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产品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类产品调研
关于做同类产品的市场调查一般从那些方面入手嗯?如果是为了做新品开发需要,主要做哪些数据分析呢?
一,
1.先要看这些产品在什么地方卖
2.了解各产品的卖点
3.从各地批发商/经销商处了解同类产品的出货情况
4.了解购买的是什么年龄什么层次的消费群
5.是什么市场价/中间商利润
6.是否有广告支持及促销活动等
二
1.市场定位
2。针对人群
3.销售终端
4.产品构造/性能/特点/及包装
5.价格
不谈调研目的的报告都是耍流氓,报告只是形式,达到目的才是关键。
一份完整的报告包含哪些内容
1、产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1)行业分析
以下几个要点必须要谈:
市场规模。说明整个盘子有多大,以论证该领域的分量。盈利情况。能不能赚钱、赚了多少、怎么赚的。论证盈利能力以及稳定性。
增长态势。这一条承担的是论证产品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的职责,所以非常重要。
(2)行业细分
每一个大行业都可以进行细分。以我熟悉的二手车行业为例,除了交易,还有二手车金融,二手车融资租赁,二手车信息平台,二手车SAAS,二手车物流等等类型。其中交易类产品类型就有B2B、B2C、C2B、C2C几种交易模式,而每种模式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为了看清行业机会,每个细分领域都要按照步骤一的方法进行分析。
(3)典型产品分析
列举有代表性的产品及公司。说明如下情况:
公司规模。员工数量,融资情况。
业务情况。市场占有率,业务覆盖区域。
硬性指标。流量、独立用户数、月活。
增长态势。即以上所有数据的变化情况。
产品的核心优劣势分析。
各产品间的关系分析。
(4)新机会
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行业细分领域中的某一处。
使用颠覆式的方法将原需求满足中的一环改写。
借鉴国外或其他行业的经验。
使用场景的重构。
利用线下的衍生需求(如果有的话)做突破口。
(5)风险
产品核心价值的实现,是否依托于一些颇有难度的工作。上下游公司以及网络巨头是否容易切入这个领域。
盈利能力是否稳健。如果暂未赚钱,是否具有盈利的想象空间。
产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的目的是了解行业,看是否存在机会。所以没有完美的分析报告模板,只有更贴合的解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做优化。
2、竞品分析报告
竞品分析报告的目的是了解竞品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场如战场。
作用有以下几点:
了解。了解竞品定位、产品、用户、业务、盈利、公司情况,行业趋势。
对比。对比中找差异,找行动点。
验证。竞争对手的项目或功能,能帮我们发现新的机会点,或验证需求是否成立。
竞品分析明确了目的之后,接下来就要明确要分析哪些竞品,因为竞品太多,我们只会对重要竞品进行分析。
选好了竞品之后,这个时候开始正式着手分析。但竞品分析报告,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工作,我更倾向于偏宏观的来分析。
以下是我整理的报告内容:
行业分析(市场规模、盈利情况、增长态势);
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公司情况(员工数量、重要背景、融资情况);
用户情况(目标用户、用户数据);
市场数据(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
核心功能;
产品优缺点;
运营及推广策略;
总结&行动点。
很多人会提到需要加入交互设计、视觉设计、页面框架,我倾向于不要,要也是粗略的概括一下。个人根据情况选择。
加入行业分析,是因为竞品不一定都是同需求的同类产品。
可参考文章:《竞品分析,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3、产品体验报告
产品体验报告跟竞品分析报告,很容易混淆,而且很多内容都有重叠,所以很多人会混在一起写。
但我感觉还是分开写会好一些,原因有以下几点:
目的不同。竞品分析报告目的在了解竞品情况,侧重点在竞品的宏观分析,产品体验报告目的在了解竞品的产品体验,侧重点在产品功能及用户体验。若是混在一起,目的不明确,
且不易于阅读。
阅读对象不同。竞品分析报告管理层会关注,产品体验报告更多的是产品经理关注。
工作量太大。一份分析报告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若是再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太关注的元素上,更是得不偿失。
以下为我整理的报告内容:
(1)产品体验
战略层:产品定位、用户需求、市场分析。
范围层:基础功能、特色功能。
结构层:产品结构功能图、用户使用流程图。
框架层:页面框架。
表现层:视觉设计。
(2)产品功能迭代路径
(3)运营及推广策略
(4)竞品简要分析
参考文章:《京东金融产品体验报告》
这篇文章是用于面试之用,所以会添加一些模块,使其看起来更牛逼。
4、行业市场竞报
行业市场竞报,是一个持续要做的工作,做到时刻关注,定期总结。
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取信息:
内部市场、运营部门、管理层等信息收集
艾瑞咨询、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Alexa、Appstore
竞争对手网站、交流互动平台、产品历史更新版本、促销活动、最新调整、招聘信息等
竞争对手的季度/年度财报
行业媒体平台新闻、论坛、QQ群等
调查核心用户、活跃用户、普通用户不同需求弥补和代替的产品
使用对方的产品、客服咨询、技术问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