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十二章要点
有机化学第12章 羧酸
四、α-H的卤代反应
羧酸的α-H可在光、碘、红磷、硫等催化剂存在下被溴 或氯取代生成卤代酸。
RCH2COOH
Br2 PΔ
RCHCOOH Br2
Br
PΔ
Br R-C-COOH
Br
控制条件,反应可停留在一取代阶段。
CH3CH2CH2CH2COOH + Br2
P Br2 70 ℃
实质上并非两者的简单组合
醛酮中 C O 键长 0.122nm
醇中
C OH 键长 0.143nm
O HC
OH
(甲酸)
0.1245nm 0.1312nm 电子衍射实验证明
O RC
O-H
P-π 共轭体系
RC sp2 杂化
O OH
O RC
OH O HC OH
O RC
O
O 0.127nm HC
O 0.127nm
O RC
O
O HC
O
羧酸的化学性质
H
脱羧反应
O
RCC
羟基断裂呈酸性
H
OH
α H 的反应
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一、酸性
羧酸具有弱酸性,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RCOOH
RCOO + H+
乙酸的离解常数Ka为1.75×10-5 , pKa =4.76 甲酸的Ka=2.1×10-4 , pKa =3.75 其他一元酸的Ka在1.1~1.8×10-5之间, pKa在4.7~5之间。 可见羧酸的酸性小于无机酸而大于碳酸(H2CO3 pKa1=6.73)。
oocoh形式上看羧基是由一个和一个组成coh实质上并非两者的简单组合醛酮中coo01245nm键长0122nmhc01312nmoh醇中coh甲酸电子衍射实验证明键长0143nmoorcohrc2ohp共轭体系sp杂化ooorcrcrcohoooo0127nmohchchcohoo0127nm羧酸的化学性质h脱羧反应orcc羟基断裂呈酸性ohhh的反应羟基被取代的反应一酸性?羧酸具有弱酸性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第十二章-重排反应
Wolff 重排可能经 Carbenes 中间体。
=
=
=
=
O
O
R C CH N N ( N2 ) R C CH +
有时可分离出烯酮:
R'OH NH3 R'NH2
RCH2COOR' RCH2CONH2 RCH2CONHR'
O
C6H5
C
C
N2
110℃ ( N2)
C6H5
O C6H5 C C
C6H5
(C6H5)2C =C=O
后攻打到迁移终点。 c. α-氨基醇在亚硝酸作用下也可发生类似旳重排。
重排机理:
R1 R2 R C C R3 H+
HO OH
R1 R2
R C C R3 HO +OH2 R2
R C C R3 HO R1
+
R1 R2
H2O
RC
C
R3 重排
R
+
C
+
HO
HO
R2 H+ R C C R3
O R1
R2 C R3 R1
CH3
CH3
+
1,2-甲基迁移
+
CH3 C CH CH3
CH3 C CH CH3
产物
CH3
CH3 3o 碳正离子
CH3
+
CH3 C CH Ph
CH3
+
CH3 C CH Ph
CH3
CH3
2o 碳正离子 产物
阐明苄基型碳正离子在苯环旳影响下, 比叔碳正离子更稳定。
(2)氢迁移
CH3CH2CH2Br
暨大有机化学课件第十二章_取代羧酸
苹果酸
CH2COOH HO-C-COOH
CH2COOH
3-羟基-3-羧基戊二酸 柠檬酸
(3)羟基酸的制法
1. 卤代酸水解
CH2-COOH H
Cl2 红P
CH2-COOH H2O/OH- CH2-COOH
Cl
OH
2. 羟基腈水解
R C=O HCN/弱OHR' (H)
OH C
H
CH3CH2CH CHCO2H
-卤代羧酸中的卤原子较活泼,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生成其它取代羧酸。例如:
R-CH-COOH Br
NaOH H+
R-CH-COOH
H2O
OH
NH3 R-CH-COOH NH2
① NaHCO3 R-CH-COONa
② NaCN
CN
H3O+
R-CH(COOH)2
第二节 羟基酸
与浓硫酸一起加热,则脱去一氧化碳(成酸反应) :
二、β-酮酸
β-酮酸只在低温下稳定,在室温以上易脱羧生成酮,这 是β-酮酸的共性。
