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中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彦平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第09期说明文,在小学阶段也称常识性课文,它是一类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说明事理,给人知识的文章。

“怎么写”决定“怎么教”。

说明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较其他文体的作品而言理应有所不同。

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对说明文的“这一个”思考不多,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专有名词避而不教“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叶圣陶语)为了让读者对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作者必须把相关知识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介绍时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

虽然编者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选入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文章不是专为小学生而写的)做了适当修改,但专有名词的出现还是不能完全避免。

四上《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就有“光年”、“原子核”等学生完全陌生的专有名词。

对课文中的专有名词,一些教师避而不教。

于是出现了诸如学生误把“光年”当成时间单位的错误。

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认为教了学生也不懂;二是自己讲,怕有“灌输”的嫌疑。

对于必要的“讲”,教师不应放弃责任。

对于“教了学生也不懂”,教师要明确目标,这里的“懂”只是让学生对某些知识有所感知,而不是像专业人士那样非弄个一清二楚不可。

当然,对于那些现在即使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专有名词,可以留待以后再学。

因此,对于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我们要合理分类,要明确哪些是需要教的,哪些是可以不教的,决不能一概避而不教。

教学方法也要因词而定:有的以告诉为好;有的以实验演示为佳;有的以出示实物为妙;等等。

如教学《新型玻璃》,对于“分贝”的教学,于永正老师是这样对学生讲的:“这是指测量声音大小、强弱的单位。

科学家说,声音超过70分贝,对人体就有危害了。

城市中有的马路旁安装着测定声音大小、强弱的装置,以后你们注意看看。

”这样的“讲”点到为止,花时少,学生又听得明白,真正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
标题:说明文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其目的在于解释或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

在教学中,说明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说明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调整。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1.1 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模糊
1.2 教师对说明文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1.3 学生缺乏对说明文写作的实际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单一
2.1 只注重说明文的结构和格式
2.2 忽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
2.3 缺乏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单一
3.1 重视传统讲解,缺乏互动和讨论
3.2 缺乏多媒体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3.3 忽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四、评价方式不合理
4.1 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4.2 缺乏综合评价,只看重文字表达
4.3 忽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匮乏
5.1 缺乏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5.2 缺乏实践案例和教学资源
5.3 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和教学支持
结语:
为了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和教育机构应该深入反思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评价学生表现,充实教学资源,从而实现说明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更好地应用和发展。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一、引言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其目的是向读者传达特定的信息,解释某个主题或者过程的原理、步骤等。

在教学中,说明文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说明文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教学过程回顾1. 教学目标在进行说明文教学之前,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写作说明文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规范、清晰的说明文。

2. 教学内容我们选取了几篇经典的说明文作为教学材料,包括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如何修理自行车等。

通过分析这些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要点。

3. 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和练习等。

通过讲解,我们向学生介绍了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写作结构;通过示范,我们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主题写出清晰的说明文;通过讨论,我们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文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练习,我们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说明文。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指导和鼓励。

三、教学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作要点;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思量和分析说明文的优缺点;通过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写作。

3. 及时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课堂表现的观察,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和鼓励,匡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不足1. 缺乏实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丹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5期对于说明文教学来说,很多教师注重文体意识,探讨说明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说明文教学的要求。

但是,不同学段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就不太合适。

说明文也是诸多文体中的一种,被收录在小学教材中,应该遵循学生认知与语文教学规律,这样方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浅析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问题一、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练习设计率性而为人教版教材虽在不同学段都选编了一定量的说明文,但不同学段其教学目标是不同的。

当前不少教师对学段目标研究不深,对课堂定位把握不准,导致练习设计很随意。

这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热闹”,却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如,《鲸》这一篇说明文的预习内容如下:1.各小组结合表格,预习课文,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2.各小组交流反馈,并讨论。

(略)从这些内容来看,课前让学生结合表格预习课文,方法无可非议,但是从练习内容来看,价值不大。

毕竟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根据说明方法找出相应句子,有点过于简单,至于第二环节小组讨论,纯粹是一种课堂形式,缺乏实质意义。

再从学段目标来看,这种训练只是阅读训练的初级阶段,属于认读能力的训练,是第二学段的目标任务。

到了第三学段,教师仍把简单的认读训练作为重点,不仅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而且练习设计也很随意。

