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概述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新环境保护法

2024版年度新环境保护法

新环境保护法目录•环境保护法概述•新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企业在新环境保护法下的责任与义务•政府部门在新环境保护法中的职责与作用•社会公众在新环境保护法中的参与和权益保障•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效果及挑战分析PART01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保护法的定义与性质定义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性质环境保护法属于社会法领域,具有公益性、科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初始阶段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发展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完善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环境保护法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加强。

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损害担责原则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注重源头控制,通过规划和计划等手段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

明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的法律责任,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和“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PART02新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实行统一监督管理推行环保督察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环保督察机制,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明确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当加强内部管理,落实环保措施。

030201监督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03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0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0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基金等方式,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经济补偿,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环境保护法概述

环境保护法概述
括供养生物量的能力、承纳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 周期的外部冲击干扰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因此,为保护生态系统,必须使其供养的生物不超 过生物生产能力,确保排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量不超 过自净能力。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
13
演示课件
(五)地时制宜律
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有各自特有的自然组 合和社会经济组合,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开发 利用自然环境时,必须考虑其特点,因地制宜。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
12
演示课件
(三)能流物复律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中,能量有一部分会逸散流失到环境中去;物质 一旦进入环境,便会在环境中循环往复。
这就是环境保护法规定鼓励综合开发、综合利用、 废物回收、发展生态农业和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原因。
(四)负载有额律 任何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包
2、恶性影响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
6
演示课件
第二节 生态学基本知识
一、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种群: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 的总和。 群落: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类的 生物种群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组 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ⅰ 突发性重大污染频频发生
ⅱ 出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法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过程中, 凡有地方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标准,就体现 了这一精神。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
14
演示课件
第三节 环境问题
一、基本概念:

原生环境问题 (自然界自身原因造成)

环境破坏

(过量向环境索取

环境保护法讲义

环境保护法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讲义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一个新兴的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中的法律部门,其称谓在各国立法和理论上的表述上有相当的差异。

有称环境法,有称公害法,有称污染控制法,有称自然资源保护法等等。

我国在立法上称为环境保护法。

一般认为,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法的特点1、综合性。

环境保护法保护的对象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为环境要素和整个地球的生物圈;法律关系主体不仅包括一般法律主体的公民、法人及其组织,也包括国家乃至全人类,甚至包括尚未出生的后代人;运用的手段采取直接“命令——控制”式、市场调节式、行政指导式等多元机制相结合的方式。

由于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广泛、涉及的社会关系复杂、运用的手段多样,从而决定丁其所采取的法律措施的综合性。

它不仅可以适用诸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的功能公法予以解决.也可以适用民商法等私法予以救济,甚至还可以适用国际法予以调整,不但包括上述部门法的实体法规范,也包括程序法规范。

2、技术性。

由于环境保护法不仅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环境保护法必须与环境科学技术相结合,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科学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通过一系列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操作规程等形式体现出来。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中经常大量直接对技术名词和术语赋予法律定义,并将环境技术规范作为环境法律法规的附件,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这些大量的环境技术法律规范使环境保护法具有了较强的技术性。

3、社会性。

环境保护法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它与阶级性和政治职能较强的一些立法不同,它并非不同阶级利益集团对立冲突与矛盾调和的结果,而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加剧的产物。

环境保护法所关注和规范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基本人权,它反映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代表人类的共同利益,侧重于社会领域的法律调整。

什么是环境保护法

什么是环境保护法

什么是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维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旨在保护自然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法的定义、历史演变、法律框架、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定义及历史演变环境保护法是指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环境保护法的出现成为必然。

早期的环境保护法主要集中在针对某些特定环境问题上,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法的编制和完善逐渐成为各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律框架环境保护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框架主要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和相关的行政法规。

在中国,宪法规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纳入了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

环境保护法则是维护环境、预防污染的基础性立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专门法律。

此外,还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环境保护进行具体细化和规定。

三、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环境质量标准的设定、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

首先,环境保护法设定了一系列的环境质量标准,用于衡量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质量、土壤质量等。

这些标准使得各行业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其次,环境保护法要求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

包括限制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等领域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制定行业排放标准,建立污染源监测、环境执法以及违法行为处罚等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和管理。

另外,环境保护法还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在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和补偿方案,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环境保护法还关注生态保护与修复。

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汇编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汇编1. 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于1989年颁布实施,近年来经过多次修订,内容更加完善。

该法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管理等内容。

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实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高环境管理和监察能力;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

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管理:制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环境质量标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农村生活污染源、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管理。

