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作者:唐惠忠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19年第03期一、成语中的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比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后的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約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
又如:①衣锦还乡:衣,穿;②经天纬地:经、纬,规划。
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
用作使动的人如:①汗马功劳:汗,使……出汗;②损人利己:利,使……得利。
用作意动的,如:①自相鱼肉:鱼肉,以……为鱼肉;②幕天席地:幕、席,以……为幕、以……为席。
二、成语中的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比如:①见贤思齐:齐,与……相等;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赤、黑,变赤、变黑。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比如:假公济私:公、私,公家的名义、私人的利益。
3.形容词用作使动(意动)。
用作使动的如:①光宗耀祖:耀,使……荣耀;②自圆其说:圆,使……圆满;③怡情悦陛:怡、悦,使……怡、使……悦。
用作意动的如:人贵有恒:贵,以……为贵。
三、成语中的动词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
比如:①推陈出新:出,使……出现;②降龙伏虎:降、伏,使……降、使……伏;③破釜沉舟:破、沉,“使……打破、使……沉没。
2.动词活用为名词。
比如:患得患失:得、失,得到的利益、失去的利益。
四、成语中的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的。
比如:狼吞虎咽:狼、虎,作吞、咽的状语,像狼一样地、像虎一样地。
2.表示行为、动作的处所的。
比如:①道听途说:道、途,作听、说的状语,在道上、在途中;②风餐露宿:风、露,作餐、宿的状语,在风里、在露天下。
3.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的。
比如:①上蹿下跳:上、下,作窜、跳的状语,向上、向下;②南征北战:南、北,作征、战的状语,向南方、向北方。
4.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式的。
比如:①条分缕析:条、缕,作分、析的状语,一条条地、一缕缕地;②字斟句酌:字、句,作斟、酌的状语,一字字地、一句句地。
成语中使动意动用法
成语中使动意动用法
周希文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使动、意动的用法是古汉语动司一种特殊用法。
现在以大家熟悉而常见的成语为主,看成语中使动、意动的用法。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
使动用去中的谓语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承担,由于词的不同,活用为使动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周希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3
【相关文献】
1.古汉语中使动和意动用法的辨别 [J], 时学伟
2.用成语讲解使动、意动用法 [J], 张延波
3.试析古文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之辨法 [J], 谷振华
4.古文中使动与意动用法特点浅探 [J], 尤庆环
5.文言文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例说 [J], 卢香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汉语成语,源远流长。
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
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
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
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
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
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
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
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
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
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
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
如:“他做作业。
”“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
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
这显然是不行的。
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
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
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
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之”是“使之活”。
形容词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
”就是“春风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使动用法:“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
名词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
”“客我”是“以我为客”。
三、名词用如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蹄之”是“(用蹄子)踢之”的意思。
又如:“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群”是“群居的意思”。
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是“往西去了”的意思。
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
但在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
这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
如表示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北”表示方位。
“蜀太宋以下郊迎。
”“郊”即“郊外”,表示处所。
“郊迎”,就是“在郊外迎接”。
表示工具或依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可译为“用箕畚运到⋯⋯”。
又如:“失期,法当斩。
”“法当斩”是“依法应杀头”的意思。
表示对人的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待之”是“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的意思。
表示比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犬坐于前”,是“其中一条狼像狗那样坐在前面”的意思。
1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的意思。
如《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句子中的“惊”,并不是说主语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使宾语姜氏受了惊吓。
实际上,使动用法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用“动+宾”表示“使+宾+动”的意思。
现代汉语一般不用使动用法,而是用递系结构来表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本来属于形容词或名词。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可以临时改变其词性或用法,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等。
以下是一些例子:
1.名词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一些名词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用作动词。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这个成语中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欲穷千里目”中的“穷”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穷尽”,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使穷尽”。
3.数词用作动词:
数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三思而后行”中的“三”原本是数词,表示“三个”,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多次考虑”。
