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ch曲线
koch曲线 迭代函数
koch曲线迭代函数(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 Koch 曲线和迭代函数的概念2.Koch 曲线的特点:描述 Koch 曲线的形状和性质3.迭代函数的应用:讲解迭代函数在 Koch 曲线生成过程中的作用4.Koch 曲线的生成方法:介绍使用迭代函数生成 Koch 曲线的具体步骤5.结论:总结 Koch 曲线和迭代函数的关系以及在数学领域的应用正文Koch 曲线是一种分形曲线,由瑞典数学家 Koch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
它是一种无限长、无限细的曲线,具有自相似性、无标度性和不可压缩性等特性。
Koch 曲线的研究对分形理论、非线性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迭代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函数类型,通过将函数的输出作为输入,反复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一系列越来越接近于某个值或某个函数的数值。
迭代函数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 Koch 曲线的生成过程中,迭代函数发挥了关键作用。
Koch 曲线的生成方法是通过一个迭代函数来不断对曲线进行收缩和放大,经过无穷多次迭代后,可以得到一条越来越接近于 Koch 曲线的曲线。
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迭代函数在数学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来说,Koch 曲线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化:设定一个初始曲线,作为迭代的起点。
2.迭代:将初始曲线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收缩,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比例进行放大,形成一个新的曲线。
3.重复:将新的曲线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曲线,继续进行迭代。
4.终止:当迭代次数达到预设值或曲线满足某种条件时,迭代过程终止。
通过以上迭代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条越来越接近于 Koch 曲线的曲线。
在这个过程中,迭代函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决定了曲线的变化规律,从而影响了 Koch 曲线的最终形态。
总之,Koch 曲线和迭代函数在数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Koch 曲线作为一种特殊的分形曲线,具有独特的形状和性质,而迭代函数则在 Koch 曲线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Koch类方波曲线的解析表达式的开题报告
Koch类方波曲线的解析表达式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Koch类方波曲线的解析表达式研究背景:Koch曲线是由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于1904年首次提出的。
Koch曲线是一种分形曲线,它可以通过每次迭代将直线的每个线段替换为一系列更小的线段来生成。
Koch曲线的变形还有Koch雪花,是一种结构简单但却充满美感的曲线,很受数学爱好者的喜爱。
Koch类方波曲线是一类特殊的Koch曲线,它是由一条直线分别向左和向右延伸形成的折线,并且其每一段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与其他Koch曲线不同,Koch类方波曲线的曲线形状更加接近方波,具有更加显著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因此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Koch类方波曲线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推导该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描述其特征和性质,并且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数学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研究Koch类方波曲线的解析表达式。
具体地,通过对Koch类方波曲线进行多次迭代,得到其逐渐逼近方波的形状,并且通过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得到该曲线的解析表达式。