这种目标定位的不准,一方面与教师对说明文的认知有关,认为一提到说明文,其教学重点必然是说明方法;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对学段目标的认知不足有关,虽大多数教师都知道课标的重要性,但很少有教师在课前认真研读,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从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内容来看,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重点是,根据不同文体,抓住写作重点与对象,厘清文章的层次与结构。

宏观目标上理论认识的不清,必然导致微观中教学任务的偏离。

【策略一】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突出说明方法无可非议,但是教师在运用中却发生了偏离。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一、任务背景在现代教育中,说明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说明文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事物的原理和运作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因此需要对说明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传统的说明文教学往往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为主,缺乏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乏实际参与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缺乏综合能力培养:说明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

三、解决方案1. 引入具体实例和实践操作:在说明文教学中,应引入更多的具体实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说明文写作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通过说明文的写作来解决问题。

2. 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教学中,应提供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3.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在说明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实现。

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使用幻灯片展示实例和操作步骤,或播放相关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四、实施效果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评估教学效果,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学生的作业、考试和实践操作等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听课反馈等来评估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

五年级语文说明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年级语文说明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

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管理不善等。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家长参与等方面探讨五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教材选择五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

但教材的选择并不容易,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2.教材难度过大,学生理解力较弱,难以掌握教材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方式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常见的问1.教师讲授过多,学生被动接受。

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学习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情绪,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成长在不同的家庭和环境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各不相同。

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课堂缺乏热情。

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目标。

学生难以形成自觉的学习动力,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说明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提高语文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说明文教学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明文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文体,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涵。

因此,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说明文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文体,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说明文的内涵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明文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文体,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涵。

因此,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难点1.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不足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说明文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往往难以理解说明文的内涵和结构。

同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说明文内容也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2.教学方法单一在说明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灌输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一、引言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其目的是通过清晰、准确、详细的描述来向读者传递特定的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教授学生如何撰写说明文。

本文将对说明文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学亮点1. 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开始前,我明确向学生解释了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并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2. 案例分析: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说明文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这种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我设计了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这种实践操作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不足之处1.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一些细节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如,我没有详细介绍说明文的常见写作结构,导致学生对结构的掌握不够深入。

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2. 缺乏个性化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指导。

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都不同,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缺乏评价反馈:在教学结束后,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评价反馈。

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写作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也无法知道如何改进。

我应该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

四、改进建议1. 优化教学内容安排: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会详细介绍说明文的常见写作结构,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的作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2. 个性化指导: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我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写作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指导。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反思。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我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讲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我会详细地介绍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和分析,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这导致学生在考试中能够识别说明方法,却在自己写作时难以灵活运用,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发现自己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缺乏对课外优秀说明文的引入。

教材中的说明文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数量有限,题材也不够丰富。

如果只是围绕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视野会受到限制,难以真正感受到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多样魅力。

再者,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在课堂上讲解过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相对较少。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例如,在讲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时,我只是通过列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体会,而没有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文本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

另外,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在说明文学习中的进步和问题,也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并重。

不仅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还通过写作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一篇说明文后,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然后再进行全班展示和点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积极拓展课外资源,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说明文。

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研讨

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研讨

有关“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研讨有关“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研讨如下:一、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说明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说明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提高说明文教学的质量。

二、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现状在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明确和具体。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了说明文的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说明文进行实际应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说明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说明文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难以掌握说明文的实用价值。

三、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问题1.教学内容枯燥目前说明文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是目前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创新和变化。

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与实际应用脱节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其教学应该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的讲解,而忽略了说明文的实用价值。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说明文的实用价值,也无法运用说明文进行实际应用。

四、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改进策略1.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说明文教学应该注重丰富教学内容。

