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上路了的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上路了的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0ad33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d.png)
我们上路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则:介绍我国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要注意等。
2. 交通安全:讲解行走、骑车、乘车等交通方式的安全注意事项。
3. 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如何保护自己,如紧急呼救、正确处理伤口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遇到交通事故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交通规则游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交通事故现场,培养学生遇到事故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交通规则、交通安全知识的课件。
2. 交通事故案例:收集一些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
3.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安全装备等道具。
4. 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进行互动教学和情景模拟。
教案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交通标志,引导学生认识交通标志。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出本课主题。
二、讲解交通规则1. 教师讲解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要注意等。
2. 学生互动:模拟交通场景,遵守交通规则。
三、讲解交通安全1. 教师讲解行走、骑车、乘车等交通方式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讨论如何在家中、学校等不同场合遵守交通安全。
四、自我保护教育1. 教师讲解遇到交通事故时如何保护自己,如紧急呼救、正确处理伤口等。
2. 学生实践:模拟交通事故现场,学会自我保护。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收获: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交通安全宣传画,展示自己对交通安全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a90a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0.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我们上路了》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2 教学内容课文《我们上路了》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我们上路了》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分析和欣赏课文中的文学表达和情感描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和解读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表达和情感描绘。
创意写作:通过启发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我们上路了》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话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我们上路了》,通过问题解答和分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发展。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表达和情感描绘。
创意写作:启发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2 时间安排引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文学鉴赏:20分钟创意写作: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意写作,评价学生对课文《我们上路了》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进步。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b0e0e7c561252d380eb6ef8.png)
篇一:第八单元《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语文论文第八单元告别童年单元备课: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本单元收录了几篇文章都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断,体现了成长中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我们上路了》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我们上路了》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
![《我们上路了》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14e33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1.png)
《我们上路了》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篇一各位老师好,我常常来看2备的帖子,常来学习。
今天终于自己首次注册成功。
在大家集体备《蜗牛的奖杯》时,我也正好要讲这一课,因为学校聘请了一个我县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很有名望的老教研员来听我的课。
我很感激大家有那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对这一课做了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可以说游刃有余,自我感觉良好。
课下也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
但是课堂上也留有遗憾-------一是时间掌握的不好,最后写字仓促收场,点评是不如不讲,到时间进行到那里,就应该下课。
二是在指导朗读时,我本来是准备的是男女生比赛读,但上课时看到举手要读的很多,我就说举手的一起读,结果我对不举手的说,你们没机会了,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谁让你们不举手呢,点评是,应该让不举手的来读,不举手说明什么,不会。
教学就是要教不会的。
我有所感悟!三是我引导学生说你想对蜗牛说什么时,对学生的评价,过早,说的过多,比如一个学生说到骄傲会落后,我马上说,你说的真好,这是毛泽东说的话,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结果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都顺我的说去了。
这一点是我自己感悟到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教学反思。
正好我县要举行论文比赛,我想整理了参加,但是心理想了好久,感觉我从下笔,题目写什么,就写教学反思吗?教学过程还用写吗?请大家给我一帮助。
先谢谢了!《我们上路了》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告别童年的心情和在人生成长道路上胸怀理想、勇往直前的思想情感。
2、帮助学生独立认识生字,读读记记“抖着威风、歪歪扭扭、雷鸣电闪”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句的寓义,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在路上会遇到时各种困难、艰险、挫折、失败,以及我们毫不畏惧的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我们上路了”的含义。
能说出这首诗对自己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同题材的现代诗一首。
《我们上路了》教学方案及反思【精选5篇】
![《我们上路了》教学方案及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304c5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9.png)
《我们上路了》教学方案及反思【精选5篇】篇一:我能学好词句。
篇一
1、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并理解其在诗中的"意思。
嫩嫩骤起虚幻迷惑
2、我的收藏夹:
(1)简介作者——王慧骐
(2)我知道“相思鸟、橄榄树、曼陀铃”。
(3)好词
(4)佳句
二、我能熟读课文,并把握课文主要那内容。
三、我知道全诗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
四、我会质疑。
篇二:学习过程:篇二
检查预习效果
篇三:.作业:篇三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课外阅读赵丽宏的《岁月和青春》。
篇四:学习研讨篇四
思考:这首小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题中“我们”指的是谁?
