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 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指导
九年级语文复习作文专题材料作文指导
备战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指导【原题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记下你心中的美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
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
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1.选取给你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要写出这些人或事“美”的特点。
2.要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要有真情实感。
3.尽可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4.题目自拟,内容要紧紧扣住“美”的印象和对“美”的感受,传达出“美”的感染力;字数不限。
【思路点拨】(一)阅读材料,把握内涵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是写好此次作文的第一关。
材料中“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一句告诉我们,凡是涉及美的经历或感受,都在这则材料范围之内。
但我们如何界定美,却是需要仔细考量、琢磨的问题。
首先,对于写作来说,美就是一种“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创造,即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达别人未曾表达过的。
其次,不要局限于提示(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的范围选材。
我们作文的视角还可以延伸到“读书之美”、“自然之美”等范围。
(二)选好角度,拟好题目所谓选好角度,就是选择从你最独特、最新颖的发现、感悟写起。
角度的确定,还得注意对材料“大”“小”的取舍。
美,涉及的内容宽泛,主题不可谓不大。
但我们作文时不宜就“大”写“大”、泛泛而谈,不宜停留在那些大众化的“温暖”、“关怀”、“友谊”、“荣誉”等范畴取材行文,而应尽量挖掘那些“小”事或平凡人物中蕴藏的美,以使作文内容独特而具体,达到感人的效果。
关于拟好题。
本材料已经用“记下你心中的美”明示了作文内容的要求,如果你将此题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则可能犯审题欠严谨的毛病。
因为你不能对你的读者说“记下你心中的美”。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材料作文及方法指导
方法指导
1 . 主要失误
( 1 ) 目光短浅, 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 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 2 ) 舍本逐末, 误解主题。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 意,从而偏离了材料的中心。
方法指导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材料,上面的诗歌实际上谈的是想象中的星星和真实的星星不同, 但理解到此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设问,通过与现实的对应,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析:现实中并 不美丽的星星为什么人们感觉很美?那是因为距离产生美。所以,现实中的人应该怀有梦 想。想象中很美的星星一旦靠近却发现并不是那么美好,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不能被 事物的表象蒙住眼睛,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地看问题。既然想象中的美丽的星星在 现实中并不很美,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正确处理好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样层层设问,就会 对材料的主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所给材料的内涵。上面几个理解分析的 角度都可以作为文章立意的切入点,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即可。
1 . 主要失误
(3)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片面地解 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 ( 4 ) 偷换概念, 曲解主题。 没能严格地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 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
方法指导
佳作展示
最后一个退出的人后悔了, 他后悔为什么没坚持下十步来; 倒 数第二个退出的也后悔了,他后悔为什么连半圈都没能坚持;剩下 的人也后悔了,后悔为什么没坚持跑到终点。但后悔又能怎样?
生活中很多时候正是如此, 你只需努力向前跨出一步, 只一步, 就会离成功近一步。正如电话发明家贝尔只不过在物理实验中 把一个旋钮多旋转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就这样诞生 了。跑步比赛的胜利者,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了半圈,十步,他就成 功了。由此类推,我们如果比别人多用功一点,是不是成绩也会好 许多呢?或许,成功就源自坚持不懈!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三、作文立意,求“准”求“新”。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写材料作 文,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 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 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 所谓求“新”,就是要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 路,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 “新”字上下工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 望焕发出光彩。
2.结构严谨。文章有“凤头”统摄 全篇,有“猪肚”充实丰富,有“豹尾” 精彩呼应。“凤头”诗化,有新意,明 净清爽中显出考生写作视角之独特; “猪肚”含金量高,有层次,自然透彻 中见思维之开阔;“豹尾”有力,有回 扣,短小精悍中显结构之严谨。
3.妙笔生花。本文妙句信手拈来, 且巧于穿插。开篇排比句的使用,先声 夺人。“澄澈的天空”“简单却永远” 等语句的点缀,更让文章脱颖而出。
(2010·益阳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 要求作文。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 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 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件事情都具有 天赋,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 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 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触?请选择感触 最深的一点,选好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 章。
何必将自己陷于云海峰峦之后呢?把自己放 到青山绿水中,你不是巍巍山野里的一石,便是 苍林翠莽中的一株。何必敬畏名川胜景,何必留 恋大漠黄沙呢?其实,存在便是一种风景。想一 想,翠竹并无树木之丰茂,可修长的身躯却造就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指导
初中资料作文指导【篇一:初中资料作文指导及训练】初中资料作文指导及训练【写作策略】在话题作文出现以前,资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常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察形式,在话题作文中,资料不过提出话题的背景,资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资料作文中的资料则是作文看法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照,考生一定从资猜中提炼出一个看法进行写作,走开了资料就是离题,文章与资料是一种很亲近的关系。
