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09-10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适用网络教育土建类的相关专业。

《理论力学》是土建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特别是后续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应用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基本概念的一个实践天地。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研究经典动力学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能求解静定系统的静力学问题、多物体运动机构的分析和质点、刚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静力学1.公理及其受力分析2.掌握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3.掌握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表达形式4.掌握静滑动摩擦和滚动摩阻对平衡的影响(二)运动学1.掌握利用解析几何方法,直接描述点的运动2.掌握刚体的基本运动中的移动(平动)和定轴转动运动的几何描述,以及体上一点的运动描述3.掌握平面运动刚体的运动描述,掌握基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掌握瞬心法求平面运动刚体上点的运动速度4.掌握点对定坐标系和动坐标系的运动学关系5.熟悉自由度、广义坐标的概念,掌握广义坐标的取法(三)动力学1.掌握动力学基本定理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以及动力学中的已知运动求力和已知力求运动的问题求解方法2.掌握惯性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以及将动力学问题从形式上转变成静力学问题的表达方法3.熟悉虚位移的概念,掌握用虚位移方法求解静定系统的平衡问题三、课程基本内容(一)静力学1. 序言(1)了解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2)了解静力学的研究方法2.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运算方法(1)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2)熟练掌握力的投影、力矩的计算方法3. 任意力系的简化和约束、约束力(1)掌握力系的等效性,力线的平移定理(2)熟悉任意力系的一般简化结果和最终简化结果(3)熟悉各种约束及其约束力的表示方法(4)能熟练地进行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4. 任意力系的平衡(1)掌握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会判定系统的静定性(2)熟悉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熟练掌握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的表达形式和正确列写平衡方程(3)了解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4)能解决静定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分析与求解5. 静力学应用问题(1):平面静定桁架(1)了解静定桁架的基本假设(2)了解平面简单静定桁架的构成规律(3)会用节点法和截面法求解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问题6. 静力学应用问题(2):摩擦(1)了解滑动摩擦的机理、摩擦因数,掌握摩擦角和自锁现象(2)掌握静滑动摩擦及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3)会求解考虑静滑动摩擦时的平衡问题和与倾覆组合的问题(4)掌握滚动摩阻的机理及考虑滚动摩阻时的平衡问题(二)运动学1. 序言(1)了解从不同的坐标来描述运动的方法(2)理解运动的相对2. 点的运动学(1)掌握在各种坐标坐标系中列写点的运动方程的方法(2)掌握运动方程与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 刚体的基本运动(1)掌握移动刚体的特征(2)掌握移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掌握定轴转动刚体的运动方程、角速度方程和角加速度的方程(4)掌握定轴转动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5)了解定轴转动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4. 刚体的平面运动(1)掌握平面运动刚体的运动方程(2)掌握平面运动刚体上二点之间的速度关系、二点之间的加速度的关系(3)掌握求解速度的三种方法(4)掌握求解加速度的基点法5. 点的合成运动(1)掌握动点、动系的取法;能分析动点相对二种坐标的三种运动(2)掌握速度合成定理(3)掌握加速度合成定理(三)动力学1.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1)掌握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三种形式(2)会求解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2. 动量定理(1)掌握质点动量的微分形式,能列写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2)掌握质心公式,掌握质心运动定理(质点系运动微分方程)(3)理解稳定流情况的动约束力公式4. 动能定理(1)掌握变力的元功和变力功的定义式(2)熟悉几种常见力的功的表达式(3)掌握质点系动能的表达形式——柯尼希定理,熟悉移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表达形式(4)掌握质点系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了解质点系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5)理解有势力的势能与功的关系,掌握几种常见有势力的势能的列写(6)掌握动力学基本定理的综合应用5. 达朗伯原理(1)掌握质点的达朗伯原理和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2)掌握质点系的惯性力系的简化,能列写移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运动刚体的惯性力系的表达式(3)能用达朗伯原理求解被约束物体的运动和力6. 虚位移原理(1)理解虚位移的定义,会计算虚位移(2)熟悉虚位移原理的两种表达形式和其适用性(3)能用虚位移原理求静力学的平衡问题四、前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解析几何五、学时分配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理论力学韦林,温建明,唐小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温建明,韦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 理论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韦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 理论力学习题精选精解,韦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理论力学 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 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以及力的产生和传递。

理论力学的教学大纲是指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指导文件。

一、教学目标理论力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应该熟悉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如质点、力、加速度等,并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

2. 理解运动规律: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3. 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方法,理解力的合成定理和分解定理。

4. 掌握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理论力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牛顿运动定律: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2. 运动学:介绍质点的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 力学:介绍力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的关系,力的单位和力的测量等。