研究意义:研究Koch类方波曲线的解析表达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种特殊类型的Koch曲线的特点和性质,还可以为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参考。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Koch类方波曲线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形几何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预期成果:本文预期能够推导出Koch类方波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并且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图像处理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Koch类方波曲线的一些特征和性质,并且对其应用研究进行简要介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研究计划:第一步:收集和整理Koch类方波曲线的相关研究资料,包括历史沿革、数学原理、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科赫曲线
科赫曲线
简介
科赫曲线(Koch curve )是一种像雪花的几何曲线,所以又称为雪花曲线。
1904年瑞典数学家科赫第一次描述了这种不论由直段还是由曲段组成的始终保持连通的线,因此将这种曲线成为科赫曲线。
定义
设想一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取每边中间的三分之一,接上去一个形状完全相似的但边长为其三分之一的三角形,结果是一个六角形。
现在取六角形的每个边做同样的变换,即在中间三分之一接上更小的三角形,以此重复,直至无穷。
外界的变得原来越细微曲折,形状接近理想化的雪花。
画法
1、任意画一个正三角形,并把每一边三等分;
2、取三等分后的一边中间一段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并把这“中间一段”擦掉;
3、重复上述两步,画出更小的三角形。
4、一直重复,直到无穷,所画出的曲线叫做科赫曲线。
特性
1、它是一条连续的回线,永远不会自我相交。
2、曲线任何处不可导,即任何地点都是不平滑的。
3、曲线是无限长的,即在有限空间里的无限长度。
4、曲线上任意两点距离无穷大。
5、每次变化面积都会增加,但是总面积是有限的,不会超过初始三角形的外接圆。
思考
科赫曲线中产生一个匪夷所思的悖论:"无穷大"的边界,包围着有限的面积。
这让保守派数学大师们都很难相信。
科赫曲线是比较典型的分形图形,它具有严格的自相似特性。
提问:在有限面积里面,无穷的去选择无穷小的点来组成的"封闭"曲线.会包围着无穷大的面积吗?。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Koch曲线
实验 8-2一、实验题目在Koch 曲线的基础上,调整α角,分别以α+0°、α+60°和α-120°绘制三条Koch 曲线构成封闭图形,形成图8-59所示的Koch 雪花,请编程实现.二、实验思想已知初始直线段的起点坐标P 0和终点坐标P 1,可以计算出长度L 0 .设递归n 次后的最小线元长度为d ,则三、实验代码void CTestView::GetMaxX ()//求屏幕最大x 值{CRect Rect;GetClientRect(&Rect );MaxX=Rect.right ;}void CTestView ::GetMaxY()//求屏幕最大y 值{CRect Rect ;GetClientRect (&Rect );MaxY=Rect 。
bottom ;}void CTestView ::Koch1(CDC *pDC ,int n )//α+0°2012010)..()..(y P y P x P x P L -+-=n0))cos +2(1/(θL d ={Position.x=MaxX/4;Position.y=MaxY/4;if(n==0){b.x+=d*cos(alpha*PI/180);b。
y+=d*sin(alpha*PI/180);pDC->MoveTo(ROUND(a.x+Position.x),ROUND(a。
y+MaxY-Position。
y));pDC->LineTo(ROUND(b。
x+Position。
x),ROUND(b。
y+MaxY—Position。
y));a=b;return;}Koch1(pDC,n-1);alpha+=60;Koch1(pDC,n—1);alpha—=120;Koch1(pDC,n—1);alpha+=60;Koch1(pDC,n-1);}void CTestView::Koch2(CDC *pDC,int n)//α+60°{Position.x=MaxX/4;Position.y=MaxY/4;if(n==0){b。
Koch曲线
一、问题提出:画出Koch 曲线,计算它的第n 级分形的周长L n 。
第一步:先以10cm 为边长,以原点为中心画出正三角形,计算周长L 0。
第二步:将每一边长三等分,在中间段向外突出作小一级正三角形,擦去中间段,计算周长L 1。
第n 步:重复第二步至n=10,50,100,计算周长L n 至极限。
演示过程。
二、研究过程:用Matlab 软件画出第一个图形Γ0和第二个图形Γ1。
如图1与图2所示。
图1 图2通过观察,从第一个图形Γ0到第二个图形Γ1时,显然每条边经过变换变成四条边,Γ1的每条边为Γ0每条边的31。
同时Γ0的每条边生成了一个“突起”,这个突起为正三角形,它与Γ0的边数个数一致,边长和Γ1相同。
下面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个“突起”。