β-酮酸受热时比较α-酮酸更易脱羧,一方面是由于酮基 上的氧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另一方面是由于酮基上氧 原子与羧基上的氢形成分子内氢键,故受热时易于脱羧。
第四节 β-二羰基化合物
一、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O
O
CH3C CH2 C OEt
93%
OH
O
CH3C CH C OEt
7%
❖原因: ①在烯醇式结构中存在共轭体系,降低了体系的内能; ②烯醇式结构能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较稳定的六元环, 使稳定性增加。
❖在乙酰乙酸乙酯中,加入与酮作用的试剂,酮式发生 反应;
有机化学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NH2 对氨基苯磺酸
4.命名芳胺时,当氮上同时连有芳基和脂肪烃基时, 应在芳胺名称前冠以N– ,明确取代基位置。
NHCH3 N(CH3)2 CH3 NCH2CH3
N-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5.氨基连在侧链上的芳胺,一般以脂肪胺为母体来 命名
CH2CH2NH2 2-苯乙胺
(二)氨与醇或酚反应
Al2O3 350~400℃,0.5MPa
CH3OH + NH3
CH3NH2 + (CH3)2NH + (CH3)3N + H2O
OH
+ NH3
(NH4)2SO3 150℃,0.6MPa
NH2
+ H2O
二、由还原反应制胺
(一)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这是制备芳胺常用的方法。 (二)醛和酮的还原氨化 醛和酮与氨或胺反应后,再进行催化氢化,称为醛 和酮的还原氨化。
NH2 MnO2,H2SO4 ~10℃ O O
§12—4 季铵盐和季铵碱
一、季铵盐 叔胺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季铵盐。 季铵盐是无色晶体,溶于水,不溶于非极性
有机溶剂。 季铵盐的最重要用途是用作阳离子表面活性 剂和相转移催化剂
二、相转移催化剂
(一)含义ຫໍສະໝຸດ 当两种反应物互不相溶时,就 构成了两相。由于反应物之间不容易接触, 反应较难进行,甚至不发生反应。若加入一 种催化剂使反应物之一由原来所在的一相, 穿过两相之间的界面,转移到另一相中,使 两种反应物在均相中反应,则反应较易进行。 这种催化剂叫做相转移催化剂。
(三)与叔胺反应 脂肪族叔胺在强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形成盐。芳 香族叔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氨基对位取代的亚硝 基化合物(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羧酸
2020/1/31
C H 2C O O H
C H 2C O O H C H 3(C H 2)7C H =H C (C H 2)7C O O H
α -萘基乙酸 β -萘基乙酸 9-十八碳烯酸
也可以用△表示双键的位次,把双键碳 原子的位次写在△的右上角。例如 △9-十八 碳2、烯俗酸名法:根据来源命名
由于P-Π 共轭的结果,使得C=O双键与 C-OH单键的键长平均化:
羧基λ C=O 0.125nm 醛酮:λ C=O 0.122nm λ C-O 0.131nm 醇 :λ C-O 0.143nm
2020/1/31
醛 酮 中CO 键 长 0.122nm
醇 中 COH 键 长 0.143nm
O 0.1245nm HCOH0.1312nm
§12-2 羧酸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强调:
1、沸点:由于羧酸是极性化合物,它的 沸点比相应的醇高
甲酸(46):100.7
乙醇(46): 78.5
乙酸(60):bp. 118 丙醇(60): 97
2020/1/31
2、熔点:从丁酸开始,羧酸的熔点随分子 量的增大呈交替上升,一般偶数碳原子比相 邻的奇数的酸的熔点高,原因P3。例如
即HCOOH > 1°RCOOH > 2°RCOOH > 3°RCOOH 2.酰卤的生成 被卤素所取代生成酰卤
羧酸与PX3、PX5、SOCl2作用则生成酰卤
2020/1/31
(1) 与PX3作用
R C O O H+P X 3
R C O X+H 3 P O 320 D e 0 c .