4.意动用法: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用作意动用法。
例如,“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原本是名词,表示“老师”,在这个句子中用作意动用法,表示“把……当作老师”。
5.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一个词语用作动词时,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而是
由宾语发出的动作。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原本是名词,表示“灭亡”,在这个句子中用作使动用法,表示“使……灭亡”。
以上是一些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这些用法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且这些用法的出现也增加了古汉语的复杂性和魅力。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四种。
一、名词的活用
成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可 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它出现在动词应当出现的位置上,在意 义上又不能用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把句 子解释通,而应当换成一个与这个名词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意义来解时,就 可以说这个名词活用成动词了。共分三种情 况:①名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3、吾从而师之 4、孔子师郯子
3.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所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就是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没有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的现象。
(1)副词+名词 (2)名词+名词 (3)几种特例
⑴副词+名词
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 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 是“不”)的后面,便具有了动词的 性质,活用为动词。
精兵简政 发扬光大 含糊其辞 高视阔步 光宗耀祖 涸泽而渔 独善其身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例子有四: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千里 文人相轻
3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但意义有所不同。古汉语 中,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动 作行为频繁不间断的意思。时间名词作 状语,主要有三种用法:
使动用法
解析 : 是余音使潜蛟与嫠妇舞、泣。 意为“使----起舞”“使—哭泣”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解析:“亡”的是秦族,秦族不会主动灭亡自己, 是并起的山东豪俊使秦族灭亡。 意为“使---灭亡”
4、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解析:是江东父老使我为王。 意为“使---成为王”
5、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成语解析使动用法 1、汗牛充栋 解析:书太多,使牛累的出汗。意为 “使----出汗”
2、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解析:是美人的容貌使月躲进云里, 使花羞惭,使鱼沉入水底,使雁落下 沙州。
3、飞沙走石
解析:是风使沙粒飞起,使石滚动
使动用法典例分析
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是上天使心志、筋骨、体肤苦、劳、饿。 意思分别是“使---受苦”“使----劳累” “使----饥饿”
使动用法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 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 生”,遂恶之。
解析 :是庄公使姜氏受了惊吓。 意为“使----受了惊吓”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臣使他活,意为“使----活”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使宾语动”。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动词的使动用法不是以宾语作为动作行为的对象,而是使宾语作出这一动作行为。
例如:《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
例如:①《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②《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③《扁鹊仓公列传》: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④《韩非子十过》: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有时候,及物动词也用为使动,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例如:①《左传》:将战,华元杀羊食士(“食士”是“使士食”)②《史记秦始皇本纪》:(王翦)降越君,置会稽郡。
(“降越君”是“使越君”降)③《左传》:晋侯饮赵盾酒。
(“饮赵盾酒”是“使赵盾饮酒”)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②《论语》:君子正其衣冠。
③《战国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④《史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⑤《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3.名词使动用法。
A.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②《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③《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④《韩非子》: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⑤《史记》:齐威王欲将孙膑。
B.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例如: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而不信苏子矣。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动”,“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使动和意动
①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②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
不同处:
①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 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 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 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客观不一定 如此。
②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 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 法。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 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 出。
使动用法是马建忠最早发现的。
《马氏文通》中举了《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例。
马释前一“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使动, 意为“使本已光明之德更加显明”。
其后,陈承泽《国文法草创》进一步明确 提出了“致动”术语。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所以明智的君主认为五谷贵重而认为金玉低
贱。)
晁错《论贵粟疏》
现代汉语:“重男轻女”,“幸灾乐祸”均为此 类用法。
形容词使动、意动也只能从语义上辨别,例 如:
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 纳谏》 ②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劝学》 ①是意动,妻子因偏爱而主观认为邹忌比 城北徐公美。 ②是使动,学习的客观效果是使 自身变 美。
举例: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 一》)
使动和意动用法的翻译:
