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合集下载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模板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模板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模板1.计算概述1.1.项目概况1.2.分析目的1.3.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

2.构造说明2.1.屋面构造屋面构造类型(由外至):第1层:C20细石混凝土,厚度50 mm第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第3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90 mm第4层:卷材防水层,厚度1mm第5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厚度20 mm第6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第7层:钢筋混凝土,厚度120 mm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 =0.50表1 屋面类型传热阻值2.2.外墙构造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由外至):第1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30 mm第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第3层:蒸压加气砼,厚度200 mm第4层:石灰、砂、砂浆,厚度20 mm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表2外墙主体部分类型传热阻值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水泥砂浆蒸压加气砼石灰,沙,砂浆外墙各层之和Ri=0.11(m2.K/W);Re=0.05(m2.K/W) 外墙热阻Ro=Ri+ΣR+Re=(m2.K/W)外墙传热系数Kp=1/Ro= (m2.K/W)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3.计算分析3 1.高层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表面温度计算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T50378-2006第4.5.8条一般项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第3.3.4条规定: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第5.1.1条规定: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i.max<t e.max式中Θi.max——围护结构表面最高温度(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t e.max——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三附表3.2采用。

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一、概述1. 节能目标满足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DBJ 41/ 075-2006第4.3.5条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2. 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DBJ 41/ 075-2006二、构造说明1. 屋顶构造三、计算分析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max max i e t θ⋅⋅≤式中m 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m 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βννθθ)(max ititsai i A A ++=⋅1)内表面平均温度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sa ii i o it t t R θα-=+i t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34℃其中,e t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2.5;(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sa t 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ee sa It t αρ+== 43.8105℃ 其中,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07 W/㎡;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 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 (3)材料的传热阻:R o =1.804 (㎡K)/ W内表面换热系数: i α=8.7 W/(㎡K)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sa ii i o it t t R θα-=+=34.625℃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1)te A 与ts A 比值其中,te A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6.3 ℃;ts A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ets I I A αρ)(max -==23.137℃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m ax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935 W/㎡;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07 W/㎡;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根据以上结果,取tsA 与teA 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tetsA A的比值计算结果为3.673。

围护结构各层温度计算公式

围护结构各层温度计算公式

围护结构各层温度计算公式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围护结构在建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围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防水等性能。

而围护结构的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因此,准确地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中,通常会包括墙体、屋面、地面等部分。

每个部分的温度计算都有其特定的公式和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计算公式。

墙体温度计算公式:墙体的温度计算一般是通过考虑室内外温度差、太阳辐射、空气对流等因素来进行。

常用的墙体温度计算公式为:T = T0 + (T1 T0) e^(-kx)。

其中,T为墙体内表面温度,T0为室内空气温度,T1为室外空气温度,k为墙体材料的传热系数,x为墙体厚度。

屋面温度计算公式:屋面的温度计算也需要考虑太阳辐射、空气对流等因素。

常用的屋面温度计算公式为:T = Ta + (Ts Ta) (1 e^(-kx))。

其中,T为屋面表面温度,Ta为大气温度,Ts为太阳辐射温度,k为屋面材料的传热系数,x为屋面厚度。

地面温度计算公式:地面的温度计算一般需要考虑土壤温度、室内外温度差等因素。

常用的地面温度计算公式为:T = T0 + (T1 T0) e^(-kx)。

其中,T为地面温度,T0为室内地面温度,T1为室外地面温度,k为地面材料的传热系数,x为地面厚度。

通过以上的温度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

这些温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施工围护结构,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防水等性能。

除了以上的温度计算公式,我们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建筑物的朝向、周围环境的遮挡、太阳辐射的变化等。

因此,在进行围护结构温度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总之,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计算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理地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保证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计算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及水蒸气

计算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及水蒸气

已知大连某地区,室内温度为C 24o ,相对温度为%60;室外温度为C 9.16o -,相对湿度为%60,试计算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及水蒸气分压。