重要修订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环境保护法多次进行修订。

其中,2014年的修订对法律中的很多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明确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对象;提高了环境违法行为的罚款额度;增加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

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监管;增加了对企业环境责任的追究;加强对环境保护机构的监督。

推动绿色发展: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支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

2. 大气污染防治法概述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于1987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原则、目标、控制范围以及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内容。

主要内容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防治的原则:综合治理和源头控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公众参与和科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
第一章总则
本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不同的环境要素和区域特点,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保环境的优良状态,并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污染物排放控制
设立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排放源进行监管和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
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恶化。

第五章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评估环境影响,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环境应急管理
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做好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恢
复工作,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七章许可和审批
对涉及环境保护的项目、活动进行许可和审批,确保其符合环
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八章法律责任
规定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

第九章监督与管理
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推进环境保护法治化。

第十章附则
本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以前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与本法相抵触的规定。

以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的简要内容概述。

注:本文档为根据个人理解提供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以正式法律文件为准。

环境保护法概念

环境保护法概念
参与形式:问卷调查、听证会、公众投票
环境管理
“以人为本”
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原则”的简称。其含义 指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开发和 建设活动中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对已造成的污染 和破坏要积极治理。 * 实施该原则的原因:
➢ 1.一旦发生,难以消除, 甚至不可逆转
• 某些规范的科学不确定性
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一)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 ☺ 简称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
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 区别于“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和零增长模式 例:土地开发时耕地补偿(现地 异地) 再例:植树造林,要求采育结合
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4.公众参与原则
含义: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 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全民族都应积极自觉地参与环 境保护事业。
例:环境影响报告中规定“应当有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 的意见”
注意事项: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和当环境权益收到 侵害时予以补偿和赔偿。
➢ 2.再治理,费用巨大 ➢ 3.环境问题的潜在性,
科技的局限性
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3.环境责任原则
☺ 含义:环境责任原则是对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 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的概括。
☺ “外部性成本内在化” ☺ 为了转变“企业赚钱污染环境,政府出资治理环
境”不公平的现象,经济学家认为必须将治理环 境的外部费用内部化,即由损害环境者承担治理 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费用。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目的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3. 公众参与原则4. 损害担责原则三、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1. 环境规划制度2. 环境标准制度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 “三同时”制度5. 排污收费制度6. 总量控制制度7.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四、环境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

行政处分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环境违法失职行为。

2.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3.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环境污染防治1. 大气污染防治2. 水污染防治3. 土壤污染防治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5. 噪声污染防治六、自然资源保护1. 土地资源保护2. 水资源保护3. 森林资源保护4. 草原资源保护5. 矿产资源保护七、生态保护1. 生物多样性保护2. 自然保护区保护3. 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八、国际环境保护1.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 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法律,主要用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其释义如下:一、环境保护:指通过预防、减少、控制和治理污染物排放和其他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为。

二、生态环境:指自然界的各种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植物和动物)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以及人类居住和发展的有机空间。

三、环境保护目标:指通过可行的技术手段和行政管理措施,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四、污染物:指对环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固体、液体、气体、声音、辐射、微生物和其他物质。

五、环境污染:指污染物进入大气、水域、土壤和其他环境介质中,导致环境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体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危害的行为。

六、环境损害:指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等导致的环境价值和生态可持续性减少的现象和结果。

七、环境权益: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健康和良好环境的享有权利。

八、环境影响评价:指对建设项目、区域规划和政策法规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控制,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九、环境监测:指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环境污染的信息和数据,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

十、环境标准:指为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技术规定和限制。

十一、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根据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划定的限制性区域和区域生态保护及相关限制措施的准则。

十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指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造成的环境损害进行赔偿的法律制度。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释义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和原则进行了明确,为环境保护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

本法所称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自然因素的总体,无论是天然的还是经过人工改造的。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前提下,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

为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同时,对于为改善环境而采取转产、搬迁、关闭等措施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环境保护法概述

环境保护法概述
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属地主义
指一国的法律对其管辖领域内的一 切人,不论本国公民或外国公民以至 无国籍人都具有同样的效力,但在国 外的本国人则不受该国法律的约束
保护主义
指本国法律对任何损害该国利益的 人都有约束力,而不问此人的国籍 或所在国。
综合型的原则
即以属地主义为基础, 把属地主义、 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三者结合起来 的原则。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法律比较普遍的 做法, 我国也是如此。
3、环境保护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是指环境保护法在 什么时间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以及在 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前对破坏或污染环境 的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⑴生效时间 一般有三种形式:
立即生效 即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公布之日至一定期限后才生效 之所以公布之后不立 即生效,而另行规定生效时间,是因为这些法律的 贯彻实施,需要有一定时间进行准备。
“域外效力”原则
即可在本国领域以外生效的原则 “域外效力”一般都以有关国家缔结的 国际条约为依据,才得以顺利贯彻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规定了环境保护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