1.使动用法翻译成兼语词组和谓语,主语使宾 主成为这个名词。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2.有时形容词使动用法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 组。例如:
“高其值”可译为“提高”,“厚其墙”可 译为“加厚”,“广其地”可译为“扩大”等等。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
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例: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
“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
这里作纠正讲。
用法令、法则纠正。
《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
”“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
“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
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
《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
衫:穿衣。
履: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
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
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
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
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
《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
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
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
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
形,形状。
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
后,方位词。
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
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却较少出现,因此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
我们不妨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文言现象。
一、名词用如动词:1) 否定词未、非、无、亡、不等后面一般是要加动词的,如果其后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毛之地未雨绸缪不情之请不人不鬼不稂不莠兵不血刃不衫不履(2)古代不可能两个名词连用,也不可能出现名词和代词连用的情况,这种条件下,名词必须活用为动词。
晨钟暮鼓衣锦还乡绳之以法春风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华秋实夏雨雨人衣冠禽兽祸国殃民草菅人命3)所字结构(所+动词),因此所+名词,名词必须活用为动词。
所善无所事事君子所耻(4)能愿动词能、愿、欲、可、当+动词,其后若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不可名状非能水也当仁不让二、名词作状语含有这种用法的成语很多。
1) 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很容易作状语。
左顾右盼上蹿下跳前怕狼后怕虎南辕北辙东张西望上蹿下跳乌鹊南飞尘泥下漏南来北往南征北战南辕北辙东摇西摆东张西望东奔西走东倒西歪东拉西扯内忧外患东、西、南、北四字均为方位名词,在上述成语中可译为“向东、向西、向南、向北”或是“从东、从西、从南、从北”,表示动作发生的方位或趋势。
2)时间名词日、月、年、夜、朝、夕等很容易作状语。
日积月累衣锦夜行蒸蒸日上日理万机日削月割江河日下夜不归宿朝花夕拾朝三暮四3)动词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就是要做状语,表示状态、手段、方法等。
(主语+名词+谓语动词)蚕食鲸吞口诛笔伐草行露宿车载斗量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蜂拥而来抱头鼠窜狼吞虎咽刀耕火种口讲指画管窥蠡测管窥筐举拳打脚踢手拉肩扛木雕泥塑灰飞烟灭耳闻目睹道听途说街谈巷议内忧外患草行露宿里应外合路见不平路不拾遗虎口拔牙虎口逃生火中取栗纸上谈兵露宿风餐草行露宿街谈巷议锦上添花其它的成语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晨钟暮鼓(敲钟)(击鼓)耳提面命(当面)江河日下(向下流)密云不雨(下雨)衣锦还乡(穿)莫名其妙(说出)沐猴而冠(戴帽)心猿(像猴子跳)意马(像马奔跑)础润而雨(下雨) 沐猴而冠(戴帽子)绳(作准绳来处治)之以法衣(穿)锦夜行尸(占据)位素餐衣冠(穿衣服戴帽子)禽兽当头棒(用棒子打)喝不蔓(蔓延)不枝(分枝)兵不血(沾上血)刃不毛(生长植物)之地裹足不前(前进) 酒(装酒)囊饭(盛饭)袋一鼓(击鼓)作气栉(梳头发)风沐雨不胫(长着小腿)而走先礼(讲礼貌)后兵(动武) 不翼(长着翅膀)而飞不情(近乎人情)之请春风风(吹,比喻教化)人十年树(种植)木,百年树(培养)人2.名词用作状语白驹过隙(像白驹)蚕(像蚕)食鲸(像鲸)吞车载斗量(用车)(用斗)虎踞龙盘(像老虎)(向长龙)江河日下(一天天)鳞次栉比(像鱼鳞)(像梳子齿)龙飞凤舞(像龙)(像凤)犬牙交错(像犬牙)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水中)斗折蛇行——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分别作“折”“行”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从成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
以下是一些例子:1.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一些词类会进行活用,改变它们的词性。
例如,“春华秋实”中的“华”是名词,但在成语中作为形容词使用,意思是“繁盛、繁荣”。
2.省略句:在成语中,有时会省略一些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例如,“一暴十寒”中省略了主语“人”,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3.倒装句:在成语中,有时句子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行倒装。
例如,“江河日下”中的“日”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意思是“一天天、每天”。
4.意动用法:在成语中,一些词会用作动词,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
例如,“生死肉骨”中的“肉”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死人复活”。
5.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成语中,有些名词可以具有使动或意动的功能。
例如,“汗牛充栋”中的“汗”具有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出汗”;“草菅人命”中的“草菅”具有意动用法,意思是“把……看作野草”。
6.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可以具有使动的功能,表示使宾语进行某种动作或行为。
例如,“劳民伤财”中的“劳”和“伤”都具有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使……伤”。
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成语中,有些形容词可以活用作动词,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变化。
例如,“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沉水,使……落地”。
8.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成语中,有些名词可以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风驰电掣”中的“风”和“电”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是“像风一样快,像电一样快”。
总的来说,成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的集中体现,通过研究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本文主要谈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
关于熟练运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如何熟练地用文言文说。
今天小樱就来说说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 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 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பைடு நூலகம்发出的。
(一) 动词使动用法
