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赏析
留园赏析 (1)
我们从留园中、西、东区的图片可以看出,留园作为典型 的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 2.构图模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林 景。 3.建筑、花木曲折自由。
而具体到针对留园本身来说,其布局是 十分独具匠心的。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 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 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 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 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地形
地形: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 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空间划分都通 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 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植物
留园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为全园的精华所 在。池北主假山为典型的石包土假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身处山林近观, 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如置身山林间;而从池南 的楼榭中远眺,则假山露脚(池岸叠石)不露顶,大树见梢不见根,美自天成,堪 得画理。树种以银杏、南紫薇、榔榆等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 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对比。这样常绿 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假山的主景地位。水池南面则 在高低错落、造型多变的建筑物间留有形状、尺度富有变化的庭院,并布置竹石 花台小品,以与山池相协调。 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漫山枫林,杂以香樟,点 缀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与一墙之隔的中部银杏黄叶相映成趣, 互为借景。山南环以曲水,遍植桃、柳,仿晋人武陵桃源,使人有世外之感。
苏州留园分析
冠云峰庭院的三块石峰, 主峰为冠云峰,东侧为 瑞云峰,西侧为岫云峰
园林叠石分析
留园中部景区属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借山 石把空间一分为二,A部分为主要景观集中地方,极其丰富, B部分处于从属部分,较优雅宁静。
园林叠石分析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留园冠云楼
园林叠石分析
四个界面树木的围合密实程度各不 形同,由此围合的空间自然有虚有 实,有围有透。
主入口
布景顺序分析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采用不规则的造园方式 使建筑与山,水,石相结合, 而成天然之趣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东南为住宅,正南为祠堂, 园林部分大大超过两者总和,为 一大型宅园,每一部分又分别由 若干空间所组成,变化曲折,丰 富。
园林部分 住宅部分 祠堂部分
园林和建筑分析
留园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 分,且主要厅堂也不在其内,但由 于景观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实为 全园精华荟萃的中心。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分布极不均匀,疏密 对比较为强烈,石林小院附近, 内外空间交织穿梭,使人有种应 接不暇之感,但这些部分的建筑 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驰 而不张。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石林小院剖面图
平面布局的疏密对比,体现在剖面图上,则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乎开乎合,具 有起伏变化的的节奏感。
画面一览无余。
园林平面图
留园大体分为三部分 西区为全园最高处以假山 为奇,堆积自然 中部以水景见长 东区以建筑见长
西区 中部 东区
区域分析图
主入口
主动线 次动线
园林动线分析
留园布景序列分析: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2. 建筑特色
留园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 统的木结构建筑,又有石桥、石 舫等特色建筑。这些建筑在形式 和功能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增强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建筑上的雕刻和彩绘也是 留园的一大特色,寓意深远,为 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术的精髓
园中融合了山水、 建筑、植物等元素, 构成了一幅幅美丽
的画卷
同时,留园承载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明清时期的文人 墨客曾在此举办诗 会、文人雅集等活
动
2
1. 园林布局
留园的园林布局别具 一格,以建筑、山水 、植物等元素相互融 合,形成了多层次的 景观空间。园中以曲 径通幽的方式,引导 游人探寻美景。同时 ,留园的布局充分考 虑了风水学原理,使 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 、平衡的氛围
3. 山水意境
留园中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园 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源,营造 出了自然的山水画卷。游人可在 山水间游走,感受江南水乡的韵 味。同时,山石、水池、瀑布等 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 观效果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4. 植物配置
