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脱氮工艺比较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污水处理厂在城市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污水中氮的浓度过高,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污水中氮的有效去除成为了污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研究方向。
背景氮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生物元素,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过高浓度的氮对水体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氮去除方法是硝化和反硝化。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全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即将氨氮通过好氧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再通过厌氧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氮的去除。
然而,全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分开进行,需要两个不同的环境条件,增加了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其次,亚硝酸盐容易被氧化为硝酸盐,导致氮的去除效率下降;最后,传统工艺通常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和大量的废液处理。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克服了传统全程硝化反硝化的一些不足,在氮的去除效率和处理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是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一种处理方法。
通过合理调节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和控制意图,可以实现在同一反应器中达到硝化和反硝化的目的。
短程反应器通常使用拟氧条件,提供带氧和无氧环境,从而满足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需求。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核心是合理控制和利用硝化反硝化菌的转化能力。
传统的全程硝化反硝化中硝化菌主要通过氨氧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通过反硝化过程转化为氮气。
而短程硝化反硝化则是通过单一菌株或混合菌株的双重能力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从而达到了节约空间和提高氮去除效率的目的。
应用案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已经在一些污水处理厂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处理厂采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AAO、AO工艺优缺点对比总结
AAO、AO工艺优缺点对比总结一、AAO、AO去除性能对比分析1、AAO、AO工艺:COD去除性能对比污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是表征工艺效能的主要指标之一,COD的大小直接反映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别对两种工艺进出水COD浓度、COD去除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工艺进水COD无显著差异,出水COD、去除率差异显著,AAO工艺对COD的去除明显好于AO工艺。
原因在于AO工艺中,缺氧段的反硝化反应可以消耗掉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但大部分有机物是通过好氧降解去除的,而辛凌污水厂一期工程AO工艺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短,曝气池容积小,曝气量不够,导致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好。
而AAO工艺中,大部分有机物在厌氧段被聚磷菌转化为PHB储存在细胞中,部分有机物在缺氧段通过反硝化反应去除,废水进入好氧段时,COD浓度已基本接近排放标准,在好氧段会得到进一步降解。
有研究表明,AAO工艺厌氧段的COD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0%以上,而缺氧段的去除率平均低于10%。
2、AAO、AO工艺:脱氮性能对比近年来,随着环境水体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和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寻找一种有效的脱氮工艺已成为当前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AAO工艺和AO工艺都具有生物脱氮功能,且两种工艺脱氮原理相同,都为反硝化脱氮。
通过对两种工艺进出水TN浓度、TN去除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进水TN无显著差异,出水TN、去除率差异显著,AAO工艺对TN的去除明显好于AO工艺。
在反硝化脱氮工艺中,硝态氮是出水总氮中的主要物质,硝态氮在缺氧段的去除率可以高于90%。
有研究指出,控制缺氧区出水硝酸盐浓度为1mg/L~2mg/L,可最大程度提高TN去除率,并能充分利用COD提高缺氧区反硝化能力。
好氧区混合液中含有大量硝态氮,通过内循环回流到缺氧区,在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
辛凌污水厂AO工艺缺氧段HRT太短,仅为1.8h,少于AAO工艺的3.46h,且内回流比为50%~100%,小于AAO工艺的150%~250%,导致脱氮功能不及AAO。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钙、磷、PTH 等指标,评估SHPT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X线等影像学检查,观 察甲状旁腺增生和骨骼病变的情况 。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实验室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并确诊 SHPT。
02
CATALOGUE
药物治疗
钙剂控制
总结词
钙剂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基础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钙水平,缓 解症状。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 的钙、磷和维生素D,以 维持骨骼健康。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钙、磷、甲状 旁腺激素等指标,以便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以免加重病情。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继发性甲状 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
03
CATALOGUE
手术治疗
甲状旁腺切除术
