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发展心理学第十章[42页]
发展心理学 第十章
A.保持年轻还是保持成熟B.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C.男性化还是女性化D.与他人保持亲密还是保持距离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莱文森的观点,个体到成年中期的过渡要持续5年的时间(40~45岁),在这期间,成年男性要控制自青少年期以来就存在的四类重要冲突:①保持年轻还是保持成熟;②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③男性化还是女性化;④与他人保持亲密还是保持距离。
A.语义理解B.空间记忆C.推理能力D.知觉速度
【答案】BCD
【解析】中老年在由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的流体智力方面的衰退比较明显,而在由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影响的晶体智力方面的衰退则并不明显。因此,老年人在空间记忆、推理能力和知觉速度方面的衰退很明显,而在语义理解方面的衰退则不明显。
3.卡特尔认为“晶体能力”是( )。
【答案】C
【解析】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之分,女性更年期的年龄早于男性。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
9.( )属于理解婚姻问题的三个要点。
A.情爱、理解和相互依附B.生理、心理与社会C.生物属性、精神属性与社会属性D.个人、集体与社会
5.关于成人智力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2003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流体智力缓慢上升,晶体智力缓慢下降B.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晶体智力继续上升C.流体智力继续上升,晶体智力保持稳定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均缓慢下降
【答案】B
【解析】中年期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这种智力水平的下降与组织信息能力以及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些能力下降的物质基础是中年期的神经生理的变化。中年期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继续上升。中年期的经验日益丰富和知识不断提高是晶体智力继续呈上升趋势的基础。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一、前言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包括智力、记忆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老 年人的认知特点。
老年期的社会发展
老年期是社会角色和关系的重塑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可能会面临退休、家庭变化、社交关系调整等 社会方面的挑战。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涉及个人情感、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等方面。了解心理发 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 的发展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本章将探讨老年期的各个方面,从生理、认 知、社会到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定义和划分
老年期是指人们逐渐步入晚年的阶段,并面临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变化。 本节将介绍老年期的描述和划分方式。
老年期正常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例如身体机能下降、视觉和听力衰退等。这些变化 是老年期的正常现象。
老年期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
在老年期,人们常常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本节将探讨老年期家庭关系的变化, 以及如何维持和改善这些关系。
老年期的婚姻关系
老年期的婚姻关系是人们一生中最长久的关系之一。了解老年期婚姻关系的 特点和挑战,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0.1复习笔记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一、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一)埃里克森的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1.繁衍感“繁衍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能帮助其他个体发展或者有益于未来几代人生活,都可以被称为是具有繁衍感的行为,如生儿育女、履行父母的职责、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等。
(1)埃里克森在比较成年期的几个发展阶段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知道你可以关心谁以及关心什么”(繁衍感),发展任务的核心不是生养子女,而是拓展自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体验关怀的实现。
(2)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从文化需求、内在意愿、繁衍关注、种族信念、繁衍承诺、繁衍行为、个人叙事七个方面来描述繁衍感的特征,并编制了一套测量繁衍感的工具。
这套工具包括洛约拉繁衍感量表(LGS)、繁衍行为核查表(GBC)、生活故事访谈表(LSI),从个体是否具备繁衍动机和行为来具体测量繁衍感的水平。
2.停滞感对于长期持续拼搏的中年人而言,往往因工作超时而负担过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
处于停滞状态的人往往感到精力枯竭、生活无趣,常常过分关注自己。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此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
因此,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个体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发展心理学重点内容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P3 发展心理学含义答: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死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P8 霍尔复演说P10 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含义答: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型)、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和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P16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P17 包尔特斯六条基本原则答:发展与人的毕生相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生物学与文化的影响在毕生发展中会有所变化;发展涉及资源配置的变化;发展具有可塑性;发展会受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P36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答:(1)口唇期:0~1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婴儿专注于与口有关的活动,通过吸吮、吞咽、咀嚼等与口有关的活动获得快乐和安全感.(2)肛门期:1~3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肛门区,儿童关心与直肠及肛门有关的活动,愉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所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制。
