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CHAP08
中级宏观经济学Abel_Chapter08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Education Canada
8-13
The Business Cycle Facts (continued)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yclical behaviour:
the direction in which a macroeconomic variable moves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aggregate economic activity; the timing of the variable’s turning points relative to the turning points of the business cycle.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Education Canada 8-5
What is a Business Cycle?
1. Fluctuation of “aggregate economic activity”. 2. Expansions and contractions.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Education Canada 8-15
The Business Cycle Facts (continued)
A leading variable’s turning points occur before those of the business cycle. A coincident variable’s turning points occur around the same time as those of the business cycle. A lagging variable’s turning points occur later than those of the business cycle.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详细描述
经济周期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内因是主要原因之一 。内因主要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经济结构的 变化等。例如,总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过剩或需求 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经济结构的变 化也会导致资源重新配置,从而引发经济波动。此外 ,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如政策调整、国际 经济环境的变化等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活动,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 整体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 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调节 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 重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 如何决定,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影 响国民收入水平。
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评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副作用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阐述为什么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配合使用,以及配合使用的优点和挑
战。
配合使用的策略
探讨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配合,包括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
具的搭配等。
配合使用的效果评估
0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等手段 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 政策来稳定经济。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包括政府支出、税收、政府投资等,以及 如何根据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工 具。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7、8章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市场 信号失真。
影响国际竞争力
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影 响国际竞争力。
治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及效果评估
治理失业的政策措施
促进经济增长,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如提供职业培训和就 业指导等。
治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及效果评估
失业人员无法为社会创 造财富,导致社会总产
出减少。
增加社会负担
失业人员需要社会提供 救济和保障,增加政府
财政负担。
影响社会稳定
长期失业会导致社会不 稳定因素增加,如犯罪
率上升等。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降 低消费者购买力。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财富重新分配,通常不 利于固定收入者和储蓄者。
事业得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03
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促进了企业扩张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了
失业率。
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制度创新等手段,经济发展能够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
治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及效果评估
01
调整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
02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效果评估
03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8
• 模型分析
图11.10 全要素生产率持久提高的影响
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 模型预测
表11.2 经验数据与真实经济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模型的预测
变量 消费 投资 价格水平 货币供给 就业 实际工资 平均劳动生产率 经验数据 顺周期 顺周期 逆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模型 顺周期 顺周期 逆周期 —— 顺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利率上升
就业增加 实际工资下降 消费减少 投资减少
利率不变
就业增加 实际工资下降 消费不变 投资不变
二、模型应用
• 考虑当期资本存量K下降
图9.20 当期资本存量K下降的影响
二、模型应用
• 考虑当期资本存量K下降 ☆均衡效应 1、总产出Y减少; 2、利率上升; 3、就业减少; 4、实际工资下降; 5、消费减少; 6、投资增加;
一、凯恩斯协调失效模型
• 非理性繁荣说
凯恩斯认为,人类的“动物精神”使得市场容易出现非理性繁 荣或崩溃,即经济周期。 “动物精神”是指人类在潜意识里荒谬地假设自己总是会有好 运气,或多或少地高估自己获利的机会而低估亏损的几率。 而一旦形势逆转,立即又会过分悲观。
一、凯恩斯协调失效模型
• 模型预测
•政府 政府满足其现值预算约束
三、货币跨期模型
• 典型消费者和典型企业对银行服务的最优选择
图10.3 典型消费者对银行服务的最优选择
三、货币跨期模型
• 货币需求函数 M d PL(Y , r)
图10.6 货币需求曲线
三、货币跨期模型
图10.9 当期货币市场均衡
三、货币跨期模型
• 竞争性均衡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与GDP的联动关系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主要内容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收入法、支出法、产出法
链式加权的实际GDP
第三章长期中的封闭经济模型
第五章长期中的开放经济模型小型、大型
第七、八章经济增长
第九-十一章短期中的封闭经济凯恩斯交叉图
IS-LM AS-AD
长短期调整
第十二章短期中的开放经济
第十三章政策无效性命题
第十四章DAD-DAS模型
考试题型:
1.单选题(15分-20分,2-3分/题)
2.作图题(15-20分,2题)
要求:
3.计算、分析、作图题(60-70分)
要求:要有计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作图要以题目的计算结果为基础,
小数位数的保留按照题目要求,
计算结果可保留分数和根号等形式。
考试具体题型及分布确定后会及时发送到课程邮箱。
考试时间:16周周一7-8节
作图题练习:
作图分析政府购买增加在各模型中的效应,对变量有何影响?。
(NEW)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第二篇 总需求分析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三篇 总供给分析第六章 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度量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第八章 新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第四篇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说明:作为教材的第一章,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考虑到宏观经济背景非常重要,建议读者予以重视。
本章无相关习题。
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1假设某农业国只生产两种产品:橘子和香蕉。
利用下表的资料,计算2002年和2009年该国实际GDP的变化,但要以2002年的价格来计算。
根据本题的结果证明:被用来计算实际GDP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答:(1)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2002=50×0.22+15×0.2=14;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2009=60×0.22+20×0.2=17.2;实际GDP增长率为:(17.2-14)/14×100%=22.9%。
(2)以2009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2002=50×0.25+15×0.3=17;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2009=60×0.25+20×0.3=21;实际GDP增长率为:(21-17)/17×100%=23.5%。
由22.9%与23.5%只相差0.6%,由此可见,用来计算实际GDP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2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1)税收的增加(同时转移支付保持不变)一定意味着在净出口、政府购买或储蓄-投资差额上的变化。