此法适用于:低沸点的酰卤的制备。例如
(2)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可以用分水 器或202加0/1/31入浓硫酸吸水;
高中化学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1有机物分类与官能团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3)1.有机物脂环化合物(如)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烷烃(如CH4)链状烃(又称脂肪烃)烯烃(如CH2===CH2)炔烃(如CH2===CH2)2.烃脂肪烃:分子中不含苯环,而含有其它环状结构的烃(如)苯()芳香烃苯的同系物(如)稠环芳香烃(如)二、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碳碳双键)苯苯酚(醚键)(羰基)(羧基)(酯基)考点2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同分异构体及命名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三、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骨架不同,如CH3—CH2—CH2—CH3和四、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烷烃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步骤是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1)最长、最多定主链①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例如:应选含6个碳原子的碳链为主链,如虚线所示。
②当有几个等长的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
例如:含7个碳原子的链有A、B、C三条,因A有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A为主链。
(2)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①首先要考虑“近”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
例如:②同“近”考虑“简”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应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
例如:③同“近”同“简”考虑“小”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则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
例如:(3)写名称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
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
阿拉伯数字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
【全文】有机化学: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
仲酰胺
叔酰胺
N-甲基乙酰胺 N,N-二甲基甲酰胺
命名:酰基名称+胺(或某胺)——“某酰(某)胺” 内酰胺用希腊字母标明氨基位置。
O CH3 C NH
乙酰苯胺
CH3 N O H
δ-己内酰胺
O
CH3
CH3 C N CH2CH3
N-甲基-N-乙基乙酰胺
O
NH
O
邻苯二甲酰亚胺
母体化合物的优先次序:
RCOOH > RSO3H > (RCO)2O > RCOOR' > RCOX > RCONHR' > RCN > RCHO > RCOR' > ROH > ArOH > RNHR' > ROR'
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O
OO
O
O
RC X > RC OCR > RC OR' > RC NH2 ≈ RCN
亲核取代反应总的结果是-L基团被羟基、烷氧 基或氨(胺)基所取代,这称为羧酸衍生物的水解、 醇解和氨解反应。
1. 水解 —— 生成相应的羧酸
O R C L + H2O
O R C OH + HL
(1)酰卤的水解
O 室温
R C X + H2O
O R C OH + HX
(副产物:HX)
低级的酰卤极易水解,如乙酰氯遇水反应很激烈;随 着酰卤分子量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解速度逐 渐减慢,必要时需加入适当溶剂(如二氧六环,四氢呋喃 等,以增加其与水的接触,促使反应速率加快。
(2) 酸酐的水解
COOH
+ ?CH318OH
O C 18OC(CH3)3 H3O+ ?
有机化学_第十二章_有机含氮化合物
2 、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胺为气体或易挥发性液体; 高级胺为固体; 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胺具有特殊的气味; 胺能与水形成氢键; 一级胺和二级胺本身分子间也能形成氢键。
(三)胺的化学反应 1、结构
N H H
H
N
(1) 氨和胺中的N是不等性的 sp3杂化,未共用电子
对占据一个sp3杂化轨道。
甲胺
苯胺
甲基乙基环丙胺
2、IUPAC命名法:
选含氮最长的碳链为母体,称某胺。 N上其它烃基为取代基,并用N定其位
CH3
CH3NH2 methylamine H3C N C2H5 N-ethyl-N,4-di ethylbenzenamine
甲胺
N,4-二甲基-N-乙基苯胺
N,N- dimethyl-3-methyl-2-pentanaime CH N( C H ) 3 2 52
NO 2
(3)磺化反应
NH NH NH HSO NHSO H 2 2 3 4 3 H SO 2 4 1 8 0 ℃ H O 2 SO H 3
*有 未 共 用 电 子 对
R N H 2
*碱 性 *亲 核 性
R N 3
*被 氧 化 剂 氧 化 *有 活 泼 氢 *与 强 碱 作 用
1、胺的碱性和胺盐的生成 (1)产生碱性的原因: N上的孤对电子
(2)判别碱性的方法: 碱的pKb;其共轭酸的pKa;
形成铵正离子的稳定性。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电子效应:3o胺 > 2o胺 > 1o胺 空间效应:1o胺 > 2o胺 > 3o胺 溶剂化效应:NH3 > 1o胺 > 2o胺 > 3o胺
溶剂化效应是给电子的,N上的H越多,溶剂化效应越大, 形成的铵正离子就越稳定。不同溶剂的溶剂化效应是不同的。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缩合反应(含本章总结习题课)
当α C
NaOC2H5 , NaOH
H 只有一个时, 不易反应, 须加强碱:
(C6H5)3CNa , LDA, 叔丁醇钠 等.
4.2 混合酯缩合反应
一般选用
一个酯有 α H 一个酯没有 α H
用强碱
O C
OCH3
+ CH3
O C
NaH
OCH3
H+
O
O
C CH2 C OCH3
+ CH3OH
OO
O
C2H5O C C OC2H5 + CH3CH2C OCH3
O
O
NaOC2H5
CH3 C OC2H5 + CH3 C CH3
O
O
CH3 C CH2 C CH3 + C2H5OH
O
NaNH2 CH3I
O
不对称酮的酰基化及烃基化的区域选择性:
1.热力学控制:用三甲基氯硅烷实现
O CH3 (C2H5)3N
DMF
(CH3)3SiCl
CH3Li
O-Li+ CH3
CH3I
CH3COOH + HCHO + H N
H+ CH2COOH CH2 N
( HOOCCH2CH2
N
)
OH + HCHO + H N
OH H+
CH3CN + HCHO + H N
CH2 N H+
NCCH 2CH2 N
不对称酮 曼尼希碱
得 混合物. 霍夫曼消除反应
NCCH2CH2 N 或 碱 NC-CH=CH2 + H-N
2EtOEtOH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CH2=CHOCOC2H5
丙二酸二乙酯
醋酸乙烯酯
12.9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2.