留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又有季节性的花卉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中的景色,还为游人提供了宜人的生态环境。同时,植物配置 还寓意着吉祥与祝福,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着坚韧不拔的品质3Leabharlann 留园园林文学价值A
留园作为中国 四大名园之一, 不仅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还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B
在园林文学 方面,留园 以其独特的 魅力吸引了 无数文人墨 客的关注
C
游人在欣赏留 园美景的同时, 不禁会感叹古 人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和天井,前厅内光线幽暗,天井内两盆怒放的三角梅,让人眼前一亮,此处为“一放”。
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正立面
剖面
侧剖面
背立面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 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 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外立面
楼前冠云峰
鱼化石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立面 冠云楼底层平面 冠云楼上层平面
二: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室内外空间融 为一体。
石林小院: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 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 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 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
冠云峰
瑞云峰
楠木殿前山石
石林小院山石
岫云峰
一: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面对山石,山石临近水景,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 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
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 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 活、别致,具透剔的意境; 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 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 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入口处
入口小院
长廊
漏窗观景
入口平面
豁然开朗
长廊
绿荫
古木交柯
留园分析34
留园 建筑艺术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 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 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 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 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 得道的。
60o水平视角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 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 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 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 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留园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
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 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 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 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 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 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 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 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 见。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留园的入口,虽然曲折,封闭 狭长,但运用了大小、疏密、 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 等多种对比手法,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手 法巧妙,使通常认为处理的狭 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 挫的节奏感,同时又借用了空 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引导 人们循善特定的方向路线。
留园赏析——精选推荐
留园赏析摘要:⼦⽈:“仁者乐⼭,智者乐⽔”。
寄情⼭⽔,似乎本来就是⽂⼈墨客的归宿。
这种时尚也逐渐在园林之中体现出来。
尽管⾯积不⼤,但就是在这⼩⼩的天地⾥,却营造出了⽆限的境界。
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勺则江湖万⾥”。
园林以假⼭⽔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花草、朴实⾃然、托物⾔志,⼩中见⼤,充满诗情画意。
⽽曾有“吴中第⼀名园”之美誉的留园则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关键词:园林留园1、前⾔中国园林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超的艺术成就。