因而可知,写作资料作文,一定针对其“资料重要性”特点,采纳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详细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资料,全面掌握读懂资料是资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资料必定会模糊作文,致使出现偏题或许离题的现象,读懂资料一定全面掌握,切不行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要点,理解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确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掌握资料和理解资料,不行从某一局部下手,只抓住三言两语不放,不然简单跑题。
但是要抓住资猜中的要点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实质意义,这对于掌握资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 2004 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的资料为:一位雕塑家达成了一座特别漂亮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如何雕出这座完满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塑像本来就在那边,我不过将它剩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塑像,只需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取完满的自我!而那位优异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要点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间剩余的能够去除的一些东西,能够是行为、习惯、语言、衣着等等。
假如把要点放在如何“获取完满的自我”则没有抓住资料的中心,明显是跑题了。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奇资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利害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所以,写资料作文,在读懂资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掌握住资料的内容,切记主题一定从资猜中得来,切不行离开资料,不然就简单写出失败之作。
(通用)九年级语文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2、把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具体方法。
3、根据实例,举一反三,学会为材料作文拟题、立意。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一则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中考材料作文指导1一:如何写材料作文呢?1、审题: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骤:(1)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材料的不同意蕴,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
(2)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耍求是考生作文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
要同读材料一样,逐字逐条细细品味,把握其精神实质并据此作文。
(3)选好角度:一要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
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二要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免“落俗”,就要靠求异创新,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精心布局:材料相同、所拟的题目也大体相似,要“新”就得靠“新”的思路,“新”的结构,根据所定的文体,来安排作文的结构。
(5)注意语体:相同的材料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
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写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
2、运用材料写作(1)利用材料,引出观点,阐明观点。
读懂材料,看清要求是审题不可缺少的两大环节。
读懂材料后,注意提炼观点,选好角度,恰当联系实际。
选角度,一是宁小勿大,避免空谈。
二是要新,能吸引人。
三是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社会实际。
(2)围绕材料,叙写相似经历。
无论是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是发人深省的事例,里面总有一点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撞开我们的情感的闸门;写作时可围绕这一点叙写相似经历,写出自己对观点的体会和事件中所表现的情感。
例如:如北京海淀区中考作文: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
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材料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材料作文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中考作文里的一个特别类型——材料作文。
这
可是个技术活儿,得有点儿技巧才能拿高分。
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
材料作文。
简单来说,就是给你一段材料,可能是个故事、新闻报道,或者啥别的,然后你得根据这个材料来写篇文章。
第一步,读材料。
这可不是随便看看,得认真读,理解里面的主题和
关键信息。
有时候,材料里会有些关键词或者句子,这些可得划重点,因为它们往往是写作的线索。
第二步,审题。
题目会告诉你写作的方向,比如是让你发表观点,还
是讲故事,或者是提建议。
这个得看清楚,别跑题了。
第三步,构思。
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想想你要写啥。
可以列个提纲,把主要的点写下来,这样写起来就有条理多了。
第四步,动笔。
开头很重要,得吸引人,可以是个问题、一句引用或
者一个有趣的事实。
然后,根据你的提纲,一段一段地写。
每段都要
有个中心思想,别跑偏了。
最后,结尾得有个总结,把你的观点再强
调一下。
第五步,检查。
写完了别急着交,得检查一下。
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语法对不对,逻辑清不清晰。
有时候,换个时间再看,能发现新的问题。
记住,写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得多练习。
平时多读读好文章,积累
点儿好词好句,到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
最后,别紧张,放松心情,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写出篇精彩的材料作文来!加油!。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什么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
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
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
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
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
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获奖教案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作文中获取高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 材料作文的结构安排与思路。
3. 材料作文的选材与论证。
4. 材料作文的语言表达与修辞。
5. 材料作文的修改与润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材料作文在中考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法,让学生掌握关键步骤。