2. 监督管理:明确了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和权力,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3. 保护和改善环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措施,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保护,以及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4.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对各种污染源的污染防治作出了规定,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方面的防治措施。

5. 法律责任:明确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6. 附则:对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时间、相关术语的解释等作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对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介绍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介绍

新《环保法》的11个主要改变 六、规定了公民的环境权利和环保义务 七、强化了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八、提出了环境经济政策 九、强调了农村环境保护 十、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 十一、是加大了违法排污的责任
创新性针对性的立法理念 监督调查的技术手段增强 监管模式开始转型 监管手段出“硬拳” 法律责任超严厉——“最严环保法”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 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 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 环境监督管理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 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 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 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监督管理来自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 适用范围
•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 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 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 市和乡村等。
新《环境保护法》五大亮点 新举措——建立公共监测预警机制 新制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新主体——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 新标准——按日计罚无上限 新职责——明确政府管理
新《环保法》的11个主要改变 一、引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确立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 三、完善了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四、明确了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 五、严格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1、环境保护法▲定义:也叫环境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含义:——环境法是一些特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的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

2、环境法的制定——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

——环境保护基本法和各单行法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制定。

——环保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制定。

——地方性法规依据法规的级别和适用区域分别由省(区、市)、地(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制定。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环境法体系的层次结构2、环境法体系内容结构3、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保护法1)整体环境保护法★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规划法;★国土整治法;★城乡规划法。

2)污染和其它公害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辐射污染防治法等。

3)自然保护法★自然保护基本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荒漠化防治法;★湿地保护法;★风景名胜保护法;★自然遗迹保护法;★人文遗迹保护法;★海岸带保护法;★绿化法等。

4)自然资源保护法:★土地资源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资源保护法;★草原资源保护法;★矿产资源保护法;★水产资源保护法;5)特别方面环境管理法:★开发建设环境管理法;★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法;★对外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法;★环境监测法;★环境监理法;★环境宣传教育法。

6)环境标准法:7)环境责任和程序法:★环境行政处罚法;★环境损害赔偿法;★环境犯罪惩治法;★环境税费承担法;★环境行政执行程序法;★环境纠纷处理法;★环境诉讼程序法等。

1第一章 环境法概述

1第一章  环境法概述
的双边、多边协定和国际条约及履行这些协定和条约的国内法律等,也是我 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参加的重要的环境保护国际条约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 多样性公约》、《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等。
1. 2环境法的立法体系
一、环境法体系的概念
环境法的体系,是指环境法的内部层次和结构,是由有
关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所组成的相互
联系、协调一致的整体。 环境法体系分为立法体系和规范体系。 环境法的立法体系,是从立法的角度对环境法体系的概 括。
环境法的规范体系,是指构成环境法的各种法律规范的
4、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
新的环境保护法专章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 和排污单位的监督。 明确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三)新修改《环境保护法》的亮点
5、科学确定符合国情环境基准 新的环境保护法增加了要求科学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 基准的规定。 6、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新法通过规范制度来保障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统一, 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7、完善跨行政区污染防治制度 对于跨行政区污染防治,现行环境保护法仅在第十五条作 出有关政府协商解决的原则性规定。新法明确规定,国家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 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 实施统一的防治措施。
(二)环境法的含义
3、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作用机制:人—人 人—环境介质—人
环境介质的复杂与不确定:因果关系等

“环境保护法” 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

“环境保护法” 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

渔政渔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
对渔业船舶排污、拆船作业污染渔业港区水域的 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对部队在演练、武器试验、军事科研、军工生产、 运输、部队生活等的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根据《环境保护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环 境保护条例》的规定
各级公安机关
对环境噪声的污染、放射性污染、破坏野生动物 和破坏水土保持等环境防治与自然资源保护实施 监督管理
⑵ 统 管 部 门 与 分 管 部 门 的 执 法 地 位 平 等 。 “统管”部门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即国家环 境保护局 ) 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它们之 间存在着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并分级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 统 一 监 督 管 理 。 “分管”部门是指依法分管某一类自然资源保护,或某一 类污染源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统管与分管部门之间不存 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在行政执法上都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执法 权,其地位是平等的,而只有分工的不同。
三、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职 责 (自学)
职 能 部 门 1 2 3 4 5 6 7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 机构 港务监督行政主管部门




