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课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干系问题,掌握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哲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掌握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对生活实践的意义,如何运用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观点的诠释。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材料,用于教室讨论和探究。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哲学家伏尔泰手持地图认真钻研的样子,一幅是学生在教室上积极讨论的场景。
引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强调这是哲学大厦的基础,是哲学钻研的首要问题。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并举例说明这一哲学问题的普遍意义。
2. 讲解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并举例说明历史上各种哲学派别的演变。
三、案例分析(10分钟)展示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基本知识进行分析,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哲学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派代表进行发言。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室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哲学基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哲学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六、课后作业(安置思考题)思考题:请运用哲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环境珍爱、教育改革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
2.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3. 让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哲学是对世界、人生、价值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2.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存在论,即研究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二是认识论,即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可能性。
3.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哲学都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判断。
4.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过对哲学史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基础上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答案。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 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两个方面、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哲学家的观点和思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哲学家的观点,讨论他如何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5.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 学生能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学生能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导论》2. 参考资料:相关哲学家的原著或论文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哲学家的观点和思想。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
2.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一些哲学家的观点和思想,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哲学家的观点,探讨他如何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课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哲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要求如下:1.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及其意义,了解哲学的探索过程;2. 掌握哲学在认识世界、指导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识的有效运用。
我们将重点讲述以下内容:1. 深入浅出地解析“基本问题”的具体内涵;2. 阐释哲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3. 探讨学生如何通过案例、实践活动来掌握哲学思想。
三、教学准备: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搜集并整理相关哲学经典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支撑和补充;2. 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如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直观性;3. 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同时,教师应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熟悉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内容及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课堂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深思的哲学小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可以讲述“苏格拉底的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真理、认知和智慧的哲学问题。
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接下来正式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导入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包括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准备。
三、知识讲解1. 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内涵及外延,使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介绍不同的哲学派别对基本问题的看法,如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1.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解释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
3.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哲学基本问题的作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附: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是否能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第一性。
2. 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七、教学重点:1.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2.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八、教学难点:1.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理解。
2.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的理解。
九、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对比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2. 讲解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2.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第一性。
3.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强调其对哲学研究和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三、教学重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四、教学难点:1. 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哲学概论》等相关书籍。
2. 教学PPT或投影片。
3. 案例或故事素材。
4. 讨论指南或问题列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哲学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兴趣。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3. 分析问题:分析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案例讨论:分享一个或多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7. 思考练习: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八、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内容,特别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了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方法论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培养自己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九、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或教参,加深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2. 使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为后续学习哲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哲学是对世界、人生、知识等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本体论问题(存在论问题)、认识论问题、价值论问题。
3. 哲学基本问题的作用: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促进社会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内容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内容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哲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你认为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
2.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内容及其重要性。
3. 分析具体哲学案例: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哲学基本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是否有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案例资料:选取一些与哲学基本问题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2. 第二周:分析具体哲学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4. 第四周: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明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重点难点)3、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4、通过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新课学习】【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0---12,思考: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一】:到底什么在动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
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
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中的对话的?总结:心动与幡动、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思维)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存在)(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总结: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二】哲学故事: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会就会有饿的感觉。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总结: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总结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学以致用】:下面观点认为思维与存在是什么关系?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哪个派别?材料一:存在就是被感知材料二:心外无物材料三:《圣经》上说:上帝耶和华是世界的造物主。
耶和华度过了不知多少个春秋以后,感到孤独寞,于是心血来潮,开始创造世界。
《第一课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哲学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
2. 准备一些与哲学基本问题相关的思考题,供学生讨论和思考。
3. 制作PPT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核心意义。
2. 导入新课内容,讲解思维和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哲学思维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4.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强调哲学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哲学思维应用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5. 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哲学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下节课进行分享。
