业 调 到 中等职业 学校 任职 以来 ,几 乎 就是 在 实习生 毕业 生跟 踪调 查 等 , 有 效地 进 书本 巾进行 专业 实践 。虽 然 近几 年不 同 法 能 力 和社 会 能 力 称 为综 合 职 业 能力 。 查、 综 合职 业能 力 能使 学生 积极 应埘 变化 多 行 了影响 中职 生职 业能 力培 养 的原 因分 程 度地 加大 了埘 师 资 队伍 培训 和 冉提 高
对性 , 是 职业 活动 得 以进行 的基本 条件 。 力普遍 较差 ,错 失 优质 单位 和 岗位 的情 质 有待提 高 非专 业 能力 因专业 略有差 异 。对 中职 生 况屡 见不鲜 ,那 么 如何 培养 学生 的综 合 调查 分 析 , 在 师 资力 量上 , 适应 培 养 1 职 校 师资 队伍还 ( 中等职 业学 校学 习 的学 生) 而言 , 其 非 职业能 力 ,使 巾职 生能 更好 的适 应社 会 学 生职 业能 力需 要 的 叶
影 响 中职 生职 业能 力 培 养 的
原 因分 析
1 . 对 中职生 职业 能 力为核 心培 养 目
料反 映米 看 , 相 对于 理论 教学 而言 , 实 践 教学是 巾职校教 学过程 巾最 薄弱 的环 节 。
r 具 有Leabharlann 设 性 意 义的 中职校 培养 与 提高
3 . 以提 高学生职 业 能 力为 目的 的实 践教 学较 薄 弱

浅析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综
中图分类号 : 1 G7 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 编号 :6 2 1 7 (0 99 0 7 一 1 1 7 — 5 8 2 0 )— 1 5 O
众 所 周 知 , 职 学 校 的 生 源基 础 普 遍 较 差 . 他们 也 有 自己 中 但
职 业 能 力 普 遍 较 差 , 失 优 质 单 位 和 岗 位 的 情况 屡 见 不 鲜 , 么 错 那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职业 能 力 .使 中 职生 能更 好 的适 应 社 会 和
的特 点 , 脑 灵 活 , 奇 心 强 , 较 强 的动 手 能 力 。 头 好 有 因此 应 根 据学 生 的特 点 和市 场 需 求 ,把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与 不 断 变 化 的 市 场 需 求 结 合 起 来 . 学 生 在 就业 时具 有更 强 的适 应 力 和 竞 争 力 。 使 对 此 , 校应 实行“ 学结合 , 企合作 ” 学 工 校 的教 学 模 式 , 课 堂 教 使
实 施 考 核 . 学 生 不 仅 掌 握 职 业 技 能 , 且 促 使 他 们 其 他 各 项 职 使 而 业 能力 得 到 培 养 和提 高 。
3 . 化 实 践 教 学 是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有效 途 径 2强
相 关 的基 础 能 力 . 职 业 活 动 得 以进 行 的基 本 条 件 。 果 在 具 备 是 如
生 积 极 应 对 变化 多端 的社 会 环 境 ,不 断 获 得 新 的 职 业 知 识 和 技
能力 、 索能力等 ) 培养 , 探 的 又要 加 强 专 业 技 术 素 质 的 培 养 。 要注 意 拓 宽 学 生 知 识 面 . 强 危 机 感 、 任 感 及 分 析 问题 、 决 问题 加 责 解 能 力 的培 养 . 要 注意 从 理 论 向实 践 倾 斜 , 强学 生实 操 能 力 的 更 加

浅析中职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职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人才的需求,企业急需大量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

在中职教育规模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办学沿袭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思路,与实际相脱节,质量不高,学生学不到本领,综合素质差等。

办好中职教育,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加强中职素质教育的想法。

1中职素质教育涵义中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根据这个目标,结合市场的要求,我们认为中职素质教育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基础性素质,包括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职业道德品质,基本职业个性特点,基本爱好等;二是专业性素质,它包括从事某一行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等;三是创造性素质,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专业工作中勇于创新的精神与个性,创业中的合作,团队精神和意识,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优良的人格品质等。