①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③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 ⑤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⑥李牧连却之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 ⑧臣具以表闻 ⑨抶而仆之 ⑩项伯杀人,臣活之
形容词使动用法
安邦定国 大快人心 殚精竭虑 丰衣足食 富国强兵 光宗耀祖 深根固本 完璧归赵 强干弱枝 赏心悦目 美化环境
(一) 动词使动用法(成语)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飞沙走石 威武不屈 一鸣惊人
(二)名词使动用法
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汗牛充栋 ④舍相如广成传舍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既来之,则安之。 ②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X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
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
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
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
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假:久假(借用)不归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即:不即(接近)不离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速:不速(邀请)之客谢:敬谢(推辞)不敏易:不易(更改)之论行:各行(执行)其是致:格物致(得到)知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若:洞若观火(动词,像)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是)为虎作伥(介词,替)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í)(代词,它)趋之若鹜(代词,它)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存在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样存在于成语中,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勾连起来,在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第一类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奸(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如:车载斗量、马革裹尸、口诛笔伐等。
C、表示动作行为的渐进方式。
如:人才辈出、条分缕析。
D、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有比喻之意。
成语中使动意动用法
成语中使动意动用法
中国的文化深厚,词语精细。
在中文中,有一种特殊的词语成语,有些成语来自古代,有些则是几百年前的新词,都包含着深刻的中国文化文化背景,且有深层次的含义。
这其中,使用动意使动词动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可以表示“动作”、“态度”和“情绪”。
在中文里,句子里的使动词会增添表达内容的表达力,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而自然。
而在中国的成语中,有许多使用了这种特殊的动意使动词,读者可以在成语中感受到其中的动作、态度和情绪的表达。
比如“一唱三叹”,它的意思是唱歌得很好,别人听了会赞许三声。
它的动意使动词是“唱”,它表达了歌声好听,令人赞赏的意境。
另外,“四面楚歌”,它表达了绝望而孤独的感觉,形容使用者心情十分孤独,被四面包围,歌声被压抑,表达了绝望的情绪。
这些使动词的使用,可以让成语表达出更加丰富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传达出情感和中国文化的背景。
不仅如此,使动词的运用也可以改变成语的意义。
比如“投鞭断流”,它比喻用力量改善社会环境,但有时候,为了表达不同的内容,将它换做“投鞭折流”也是可以的。
这时,它比喻采取强制措施打断流程,虽然有强制的成分,但它提倡的改变也是正义的。
总之,使动词在成语中的使用非常多,它们可以丰富成语的表达,而且有时候也可以改变成语的意义,可以表达出更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
只有完全理解了中文中使动词的特殊性,读者才可以完全把握成语的真正意义,从而更好地领会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
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
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在汉语的语法世界中,使动用法是一种颇为独特且有趣的语言现象。
而当使动用法中的动词用作名词时,更是为语言的表达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多样的色彩。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简单来说,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而当使动用法中的动词用作名词时,其含义和用法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举个常见的例子,“惊”这个字,在“惊天地,泣鬼神”中,“惊”和“泣”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表示“使天地惊动”和“使鬼神哭泣”。
但当“惊”用作名词时,比如“虚惊一场”中的“惊”,就不再是使动的意味,而是指“令人吃惊的情况或事件”。
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
像“汗牛充栋”这个成语,“汗”原本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牛出汗”,而在这里用作名词,指“牛因劳累而出的汗”。
这种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它不仅丰富了词汇的意义,还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在现代汉语中,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的情况虽然相对较少,但依然存在。
比如“振奋人心”中的“振奋”,原本是使动用法,意为“使人心振奋”,而当我们说“这件事带来了很大的振奋”时,“振奋”就成了名词,指的是“令人振奋的情绪或力量”。
那么,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有什么作用呢?其一,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这种用法,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状态,让读者或听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所表达的意思。
其二,丰富词汇的内涵。
使原本单一的动词拥有了名词的属性,从而拓展了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为语言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其三,体现语言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正是语言不断发展和演变的一种表现,展示了语言的活力和创造力。
然而,对于这种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一些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比如,容易混淆使动用法动词和其作名词时的含义。
如果对词汇的理解不够准确,就可能会在使用时出现错误。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含有意动用法的成语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含有意动用法的成语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
例“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生死肉骨——肉:名词作使动词,使长肉。
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复生。
例“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躲藏,使羞惭。
例“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艾氏林燕子寻巢。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沉鱼落雁——沉、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沉入水底,使降落沙洲。
例“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接中之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飞沙走石——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
例“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来。
安: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之安定。