3. 示范:以一则材料为例,展示如何进行结构安排与思路拓展。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素材,进行实战演练。
5. 点评:选取优秀习作进行点评,分析其优点与不足。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习作,评估写作水平。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评价。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五、课后作业1. 选取一道中考材料作文题目,进行练习。
2. 对照优秀习作,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语言表达与修辞能力。
3. 总结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年中考材料作文真题,让学生了解材料作文的出题规律和评分标准。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练习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写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写作技巧和评分标准。
2. 示范法:以具体案例为例,展示如何进行材料作文的写作。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4.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材。
2. 案例:历年中考材料作文真题和优秀习作。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材料作文是一种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作文形式。
它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为记叙性材料、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好材料作文呢?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例如,在给出的材料中,命题者想让考生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这种态度。
进一步联想生发,我们可以理解为做命运的奴隶”会被人们所舍弃,而像XXX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或像XXX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生活得太过沉重。
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地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
其次,要把握材料寓义,从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
审题立意是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
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
因此,写好材料作文需要考生仔细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从材料中寻找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材料作文。
This material suggests that when you encounter setbacks。
you should not give up XXX change yourself in time。
opportunities will come to you sooner or later。
The central theme of this material is "beans"。
XXX。
九年级材料作文写作指导(1)
九年级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一、概念诠释材料作文,是指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提炼出主旨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二、材料作文的方法指导:(一)全面理解材料:⑴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⑵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⑶材料中蕴含的话题。
⑷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二)立意的方法(1)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2)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4)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三)如何使用材料:材料作文中材料的使用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尽量避免直接引用,但又不能脱离材料,最好能够活用、化用材料,提炼自己的观点。
根据文体的不同,可以灵活选用材料的引用方式。
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引出自己的观点。
若写成其他文体,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作文与材料分离的结果.不写材料也行,只要角度和材料一样就行三、例文指导: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一)、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要求:1、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 2、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提示](1)顺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2019【中考语文】初三九年级复习:作文专题材料作文的立意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二. 森林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狮子。他们一同拜师学艺,一同学完下山。大狮子用师傅所传“绝技”,捕食很是顺手,每天只需1小时,便可饱食终日,享乐不尽。于是它傲慢、懒惰起来,不屑向动物朋友学习,身体也渐渐发福。小狮子深感体弱艺浅,在运用师傅所教技艺的同时,不断钻研创新,完善捕食技艺,并虚心向老虎、猴子、狐狸等学习。一年后,两只狮子相遇,大狮子说:“唉,不知怎的,师傅教的越用越不灵!”小狮子却说:“师傅教的真灵!”
二、必须把握“要求”。 “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三、要突出一个“新”字。材料作文的写作,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即在“新”字上下工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能从多角度进行立意,积极突破思维的定势。
全面理解材料
怎么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批评:
对猪八戒(嘲笑讽刺的态度)
不承认自己的不足。 不能勇于接受批评意见。 出现问题就推卸责任 打击报复。
人贵有自知之明
胸怀宽广才能集思广益
推卸责任无益于解决问题
权势无法改变事实
从猪八戒的角度
要实事求是。 要坚持真理。 要不畏强暴。
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英国诗人拜伦的《曼弗雷德》,显然受到德国文学家歌德《浮士德》影响,但作品中并没有一点德国精神,而是洋溢着英国精神。 文化的民族性又和文化的世界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从文化发展史来看,它们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此,许多思想家都有过论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是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文化,自上古时期发展至今,始终保持着多样与交融相结合的态势。 B.中华文明与东、西方不听文明的每一次碰撞,都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 C.受外来文化影响,中国绘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变化,但民族特色依然保存。 D.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排斥又息息相关,表现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引述古代先贤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见解,目的在于引出自己的主张。 