序号 材料层 ()m d ()K m W S 2⋅ ()a P h m g ⋅⋅μ 1 钢筋混凝土 0.20 1.74 17.20 0.00001582 双面经界面砂浆处理的竖向凹槽EPS 板0.042 0.36 0.0000162 3 抹面胶浆复合玻纤网格布 0.01 0.045 0.75 0.00048804 涂料或饰面砂浆 0.02 0.81 10.070.0000443()K m W ⋅λ解:由题意得C 21t o i =,C 9.16t o e -=;查温差修正系数n 值表得:00.1n =;查室内空气与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C (t o ∆表得:[]0.6t =∆;及内表面换热阻W K m 11.0R 2i ⋅=;外表面换热阻W K m 04.0R 2e ⋅=。

计算各材料层热阻:W K m 025.081.002.0d R W K m 222.0045.001.0d R W K m 115.074.120.0d R 244423332111⋅==λ=⋅==λ=⋅==λ= 根据最小总热阻公式:()[]()W K m 750.011.00.600.19.1624R t n t t R 2i e i min o ⋅=⨯⨯+=∆-=⋅ 所以保温层热阻应有:W K m 382.004.0025.0222.0115.011.0750.0R R R R R R R 2e 431i min o 2⋅=-----=-----=⋅考虑到墙面的灰缝影响,22S 、λ应予修正,查表得修正系数25.1=α K m W 450.025.136.0S 'S Km W 053.025.1042.0'2222⋅=⨯=α⨯=⋅=⨯=α⨯λ=λ所以保温层厚度m 013.0'R d 222=λ⨯=;因为大连地区室外温度为C 9.16o -,该墙体为III 型,且热惰性指标D 的取值范围为:0.4~6.1:D WK m 750.0R 49.207.10025.075.0238.036.0222.02.17115.0S R D ;W K m 310.0042.0013.0d R ,m 013.0d 2o 22222⋅==⨯+⨯+⨯+⨯=⋅=⋅==λ==∑满足墙体结构且取 所以围护结构内部温度分布为:()()()()()()()()C 71.39.1624750.0025.0222.0015.011.024t t R R R R R t C 08.59.1624750.0222.0015.011.024t t R R R R t C 18.179.1624750.0015.011.024t t R R R t C 00.189.1624750.011.024t t R R t o e i o 321i i 4o e i o 21i i 3o e i o 1i i 2o e i o i i i =++++-=-+++-=θ=+++-=-++-=θ=++-=-+-=θ=+-=--=θ计算各层材料蒸汽渗透阻:g Pa h m 65.1393247.45149.2047.80222.12658H H H H H g Pa h m 47.4510000443.002.0d H g Pa h m 49.200004880.001.0d H g Pa h m 47.8020000162.0013.0d H g Pa h m 22.126580000158.020.0d H 24321o 2444233322222111⋅⋅=+++=+++=⋅⋅==μ=⋅⋅==μ=⋅⋅==μ=⋅⋅==μ=查表得:当()()Pa 04.141)22.8322.1790(65.1393247.80222.1265822.1790P P H H H P P Pa 36.239)22.8322.1790(65.1393222.1265822.1790P P H H P P Pa 9.791P C 71.3Pa 6.878P C 08.5Pa 2.1961P C 18.17Pa 5.2062P C 00.18Pa 22.83%607.138P P ,Pa 7.138P C 9.16t Pa 22.1790%607.2983P P ,Pa 7.2983P C 24t e i o 21i 3e i o 1i 24s o 43s o 32s o 2i s o i s e s o e s i s o i =-+-=-+-==--=--===θ==θ==θ==θ=⨯=α⨯==-==⨯=α⨯===⋅⋅⋅⋅时,时,时,时,且则时,则时,。

汽车空调计算书

汽车空调计算书

车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在进行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系统中各设备内功和热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对循环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当完成一个蒸汽压缩循环时,在压缩机中外界对制冷剂作功。

而热量的传递情况则因设备而异,在冷凝器中热量由制冷剂传给外界冷却介质,在蒸发器中热量由被冷却物体传给制冷剂。

蒸发器中单位时间内向制冷剂传递的热量称为循环的制冷量,用符号Q0表示。

压缩机中因压缩制冷剂所消耗的功率用符号N0表示,它是保持循环运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两者的比?0 = Q0 / N0定义为制冷系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理,如果忽略位能和动能的变化,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可表示为Q + N = m ( h2 - h1 ) (1-1)式中:Q---单位时间内加给系统的热量(kW);N---单位时间内加给系统的功(kW);m---流进或流出该系统的稳定质量流量(kg/s);h---比焓(kj/kg);下标1、2---流体流进系统和离开系统的状态点。

