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朗读指导
统编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导读课教学设计

统编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初步了解《小英雄雨来(节选)》。
2.通过作品浏览全书,了解全书梗概,建立初步印象。
3.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基本方法,养成阅读好习惯。
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保持对长文章阅读兴趣,能自主阅读整本书。
5.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已学阅读方法尝试解决。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阅读及生活经验,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体会人物形象,享受阅读、丰富阅读感受。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阅读能力,学生对阅读长文章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但学生对同龄人的故事充满好奇,引导学生阅读长文章,需要引导学生将以往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教学中。
教法:引导阅读方法迁移、合作探究。
学法:阅读感悟、合作交流。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谈到小英雄,我们就会想到放牛郎王二小、送鸡毛信的海娃、小兵张嘎……他们都是作者笔下文学作品ψ的有血有肉的抗日小英雄形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本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关于小英雄的书一一《小英雄雨来》O二、整本书导读1.提问:拿到一本书,你最关注的是什么?预设:封面、封底、目录.…2.看封面生:封面上有书名、出版社、作者……师:(1)看插图,你能推断出图片中的人物是谁?生:就是我们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师:你怎么来形容这个人物?生:雨来身穿八路军的军装,精神气十足,喜气洋洋,神采奕奕,走起路来精神抖擞……(2)师:看来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关注了人物的神态,动作,那你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吗?①出示时代背景资料,通过这份资料,你知道什么信息。
②补充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3)作者简介:管桦生平及主要作品简介,让学生提取信息。
3.读前言师:打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书的前言。
(1)创作背景学生提取相关信息。
(2)前言(节选)出示前言中的节选,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师:通过极少量的信息,我们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这本书。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1.认识“徐、篱”等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3.结合注释结合注释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1.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晓》《咏柳》……) )2.2.引出诗题引出诗题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适当提醒。
) )3.3.解释诗题解释诗题解释诗题::根据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师点拨::新市新市,,地名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再齐读诗题。
4.4.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5 《白鹅》教案

《白鹅》教案教学内容:《白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白鹅高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鹅的高傲表现在叫声、步态、吃相中;鹅的叫声;鹅的步态;鹅的吃相。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仿写一个片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2. 学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仿写一个片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白鹅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白鹅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鹅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如“颇”“譬如”等,教师巡视指导。
2. 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正音,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3.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4. 指导书写“颈、吭、俄、厨”。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的?(板书:高傲)2. 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3. 用直线画出描写鹅高傲的句子,指导朗读。
4. 指导学生用“的确”造句。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 出示句子:“但是,因为它很左,我便用木棒打它的头,它伸长了颈子,咬住了我的木棒。
”2. 学生交流感受,教师指导朗读。
3. 出示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4《三月桃花水》知识点

4*《三月桃花水》一、新课导入1.师:古代著名的诗人王维,曾经写过一首名为《桃源行》的诗: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最后两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广为流传,是很有名的诗句。
其中的“桃花水”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个拥有美丽的香花的名字的水——《三月桃花水》。
2.出示课题:三月桃花水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绮、和、谈”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描写事物的好处及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提升朗读能力。
2.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写、看、感,领略三月桃花水的美,感受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加的勃勃生机,提升热爱自然的情趣。
三、字词运用1.读拼音,写字词。
yì pǐ sī chóu tánxīn qǐlì(一匹)(丝绸)(谈心)(绮丽)2.选择合适的量词并填空。
朵串个匹根片一(片)花瓣一(匹)丝绸一(根)琴弦一(朵)红莲一(串)小铃铛一(个)小酒窝3.多音字。
hè(应和)hé(和气)和huò(和稀泥)huó(和面)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问题引领:(1)通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散文诗的韵味。
(2)这首优美的散文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2.学习提示:(1)读简介,知作者。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
请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
(“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
“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知识点