(3)前生殖器期:3~6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生殖器,儿童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并察觉到性别差异,恋慕与自己性别相异的父母,而排斥与自己性别相同的父或母,出现恋母(父)情结。
(4)潜伏期:6~11岁。
此期儿童早期的性欲冲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等各种智力和体育活动上,儿童的兴趣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外界环境,愉快感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喜欢与同性别的伙伴一起游戏或活动.(5)生殖期:11岁或13岁开始。
此期原欲重新回到生殖器,注意力转向年龄接近的异性伴侣,逐渐培养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性心理的发展趋向成熟.P53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答: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方式分成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P64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答:客观性原则、特殊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生态化原则。
发展心理学10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 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 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 化规律的科学。 化规律的科学。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 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 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 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 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 多维度、多功能和非线性的, 多维度、多功能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 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 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转换 和衰退的过程。 和衰退的过程。
毕生发展观
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 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吾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从20世纪 年代后期开始,受系统科学 世纪 年代后期开始, 方法论的影响, 方法论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逐步向老 龄化过渡, 龄化过渡,加之发展心理学本身研究范 围的拓展, 围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将 人的毕生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人的毕生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毕生发展 观也逐步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主流趋势。 观也逐步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主流趋势。
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人 、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从生 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 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 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发展的起点和终点。 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发展的起点和终点。
传统的心理发展观主张心理发展从生命 之初开始, 之初开始,儿童青少年是发展的主要年 龄阶段,到成年期处于稳定, 龄阶段,到成年期处于稳定,到了老年 阶段,心理衰退则成为其主要特征。 阶段,心理衰退则成为其主要特征。传 统的心理发展观强调早期发展经验 早期发展经验对以 统的心理发展观强调早期发展经验对以 后发展的重要性, 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后继的发展直接 取决于先前的经验。 取决于先前的经验。毕生发展观则主张 心理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 心理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而且 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 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 因此,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 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 因此,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 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哪一个年龄阶 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 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
发展心理学 成年中期及晚期的发展new
智力结构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 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 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 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 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 识别图形关系等。
发展特点
卡特尔与霍恩(Horn)一起收集了大量数 据来揭示这两种智力各自的发展轨迹。 他们发现,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 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 在成年阶段,流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 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的稳定。图10-3就是 该模式的具体图示。
中年男性的心理危机
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重现青春期的 “骚动感”。
心理危机的调适:及早发现出现危机 的征兆;亲友理解并帮助其调整心态。
“奋斗更年期”(职业衰竭)
是指职业人员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 成因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表现:
常有疲乏感 对工作产生厌倦感或淡漠 力不从心 易激怒 抑郁