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1988年至今,发展阶段:
• 1988年,国务院决定将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的环 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独立出来,成为国务院直属机关, 同时仍作为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统称 国家环境保护局。 • 1989年12月29日,经修订后颁布的《环境保护法》, 第一次以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形式,在第七条中 明确规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 199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中,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 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撤销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 员会。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常识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常识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常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常识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等。

本章将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详细介绍。

二、宪法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及解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环境保护也有相关规定。

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这一规定确立了国家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及解释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责任、措施等内容。

本章将对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内容及解释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旨在通过对项目建设前后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

本章将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五、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及解释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大气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本章将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六、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及解释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和责任分工。

本章将对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及解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条例是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法规,旨在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和监督,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本章将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附件:1.《宪法》全文2.《环境保护法》全文3.《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4.《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5.《水污染防治法》全文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条例》全文法律名词注释:1.环境保护: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行为。

【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范本一:详细解读】【注:本文档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详细解读,便于普法宣传与学习。

】一、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本法”)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责任主体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措施。

二、环境保护目标本法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基本原则1. 公众参预原则:加强公众参预,促进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对环境事务的知情、参预、表达、监督权利。

2. 预防为主原则: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止环境问题加剧,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3. 污染者付费原则:环境伤害应由污染者承担责任,污染者应当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4. 综合管理原则:采取综合管理措施,统筹解决区域、跨区域、全球性环境问题。

5. 监管为主原则: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6. 支持和宽容原则: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和技术,宽容正当的可逆的环境污染行为。

四、环境管理措施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工程建设、规划调整等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环境保护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2. 环境标准制定和执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限值,明确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限值,加强对环境标准的监督检查。

3. 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对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进行许可,限制和监控污染物排放活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

5. 自然保护区管理:建立和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6. 环境应急管理: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减轻其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伤害。

五、法律责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

环境保护法法律知识培训(9月12日)

环境保护法法律知识培训(9月12日)


四、新修环保法十大亮点
(三)强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1、新修订的《环保法》第5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明确公民依法享有获 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过去公众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困难重 重,公众参与的途径少、门槛高。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 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 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新法还扩大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凡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 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 ,都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为进一步提升公民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 保护,监督环境保护工作,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四、新修环保法十大亮点
修订后的《环保法》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


制裁,还就政府、企业公开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作出了系统规 定,法律条文从原来的6章47条增加到7章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 作性。 (一)突出以人为本 新修订的《环保法》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第1条。此外还要建立环境与健 康监测、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有 关的疾病。公众健康与防控疾病写入新修订的环保法是立法以人为本理念的体 现。弥补了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的滞后性。 (二)立法理念有创新 新修订的《环保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这就使每个人都成为主 体,都对环境污染有责任,环保问题要先从自身做起,同时也有与责任相适应 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的权利。另外围绕生态文明进行制度建设,采取了一 些硬的措施,如考核机制、环境信用制度、法律责任等等,是在原则制定好之 后,原则、体制、机制、制度之间都比较顺畅,体现了执法理念的创新。

2024年度生态环境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24年度生态环境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24/2/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 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 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 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2024/2/3
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扩大森林 面积,提高森林质量。
野生动植物保护
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打击非法猎捕和交易行为。
9
污染防治措施要求
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治理 ,推广清洁能源。
土壤污染防治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实施土 壤修复工程。
4
立法背景与意义
01
立法背景
02
立法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保护和改善环 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2024/2/3
明确了国家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建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 制度,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 障。
数据。
2024/2/3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 类、筛选和标准化处理

数据分析
结果可视化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 据变化趋势,评估环境
状况。
20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 告等形式呈现,便于理
解和应用。
评估结果反馈及改进建议
01
02
03
04
反馈机制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政府、 企业和公众,提高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 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二十二条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 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 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根据我国《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的规 定,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如下:
⑴对本国人的效力 一律适用于在本国境内的 我国公民和法人。 对于在我国领域外的我国公民和法人,原则上 仍受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保护,同时也有遵守我 国环境保护法的义务。 ⑵对外国人的效力 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 外资企业、与外国合资、合作企业等,都必须 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有以下三种形式