基础性教育是整个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基础;专业性教育是对基础性教育的深化和提升;创新性素质教育则是对前两部分教育的升华。

2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2.1生源综合素质差由于大学和高中的连年扩招,中职学校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不少中职学校的招生状况连年滑坡,学校出于生存考虑,不得不降低入门槛,到处拉生源,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下降。

笔者对所在市(湖南衡阳)的5所公办学校和5所私立学校近两年来的中职新生进行了学生在初中班级综合成绩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职生在初中班级综合成绩为优的仅占1%不到,良的约占10%,一般的约占25%,而差的则占64%以上。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逐渐成为高中毕业生就读的重要选择。

然而,尽管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许多中职学生由于年纪较轻,对未来的职业道路缺乏明确规划。

他们往往根据家庭或好友的影响随意选择专业,并未充分考虑自身兴趣与优势。

因此,在中职阶段培养起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设选课指导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专业领域,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各个行业的认知。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探索,帮助他们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二、缺乏软实力与综合素质由于中职学校注重技能和实践的培养,往往忽视对学生的软实力培养。

一些学生专注于练习操作技术,而对于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与人沟通、解决问题以及具备创新精神等软技能同样重要。

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引入更多课程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开设公共演讲课程、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等,帮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缺乏实践机会与真实工作经验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在岗位实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在现行制度下仍存在着一些限制,使得部分中职学生在获取真实工作经验上仍存在较大困难。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中职学生。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可以深化合作,在教育改革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帮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并应用所掌握的技能。

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职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高等教育背景以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许多中职毕业生往往只能从事低薪或者非正规就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更多途径使得中职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浅议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浅议

更 重要 的 还体 现 在 内在 的 、 隐 职 业能 力, 心、 让 企 业 满 意 ,就 成 为摆 在 我 们 每 个人 面 专 业 技 能 上 , 在生产、 建设、 管理和服务第 一 线 工作 的 高素 质劳 动 者 和 中、 初 级 专 门人 才 当一 部 分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特 别 是 社 会 能 的 场 所 。 在 德 育 教 育 中, 要 用具 体 生 动 的 实 实 习甚 至是 工作 的过 程 中 出现 一 系列 的 问 候, 并 不 会 刻 意 要 求 毕 业 生 是 学 的 哪 一 个 题, 比如 学 生不能 完成 实习任 务、 中断 实 习、
很 多不 错 的 工作 岗位 , 但 他们 要 么是 嫌实 习 专业, 企 业 用 人 最 关 注 的 首 先 是 劳 动 者 的 后 才是 专业 技 术 技 能 。况 且 , 成 功 应 聘 的学
学 校 招生 人 数 不 断 增 加 , 与 此 同时 , 经 济 的 力 和 方法 能 力 过低 , 导 致 他们 在 学 _ 】 、顶 岗 例 明确 告 知 学 生 : 用人 单位 在招 聘 员工的 时 全 球 化 和 新 技 术 革 命 对 职 业 教 育体 系提 出
谐 社会 中的 重要 性 , 倡导 “ 以学 生 为 中心 、 自己 “ 穿 小鞋 ”, 就像 人 人都 在 故 意与 自己为
中图分类号: G 7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 2 0 1 3 ) 1 1 ( b ) - 0 2 1 8 - 0 2
目前 , 学院 “ 国家 示 范 学 校 ”建 设 正在 积 极有 效 的 向前 推 进 ,“ 国家 示 范 校 ”建 设 式、 创新 教 育 内容 、加 强 队 伍 建 设 、 完 善 内

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思考

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思考

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思考□许丽芳【摘要】中职学校的最终培养目标就是要让中职生学会一定的技能和本领,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凭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工作,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使中职生能够有尊严的活着。

