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之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一讲:理解词语的含义(含例题解析+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一讲: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含例题解析+答案)如何深入理解一个词的含义篇章是有段落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是由词语和标点构成的。
阅读理解的起点是弄清词的含义,然后是弄懂句子的含义,进而弄懂段落的含义,最终理解全文的含义。
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起点。
词语赏析=(含义)+角度(词性、感情色彩、修辞)+效果(内容、情感、主旨)。
巧记公式XX 词(是……意思)怎样地写出了某人/某物的什么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心理/品质)。
1.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句子加点词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答题技巧 常考题型2.体会加点词的含义及作用。
1.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词语意思。
4.注意感情色彩,明了词语意义。
5.注意具体细节,把握词语意思。
6.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语含义。
典例精析(一)灯如红豆侯志明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
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
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
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
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
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
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
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
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
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
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
议论文阅读之 理解词语含义,分析句段作用
议论文阅读之理解词语含义,分析句段作用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1年第30期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
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是中考议论文阅读题考查的热点。
1.理解重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重点词语”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
该考点的考查对象一般分为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
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对这类词语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2)指代类词语。
旨在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具体含义。
回答这一类问题,首先要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然后分析其深层含义、比喻义或引申义。
2.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回答这类题,应当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句段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则有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等作用。
体悟人生的斑斓多彩◎李洪兴①有人说,绘画的一个原始冲动,就是从二维平面上实现三维空间的感觉。
②有哲学家认为,在工业技术影响下,人们日益呈现出单向度的特点,就像进入了一條单行道,倾向于“随大流”。
有人进一步形容:横向一个底,纵向一条边,个人行为仅在一个边框里。
事实上,如果拘囿于一时一地,局限于单一视角单一评价,就很难体悟到人生的精彩。
③由此观之,向往多维度,必须是个体的一种追求,这样的人生才会斑斓多彩。
④超越单向度、走向多维度,需要保持向多维度伸展的自觉性。
从单一到多样、从片面到全面,映照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逻辑。
今天,时刻变化着的世界,为成就多彩人生提供了舞台,为“实现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着滋养。
对个人来说,洞察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拥抱变化,不拒绝每一种可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8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之:词语含义的理解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之——理解词句的含义说明文中对于词句的考查除了体会语言特色外,还会考查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也是在考试中常常遇见的,因此对于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题应该怎么答,掌握住这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一、常见的考试题型1、解释某词在文中的含义;2、某词在文中指代内容;3、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画线句的理解。
二、解题思路(一)说明文词语含义(1)关键词的类型○1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和其他特殊含义等,结合特定语境去分析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
○2指代性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指代的内容。
答题技法○1分析词语所在语句、段落、篇章对词义的限制;○2借助语感确定词义;○3通过语境(上下文)理解词语;(二)说明文句子的含义(1)关键句的类型○1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段落的首尾处的概括性强的中心句;○2起总领、过渡、照应的结构句;○3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句。
○4具有言外之意和多重含义的句子。
答题技法○1从整体入手,在比较中理解。
文中的句子都是为了说明对象服务的,而关键性的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把握住关键句,就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意;○2借助语法知识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理解单句,就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理解复句,就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词进行分析;理解特殊句子,就要抓住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
○3从文章的内在联系、写作思路去分析。
有些句子的内涵较为丰富,需要仔细体会,弄清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内在联系,对理解文章帮助很大;○4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就可以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三、答题模板答题模板:解释词语本义+语境义(比喻义)四、例题示范例题1: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朴实”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阅读训练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阅读训练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7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语境义。
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
中考中考查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
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讳饰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4.附加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容易被考查的重点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
2.体现作者感情、立场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4.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
另外,一些重要的代词,对文章的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在语境中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等。
都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应特别重视。
【常考题型】1.阐述词语的含义;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更换或删除;3.从某一角度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解题策略】一、词语的理解中考阅读中对词语含义的考查一般为理解文中或句中的含义。
这里的“文中”或“句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词语含义及作用
词语含义及作用词语含义及作用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题来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
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坚固,也总有能打开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这把钥匙。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
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考阅读考核要求: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指导——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角度: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
活题巧解:【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