他那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不体现着博⼤精深的民族⽓派;他把⾃然⼭⽔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体现⾃然之美。
其总的特点是通过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与⼭岩、树⽊等不规则的对⽐,从⽽达到和谐⽽统⼀、以⼩见⼤的综合艺术效果。
利⽤⾃然⽽⼜顺应⾃然、⾼于⾃然。
巧妙⽽有⾼超的运⽤建筑、⼭⽔、花⽊、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2留园历史留园地处苏州闾门外,是我国著名的⼤型古典私家园林。
明万历⼆⼗⼀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职还乡,在这⾥修建宅院,名为“东园”。
其后园主数易。
⾄清乾隆五⼗九年(1794年),刘怒得到该园,整修扩建后改名为“寒碧庒”。
同治⼗⼆年(1873年),布政使盛康购得这园,⼜⼤加增建,⾄光绪⼆年(1876年)完⼯。
由于吴中诸名园唯此留存,盛康遂取“刘园”谐⾳,给该院取名为“刘园”。
在抗⽇战争中,留园饱受⽇寇蹂躏,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后经过抢救修复,园内各处景点得以恢复。
3、留园特点3、1 留园总体特点留园在苏州诸园中,建筑布局紧凑、厅堂宽敞华丽、尤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精湛著称。
园以厅堂、⾛廊、粉墙、门洞等划分空间,善于运⽤⼤⼩,曲直,明暗,⾼低,收放等等变化组成有⾊彩、有对⽐的空间体系,通过与⼭⽔花⽊组成⼀个个错落相连、层次丰富的庭院,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苏州留园赏析
苏州留园赏析苏州留园是清代时期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107000平方米,原来是明代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代时期重修。
它的特点是建筑布局疏密相间,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各个建筑物之间,有园林山水、绿化、美化等融为一体,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州留园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假山池沼以土石相间堆成,山石古怪多姿,与自然环境配合得适当,浑然一体。
园内栽培着几十种花木,分为观花类、观果类、香味类和蔓类等,还有竹子、芭蕉等,到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留园各部分,均有曲折回廊贯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游览路线,形似网状,走入其中,平坦而明亮。
留园内建筑高低相差很多,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和谐。
从空间的构图艺术来说,是我国园林艺术高超技艺的体现。
(1)用北魏的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梁国的兴国寺的旧名作为这座园林的名字,并且以此命名全园。
( 2)其布局虽由人工而成,却宛如天开。
(3)屋宇或筑于高台之上,或隐于密林之中,俯仰生姿,错落有致,变化无穷。
留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各种形状的假山:主峰名“五峰仙馆”,中峰“冠云峰”,东西两峰名“补杉”、“清风”,四周还有很多小的峰峦和峭壁。
此外,全园的峰石还有近30个,总称“冠云峰”。
池沼的名称也非常别致,所有池沼都用旧称,如“八仙墩”、“小蓬莱”、“自来峰”等。
石头的形状则各种各样,如云、湖泊、田畦、峰峦、河流、山丘等,可谓集全国各地的石头之大全。
留园各处的匾额、楹联、碑刻、书条石,都很精美,其中有不少是名家之手。
留园中西建筑融为一体,富有特色。
以建筑结构来说,有一部分是北方建筑,更多的是南方建筑。
西洋建筑不仅有厅堂楼阁、书斋、平房、还有敞廊、花墙、花窗、转角立面处理等。
园林的装修,不论木雕还是石刻,都精细雅致。
园中的假山、花木、水池等等,都注意模仿自然。
尤其是用石头,石质不同,处理手法也不同,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凌空欲飞。
第四章 中国园林赏析专题(留园)
7远翠阁:在花园中部的
东北方,前侧一峰名“朵 云”相传为文征明停云馆 中旧物,楼前方形牡丹花 台的动物浮雕,极为生动, 为明代遗物。
8【汲古得绠处】“汲古得修绠 开琴弄清弦”此处是一书房。 联句取自韩愈《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绠, 汲水用的绳子。诗意为钻研学问,必须以一线索持之以恒, 像用一根绳子系着吊桶去汲取深井的水一样;弹琴要先打开 琴袋,调弄五弦,才能获得清音。读书、弹琴,古人的风雅 之事,联句既悦情,又深刻,语意双关,具有哲理趣味。
17佳晴喜雨 快雪之亭
18冠云峰
19伫云庵: 伫云庵为旧时园主念佛修行之 所。位于冠云峰西侧,自成院落。伫云庵 是座三间卷棚歇山顶轩屋,庵名取自唐孟 郊“开亭拟贮云,凿不先得泉”诗意。此 庵北对瑞云峰,有井泉。西侧有众峰池沼, 其境与诗境相符。
20冠云亭:冠云峰周
围水石台馆皆为观峰而设, 以“云”名之。冠云峰东侧 有六角小亭名“冠云亭”。 飞来乍讶从灵鹫; 下拜何妨学米颠。 ——佚名题
5闻木樨香轩:为中部最高处,山高气爽,四 周景色尽现眼底,轩前有联:“奇石尽含千 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6 可亭
出轩东行,渡石桥,跨山涧,沿着卵石山径曲折而 上,来到山顶小亭,山顶小亭名可亭,在亭中南望,“涵碧 山房”与“明瑟楼”形如一艘航船,停泊在水边。整组建筑 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给人既有变化而又美观自然的感受, 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法中主景偏右的传统手法。
9清风池馆
11曲溪楼
12濠濮亭
小蓬莱 位于濠濮 亭 之西
13五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馆:因盛康从文征明停云馆中得峰石放在园内,故
名“五峰仙馆”,大厅面阔五开间,高大豪华,由于梁柱及 家具均以楠木制作,俗称为楠木厅,厅内装修精丽,陈设雅 洁大方。无愧为江南厅堂的典型代表。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摘要:一、引言二、留园概述三、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2.建筑风格3.山水景观4.植物配置5.文化内涵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
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
东部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
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