二、老年期的认知老化
⒊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和教育因素的作用 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说,认知加工速度的老化 过程可以直接地接受年龄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而非速度认知能力的老化过程除了通过速度减 慢的中介作用间接地接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外, 还直接受教育因素的影响。 为了延缓和改善认知老化过程,应该积极地倡 导和实施老年教育及认知训练。
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社会历史因素 职业 身体健康水平
三、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人 格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发展水平也密切 相关。中年期的人格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性。中年期的自我 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 为变化的倾向性。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 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 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所以他 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 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 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 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己 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 朝向内部。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满意的变化。
心理学关于毕生发展的一些知识(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
⼼理学关于毕⽣发展的⼀些知识(⼉童、青少年、中年、⽼年)[原创] ⼼理学关于毕⽣发展的⼀些知识(⼉童、青少年、中年、⽼年)第⼀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理发展的实质⼈的发展是指⼈类⾝⼼的⽣长和变化。
在⼈的整个⼀⽣中,⽆时⽆刻不在经历着发展和变化。
但是,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速度却是不同的,有时会像惊涛骇浪⼀样奔腾汹涌,⽽有时则会像涓涓溪流静静地流淌。
⼈的⼼理发展是⼈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理现象有时⾮常微妙,复杂多变⼜不易直接观察。
传统的⼼理学观点认为,⼼理的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其⼀是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理的发展;其⼆是指民族⼼理的发展,即⼈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理的发展;其三是指个体的⼼理发展,即个体从出⽣到衰⽼过程中的⼼理发展。
发展⼼理学也分为⼴义和狭义两个⽅⾯,前者包含上述三个含义,研究上述三个⽅⾯⼼理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后者则主要指个体发展⼼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到衰⽼的整个过程中的⼼理发展和变化规律的。
⼀般来说,⼼理的发展是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从这个观点来看,个体从出⽣到青年初期这⼀阶段,是⼼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这⼀阶段常常被作为研究个体⼼理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
传统的⼼理发展观点认为,从婴幼⼉期到青年初期是个体的形成阶段,成年期是稳定阶段,⽼年期是衰⽼和死亡的阶段。
然⽽,实际上⼼理的发展并不是随着⽣理的成熟⽽告终结,⼼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到成年再到⽼年的持续过程。
尽管在18世纪就有⼈提出了这个观点,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理毕⽣发展的观点才被⼈们普遍接受并重视。
毕⽣发展的观点主要是:(1)⼈⽣的发展,除了⾝体在⽣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个伴随⼈的⼀⽣的过程,其⾏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期到死亡的全部⼀⽣中,⾏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的不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例如,⼈进⼈⽼年以后,⾔语能⼒往往继续加强,⽽⾝体的灵活性却减退了。
但是,对那些在不断学习和提⾼的⼈来说,当⾔语和操作结合起来时,在其⼀⽣⾏为变化中仍然呈普遍增强的趋势。
心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1、人际交往: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2、人际交往的条件:交往双方共同理解并使用的符号系统、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信息接受者有适宜的心理准备。
3、交往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
4、信息的转换有两个基本操作:编码和译码。
5、根据社会个体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者。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分为:血缘型、地缘型、业缘型。
根据对需要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把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含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情感的需求。
依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将人际关系分为:谦让型、进取型、分离型。
根据人们交往的相互关系,可将人际关系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根据人际关系的维系程度,人际反应方式分为:稳固型、松散型、偶发型。
6、简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及意义?答: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动机是人际交往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交往手段。
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心理因素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交往不同的思想基础,动作特征、感情色彩、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包括低层次(低水平人际关系)、中等层次(一般水平的人际关系)、高层次(高水平的人际关系)。
7、人际交往的意义: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8、论述人际认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际认识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认识,毫无所知,就不可能有人际交往,也不能建立人际关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求:第十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