当热量和功朝向系统时,Q和N取正值。

该方程可单独适用于制冷系统的每一个设备。

①节流机构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孔口时绝热膨胀,对外不作功,Q = 0,N = 0。

故方程(1-1)变为0 = m ( h3 - h4 )h3 = h4因此,可以认为节流前后其焓值不变。

节流阀出口处(点4)为两相混合物,它的焓值也可由下式表示:h4=(1- x4)hf0 + x4 hg0 (1-2)式中:hf0---蒸发压力p0下的饱和液体焓值;hg0---蒸发压力p0下的饱和蒸汽的焓值。

将上式移项并整理,得到x4=(h4 - hf0)/(h g0- hf0)(1-3)点4的比容为:v4 = (1-x4) vf0 + x4 vg0 (1-4)式中:vf0---蒸发温度t0下饱和液体的比容(m3/kg);vg0---蒸发温度t0下饱和蒸汽的比容(m3/kg);②压缩机如果忽略压缩机与外界环境所交换的热量,由式(1-1)得N0 = m ( h2 - h1) (kW)(1-5)式中:( h2 - h1)表示压缩机每压缩并输送1kg 制冷剂所消耗的功,称为理论比功,用w0表示。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1.计算概述1.1.项目概况1.2.分析目的1.3.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

2.构造说明2.1.屋面构造屋面构造类型(由外至内):第1层:C20细石混凝土,厚度50 mm第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第3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90 mm第4层:卷材防水层,厚度1mm第5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厚度20 mm第6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第7层:钢筋混凝土,厚度120 mm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 =0.50表1 屋面类型传热阻值2.2.外墙构造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由外至内):第1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30 mm第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第3层:蒸压加气砼,厚度200 mm第4层:石灰、砂、砂浆,厚度20 mm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表2外墙主体部分类型传热阻值3.计算分析3 1.高层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T50378-2006第4.5.8条一般项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3.4条规定: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5.1.1条规定: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θi.max<t e.max式中Θi.max——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t e.max——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广州市自然通风类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计算与分析

广州市自然通风类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计算与分析

∑ ξ =
1 15
40. 5
D-
arctanαn
αn
+ arctan
+ 2 Y1 ,ξ
Y3
Y3 + 2αw
(2)
式 (1) , (2) 中 S1 , S2 , S3 为材料的蓄热系数 , W/
(m2 ·℃) ,下标为所在层的编号 ,编号顺序与热流
方向相反 ,当热流方向为由室外到室内时 ,靠近室
内表面的材料层为第一层 ,而靠近室外表面的材料
广州地区夏季室外平均风速为 1. 8 m/ s ,计算 中取内外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αn 与αw 分别为 8. 7
W/ ( m2 ·℃) 和 181 6 W/ ( m2 ·℃) [6 ] 。
3. 2 计算方法[6 7 ]
3. 2. 1 室外综合温度波传到室内的衰减倍数ν和
时间延迟ξ的计算
a) 衰减倍数
ν = 0. 9 S1 +αn
S1 + Y1
S2 S2
+ Y1 + Y2
S3 S3
+ Y2 + Y3
Y3 +αw αw
e
∑D
2
(1) b) 时间延迟
·22 · 专题研讨 暖通空调 HV &A C 2005 年第 35 卷第 12 期
材料
聚苯乙烯 泡沫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石灰砂浆
0. 02
0. 93
热惰性 指标 D 0. 38 2. 78 1. 94 0. 19
密度ρ/ ( kg/ m3)
30 232 2 400 1 600
比热容 c/ ( kJ / ( kg ·℃) )
2. 00 0. 88 0. 84 0. 84