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留园美的现实意义】留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留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总而言之,留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景观、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
留园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文化的传承。
园林论文留园赏析
留园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是一种模拟自然山水、以小见大的的园林,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下面就空间处理、视线、造景、植物几个方面,对留园高超的技艺进行赏析。
一留园的空间处理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它分为西、东、中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则以建筑取胜。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不同的空间。
缺乏变化,一览无余的空间是单调而令人乏味的,怎么把园林空间设计的丰富而有层次,对此,留园达到了最恰到好处的诊释,也是留园最突出的空间特点下面拿以下几个空间加以说明。
1整体布局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东南两面建筑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区西,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指的就是极强烈的疏密对比,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与经营位置毫无例外地悟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
2 入口的巧妙处理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之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人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狭长多变的曲廊、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的廊子,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人主空间,豁然开朗。
二留园的视线分析在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在堆山叠石的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的一些主要元素如岛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水平视角落的视野范围内,使人们置身楼台高处,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
苏州留园鉴赏
苏州留园鉴赏一、园内介绍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二、园林的分布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了罗阿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 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 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 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留园艺术鉴赏
院落空间丰富
五峰仙馆庭院以狭长 见厅山之高耸,石林 小院的院中院突出了 立峰之姿态万千,冠 云峰庭院则以开敞的 空间彰显之空灵。
框景、对景、漏景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 曲折,利用空廊、小 天井、漏窗、隔扇、 洞门等形成富有变化 的画面,展示奇峰异 石、名木佳卉。
3
造园理法
理水 中部形成以水体为主、四周是假山的开敞景观,而西部形成以
2
北部
北部建筑早已被毁,昔日为菜田、茅屋等田园景观, 现广植竹、李、桃、杏等农家花木,在小路上建葡萄、紫 藤。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盆景园小屋三楹,为小桃坞、 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3
造园理法
1 2 3 4
建筑空间
理水
掇山
植物配置
留园的建筑空间 的旷奥、明暗、 大小处理的颇为 精湛,无论是哪 条游线,都形成 层次多变的建筑 空间。
山体为主、水体辅助的山林景观。东部多采用象征手法来形成山景意境。
景观与空间对比
理水形成不同空间,西 部形成缘溪行景观,中 部是较大的水面,设小 岛,以小岛象征仙山, 水池象征大海。因此形 成强烈空间对比,中部 旷而阔,西部奥而秒。
疏水若为无尽
中部池山西南角设置 水涧,池水仿佛有源 头,涧口设对景石矶。 涧上设置石梁,使水 涧景观层次更丰富。 “活泼泼池”凹入处 理,仿佛没有尽头。
之字回廊增加了 空间的丰富性, 以自然山石进行 烘托创造延续南 侧爬山廊的山林 意境。
碧寒山庄 明瑟楼
花步小筑 绿荫轩 别有洞天 之字回廊
闻木樨香轩 远翠阁
1、先乎取景, 妙哉朝南。 2、荷花亭 3、山石镶耦
山高气爽,环顾 四周,满园景色 尽收眼底,是对 景池曲溪楼的主 要位置。
第二游线路
苏州园林代表之留园:秋天的留园,美得太惊艳
苏州园林代表之留园:秋天的留园,美得太惊艳
古典园林的美,在于静谧、在于出世。
留园在苏州的地位相当于北京的颐和园,它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比颐和园幸运的是,留园是完整的,也因此历时400多年之后,我们仍可以像古人一样“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四季皆有不同的美,但无疑秋天这里也是惊艳着世人的。
没有繁花似锦,却有五彩缤纷,白墙黑瓦之间,是光影与时间的重新交叠。
园内的枫树正逐渐由黄转红,等到12月会全红。
不管从哪一处向外看,都定不会让你失望。
走廊百转千回,亦各有千秋。
墙上的爬山虎,仿佛藏满了故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天气很好,一定要抬头看看光影摇曳的翘角楼阁。
石榴花开花又落,剩下了沉甸甸的果实。
围墙之内,一番新世界。
留园诗词赏析
留园(一)中部山水区1.门厅匾额内容长留天地间译意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并取“长留天地间”之意改名留园。
简析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
其所留多矣。