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领会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1、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
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便是拭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则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储存。
3、从激活与提到来看,前者速度慢,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速度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比较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与广义知识分类,可以看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应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与陈述性知识相吻合的。
因而是一个狭义的知识概念。
而与知识相对应的“技能”概念,则是与程序性知识相吻合的。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技能也被看成是知识的一种类型,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概念是广义的,不仅从一个人会说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还从他会做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
可见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我国流行的知识观已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智慧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
2、领会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加涅的认知学习结果分类广义知识分类1、言语信息1、陈述性知识2、智慧技能2、程序性知识(能相对自动化)3、认知策略3、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综合应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广义知识学习(程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经过习得、巩固与转化、提取与应用三个阶段。
毕生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and the Newborn
Having habituated to the old stimulus, newborns preferred gazing at a new one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Development
and the Newborn
▪ Zygote ▪ the fertilized egg ▪ enters a 2 week period of rapid cell division ▪ develops into an embryo
▪ Embryo ▪ the developing human organism from 2 weeks through 2nd the Newborn
▪ Rooting Reflex
▪ tendency to open mouth, and search for nipple when touched on the cheek
▪ Preferences
▪ human voices and faces
and the Newborn
▪ Teratogens
▪ agents, such as chemicals and viruses, that can reach the embryo or fetus during prenatal development and cause harm
▪ Fetal Alcohol Syndrome (FAS)
▪ Habituation
▪ decreasing responsiveness with repeated stimulation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PPT课件
4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心理地形说 人格结构说
本能说(动机理论) 性心理发展阶段说
5
心理地形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这 里指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 部分组成:
● 意识(conscious) ● 前意识(preconscious) ● 潜意识(unconscious)
6
心理地形说
意识(conscious):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是 人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 前意识(preconscious):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 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 验所组成。 潜意识(unconscious):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 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 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 认知 根本的自身中心化 特点 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如看到奶瓶就开
始作出吮吸的反应
此阶段,儿童逐渐形成了物体永存性(object permanence)。
48
前运算阶段( 2~7岁)
10心理学 第十章 社会性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一、概述1、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概念(1)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的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2、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1)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
(2)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3、研究社会性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二、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1)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①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性反应的阶段。
在此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对一个精致的面具也会表示微笑。
②3~ 6个月: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
这时期婴儿对母亲和他门门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即”认生”的出现。
③0.5~ 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婴儿从六七个月开始,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注。