一、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 加成-消除历程:
O 1) R C L O
+
Nu
R C Nu L 亲 亲亲 亲
O 2) R C Nu L:-X,-OCOR,-OR,-NH 2 L R
O C OH HO
O C
O C OH
pKa
4.76
3.75
1.23
2、α-H卤代
• 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
Br2/P
Br CH2COOH CH2COOH Cl
CH3COOH
Cl2/S
CN
NaCN
CN
H+/H 2 O
RCHCOOH X
① OH
+
-
RCHCOONa OH RCHCOONa RCHCOONa NH 2
②羧酸氯化水解
RCH2COOH Cl2 P RCHCOOH Cl OH .H2O RCHCOOH OH
2、β-羟基酸
• ① 通过次卤酸(p.55)
OH
HOCl
OH Cl
NaCN
OH
R
R
R
CN
1) NaOH
2) H
+
R
COOH
② Reformasky反应
Zn+BrCH2COOC2H5 RCHCH2COOC2H5 OZnBr 无 RCHO ZnBrCH2COOC2H5 .H2O RCHCH2COOH OH
.H2O H
+
三、化学性质
1、酸性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羧酸
pka 1 HOOCCOOH HOOCCH 2 COOH 1.27 4.21
pka 2 4.27 5.64
24
2. 酸性顺序
影响RCOOH酸性强弱的因素
(2) 共轭效应 -C越大,酸性越大(使-COO-负电荷分散) O2 N pKa 3.42 COOH CH3O 4.47 COOH COOH 4.20
34
(二)羧基中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2. 酯化反应 (esterification) (★) (2) 催化剂 (catalyst)
C H3C O O H + H O C2H5 H+ C H3C O O C 2H5 + H2O
催化剂对平衡时间的影响
编号 1 2 3
反应温度(℃) 室温(25℃) 150℃ 室温(25℃)
类型 间位(m-)
对位(p-) 邻位(o-)
距羟基距离 中等
最远 最近
诱导效应 (-I)中
(-I) 小 (-I)大
共轭效应 无(-C)
(-C) (-C)
氢键 无
分子间 分子内
酸性
小 大 中
30
(二)羧基中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31
(二)羧基中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1. 酰卤
比较:醇类的卤代
SOCl2 R R OH PBr3 R Cl Br
R' R- CH = C R"
R'
KMnO4 △
R- C= O +O = C OH R"
2
一.羧酸的制备
1. 氧化反应 (1) 烯烃、炔烃的氧化断裂 ◆ 烯烃:用热的或酸性KMnO4 ◆ 炔烃:用碱性KMnO4
CH3CH2CH2CH2C CH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和碳酸衍生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羧酸衍生物 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其 在合成中的应用 碳酸衍生物、油脂和原酸酯
第一节
一、结构
羧酸衍生物
O O O O O R C X R C O C R' R C OR' R C NH2
酰卤
酸酐
酯
酰胺
羧基中羟基被置换生成羧酸衍生物,它们经简单 的水解反应可转变为羧酸. 腈 ( RCN ) 水解生成羧酸,故也在本章予以讨论.
NHCOCH3
5-乙酰氨基-7-(2氧代丙基)-2-萘甲酸
2-乙酰氧基苯甲酸
乙酸(3-甲氧基-4氰基苯基)酯
三、物理性质
酰氯酸酐:低级的酰氯和酸酐是有刺鼻气味的液体, 高级的为固体。 酯:低级的酯具有芳香的气味,可作为香料。乙酸 异戊酯(香蕉味);丁酸甲酯(菠萝味); -辛內酯(椰子味)。十四碳酸以下的甲酯和 乙酯均为液体。 酰胺: 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高。除甲酰胺外均是
4-Chlorocarbonylbezioc acid
普通命名法: -溴丁酰溴 IUPAC 命名法: 2-溴丁酰溴 对氯甲酰基苯甲酸 对甲氧基苯甲酰氯
4-氯甲酰基苯甲酸
2 酸酐的命名
单酐:在羧酸的名称后加酐字; 混酐:将简单的酸放前面,复杂的酸放后面再加酐字 O 环酐:在二元酸的名称后加酐字。
O O CH3COCCH3 Acetic anhydride O O CH3COCCH2CH3 O Aceticpropionic anhydride Succinic anhydride O
快
R'OH +RCO-
2. 酸性下水解
O C2H5CO18C2H5 + H2O
有机化学学习笔记:第十二章醛酮
亲核加成分为与含碳、含氧(硫)、含氮亲 核试剂的反应 1.与含碳亲核试剂的亲核加成
含碳亲核试剂:炔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 HCN A. 与炔化物亲核加成
O
R''C CH NaNH2/NH3(l)
OH R-C-R'(H) C CR''
R-C-R'(H) R''C C Na
O
H3+O
CH3 CH3 CH3 Al2O3 Pd/BaSO4 1. HC CNa CH3-C-CH3 2.H +O HOC-C CH CH2=C-C CH CH2=C-CH=CH2 H2 3 CH3 脱水
