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可以有很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眼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急性炎症、突发的眼底病变、眼压突然升高等等。可以去做好检查,平时要注意不要用眼过度,要注意做好休息。

如果是因为低血糖引发的那么没有大影响,但是不排除是因为眼科疾病造成的,因为很多眼底病会造成视力突然下降,建议楼主到医院进行检查,排出眼底病比较安心。

考虑单纯性的屈光不正或是早期白内障都有可能,如有问题可再留言。

您好,您是屈光参差,2眼的度数相差250度。

现在适合您的方法就是戴隐形眼镜。框架眼镜是不适合您的。就配一只左眼的隐形眼镜。

意见建议:

建议要配一只眼镜,因为如果不配的话,双眼的成像不一致,会引起立体视的缺损。如果戴框架眼镜,会不适应,而且立体视也不能恢复。戴隐形眼镜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至于预防视力下降的方法,由于您已经接近28周岁了,再近视的可能性不高。平时就是少玩电脑,少看近处的东西,只能这样了。

一般情况外伤性近视并非少见,但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其原因主要是对此病认识不足,忽略对眼外伤患者进行常规的视力矫正和屈光检查,因此,对眼外伤病人应做详细的病史询问及必要的随访观察。另外,早期积极正确的治疗眼外伤,可能对减轻病情,缩短恢复期更有益。眼震荡伤可造成1~6D近视,一般1~2wk,多数患者在1mo可恢复正常,少数持续1~2a,甚至成为永久性近视。”本文4例均为暂时性近视。

发病机理

(1)睫状肌痉挛、水肿、前房变浅:外伤后睫状肌痉挛、水肿,睫状小带松弛,使晶状体曲率半径缩小,屈光力增强。睫状肌痉挛多为外伤刺激了睫状肌或动眼神经所致,其结果是调节痉挛,出现假性近视症状,有时健眼亦可同时发生调节痉挛。近视一般在1~4D,与调节丧失的幅度一致,麻痹睫状肌是诊断痉挛的重要手段。本文4例麻痹睫状肌后,裸眼视力显著增加;

(2)晶状体水合作用:眼外伤后前部视网膜脉络膜和后睫状体的广泛水肿性改变,同样可波及晶状体,另外,伤后眼内血管反应改变了房水的理化特性,以及外伤时晶状体受震,晶状体囊下上皮细胞和晶状体纤维损伤等,亦可导致晶状体代谢和渗透性异常,使其吸水肿胀,屈折力增加,晶状体挫伤混浊可以解释少数患者的近视;

(3)睫状小带损伤:左眼挫伤后睫状小带损伤是很常见的,可导致晶状体曲率增加而出现近视,睫状带损伤所致的近视一般为非暂时性的。

还有可能是外伤导致视神经受损、眼底出血继发青光眼而导致视力下降

高度近视算不上,我现在左眼5.0 右眼4.6,这差距貌似不大,但是我右眼居然连半米内的茶杯都看不清了,或许不到4.6了吧。

绝对后天形成,趴着看书,刘海儿遮挡,长期右侧卧等。

可能是弱视,来门诊看吧。

屈光性手术的最新进展

屈光性手术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是当前眼科界发展最快的前沿领域之一,种类繁多。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自动板层角膜成型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表面镜片术(EP)、角膜内环植入术(ICRS)等;晶状体屈光性手术有透明晶状体摘出或联合IOL植入术、透明晶状体眼前房IOL植入术等;巩膜屈光性手术有后巩膜加固术等。选择手术类型时要考虑到患者的具体的眼部病症以及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

1角膜屈光性手术

以RK、PRK、LASIK为代表的角膜屈光性手术日益成熟,现在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和设备,发展新的适应证,临床应用显示出在近视、远视,散光等方面均有较满意的效果。

1.1从RK到Mini-RK的发展

从1979年前苏联眼科医生Fyodorov发表第一篇现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成功报告至今,RK的手术器械和技巧已有了很大改进。其原理是通过角膜的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口使其周边组织对角膜中央光学区产生张力,从而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曲率半径增大,屈光力降低。适用于[1]18~45岁的患者,-1.5~-8.0D近视更为合适。RK的缺点在于预测性尚不能十分精确,以及有视力波动,眩光,回退,角膜瘢痕,外伤易致眼球破裂等。现阶段的研究表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最佳做法是从中央光学区3mm为中心作4

条切口即Mini-RK,但仍需长期临床观察。

1.2PRK适应证的扩大

由Marshall[2]提出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通过激光切削掉角膜光学区的上皮及前基质层,从而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达到降低角膜屈光力的目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对于超过-10D 的高度近视效果较差。术后并发症有上皮缺损、眩光、类固醇性青光眼、角膜混浊以及回退现象。Seiler [3]随访193眼术后并发症情况,他将患者分为四组,即低度、中度、高度、与超高度近视组。术后1年矫正不足大于1D者分别为2.4%,4.7%,52.5%,50%;过矫≥1D者分别为0%,3.5%,3.7%,25%。过矫的6眼中有5眼为类固醇性高眼压。术后1年与2年近视回退在高度近视组屈光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年继续回退≥1D者在中度近视组为8.8%,高度近视组为20%,超高度近视组100%。但总的来说PRK对

中度近视安全有效。

从理论上讲,PRK不只应用于近视,还可包括对远视、散光的治疗。1993年,Dausch[4]首次将PRK用于远视的治疗。经研究发现,PRK只适用于矫正低度和中度的远视。Sener[5]将患者分为低度(+1.75~+4.75D),高度(+5.00~+9.75D)与无晶状体组(>+10.00D)。随访1年发现低度组66%的患者屈光度在+1.00D之间,而高度组与无晶状体组100%的患者屈光度分别大于+3.00D与+5.00D。Jackson [6]随访低度(+1.00~+4.00D)远视眼71只与中度(+4.00~+6.00D)远视眼17只,术后1年89%的低度远视眼和78%的中度远视眼裸眼视力在0.5以上。同时,准分子激光散光手术正在逐渐开展。Dausch[7]对24例30只眼进行18个月随访。远视散光(A)组术前平均等效球镜+4.30D,散光2.33D;混合散光(B)组平均等效球镜0.46D,散光4.75D。术后A,B组达预期矫正度的±1.00D者分别为82.3%和90.9%:达±0.50D者有64.7%和72.7%。1年后等效球镜的回退量A组为0.70D;B组为0.37D。18个月后87.5%裸眼视力不变或提高。A组93.3%裸眼视力≥20/40,26.6%≥20/20;B组81.8%≥20/40,36.3%≥20/20。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及回退等并发症同样存在。Eggink[8]对41例41眼近视散光患者行PRK治疗,随访12个月,效果满意。术后平均等效球镜-0.30±0.90D,散光0.60±0.70D,裸眼视力0.5以上者占79%,0.8以上者占71%。A组(近视>-6.00D,散光>2.00D)与B组(近视≤-6.00D,散光≤2.00D)之间无明显差异。

术后1月内49%的患者视力略有下降,但术后1年内均可回升。

由上述随访结果可以看出PRK治疗远视、散光及混合性散光的效果令人鼓舞。

1.3ALK、LASIK以及H-ALK

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利用自动角膜定型装置,用显微角膜刀切除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质,从而改变了角膜屈光度,经研究证实,对高度近视疗效确实。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ALK与准分子激光相结合,因准分子激光切削术精确度高,故而手术的预见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对近视、远视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Knorz[9]对62只近视眼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14.8D,术后1~2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偏高预期屈光度为-1.7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