B.选文以人类文化发展中交流的广泛性,来论证文化交流互鉴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C.选文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关文化交流互鉴的观点。 D.鲁迅和拜伦的事例,旨在证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只会使本民族的精神更加彰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世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缺失,人类文化的繁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B.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能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将推动大同社会的到来。 C.只有讲究方法,民族文化才不会在交流互鉴中失去特色,背离自身发展的需要。 D.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中国文化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怎样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怎样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中考中的一种重要考试形式,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提示语,结合材料,写出一篇文章。
1、阅读材料:要仔细阅读材料,理解其含义,把握主旨大意,抓住关键点,把握材料的精髓,弄清楚提示语的意思,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方向。
2、分析材料:要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精髓,把握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方向,把握文章的主题,从而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
3、组织文章: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根据文章的主题,结合材料,组织文章,把文章分为开头、正文和结尾,把文章组织起来,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清晰,有条理。
4、细节描写:要在文章中细节描写,把材料的内容变成文字,把文章的内容变成文字,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使文章更有表达力。
5、检查文章:要检查文章,检查文章的语言、文字、句式、
拼写等,使文章更加完美,使文章更加地道,使文章更有文采。
以上是写好中考材料作文的基本步骤,只要认真遵循,就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材料作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写作 材料作文(含范文)
材料作文(含范文)一、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时钟对指南针说:“什么时候你都指向南方,真是太固执了!”指南针微笑着回答:“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分析材料可知,指南针的成功在于清醒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价值,"自我价值"就是表现的中心内容。
审读材料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确定写作内容的主旨。
往往命题人已在材料中用关键句点明寓意,如“固执”地“指向南方”“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
”就是关键句。
一个人,哪怕是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总会有他自身的价值存在。
要清楚自己价值所在,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
在这则材料中,通过对话我们不难看出,“指南针的固执”其实就是它“清醒认识自我”“给自己定位准确”“始终坚持”“不改初心”“始终如一”“坚持自我”“目标明确”等等。
根据材料作文的“主旨一致原则”,作者所写出的作文应该跟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一致的。
【优秀例文】找准位置,实现价值人生如画,浓墨泼洒,淡泊与浓烈相辉映;人生如歌,高低迷离,嘈杂与清脆皆成曲调;人生如酒,婉转悠长,热烈与缓淡亦爽朗。
人生之中,无数长路寻览,“淡泊与浓烈”,“嘈杂与清脆”,“热烈与缓淡”皆取决于你对自己位置的认知。
朱元璋不过一乞丐,却能成就大明王朝,名传后世;陈胜不过一耕者,却能力抗暴秦,改写历史;司马迁不过一狱囚,却能“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因为他们能选准自己的位置,蓄积自身的力量,厚积薄发,所以终成大业。
选准自己的位置,是为了让自己突显更大的潜质。
她,千古第一女词人,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的外秀如花,内蕴如竹。
本以一支如椽巨笔与丈夫琴瑟相和,但在家国有难,山河破碎之时,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愁与亡国之恨抽丝剥茧般地进行纺织,最终,为世人留下了一首首灵魂绝唱,也激励了一代代英雄人物。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指导7篇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指导7篇最新中考材料作文指导篇1阴霾的天空里压得低低的云,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干什么事也提不起劲儿。
我不能改变这样的天气,但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
任狂风呼号,暴雨倾盆,心里仍然有一片阳光,一片鸟语花香。
我善改变,所以我的生活是灿烂的。
圆圆的脸上一双单眼皮的“缝眼”,矮矮的鼻梁,黑黑的皮肤。
自己也觉得不美,和别人在一起,更是相形见绌。
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我可以展现笑容。
遇事能和蔼待人,微笑着面对他人,那么迎来的也将是微笑。
我善改变,所以我的生活是美丽的。
我出生在“工人世家”里。
祖辈,父辈,都是勤勤恳恳,老实巴交的工人。
我没有显赫的关系,没有大把的钞票。
我无力改变家庭。
但我可以让家更温暖,更和睦。
父母相濡以沫,我也尽可能地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每天都让爱充溢在家人身边。
我善改变,所以我的生活是富有的。
我又长大了一岁,好似去年的事情还没做完,今年的担子却又更重了。
我无法阻止时间的脚步,但我可以让自己把握现在。
时间一分一秒无声无息地从我们的身边滑过。
我们能挽留住它吗?我们只有争分夺秒,让每一分钟都过得有价值,有意义,每一天都很充实。
我善改变,所以我的生活是无悔的。
我不敢说自己的“命途多舛”,但也确实是坎坷崎岖。
我无法自己预知人生的考验,但我可以力求做到最好。
我们经常遇到荆棘密布的灌木林,怎么办?手握利斧,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谁也不能一帆风顺,但我们要有海燕搏击长空,翱翔于风雨中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我善改变,所以我的生活是拼搏进取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迎接着随时随地,变幻莫测的改变。
好的改变固然让人欣喜,不尽如人意的改变就让你灰心丧气了吗?请不要这样,把它当做一种历练吧。
改变它——改变你的心情,你的想法,那么你将不仅仅有欣喜,更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的生活是灿烂的,是美丽的,是富有的,是无悔的,是拼搏进取的。
所以我的生活是让人收获的。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指导篇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初三材料作文指导教案
初三材料作文指导教案
初三材料作文小秘诀。
嘿,你知道吗?初三的材料作文真的不难。
就像吃一顿家常便饭,虽然简单,但每道菜都有它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总是纠结于开头怎么写,现在不用了!想
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比如说,我觉得这材
料挺有意思,和我平时玩的游戏有点像,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有时候,我会想起老师常说的那句话,“写作文要有个中心思想。
”但说实话,谁写作文的时候真的先想中心思想啊?不都是写
着写着,突然灵光一闪,哎呀,原来我想说的是这个!