O CH3 O CH3
负碳离子可以形成在分子平面的两侧, 与H+结合,结果生成外消旋体。
CH3 ph
12.2 物理性质
1.沸点
CH3CH2COOH n-C4H9OH CH3COC2H5 n-C3H7CHO n-C5H12 C2H5OC2H5 FW b.p.(0C) 74 141 74 118 72 80 72 76 72 36 74 35
RLi的亲核性强,酮的空间阻碍大,也可生成3醇。
O CH3CHCCHCH3 CH3 CH3 (CH3)3CLi H3+O OH (CH3)2CHCCH(CH3)2 (CH3)3C
C. 与HCN亲核加成
O R-C-R'(H) HCN OH R-C-R'(H) CN
应用范围: 1. 醛 (-CHO); 2. 甲基酮 (-COCH3); 3. 小于8个碳的环酮。
C O
C C
C O
Nu (亲核试剂)
O的一个2p电子与C的 sp2上的一个电子形成 键;另一个2p电子与 C的p电子形成键。 在无外在基团影响时, C=C本身是非极性双 键;由于O的电负性 大,导致C=O本身就 是极性双键。 C=C与亲电试剂发生亲 电加成;C=O与亲核试 剂发生亲核加成。
有机化学——第12章糖类化合物
葡萄糖单元是通过α-1,4-苷键相连。与直链不同的是,每隔20-25
个葡萄糖单元,就有一个以α-1,6-苷键相连的支链。
α-1,6-苷键
α-1,4-苷键
32
性质:
(1) 水溶性: 热水
直链淀粉:溶解 支链淀粉:糊化
(2) 水解性:大分子 淀粉 蓝糊精
小分子 无色糊精 麦芽糖 D-葡萄糖
红糊精
(3) 显色反应:
-苷键
甲基 - -D-吡喃葡萄糖苷 20
6、酯化反应
应用制备酯的通用方法可以在糖中的每一个有羟基的位点发生成 酯反应。
快 Ac2O NaAc 0oC 无水 ZnCl2 Ac2O 0oC 慢 100oC 相对较快 -D-吡喃葡萄糖 -D-吡喃葡萄糖 快 Ac2O NaAc 0oC Ac2O, NaOAc 100oC相对较慢
鼠李糖 (C6H12O5)
戊糖 根据碳原子数不同: 己糖 单糖 (monosaccharides) 分类: 根据羰基的不同: 醛糖 酮糖
低聚糖 (Oligosaccharides) 2-10个单糖
多聚糖 (Polysaccharides) > 10 个单糖
2
第一节 单糖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除丙酮糖外,所有单糖都有旋光性。多数单糖有变旋现象。
14
五、单糖的化学性质: 1、碱催化的异构化反应
15
2、氧化反应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
凡是对斐林试剂、托伦试剂、本尼迪试剂呈正反应的糖称为还 原糖,呈负反应的糖称为非还原糖。 醛糖具有醛基(或半缩醛羟基),可以被弱氧化剂氧化;酮糖在碱 性条件下发生互变异构形成醛糖,也可被氧化。
黄原酸纤维素:
35
纤维素酯
有机化学12羧酸衍生物
2020/3/11
1
【本章重点】 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共性与特性;
酯的水解历程,氨解、醇解历程。 【必须掌握的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性质;
亲核取代—消除反应机理。 【了解的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碳酸衍生物、油脂。
2020/3/11
2
❖羧酸分子中,羧基内的羟基被其他基团取代生成的化合 物,并能水解成羧酸的,称为羧酸衍生物。
己二酰胺
CH2CH2CONH2
hexanediamide
2020/3/11
14
❖酸酐是两个羧酸分子间脱水的生成物。 两个相同的羧酸分子脱水生成单纯酸酐,两个不同的羧 酸分子脱水生成混酐。
O
OOO源自RCOCR单纯酐R C O C R'
混酐
二元羧酸分子内脱水生成环状酸酐。
羧酸还可以与另一分子无机酸脱水生成混酐。
英文名是将相应的羧酸词尾-ic acid换成-yl halide。
O
O
CH3 C OH
乙酸
CH3 C Cl
乙酰氯
acetic acid
acetyl chloride
英文halide意为卤化物,酰氯使用氯化物chloride一词。
2020/3/11
9
O C OH
苯甲酸 benzoic acid
O
酰胺的水解比酯困难。
2RCOOH + (NH4)2SO4
2020/3/11
28
N-取代酰胺和N,N-二取代酰胺更难水解,一般要与酸或 碱一起加热到100℃以上。
原因: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和碳氧双键p-π共轭,使羰 基碳的亲电性减弱;氨基是一个较难离去的基团。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影响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仍然是
空间位阻)
(3-4) 酸催化水解过程
O R C OR' H
+
OH R C OR'
+
HOH R C
O H2 OH OR'
+
质子转移
R C
OH OH O R` H
+
-R'OH R C
OH OH
+
O H
+
R
C
+ H+ OH
(3-5)少数酯:酸催化水解为烷氧键断裂
O C R OCR'3 R + OH C O CR3' R OH C O
O C R OH
OH C NH
(5-1)酸催化水解过程
H+ RC N OH
互变异构 -H+
H2O RC NH O R
OH2 -H+ NH
R
NH
R
NH2
◆ 控制条件,腈部分水解.