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明文当然也要做到“ 两性 ” 和谐相融 。但是 . 一些教师没有把体 会情感 与学习文本表达 紧密结合起来 . 而是 游离 文本 . 硬生生 地贴上一个所谓 的教育“ 标签 ” 。如一教师教完 《 鲸》 后, 觉得整
根据交 际风格 . 有专家把文 章 的语 言分为科学体 、 艺术体 堂课好像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人文教育 . 便来 了这样一段拓展延 情感 升华 : 与谈话体三类 。 说明文的语言大多属于科学体 , 其特点为 : 句子 伸 , 结构 严谨 , 长 句较 多 , 省略句 一般是 相 同主语省 略 , 力避歧 义 ( 1 ) 展示 蓝鲸 、 白鲸 、 虎鲸 、 抹香 鲸的图片资料 。 ( 2 ) 文字介绍鲸 的经济价值 。 句: 一般不用独 词句 。 感叹句也很少 用 ; 注意句子 、 段落 之间 的 ( 3 ) 文字 介绍 人类破坏环境 和大肆捕杀鲸 的现状 。 前后衔接连贯和逻辑联系 , 不允许 出现跳脱现象 。一些教师在
强弱的单位。 科 学家说 . 声音超过 7 O 分 贝, 对人体 就有危 害了。 城市 中有 ” 这样 的“ 讲” 点到为止 , 花 时少 , 学生又听得 明白 , 真正体现 了教师“ 导” 的作 用
二、 长句 子教 学严 重 缺 位
。 写” 决定 “ 怎么教” 。 说 明文在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上较其他文体 法 ”

意义不甚 明确 。 在 读的方式上 出现 了一些偏 差 : 该默读 的时候 明文教 学中 . 读 的问题 主要 表现为感情 朗读不 问内容 . 对描述
物、 事理有一个清 晰、 完整的 了解和认识 , 作者必须把相关知识 却要求学生朗读 ; 该“ 准确 地读” 变成 了“ 抒情地读 ” 等等 。在说 介绍得清清楚楚 、 明明白白。而介 绍时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专有 名词 。虽然编者考虑到小学生的 阅读能力 , 对选人教材 的文章 客观现象 的语句教师却在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来 。 如: 《 恐龙 的灭 ( 绝大多数文章不是专 为小 学生而写的 ) 做 了适 当修 改 , 但专有 绝 》 中有这样 一句话 : “ 我们 人类 只有 三四百万年 的历史 。 而恐 名词 的出现还是不能完全避免 。四上《 呼风唤雨 的世纪》 一文 , 龙却在地球上生活 了大约两亿年 。” 有教师要求学生读 出赞 叹 就有 “ 光 年” 、 “ 原子核” 等学 生完 全陌生的专有名词 。对课文 中 恐龙历史悠久的感情来。 显然 。 这 句话应该引导学生读清楚 “ 三 的专有名词 . 一些教师避而不教 。 于是 出现 了诸如学生误把“ 光 四百万 年” 与“ 大 约两亿年” 两个互相 比较 的数字 . 让 听者能够

依“文”而教 教出特色——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依“文”而教 教出特色——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妙 ; 等等 。 如教学 《 新
型 玻 璃 》对 于 “ 贝 ” 教 学 , , 分 的 于 永 正 老 师 是 这 样 对 学 生讲 的 :这 “ 是 指 测 量 声音 大小 、 弱 的 单 位 。 强 科 学 家说 ,声 音 超 过 7 0分 贝 , 对 人体 就 有 危 害 了 。城 市 中 有 的 马 路 旁 安 装 着 测 定 声音 大 小 、 强 弱 的装 置 ,以后 你 们 注 意 看 看 。这 ” 样的“ 解 ” 到为止 , 时少 , 讲 点 花 学
法也要因词而定 :有 的以讲 解为
好 ; 的 以实 验 演 示 为 佳 : 的 以 有 有
变 的程 度 超 过 了人 类历 史上 百万
年 的总 和 。 学 生 一 不 小 心 就 会 把 ”
功。 ( ”叶圣陶语 ) 为了让读 者对事
物 、 理 有 一 个 清 晰 、 整 的 了解 事 完