如图3所示。
图3由图3可以看出:AE 为原来的边,取它的三分点B 、D ,在由BD 为边做出△BCD 。
C 点可以看成D 绕B 点逆时针旋转60°得到,此时B 、C 、D 确定。
设A (x 1,y ), E (x 2,y ),则B ⎪⎭⎫ ⎝⎛-+,y x x x 3121;D ⎪⎭⎫ ⎝⎛--,y x x x 3122;设()00,y x BC =→,而⎥⎥⎥⎥⎥⎦⎤⎢⎢⎢⎢⎢⎣⎡-⎥⎥⎥⎥⎦⎤⎢⎢⎢⎢⎣⎡-=⎥⎥⎥⎥⎥⎦⎤⎢⎢⎢⎢⎢⎣⎡-⎥⎦⎤⎢⎣⎡-=⎥⎦⎤⎢⎣⎡032123232103cos sin sin cos 121200x x x x θθθθy x , 得到()⎪⎪⎩⎪⎪⎨⎧-=-=636120120x x y x x x ,即()⎪⎪⎭⎫ ⎝⎛--=→63,61212x x x x BC 。
故用Matlab 演示过程时,在正三角形三边均取两个三分点,然后通过转轴变换移动D 至C 点,最后连接BC 、CD 即可得到图像。
同理可得,从Γn-1到Γn 的过程中,每条边经过变换变成四条边,Γn 的每条边为Γn-1每条边的31。
同时Γn-1的每条边生成了一个正三角形,它与Γn-1的边数个数一致,边长和Γn 相同。
Koch曲线
Koch 分形曲线1.1 分形原理这是一类复杂的平面曲线,可用算法描述。
从一条直线段开始,将线段中间三分之一部分用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代替,形成具有5个结点的图形(图1);在新的图形中,又将图中每一直线段中间的三分之一部分都用一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代替,再次形成新的图形(图2),这时,图形中共有17个结点。
这种迭代继续进行下去可以形成Koch 分形曲线。
在迭代过程中,图形中的点将越来越多,而曲线最终显示细节的多少将取决于迭代次数和显示系统的分辩率。
1.2 算法分析算法分析:考虑由直线段(2个点)产生第一个图形(5个点)的过程。
设1P 和5P 分别为原始直线段的两个端点。
现在需要在直线段的中间依次插入三个点234,,P P P 产生第一次迭代的图形(图1)。
显然,2P位于1P 点右端直线段的三分之一处, 4P 位于1P 点右端直线段的三分之二处;而3P 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由4P 点绕2P 旋转60度(逆时针方向)而得到的,故可以处理为向量24P P 经正交变换而得到向量23P P 。
算法如下:(1) 2151()/3P P P P =+-;(2) 41512()/3P P P P =+-;(3) 3242()T P P P P A =+-⨯;图2 第二次迭代图1 第一次迭代在(3)中, A 为正交矩阵:c o s s i n 33sin cos 33A ππππ⎡⎤-⎢⎥=⎢⎥⎢⎥⎢⎥⎣⎦算法根据初始数据(1P 和5P 点的坐标),产生图1中5个结点的坐标。
结点的坐标数组形成一个5×2矩阵,矩阵的第一行为1P 的坐标,第二行为2P 的坐标,……,第五行为5P 的坐标。
矩阵的第一列元素分别为5个结点的X 坐标,第二列元素分别为5个结点的Y 坐标。
进一步考虑Koch 曲线形成过程中结点数目的变化规律。
设第k 次迭代产生结点数为k n ,第k+1次迭代产生结点数为1k n +,则k n 和1k n +之间的递推关系式为143k k n n +=-。
一些奇怪的可微函数曲线
一些奇怪的可微函数曲线可微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函数,它在数学分析、微积分和物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这些函数中,有一些具有奇特的性质和曲线形状,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奇怪的可微函数曲线。
1. Koch曲线:Koch曲线是由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在1904年引入的一条分形曲线。
该曲线以等边三角形为起点,然后通过迭代的方式,每一步将三角形的每条边分成三段,然后在中间的一段上添加一个等边三角形。
重复这个过程,曲线会越来越复杂,趋近于无穷长。
Koch曲线具有无限的长度和面积,但它的曲线却是平滑的。
2.蒙汉姆叶曲线:蒙汉姆叶曲线是由英国数学家蒙汉姆在1880年提出的一条具有奇特形状的曲线。
该曲线是通过一个参数方程定义的:x = sin(t), y = sin(4t) - sin(3t)。
当t从0到2π变化时,曲线会在平面上形成一条环状的曲线。
蒙汉姆叶曲线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例如,在t等于π/2和3π/2时,曲线上的点会出现奇点(即导数不存在),这给曲线带来了一些奇怪的行为。
3.希尔伯特曲线:希尔伯特曲线是由德国数学家David Hilbert在1891年引入的一条空间填充曲线。
该曲线的定义是通过迭代的方式,在每一步将曲线的每一段映射到一个正方形的内部,然后在正方形内部按照特定的规则连接起来。
通过不断迭代,希尔伯特曲线可以填满整个二维平面。
希尔伯特曲线具有无穷长和无穷面积,但它的曲率却处处为零。
4. Weierstrass函数:Weierstrass函数是由德国数学家Karl Weierstrass在19世纪提出的一类连续但处处不可微的函数。
该函数的定义是通过无穷级数展开的方式得到的:f(x) = Σ(a^n * cos(b^n * π * x)),其中n为自然数,a和b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实数。