这也是中职生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本文试图透过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其成因,以期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作者单位】许丽芳,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一、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原因2000年,教育部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这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但是当前这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状况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案例中窥一斑而见全豹。

(1)案例一:张家港银河电子公司就业学生案例。

该公司是张家港市电子企业中的龙头老大,是一家上市公司,效益非常好。

2010年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招收了35名学生,目前仍在该公司就业的学生还有二十名。

其中电子专业一名学生,进入单位后不久就打电话给学校说不愿在厂里干了,问其原因,说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工作。

班主任老师打听其情况,原来该生性格特别内向,与人交流能力欠缺,性格略显孤僻,所以才有此举。

分析:学生的核心能力欠缺。

(2)案例二:某婚纱影楼就业学生案例。

该单位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招收了4名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做婚纱照的电脑图像处理员,到单位后,几名学生被首先安排学习化妆等工作,但学生们认为自己是搞计算机的,不是来干其它杂事的,于是全部离开。

走访了影楼,影楼的答复是:要当好图像处理师,必须学习化妆等基础知识,具备大类专业的通用能力。

分析:学生的通用能力欠缺。

通过以上毕业学生的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核心目标的培养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认为中职教育是低水平的 教育,导致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
02
中职教育存在问题的 原因分析
政府投入不足
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
由于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不足,很多中职学校面临着经费短缺 的问题,这限制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资源配置不合理
政府对中职教育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中职学校出现资 源紧张的情况。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中职学校入,提高学校的硬件 设施和软件条件,如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场地、 师资队伍等。
完善资助政策
政府应完善中职教育的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 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减轻其经济负担,促 进教育公平。
加强校企合作
政府应鼓励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提供更多的实 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2023-11-11
目录
• 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 中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中职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 • 结论与展望
01
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及 问题
中职学校数量及招生规模
中职学校数量相对较少,且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地区中职学校供给 不足,限制了招生规模。
由于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 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 生的学习成果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基础差异
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背景,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性,这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03
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建议
学生自卑心理
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中职学 生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能力 不如其他同学,缺乏自信。

中职学生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中职学生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中职学生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一、学生问题1.缺乏自信,自卑感强中考分流,已经逐渐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只有考上高中读大学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而去中职学校只会让学生不断沉沦,失去学习的动力。

家长们认为进入中职学校,自己的孩子就成为了学生中的“末流”,导致学生自己也滋生出了很强的自卑感,失去了继续学习和前进的动力了。

一些社会上的企业,在招聘时也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偏见,使得中职学生求职遇到阻碍。

这些来自家庭、社会的错误看法,都成为了导致中职学生缺乏自信,自卑感强的源头。

2.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中考的分流,将学生们划分进入高中和中职学校,其划分的标准无外乎考试成绩和日常的学习习惯。

中职学校中的学生,一部分是由于家庭原因,一部分则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些学生在中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如意,只能选择进入中职学校。

这些学生基础知识漏洞较多,学习习惯不佳,导致在中职学校的学习中,对于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十分吃力。

另外,由于学习习惯不佳,积习难改,使得他们不会学习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即使面对新的专业技能课程也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意愿。

在加上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学生们通过网络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一方面使得这个时代的学生有着更广阔的眼界;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会导致这些学生在社会中逐渐迷失自我,丧失前进的动力。

3.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中考分流政策,将学生分流为普高和中职两个方向。

一些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自己功课不好、能力不足才被学校所淘汰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技术,由此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对自身能力的否定,导致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遇到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不如意就难以承受,导致日渐消沉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模样。

不仅如此,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导致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使得一些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决心,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面对,而是选择退缩和放弃。

浅谈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浅谈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浅谈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因此,要大力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之成为真正的职业人。

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特色专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各界的关注,并提出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学生在职业理念、专业技能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企业的适应性很强,深受企业的欢迎,但在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合作意识、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及习惯、动手动脑能力及应变、创新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基础技能的广度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社会、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