总结词
甲状旁腺切除术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通过完全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组织, 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详细描述
甲状旁腺切除术通常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病变的甲状旁 腺组织,以降低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手术后,患者的血钙水平可能会下降,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基因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 应用于临床。
05
CATALOGUE
预防和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早期筛查
脱氮除磷的水污染处理工艺
脱氮除磷的水污染处理工艺近几十年来,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氮和磷的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脱氮除磷的水污染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脱氮除磷的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脱氮工艺1.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脱氮工艺。
主要包括生物硝化脱氮和生物反硝化技术两种方式。
生物硝化脱氮: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先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最终转化成氮气释放。
生物硝化脱氮技术适合于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的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
生物反硝化技术:通过微生物将污水中的硝态氮还原成分子态氮。
生物反硝化技术在低温条件下和含有高浓度有机物或有毒物质的废水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2.生物化学联合法生物化学联合法是将化学脱氮和生物脱氮相结合的方法。
将化学氮移除和Nitrifier-Denitrifier反应器相结合,可以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硝酸盐和有机氮。
二、除磷工艺1.生物法生物法反应器中添加特定的微生物种类,通过细胞内聚磷体的形成来去除废水中的磷。
生物法可以采用常温条件下的生物除磷法和PRB(磷酸根还原菌)方法。
生物除磷法:将一部分有机质转化为聚磷体,降低了废水中的磷浓度。
其中产生的胞外聚磷体通过化学加药破坏,从而将磷元素移除。
PRB技术:利用磷酸酯酶降解废水中的聚磷体,释放出其身上的磷元素,然后在还原本身成为无磷物质。
2.化学法化学法是使用化学物质来去除废水中的磷。
包括化学沉淀法和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添加化学药剂,生成难溶的沉淀物,从而使废水中的磷以沉淀物的形式存在,达到去除的效果。
吸附法:利用化学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磷元素,将其移除。
在吸附剂表面形成的吸附床与污水中的磷发生交换,达到去除的效果。
三、联合工艺脱氮除磷联合工艺是将脱氮和除磷相结合的工艺。
其中包括生物化学联合法、化学-生物工艺和物理化学-生物工艺。
联合工艺相比于单纯的脱氮或除磷工艺,具有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势。
综上所述,脱氮除磷是解决水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概述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概述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随着水体受到氮素污染越来越严重,废水脱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生物脱氮技术将有机氮和氨氮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去除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前景。
其中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认为要完全去除水中的氨态氮就必须要经过完整的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即以硝酸盐作为硝化的终点和反硝化的起点,这主要是基于要防止对环境危害较大的亚硝酸盐的积累以及对好氧硝化菌和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不能在同一个反应器里同时大量存在的认识导致的。
而现在的大量研究表明,好氧硝化菌和兼性厌氧反硝化菌是可以在同一个反应器里共同起作用的。
因为在整体和每一单元填料表面所附着的生物膜上都存在基质和溶解氧的浓度梯度分布,这就为各种生态类型的微生物在生物膜内不同部位占据优势生态位提供了条件。
由于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比传统的脱氮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影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因素以及实现和维持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工艺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1.1 硝化反应硝化反应是由一类自养耗氧微生物完成的,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为亚硝化过程,是由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为硝化过程,由硝酸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都利用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3-和CO2作为碳源,从NH3、NH4+或NO2-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特性大致相似,但前者的世代期较短,生长率较快,因此较能适应冲击负荷和不利的环境条件,当硝酸菌受到抑制时,有可能出现NO2-积累的情况。
1.2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是由一群异养性微生物完成的生物化学过程,它的主要过程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
反硝化细菌多数是兼性细菌,有分子态氧存在时,反硝化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在无分子态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的N5+和N3-作为电子受体,O2-作为受氢体生成H2O和OH-碱度,有机物则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得到氧化稳定。
常见脱氮工艺优缺点对比表
常见脱氮工艺优缺点对比表1、常用脱氮工艺简介1、传统生物脱氮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始于上世纪30年代,真正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