CN N N H O 浓 H2SO4 N N H CONH2 O
6、醇解
① 酰卤的醇解: 很易进行
O (CH3)3CC Cl + OH O N (CH3)3CC O
2、酸酐、酯和腈
① 多元醇酯称为某醇某酯
② 腈的主链碳原子个数应包括-CN中碳原子
O C O O C O O O
苯甲酸酐
丁二酸酐
CH3 O
CN O
3-甲基-4-丁内酯
苯甲腈
3. 官能团选为母体化合物的优先顺序为: RCOOH > RSO3H > (RCO)2O > RCOOR’ > RCOX > RCONHR’ > RCN> RCHO > RCOR’ > ROH> ArOH > RNHR’ > ROR’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12章: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OH Br2 / CCl4 HO HO
Br N
OH Br
NH2
20℃
NH2
OH
N
室室
+
N
Br HO
N
19:46
③亲核取代反应
发生在α位 发生在 位
19:46
④氧化与还原反应
氧化难、 氧化难、还原易
19:46
(哌啶)
19:46
4、重要的衍生物 、 ①维生素pp 维生素
维生素pp促进组织新陈代谢,降低血中胆固醇。 维生素 促进组织新陈代谢,降低血中胆固醇。体内缺 促进组织新陈代谢 乏维生素pp时 乏维生素 时,可引起糙皮病
19:46
②异烟肼(雷米封) 异烟肼(雷米封)
治疗结核病的良好药物
19:46
③维生素B6 维生素
维生素B 维生素 6是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必需物质
N
H O
H
19:46
3、化学性质 、 ①碱性
19:46
碱性大小:脂肪族胺> 碱性大小:脂肪族胺>氨>吡啶>苯胺 吡啶>
(CH3)3N > NH3
> N
> N
NH2
19:46
②亲电取代反应
发生在β位 发生在 位
19:46
若吡啶环上有第一类定位基时, 若吡啶环上有第一类定位基时 , 能使吡啶环 活化, 能使亲电取代反应较容易进行, 并且取代 活化 , 能使亲电取代反应较容易进行 , 位置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位置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19:46
N H
吲哚
N H
咔唑
19:46
Br2
0℃ N H
B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311 周环反应内容提要本章学习一类新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中反应健的断裂和形成是同时进行的,叫做周环反应。
它的特点是原有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产生同步发生,不受溶剂和催化剂等的影响。
反应条件(加热或光照)对这类反应特别重要。
前线轨道理论和对称守恒原则以及立体化学是本章的要点和难点。
在前面一些章节中已学过的离子型和自由基型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自由基、正离子、负离子等活性中间体产生。
本章将讨论另一类型反应,即在加热或光照下,反应物通过一个环状的中间过渡态,随着过渡态的原有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同步发生,完成反应得到产物,这种反应叫做周环反应。
由于通常把同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协同反应,故周环反应实际上是通过环状过渡态的协同反应。
周环反应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1) 反应中间体或过渡态不带电荷,即无离子或自由基存在;(2) 不需酸或碱催化,也不受催化剂、溶剂极性等影响,但受光或热制约; (3) 反应是立体专一性的。
一般常见周环反应是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和σ-迁移反应,本章将分别予以讨论。
11.1 电环化反应在线型共轭体系的两端,由两个π电子生成一个新的σ键或其逆反应,都称为电环化反应(electrocyclic reaction)。
例:1,3-丁二烯过渡态环丁烯过渡态1,3,5-己三烯1,3-环己二烯电环化反应,有的需要光照,有的需要加热,并且当产物可能有立体异构体时,产物的立体异构既与光照或加热条件有关,又与共轭烯烃的π电子数有关。
例如:33CH 3CH 3CH 3CH 3HH (2E,4Z)-2,4-己二烯或(2E,4E)-2,4-己二烯研究表明,电环化反应具有明显的选择规律。
11.1.1 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律周环反应是协同反应。
由于它们既不是离子型反应,也不是自由基反应,所以不受酸、碱以及自由基引发剂的影响,但受光或热的制约,而且反应有明显的立体化学属性,反应产物具有高度立体专一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光或热),一种构型的反应只得到某一特定构型的化合物。