“ ” 导 的作 用 。 问题 二 : 子教 学 严重 缺位 长句 根 据 交 际 风 格 ,有 专 家 把 文 章 的 语言 分 为科 学 体 、 艺术 体 与 谈 话 体 三 类 。说 明文 的 语 言 大 多 属 于 科 学 体 , 特 点 为 : 子 结 构 其 句 严 谨 , 句 较 多 , 略 句 ~ 般 是 相 长 省
的 发 现 和 发 明 ” 样 的长 句 子 , 这 学 生 大 多 一 下 子 很 难 把 握 主 要 意 思 。 读 通 的基 础 上 , 师 可 以 通 在 教 过 提 问 帮 助 学 生 提 取 句 子 的 主 干 :这 句 话讲 谁 怎 么 样 ? “ ”这 样 ,
师认为教 了学生也不懂 ;二是 自 己讲解 , 怕有 “ 灌输” 的嫌疑 。 对于
意 思 不 甚 了 了 。对 于 长 句 子 主 要 意 思 的概 括 , 以 采 用 “ 干 提 取 可 主 法 ”如 对 于 “ 2 纪 一 百 年 的 。 在 0世 时 间里 ,人 类 利 用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初三作文之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现状分析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

初三作文之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现状分析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现状分析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大,怎样抓好说明文教学,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下是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与过去相比,说明文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认识也逐渐深入和提高,多年取得的成绩值得称赞。

但是,与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相比,说明文仍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说明文是学生最没兴趣学习的课文。

综观我们的说明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在当前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诸多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1.观念陈旧,方法死板《课标》在教学建议一栏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但大多数教师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大有存在,不能够聆听学生的心声,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唱独角戏。

教学流程死板,按着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套路进行教学。

教学方式老套,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的课堂模式,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参与,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以往在教学与现代科技有着密切关联的科技类说明文时,因为教学设备落后,阅读说明文只能通过读和想,没有可参考的直观信息辅助,许多内容往往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教学设备的局限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天现代教育设施的普及,多媒体的运用、电脑走进了教室,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出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但有的老师却固执地坚守在老死的困境中,无视现代科技所带来的这一便利,仍然坚持一本课本,一本教参,一支粉笔讲半天。

日常难觅踪影的事物、抽象难懂的科技知识,不管老师怎样费心费力的讲解,学生听起来仍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全然无法感知科技的魅力,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象感,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标题:说明文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说明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然而,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常常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1 从传授者到引导者:传统的说明文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传授知识,而现代说明文教学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主动探索和理解知识。

1.2 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说明文教学不应仅仅注重知识点的传授,更应该将知识点融入到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框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3 从讲解到示范: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示范,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2.1 激发学生兴趣:说明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案例、实际应用场景等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和主动性。

2.2 引导学生思考: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源、实践活动等,丰富说明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参与的重要性3.1 学生角色的转变:在说明文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和探索的主体。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2 合作学习的推广:说明文教学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3 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错误,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和提高。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4.1 教材的选择和设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并进行适当的设计和调整,使其更符合说明文教学的要求。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反思一、引言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特点、原理、功能等进行解释和阐述,以达到向读者传递信息的目的。

说明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说明文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实用性和生活性的话题,如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如何制作食品等,以便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示范和练习。

三、问题分析1. 缺乏足够的实例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只给出一两个例子,而这些例子往往是比较简单和常见的。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缺乏互动和合作在传统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说明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3. 缺乏实践环节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只是在纸上进行摹拟练习,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改进建议1. 提供丰富的实例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更丰富、更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可以通过引用真正的案例、生活中的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增加互动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互动和合作的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参预进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量和表达能力。

3. 引入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入实践环节,例如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结语通过对说明文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实例、缺乏互动和合作、缺乏实践环节等。