那么,在面向市场办学的激烈竞争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何,这些都是职业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而我校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和实践,现根据多年的职教工作经验,粗浅地谈一谈。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明确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是学生的终结教育,而是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中具有“生态意义”的基础阶段。

首先,学校提出“以文化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特色,以成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地、有计划地围绕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着力点培养“肯干、够用、会学”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强化专业建设,提升学校内涵1.在中职教育中,以专业设置作为“头首”,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脊梁”,以信息化管理和实训基地建设为“两翼”,以课程建设和开发为“内核”的“一体两翼”模式构建专业建设,积极汲取企业的建议,确定以幼儿师范、计算机专业为重点专业,而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其它专业建设,发展和强化幼儿师范中的学前教育、幼儿舞蹈和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维护技术,从而推进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确保专业设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

然而,近年来,在中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办学模式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院校面临着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

首先,大多数中职院校招生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对学生个体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合理匹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课程内容偏向于应试导向型教育,追求短时间内知识传输而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岗位适应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办学思路和模式。

首先,加强与企业合作,在招生和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

其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活动。

此外,改革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纳入综合评价。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一些地区的中职院校中,师资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其次,缺乏系统性的师资培训和晋升机制导致了教师队伍发展滞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师资选拔和培养机制,加强对教师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并给予相关资源支持。

其次,在工作岗位上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学习资源,鼓励教师参加行业研修和实践活动,保持教师与行业接轨。

三、教学质量保障问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认可度。

然而,在当前情况下,一些中职院校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课程设计滞后以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脱节。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注重提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增加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实验设备和图书馆建设,并加强电子资源服务。

中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职院校的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中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资源不足中职院校教学资源相对紧缺,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设备方面。

一方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 课程设置单一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政策的制约,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注重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需求。

3. 实习实训环节不足中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环节不足,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实习实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中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设置和实际操作环境都存在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不足。

4. 教学模式陈旧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以传统的“授课-默写-考试”模式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完善中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多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设备的配备。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切实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要改革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职业实践、创新创业等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要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支持和投入,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旨在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和知识,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单纯的职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

一、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拥有全面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求职者脱颖而出的关键。

中职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职业人群,其综合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一个具备优秀综合能力的中职学生,不仅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工作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二、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1. 专业技能中职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胜任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

2. 沟通能力在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中职学生需要学会与同事、领导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以达成工作目标。

同时,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3. 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职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敢于尝试的精神,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4. 学习能力在知识更新换代快速的今天,终身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职场必备的品质。

中职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

5. 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无论在何种工作岗位上,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都是评价员工的重要标准。

中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 优化课程设置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应开设一些旨在提升学生沟通、创新、学习等能力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能力提升平台。

2.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措施

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措施

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措施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总体对职教的定位,在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据。

2.缺乏对典型的,有全面推广意义的办学、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及推行。

3.政府机构调整还未顾及职业技术教育,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虽然呼声很高,但实施中碰到许多困难,政府职能的定位还须等待;各级政府在政府行为上受某些领导偏见或认识不足的影响,法规制度形成的动力不足。

4.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实际上还未达到与普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

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传统的价值观、质量观、评价观还被作为衡量标准套用于职教。

5.各种独立的职教管理标准、规程、制度,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没有全面引入职教考核制度.6.我国职教师资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师资知识老化,实践技术技能缺乏,习惯于传统学科学术教学、对产业及相联领域工艺流程、管理技术了解不够。

况且我国目前的职教师资培养提高措施也缺乏联系新生产工艺、技术的渠道和参与生产实践的要求,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7.我国职教的办学条件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

许多学校的实训工场、实验室设备简单、落后,而校外实践工厂、实践场所又缺乏先进的适合于职教的场所,也无法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先进技术接轨,只能“纸上谈兵”。

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1、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只有这样,中职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