4. 动力学:介绍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摩擦力等。

5. 动量和能量守恒:介绍动量和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方法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数学运算:理论力学是一门涉及较多数学运算的学科,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如代数运算、微积分等。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规律。

4. 问题解析:通过解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WCS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WCS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理论64学时/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单位: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如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來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培养学生能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滑动摩擦的问题)。

3.培养学生熟悉刚体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特征,并能熟练地计算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包括简单机构的运动分析。

4.培养学生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5.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列出质点运动和刚体运动(包括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能求解有关的问题。

6.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熟练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去求解工程中简单的理论力学问题。

7.培养学生能掌握虚位移原理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丁);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丿);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1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70)%本文绪论教学目标7解理论力学在机械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理论力学的学习目的。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doc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doc

《理论力学I》教学大纲总学时:64 理论课学时:64 实验课学时:0一、课程的性质理论力学是工科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许多专业的主干课。

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研究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建立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基本要求:1.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2.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从简单的物体系中恰当地选取分离体,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3.能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平面上力对点的矩。

对力和力偶的性质有正确的理解。

能熟练计算力对轴之矩。

4.能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力系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能求解简单的空间平衡问题。

5.能建立点的运动方程和确定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计算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6.掌握刚体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特征。

能熟练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7.对运动的相对性有清晰的概念,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能在具体问题中恰当地选取动点和动参考系,正确分析三种运动和三种速度,并熟练运用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未知量。

能运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未知量。

能正确理解和计算科氏加速度。

8.能熟悉地计算平面图形的角速度和图形内各点的速度,能用基点法计算平面图形的角加速度和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

9.能正确列出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能求解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0.能熟练计算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能熟练计算质点的动量矩和转动刚体对转轴的动量矩。

能熟练计算简单组合形体的转动惯量。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理论力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近代工程技术的科学基础。

本课程在普通物理力学的基础上,运用高等数学工具,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全面系统的阐述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力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完整的认识,并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学习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时,学生应具备以下基础知识:普通物理力学,矢量代数,线性代数,微积分与微分方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处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同时为学习后继理论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是本课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牛顿力学中应特别注重矢量运算,在分析力学部分则应注意建立基本概念,变分运算,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从这部分可学到后继理论物理课所必要的概念和方法。

(一)质点力学1.质点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这部分的主要数学内容是矢量数学,应使学生尽快熟悉矢量运算,特别是矢量函数对时间微商的概念。

这对整个课程的学习都有重要影响,必须给予注意。

运动学与动力学部分,学生在普通物理力学中已接触过,因此概念部分不会遇到太大困难。

这部分内容应在普通物理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提高与系统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本部分的重点是:速度、加速度在不同坐标系上的分量表示,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解算,势能的物理意义及其与作用力的关系,运动定理与守恒律,有心力的基本性质。

3.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力学中所阐述的基本物理内容,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使他们能比较灵活自如地应用基本规律处理各种类型的力学问题。

(二)质点组力学1.质点组力学是质点力学的内容向多质点体系的推广,所以与前一部分有密切联系,同时从广义上讲,力学中所有的问题都是质点组的问题,因此这部分内容更有普遍意义,它也是刚体力学的理论基础。

2.由于质点组内的质点数目众多,加之内力一般都是未知的,因此决定每一个质点的运动是非常困难的。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宝鸡文理学院《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理论力学》是为物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列为专业平台课,是在普通物理力学课的基础上,运用高等数学工具,全面系统阐述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完整的认识,并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后继的理论物理课程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在本课程学习中结合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该课程主要讲授质点力学、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非惯性系动力学、分析力学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根据少学时课程的特点,着重处理好课时少、内容多之间的矛盾,着重于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应用、物理意义等内容。

2)针对理论力学课程运用数学工具过多、数学推导较多的特点,对繁杂的数学推导与运算,尽量要理清思路。

为避免学生掉入数学的汪洋大海、忽视问题的物理本质的倾向,要特别注重数学方法的提炼和物理问题的说明。

3)做好该课程与力学课程的衔接,尽量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力学基础和数学知识,力求避免与力学课程的不必要的重复。

4)针对理论力学方法较为抽象的特点,注重理论力学与矢量力学的比较与对应,注重理论力学的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与对应。

5)采用研究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把潜科学的思想方法融入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与方法的潜科学特征、潜科学形态,注重各知识点的演进机制与过程。