Weierstrass函数具有非常奇特的性质,例如,在任意小的区间上,曲线都会显示出多个频繁的震荡现象,这使得它的导数在几乎每个点处都不存在。
Koch曲线
Koch曲线
koch曲线
科赫曲线(de:Koch-Kurve)
Koch曲线是一个数学曲线,同时也是早期被描述的一种分形曲线。
它由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在1904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从初等几何构造的一条没有切线的连续曲线”(原来的法文题目:"Sur une courbe continue sans tangente, obtenue par une construction géométrique élémentaire")的论文中提出。
有一种Koch曲线是象雪花一样,被称为Koch雪花(或Koch星),它是由三条Koch曲线围成的等边三角形。
设想从一个线段开始,根据下列规则构造一个Koch曲线:
1.三等分一条线段;
2.用一个等边三角形替代第一步划分三等分的中间部分;
3.在每一条直线上,重复第二步。
Koch曲线是以上步骤地无限重复的极限结果。
Koch曲线的长度为无穷大,因为以上的变换都是一条线段变四条线段,每一条线段的长度是上一级的1/3,因此操作n步的总长度是(4/3)n:若n→∞,则总长度趋于无穷。
Koch曲线的分形维数是log 4/log 3 ≈ 1.26,其维数大于线的维数(1),小于Peano填充曲线的维数(2)。
Koch曲线是连续的,但是处处不可导的。
Koch雪花的面积是2* √3 * s²/5 ,这里的s是最初三角形的边长,Koc h雪花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8/5,它成为一条无限长的边界围绕着一个有限的面积的几何对象。
Koch分形曲线
在新的图形中,有将没一直线段中间的三 分之一部分都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另两边 代替,得到15个结点的图形
• 每迭代一次,曲线的长度增加4/3。 • 下面是迭代5次的图形。
算法的程序设计见下页的M-文件
p=[0,0;10,0]; a=[cos(pi/3),-sin(pi/3);sin(pi/3),cos(pi/3)];
练习
• 以正三角形为基础图形,在每一个边上 构造Koch曲线,得到Koch雪花。
结点 p(4:4:4*n-4,:)=q+2*d; end plot(p(:,1),p(:,2)) %插入第三组结点
算法的设计
(1) Q 1 P 1 ( p 2 P 1) / 3 ( 2 ) Q 3 P 1 2 ( P 2 P 1) / 3 ( 3 ) Q 2 Q 1 ( Q 3 Q 1) A ' ( 4 ) P 5 P 2 ; P 2 Q 1; P 3 Q 2 ; P 4 Q 3;
Koch分形曲线
一、分形的概念
• 把形态、功能和信息方面具有自相似性的对象 称为分形(fractal)。 • Koch曲线是最简单的分形曲线,从一条直线段 开始,将中间的三分之一部分用一个等边三角 形的另两条边代替,得到5个结点的图形
( 0, 0),( 3.3333, 0),(5.0000, 2.8868),(6.6667,0),(10.0000,0)
• 在第三步中的矩阵A为
cos A sin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in
3
3 cos 3
• 由上面的程序,从{P1,P2}得到一个新的5 个顶点的数组{P1,P2,P3,P4,P5},就是我们 的生成元,然后对每一个线段{Pi,Pi+1} 再依次进行新的生成过程,得到一个17 个顶点的数组,第n步得到4n-3个顶 点……直至无限,就得到Koch曲线。
Koch曲线及Koch雪花的制作
Koch曲线及Koch雪花的制作
一、Koch曲线的制作
1.作初始元AB和生成元A-B:作线段AB,以A为中心,将点B缩放1/3、2/3得点B'、B'';再以B'为中心,将点B''逆时针旋转60°得点B''',连折线A B' B''' B''B,得生成元A-B(左图);
2.删除生成元A-B中四条小线段,显示出初始元线段AB,新建参数n=1,作AB→AB'、AB→B'B'''、AB→B'''B''、AB→B''B的深度为n的最终迭代,隐藏初始元及点B' 、B'''、B'',增大参数n,得Koch曲线(右图)。
二、Koch雪花的制作
1.选中Koch曲线,同时依次选中点A、B及n,创建新工具“工具#1”,调出工具脚本,将n设为自动匹配;
2.作正三角形CDE(顺时针三顶点),若用“工具#1”依次匹配CD、DE、EC,得Koch雪花如左图,若用“工具#1” 依次匹配DC、CE、ED,得Koch反雪花如右图。
1904年科克(koch)曲线是这样的
科克(koch)曲线的
相似性维数
可以看出,科克曲线是把一条边 的3等份变成4个一样长的小线 段.因此设其维数为D,那么 4=3D
于是
D=log4/log3≈1.2618…
是一个非整数值.实际上,说科 克曲线的维数是1有点太简单, 说它是2维又嫌太简单,那么 1.2618维可能正合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正三角形每边长为1现在每边正之间13处再凸出一个小正三角形使原三角形变为六边形再在六边形的12条边上重复进行中间13处凸出一正三角形过程得到41248边形
1904年科克(koch)曲线是 这样的:
一正三角形,每边长为1,现 在每边正之间1/3处再凸出 一个小正三角形,使原三角 形变为六边形,再在六边形 的12条边上重复进行中间 1/3处凸出一正三角形过程, 得到4×12 =48边形;每边的 正中间还可以再在1/3处凸 出一正三角形,如此一致无 穷.其边缘的构造越来越精 细,好象一片理想的雪花.