2《乡下人家》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乡间的小溪边,你会看到成群的鸭子在畅游;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2.板书课题:乡下人家3.读题议题。
(从题目看,文章会写什么内容呢?)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构、冠、朴”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想象画面。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生动语句产生联想,感受乡下人家的画面美,激发对乡村的热爱;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不同材料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热爱大自然。
三、字词运用1.词语认读。
屋檐构成装饰顺序华丽独特照例率领踏步倘若和谐催眠曲甜蜜梦乡2.词语解释。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别有风趣: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
率领:带领(队伍或集体)。
觅食:寻找食物。
倘若: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的意思。
3.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场.地(chǎnɡchánɡ)附.近(fǔfù)扎.到水下(zhāzā)结.实(jiējié)4.读拼音,写词语。
ɡòuchénɡdūnxià shùnxù shuài lǐnɡ(构成)(蹲下)(顺序)(率领)mì shí tǎnɡruò huìhuà héxié(觅食)(倘若)(绘画)(和谐)5.多音字组词。
2020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0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古诗词三首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大家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快场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让我们看到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XXX又让我们感受到静中有动的情景。
大儿锄XXX,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子在XXX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第2课乡下人家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答案大家找〕7幅,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XXX催眠曲。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描写门前五颜六色的花和雨后春笋的景致我最感兴趣,本来是朴素的乡下,可是门前这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雨后的春笋又给本来朴素的乡下带来了勃勃生机,读完以后让我也向往乡下这样恬静安逸的生活。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选做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大树也绿,小草也茂盛,花朵也艳丽,田园的风光真是美。
近处,一棵棵大杨树挺直身板,抬起头,密密麻麻的绿叶里闪过一丝丝日影。
远远地看去,这些杨树就像一名名威武的保卫者。
小草又嫩又绿,茂密的草地就像一大块碧绿的地毯,躺在软软的绿地上,比躺在沙发上还要舒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单元课文朗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单元课文朗读指导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朗读指导: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天丽日之下,漫步小径中的所见所感,写出了大自然之宁静优美,表现出作者心情之喜悦闲适。
第一诗节讲漫步小径的近处所见所感,第二、第三诗节与“走走”呼应,讲怎么走,讲在走中放眼看到了、感到了什么。
诗歌感情饱满丰富、想象丰富奇特、情景交融,诗歌语句清新自然、优美流畅,节奏明快、韵律感强。
我们朗读时,要通过明快、深情、赞美的语调语气把这些表达出来。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各种景物与行为的组合意象来表达的,情感表达是具体可感的,我们要边读边想象,在眼前过电影,把诗句描绘的美好事物都在眼前一幕幕地给放出来。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把泥路、小草、小白菊、风蝶儿描写得那么可爱,要对比着读出它们的生机与可爱。
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要与第一诗节的前两句读出呼应与感情的提升,声调要提高一点。
第三小节后两句要读出诗句的跳跃、流动、变化,读出诗人心情的快乐悠闲与节奏的跳跃起伏。
晕皱,是指溪水泛起的小圆圈与波纹。
“山间移动的暗绿”指的是飘动的云彩在山间投下的阴影,作者把它比作“云的脚迹”,非常贴切形象新颖。
这首诗的双数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读稳了,有助于读出诗的韵味。
经过一冬的宅家抗疫,现在来读这首诗会倍感春光的美好、此诗的美妙!第11课《白桦》朗读指导:这首诗写的是北方雪中的白桦。
诗人叶赛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它的挺拔、高洁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的整体意境是宁静优美的。
诗的第一、第二小节从白桦的自身来写,第一节从整体上写出雪中白桦的高大美丽,第二节从局部写出白桦的美丽;第三、第四小节从白桦与环境的融合方面来写,写出白桦在朦胧寂静中、在灿灿的金辉里、在姗姗来迟的朝霞中的变化之美。
朗读时,要随着诗句进行想象,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才能读出诗人描绘的美的形象和宁静的意境,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每节诗第二句和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要注意读出来,才能读出此诗的韵味。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母鸡》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母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母鸡》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
本文通过对母鸡的细致观察,描绘了母鸡的生活习性和对小鸡的照顾,反映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词汇学习、句式结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文中生词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1. 对文中母鸡形象的理解,尤其是作者情感态度的转变。
2. 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如“咕咕”、“扑棱”等。
3. 句式结构的分析和模仿写作。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和展示相关图片。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母鸡的图片和播放母鸡的叫声,引起学生对母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并标记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4. 全班分享: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 词语学习:教师讲解生词,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6. 句式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和模仿。
7.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8.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母爱的感恩。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 课文《母鸡》- 生词列表:咕咕、扑棱等- 重点句式:例句展示- 母爱的主题:情感体验的引导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一起讨论母爱的伟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三首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
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出示课件3】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4】《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用书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用书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英雄、游泳”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雨来的勇敢和机智。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教学难点1. 理解雨来的勇敢行为。
2. 学会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讲解。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
4. 小组讨论,分析雨来的勇敢行为,引导学生学习雨来的精神。
5. 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第二课《我家的跨世纪牛》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世纪、牛”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家的跨世纪牛的特点和与家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教学难点1. 理解跨世纪牛的特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与动物的感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讲解。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
4. 小组讨论,分析跨世纪牛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与动物的感情。
5. 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第三课《囊萤夜读》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囊萤、夜读”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车胤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教学难点1. 理解车胤的勤奋好学。
2. 学会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讲解。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教学初探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教学初探一.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乡”,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课文有《长城》、《颐和园》、《黄山奇松》、《葡萄沟》等,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自然风光描绘,对学生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认知和感情。
但在文本理解、文化内涵挖掘和创造性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文本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明白家乡的发展离不开辛勤付出的前辈们。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特别是对家乡文化内涵的挖掘;学会欣赏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 在活动体验中,能根据要求提取语言文字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初识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
2.在阅读的引领下,能写出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注意用关键语句表达情感,将自己的快乐融入习作,写出乐园“乐”在哪里。
【单元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卜算子·咏梅》。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
3.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并准确转述。
4.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
5.能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推荐阅读:《春种秋收》《像风一样奔跑》。
2.实践活动:(1)让学生亲身走进乡村,感受生活的美丽景致,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根据通知要求及对象正确转述。
【单元任务群设计】1 古诗词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乡村生活独特、迷人的景致,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构成,前两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及杨万里的名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选自《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全诗都是写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一单元-《观潮》学历案案例