(1)自由读文。
(2)交流汇报
篇五:学习目标:篇五
1、我能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我能理解“骤起”、“虚幻”、“迷惑”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学习重点: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学习难点:我能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学习时间:1课时。
我们上路了的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上路了的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4106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b.png)
我们上路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通意识和安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较为复杂的交通规则。
(2)培养学生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能够自觉遵守并提醒他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交通事故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交通安全的理解和经验。
2. 学习新课:(1)教师讲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学生通过讨论、演示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3.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交通安全情景模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交通安全问题,了解家庭周围的交通安全环境。
2. 学生绘制一幅交通安全宣传画,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培养学生正确选择交通方式并安全出行的能力。
2.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交通方式及其原因。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不同交通方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各自的特点。
我们上路了的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上路了的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9c8f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f.png)
我们上路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乘车、骑车和步行习惯。
(3)使学生了解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防范交通事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介绍(1)讲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要注意等。
(2)介绍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如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等。
(3)讲解交通安全常识,如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等。
2. 乘车、骑车和步行习惯培养(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等。
(2)教授骑自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帽、遵守交通规则等。
(3)讲解步行时的交通安全,如走人行道、遵守红绿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乘车、骑车和步行习惯。
(3)使学生了解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模拟交通场景,培养正确的交通行为习惯。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交通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交通规则手册、交通安全海报、交通标志模型、教学视频等。
2. 场地准备:教室、交通模拟场景(如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交通安全宣传视频,引发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
我们上路了的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上路了的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18fdc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e.png)
我们上路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独立出行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 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二、教学内容1. 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和意义。
2. 行人过马路的注意事项。
3. 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安全骑行规范。
4. 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知识。
5. 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和意义,行人过马路的注意事项,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安全骑行规范,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知识,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行人过马路的注意事项,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安全骑行规范,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模拟、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等)。
2. 交通信号灯模型、安全标志模型等教具。
3. 教学场地和设施(如人行横道、自行车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交通事故的短片,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和意义,讲解行人过马路的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模拟行人和驾驶员,进行过马路和安全驾驶的实践操作。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安全骑行规范,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交通管理部门,了解交通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精编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精编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反思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3b5bc1168884868762d6de.png)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反思及说课稿教案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句子,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1、今天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
来看课题:景阳岗区分:山冈岗位(音和形的区别)2、老师使了一个小花招,让大家更明确了“冈”和“岗”的区别。
可别在心里说我使用“鬼计”哈。
(板书)。
“诡计”的正确写法。
3、文章较长,浏览一下,写写文章的思路。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4、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5、用一个词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
教师巡视,请同学把赞扬的字写在黑板上。
(“豪爽、倔强、勇猛、机智”等)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武松的这些特点呢?二、细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请同学们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1、重点研读,打虎动作。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到一边。
⋯⋯⋯⋯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b、小组讨论后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教案一:《我们上路了》教案(一)
![教案一:《我们上路了》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ff7868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7.png)
教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案,是教学者用以指导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案的设计和编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份好的教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让教学者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教案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份有关幼儿园的教案——《我们上路了》教案。
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的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环保意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在活动中实践。
活动以“我们上路了”为主题,旨在通过游戏和竞赛,让幼儿了解环保知识并实际操作,培养幼儿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游戏教育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并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先讲解一些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向幼儿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和安排,引导幼儿们进入学习状态。
2.讲授环节(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分类,同时教师可以边讲边展示相关材料和模型,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游戏环节(20分钟)3.1.游戏一:垃圾分类比赛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分类桶,并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比赛规则为:统一放置一堆杂乱无章的垃圾,限时5分钟内,每组按照类别将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桶中,数量最多的为获胜组。