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
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
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
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
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完整版)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阅读理解 之 词语含义与作用
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文章中的每个词语都是与上下文紧密相关的,因此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例如,在《学会合作》中,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作者通过描述乐师吹奏、弹奏出的悠扬乐曲,使用了“倾泻”的词语来强调音乐的流畅和美妙。
除了特定语境外,人物形象也是理解词语含义的重要依据。
在《三打白骨精》中,老妇人突然出现,使用了“闪”的词语来形容其动作敏捷,这突出了XXX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的形象。
此外,考虑词语的品味也是理解词语含义的重要方面。
在考试中,经常会要求品味加点的词语,解释其含义,或者从中体会到的情感。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总之,理解和分析词语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把握人物形象和品味,以便准确表达事物的特点和传递情感。
我的朋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
有一天夏日,我去他的小书屋选书。
出门前,我本想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但想到两年前朋友在酷暑中穿长袖衫时的悲苦神情,我最终换上了一件长袖衫。
我希望这件长袖衫能为朋友减轻一点哀伤和痛楚。
当我到达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接我,我们的左手紧紧握在一起,看着彼此的衣服,我们都笑了。
朋友感谢我,但他告诉我,现在已经不需要我这样做了。
他说,在事故发生后,他认为自己无法继续生活,但慢慢地,他学会了接受残酷的现实。
他哭,他闹,他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最终他意识到,他必须接受现实。
他开始穿短袖衫,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他慢慢地变得坚强起来。
他明白,他的命比他想象中更加耐磨。
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我们需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例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XXX’一会又飘出‘XXX’,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XXX”“XXX”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XXX、XXX的优美乐曲。
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词语中,让词语变得有血有肉,情感丰富起来。
例如,“我家里很穷,没有那么多的花布,我却执意非要不可。
(完整版)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阅读训练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阅读训练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7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语境义。
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
中考中考查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
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讳饰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4.附加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容易被考查的重点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
2.体现作者感情、立场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4.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
另外,一些重要的代词,对文章的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在语境中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等。
都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应特别重视。
【常考题型】1.阐述词语的含义;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更换或删除;3.从某一角度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解题策略】一、词语的理解中考阅读中对词语含义的考查一般为理解文中或句中的含义。
这里的“文中”或“句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词语含义与作用(现代文阅读题型训练)
现代文阅读题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学目标:•一、使考生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二、使考生能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三、使考生能熟练掌握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四、使考生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容:•(一)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二)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三)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四)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五)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六)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七)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二、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5)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网络新词四、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①修辞、•②结构、•③突出中心、•④写作方法•等方面的作用考点例析:•(一)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例1:•好望角(连俊超)•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之理解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一、代入上下文
代入上下文理解:(本义+文中义)
例一: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里知道 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座无隙地:本义: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形容人很多。 文中义:文中指知春亭休息的人很多。 答案:本义指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文中指知春亭的人很多。
例二:美玲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抚摸着金光闪闪的奖 杯,激动得热泪盈眶。 热泪盈眶:本义指泪水充满了眼眶,
文中指美玲得奖了,激动得哭了。 例三:“战争爆发了,当地的居民背井离乡,都去了外地。”
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去外地, 文中指战争爆发之后,人们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
二、联系生活实际
在文中找到要解释的词语,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解释 词语的含义。
(本义+句子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实际意思)
例: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 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 起起床。 睡觉:本义指人类晚上休息,文中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指蒲公英花瓣合。
起床:本义指人类早上苏醒,文中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指蒲公英花瓣张开。
总结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公式: 本义+文中义
(本义+句子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实际意思)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
1、代入上下文理解 2、联系
词语的含义及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讲座
⑤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 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这里的“双层的悲哀”表面含义是指两方面的悲哀;深层含义一是 指作者对岁月逝去的感伤(作者当时年近八十),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 的哀伤。
方法指导
答题指导
(1)审题干,分析词语的本义。 (2)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或修饰成分、感情色彩。有些词语在具体语 境中有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的现象,可从中挖掘作者的情感倾向。 (3)在语境中把握引申义(指代义、修辞义、临时义、概括义等),即联 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找出词语隐含的信息。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 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考点1:词语赏析
课文引路:
①七上《春》“积累拓展”节选:想象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参考答案】(1)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 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没 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这是课文的开头, 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 个性。“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 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 变短了,也造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③副词: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强化了某种情感。 ④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意蕴美。
