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体系建设

作者:迟青山安家璐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06期

摘要:文章介绍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体系创新的意义,分析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体系,促进科技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校科研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科研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应加强创新管理的研究,在构建高校科研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更多工作。若要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必须建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队伍,形成一流的科研管理体系。

1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管理活动的目标就是追求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管理的最大目标应该是追求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科技管理工作体系创新就是根据科技活动的特点,通过对科技活动自身的规律及其外界环境与条件的发展变化的不断认识,通过对科技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重构,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科技活动发展的过程[1]。

高校科技管理的创新要符合国家创新系统的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资本[2]。

2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高校本身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性、认识的不统一性、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致使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利用,优势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使高校科技工作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影响了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2.1 科技管理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还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科技管理模式。传统的科研管理指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对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人、财、物的一种规范,寻求一种内部的良好秩序,实现科研的效率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种行政的强制性。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知识经济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校科研的发展。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应由传统模式向创新型模式转变。

2.2 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联系不够紧密

高校中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由于科研目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科研成果缺乏中试环节,高校科技成果缺乏面向经济、社会的有效体系和运行机制,科技成果转移不力,科技市场发育不成熟,造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不力,浪费严重,贡献率不高。

2.3 高校人才流动速度加快

我国高等教育正由过去的“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教师要承担过去几倍的教学任务,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专职科研工作人才偏少,由于受条件限制,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留不住精英人才。同时受传统影响,论资排辈想象较为普遍,科技创新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稳定,缺乏科研水平、学术声望的积累,很难独立申请或承担科研项目,影响了创新性科技成果及高水平成果的产生。此时如果高校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他们将很难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破,必然会选择其他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单位。

2.4 科研缺乏学科交叉合作

传统学科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再想在原有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已变得极为困难。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学科门类的不断增多,学科分支越来越细,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各学科间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发展趋势,新的成果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之间的交叉及新兴学科上,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多个学科门类 [3]。

3 创新高校科研工作体系,促进科技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3.1 加强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化建设,组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队伍

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应该重点研究学校的科技布局、科学技术研究可持续发展策略,科技成果转化等重要问题。

科研管理中的管理意识包括:一是科研管理本质上的管理,而不仅仅是事务性的服务工作。服务只能算作是管理的职能之一,良好的服务意识,是科研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一个体现,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敬业精神和服务质量,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

二是“政策意识”,深入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水平,敢于挖掘、触及和研究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科技管理的主体应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管理型人才,不仅熟知业务,更善于协调管理。科技管理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政策贯彻、计划落实、组织策划、运作协调、信息咨询、成果评价、合作搭桥、产权保护等主动性工作上来。只有科学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才能最有效利用校内外蕴藏的有限科技资源来实现学校科技管理预期的有限目标。

三是“理论意识”,在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及时将直接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加强管理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手段。要勤于思考,善于利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手段做好管理及服务工作。

3.2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要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4]。

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是高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当前高校先进的科研设备及良好的科研场所为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通过与企业建立相应专职或兼职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从而探索市场的投融资机制。这样不仅提高了高校参与技术创新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高校自身发展的资源渠道。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3.3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科研人才培养机制[5]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科技基础服务平台,整合、重组、优化现有科技资源,建立大型仪器等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调控新增科技资源,以满足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给高校发挥和巩固人才优势带来了新的挑战。科研最终要靠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才会有所发展,因此科技创新,必须培养创新的科研人才。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使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竞争机制,建立一支稳定和精干的科技创新队伍,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科技创新工作,为高校科技持续发展作贡献。

3.4 发挥跨学科的发展优势,加强学科间交叉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