(2)依恋的类型:回避性;安全型;反抗型(3)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①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②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4)良好依恋的形成①注意“母性敏感期”的母子接触②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儿童的长期分离③父母对儿童发出的信号要做出反应,并与儿童之间要保持身体接触(5)亲子关系的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6)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①家庭结构②父母的婚姻关系、教养方式和自身素质③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7)亲子交往的引导:①家长必须了解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②父母应该了解亲子交往的技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 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对自己肢体活动及自身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外部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认识; 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小马过河 马妈妈让小马去磨房搬粮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条小河挡住 了去路。看着奔流的河水,小马不知自己该不该过河去?小松 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个小伙伴。老牛却说: “河水很浅,水面才到我的膝关节”。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 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的跟前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 笑了。它勇敢的过了河。 讨论: (1) 小马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2) 小马后来为什么又敢过河了? (3)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 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 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 特质表现为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 情感方式等等。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的结构
•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最能突出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互相转换的速度
灵活性
注意易转移,情绪多变化、思维灵活、 言语动作敏捷、坚持性差
不灵活性 与上述灵活型的表现相反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平衡型
2013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成年早期和中期心理发展1.二元论阶段: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全白或全黑,没有“灰色区”,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
P254相对论阶段:此阶段个体通过权衡、比较不同的观点,审视各种理论,进而找到解释现实的有效理论。
P2542.一般人的身体在20-25岁达到生理和感知能力最佳水平。
3.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01选社会生活条件、职业、身体健康状况4.引起成年期智力改变:生物性机能的衰退是引起流体智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P2505.影响中年期身体健康的因素 P244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6.罗文格尔自我发展分为10个阶段,7个主要阶段,3个转换期 P236①前社会期或共生期②冲动期③自我保护期④自我保护――顺从期(转折期)⑤顺从期⑥自我觉察期(转换期)⑦良知期⑧个别化阶段(转换期)⑨自主期⑩整合期7.哈维赫斯特的发展任务理论:发展任务系指个体达到某一年龄段时社会期待其在某些行为发展上应该达到的程度。
所谓身心发展良好,是指个体在某一年龄阶段表现出的行为符合社会对该年龄的要求,即能做好该年龄应该做的事。
P2338.皮里的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 P239 知道三个阶段的名称修正二元论阶段或前相对论时期;发与相对论;致力于发展相对论;9.周期论的代表人物――利文森哈维赫斯特10.阶段论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罗文格尔皮里11.利文森成年期发展的四个时期包括三个方面 P231生物方面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职业地位的改变。
12.成年期:通常是指个体从学校毕业或参加工作到退休或身体出现明显衰退迹象之间的一段时期。
13.更年期:进入中年期后期,个体生理和心理往往会经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医学上通常将这一时期称更年期。
14.A型性格:具有A型性格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时间紧迫感极强,行动迅速,语言坦率,精力旺盛,敌意感较高,常常对自己不满足。
简答论述1. 成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P253-255答:成年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成年期是体现思维创造性的重要时期。
发展心理学 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第10版)
读书笔记
很不错的一本书,通过多位心理学家的剖析,让你了解幼儿到青少年期间发展特征变化。 很不错的一本书,通过多位心理学家的剖析,让你了解幼儿到青少年的发展特征,。 非常优秀的教材,对自己很多认知的纠偏,还有很多新的知识点,值得推荐。 今天的第18本书。 还行但没有想像中的好,简单总结就是青少年之前,尤其是幼儿和童年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至关重要,其 次就是成长环境(社区),父母的收入,社会地位等。 虽然是当了奶爸看了这本书,读完以一个奶爸的视角颇觉得“读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但意外 仍觉得十分有趣。 190331 0.2W一,情绪因素比如关怀他人或内疚的感情。 本书把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把婴儿到青少年的这个阶段分为生命早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青少年时期。 本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体和客体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
精彩摘录
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矫正。
社会建构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对于某一事物本质的看法,也就是基于普遍认同的理 解或假设而形成的观念。
情绪、人格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和稳定性共同构成了心理社会发展
人类的特质、行为和思想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或者是两者兼有?在这些品行获得的过程中,社会 交往有多重要?缺乏社会交往所造成的影响能够被克服吗?
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学生必须从各个学科或领域获取知识,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 遗传学(研究遗传特征的学科)、家庭学(研究家庭关系的跨领域学科)、教育学、历史学、哲学和医学等。