中级宏观经济学macro-ch8
即维持人均资本 k 不变所必需的投资量 包括:
k 折旧 n k 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投资
g k 为由于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新的“效率工人” 提供资本所需要的投资
11/21/2019
slide 7
Tech. progress in the Solow model
slide 21
1. Evaluating the Rate of Saving
1. k = 2.5 y
2. k = 0.1 y
3. MPK k = 0.3 y
To determine MPK, divide 3 by 1:
MPK k 0.3 y
k
2.5 y
MPK 0.3 0.12
1. Evaluating the Rate of Saving
1. k = 2.5 y
2. k = 0.1 y
3. MPK k = 0.3 y
To determine , divide 2 by 1:
k 0.1y k 2.5 y
0.1 0.04
2.5
11/21/2019
so n + g = 0.03
Thus, in the U.S.,
MPK = 0.08 > 0.03 = n + g
结论:
美国经济(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定状态:如果提高储蓄 率(即提高投资水平),经济将获得更快的增长,并最终达 到更高人均消费水平的新的稳定状态
11/21/2019
slide 23
c* = y* i*
= f (k*) ( + n + g) k*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八讲货币供给.ppt
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 会增加准备金存款,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地 创造存款货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 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 应量。
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 机,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从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 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则是负 相关的。
B=R+C= Rr+ Re+C=Rd+ Rt +Re+C
(8-5)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powered money)。
基础货币的特点:①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②它的流通性很 强,持有者可以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③它运动 的结果能够产生数倍于其自身的货币;④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 通过对它的控制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口径,在一般情况下,货币可 区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 M0,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包括流
通中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第二,M1,即狭义货币。它等于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
M1= M0+活期存款。许多国家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 措施放在这一层次,使之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表8-1 中国1990-2006年货币供应量(亿元)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讲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
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X,Y两种产品。
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
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
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1.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
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Y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
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化,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结构可以不变。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创始人斯密,1776 凯恩斯,1936研究对象个别企业,个别家庭,个别市场国民经济整体研究前提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市场出清资源未充分利用中心内容价格理论收入理论理论框架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表示。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8章课件
图 8.2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19
表 8.1 萨拉的消费均匀化愿望
第一周的椰子消费
第二周的椰子消费
总消费
消费束1 消费束2
5 17
15 3
20 20
偏好的消费束
11
9
20
• 1、多总比少好。 • 2、消费者喜欢的消费束具有多样性。 • 3、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都是正常品。 • 消费者希望长期均匀消费。当一生财富增加 时,会增加对当期和未来的消费。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18
第八章 主要内容
• 消费者的消费或储蓄行为——消费者对收入和 利率变化的反应。 • 政府预算赤字和李嘉图等价定理。 • 社会保障 • 信贷市场的不完善。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2
• 跨期消费-储蓄决策是一种在当期消费与未 来消费之间作出权衡取舍的决策。 • 跨期政府支出筹资决策:当期税收与未来税 收之间作出权衡取舍的决策。是政府储蓄量 或政府赤字规模的决策,与私人消费者的消 费-储蓄决策密切相关。 • 如果政府现在减税,就不得不向私人部门借 债,未来一定会增税,才能还清较高的政府 债务。
8-21
图 8.3 借出资金的消费者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04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 出等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CHAPTER 04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
总结词
表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整个经济社会能够并且愿意购买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它反映了经济中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等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波动的原因 和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同时,通过总需 求与总供给模型,还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 经济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CHAPTER 05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的分类
01
02
03
04
正向周期
经济活动上升,失业率下降, 企业盈利增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相互配 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输标02入题
财政政策主要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则具有 长期的效果。因此,在调控经济时需要根据经济形势 选择合适的政策组合。
01
03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 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汇率制度是一个国家规 定其货币对外价值的制 度,包括汇率的确定方 式、干预方式等。
汇率制度对一个国家的 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具 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汇 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 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政 府可以通过汇率政策来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和国 内经济活动。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chap08
▪ two simple models in which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endogenous
Introduction
In the Solow model of Chapter 7,
▪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held constant. ▪ income per capita is constant in the steady
▪ Notation:
y = Y/LE =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k = K/LE =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 Production function per effective worker:
y = f(k)
▪ Saving and investment per effective worker:
CHAPTER 8 Economic Growth II
7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Solow model
Investment, break-even investment
k = s f(k) ( +n +g)k
( +n +g )k
sf(k)
CHAPTER 8 Economic Growth II
can be due to differences in:
1. capital – physical or human – per worker
2.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the height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8章)
劳动需求曲线
企业所用劳动量(Q:人)
月工资水平(P:元)
系列1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企业所用劳动量Q/人
1000 800
? ? 200
3000 ?