还有啊,我觉得这材料让我想起了那个夏天的傍晚,和朋友们
在操场上玩闹,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真好。
所以啊,写作文的时候,不妨多想想生活中的小细节,它们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说到灵感,其实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
比如我看到这
材料,突然就想起了那句话,“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
在风雨中跳舞。
” 是不是很幽默呀?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挺有道理的。
所以啊,我觉得初三的材料作文就像是一次冒险旅程,你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
只要大胆去写,去感受,就一定能够写出一篇让自己都感到满意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指导
【原题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下你心中的美
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
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
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
1.选取给你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要写出这些人或事“美”的特点。
2.要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要有真情实感。
3.尽可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4.题目自拟,内容要紧紧扣住“美”的印象和对“美”的感受,传达出“美”的感染力;字数不限。
【思路点拨】
(一)阅读材料,把握内涵
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是写好此次作文的第一关。
材料中“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一句告诉我们,凡是涉及美的经历或感受,都在这则材料范围之内。
但我们如何界定美,却是需要仔细考量、琢磨的问题。
首先,对于写作来说,美就是一种“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创造,即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达别人未曾表达过的。
其次,不要局限于提示(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的范围选材。
我们作文的视角还可以延伸到“读书之美”、“自然之美”等范围。
(二)选好角度,拟好题目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选择从你最独特、最新颖的发现、感悟写起。
角度的确定,还得注意对材料“大”“小”的取舍。
美,涉及的内容宽泛,主题不可谓不大。
但我们作文时不宜就“大”写“大”、泛泛而谈,不宜停留在那些大众化的“温暖”、“关怀”、“友谊”、“荣誉”等范畴取材行文,而应尽量挖掘那些“小”事或平凡人物中蕴藏的美,以使作文内容独特而具体,达到感人的效果。
关于拟好题。
本材料已经用“记下你心中的美”明示了作文内容的要求,如果你将此题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则可能犯审题欠严谨的毛病。
因为你不能对你的读者说“记下你心中的美”。
怎样拟题?取决于你审美感受的深浅。
如果你从人际交往或读书对话中获得一种温暖、一种感动,那么可拟“温暖的时刻”,记下你那一时刻美的发现;如果你感受过包容(宽容)的幸福,那么可拟“有一种幸福叫包容”,表达包容之美;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举国上下,一片救援!尤其是那些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穷的人们,自觉地走排队捐款献血……可以相信,大家对那些悲壮的场面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就此,可拟“留在心底的风景”,抒发对人性之善、之美的崇敬之情……用心发现身边之美,作文的精灵尽在其中。
(三)围绕主题,综合表达
从材料的提示语和作文要求来看,此文宜采用抒情散文或叙事散文的形式,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达到对美的讴歌。
下面列举几个相关佳作片段供同学们欣赏。
【佳作片段一】
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秋夜,散步在“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静香”的庭院里,“栏外青山排挞绕,楼前积水当湖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再加上远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境界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惬意满怀。