科克(koch)曲线一个特征:
它是一条闭合曲线,自身不 交.它所包围的总面积有限 永远小于第一个正三角形外 接圆的面积.但其长度是无 限的:因为每次变换后的长 度都是原来的4/3,所以n次 后的曲线长度是
(4/3)n→∞
在有限空间里有无限长的 曲线,的确令人惊讶!
科克(koch)曲线另一个特征:
1904年科克(koch)曲线是 这样的:
一正三角形,每边长为1,现 在每边正之间1/3处再凸出 一个小正三角形,使原三角 形变为六边形,再在六边形 的12条边上重复进行中间 1/3处凸出一正三角形过程, 得到4×12 =48边形;每边的 正中间还可以再在1/3处凸 出一正三角形,如此一致无 穷.其边缘的构造越来越精 细,好象一片理想的雪花.
Koch 曲线的周长与面积
K o c h曲线的周长与面积------------------------------------------作者xxxx------------------------------------------日期xxxxKoch 曲线的周长与面积设原三角形P 1的边长为a 1 ,边数为 b 1 ,周长为L 1 ,面积为S 1。
依次所得的“雪花曲线”(P n )的边长为a n ,边数为b n ,周长为 L n ,面积为 S n 。
观察n =1、2、3时,a n 、 b n 、 L n 、S n 的表达式及其相互关系,构造次数P n 边长为a 边数为 b 周长为L 面积为Sn=1 a 1 b 1 L 1=3a 1S 1=43a 12n=2b 2=4b 1 L 2=34L 1 S 2=43a 12+3×43a 12n=3B 3=4b 2 L 3=(34)2L 2S 3=43a 12+3×43a 12+⎪⎭⎫ ⎝⎛94×432×43a 12… … … ……下面分步研究:① a n 与 a n-1的边长之间的关系:由 , ,……, 得, 。
②P n 与P n-1的边数之间的关系:因为每操作一次,原来一条边变为4条边,所以,从而。
③P n 与P n-1 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由 , ,……, 得,。
④P n 与P n-1的面积之间的关系:∵P 是在P 1 的每条边上再生成一个小三角形,∴ 。
同理,对象P n 是在P n-1的每条边上再生成一个小正三角形,于是对象P n 的面积等于P n -1的面积加上b n个新增小正三角形的面积,即,把和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得,即 ,,……, ,用叠加相消法,得。
P n和P n-1的之间的递推关系:P 的面积等于P n-1的面积加上b n-1个新增小正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数列{a n}、{b n}、 {L n} 、{S n} 的性质①数列{a n}、 {b n}、 {L n} 、{S n}都是等比数列;②数列{b n}、{L n} 、{S n} 都是递增数列;数列{a n}是递减数列;③由于{b n}、 {L n} 的公比大于1,{a n} 的公比小于1,随着n 趋近于+∞,{b n} 、{L n} 的值趋于+∞,{a n}的值趋于0;{S n}的公比小于1,随着n趋于+∞,{S n} 的值趋于(且 ,即雪花曲线面积大于原正三角形面积,而小于P2的六个顶点连成的正六边形面积。
matlab科赫曲线程序实现
matlab科赫曲线程序实现
Matlab科赫曲线是指由矢量曲线围成的闭合的几何图形,这些曲线被称为Koch曲线。
Matlab科赫曲线可以用数学方法表达,也可以用matlab脚本实现。
本文将简要介绍Matlab科赫曲线的编程实现。
Matlab科赫曲线的编程实现主要共分三步:首先,定义科赫曲线函数等参数;其次,定义并初始化最终图形数据;第三步,编写循环绘制代码。
首先,定义科赫曲线函数和参数:科赫曲线函数f,数值n(n为迭代次数);其次,根据科赫曲线的迭代规律,定义并初始化最终图形数据;第三步,编写循环绘制代码,使用for循环将每个迭代计算出来的曲线数据绘制出来,完成绘图。
综上所述,matlab科赫曲线实现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定义函数及参数、定义并初始化最终图形曲线数据,再循环绘制函数的曲线将科赫曲线绘制出来。
绘制的科赫曲线越多,曲线间的联系越密切,图形外观效果也会越好。
简述科赫法则的基本内容
简述科赫法则的基本内容科赫法则,又称为科赫曲线,是一种分形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它由波兰数学家维尔纳·冯·科赫于20世纪初提出,被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
