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复仇行为的延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复仇行为的延宕

摘要:莎翁笔下的著作《哈姆莱特》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复仇者形象。自1736年汉默提出后,哈姆莱特复仇行为中出现的犹豫,延宕就成为人们经久不息讨论的话题。根据学术界的观点,对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延宕进行分析。

关键字:哈姆莱特行为延宕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文学人物是社会历史性格的艺术概括。在一定的社会心理状态和社会历史性格在人物个性中的体现。哈姆莱特也不例外,他在剧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人格特点,明确而有力地体现出当时社会心理的某些本质特点。因此我们在探讨哈姆莱特复仇的延宕的原因时,就不能孤立地看待单个人物,而必须联系当时社会人们的心理状态来分析。“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哈姆莱特从大学回到家里,发现父亲突然离奇死亡,母亲改嫁给叔父,叔父克劳迪斯成为丹麦国王,加上父亲的鬼魂在王宫出现。所有的一切对于一个常人来都是难以接受的,心理上的打击使年轻的哈姆莱特不知所措,陷入迷茫,混乱的状态。正如心理学家所说,青年期是人生的暴风骤雨期。哈姆莱特正正处于这个时期,此时个体的心灵正发生一场巨变。他面临人生道路的各种问题,在矛盾面前,他们或许会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而导致精神失调。或许还会停留或固守于一种“幼儿的原型”,而不愿变得成熟起,做事犹豫不决。

19世纪,别林斯基曾指出“是什么东西将他导向如此可怕的不和谐?——原因是显示与他生活理想之间的不适应。”原来的王子是快乐的,他在外求学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他的精神是富裕的;此外他又是丹麦的王子,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在生活中,他崇拜自己的父亲,把母亲看做爱的化身,并与情人奥菲利亚彼此相爱。当他回来的时候属于他的一切光明都变成了灰色,眼前的现实生活与昔日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而此时肩负为父报仇重担的他,即受到敌手实力过于强大的压力,又受宗教教义的制约。因而十九世纪后期德国批评家卡尔·魏尔德尔,在1875年发表断言:“哈姆雷特的踌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麦王子的软弱性上,而是客观情势妨碍了实现复仇的计划。”

1904年著名莎学学者布雷德利在20世纪影响颇大的莎评《莎士比亚悲剧》中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人物”,“忧郁是悲剧的核心”,而踌躇则是哈姆莱特性格的“中心问题”,“他自己也无法理解为何要一再拖延”。对此歌德也发表了著名言论:“一件伟大事业担负在一个难以胜任的人身上……一棵橡树在中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个花盆原本只能负担可爱的花朵;树根生长,花盆难免破碎。”哈姆莱特性格中优柔寡断的特性导致了他复仇行为的延宕,错失复仇良机。当他从父亲鬼魂的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时,他并没有当机立断提出替父报仇的措施,并拒绝好友霍拉旭的帮助,与此同时喊出:“倒霉的我却要负起

重整乾坤的责任。”可见他并不是性格刚烈,有仇必报的豪爽性格。此后,他以装疯来掩饰他内心的空虚和矛盾;用“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拷问自己的内心。正如歌德在《威廉·麦斯特》中所说的“认识责任之后的意志薄弱”。

20世纪中期的存在主义理论认为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并非个性缺陷,而是一个行将崩溃的世界里,复仇这个举止本身就代表荒谬。黑格尔对此评论:“他没有内在的弱点,只是缺乏强健的生活感。”德国作家施莱格尔说:“那来自他高尚天性的所有力量都集中于他理性的不停思虑之中,而他的星斗能力则完全被破坏掉了……这部悲剧的总的印象是:在一个极度败坏的世界之中,理智所遭遇的无比的绝望。一切其他印象就微不足道,只有从属的意义了。”面对父亲去世的事实,他整天穿着代表哀伤的黑衣,“然而固执不变的哀伤,却是一种违天悖理的愚行,不是堂堂男子所应有的举动,”而是“一个缺少忍耐的头脑和一个简单愚昧的理性。”

20世纪初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认定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一样,以“恋母情结”的观点解释哈姆莱特复仇行为的延宕。“哈姆莱特有能力做任何事,但只是不能向那个对他做了杀父,夺权,娶母这些事的人复仇——因为此人之所以所作所为其实是实现了哈姆莱特压抑已久的儿时欲望。于是,他对愁人的仇恨被良心上的自责与不安代替了,因为良心告诉他,自己并不比那个杀父娶母的凶手好多少。”弗洛伊德最亲密的合作者与忠实的支持者,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厄内斯特·琼斯也曾声称:“哈姆莱特童年时代形成的显然被压抑住的对母亲的爱”使他“把父亲死于一名令人嫉妒的情敌之手,是自己的情敌;而完全不给这个叔叔。”哈姆莱特明知父亲的死亡和他的母亲脱不了干系,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母亲列为复仇的对象,而是一再退让,逃避。其实,报仇的机会一直是存在的,如果他杀死叔父,母亲又会陷入痛失丈夫的苦楚里,出于爱母亲的天性,这是他不愿看到的,出于伦理道德他不能给母亲任何情人间的安慰。因而报仇是徒劳的,只能徒增他的伤感,他的灵魂在对他说:“我宁愿在天上遇见我的最痛恨的仇人,也不愿看到那样的一天!”

屠格涅夫认为“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哈姆莱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点。”哈姆莱特复仇行为的延宕,并不只是他自身的问题,而是代表了整个社会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