(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诗意地散步是心灵的享受》)
【简析】
是什么建构了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片段?是作者那跨越时空的审美想像和联想所致。
简单地说,
这段无非是写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散步,看到了什么。
但这又绝不是一般的明月松林和流水,而是能让人“心旷神怡、惬意满怀”的诗意的独特领悟。
【佳作片段二】
我家门前有一排枣树。
每逢夏末秋初,红艳艳的枣儿掩映在绿叶丛中,格外惹人注目。
一日午休时,我听到门外有动静。
走到窗边一瞧:原来是个邻家男孩在树上偷枣。
我大声惊呼,奶奶走出来。
那男孩惊慌失措中“扑通”一声摔倒在地,胳膊被树枝划出了一道长长的血口子。
奶奶连忙走过去,把那男孩搀进家中,拿出纱布给他仔细地包扎好伤口。
然后,又从提篮里取出枣装满男孩用来“行窃”的塑料袋。
男孩说了声“谢谢奶奶”便飞也似的逃走了。
奶奶望着百思不解的我,一脸慈祥地说:“孩子,对人要宽容,量大福大啊!”奶奶的宽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小男孩心灵中那个阴暗的角落。
奶奶也把宽容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田。
(中考满分作文《宽容是阳光》)
【简析】采用叙事方式表达了宽容之美。
【佳作片段三】
13岁,我张大了,渐渐孤傲了,但《名人传》却逆转了我,他们都有伟大的成就,而他们也都是磨难造就的人,他们在漫漫黑夜中摸索前进,而坚强是他们心中的航标,即使看不到光明,他们却将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在双目失明后继续创作乐曲,坚强是他音乐的音符;米开朗琪罗在教堂中,即使心不情愿,也全神贯注的雕刻,坚强是他的灵感,直到生命最后仍在坚持。
我心中孤傲的火焰慢慢熄灭,化作一泓平静泉水。
(中考满分作文《成长回眸》)
【简析】综合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的方式抒写了成长之美。
【成功佳作】
留在心底的风景
春天的田野上,绿草红花编织起了一块块鲜艳的地毯,中间闪烁的几缕银光,是花朵中的玉泽在和阳光嬉戏。
空气中弥散着暖暖的甜香,招引着几只蜜蜂蝴蝶,成为彩色五线谱上灵动的音符。
两个小孩在草丛中追逐着,沐浴着春光,一样的年华,一样的纯真。
一不小心,美丽的羊角瓣跌歪了,细红的血丝从擦破皮的稚嫩的小手上渗出来,她爬起来,满含委屈的大眼睛里亮晶晶的,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飞跑过来,用手帕擦干小女孩受伤的血痕。
手帕上就绣出了一朵红花草,殷红的。
那是世界上最纯洁无瑕的花朵,人间最纯真的心灵。
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要冰面下恹恹欲睡,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花瓣。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撒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的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的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甜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瑟的冬景奏出春的美丽。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你顶着寒风,使劲蹬着自行车,你要爬上前面那个陡坡,可雨那么急,风是那么烈,你有些迟疑,有些畏惧,忽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加把劲啊,年轻人!”你得了鼓励,咬咬牙,终于冲了陡坡,你感激地回头望去,却见了一陌生的皓首老者,倚杖驻足在雨帘中向你点头,那一头银发,如同雨中盛开的白莲。
在桂树下,摆着两张藤椅和一个茶几,两杯淡茶微微透着清香,两位老人恬适地坐着,四周很静,只有湿漉漉的鸟叫声带着馨香和清脆从参差的树叶中透出来。
两位老人不常讲话,只是做针线的那位偶尔抬起头来,帮着看报的老伴儿拂去落在头上的桂花,随便即两人相视一笑,就像是一种无需培养的默契一般,只要一个浅浅的微笑,就能够深刻而亲密的交流。
他们走过了多少风雨,一切都趋于平淡,只是眼里却分明写着永恒。
……
蓦然,我想,生命画卷上只要是用真情书写的,都是美丽的风景,总能让人感动。
不管是浓的,还是淡的。
【赏析】
巧用题记揭示主题。
“……各种至善至情的情怀,筑起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既点题,又巧妙地揭示了主题——“最美的风景”。
构成这道最美风景的是“至善至情的情怀”,同时也是文章取材的视角。
从平凡与自然中领悟美。
文章以第一段作为后面四幅图画的背景。
四幅图画之所以能成为风景,是因为他们分别充溢着平凡生活中的童真、亲情、鼓励、白头到老之美。
视角独特,感悟深刻。
读罢无不给人以深远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