自Barth三段生物脱氮工艺的开创,A/0工艺、序批式工艺等脱氮工艺相继被提出并应用于工程实际。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三段生物脱氮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该工艺是将有机物降解、硝化作用以及反硝化作用三个阶段独立开来,每一阶段后面都有各自独立的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第一段曝气池的主要作用是代谢分解有机物,并使有机氮氨化。
第二段硝化池主要进行硝化反应,将氨氮氧化,同时需投加碱度以维持一定的PH值。
第三段是反硝化反应器,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被还原为N2,安装搅拌装置使污泥混合液呈悬碳源以满足悬浮状态,并外加反硝化反应所需的碳源。
A/O生物脱氮工艺A/O生物脱氮工艺如图所示,该工艺将缺氧段置于系统前端,其发生反硝化反应产生的碱度能够少量补充硝化反应之需。
另外,缺氧池中反硝化反应利用原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可以减少补充碳源的投加甚至不加。
通过内循环将硝化反应产生的硝态氮转移到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反应,硝态氮中氧作为电子受体,供给反硝化菌的呼吸作用和生命活动,并完成脱氮工序。
在A/0生物脱氮工艺中,硝化液回流比对系统的脱氮效果影响很大。
若回流比控制过低,则无法提供充足的硝态氮进行反应,使硝化作用不完全,进而影响脱氮效果;若控制过高,则导致硝化液与反硝化菌接触时间减短,从而降低脱氮效率。
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当的硝化液回流比,使系统脱氮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序批式脱氮工艺(例如CASS)序批式脱氮工艺与A/0工艺相比,其运行方式有所不同,但在脱氮反应机理上基本与A/0生物脱氮工艺一致。
序批式工艺为间歇的运行方式,采用一个独立的反应池替代了传统的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反应区组合而成的A/0生物脱氮反应器。
序批式脱氮工艺以时间的交替方式实现了缺氧/好氧环境,取代了传统空间上的缺氧/好氧,因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和灵活的操作方式而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
城镇污水处理厂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研究
城镇污水处理厂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研究城镇污水治理是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课题之一。
污水处理厂是常见的处理城市污水的设施,其中的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是一种高效处理污水中氮污染物的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城镇污水处理厂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技术,并探讨其工艺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一、工艺原理硫自养反硝化是指利用污水中的硫化物氧化产生硫酸根离子,进而与污水中的硝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氮气的过程。
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是在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硫自养反硝化过程,通过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实现对硝酸根离子的去除,从而达到深度脱氮的目的。
二、优点1.高效脱氮: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污水处理厂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氮排放。
2.节约能源:由于硫还原反应是一种自养自发的过程,不需要额外的外部能源供应,相比传统硝化反硝化过程,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能够更节约能源。
3.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中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来促进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而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利用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可以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降低运行成本。
三、缺点1.工艺参数的调控要求较高: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需要对不同硫酸盐的浓度、C/N比、DO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节,这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2.硫自养反硝化对硫酸盐的依赖性强: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需要污水中含有足够的硫酸盐供反应使用,如果硫酸盐浓度较低,反硝化效果可能会下降。
3.处理后的污泥处理难度较大: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会产生大量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污泥,污泥处理成为一项难题,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四、应用前景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作为一种高效而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应用,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将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研究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工艺参数的优化和硫自养反硝化机理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与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比较
机 理 及 脱 氮 除磷 效 果进 行 了比较 和 分析 。
关 键 词 : 物脱 氮除 磷 ; 硝 化除 磷 脱 氮 ; 水处 理 生 反 污
中图 分 类 号 : 7 3 X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伴 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 人 城 市生活污水 巾氮 、 的含量也逐年提高。 目前 , 磷 国内现行的污水 处理厂大多以处理 C D j
1 传统 生物脱氮 除磷 工艺
1 A/ 同步脱 氮 除 磷 工艺 . 2 1 O
A/ 2 O工艺是“ 厌氧一缺 氧一好氧 ” 脱氮除磷工艺 的简 称 , 其 英文名称为 A amb - A oi O i。这种工艺常被人们称 为 ne i - nx - x c c c 空间顺序上的脱氮除磷工艺。图 l 为本工艺的流程图。