经修订的法律明文规定该法施行之后相应的原法律同时废止 例如《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本法自公布之日 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 规定与新法相抵触的原法律规范失效 有两种情况:一是采用 该法实施之日起与该法相抵触的法律规范立即失效的形式; 二是采用与该法相抵触的原法律规范,必须在该法公布之日 起依据该法的规定予以修订,超过一定限期则自行失效的失 效形式。 随着新法的施行原有同类法律自动失效 上述三种失效形式中,前两种是属于“明示废止”的情况 ,是“以法废法”的做法,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后一 种是“默示废止”。
环境法律关系的产生 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环境法律关系的特征
环境法律关系的产生
以现行的环境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法律事实的出现
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权利主体或权义主体):依法享有权利 和承担义务的环境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客体: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 指的对象,包括行为和物:
(3)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中的 环境保护规范

出现得比较早环境法律规范,其特点是
以保护某一环境要素为该法律文件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时包含对某自然资源管理(如对该资源的权属、经营 管理)的法律规范 甚至还含有防治污染的法律规范(这部分法律规范在该 法律文件中的占极少数);
3、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
环境保护法是环境管理中较为有效的手段
环境保护实质上就是环境管理。其主要手 段是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 法律手段等。而法律手段较为有效。这是 因为,法律具有强制性特点。 具有较好的宣传教育的作用。
三、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什 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力的问题
“域内效力”原则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 环境保护条例、决定、命令等,一般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但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虽然在全国范围内生效,但其效力只 在特定的范围有效。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只在该辖区内有效。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效力也不及于香港、澳门特区

3、环境保护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是指环境保护法在 什么时间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以及在 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前对破坏或污染环境 的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⑴生效时间 一般有三种形式:
立即生效 即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公布之日至一定期限后才生效 之所以公布之后不立 即生效,而另行规定生效时间,是因为这些法律的 贯彻实施,需要有一定时间进行准备。
2、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对人的适用范围
属人主义 属地主义 保护主义 综合型的原则 。
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哪些人(包括自 然人和法人)发生效力。
属人主义
指凡是本国人 (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下同 ) ,不论在国内或国外,均适用 本国的法律,但对在该国领域内的 外国人不适用。
属地主义

主体:国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 法律依据:行政法、民法、刑法等 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平等、不平等
二、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目的
1、环境保护法的任务
⑴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 ⑵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2、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发展”。 “保障人体健康”和“促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是辩证的关 系。 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观 点是不正确的。
四、环境保护法体系
1、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的定义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指由本国现行全部法 律规范组合为不同的部门法所形成的有机联系 的统一整体。 部门法的定义 是指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体 ,也称法律部门。每一个法律部门又是一个子 体系。

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所调整的不同 社会关系(或主要的社会关系)来划分。
环境保护法概述
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二、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目的 三、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四、环境保护法体系 五、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环境保护法
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理解环境保护法定义需把握三点:
指一国的法律对其管辖领域内的一
切人 , 不论本国公民或外国公民以至 无国籍人都具有同样的效力 , 但在国 外的本国人则不受该国法律的约束
保护主义
指本国法律对任何损害该国利益的
人都有约束力,而不问此人的国籍 或所在国。
综合型的原则
即以属地主义为基础,
把属地主义、 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三者结合起来 的原则。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法律比较普遍的 做法, 我国也是如此。
是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原则、制
度和措施所作的基本规定,
其特点是原则性和综合性的法律规范。
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国家基本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是制订自然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单行法、环境保护法 规、规章的基本依据。

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9.13;1989.12.26
(1)《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

《宪法》明确规定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是国家 的根本政策,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 业单位的职责和每个公民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
(1982年12月0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 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 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 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一切使用土地 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二十二条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 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 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一般地说,同一类型的法律规范调整着同一类社会 关系。

其次,根据其调整方法来划分。
所谓调整方法,是指调整社会关系时,用以影响社 会关系的手段 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调整方法在划分部门法中是次要和派生的标准
2、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 (1)《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 (2)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 (3)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4)防治环境污染单行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5)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规章 (6)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7)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8)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9)我国参加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⑽立法和司法机关的适用环境法律规范的解释

行为:作为;不作为 物:主要指具有环境功能的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 境要素;如:水、大气、土地、森林(一般指物)

内容:权利主体之间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环境法律关系的特征
1、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 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2、是非物质的思想社会关系,由社会物质生产关 系决定;但更主要的是受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然规 律的制约 3、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 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环境保护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1、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
在空间的适用范围
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 地方、区域有效力。
可分为 “域内效力”原则 和 “域外效力 ”原则
“域内效力”原则

指法律的效力及于国家主权所管辖的领域的规定 我国不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空间上的适 用范围是有区别的,但一般都在所辖区内有效。

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范
不能把环境保护法说成是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法 律。

环境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有特定的范围
只调整环境保护关系。

环境保护法是指一切调整环境保护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律关系
由环境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环境法
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 动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一国两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