7)应用传统教学,注重推导与演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推导能力。

第二部分基本内容第一章质点力学[教学目标]能够根据质点的已知运动和几何关系,熟练写出质点运动学方程;掌握质点运动学两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以及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或运动情况,求质点的轨迹;掌握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熟练掌握求解常见、常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理解与质点动力学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质点动力学基本定理的内容,并能熟练判断质点是否遵从守恒定律;掌握运用质点动力学基本定理解题的方法;掌握质点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的基本性质,并能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力学基本定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旨在介绍理论力学教学的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具备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物体运动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和掌握质点系的运动规律;2. 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3. 熟练运用牛顿力学解决各种物体运动问题;4. 理解并掌握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5. 学会运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6.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矢量理论与坐标系a. 矢量、标量的区别与运算法则b. 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与矢量分解c. 矢量的投影、叉乘及应用2. 运动学a. 质点的运动描述b.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与关系c. 运动学方程和运动图像分析3. 牛顿力学a. 牛顿定律的基本原理b. 质点系及刚体的运动规律c. 平面运动和空间运动的分析方法4. 动量守恒与碰撞a. 动量守恒定律b.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c. 爆炸和中心碰撞问题5. 力学能量a.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b.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c. 动能和势能的应用6. 多体系统的运动a. 质点系的运动规律b. 中心力场和行星运动c. 受阻挠运动和相对运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习题的解析以及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具体方法如下: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推导过程。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习题:布置并解析大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应用能力。

4. 实验:设计与理论力学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科目,它涉及到对物体运动和力的基本理论的研究。

这包括对牛顿定律、动能、动量、力矩、万有引力定律、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建立起对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深刻理解,这将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理解并掌握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理解并掌握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及其应用。

4、理解并掌握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5、理解并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理解并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课程内容1、第一章:绪论介绍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学习内容:运动学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第三章:动量和动量守恒学习内容: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应用。

4、第四章: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学习内容: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的应用。

5、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学习内容: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运动,万有引力的应用。

6、第六章:弹性力学学习内容:弹性力学基本原理,弹性力学问题的应用。

7、第七章:流体力学学习内容:流体力学基本原理,流体力学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理论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例和习题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知识。

3、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4、适当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每章后的习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程课程编号:O131004所属院部:机电工程学院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预备知识:《机械制图》,《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理论力学是面向大学工科本、专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本专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同时是一门对工程对象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技术基础课,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以及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一是掌握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二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三是学习力学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课程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I)》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参考书目:[1]景荣春.《理论力学辅导与题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2]李明宝.《理论力学(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3[3]程燕平,王春香.《1978-2008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本科期末考试题汇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0[4]程燕平,孙毅。

《1979-2007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理论力学试题汇编与解答》,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0[5] 孙毅等.《理论力学习题全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9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09-10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09-10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开实验2个)Theoretical Mechanics学时:64 学分: 3层次:本科适用专业:机械设计、机电、汽车服务类等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论力学》是工科大学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的学科,而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和图象等的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一些简单工程实物抽象为力学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应用力学原理求解)得到训练与提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一篇:静力学(20学时)基本要求: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

能应用平衡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掌握求解简单桁架、组合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

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理解滑动摩擦、摩擦力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摩擦时简单的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超静定问题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22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坐标法及各种方法下点的运动轨迹、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

熟悉刚体平动、刚体定轴转动的概念,能求解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为平动、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应用。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最新版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最新版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四、课程考核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陈建芳,李双蓓,滕晓丹编,《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9月2.参考资料:[1] 张祥东胡文绩编,《理论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2] 罗固源总主编,《理论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平时表现的评分标准教学目标要求评分标准权重(%)优秀(100-90)良好(89-75)中等(74-60)不及格(≤60)目标1:了解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和有关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业完成情况好,按时上课,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并记录笔记、课堂上积极发言或回答问题。

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业完成情况较好,按时上课,课堂上能认真听讲、课堂上积极发言或回答问题。

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业完成情况一般,有缺课或迟到现象,课堂上较少发言或回答问题。

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缺课或迟到较多,课堂上很少发言或回答问题。

3合计30。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48111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64/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

又可直接应用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任务是供学生掌握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对掌握工程基础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提供理论基础,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理论力学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极其在工程中的作用;运用专业术语阐述工程问题。

(支撑毕业要求1.1)2.能够运用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控制等方面的工程问题,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并给出合理的工程载荷约束。

(支撑毕业要求1.2、1.3、2.1)3.在机械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运用静力学和运动学理论对机构的承载和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并为机构的制造和设备的运行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参数。