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内表面温度计算书(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一、概述1. 节能目标满足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DBJ 41/ 075-2006第条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2. 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DBJ 41/ 075-2006二、构造说明1. 屋顶构造三、计算分析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max max i e t θ⋅⋅≤式中m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m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计算):βννθθ)(max ititsai i A A ++=⋅1)内表面平均温度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计算):sa ii i o it t t R θα-=+i t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34℃其中,e t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采用;(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sa t 按照附录式(附计算)ee sa It t αρ+== ℃ 其中,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采用307 W/㎡;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3)材料的传热阻:R o= (㎡K)/ W内表面换热系数: i α= W/(㎡K)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sa ii i o it t t R θα-=+=℃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1)te A 与ts A 比值其中,te A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采用 ℃;ts A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ets I I A αρ)(max -==℃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max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采用935 W/㎡;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采用307 W/㎡;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根据以上结果,取ts A 与te A 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te tsA A 的比值计算结果为。

防结露计算书

防结露计算书

防结露计算书
1. 概述
结露现象是由于空气相对湿度过高和表面温度过低导致水蒸气在表面冷凝而形成的。

在建筑物内部,如果墙体、天花板等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就会发生结露,从而导致建筑物受损、霉菌滋生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预防结露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 计算步骤
计算防止结露所需的绝热层厚度,需要依据以下步骤:
2.1 确定室内、室外设计条件
包括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外温度等参数。

2.2 计算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查阅空气湿度计算表,确定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2.3 计算建筑部位内表面温度
根据建筑部位的热工性能,计算出内表面温度。

2.4 对比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如果内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则不会发生结露;反之,需要增加绝热层厚度。

2.5 计算绝热层厚度
根据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的温差,计算出所需的绝热材料厚度。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防结露设计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 建筑部位的结构和材料
- 气候条件和建筑朝向
- 热桥效应的影响
- 空气渗透对结露的影响
防结露计算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非常广泛,而混凝土表面温度的计算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其表面温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混凝土的水化热、模板的保温性能等。

准确计算混凝土表面温度可以帮助我们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表面温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混凝土的水化热。

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然而,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热量会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方式散失,导致表面温度相对较低。

这种内外温差过大可能会引起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因此计算混凝土表面温度对于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非常重要。

为了计算混凝土表面温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混凝土的水化热特性。

混凝土的水化热是指在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其大小与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水化热就越大。

此外,不同品种的水泥水化热也有所不同,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通常比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高。

在计算混凝土表面温度时,还需要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

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的速度。

如果环境温度较低,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快,表面温度下降也快;反之,如果环境温度较高,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慢,表面温度下降也慢。

模板的保温性能也是影响混凝土表面温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模板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散失。

模板的材质、厚度和密封性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

例如,钢模板的保温性能相对较差,而木模板的保温性能较好。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种常用的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方法——等效龄期法。

等效龄期法是基于混凝土强度与龄期的关系,通过计算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效龄期来预测混凝土的强度和表面温度。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混凝土的初始温度。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可以通过测量搅拌后的混凝土温度来获得。

绝热材料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m

绝热材料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m

绝热材料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m
我们要计算绝热材料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绝热材料的内表面温度和外表面温度。

假设绝热材料内表面温度为 Ti,外表面温度为 To。

绝热材料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tm 可以用以下数学公式表示:tm = (Ti + To) / 2
这个公式是算术平均值的定义,即两个数的和除以2。

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 Ti 和 To 的值,我们无法进行具体的计算。

但你可以将你已知的 Ti 和 To 的值代入上述公式中,来得到 tm 的值。

计算结果为:tm = 35 摄氏度
所以,绝热材料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为:35 摄氏度。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的计算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的计算

4.5.7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提出了很多基本的要求,其中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温度不能过高。

屋顶和外墙内表面的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室内人员的舒适,控制屋顶和外墙内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可使住户少开空调多通风,有利于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水平,同时降低空调能耗。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详细规定了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计算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温度的方法。

设计阶段评审方式:1、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图纸(包括围护结构做法、热工性能的说明);2、节能计算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计算的详细过程)。