5000 6000
?
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市场供给量(Q:人)
理想月工资水平(P:元)
1000
7000
900
?
?
6000
系列1
700
?
?
5000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无论价格怎样提高,企业也 无法增加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又称古典情况。(书P244 图9-8)
第二节 短期总供给的形成
三、总供给曲线整体
书P244 图9-9 1、当物价为P0时,总供给曲线水平状,极端凯恩斯情况。 2、当物价在P0和P1之间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为一般情况。 3、当物价高于P1时,总供给曲线垂直状,称为古典情况。
第三节 短期总供给的变动
一、要素价格对总供给的影响 生产要素价格越高,使得企业的成本状况恶
化,从而一部分企业选择减少产量,导致总 供给减少。 书P245 图9-10
第三节 短期总供给的变动
二、资本存量对总供给的影响 资本存量增加,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从
而使总供给增加,表现为总供给曲线向右边 平移。 书P245 图9-1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市场劳动供给量Q/人
500
?
?
4000
理想月工资水平P/元
参考答案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引言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个体或个体市场的行为,而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例如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
本文将介绍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了私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的值。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3.失业率:失业率表示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口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活力和劳动力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工具。
中级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我们常见的模型有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等。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它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则强调创新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货币与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影响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对消费、投资和资金分配产生影响。
以往的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案例,如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失业与经济政策失业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类型、原因和影响。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利用率和经济活力。
经济政策对失业的影响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学科领域,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表现和宏观经济现象,如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宏观经济模型、政策工具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其中,GD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
失业率则是衡量劳动力市场闲置资源的比例。
通货膨胀率衡量了物价水平的变化速度。
宏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供给与需求、价格水平、产出水平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它认为在衰退和失业时期,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凯恩斯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需求决定供给。
新古典经济学是受到亚当·斯密思想启发的经济学派别,它认为个体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自由市场的交换来实现最大化效用和利润。
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供给决定需求。
新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它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可以实现经济的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平衡,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维持这种平衡。
三、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利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制定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例如,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高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采取相反的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uses E to grow at the rate g, and L grows at rate n so the number of workers L × E is growing at rate n + g. Now, the change in the capital stock per worker is: ∆k = i –(δ+n +g)k, where i is equal to s f(k). k sf(k) The Steady State (δ + n + g)k k Note: k = K/LE and y=Y/(L × Ε). So, y = f(k) is now different. Investment, Also, when the g term is added, k sf(k) gk is needed to provided capital to new “effective workers” created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pital per worker, k
Chapter Eight 10
The property of catch-up is called convergence. If there is not convergence, countries that start off poor are likely to remain poor. The Solow model makes predictions about when convergence should occur. According to the model, whether two economies will converge depends on why they differ in the first place (i.e., savings rates,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Chapter Eight 3
To incorpora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s now written as: Y = F (K, L × E) The term L × E measures the number of workers. This takes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workers L and the efficiency of each worker, E. It states that total output Y depends on capital K and workers L × E. The essence of this model is that increases in E (efficiency) are analogous to increases in L (number of workers). In other words, a single worker (if twice as productive) can be thought of as two workers. L × E doubles and the economy benefits from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Chapter Eight
9
According to the Solow mode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uses the values of many variables to rise together in the steady state This property is called balanced growth. In the steady state, output per worker, Y/L, and capital stock per worker, K/L, both grow at rate g, which is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U.S. data in that g has been about 2 percent consistently over the past 50 year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lso affects factor prices. The real wage grows at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t the real rental price of capital remains constant over time. Again,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e real wage has increased by 2 percent and has increased by about the same as real GDP. Yet, the real rental price of capital (real capital income divided by the capital stock) has been about the same.
0 0 g n+g
8
So far we have introduc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to the Solow model to explain sustained growth in standards of living. Let’s now discuss what happens when theory meets facts.
Chapter Eight 2
To examine how a nation’s public policies can influence the level and growth of the citizens’ standard of living, we must ask five questions. 1) Should our society save more or less? 2) How can policy influence the rate of saving? 3) Are there some types of investment that policy should encourage? 4) What institutions ensure that the economy’s resources are put to their best use? 5) How can policy increase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Solow model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thin which we consider these issues.
5
Chapter Eight
k*
Important…
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t rate g affects the Solow growth model in much the same way as did population growth at rate n. Now that k is defined as the amount of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workers becaus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nd to decrease k. In the steady state, investment sf(k) exactly offsets the reductions in k because of depreciati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hapter Eight
6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is constant in the steady state. Because y = f(k),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is also constant. But the efficiency of each actual worker is growing at rate g. So, output per worker, (Y/L = y × E) also grows at rate g. Total output Y = y × (E × L) grows at rate n + g.
®
CHAPTER 8 Economic Growth II
A PowerPoint Tutorial
™
To Accompany
MACROECONOMICS, 6th. ed.
N. Gregory Mankiw By
Chapter Eight
Mannig J. Simidian
1
The Solow model does not expla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t, instead, takes it as given and shows how it interacts with other variable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