岂止如唐人诗所云‘但留风月伴烟萝’者乎?自此以往,穷胜事而乐清时,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因为之记,俾后之志吴下名园者,有可考焉。
门额内容开卷可千古,闭门即深山。
译意阅读古书可以了解千古之事,门一关,山水园林犹如深山老林,远离尘俗。
简析此联用词此极妙,因为进门即到中部山水区。
环境入口缓冲区游人情况游人顺序通过评价优点引导游人进入中部山水区。
缺点无3.南墙匾额内容古木交柯译意古柏与耐贞交柯连理。
简析纯以植物名额,突出赏景主题。
古柏,苍劲虬曲,吟风振雪,岁寒不凋,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女贞,凌冬青翠不凋,节骨崚崚,同样给人以坚贞劲节之感。
门额内容素壁写归来,青山遮不住。
译意白色的墙壁上写上一篇《归去来兮辞》,这里的美景,长廊和小院是遮隔不住的。
简析集联。
上联撷自辛弃疾《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词,云“我愧渊明久矣,犹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
“素壁”,见《白孔六帖》:“王子敬过戴安道,饮酒,安道求子敬文,子敬攘臂大言日:‘我辞翰虽不如古人,与君一扫素壁。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彻底归田的第二年写的告别官场的宣言书,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躬耕田园生活的渴求。
这里用来借指园林美景,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以至使人们不觉向往无拘无束的山水田园生活。
下联撷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原意谓青山虽然能遮断人们眺望长安的视线,但阻不住赣江水滚滚东流。
这里只是字面的借用。
带有提示性。
虽为集联,但上下联语意浑成,且切合实景,已铸成新意,堪称佳联。
环境意谓长廊和小院虽然遮断了人们一览园中佳境的视线,但几影疏窗已透出园中山池楼阁的美景。
留园三峰赏析
留园三峰赏析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的园林。
其中,三峰是留园的一大特色,其独特的景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留园三峰进行深入的赏析,探寻其独特之处。
首先,留园的三峰分别是东峰、西峰和北峰。
这三座山峰造型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美感。
东峰俗称“小狮子山”,形似一头卧狮,峰势险峻。
西峰则被称为“大狮子山”,其峰势雄伟,峭拔挺拔。
北峰则是“莲花山”,山体宽厚,峰势平缓。
这三座山峰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留园的独特景致。
其次,留园的三峰不仅在形态上各具特色,在文化内涵上也别具一格。
东峰有一座名为“狮子馆”的建筑,内有狮子石雕,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西峰则有“狮子庙”,供奉着狮子神像,信仰之气浓厚。
北峰则有“莲花寺”,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气氛庄严肃穆。
这些建筑和雕塑,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再者,留园的三峰在植被上也各具特色。
东峰植被丰茂,林木葱茏,郁郁葱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西峰则植被稀疏,石壁裸露,显得雄浑有力。
北峰则是一片荷塘,碧波荡漾,清幽宁静。
这些植被的差异,使得三峰在色彩和气息上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最后,留园的三峰在历史上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据传东峰是当年留园主人为了纪念一位忠臣而建的,西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义士,北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高僧。
这些故事为三峰增添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综上所述,留园的三峰是一处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其形态各异,文化内涵丰富,植被丰茂,历史悠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历史的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留园,欣赏三峰的美丽,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专业: 建工技术
班级:G14建工2班
姓名:
学号: ********
****: ***
留园赏析
摘要:
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
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
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
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关键词:
和谐、一池三山、转换、小中见大、藏露互引、人间仙境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跨越明清两朝,历时二百八十三年,期间几经废弃与破坏。
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置东、西二园,并于东园广搜奇石。
同治十二年(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使园内佳树荣而佳齐茁,奇石显而清流通,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
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之中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着名太湖石之王“冠云蜂”坐落于此,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有山林野趣。
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如此四种不同景色,在园林众多的苏州,惟此留园。
一、留园与古典美学
“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
”留园门厅中这短短十四个字就说尽了留园之美。
那么,留园之美,美从何来?要解析留园之美,就不得不从中国古典美学说起。
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