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

浅议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浅议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 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当其 冲思考的 问题。
【 关键词 】 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 ; 持续发展
当前 . 职业教育受举 国上 下的高度重视 . 我们职业教 育工作者感 到欣慰 的同时也面临着 巨大压力 从各种渠道得到 的反馈信息 . 虽然 中职学校学生的推荐就业率相对较高 . 但由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普遍 较差 . 错 失优 质单位 和岗位 的情况屡见不鲜 .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 的综 合 职业能力 . 使 中职生能更好 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就值得我们职 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深思 人 的职业活动能力可以划分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 和社会能力 。专 业能力一般是指专 门知识 、 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相关 的基础 能力 . 是 职业活动得以进行 的基本条件 如果在具备 一般专业能力 的 基础上又能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 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 的 效果 。 这种对促 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及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力 和社会能力称为“ 综合职业 能力” 它不只是指与学生所从事的某一 特 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 合能力 . 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 的综合 能力 “ 综 合职业能力” 能使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 的社会 环境 . 不断获得新 的 职业 知识和技能 . 这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 近年来 . 虽然我校毕业 生的就业率 总体保持 在较好水平 . 但根 据 近几年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 职业 能力方面的评价较低 . 认为现在学生普遍 缺乏 这种能力 . 这就制 约了 学生在职业道路上 的持续发展 以上现状的形成 .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

和市场需求 .把综合职业能力 的培养 与不断变化 的市场需 求结合起 来. 使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更强 的适应 力和竞争力 。对此 , 学 校应实行 “ 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的教学模式 . 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并行 , 以岗 位所需 的工作能力为本 . 重视实践 教学 : 同时应邀请企业参 与学校培 养学生 的全过程 . 实行广泛 的校企合 作 , 使学校学 习与企业 实习交替 进行 这样 .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市场为 出发点 . 并围绕职业活动组 织教学 、 开发课程 、 实施考核 , 使学 生不仅掌握职业技 能 , 而且促使他 们其他各项职业能力 得到培养和提高 2 . 2 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的有效途径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 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 的一个显著特点 . 是 培 养 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 节。在实训教学上 . 应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 练和能力培养 , 努 力 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以强化学生 的职业意识 在教学 中 . 既要 注重学 生基础文化素质( 包括学习能力 、 创造能力 、 探索能力等 ) 的培养 , 又要 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 。 要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 , 加强危机感 、 责任 感及分析 问题 、 解决问题能力 的培养 . 更要注意从理论 向实践倾 斜 , 加 强学 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理论课 的讲授应为“ 够用 ” 为度 . 同时要 适 当 拓宽专业适应范 围. 让学生有更 大的职业选择余地 2 - 3 开展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力保证 社会实践应 以培养学生社会综合素质为 目标 学校除 了应尽可能 地提供各类仿真实验实习场所外 . 还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各 种与工作环 境实际接触 的机会 . 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 中感悟职业要求 。具体可以 从以下几方 面人手 : 首先 . 在学生入学之初 . 可 以组织学生参 观与本专 业相关的企业 . 让学生初步认识企业 、 了解专 业 : 其次 , 在平 时的学习 过程 中, 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企业进 行认识性 、 实务性 的见 习或 实习 . 让学生逐步熟悉企业 的管理要 求 . 并将所学理论知识 与工作实 践相结合 : 再次, 学校可采用招聘会等形式 . 通过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接 触. 让学生 明确 自身存在 的差距 , 为学 习增添动力 ; 最后 , 利 用毕业实 习机会 , 让学 生全面接触企业 . 在适应单位管理要求的同时 , 锻炼和提 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 . 在校园里也可 以创造丰富多彩 的校 园文 化.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 通过这些方式 . 既可以开 阔学 生 眼界 , 增加他们 的感性认识 , 又能使 学生认识 岗位环境 、 职业道德 、 企业文化等在学校里无法接触 的东西 . 从而锻炼他们 的观察 、 分析和 处理 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 . 中职生就业率 、 就业 质量的高低直接关 系到学校 的生存 和 发展 , 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是 中职生就业 的关键所在 。 因此 . 培养学 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源自2 学 校 方面 的原 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综论含山县职教中心内容提要:中职学校办学始终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办学规模;三是办学质量;四是办学面向。