第 2 期 5
收 稿 日期 :0 0 0 — 7 2 1- 6 1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 q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比较
刘 晓琏
( 太原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 山西太原 。30 2 0 00 )
摘 要 : 介 绍传 统 脱 氮 除磷 工 艺和反 硝化 除磷 脱 氮 工 艺过 程 的基 础 上 , 两者 的 反 应 在 对
内, 同时 有机 氮 进行 氨 化 反应 生 成 氨氮 。污水 经 过 厌 氧 反应 器再
1 S R脱 氮 除 磷 工 艺 . B 2
S R英文全称为 Sq ecn a hR at , B e unigB t eco 中文名称为序批 c r 式活性 污泥处理工艺系统 。这种工艺也常被人们称为时间顺序
道路 的性质相应地拓宽道路红线,通过增加进 口道 和出口道 的 车道数来提高交叉路 口的通行能力 ,以减少 干扰 ,确保交通安 第一作者简 介 : 袁树 君 , ,9 5年 2月生 ,9 8 男 16 18 年毕业 于 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 , 高级工程 师, 现为山西省城 乡规 ( 责任编辑 : 工永胜 ) 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山西省太原市新建南路 9 ,30 1 号 0 00 .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及对比分析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及对比分析2020年9月6日星期日目录一、生物脱氮 (3)1、硝化过程 (3)2、反硝化过程 (4)3、生物脱氮的基本条件 (5)4、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方法 (6)二、化学脱氮 (7)1、吹脱法 (7)2、化学沉淀法(磷酸铵镁沉淀法) (8)3、低浓度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9)4、不同浓度工业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比较 (11)三、化学法除磷 (11)1、石灰除磷 (12)2、铝盐除磷 (12)3、铁盐除磷 (13)四、生物除磷 (13)1、生物除磷的原理 (13)2、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14)3、废水生物除磷的方法有哪些 (15)4、除磷设施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 (15)一、生物脱氮脱氮技术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由于化学法会产生二次污染,而且成本高,所以一般使用生物脱氮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脱氮主要是靠一些专性细菌实现氮形式的转化。
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转化为氨态氮NH4+或NH3,这一过程称为“氨化反应”。
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这一过程称为“硝化反应”;反硝化菌把硝酸盐转化为氮气,这一反应称为“反硝化反应”。
含氮有机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氮气,从污水中去除。
1、硝化过程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过程,硝化是一个两步过程,分别利用了两类微生物——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
这两类细菌统称为硝化菌,这些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CO32-、HCO3-和CO2等无机碳。
第一步由亚硝酸盐菌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由硝酸盐菌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这两个过程释放能量,硝化菌就是利用这些能量合成新细胞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了它的需氧量。
氧化1g氨氮大约需要消耗4.3gO2和8.64gHCO3-(相当于7.14gCaCO3碱度)。
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温度:硝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30~35℃,温度不但影响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而且会影响硝化菌的活性。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研究进展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水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废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其中,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是一种将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过程结合起来,通过控制氮素代谢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来实现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化物。
该工艺能够将废水中的氨氮直接转化为氮气排放,从而有效地解决氮污染问题。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相比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的核心是微生物群落的调控。
通过优化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比例,可以实现废水的高效去氮。
研究者们发现,在艳菌门、硝化细菌门和厌氧氨氧化细菌门等微生物群落中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工艺的去氮效果。
因此,通过筛选和培养适宜的微生物群落,可以进一步优化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
另外,研究者们还通过改变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操作参数,来探索最佳的反应条件。
例如,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温度、pH值、厌氧/好氧时间比等。
经过多次实践和优化,研究者们逐步确定了最佳的操作参数范围,以实现高效去氮。
此外,新型材料的应用也成为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例如,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增加微生物固定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去氮效率。
此外,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增强微生物活性,降低不良环境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工艺的运行与控制也非常关键。
合理控制厌氧、好氧周期,坚持稳定操作,能够有效改善工艺的运行效果。
定期测量关键参数如溶解氧、氨氮、硝氮等浓度,及时调整操作以保持良好的去氮效果。