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是指由两代血亲关系所组成的经济和家庭单元,它是由双亲或单亲及他们的亲 生子女、领养子女或继子女组成的。
焦点人物:安·班克罗夫特——极地探险家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4
客体自我
自我识别,早期的自我控制,早期的自尊(自 主感)
24~
自我监控的自我 自我描述,自我意识情绪,自我调节
18个左右自我识别开始出现
婴儿对自己的能力也开始有所意识
婴儿成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其自我识别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三、自我意识与情绪及社会性发展
自我的意识为很多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铺平了道路 获得自我意识的婴儿更能够意识到他人 自我意识促进“努力控制”,即儿童抑制冲动、管理消极情绪、调
在幼儿期,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也往往是“全或无”: “我好 ”或“我坏”
高自我价值感对幼儿的主动性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在不同的文化中,自我价值感的价值可能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学龄儿童期的自我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二、自尊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学龄儿童对客体自我(自我概念)的认识更加精练,他们会把对 行为及内心状态的观察组织为一般性的特质。
阶段
年龄 表现
第一阶段(单一表征) 4岁
他们是孤立的、一维的。他们无法想象同时有两种情 绪(“你不能又高兴又害怕”)。不能去中心化,无 法同时考虑自己的不同方面。他们的思维是“全或 无” 。他们无法承认自己的“真实自我” 与“理想 自我” 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把自己描绘成美德楷模、 能力典范,即表现为自我膨胀。
第十章
本章重点:
自我与 社会认知
★ 把握婴儿自我的产生与发展特点 ★ 把握幼儿期、学龄儿童期的自我发展特点 ★ 把握青少年期自我发展的特点及成人期自我认同
发展的特点 ★ 把握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及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特点 ★ 把握青少年期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特点
第十章
批评性思考:
自我与 社会认知
什么举动反映婴儿能够对自我进行识别呢? 随着通信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各种信息的交流更加频密
事件而改变 改善青少年的自尊的四个途径: 确定低自尊的起因,以及对自我而言极重要的能力领域 给予情绪情感支持和社会赞许 获取成就感 直面问题
整言行举止为社会接受的程度
链接
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发展 1. 主要表现在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及自身的独立性 2. 4,5岁是发展的关键期,5,6岁的幼儿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幼儿的自控能力总体较差。
第二节 幼儿期的自我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建立 二、自我价值感的萌芽
一、自我概念的建立
新皮亚杰理论儿童自我的转变过程的三个阶段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不一致会使他们痛问“真我是谁” 青少年既从总体上对自身进行评价,也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评价:
学业、运动、外表、社会关系以及道德行为 自我概念的具体方面与总体自我价值之间的关系在不同领域是不同的
青少年的自尊与其对各种活动的价值评估,以及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的 成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强
自尊在青少年期是稳定的,并且在这一时期会稍有增长 自我概念在青少年期并没有完全巩固,并且会因为一些有影响力的
第二阶段(表征映射) 5、6岁 自我各个部分是完全积极的,全或无的
第三阶段(表征系统)
自我的具体特征整合为一个概括的、多维度概念,形 成自我价值感。随着全或无思维的消退,儿童的自我 描述会变得更加平衡(“我运动不错,但是数学不 好”)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自我价值感的萌芽
自我价值感的自我概念萌芽于儿童中期,它是我们对自己的 价值的判断,以及相应的情绪体验
快捷,熟人之间和陌生人之间都更容易建立联系。这样的状 况是让你对自我更加迷茫呢,还是有助于确定自我? 青少年期时期,想象着有很多“假想观众”在关注自己,你 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这对你的成长带来了什么影响?
第一节 婴儿期的自我萌生
一、自我的产生 二、自我识别 三、自我意识与情绪及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的产生
他们对自我的描述不再强调具体的行为,而是强调能力 学龄儿童的自我概念来自于他们的“社会比较”,即通过比较自
己与他人来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和行为等加以判断 学龄儿童自我概念的变化一方面受到其认知发展的影响 学龄儿童自我概念内容上的变化则是认知发展和他人反馈的结果
二、自尊的发展
➢ 苏珊·哈特 儿童自尊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
文化对自尊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四节 青少年期的自我发展
一、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变化 二、自我认同的形成 三、青少年期的情绪与自我认同 四、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变化
青少年期自我概念的典型特征是,他们常常以相互矛盾的方式来描述 自我
青少年常常会做出“虚假的自我行为”(其行为方式不是真实的自我 表现),特别在同学之间以及在恋爱关系中更是如此
婴儿可以从与照料者的有规律而且可信任的互动中形成两个概念— —— “自我恒定性”和“他人恒定性”
自我系统的形成:婴儿逐渐通过发出一些信号来让照料者满足他们 的需要,如果成功,他们就会体验到最初的“自我效能感” 。
自我价值感的产生:婴儿从依恋中获得安全感和一种乐观。婴儿会 以照料者为安全基地去探索环境
1岁以后,认知的发展开始在自我系统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他们 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并不总是看到相同的东西。
二、自我识别
婴儿自我发展的阶段
年龄(月) 自我发展的方面 表现
0~6
前自我
在婴儿与照料者的交互关系中, “自我恒定性” 和“他人恒定性”开始萌芽
6~12
有意图的自我
对照料者发出有意图的信号,社会参照,刚刚 萌芽的自我效能感,把照料者作为安全基地 (自我价值和信任的萌芽)
总体自尊
学业能力
社会能力
运动能力
身体外貌
语言 数学 其他 学科
同伴 亲子 关系 关系
户外 关系
各种 关系
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所有方面都给予正面评价,因而表现出“自我膨 胀”,而学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则更加接近他人对他们的评价
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中,有的方面他们会越来越看重,在儿童期和青 少年期,关于身体外貌的知觉都与总体自我价值有很高的相关,超 过自尊的任何其他方面
毕生发展 心理学
发展主题的视角
作者:雷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章
教学目标:
自我与 社会认知
一.让学生把握婴儿自我的产生与发展的特点 二.让学生把握幼儿期、学龄儿童期自我发展的特点 三.让学生把握青少年期自我发展的特点,领会成人期自
我认同发展的特点 四.让学生把握心理理论的发展特 五.让学生领会儿童对他人的理解的特点 六.把握青少年期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