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威武不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屈服。
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悦近来远——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悦服。
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归。
例“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韩非子•难三》)一鸣惊人——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
例“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安邦定国——安、定: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安定、巩固。
例“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大快人心——快: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痛快。
例“假使有激浊扬清之当道,则乘是狱之起,并其监生而黜之,是为大逆不道者矣。
”(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殚精竭虑——殚、竭:形容词作使动词,使耗尽、用尽。
例“于是居肆子弟皆踊跃登来,殚精竭虑,若想推陈出新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
例“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
生死肉骨——肉:名词作使动词,使长肉。
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复生。
例“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躲藏,使羞惭。
例“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
沉鱼落雁——沉、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沉入水底,使降落沙洲。
例“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飞沙走石——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
例“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来。
安: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之安定。
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威武不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屈服。
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悦近来远——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悦服。
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归。
例“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韩非子•难三》)
一鸣惊人——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
例“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安邦定国——安、定: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安定、巩固。
例“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
大快人心——快: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痛快。
例“若果有激浊扬清之当道,则乘是狱之起,并其监生而黜之,是为大快人心者矣。
”(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
殚精竭虑——殚、竭:形容词作使动词,使耗尽、用尽。
例“于是居肆子弟皆踊跃登来,殚精竭虑,以求推陈出新之法。
”(清•杨宜治《俄程日记》卷下)
丰衣足食——丰、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丰富、充足。
例“堂头官人,丰衣足食,所住无不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
富国强兵——富、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富足、强大。
例“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商君书•壹言》)
光宗耀祖——光、耀: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光彩、荣耀。
例“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
洁身自好——洁: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纯洁。
例“归洁其身而已矣。
”(《孟子•万章上》)劳师袭远——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疲劳。
例“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强干弱枝——强、弱: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树干强壮,使枝叶柔弱。
例“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赏心悦目——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愉快。
例“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深根固本——深、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深、固。
例“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晋书•文苑传•伏滔》)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
例“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
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惊天动地
惊天地,泣鬼神
古诗词中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一个“绿”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得别开生面,既形象又凝练地描绘了一年一度、春到江南的盎然生机。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北宋·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一个空字,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两字都是使动用法,其效果是让所描绘的情景更加生动传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溅”和“惊”都是使动词:繁花使人泪溅,鸣鸟使人心惊。
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而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使人听此凋朱颜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
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出自《触龙说赵太后》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出自《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出自《病梅馆记》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出自《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为……治丧《史记滑稽列传》
(7)文嬴请三帅。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秦晋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左传·成公二年》
(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
脉,为……诊脉《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死名:为了名而死。
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
死,为……而死陶渊明《咏荆柯》
(1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1980年高考语文试题)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
为取履:替(他)取了鞋。
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分析: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
(13)《蜀道难》: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13)柳宗元《辩鹖冠子》:贪夫殉财(殉财:为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