总而言之,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因其高效、低能耗的特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硝化和反硝化脱氮原理
硝化和反硝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脱氮过程,用于处理水体和废水中的氮污染。
它们的基本原理如下:
硝化:硝化是指将氨氮(NH3-N)或亚硝酸盐氮(NO2-N)转化为硝酸盐氮(NO3-N)的过程。
硝化作用通常由两种细菌完成,一种是氨氧化细菌(AOB),负责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另一种是亚硝酸氧化细菌(NOB),负责将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氮。
硝化过程一般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
反硝化: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N2)或氮氧化物(如亚氮氧化物,N2O)的过程。
反硝化通常由一种或多种嫌氧细菌完成,这些细菌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同时将有机物质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应,产生氮气或氮氧化物。
反硝化过程常发生在缺氧或低氧的环境中。
硝化和反硝化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废水处理和水体保护中常用的处理方法。
通过调节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和废水中的氮污染物,保护水环境的质量。
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效率
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效率
硝化和反硝化是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步骤,其脱氮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硝化过程是由自养型好氧微生物完成的,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
这个过程将氨氮(NH4+)转化为硝酸盐(NO3-),其中氨氧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则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硝化细菌的活性受温度、pH、溶解氧、碳源和有毒物质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适宜条件下,硝化细菌能够高效地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反硝化过程则是由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完成的,主要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作用,并产生氮气(N2)或一氧化二氮(N2O)。
这个过程需要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同时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缺氧环境。
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同样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碳源类型、碳氮比、温度、pH和有毒物质等。
关于硝化和反硝化的脱氮效率,这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适宜的条件下,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能够高效地完成各自的转化过程,从而实现较高的脱氮效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硝化和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为了提高脱氮效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优化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提供充足的碳源等。
同时,还可以考虑采用组合工艺或联合其他技术,如厌氧氨氧化等,以进一步提高脱氮效果。
总之,硝化和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等措施来提高脱氮效果。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脱氮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脱氮的目的是从污水中去除氮化物,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脱氮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生物脱氮工艺生物脱氮工艺是目前最常用的脱氮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有硝化-反硝化法和硝化-硫化反硝化法。
1. 硝化-反硝化法硝化-反硝化法是通过两个微生物群体的协同作用来实现脱氮的过程。
首先,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2. 硝化-硫化反硝化法硝化-硫化反硝化法是在硝化-反硝化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硫化反硝化菌。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去除氮气和硫化物,达到了脱氮和脱硫的效果。
二、化学脱氮工艺化学脱氮工艺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实现脱氮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脱氮方法有硝化法、硝化-硫化法和吸附法。
1. 硝化法硝化法是通过添加硝化剂来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被去除。
2. 硝化-硫化法硝化-硫化法是在硝化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硫化剂。
硫化剂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并同时去除硫化物。
3.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特定的吸附剂将氮化物吸附在表面,然后通过后续的处理过程将其去除。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三、物理脱氮工艺物理脱氮工艺是通过物理方法将氮化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物理脱氮方法有气浮法和膜分离法。
1. 气浮法气浮法是利用气体的浮力将氮化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通过注入气体,使气泡在污水中形成气泡团,气泡团与氮化物结合后上浮到污水表面,然后通过刮泡器将其刮除。
2.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特定的膜将氮化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方法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
这些膜具有不同的孔径,可以选择性地截留氮化物。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脱氮方法有生物脱氮工艺、化学脱氮工艺和物理脱氮工艺。