3.2.游戏二:环保小卫士游戏适用于佩戴环保口号、环保T恤等标志的小朋友。
每次早晨到校后,教师提出环保问题并征询大家的想法和建议,并评出当日环保小卫士。
3.3.游戏三:主题故事配对借助环保主题的故事,教师为幼儿提供书籍,并安排配对游戏,让小朋友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环保主题,增强环保意识。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890a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2.png)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有关“我们上路了”的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
2.通过学习歌曲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展示2.CD音乐播放器3.交通工具的图片和卡片4.学生练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歌曲《我们上路了》,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拍手和摆动身体。
2.为学生展示一些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它们在歌曲中会出现。
二、学习歌曲歌词(20分钟)1.分段播放歌曲,让学生听歌词并尝试跟读。
2.逐句解释歌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发音,重点训练一些关键词汇的正确发音和语调。
三、学习交通工具表达及句型练习(30分钟)1.展示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学生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并完成相应的英文词汇练习。
2. 练习句型:“I go to school by…”,学生看图片说出自己使用的交通工具。
3. “How do you go to school?”的问答练习,学生之间互相询问对方的出行方式。
四、对话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话练习。
角色包括学生、老师和家长,让学生练习用英文描述他们的出行方式和目的地。
2.鼓励学生使用新学到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流畅度。
五、综合练习及歌曲演唱(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展开小组讨论,描述这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及适用场所。
2.最后一起合唱歌曲《我们上路了》,检验学生对歌词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及课程总结(10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出行方式和理由。
2.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出行方式,增加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歌曲和讨论深入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拓展视野,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6b2f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0.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上路”的含义。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很多关于旅行的课文,比如《草原》、《小石潭记》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它讲述了一次特别的旅行。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们上路了》。
2.那么,课文中的“上路”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1)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3)课文中的“上路”是什么意思?三、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3.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课堂讨论(1)课文中的“上路”有哪些含义?(2)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2)课文中的“上路”是什么意思?二、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讲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三、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运用所学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旅行的作文。
2.教师批改练习,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d9fe71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0.png)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1《我们上路了》一诗描绘“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节微型课意在突破一个重难点:运用联想的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挖掘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加深对诗歌内涵的感悟。
以体现“三化”教学中的活动化,构建开放、互动、多元、重实践取向的课堂。
1、知识: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借物象征的写作方法。
通过挖掘诗歌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感悟。
2、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启发学生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走向成熟,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往直前,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2教完这节课结束了,我有这么几点想法:1、要想上好一堂课除研究课本外必须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激发学生兴趣非常重要,而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多和学生交流,看看现在的学生们关心什么,想要什么,反感什么,“有的”才能“放矢”。
3、语文教学,贵在读。
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老师们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去读课文,也许一开始是强迫的,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有不少学生喜欢上阅读的。
而只要学生能爱上阅读,学好语文就不在话下了。
4、教师必须充分熟知文章,能从各个角度分析文章,并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文章主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5、了解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点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上路了教案设计
![我们上路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9ab5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4.png)
我们上路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我们上路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有关交通工具的词汇。
-能够理解并使用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
-了解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规则。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与交通工具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提高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和总结归纳交通工具的特点。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交通工具的图片、玩具或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出示交通工具的图片或展示交通工具的玩具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出观察到的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观察交通工具(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交通工具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交通工具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交通工具并展示给全班。
3.比较交通工具(15分钟)-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交通工具,比较它们的特点。
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比较的表达,如"This bus is bigger than that bike.","Thetrain is faster than the bus."等。
全班共同总结归纳交通工具的特点。
4.创作交通工具海报(30分钟)-将学生继续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中的交通工具,设计并制作一个交通工具的海报。
海报上应包括交通工具的图片、名称、特点和用途等,同时也可以添加相关的交通规则和安全提示。
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海报设计和撰写。
5.展示海报和比赛(20分钟)-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交通工具海报,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84ef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f.png)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我们上路了》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本次教学中,《我们上路了》这一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四篇文章:《小男孩杰克的怪异之旅》、《光荣的一击》、《神奇的狮子之旅》和《冒险山》。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文章,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合作阅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3.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展示。