建成后评审方式:1、同设计阶段审查方式;2、现场核实。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的计算建筑节能资料:1.屋面:传热系数K=0.41;做法见西安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7页;R=1/K=2.4392.东墙:传热系数K=0.66;做法见西安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8页;R=1/K=1.5153.西墙:传热系数K=0.66;做法见西安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8页;R=1/K=1.515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式如下:按西安地区查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附表得:=8.7 W/(m2·K)A te =6.1;计算得Ati=4.6℃;为2.1℃查得:水平87;东48;西47;查得:水平945;东607;西607;查得:屋面0.7;东墙0.5;西墙0.5;根据公式查表计算求得:屋面5.31;东墙3.36;西墙3.34;根据公式查表计算求得:屋面32.46;东墙31.49;西墙31.49;根据公式查表计算求得:屋面31.61;东墙14.71;西墙14.74;查表计算求得:屋面0.95;东墙0.69;西墙0.9根据公式计算求得:屋面35.82;东墙14.36;西墙20.63;计算求得D:屋面13.26;东墙7.24;西墙7.24;按公式查表计算求得:屋面166330.7;东墙2500.14;西墙2500.14;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式如下:将以上所有计算查表求得的数据带入公式按公式计算求得:屋面34.7℃;东墙33.1℃;西墙33.8℃;。

第四章传热【例4-1】某平壁厚度b=037m,内表面温度t1=1650℃,外表面

第四章传热【例4-1】某平壁厚度b=037m,内表面温度t1=1650℃,外表面

第四章 传热【例4-1】 某平壁厚度b =0.37m ,内表面温度t 1=1650℃,外表面温度t 2=300℃,平壁材料导热系数λ=0.815+0.00076t ,W/(m ·℃)。

若将导热系数分别按常量(取平均导热系数)和变量计算,试求平壁的温度分布关系式和导热热通量。

解:(1)导热系数按常量计算平壁的平均温度97523001650221=+=+=t t t m ℃平壁材料的平均导热系数556.197500076.0815.0=⨯+=m λW/(m ·℃)导热热通量为:()()5677300165037.0556.121=-=-=t t b q λW/m 2设壁厚x 处的温度为t ,则由式4-6可得()t t x q -=1λ 故 x x qx t t 36491650556.1567716501-=-=-=λ上式即为平壁的温度分布关系式,表示平壁距离x 和等温表面的温度呈直线关系。

(2)导热系数按变量计算,由式4-5得()()x t t ..x t t a x t q d d 007608150d d d d 0+-='+-=-=λλ 或 -q d x =(0.815+0.0076t )d t积分 ()⎰⎰+=-b t t t t ..x q 021d 0007608150d得 ()()212212200076.0815.0t t t t qb -+-=- (a )()()5677300165037.0200076.0300165037.0815.022=-⨯+-=q W/m 2 当b =x 时,t 2=t ,代入式(a ),可得()()221650200076.01650815.05677-+-=-t t x 整理上式得01650200076.01650815.0567700076.0200076.0815.0222=⎥⎦⎤⎢⎣⎡⎪⎭⎫ ⎝⎛⨯+⨯-+⨯+x t t解得 x t 761049.11041.71072⨯-++-=上式即为当λ随t 呈线性变化时单层平壁的温度分布关系式,此时温度分布为曲线。

燃料棒温度场计算简单流程

燃料棒温度场计算简单流程

相关参数芯块半径:Ru 6.65mm包壳外径:Rci 7.5 mm包壳内径:Rco 6.8 mm线功率密度:ql 6300W/m间隙传热系数:hg 1000w/m2·℃包壳热导率:Kc 14.6 w/m·℃包壳外表面温度:Tco 包壳内表面温度:Tci芯块外表面温度:Tu 芯块中心温度: To计算流程由冷却剂往包壳内推:1.包壳内表面温度TciTci=Tco+ ql·2.芯块外表面温度TuTu= Tci+ ql/3.燃料中心温度= ql /4燃料芯块积分热导率T/℃T/℃100 849 1200 5341 200 1544 1298 5584 300 2132 1405 5840 400 2642 1560 6195 500 3093 1738 6687 600 3497 1876 6886 700 3865 1990 7131 800 4202 2155 7488 900 4544 2348 7916 1000 4806 2432 8107 1100 5081 2805 9000根据最新的方案,中央燃料区最大线功率密度为6300W/m,其他参数不变,计算燃料元件温度分布:1.包壳内表面温度TciTci=Tco+ ql·=459+6300×=465.732.芯块外表面温度TuTu= Tci+ ql/=456.68+6300/=6083.燃料中心温度= ql /4-= ql /4=I(608)=3497 I(800)=4202I(608)=3526.44I(To)=6300/4+3526.44=4028=748.4相关参数芯块半径:Ru 包壳内径:Rci 包壳内径:Rco线功率密度:ql 间隙传热系数:hg 包壳热导率:Kc燃料芯块热导率:Kf 包壳外表面温度:Tco 包壳内表面温度:Tci 芯块外表面温度:Tu 芯块中心温度:To计算流程由冷却剂往包壳内推:1.包壳内表面温度TciT ci=Tco+ ql·2.芯块外表面温度TuTu= Tci+ ql/3.燃料中心温度= ql /4。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1.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验算1.1.计算依据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5-93中第4.3.3条,因为5.15.82001700≻==δa 所以,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ie i i R Rt t t ×−−=,,θ(公式(公式--1)其中:,θ-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i t -室内计算温度[℃]e t -室外计算温度[℃]0R -非热桥部位的传热阻[m²xK/w],R -热桥部位的传热阻[m²xK/w]i R -内表面换热阻[m²xK/w]1.2.验证计算根据公式1分别对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进行计算。