污水处理之TN去除工艺论证对比
脱氮工艺分为物理法、化学法还有生物法。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氯气氧化法、磷镁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空气吹脱法等,但是由于这些方法建设或运行费用均较高,一般应用于工业用途,不适用于大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对于城市污水厂一般均采用生物脱氮工艺。
生物脱氮工艺根据利用碳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前置反硝化脱氮和后置反硝化脱氮。
前置反硝化是优先利用进水中碳源同(如果进水碳源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外加碳源)回流的硝化液混合,反硝化菌在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脱氮作用,达到降低出水总氮的目的。
后置反硝化是指在污水硝化完成并进行泥水分离后,采用额外投加的碳源与水中硝酸盐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进行脱氮作用。
后置反硝化工艺近年来应用比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就是深床反硝化滤池和活性沙滤池。
深床反硝化滤池以STS水环纯公司的Denite和F.B. Leopold(现已被ITT收购)的elimi-NITE两种滤池应用最多;活性沙滤池以Parkson公司的DynaSand及Paques/US Filter 的Astrasand活性砂升流式滤池为代表。
这两类反硝化滤池均能通过投加碳源的方式进行反硝化脱氮,并且同时达到去除SS的目的。
后置反硝化滤池一般应用在前面二级处理段没有设置反硝化功能的提标或者出水TN要求极高的需要深度脱氮(在硝化完全的污水厂通过反硝化滤池出水TN可以降到3mg/L以下)的污水厂中。
前置反硝化工艺一般指在二级生化处理段设置了缺氧区或者缺氧时段的活性污泥法工艺,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诸如AO、A2O、设置了独立缺氧区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和SBR中的CASS工艺等均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能力。
本厂目前采用的生化处理工艺即为A2O工艺,生化处理前段设置了独立的缺氧区,已经具备的反硝化能力,应充分利用。
因此本厂反硝化工艺不推荐后置反硝化工艺。
但是,本厂进水BOD较低,而进水TN浓度一般在60mg/L,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在缺氧池内投加碳源是本厂反硝化高效进行进而保证出水TN 达标的必要手段。
三种生物脱氮工艺的区别
三种生物脱氮工艺的区别
生物脱氮是一种利用生物活性菌群来将废水中的氮化合物(如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处理工艺。
下面是三种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的区别:
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步骤。
在硝化步骤中,氨氮被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
在反硝化步骤中,异养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需要维持两种菌群的存在,操作和控制相对较为复杂。
2. A2O生物脱氮工艺:A2O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缩写,指的是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
A2O工艺将硝化和反硝化工序放置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处理,厌氧区和缺氧区利用厌氧细菌完成硝化反应,而好氧区则利用好氧细菌进行反硝化作用。
相比传统工艺,A2O工艺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高的处理效果。
3. 生物膜法生物脱氮工艺:生物膜法主要是指以生物膜为载体的生物污水处理技术。
对于生物脱氮来说,生物膜法通常使用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处理。
MBR结合了生物脱氮和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细菌和废水,提高脱氮效果,并允许高浓度的生物污泥悬浮于反应器中。
MBR技术具有较高的氮去除效率和出水水质稳定性。
总体而言,这三种生物脱氮工艺在操作和控制上有所不同,但都能有效地将废水中的氮化合物转化为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
选择何种工艺应考虑到具体的废水
性质、处理能力和运营成本等因素。
不同工艺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
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对式(6)进行线性拟合,
结果如图3-3所示,直线的截距为 ,斜率为
。
据图求得:
Vmax=0.00066 mgNO2--N/(mgVSS·h)
KSSN+SSN+KNKS=66.157
图3-3 短程反硝化动力学模型参数分析
不同工艺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
2、运行情况及动力学分析 (2)短程反硝化过程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反硝化过程受双重基质的限制,在短程反硝化过程中,基质降 解受NO2-浓度和有机物浓度的限制,假设反硝化过程符合Monod方 程,因此用双重Monod模型方程来描述:
(4)
带入缺氧区物料平衡方程
得 取倒数
(5) (6)
不同工艺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
2、运行情况及动力学分析
(2)短程反硝化过程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不同工艺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
2、反硝化过程模型构建及参数测定
• 亚硝酸盐降解总方程 • 反硝化平衡方程
不同工艺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
2、反硝化过程模型构建及参数测定
• 亚硝盐降解方程 • 整理得
不同工艺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
2、反硝化过程模型构建及参数测定
• 第一步:控制KNO<< SNO; KS<< S » SNO/(KNO+ SNO)≈1; S/ (KS+ S)≈1 » (-1)/XH · dSNO/dt= qN 可确定qN
(0)
式中: YH,N —反硝化菌产率系数; u —反硝化菌最大比增殖速率,h-1; KN —亚硝酸盐氮的半饱和常数,mg·L-1; SN—BAF 反硝化过程中不同时刻亚硝酸盐氮浓度,mg·L-1; S—投加碳源浓度(COD),mg·L-1; KS—有机物的半饱和常数,mg ·L-1; X—BAF 反应器的当量生物膜的量,mg·L-1;
AO工艺介绍对比分析
污水处理A/O工艺脱氮除磷一般的活性污泥法以去除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和悬浮物为主要目的,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有限。
随着对水体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氮、磷有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有必要采取脱氮除磷的措施。