二、课堂教学实施情况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
通过看公告板上的图片和简短的介绍,让学生猜测本次课的主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这样的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更加期待。
2. 合作阅读的实施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采用了合作阅读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组成小组后,我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并将每个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小组。
然后,我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阅读自己的部分,并且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帮助,还可以共同探讨问题,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创作与展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篇文章,并要求他们以这篇文章为基础进行创作。
创作的方式可以是写下续篇、改编成戏剧或者做成动画等。
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指导本次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合作阅读的学习方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创作与展示环节,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和展示。
同时,通过合作小组的形式,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因此,本次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良好。
2. 教学方式的优化在这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合作阅读和合作创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相互学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ba4b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6.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故事,进行分享。
(2)开展小组活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 读后感评价:从内容理解、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79b3b85168884868662d67b.png)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1学习目标:2.我能理解“骤起〞、“虚幻〞、“迷惑〞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检查预习效果一、我能学好词句。
1、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并理解其在诗中的意思。
嫩嫩骤起虚幻迷惑〔2〕我知道“相思鸟、橄榄树、曼陀铃〞。
〔3〕好词〔4〕佳句二、我能熟读课文,并把握课文主要那内容。
三、我知道全诗分几局部,每局部的内容。
四、我会质疑。
【学习研讨】一、我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范读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读出感情。
思考:这首小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题中“我们〞指的是谁?〔1〕自由读文。
〔2〕交流汇报二、我能理清全诗结构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局部〔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 3、分三局部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三、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局部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_4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_4](https://img.taocdn.com/s3/m/fa77fdc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49.png)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保藏。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能运用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2、理解“骤起、虚幻、迷惑”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四种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3、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的思想感情,树立信念,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教学重、难点1、精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能运用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骤起、虚幻、迷惑”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四种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2、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的思想感情,树立信念,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老师谈话: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奇妙的回忆,然而时间老人不会由于这些而有片刻停留。
我们即将告辞童年,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此刻,你想对我们的童年说些什么呢?(同学沟通自己的感受)2、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告辞童年”的第一篇课文《我们上路了》(老师板书课题)(二)合作沟通1、读文呈现同桌互读课文,了解同桌对文本的把握状况。
认真倾听,指出同桌的优点和不足。
2、依据同桌的提示,再次读诗。
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默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们”指的是谁?(组内沟通自己的看法)全班汇报,对同学的共性阅读赐予鼓舞(三)品读体验1、再次读诗,边读边思考。
每一小节诗都讲了什么内容?在感受深的诗句旁边做好批注,把不理解的诗句画出来。
(1)小组沟通感受最深的诗句,解决阅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2)全班汇报沟通,以小组提问的形式沟通。
第一小节:a感受最深的诗句b不理解的内容……2、轻声读诗,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当代少年儿童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奋进的心声。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篇幅不长,韵律较自由,不拘于一格。
全诗有三个小节,第一小节三句八行,第二小节五句十三行,第三小节四句十一行。
本篇诗歌文字浅显,大部分诗句的意思学生可以自己理解。
教学时教师可以只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2、了解诗歌借物象征的写作手法,借助总结的学习方法挖掘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感悟,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综合水平。
3、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往直前,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4、尝试简单的诗歌创作。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联想的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挖掘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感悟。
教学手段:
朗读激发情感,个体交流深入理解。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由单元主题)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告别童年”,请同学们读一遍;再读——谈谈感受;接着轻轻地读“告别童年”,说出你的感受(轻轻地读,仿佛无比留恋,童年往事一一浮现。
童年是一副画,每张画的内容都不一样,无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再大声地读出来,你的感受又是什么?(自豪的、满是憧憬)。
师小结:是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成为少年了。
我们的双手变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尽管路上会有风雨飘摇,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上路了!
齐读课题:《我们上路了》;提问:“我们”是指谁呢?(你,你们,所有与大家一同成长的告别童年的孩子们。
)
指导读课题:充满豪情,意气风发地读;站起来读,师引导:我们上路了,欢欣鼓舞;(幻灯放映)让学生接横线上的词。
(我们上路了,激情满怀;我们上路了,满心欢喜;我们上路了,风雨无阻;我们上路了,义无反顾……)
一、读准读通
1、带着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随手做批注。
2、谈谈你的认识和收获。
(发言自由不限)
3、师讲解:全诗分三小节,第一小节两句八行。
4、提问:第二小节、第三小节分别是什么样的呢?(第二小
节四句十三行,第三小节三句十一行。
)
小结:现代诗的特点——形式是自由的,内涵是开放的。
只要心有所感,谁都可以进行诗歌创作。
二、边读边思
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
学生通过朗读知道
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是上路了;板书(怀揣梦想)
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板书(预测未来)
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板书(勇往直前)
三、读明读透
1、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注:学生有可能按着小节顺序逐一解读,但也有可能打乱顺序,需灵活处理。
学生提出第几小节,当随机学习第几小节。
)
2、学习第一小节
“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
刚刚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红,
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
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
风刚从那林子里走出来,
扛一面很艳的旗子抖着威风,”
①指名读,哪句感触深?