科赫法则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无限次迭代的方式,将一条线段分割成若干段等长的线段,并在每个等分点处添加一个等边三角形,再对每个等分线段重复进行相同的分割和添加,从而得到一个无限细分的曲线。
这条曲线具有自相似性和无穷长度的特点。
科赫法则的具体实现可以通过迭代和递归的方法来实现。
首先,从一条线段开始,将它分成三个等长的线段,然后在中间的线段上添加一个等边三角形。
接下来,对剩余的两个线段分别进行相同的操作,再次将它们分成三个等长的线段,并在中间的线段上添加一个等边三角形。
如此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无限次迭代。
最终,得到的曲线就是科赫曲线。
科赫曲线的特点之一是自相似性。
无论我们选择曲线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与整条曲线是相似的。
这意味着曲线的局部结构与整体结构具有相同的特征,从而呈现出无限的细节和复杂性。
这种自相似性使得科赫曲线成为了一种具有美学价值的图形。
另一个特点是科赫曲线的无穷长度。
虽然曲线的初始线段长度是有限的,但通过无限次迭代,曲线的长度会无限增长。
这是因为每次迭代都会在曲线的每个线段上添加新的线段和三角形,使得曲线的长度越来越大。
这种无穷长度的特性使得科赫曲线成为了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超越了我们通常对线段长度的理解。
科赫曲线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数学领域,科赫曲线被用作研究分形几何的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中很多复杂结构的形成原理。
在物理学中,科赫曲线被用来描述各种分形结构,如海岸线的形状、树叶的纹理等。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科赫曲线被用来生成各种复杂的图形和模式,如分形艺术、自然景观的模拟等。
除了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外,科赫曲线还具有一些实际应用。
例如,在电子设备的电路板设计中,科赫曲线可以用来设计高频电路的导线路径,以减少信号的衰减和干扰。
克鲁霍夫曲线
克鲁霍夫曲线
克鲁霍夫曲线(Koch curve)是一个分形曲线,由瑞典数学家海尔曼·冯·赫尔曼·冯·克鲁霍夫(Helge von Koch)于1904年引入。
该曲线的形状是一个无限连续的闭合线段,通过反复替换过程构建起来。
构建克鲁霍夫曲线的过程如下:
1. 先取一条直线段,将其等分为三等份。
2. 在中间线段的上方构建一个等边三角形,然后将底边替换为三等份,得到一个小的等边三角形。
3. 重复以上过程,对每个新生成的线段进行相同的替换操作,直到无限次迭代。
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克鲁霍夫曲线的长度不断增加,并且形状变得越来越复杂。
克鲁霍夫曲线展示了分形的特征,即自相似性,即无论在任何尺度上观察,都可以发现相似的形状。
Koch曲线的Hausdorff维数
证 明: 若 与 半径 为 r 的球 B相交 , 则 一 定 被一个 与 B同心且 半径 为 ( +2 r 1 a)・ 的球 所
包含 , da i 2 2 ; 而 imV ≤ a r
下面 给 出 H ud r 维数 的详 细证 明 , a so f f 即证 :
a时这个折线序列趋于一条曲线即所谓的曲线下面图中为初始元和为生成元图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曲线就是从初始元变为生成元的迭代函数图像其迭代函数系可以通过自相似变换取得定义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第3 期
20 年 5月 07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U IG N R LU IE ST O R A FQ J O MA NV R IY N
=
c cn c11、, =、 (+ , ( i、 ( n y o S s 1 。 “yu I 三/ / ? 一 /
1, 3, 2, 4
可 以得 到
K0 ( 初始元) K, ( 元) 生成 K
( :{; ) ( ):{ ; : e ) (
决了 Kc oh曲线 的 H udr 测 度 的上 界估 计 ; asof f 给
出 Kc oh曲线 的级 数展 开 式 , 利用 这 一 展 开 式证 明了 K c 曲线满 足指 数为 a=l 3lg H le oh o / 4的 od r g o 条件 . 现在 我 们将 给 出 K c oh曲线 的 H ud r 维 a sof f
现在 给 出 K c oh曲线 的迭 代 函 数 系 { , , 厂, } 3 .