(支撑毕业要求1.1、1.3)六、教学方法1.本课程自学内容及学时本课程内外学时比例:1: 2 ;平均周学时:42.课内习题课的安排及学时习题课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习题课方式可多样化。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演进适当安排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理论力学是物理学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质点与刚体在力学中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基本定律和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概念,掌握质点的描述和运动状态的变化;2. 熟悉刚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质心运动和转动的特点;3. 掌握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公式,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 质点的运动学1.1 位置和位移1.1.1 矢量和标量1.1.2 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 速度和加速度1.2.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2.2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3 加速度的均匀变化和非均匀变化 1.3 运动图象和运动规律1.3.1 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1.3.2 运动规律的推导和应用2. 质点的动力学2.1 牛顿第一定律2.1.1 惯性和参考系的选择2.1.2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2 牛顿第二定律2.2.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推导 2.2.2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3 重力和弹力2.3.1 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3.2 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4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4.1 摩擦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2.4.2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刚体运动3.1 刚体的基本概念3.1.1 刚体和质点的区别3.1.2 刚体的自由度和运动状态描述3.2 刚体的转动3.2.1 角度和角位移的概念3.2.2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2.3 转动惯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3 质心运动3.3.1 质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3.2 质心运动的性质和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解、数学推导、实例分析和解题讨论等。

教师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开实验2个)Theoretical Mechanics学时:64 学分: 3层次:本科适用专业:机械设计、机电、汽车服务类等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论力学》是工科大学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的学科,而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和图象等的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一些简单工程实物抽象为力学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应用力学原理求解)得到训练与提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一篇:静力学(20学时)基本要求: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

能应用平衡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掌握求解简单桁架、组合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

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理解滑动摩擦、摩擦力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摩擦时简单的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超静定问题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22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坐标法及各种方法下点的运动轨迹、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

熟悉刚体平动、刚体定轴转动的概念,能求解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为平动、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应用。

熟悉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和瞬心法求解有关速度问题。

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问题。

第三篇:动力学(22学时)基本要求:能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能求解简单情况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

能理解并熟练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

能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微分方程求解刚体动力学问题。

能计算惯性力,熟悉刚体平动、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

熟练掌握达朗伯原理的应用。

熟悉自由度、广义坐标、虚位移和理想约束等概念。

熟练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衡位置或平衡时主动力间的关系、约束反力、桁架内力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四、学时分配五、教材与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主编. 《理论力学(1)》(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主要参考书:1、郝桐生主编. 《理论力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洪嘉振,杨长俊主编. 《理论力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应用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相结合七、课程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八、说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精选内容:既注意到理论力学自身的完整体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独立应用,又应注意为后续课程《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授课内容安排由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深入;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不断从网上查阅系统化的各力学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力学的最新进展。

改革原有考试制度,使一成不变的闭卷式考试多样化。

采用具体、生动、趣味的教学形式。

研制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采用多媒体课程教学。

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采用尝试教学法,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基本约束类型及约束力的特点理解:静力学公理掌握:正确地取分离体,并画受力图二、内容提要1. 静力学公理2. 约束和约束力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第二章平面力系(8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力平移定理,静定和超静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理解: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其他形式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与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应用,能计算平面桁架机构的内力二、内容提要1. 平面汇交力系2.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5.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6.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第三章空间力系(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的概念,空间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理解:空间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空间力偶系合成与平衡条件掌握: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与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条件应用,计算物体重力的简化中心-重心二、内容提要1. 空间汇交力系2.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3. 空间力偶4.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5.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6. 重心第四章摩擦(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理解:滑动摩擦的特征,摩擦角,自锁掌握:求解考虑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二、内容提要1.滑动摩擦2.摩擦角和自锁现象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4.滚动摩阻的概念第五章点的运动学(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理解: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掌握: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计算点的运动二、内容提要1.矢量法2.直角坐标法3.自然法第六章刚体的简单运动(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掌握: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二、内容提要1. 刚体的平行移动2.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3. 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4. 轮系的传动比5. 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6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应用二、内容提要1. 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3. 牵连运动是平移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4. 牵连运动是定轴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8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平面运动的特征理解: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掌握:对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二、内容提要1.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2.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3.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4. 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5. 运动学综合应用举例第九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理解: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掌握:求解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二、内容提要1.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2.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第十章动量定理(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量、冲量、质心的概念理解: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冲量、质心)掌握:用动量定理解决质点、质点系动力学问题二、内容提要1. 动量与冲量2. 动量定理3. 质心运动定理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6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量矩定理,转动惯量的概念理解:理解动量矩和冲量矩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形体转动惯量的计算,用动量矩定理和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动力学问题二、内容提要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2.动量矩定理3.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4. 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5.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6. 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第十二章动能定理(6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力和功的概念,势力场和势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动能的改变与力的功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动能定理求解动力学问题二、内容提要1.力的功2.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3.动能定理4.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5.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6.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例第十三章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4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惯性力的概念,达朗贝尔原理理解: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计算掌握:用达朗贝尔原理求解动力学问题二、内容提要1.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2.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3.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4.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约束力第十四章虚位移原理(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约束,虚位移,虚功的概念理解:虚位移,虚功的确定与计算掌握: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动力学问题二、内容提要1.约束,虚位移,虚功2.虚位移原理大纲制订者(职称):大纲审定者(职称):大纲批准者(职称):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