观潮【主题与课时】1.主题: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观潮》(P2-4);2.课时:两课时【课标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读文章能想象画面,能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3、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学习目标】1、通过词语测读,能正确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提升自主识字学词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仿照课文写法完成小练笔。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评价任务】1.完成课堂活动一(1)——(4),检测目标1;2.完成课堂活动二(1、2),检测目标3;3.完成课堂活动三(4--6)、五(2),检测目标4。
4、完成课堂活动三(8),检测目标2、5【资源与建议】1、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3——4自然段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
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2、教学时,结合“资料袋”介绍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让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围绕“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理清课文大致层次。
3、抓住重点词句和语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奇特、壮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3-6年级下册1-3单元小语教材课文朗读指导
四年级
四下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朗读指导:
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天丽日之下,漫步小径中的所见所感,写出了大自然之宁静优美,表现出作者心情之喜悦闲适。
第一诗节讲漫步小径的近处所见所感,第二、第三诗节与“走走”呼应,讲怎么走,讲在走中放眼看到了、感到了什么。
诗歌感情饱满丰富、想象丰富奇特、情景交融,诗歌语句清新自然、优美流畅,节奏明快、韵律感强。
我们朗读时,要通过明快、深情、赞美的语调语气把这些表达出来。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各种景物与行为的组合意象来表达的,情感表达是具体可感的,我们要边读边想象,在眼前过电影,把诗句描绘的美好事物都在眼前一幕幕地给放出来。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把泥路、小草、小白菊、风蝶儿描写得那么可爱,要对比着读出它们的生机与可爱。
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要与第一诗节的前两句读出呼应与感情的提升,声调要提高一点。
第三小节后两句要读出诗句的跳跃、流动、变化,读出诗人心情的快乐悠闲与节奏的跳跃起伏。
晕皱,是指溪水泛起的小圆圈与波纹。
“山间移动的暗绿”指的是飘动的云彩在山间投下的阴影,作者把它比作“云的脚迹”,非常贴切形象新颖。
这首诗的双数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读稳了,有助于读出诗的韵味。
经过一冬的宅家抗疫,现在来读这首诗会倍感春光的美好、此诗的美妙!
四下第11课《白桦》朗读指导:
这首诗写的是北方雪中的白桦。
诗人叶赛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它的挺拔、高洁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的整体意境是宁静优美的。
诗的第一、第二小节从白桦的自身来写,第一节从整体上写出雪中白桦的高大美丽,第二节从局部写出白桦的美丽;第三、第四小节从白桦与环境的融合方面来写,写出白桦在朦胧寂静中、在灿灿的金辉里、在姗姗来迟的朝霞中的变化之美。
朗读时,要随着诗句进行想象,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才能读出诗人描绘的美的形象和宁静的意境,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每节诗第二句和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要注意读出来,才能读出此诗的韵味。
流苏,是指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物,皑皑,是形容霜雪洁白。
四下第10课《绿》朗读指导:
《绿》是艾青先生写的一首现代诗,主要写大自然令人喜爱的绿,表现诗人对绿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诗节讲大自然到处都是绿,第二诗节讲看到的各种绿的色彩,第三诗节讲自己感受到的绿,第四诗节讲各种绿集中在一起,最后一个诗节讲绿在风中一致飘动。
诗人大胆想象,通过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把绿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写得美丽动人。
我们要带着喜爱、赞美的情感来读,读时眼前要能看到诗句所写形象。
这些地方要读出变化:第二诗节中6个带“绿”的词语,第三诗节中风、雨、水和阳光的诗句,第四诗节三个“在一起”的诗句。
四下第9课《短诗三首》朗读指导:
冰心奶奶1923年1月出版的组诗《繁星》共164首,以母爱、自然、童真和人生感悟为主题。
诗作温柔、细腻、雅丽,微带忧愁,微含哲理,有超凡脱俗的韵味。
组诗是作者在繁星下的一些形象思考,所以朗读时语调不要过高,音量不要过大,语速不要过快。
每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