平 面 尺 上取单 位线 段 , = +i , c 令 ’ 设 成 ,
.
三等 分 , 中间 的 1 以 / 3线段 为底 边 向上 作 正三
koch曲线 迭代函数
koch曲线迭代函数摘要:1.引言2.Koch 曲线的概念和特点3.迭代函数的概念和特点4.Koch 曲线与迭代函数的关系5.Koch 曲线在数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应用6.总结正文:1.引言Koch 曲线和迭代函数是数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应用,同时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从概念、特点、应用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Koch 曲线的概念和特点Koch 曲线,又称为Koch 曲线迭代,是一种分形曲线。
它是由瑞典数学家Koch 在1904 年提出的,用来描述一种特殊的迭代过程。
Koch 曲线具有以下特点:(1)自相似性:Koch 曲线在不同尺度上具有相似的结构。
(2)无限长:Koch 曲线的长度是无限的,但它的宽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值。
(3)不可微分:Koch 曲线在任意点处的切线斜率都不存在,因此它不是一条光滑的曲线。
3.迭代函数的概念和特点迭代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函数,它通过对自身进行迭代运算得到新的函数值。
迭代函数具有以下特点:(1)封闭性:迭代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相同,即对于任意的函数值,都可以通过迭代得到。
(2)稳定性:迭代函数在某些初始值附近具有稳定性,即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后,函数值会趋于一个稳定的值。
(3)非线性:迭代函数通常是非线性的,即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4.Koch 曲线与迭代函数的关系Koch 曲线和迭代函数在很多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Koch 曲线是一种特殊的分形,它可以通过迭代函数来生成。
其次,Koch 曲线的生成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迭代过程,它体现了迭代函数的封闭性和稳定性。
最后,Koch 曲线的非线性特点也与迭代函数的非线性特点相一致。
5.Koch 曲线在数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应用Koch 曲线在数学和经济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领域,Koch 曲线作为一种特殊的分形,被用于研究分形理论、非线性动力学等问题。
实验四 Koch曲线的生成11
实验四 Koch曲线生成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会自己编程实现Koch曲线的画图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选择自己熟悉的任何编程语言, 建议使用VB,VC或JAVA。
2.创建良好的用户界面,包括菜单,参数输入区域和图形显示区域。
3.实现Koch曲线的描画。
4.将生成算法以菜单或按钮形式集成到用户界面上。
5.递归深度和生成元的初始角度等参数可以用对话框输入。
三.实验报告1.用户界面的设计思想和框图。
2.各种实现算法的算法思想。
3.算法验证例子。
4.上交源程序。
四.Koch曲线生成程序设计的步骤如下:1.创建工程名称为“Test”单文档应用程序框架(1)启动VC,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并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单击“工程”标签。
(2)选择MFC AppWizard(exe),在“工程名称”编辑框中输入“Test”作为工程名称,单击“确定”按钮,出现Step 1对话框。
(3)选择“单个文档”选项,单击“下一个”按钮,出现Step 2对话框。
(4)接受默认选项,单击“下一个”按钮,在出现的Step 3~Step 5对话框中,接受默认选项,单击“下一个”按钮。