6. 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巩固。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等,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两对矛盾关系,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将哲学基本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讨论结果和案例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新授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校:教师:必修3.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作者信息教学设计活动,制作教学课件。
3、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袋。
3、检查、批阅学案预习情况。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课标,问题导学。
1.水墨画“平沙落雁”引发哲学兴趣,歌曲《怒放的生命》导入新课,2、呈现材料:用PPT向学生呈现课程目标。
使得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观看、讨论、发言分组讨论、展示获取网络资源,展示视频新课综合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拓展探究:1、在人造物问题上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还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2.“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对吗?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精炼、条理化的语言对世界的本原形成深入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体现了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采用问题导引、讨论等教学法。
围绕所创设的情景,探究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观看图片、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辨析深化: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学生观看动漫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多媒体展示“掩耳盗铃”的故事利用电子档案袋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课件,总结探究的观点,深化认知,回归教材,明确世界的本原,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区别。
多媒体展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动漫故事结合课件,及相关图片总结学情分析高二的同学具备了较强的分析综合以及演绎归纳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但哲学的核心素养还没养成,因此开展哲学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效果分析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极好。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篇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课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哲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二)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解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等很多的问题上,有没有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呢?如果有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么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请大家思考一下。
(二)讲授新课教师:好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回答一下刚才老师提问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
那好既然知道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他包括哪些内容呢?教师:范缜大家知道吧,他是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在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后,他扔坚持反对佛教,并著《神灭论》。
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的根本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关系的问题。
那好,我想问大家一下,这里的形是什么呢?学生:形是指物质存在的东西。
教师:很好,我们把它归纳成是物质。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明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重点难点)3、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4、通过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新课学习】【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0---12,思考: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一】:到底什么在动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
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
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中的对话的?总结:心动与幡动、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思维)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存在)(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总结: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二】哲学故事: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会就会有饿的感觉。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总结: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总结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学以致用】:下面观点认为思维与存在是什么关系?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哪个派别?材料一:存在就是被感知材料二:心外无物材料三:《圣经》上说:上帝耶和华是世界的造物主。
耶和华度过了不知多少个春秋以后,感到孤独寞,于是心血来潮,开始创造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理解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和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应该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
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学情分析在学习时,学生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容易混淆,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影响对哲学的两大派别基本观点的认识。
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分析,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到,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大哲学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
重点难点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哲学,同学们可能有个疑问:哲学研究什么问题?宇宙、人生还是人的思维?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展示:恩格斯的名言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展示:范缜《神灭论》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大宴宾客,席上名流云集。
他们大都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
后写成《神灭论》一书。
后来肖子良发动王公、权贵、僧侣60多人,发表了70多篇文章来围攻范缜,都被范缜一一驳倒了。
问题:这里的“形”“神”各指什么?形神之辩揭示了什么哲学问题?学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老师: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和伦理学等方面。
2. 帮助学生掌握哲学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与起源2. 存在论:探讨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3. 认识论:探讨知识的本质、来源和限制4. 价值论:探讨价值的本质、标准和评价5. 伦理学:探讨道德行为的本质、原则和规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哲学问题和思想家。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哲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提供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内容。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哲学家的名言和案例。
3. 哲学小论文模板:提供论文结构和写作要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哲学的定义和起源,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2. 讲解存在论:讲解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举例说明。
3. 讲解认识论:讲解知识的本质、来源和限制,举例说明。
4. 讲解价值论:讲解价值的本质、标准和评价,举例说明。
5. 讲解伦理学:讲解道德行为的本质、原则和规范,举例说明。
6.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哲学问题和思想家,引导学生思考。
7.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就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9.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哲学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深度。
2. 哲学小论文:评估学生的论文内容、结构、逻辑和表达,了解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3. 思考题解答:评估学生对思考题的回答,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哲学沙龙:邀请哲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为学生提供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1.1 课程背景1.1.1 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1.2 通过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哲学流派和思想家的观点,从而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1.1.3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探索哲学的基本问题,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哲学的基本问题概述2.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问题。
2.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古希腊的形而上学、中世纪的宗教哲学、近现代的科学哲学等。
2.1.3 哲学的基本问题涉及广泛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2.2 哲学的基本问题分类2.2.1 存在论:探讨实体的本质、存在的方式、存在的意义等问题。
2.2.2 认识论:探讨知识的来源、性质、限制等问题。
2.2.3 价值论:探讨价值的本质、价值判断的标准、价值的实现等问题。
2.2.4 理性论:探讨理性的本质、理性的能力、理性的局限等问题。
2.2.5 心灵论:探讨心灵的本质、心灵与身体的关系、心灵的认识能力等问题。
2.2.6 语言论:探讨语言的本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语言的表达能力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3.1 哲学的基本问题概述3.1.1 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核心议题。
3.1.2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实际应用。
3.1.3 讨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哲学的基本问题分类3.2.1 分别介绍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理性论、心灵论和语言论等基本问题,让学生了解不同哲学领域的特点。
3.2.2 以具体哲学家的观点为例,分析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问题及其分歧。
3.2.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第一章:哲学的定义与功能1.1 教学目标1. 了解哲学的定义与起源;2. 掌握哲学的功能与价值;3. 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哲学的起源、哲学与世界观;2. 哲学的功能:思考人生、探索真理、培养思维能力;3. 哲学的价值:指导生活、推动社会发展、提升人类文明。
1.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哲学的定义与功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讨论法:探讨哲学的价值与意义。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哲学定义与功能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哲学价值的认识;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点的掌握。
第二章: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2.1 教学目标1. 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2.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3.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1.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历史背景与原因;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存在、知识、价值、思维;3.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指导哲学研究、促进人类思考。