而办学条件也就是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通常是指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师资;二是校园校舍;三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四是课程和教材建设。

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办学实际,就如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解决三个方面10个子问题,即:比较研究方面、问题研究方面和模式研究方面。

关键词: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外部性内部性一般来说,中职学校办学始终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办学规模;三是办学质量;四是办学面向(即学校与社会和行业产业的结合度)。

而在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体现出不同的着力点。

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就放在了办学规模和办学面向方面,实现了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工学结合成为了基本的职业教育制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都已下大力气扩大招生规模,成效显著。

XX市2009年是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攻坚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已超过普通高中规模,全面实现了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平衡发展。

在办学面向方面,中职学校普遍重视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产学结合度越来越紧密,这也促使中职学校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XX市中职学校近年来的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

总体来讲,中职学校面临的四个方面基本问题中,XX市基本实现了“招生入口扩大了”、“就业出口畅顺了”。

显而易见的是,在巩固以上两个方面成果的基础上,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是另外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办学质量,一个是办学条件。

这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职学校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同时它也直接决定了中职教育能否适应社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

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产业已经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经参与到了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之中,而中职教育是否具备适应产业全球化的条件、如何具备服务全球化产业链条,这确实是一个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显然,不论采用什么锦囊妙计、灵丹妙药,都离不开提升办学质量和完善基础条件这两条,这是中职教育实现适应产业全球化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

因此在抓好招生和就业的同时,中职学校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办学基础能力建设,这必定是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其基本内容通常是指四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二是校园校舍;三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四是课程和教材建设。

在这四个方面中,目前政府政策导向主要侧重强调了第二和第三方面的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中央和省政府一直在促使中职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从而导致校园校舍和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不足,物质资源匮乏现象明显,进而凸显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实,在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学校师资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同样处于资源紧缺的状态,只不过与另两个方面对比起来,这两者相对隐性。

事实上,我们发现在推进校园校舍建设和配置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过程中,如果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的配套建设没有同步推进,就不可能充分发挥校园校舍和实验实训设备建设的教育经济效益。

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办学实际,就如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十个子问题需要研究,分别是:比较研究、问题研究和模式研究。

一、比较分析(一)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之比较分析研究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第一方面问题就是基础能力建设的比较分析。

当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党政一把手基础教育考核的核心内容。

2009年XX市已继XX之后在我省实现了这一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1%。

然而,按照比较分析的原理,我们发现,在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两股基本力量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平分秋色”,大体相当。

还须指出的是,在普通高中增量不大的情况下,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主要来自中职学校。

但是从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角度分析,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尽管两者都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在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的本质是相同的,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所属的层次也是一样的。

但由于其面向的受教育者不同,以及毕业后学生的社会面向不同,使得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基础能力建设配置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校园校舍: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中职学校需要更多的实验实训场馆,数量上比普通高中必须是成倍增加的。

同时,基于中职学校以活动和行动导向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中职学校也需要更多的教育教学场地。

二是实验实训设备:普通高中教学几乎只需要满足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几门课程的实验设备,而中职学校除了要配置与普通高中相同的文化基础课程实验设备外,几乎所有专业都需要配备实验实训设备,所有专业都要配备专业课室或一体化课室,这是两类学校最大的区别。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XX市还要求教师要做“四维教师”,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行业最新技术,而普通高中几乎只有十几门课程,一所中职学校开设上百门课程实属正常,像XX商校这样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有40个专业,开设的课程涵盖产业和行业领域很广,开出课程达到了500多门,而且课程之间的差异性也非常大。

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的来源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完全有别于普通高中的,所需要的资源支持也更多。