(5)在Step 6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即完成“Test”应用程序的所有选项,随后出现工程信息对话框(记录以上步骤各选项选择情况),如图1-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应用程序框架的创建。
图1-2 信息程序基本2.建立菜单2.1编辑菜单资源设计如图1-1所示的菜单项。
在工作区的ResourceView标签中,单击Menu项左边“+”,然后双击其子项IDR_MAINFRAME,并根据表1-1中的定义编辑菜单资源。
此时VC已自动建好程序框架,如图1-2所示。
表1-1菜单资源表2.2.添加消息处理函数利用ClassWizard(建立类向导)为应用程序添加与菜单项相关的消息处理函数,ClassName栏中选择CTestView,根据表1-2建立如下的消息映射函数,ClassWizard会自动完成有关的函数声明。
vonkoch曲线与皇冠分形曲线分形树枝法度模范(含注释)[总结]
1 V on Koch 曲线与皇冠分形曲线的构造和算法1.V on Koch 曲线xuehua[x_List]:=Module[{a={},n=Length[x],i},For[i=1,i<n,i++,a=Join [a,{x[[i]],x[[i]]2/3+x[[i+1]]1/3,(x[[i]]2/3+x[[i+1]]1/3)+{{Cos[-2Pi/3],Sin[-2Pi/3]},{-Sin[-2Pi/3],Cos[-2Pi/3]}}.(x[[i]]-x[[i+1]])1/3,x[[i+1]]2/3+x[[i]]1/3,x[[i+1]]}]];a]Show[Graphics[Line[Nest[xuehua,{{0,0},{1,0}},4]]],AspectRatio->Automatic];Show[Graphics[Line[Nest[xuehua,{{0,0},{1,0},{1/2,3^(1/2)/2},{0,0}},4]]],AspectRatio->Automatic]运行可得图chap10.1中level 4和雪花所示的图形.图1 V on Koch 曲线令E 0为单位长度的直线段,称为初始元,将E 0三等分,把中间一等份挖掉,代之以无底的等边三角形,得到E 1 (如图chap10.1中level 1所示的部分,E 1 称为V on Koch 曲线的主型),即得到由4条线段构成的折线,然后对折线的每一段重复以上过程,重复次后,将得到由4n 条线段组成的折线E n ,当+∞→n 时,4n一致收敛于平面上的一条连续但处处不光滑的曲线E ,这条曲线E 就称为V on Koch 曲线.它的相似维为:=s D ln4/ln3.如果把3条同样的V on Koch 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雪花曲线(如图chap10.1所示).有趣的是,雪花曲线有无限的边长,但包围有限的面积.据V on Koch 曲线的生成过程,用Nest[ ]函数作迭代运算,再用Line[ ]函数作出相应的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och曲线
koch曲线
科赫曲线(de:Koch-Kurve)
Koch曲线是一个数学曲线,同时也是早期被描述的一种分形曲线。
它由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在1904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从初等几何构造的一条没有切线的连续曲线”(原来的法文题目:"Sur une courbe continue sans tangente, obtenue par une construction géométrique élémentaire")的论文中提出。
有一种Koch曲线是象雪花一样,被称为Koch雪花(或Koch星),它是由三条Koch曲线围成的等边三角形。
设想从一个线段开始,根据下列规则构造一个Koch曲线:
1.三等分一条线段;
2.用一个等边三角形替代第一步划分三等分的中间部分;
3.在每一条直线上,重复第二步。
Koch曲线是以上步骤地无限重复的极限结果。
Koch曲线的长度为无穷大,因为以上的变换都是一条线段变四条线段,每一条线段的长度是上一级的1/3,因此操作n步的总长度是(4/3)n:若n→∞,则总长度趋于无穷。
Koch曲线的分形维数是log 4/log 3 ≈ 1.26,其维数大于线的维数(1),小于Peano填充曲线的维数(2)。
Koch曲线是连续的,但是处处不可导的。
Koch雪花的面积是2* √3 * s²/5 ,这里的s是最初三角形的边长,Koc h雪花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8/5,它成为一条无限长的边界围绕着一个有限的面积的几何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