浅谈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n a E d u c a t i 。 n — I n — n — — o v — a — : t : i o : n — H : : e : r : 。 a : l : d — I j
浅 谈 说 明 文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温 国 安 ( 河北省 唐 山市乐 亭县王 滩镇 新 开 口初级 中学
为什 么 这 样 红 , 要 读 懂 花 儿 有 各 种 颜 色 的 成因 。 为 了 训 练 学 生 在 文 章 中 提 取 信 息 的 技 能, 说 明文 教学 中常 用 的 几种 策略 有 : ( 1 ) 在 文中圈点勾 画、 列提纲 、 画图表 , 提 取 与 整 合文 章 信 息 。 ( 2 ) 对 照实 物或 图片 , 口述 其 特 点、 形态 、 构造等 , 再 与课 文 比较 , 学 习 说 明 语 言 的 准 确 和 说 明顺 序 的 把 握 。 如, 看 图说 明某 座 石拱 桥 的 结 构特 点 ; 《 看 云 识 天 气 , 1 教学 中的突 出问题 : 教师不 能整体 对 照各 种 云 的 图片 说 明其 形 态 、 色彩、 位 置 或者反过来 , 根 据 文 字 绘 制 把 握说 明文 的教 材地 位 及教 学 要求 和 预 兆 的 天 气 。 如何 教 学 说 明 文 , 教师要胸有成竹 , 了 图片 。 例如, 钱梦 龙老师在教学 《 中 国石 拱 然于胸 。 义 务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明确 提 桥 》 时, 先 出示 一 幅 教 学 挂 图 , 让学 生 自己 出: ( 1 ) “ 阅读科技作 品, 注 意 领 会 作 品 中所 先 说 说 赵 州 桥 的 结 构 , 在学生 明白“ 拱” 是 体 现 的 科 学精 神 和 科 学 思 想 方 法 。 ” ( 2 ) “ 写 怎 样 的 形 状 后 , 又 启 发 学生 准 确 表 述 “ 一 个 简 单 的 说 明文 , 做到 明白清楚” 。 但 从 教 学 大 拱 与 四 个 小 拱 关 系 ”。 待学生说 出“ 四 个 实际来看 , 许 多 教 师 不 能 准 确 把 握 说 明文 小 拱 在 一 个 大 拱 的 两 侧 上 方 、 大 拱 两 侧 的 在 教 材 中的 地 位 , 不 能 准 确 掌 握 单 元 教 学 上 方 各 有 两 个 小 拱 、 四 个小 拱 在 一 个 大 拱 重 点 和方 向 , 多 从 自 己的 经 验 出 发 , 确 定 教 的 两 侧 ” 等答案出来后, 又 通 过 图示 、 比较, 学 的重点和难点 , 造 成 说 明 文 教 学 中 重 点 终 于 使 有 的 学 生 得 出 了 “ 大 拱 的 两 肩 上 各 的偏移 。 有两个小拱 ” 的最准确表述 。 ( 3 ) 角色 模 拟 , 例如 Ⅸ 大 自然 的 语 言 》一 课 要 求 “ 在 探 如 阅读 Ⅸ 看 云识天气》 , 让 学生 口述 “ 我是 一 索 自然 奥 秘 的 过 程 中 , 要 讲 究 科学 精 神 、 科 朵—的 云 ” , 说 明 自己的特 点 。 ( 4 ) 比较 阅读 , 学 态度和科学的思想 方法 。 ~ 培 养 注 重 观 如 比 较 《 中国石拱桥》 与《 桥之 美》 , 感 知 科 察、 讲 究 实 证的 科 学 态度 , 求 真创 新 的 科 学 普 文章 与 艺 术随 笔 的 文 体 差 异 。 精神 , 学 习正确的科学方 法 。 ” 而 一 位 教 师 的教 学 设 计 中把 《 大 自然 的语 言》 教 学 目标 3 教 师对教 学的错误认知 : 只注重讲 确定 为 : 掌 握 说 明 文 中 描 写性 语 言 的 生 动 说 明 方 法 , 不 注 重 学 生 是 否 学 到 什 么 性和有条理说明事理。 试问: 学生 梳 理 了文 有些教 师认为 : 说明文 , 主 要 给 学 生 讲 章条理 , 也 感受 到 语 言的 生 动 了 , 这 就 代 表 清 楚说 明文 的 种 类 、 说 明的 方 法 、 说 明 的 顺 着理 解了文章信 息吗? 从 以 上 教 学 内 容 来 序 、 说 明 的语 言就可 以 了 , 至 于 课 文 的 内 看 , 重 点不在 于辨 认其 为拟 人手法 、 效 果 容 , 学 生 通 过 自读 是 可 以理 解 的 。 如《 统 筹 “ 形象生动 ” , 或者辨 明这是 “ 举例子 ” 的说 方 法 》 是 一 篇典 型 的 说 明文 , 长 期 作 为 初 中 明方法 ; 而在于读 出“ 杏花一耕地 、 桃 花 一 教材 的 保 留 篇 目。 许 多教 师 认 为 , 本 文 的 内 种谷子 、 布 谷 鸟一 割 麦 插 禾 ” 的对应 关系 , 容 简单 明 了 , 无须探究 , 只 要 让 学 生 明确 几 明 白这 些 例 子 所 要 服 务 的 中 心 意 思 , 物 候 种 说 明方 法 就 可 以 了 。 真的这样简单 吗? 与农事 有密切关 系, 早 被 劳 动 人 民 认 知 和 还有 些教 师认 为 : 说 明 文 教 学 如 果 过 和i 用 。 多地 关 注 文 本 内 容 , 就 容 易 上 成 常 识 课 科 学课, 忽视 了语 文 教 学 的本 原 。 对 于 任 何 文 2 在 阅 读 中的 突 出 问 题 : 学 生不 能 准 本 来 说 , 应该首先读懂它的内容 , 再 探 讨 写 确 理 解和 把握 文 中传 递 的信 息 作方法 或表达 技巧 。 如 果学 生 学 完 一 篇 说 说 明文教学 , 首 先 要 让 学 生 读 懂 说 明 明文 , 对 其 中 的科 学 知识 仍 是 一 知 半 解 、 稀 的事物或事理 , 训 练 学 生 的 信 息 筛 选 和 加 里 糊 涂 , 就 算 知 道 了说 明顺 序 、 说 明方 法 、 工的能力 。 真 正 的 教 学 中 学 生 把 握 信 息 的 语 言 特 点 , 又 怎 能 代 表 阅读 能 力 的提 高 呢 ? 能 力是 很 差 的 。 我 曾做 过 一 项 实验 : 让 一 位 其 实 , 对许 多说明文而言 , 弄清说 明顺序、 初 中生 默 读 《 奇妙 的克隆》 第一部分 , 然 后 说 明 方法 , 并 不 困难 , 比如 《 大 自然 的语 言 问她 “ 什 么 是 克 隆 ”, 结 果 是 她 回答 不 出 要 《 花儿为什 么这样 红》 的说明顺序 , 作者 已 点, 看 着 书 也 答不 出 。 这 反映 了学 生 缺 乏 准 经 非 常 清 楚 地 用 “ 首先 、 其次” 等提 示 语 、 用 确 提 取 文 章信 息 的 阅读 技 能 。 因此 , 说 明 文 段 首 设 问 句 的 方 式 , 点明了写作思路 ; “ 举 教学 , 首 先 要 让 学 生 读 懂 说 明 的 事 物 或 事 例 子 、 引用 ” 等 说 明方 法 , 学 生 也 很 容 易 辨 理。 例如 : Ⅸ 大 自然 的 语 言 》 , 要 读 懂 什 么是 认 。 真 正 的 教 学 重 点和 难 点 在 于 : 文 章 介 绍 “ 物候” ? 物 候 与 气 候 的 关 系是 什 么 ? 《 花 儿 的那 些 科 学 事 理 , 学 生 真 的 能 读 明 白吗 ? 乃