例:3CH3CH3CH3CH3CH3CH3HHHHHH+(2E,4E)-2,4-己二烯 (2Z,4Z)-2,4-己二烯(2Z,4E)-2,4-己二烯由上述反应可见,电环化反应产物的立体选择性与电环化反应过程的顺旋和对旋有关。
电环化学反应的选择规律见表11.1表11.1 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律例如:33CHCHCH3CH333己二烯(2E,4E)-2,4-己二烯CH3CH33333顺旋对旋ΔH H11.1.2 电环化选择规律的理论解释1、前线轨道理论1952年,日本的福井谦一(Fukui Kenichi)将分子轨道理论应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提出了前沿电子的概念,并由此发展成为前线轨道理论。
由n个p轨道组合的n个分子轨道,有的能量比原来高,有的比原来低。
例如:1,3-丁二烯中,4个p轨道组合成4个分子轨道(见图11.1),在基态时,两个π电子占据能量最低的ψ1轨道,另外两个π电子则占据能量较低的ψ2轨道。
ψ2在此是电子已占有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叫做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常以HOMO表示。
π电子在这个轨道中最活泼,往往是参与反应的电子。
这个分子轨道的变化或重新组合方式决定着反应的能否进行,所以HOMO又叫做前线轨道。
另一种对反应也有同样作用的分子轨道是属于电子未占据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低的,叫做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用LUMO表示。
在1,3-丁二烯中,ψ3就是LUMO。
在光的作用下,往往有π电子被激发从HOMO跃迁到LUMO,原来为LUMO现在为HOMO的这384385个分子轨道的变化对周环反应能否进行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这个反应中LUMO 也是个前线轨道。
在周环反应中,前线轨道的性质决定着反应的途径。
CH 2CH 2CH 2CHCH CH 212122 HOMO3 LUMO 4123 HOMO 4 LUMO 1激发态基态图11.1 乙烯和1,3-丁二烯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2、对称守恒原则1965年,Woodward 和Hofmann 提出了周环反应中的对称守恒原则:周环反应的成键过程是分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中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必须是守恒的。
也就是说,反应物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和产物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必须一致,这样反应就容易进行;如对称性不能达到一致,或取得一致有困难时,反应就不能进行或不易进行。
他们还根据这一原则来预测周环反应能否进行及其立体化学特征。
他们对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律从理论上作出了解释,为此,Hofmann和福井谦一共同获得1981年Nobel 化学奖。
从分子轨道理论计算,1,3-丁二烯和1,3,5-己三烯的π分子轨道图形见图11.2。
Ψ1ΨΨ3Ψ4Ψ1Ψ2Ψ3Ψ4Ψ5Ψ6基态第一激发态基态第一激发态1,3-丁二烯1,3,5-己三烯图11.2 1,3-丁二烯和1,3,5-己三烯π分子轨道Hofmann 认为,在电环化反应中,共轭烯烃分子中的一个π键变成σ键,因此必须考虑π轨道的386对称性。
而根据前线轨道理论,反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只是前线轨道。
对于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只与分子轨道的基态有关,丁二烯和己三烯在加热时的电环化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别是ψ2和ψ3(前沿电子);而对于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只与分子轨道的激发态有关,丁二烯和己三烯在光照条件下的电环化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别是ψ3和ψ4(前沿电子)。
那么,对称守恒原则如何解释前面的电环化选择性呢?下面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
(1) 2,4-己二烯的电环化反应2,4-己二烯要变成3,4-二甲基丁烯,必须在C 2与C 5之间生成σ键,这就要求2,4-己二烯分子的两端分别绕C 2-C 3及C 4-C 5键旋转,同时,C 2,C 5上的p 轨道逐渐变成sp 3轨道。
3H 333 46HOMO: ψ2,基态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只要考虑HOMO 轨道。
对称守恒原则要求,2,4-己二烯分子中C 2和C 5上的p 轨道变成3,4-二甲基环丁烯分子中的sp 3轨道,其对称性仍保持不变。