卧室()ie i i R R t t t ×−−=,0,θ其中:i t =18℃e t =-9℃钢劲混凝土聚苯板R R R +=,0WK m Km W K m W ×=×+×=22282.176.1m 2.0041.0m 07.0i R =0.11m²xK/w()WKm WKm C C C ×××°−−°−°=2211.082.1)9(1818C°=37.16因为卧室的露点温度为10.2℃,所以CC °°=2.1037.16,≻θ满足规范要求。

卫生间()ie i i R Rt t t ×−−=,0,θ其中:i t =23℃e t =-9℃钢劲混凝土聚苯板R R R +=,0WKm Km W K m W ×=×+×=22282.176.1m 2.0041.0m 07.0i R =0.11m²xK/w()WKm WKm C C C ×××°−−°−°=2211.082.1)9(2323C°=07.21因为卫生间的露点温度为14.8℃,所以CC °°=8.1407.21,≻θ满足规范要求。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隔热检查计算书公共建筑目录1.建筑概况 (3)2.评价依据 (3)3.评价目标与方法 (3)3.1评价目标 (3)3.2评价方法 (3)4.工程材料 (4)5.工程构造 (5)5.1屋顶构造 (5)5.1.1屋顶 (5)5.2外墙构造 (5)5.2.1外墙 (5)6.隔热计算结果 (5)7.附录:隔热计算过程 (6)7.1屋顶构造:屋顶朝向:上 (6)7.2外墙构造:外墙朝向:东 (9)7.3外墙构造:外墙朝向:西 (12)1 建筑概况2 评价依据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5. 施工图、设计说明、节能计算书3 评价目标与方法3.1 评价目标1. 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和规定,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隔热性能应满足要求。

2. 通过房间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判断是否不大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给出的内表面最高温度。

3.2 评价方法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max max i e t θ⋅⋅≤式中m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m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附录式计算:max 0tsa ti i i i A A θθβνν⎛⎫=++⎪⎝⎭θ—内表面最高温度(℃);式中:maxiθ—内表面平均温度(℃);iA—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tsaA—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tiv—围护结构的衰减倍数;oi v—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β—相位修正系数;4工程材料5工程构造5.1屋顶构造5.1.1屋顶5.2外墙构造5.2.1外墙6隔热计算结果7附录:隔热计算过程7.1屋顶构造:屋顶朝向:上11eS Y S Y α++12Y Y 、K Y Y —分别为空气间层外表面和空气间层前一层材料外表面蓄热系数(五)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1(十)结论7.2外墙构造:外墙朝向:东111 eS Y S Y α++12Y Y 、K Y Y —分别为空气间层外表面和空气间层前一层材料外表面蓄热系数Y (五)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十)结论7.3外墙构造:外墙朝向:西111eS Y S Y α++12Y Y 、K Y Y —分别为空气间层外表面和空气间层前一层材料外表面蓄热系数(五)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十)结论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一、概述1. 节能目标满足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 41/ 075-2006第4.3.5条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2. 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 41/ 075-2006二、构造说明1. 屋顶构造2. 东向外墙构造三、计算分析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max max i e t θ⋅⋅≤式中m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m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βννθθ)(max ititsai i A A ++=⋅1)内表面平均温度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sa ii i o it t t R θα-=+i t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34℃其中,e t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2.5;(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sa t 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ee sa It t αρ+== 43.8105℃ 其中,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07 W/㎡;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3)材料的传热阻:R o =1.804 (㎡K)/ W内表面换热系数: i α=8.7 W/(㎡K)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sa ii i o it t t R θα-=+=34.625℃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1)te A 与ts A 比值其中,te A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6.3 ℃;ts A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ets I I A αρ)(max -==23.137℃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m ax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935 W/㎡;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07 W/㎡;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根据以上结果,取tsA 与teA 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tetsA A的比值计算结果为3.673。