以说明文《太阳》为例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计划

以说明文《太阳》为例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计划

以说明文《太阳》为例谈实用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计划在小学,所谓的说明文就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成因、结果,使人们对这一事物有个明晰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的说明体课文,通常也称之为“常识性课文”。

选入小语教材中的说明文较多,其题材非常广泛,有天文气象知识、地理历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生物生态知识等。

如《太阳》就是以介绍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天文气象知识为题材的说明文。

在说明文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四重四轻”,即重智商发展,轻求知欲望的培育;重内容分析,轻语言特色的学习;重阅读理解,轻表达方法的迁移;重知识传授,轻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提升阅读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阅读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说明文体裁特点的优势,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

一、紧扣题材,激发求知欲望说明文内容枯燥无味,难教难学。

为此,我们更应该找到好的切入点培育学生的求知欲。

许多教师多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作文章,这固然重要,但我认为以内容为突破口更重要。

因为说明文丰富多彩的题材,无疑给了孩子一个迷人的科学万花筒,小学生又具有好奇的特点,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去观察、去了解、去探索......所以教师要借助这方面的优势去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并把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功地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去,从而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望。

在教学《太阳》一课时,课前可从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这一内容入手,为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感受到太阳对人类十分重要,如果我们不去了解认识它,说不定哪天自己也就成了它的牺牲品,从而激发探求欲望;课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太阳无穷的“内涵”和无尽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欲望;课后开展拓展阅读、广泛收集资料信息,撰写研究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欲望。