②指出“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刚刚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红,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在诗歌中用得非常普遍。
③指名读,提问:在这一句中,这些事物象征着什么呢?(我们稚嫩的人生之旅,我们才刚刚起步的人生之路。
)启发: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事物也能代表我们人生的刚起步。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
刚刚露出小半张脸的朝阳,
刚刚抽出新芽的树苗,
刚刚展翅欲飞的雏鹰
④学生再读。
提示: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美好、充满希望的)
“哦,不管大人们怎么说,”
师:平时爸爸妈妈唠叨吗?都唠叨些什么?你怎么对待?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体会自己要摆脱束缚、要独立的心情)让学生接着体会下一句:“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自豪、骄傲、摆脱了束缚的快乐……)
⑤理解完了诗歌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词语的意思,读出句子的感情色彩。
指名读,让学生点评。
师(总结):记住,他读得好的地方,下次,你也那样读;他读得不够的地方,你要加以改进。
⑥最后齐读第一小节。
在最后一句运用轮读的方法激发情感,
“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师总结学法:谈感触——明象征——生联想——读语气
3、学生运用总结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
※重点理解第二小节:“骤起的风暴”“虚幻的风景”,你认为是什么呢?是什么让我们的“脚印也许弯弯扭扭”“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指出,在这里依然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突然之中的家庭变故,考试的不如意,与朋友的矛盾,来自其他的诱惑等。
谈得越细致表明理解越深入。
)
引导学生自由谈论,当你遭遇打击、困难时,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会怎么样去处理?(师在此引导激发)不,绝不,绝不趴下!填空:再大的风雨,我跌倒了,也要爬起来;再大的困难,挺过去,会重见一片光明的前景;再大的烦恼,绝不沉迷,永不放弃;
※第三小节
1、“前面有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这句,教师指出:这句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让学生结合小资料进行理解。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事业的成功;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调的生活。
)
2、“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
”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总结:所谓的真姓名,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不虚度年华,不浪费光阴,是脚踏实地做高尚的事,做有价值的事!
3、填空
4、师让学生从这小节中找到一个关键词语。
(走下去)
师:人生之路,你准备怎样走下去?
让学生按照“人生之路,寻找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阔步脚踏实地走下去;人生之路,无怨无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说一说。
四、品读美读
师:说得真好!说得人心情激荡,说得人斗志昂扬!让我们痛痛快快地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1、全班集体朗读最后一小节,教师选出几名领诵的学生,全班学生齐诵最后两句。
2、朗读全诗。
3、朗读我们三次做成的填空题,一首小诗就出来了。
“我们上路了……再大的风雨……人生之路……”
师总结:同学们,过不了多久,你们就要进入中学学习了,老师想告诉你们,你们生命的旅途还很漫长,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习,不能因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自满,也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
你们要扎根于知识的土壤,成长为一棵棵能经风雨见世面的参天大树!老师相信你们,经过一番努力,经历一番拼搏,你们个个都能练就一副坚硬的翅膀,成为搏击蓝天的雄鹰!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诗,希望这句诗伴随着你们走向宽广的人生之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随文练笔:请大家将自己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
我们上路了
一读、读准读通象征
二读、边读边思
三读、读明读透比喻
四读、品读美读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了,我有这么几点想法:
1、要想上好一堂课除研究课本外必须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激发学生兴趣非常重要,而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多和学生交流,看看现在的学生们关心什么,想要什么,反感什么,“有的”才能“放矢”。
3、语文教学,贵在读。
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老师们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去读课文,也许一开始是强迫的,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有不少学生喜欢上阅读的。
而只要学生能爱上阅读,学好语文就不在话下了。
4、教师必须充分熟知文章,能从各个角度分析文章,并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文章主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5、了解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点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