其实,中职学校教师与大学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方面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四是教材和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按文理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有差异性也有交叉性,与中职学校相比,普通高中同大类不同课程之间的融通性和交叉性更强;而中职学校不同专业课程体系的融通性和交叉性较差,主要是受产业、职业以及新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所决定的,这使得中职学校课程与教材建设比普通高中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

在课改领域,尽管普通高中的课改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而中职课改的难度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行业、企业和研发机构一齐参与,对照行业标准、产业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各项标准进行改革。

可以毫不夸X地说,中职学校要使做出的课程或者教材,实现完全与行业、企业相衔接,一门课程投入上百万元也不足为奇。

从XX、XX、乃至全国而言,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还显得非常滞后,课程和教材建设还远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做这样的比较分析的目的在于,一是要让我们的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了解到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甚至是数倍于普通高中的资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需求;二是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能只从学校自身出发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必须把学校与社会、市场、制度、政策等因素结合起来;三是加强中职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比普通高中难度更高,而且要求我们要更具宏观视野;四是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产业在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职教育要不断地去适应它,在不同的阶段对技能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的规律是产业结构做出调整了、产业结构升级了,我们中职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升级。

(二)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之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无论从全国、全省还是XX而言,我们所说的中职学校区域比较分析主要是指一定区域X围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

就全国而言,中职教育发达地区主要有XX、XX、XX、XX、XX和XX,以上六省的中职教育比较发达。

而就XX而言,中职教育的发达地区则主要指“珠三角”地区。

一个区域的中职教育发达与否,基本呈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即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第二、三次产业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占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相对较高,中职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就较好。

XX的分布也能说明这一点,除市直中职学校外,就县区来做比较分析,惠阳、博罗的中职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吻合度也十分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XX除外。

XX前几年的人口结构,导致普通高中所占比例较高,而是由于高校资源高度集中,高等教育资源优越。

但近几年来,XX已在悄悄发生改变,主要是扎根XX的外来工子女进入高中阶段升学适龄期,使得对中职学校的学位需求越来越多,而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故这两地的职教规模也在相对增长)。

这种趋势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有绝对强势比重,如德国职业教育占80%以上,美国职业教育也占70%以上。

进行这样的比较分析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已经为我国职教发展提供了成功X例,如果说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领先中国近20年,那么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也可以供我们20年借鉴和参照。

同时,XX职业教育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X例,XX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将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学历体系、培训体系和高教体系对接的问题,实行“七级证书”制度,建立了职业教育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二是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种认为经济社会越发展,普通高中所占比例就越高的看法是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

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撑,同时也使得中职教育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产业的发展也为中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之不同办学理念比较分析如果说以上两种比较都是就外部性的比较和分析的话,那么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之不同办学理念的比较分析就是基于内部性的。

中职教育办学面向的差异性导致了办学理念的差异性,当前的中职学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面向:一种办学面向是既面向就业又面向升学,在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都存在这一类型的学校,这就使得其办学理念比较强调人文教育和逻辑智能的培养,这也可能导致其基础能力建设难以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这类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往往明显受到“鱼和熊掌都要兼得”的办学理念制约,从职教办学实践来看,必须对这种职业学校理念做出调整,否则其办学目标将与职业教育规律背道而驰,任其发展将走向以升学为主导的极端。

第二种是以面向制造业的工科为主导的职校,教学比较强调实训、实验为主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过程导向,技能领先的理念使得他们更加强调实验实训设备配套以及和行业、企业的结合,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学校,学生技能都比较过硬,但也不难发现,这些学校办学往往可能会面临一手硬一手软(或一手长一手短)的现象:技能教学是其强项,而学校文化、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是其短板,这在技工类学校尤为明显。

第三种类型是以商科为主导的学校。

如果说工科以“刚性”见长,那么这类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则主要是以“柔性”见长。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商科学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商科专业之中,如金融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物流专业、财会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等,因为价值不菲的信息软件系统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实验实训设备,使得这类专业实现了“由蛹化蝶”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