即p 轨道位相为(+)的一瓣仍变为sp 3轨道位相为(+)的一瓣。
根据化学键理论,组成化学键的两个轨道,位相必须相同,这样才能有效地重叠形成化学键。
因此,对于2,4-己二烯的电环化反应,在基态下HOMO 是ψ2,为了形成σ键,C 2-C 3及C 4-C 5必须按相同方向旋转(顺旋)。
但在光照下,2,4-己二烯的HOMO 是ψ3,C 2-C 3及C 4-C 5必须按相反方向旋转(对称)才能形成σ键。
3H 336HOMO: ψ3,激发态从1,3-丁二烯电环化反应的分析可以推导出,对于4n 个π电子体系,在加热条件下,分子处于基态,顺旋成键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途径,对旋是禁阻的;在光照下,分子处于激发态,对旋成键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途径,顺旋是禁阻的。
激发态HOMO对旋Ψ3(2) 2,4,6-辛三烯的电环化反应在基态下HOMO 是ψ3,分子轨道图如下,根据前线轨道理论和轨道对称守恒原则,对旋是允许的。
387HOMO: ψ3,基态H 333Δ在激发态下HOMO 是ψ4,分子轨道图如下,根据前线轨道理论和轨道对称守恒原则,顺旋是允许的。
HOMO: ψ4,激发态H 333从1,3,5-己三烯电环化反应的分析可以推导出,对于(4n +2)个π电子体系,在加热条件下,分子处于基态,对旋成键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途径,顺旋是禁阻的;在光照下,分子处于激发态,顺旋成键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途径,对旋是禁阻的。
Ψ3顺旋对旋激发态HOMO基态11.2 环加成环加成反应(cycloaddition )是在两个π电子体系的两端同时生成两个σ键而闭合成环的反应,环加成的逆反应叫环消除反应,环加成反应与环消除反应遵循相同的规律。
环加成反应按反应物提供的π电子数可分为[2+2]﹑[4+2]等环加成反应,如乙烯二聚环化是[2+2],而Diels-Alder 反应是[4+2]环加成反应。
11.2.1环加成反应的理论要点对于环加成反应,前线轨道理论认为,两个分子之间的协同反应,遵循下列三项原则:(1) 起决定性作用的轨道是一个分子的HOMO 和另一分子的LUMO ,当两个分子反应时,电子从一个分子的HOMO 流入另一个分子的LUMO 。
(2) 对称性匹配原则,当两个分子相互接近时,起决定作用的两个轨道,必须有共同的对称性,也就是要求一个分子的HOMO 与另一分子的LUMO 能发生同位相重叠。
(3) 相互作用的两个轨道能量必须接近,能量相差越小,反应越容易进行。
11.2.2 [2+2]环加成反应一个乙烯型分子与另一个乙烯型分子相互接近时,若在加热条件下,它们均为基态,一个分子提供HOMO ,即π轨道,另一分子提供LUMO ,即π*轨道。
π轨道与π*轨道位相不同,因此是轨道对388称性禁阻的。
但在光照条件下,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乙烯型分子提供HOMO 为π*轨道,另一个处于基态的乙烯型分子提供LUMO 也为π*,它们位相相同,可以重叠成键,因此,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
一个分子的HOMO基态下:另一个分子的LUMO 对称性不匹配, 热反应禁阻 对称性匹配、光反应允许激发态下:一个分子激发态下的HOMO另一个分子基态下的LUMO例如:CH 3CH 3CH 3CH 3CH 3CH 3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应该说明:[2+2]在加热下,对称性不匹配,只说明不能经协同过程发生反应,但有可能经其它反应历程进行,无立体选择性。
例如:OCH 3NCCN +CNNC△OCH 3NCCNCN NC OCH 3NCCNCN NC 无立体选择性ΔCNCNCN211.2.3 [4+2]环加成反应加热条件下乙烯型化合物与1,3-丁二烯的环加成,可以是乙烯型化合物的HOMO (π轨道)与丁二烯型化合物的LUMO (Ψ3轨道)重叠,也可以是乙烯型化合物的LUMO (π*轨道)和丁二烯型化合物的HOMO (Ψ2轨道)重叠,这与不饱和碳原子上所连基团的性质相关。
但不管怎样,在基态下,它们都是对称性匹配的,因此,能发生[4+2]环加成反应。
Ψ2Ψ3基态[4+2]热反应允许HOMOLUMO HOMOLUMOππ*但在光照下,一种分子处于基态,另一种分子处于激发态,一种分子提供的HOMO与另一种分子提供的LUMO有不同的位相,故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
加热条件下,[4+2]环加成反应是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反应。
乙烯型化合物和1,3-丁二烯型化合物中取代基的立体关系均保持不变。
例如:CO2CH3HH CO2CH32CH32CH3+顺-4-环己烯-1,2-二甲酸二甲酯1,3-丁二烯马来酸二甲酯H3CO2C HH CO2CH32CH32CH3+反-4-环己烯-1,2-二甲酸二甲酯1,3-丁二烯富马酸二甲酯11.2.4 环加成反应规律环加成反应能否发生与参与反应的总π电子数及反应条件(加热或光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