(2)te ϕ与I ϕ差值te ϕ——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I ϕ——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2时; 根据以上条件,I te ϕϕ-=3(h )。

(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β:0.94;表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tsa A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β)(ts te tsa A A A +==27.671℃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ti A5.1-=te ti A A =4.8℃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11121211220.9i k n n neo k n n eS Y S Y Y S Y eS Y S Y Y S Y ααυα--++++=⋅⋅⋅⋅⋅⋅⋅⋅⋅⋅⋅⋅⋅⋅+++ (1)其中热惰性指标D 值,取2.567;(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 ν=71.878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o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1(40.515o D arctg arctg arctg ξ=-+ 其中,o ξ——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e Y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 2K )],取最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e Y =9.671;K R ——空气间层热阻(m 2K/W );Ki Y ——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 2K )]。

计算得:0ξ=6.718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i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计算):2151i i i i Y Y arctg αξ+==1.898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i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计算):iii i Y ααν+=95.0=2.543 9)ϕ∆的计算和β的再确定根据o ξ和i ξ,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tsa o ti i ϕϕξϕξ∆=+-+ 其中,tsa ϕ——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tsa ϕ=13;ti ϕ——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ϕ∆=1.819, 这里再计算νtsaA 和itiA ν的比值:由上述计算,νtsaA =0.385,itiA ν=1.888,取其中较大值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4.904,按照5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 3),重新得β=0.98 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由此可以求出内表面最高温度:βννθθ)(max ititsai i A A ++=⋅=36.85℃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 3.2可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max ⋅e t =38.80 ℃。

max ⋅i θ≤max ⋅e t11)小结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36.85 ℃小于等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8.80 ℃,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要求。

东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max max i e t θ⋅⋅≤式中m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m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βννθθ)(max ititsai i A A ++=⋅1)内表面平均温度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sa ii i o it t t R θα-=+i t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34℃其中,e t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2.5;(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sa t 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ee sa It t αρ+== 37.9637℃ 其中,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48.3 W/㎡;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3)材料的传热阻:R o =1.903 (㎡K)/ W内表面换热系数: i α=8.7 W/(㎡K)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sa ii i o it t t R θα-=+=34.239℃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1)te A 与ts A 比值其中,te A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6.3 ℃;ts A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ets I I A αρ)(max -==16.973℃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m ax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609 W/㎡;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48.3 W/㎡;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根据以上结果,取tsA 与teA 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tetsA A 的比值计算结果为2.694。

(2)te ϕ与I ϕ差值te ϕ——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I ϕ——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8时; 根据以上条件,I te ϕϕ-=7(h )。

(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β:0.69;表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tsa A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β)(ts te tsa A A A +==16.058℃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ti A5.1-=te ti A A =4.8℃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1112111220.9i k n n neo k n n eS Y S Y Y S Y S Y S Y Y S Y ααυα--++++=⋅⋅⋅⋅⋅⋅⋅⋅⋅⋅⋅⋅⋅⋅+++ (1)其中热惰性指标D 值,取3.514;(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 ν=46.066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o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1(40.515o D arctg arctg arctg ξ=-+ 其中,o ξ——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e Y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 2K )],取最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e Y =9.671;K R ——空气间层热阻(m 2K/W );Ki Y ——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 2K )]。

计算得:0ξ=8.059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i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计算):2151i i i i Y Y arctg αξ+==1.113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i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计算):iii i Y ααν+=95.0=1.526 9)ϕ∆的计算和β的再确定根据o ξ和i ξ,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tsa o ti i ϕϕξϕξ∆=+-+ 其中,tsa ϕ——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tsa ϕ=9;ti ϕ——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