二、立足本质,学习积累语言说明文教学不仅仅是理解掌握文中所阐述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说明事物,因此很容易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说明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说明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说明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说明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

老师们执教研究课、公开课,通常选择文学作品,很少有人选择“说明文”。

但是,训练学生阅读科学文本的能力,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对科学知识和精神的培养,都需要通过学习说明文来进行。

纵观如今的说明文教学,却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 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教师不能整体把握说明文的教材地位及教学要求如何教学说明文,教师要胸有成竹,了然于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1)“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但从教学实际来看,许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说明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不能准确掌握单元教学重点和方向,多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造成说明文教学中重点的偏移。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要求“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

”而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把《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说明文中描写性语言的生动性和有条理说明事理。

试问:学生梳理了文章条理,也感受到语言的生动了,这就代表着理解了文章信息吗?从以上教学内容来看,重点不在于辨认其为拟人手法、效果“形象生动”,或者辨明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在于读出“杏花—耕地、桃花—种谷子、布谷鸟—割麦插禾”的对应关系,明白这些例子所要服务的中心意思,物候与农事有密切关系,早被劳动人民认知和利用。

2 在阅读中的突出问题: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中传递的信息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

真正的教学中学生把握信息的能力是很差的。

我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位初中生默读《奇妙的克隆》第一部分,然后问她“什么是克隆”,结果是她回答不出要点,看着书也答不出。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瑞蓉来源:《南北桥》2020年第20期【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并且教育相关部门也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浅议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196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学生在此时期良好的学习情况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每一位小学教师不仅要认真执行教学过程,还应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我国的学生而言,语文并不是一门陌生的学科,早在就读小学之前学生便接触过和语文相关的教育,并且汉语的语言环境也能助力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學过程中,很多班级的说明文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笔者将简要列举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每位学生都应该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其他学科。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且教学范围宽广的学科,其中涉及记叙文、议论文以及说明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教学。

由于缺乏一定的学习经验,很多小学生都不能轻松且有效地学习说明文,有些学生甚至将学习说明文视为一件“苦差事”,他们表示学习说明文的过程较为枯燥且艰难。

学生之所以如此抵触学习说明文,不仅包含自身的原因,还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有极大的关联。

虽然很多教师总是竭尽全力地教学说明文,但是课堂教学始终难以处于有效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并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说明文的内容,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据观察,很多教师在教学说明文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缺乏相应的教学情境。

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需要教师依托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才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说明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初中说明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初中说明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初中说明文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不足:许多初中生在阅读说明文时,由于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限制,难以完全理解文章中的专业术语、概念或复杂句子,导致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出现偏差。

2.阅读技巧欠缺: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往往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比如快速定位关键信息、理解段落大意、区分事实与观点等,这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3.缺乏阅读兴趣:说明文通常涉及较为枯燥或专业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缺乏兴趣会导致学生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4.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有些说明文涉及特定的文化背景或领域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就难以理解文章中的某些内容。

5.词汇和语法障碍:初中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可能会遇到生词或复杂的语法结构,这些词汇和语法障碍会干扰他们的阅读,导致理解困难。

6.答题技巧不熟练:在考试环境中,学生可能因为没有熟练掌握答题技巧而失分,比如不知道如何准确回答问题、如何提取关键信息等。

7.思维方式和逻辑不清晰:说明文往往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初中生在这方面可能还不够成熟,导致在阅读时难以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说明文中的内容。

2.教授阅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寻读等,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3.激发阅读兴趣: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具有趣味性的说明文作为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补充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加强词汇和语法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巩固学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减少阅读障碍。

6.训练答题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如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组织答案等,提高考试成绩。

7.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说明文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知识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浅尝辄止,不能理解说明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教学要求,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不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存在问题认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55-01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说明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

老师们执教研究课、公开课,通常选择文学作品,很少有人选择“说明文”。

但是,训练学生阅读科学文本的能力,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对科学知识和精神的培养,都需要通过学习说明文来进行。