一般来说,对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有物化法和生物法,而生物法脱氮除磷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目前出现了许多采用生物脱氮除磷的新工艺。
一、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按生物脱氮除磷的要求不同,生物脱氮除磷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去除有机氮和氨氮;(2)去除总氮;(3)去除磷;(4)去除氨氮和磷;(5)去除总氮和磷。
对于不同的脱氮除磷要求,需要不同的处理工艺来完成,下表列出了生物脱氮除磷5个层次对工艺的选择。
生物脱氮除磷5个层次对工艺的选择对于不同的TN出水水质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脱氮工艺,不同的TN出水水质要求与脱氮工艺的选择见下表。
不同TN出水水质要求对脱氮工艺的选择生物除磷工艺所需B0D5或COD与TP之间有一定的比例要求,生物除磷工艺所需BOD5或COD与T比例P的要求见下表。
生物除磷工艺所需BOD5或COD与TP的比例要求二、A/O工艺生物脱氮工艺(一)工艺流程A/0工艺以除氮为主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1。
图1 缺氧/好氧工艺流程A/O工艺有分建式和合建式工艺两种,分别见图2、图3。
分建式即硝化、反硝化与BOD 的去除分别在两座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合建式则在同一座反应器内进行。
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合建式反应器节省了基建和运行费用以及容易满足处理工程对碳源和碱度等条件的要求,但受以下闲素影响:溶解氧(0.5~1.5mg/L)、污泥负荷[0. 1~ 0. 15kgBOD5/ (kgMLVSS•d)]、C/N 比(6 -7)、pH值( 7. 5~8.0) ,而不易控制。
对于pH值,分建式A/O工艺中,硝化液一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池内的反硝化脱氮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以硝化液中NOx-N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将NOz-N还原成N2 ,不需外加碳源。
浅析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
浅析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中硝化物的先进技术。
在这项技术中,通过对潜在的硝化物进行处理,可以将其还原为氮气,从而有效地减少废水中的硝化物含量。
这种技术已经在许多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浅析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下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一种微生物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将氨氮和有机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而反硝化作用则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或氮氧化物的微生物作用。
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正是通过促进反硝化作用来降低废水中的硝酸盐含量。
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通常包括两个主要的工艺步骤,即前置反硝化和脱氮。
首先是前置反硝化,通过添加适当的微生物和底物来促进硝酸盐的还原为氮气的反应。
其次是脱氮,通过生化反应将氮气从水中去除,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污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还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诸多优势。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将其还原为无害的氮气,从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这种技术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对减少大气污染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的操作简单,需要的设备和材料较少,运行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技术对处理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废水中的有机负荷和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对污水处理厂的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在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时效果不佳,需要与其他工艺联合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现实应用中,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通常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如好氧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以发挥最大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厂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优化和改进,提高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前置反硝化脱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控制废水中的有机负荷和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如何提高硝酸盐的还原效率,如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为碳源费用(碳源精确投加)
(碳源过量投加)
方案二 一级 A(100%满足) 各地排入四类水体标准 SS(稳定)、TP(稳定)、TN(稳定) <1.5% 充分利用 深床滤池备用碳源投加(内置反硝化脱氮模式控制软件) 出水 TN 达标,不投加碳源;出水 TN 不达标,投加碳源 精确投加碳源 碳源刚好用于反硝化脱氮,投加费用低 反硝化过程自动并精细化控制
反硝化脱氮工艺比较方案一来自A/A/O(备用碳源投加)+高效沉淀+滤布滤池/V 型滤池
方案二:A/A/O +深床滤池(备用碳源投加)
方案比较:
满足排放标准 出水稳定性 废水量 内源碳源 外加碳源
运行管理
投资费用 运行费用
方案一 一级 A(85%满足)(视进水水质而定)
SS(稳定)、TP(稳定)、TN(有波动) >2%-5% 充分利用 A/A/O 缺氧段备用碳源投加 出水 TN 达标,不投加碳源;出水 TN 不达标,投加碳源 碳源无法精确投加 通常过量投加,投加费用高 增加的 COD 需要曝气脱碳 反硝化脱氮操作无法自动、精细化控制 不方便 控制难度大 调试过程长 出现故障,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生化系统回复慢 深度处理工艺线路长 额外增加沉淀设施费用 A/A/O 不投加碳源,并能够达标时,运行费用低 A/A/O 需要补充投加碳源才能够达标,运行费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