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古代三千年文明,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农业经济决定了人们以血缘关系相维系,团结生产。
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使人们对自然、对天、对神(天的统治者)都有很深的感情。
人们认为人与大自然与整个宇宙是和谐统一的,是一个整体。
这种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和中心的文化和谐观念影响到中国美学,是宇宙为整体,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
所以,留园的美首先来自于和谐——整体的和谐。
苏州古典园林又有一下四个方面的整体特征: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四个特征又进一步的加强了留园在各个方面与各个细节上的和谐。
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审视留园,留园的山与水是和谐的,留园的水与石是和谐的,留园的石与建筑是和谐的,留园的建筑与植物也是和谐的。
如果能够长时间的停留于留园,我们还能发现留园的和谐之美不仅仅存在与留园的各种景观之中,留园的和谐之美同样也存在于四季时节的交替之中。
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
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
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
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二、留园与蓬莱神话
留园充分的秉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山水大格局。
这种格局来源与蓬莱神话,也表达了古代人对自然的崇拜。
他们在园林寻回仙境,也在这里亲近自然,回归山水之乐。
虽然留园并非皇家园林,却也充分秉承和体现了“仙境在人间”的造园理念。
虽然留园山水园林规模较小,景致高度概括集中,风格朴实,却也散发着一种蓬莱仙境的气息。
留园并不只是一个仙境,而是由与多个仙境组成。
自宋以来便有了奇峰异石造仙境的说法,而宋徽宗更是首先将这一说法现实化为了艮岳。
然而遗憾的是艮岳已经泯灭在了历时的长河中。
可以确定的是,留园的奇峰异石虽然不如艮岳恢宏大气,却也是迤逦多奇,主题鲜明,个性突出,小中见大的构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蓬莱仙境。
三、留园的造园手法
留园的建筑结构样式代表了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旷奥自如。
在建筑之间,造园者以墙相隔,以廊相通。
总长度长达670余米的长廊以各种形态散布与园中各处,用以沟通全园。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
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得两边的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园中仅仅漏窗就多达200余孔,如此多的窗洞和如此长的长廊错落有致的分布于全园,使得园中各个部分的景色既各有特色,却又交相辉映。
留园细致独特的造园手法并不仅仅存在与院内的各处景观之中,而是由外到内的完全的深入了整座园林之中。
进门处狭小的入口、幽深的高墙、曲折的走道,就犹如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源那般——“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造园者充分的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在滚滚红尘之中打造了一个桃花源,也在这浑浑尘世中留下了一片人间仙境。
四、留园的搭配要素
留园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节奏明快。
园内的主要构成为传统的山、水、石、
建筑、植物。
通过山与水的搭配还原了真切的山水景观;通过建筑与水、石的搭配营造了婉约的庭院景观;通过山与植物的搭配写意了一派奇幻的山林景观。
“古木交柯”是留园十八景之一。
仅以二树、一台、一匾的搭配就形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得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又如十八景之中的“绿荫”,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溪山深秀,小轩朝北整面无墙,直面山池。
如此山与水的搭配,植物与建筑的搭配,婉约悠然,却也不失豪放。
通过掩映——透漏——敞开的手法使得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自然灵活的转换。
留园的美源自于和谐。
留园的搭配要素也注重于和谐,却又不止于和谐,而是灵活简练的运用了各种传统手法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景观,最后又使得各处景观趋于整体上的和谐。
五、留园的植物要素
留园中,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中部景观即为一派山水之景,池北的主山为典型的石包土饭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扣置身山林间。
再由南远眺,则可见山不露顶,树不见根,美自天成,堪得画理。
这一部分景区的树种以银杏、南紫筱、娜渝子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甘比。
这样常绿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饭山的主景地位。
西部景区则是以土山为主山形成的一派山林之景。
这一部分植物是以枫树为主,营造一片漫山枫林,杂以香择,再缀以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之景。
园内之景,如“可亭”则是选择了以梅为主的植物,又如“涵碧山房”居北临水,石砌露台,旧时广植荷花。
这样的植物搭配不仅为整个园林增色不少,且在植物色系的选择上慎之又慎,是整个园林的色彩达到整体上的和谐。
不仅如此,整个留园的植物配置又是独立成景,兼顾季相的。
如古木交柯砖砌花台上的古柏、山茶、天竹,花步小筑的古藤、绿荫轩旁的青枫、曲溪楼旁的枫杨、小蓬莱岛上的紫藤架桥都是独立成景的佳例。
并且留园中的植物虽多,却又不显庸态,都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了山石、丰富了景观。
参考文献
[1]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2]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3]卜复鸣。
园林[M]
[4]金学智。
苏州园林[M]
[5]童俊。
江南园林志[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