纵观如今的说明文教学,却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 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教师不能整体把握说明文的教材地位及教学要求
如何教学说明文,教师要胸有成竹,了然于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1)“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但从教学实际来看,许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说明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不能准确掌握单元教学重点和方向,多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造成说明文教学中重点的偏移。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要求“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
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

”而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把《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说明文中描写性语言的生动性和有条理说明事理。

试问:学生梳理了文章条理,也感受到语言的生动了,这就代表着理解了文章信息吗?从以上教学内容来看,重点不在于辨认其为拟人手法、效果“形象生动”,或者辨明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在于读出“杏花—耕地、桃花—种谷子、布谷鸟—割麦插禾”的对应关系,明白这些例子所要服务的中心意思,物候与农事有密切关系,早被劳动人民认知和利用。

2 在阅读中的突出问题: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中传递的信息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

真正的教学中学生把握信息的能力是很差的。

我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位初中生默读《奇妙的克隆》第一部分,然后问她“什么是克隆”,结果是她回答不出要点,看着书也答不出。

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因此,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要读懂什么是“物候”?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读懂花儿有各种颜色的成因。

为了训练学生在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技能,说明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策略有:(1)在文中圈点勾画、列提纲、画图表,提取与整合文
章信息。

(2)对照实物或图片,口述其特点、形态、构造等,再与课文比较,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说明顺序的把握。

如,看图说明某座石拱桥的结构特点;《看云识天气》,对照各种云的图片说明其形态、色彩、位置和预兆的天气。

或者反过来,根据文字绘制图片。

例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先出示一幅教学挂图,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赵州桥的结构,在学生明白“拱”是怎样的形状后,又启发学生准确表述“一个大拱与四个小拱关系”。

待学生说出“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上方、大拱两侧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等答案出来后,又通过图示、比较,终于使有的学生得出了“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最准确表述。

(3)角色模拟,如阅读《看云识天气》,让学生口述“我是一朵___的云”,说明自己的特点。

(4)比较阅读,如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感知科普文章与艺术随笔的文体差异。

3 教师对教学的错误认知:只注重讲说明方法,不注重学生是否学到什么
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主要给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种类、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就可以了,至于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是可以理解的。

如《统筹方法》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长期作为初中教材的保留篇目。

许多教师认为,本文的内容简单明了,无须探究,只要让学生明确几种说明方法就可以了。

真的这样简单吗?
还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教学如果过多地关注文本内容,就容易
上成常识课科学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原。

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应该首先读懂它的内容,再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

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其实,对许多说明文而言,弄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并不困难,比如《大自然的语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作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用“首先、其次”等提示语、用段首设问句的方式,点明了写作思路;“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学生也很容易辨认。

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文章介绍的那些科学事理,学生真的能读明白吗?乃至所举的例子,究竟在说明什么,学生理解了吗?
4 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优秀的科普文章,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科技爱好,历来起着重要作用。

新课标也强调指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而大多数教师课文教学中只关注说明方法的教学与培训,而很少涉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与科学的思想方法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要点:注重观察、讲究实证、求真务实、敢于创新。

教学中注意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

例如,阅读建筑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北京城的中轴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华世纪坛》《苏州园林》《说屏》等),只有读懂了建筑物的人文内涵,才算真正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因为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建
筑的灵魂,在于特定的文化精神。

介绍科学知识或自然现象的事理说明文,同样存在人文内涵。

例如《向沙漠进军》与《旅鼠之谜》,思考人类繁衍与保护自然的关系;读《生物入侵者》,思考全球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新问题;读《奇妙的克隆》,思考生物学革命给道德伦理带来的新挑战。

5 文学性语言的品读,不能为理解科学知识服务
有些老师在教说明文时,喜欢在文学性语言上做文章,如《看云识天气》对各种云彩的描写,《大自然的语言》开头三段对四季景象的描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引用、修辞等。

我们要提醒的是:这些文学性语言的阅读,必须服务于科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看云识天气》,不能孤立地欣赏各种云彩的描写,而是要把它们所征兆的天气特点弄清楚,还要梳理出各种云彩的变化顺序。

再如教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具体到每一处文学语言,都可以联系科学知识的说明效果来分析。

如设问、间隔反复、排比段,单单辨认出修辞方法是不够的;倘若问学生:你为什么能快速找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不就可以反过来体会“设问、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为科学性”服务的含义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