2.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与内容;2. 对比分析法:分析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问题;3. 启示法: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意义的理解;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掌握。
第三章: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与应用3.1 教学目标1.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方法;2. 了解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1. 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方法: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2. 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道德伦理、政治哲学;3. 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实例: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哲学思维。
3.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方法与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思考现实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和逻辑学。
2. 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类思维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素养,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概述哲学的定义和起源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分类2. 存在论问题实体的概念实在论与唯心论的争议存在的本质和起源3. 认识论问题知识的定义和分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真理的标准和性质4. 价值论问题价值的本质和起源伦理学的原则和理论美学的基本问题5. 逻辑学问题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论证的有效性和invalidity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哲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哲学短文,包括逻辑性、清晰性和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哲学导论》或相关哲学教材。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哲学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深入研究。
3. 网络资源:提供哲学相关的网站和在线课程,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
4. 哲学案例集:收集一些哲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概述,包括哲学的定义和起源,以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类。
2. 第二周:讲解存在论问题,包括实体的概念,实在论与唯心论的争议,以及存在的本质和起源。
3. 第三周:探讨认识论问题,包括知识的定义和分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真理的标准和性质。
4. 第四周:研究价值论问题,包括价值的本质和起源,伦理学的原则和理论,以及美学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本体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3.掌握人类历史上哲学的发展脉络。
二、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章;2.了解哲学基本问题:存在与本体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的概念,以及人类历史上哲学的发展脉络。
三、课堂教学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讲授(40分钟)2.1 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对世界最一般的、最根本的问题作出基本的、系统的回答的学问。
2.哲学的性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领域的知识。
3.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世界的认识,揭示人类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哲学的方法:是辩证和批判的方法,要求在实践中进行思维活动和认识过程。
2.2 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本体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1.存在与本体问题:探讨宇宙的本原、本质、本体,以及世界的万物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2.认识问题:探讨人类如何认识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3.价值问题:探讨人类的价值目标和道德标准,以及人类的幸福生活问题。
2.3 人类历史上哲学的发展脉络1.古希腊哲学:包括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和后苏格拉底时期的伦理哲学。
2.西方哲学:包括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西方现代哲学等。
3.中国哲学:包括先秦哲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哲学和宋明理学等。
3. 总结(10分钟)通过提问,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阐明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人类历史上哲学的发展脉络。
4. 课后练习(5分钟)作业:阅读教材《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应章节,完成课后习题。
四、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基础的哲学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第一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学习资料第一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对于本框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方式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言论。
二、导入新课教学导言: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
那么,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是以什么标准去划分它们的吗?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反思本课是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
学习本框内容,要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辩证分析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当抽象的,教学中,我做了很多准备.首先,我对学情进行分析(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二年级的学生。
学生平时上课气氛较为活跃,愿意参与,有过议题式学习的经历,为本节课议题探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但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2)学生已有经验分析。
学生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提出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哲学的基本概念,知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本节课将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
在议题式教学卡的引导下,学生能顺利参与课堂活动。
二,确定教学目标1. 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它为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3. 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4. 联系生活实际,能够用哲学观点分析和指导生活实践。
三、重点难点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难点: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四、整体思路【以议题式教学卡方式呈现】五:小结为什么说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
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
(播放视频《仁者心动》)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风动幡动还是仁者心动?是风动幡动引起了仁者心动,还是仁者心动引起了风动幡动?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
同时,通过趣味视频导入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方面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化抽象为具体,设置问题:是先有猫呢,还是先有人脑中猫的形象呢??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引出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在哲学上,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强调存在第一性,
客观存在的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就是唯物主义),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强调思维第一性,主观的思维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物质起决定作用,就是唯心主义),并通过对比让学生体味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并通过古今一些人物的言论进行探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阳明先生的“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我心。
”,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然后带着这一标准回到《坛经》中的故事中去,分析对风动幡动、仁者心动谁先谁后的不同理解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呼应课堂导入中利用《坛经》小故事的设疑。
创设问题情境: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的肚子是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饿的感觉,那么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我们先有饿得感觉我们的肚子才空空的呢?接着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会有饿的感觉了吗?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解释: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如果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则是可知论;相反,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则是不可知论。
那么,这个世界到底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呢?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
肯定的回答,即坚持可知论。
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坚持不可知论。
举例说明:讲解《庄子梦蝶》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开展探究。
播放视频《锲而不舍人类探索火星之路》,学生边看边悟,教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火星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这是不是说火星是不可认识的呢?学生思考后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评:人类在探索火星的过程中有挫折更有成功,我们常说,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从视频中看,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这就说明了世界是可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教师引导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以及其内容进行总结。
(何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
我们知道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么,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过渡)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1页找出并整体感知两点原因,再作具体分析。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解释: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想问题办事情。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信息相关。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解释: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有思维、意识,而人以外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任何哲学要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或者坚持唯物主义,或者坚持唯心主义,此外别无选择。
得出原因:
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原因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原因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性质和基本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最大一个亮点: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这一节课我们究竟是学什么呢”的好奇心来上课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一开始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提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探究的兴趣。
2、本节课的一个不足:
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充分地预习课文,没有按照老师要求搜集各种哲学派别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知识储备不足;上课时对问题探究不深入、视野不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