谢谢大家观看
方法指导
答题指导
(1)解释该词的本义及其语境义。 (2)指出该词的词性或修辞手法。 (3)分析该词的表达效果。分析该词是否体现了语言的生动 性、形象性等,或指出其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记叙文阅读字词的含义及作用【经典例文+理论解析】
记叙文阅读(线索、词句含义及作用)(1)方向词: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句: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2)方法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他(卢进勇)苦恼地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联系特定语境,“苦恼”是因为掉队;“咒骂”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
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方法指导:(一)1、理解记叙文中字、词的含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原义。
第二步:思考这个词它的本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语言环境)使用的,而在短文中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通过对比思考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含义、词语具有的感情。
特殊作用: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语言上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使下文与上文合辙压韵、衔接了上下文、转折了前后句等等。
特殊含义: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短文中某种情况下的特殊意义、特殊意思、隐藏义、引申义等等。
词语具有的感情:往往是指这个词语为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方面来理解。
【高分阅读】五年级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我们常说“字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篇”。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对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就必须弄明白字词的意思。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是小学重要考点,考查的题型一般是“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词的意思,指出其表达效果”或“请你谈谈句子中某某词语的作用”。
要想正确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理解词语的含义,原义和文中义;其次,判断词语的词性,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名词等;然后,判断词语属于什么描写或是否运用了修辞;最后,分析词语的效果,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比如朱自清描写春风的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分析“抚摸”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首先,理解“抚摸”的意思,就是“轻轻地摸”;然后判断词性,属于动词;其次,判断属于什么描写或是否运用了修辞。
“抚摸”是动作描写。
到这里我们就要注意了,这个句子写的是物——春风,“抚摸”是人的动作,所以“抚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喜爱春风。
这样我们的答案就呼之欲出。
理解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一般的答题格式为:xx词是……的意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神态等。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抚摸”指“轻轻地摸”,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柔和以及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担心”是“不放心”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鸥”飞得很低且海水很蓝,以致于作者产生了对海鸥的翅尖会被蘸蓝的担忧,表达出了作者对白鸥的喜爱。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BDA.小明要借我最喜欢的钢笔,碍于面子,我勉强答应了他。
不是心甘情愿的B.他不去算了,不要勉强他了。
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C.这项工作我还能勉强坚持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之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7
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语境义。
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
中考中考查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
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讳饰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
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
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4.附加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容易被考查的重点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
2.体现作者感情、立场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4.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
另外,一些重要的代词,对文章的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在语境中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等。
都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应特别重视。
【常考题型】
1.阐述词语的含义;
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更换或删除;
3.从某一角度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解题策略】一、词语的理解
中考阅读中对词语含义的考查一般为理解文中或句中的含义。
这里的“文中”或“句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现代文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
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查找代词的指代含义,应从上句或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查找。
3.联系句段,查找释句。
有些词语比较抽象,理解较难。
要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可根据上下文中作者关于词语的阐述,而这些阐述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因此,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可从上下句中寻找与词语相关的内容,找到答案。
二、词语的赏析
1.从词性入手。
不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还是叠词等,准确地运用这些词语,会为平淡的句子增色添彩,会使句子韵味无穷。
赏析词语可先从词语的词性着手,进行具体分析。
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
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的使用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色彩,可从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分析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还会产生变化,应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3.从修辞角度入手。
有些词语往往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能使句子更准确、形象、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从对人物的描写角度分析。
有些词语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对其进行品析,可理解其在刻画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温馨提示】1.分析词语在内容上的作用。
注意该词在表现事物特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上所起的作用。
2.分析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注意该词语与上下文的关系,如过渡、照应等。
3.分析词语在技法上的作用。
注意该词语在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
例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句中“扑”“抓”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的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突出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常用答题模式:(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表现、突出、强调)了……(人物性格、心理,事物特点等),表达(抒发、流露)了……的情感。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济南的冬天(原文略,见教材)
1.文章的第①小节中,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特点?
3.第②小节中“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全文起到的作用。
4.文章第④小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描绘雪后山景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5.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6.在温晴的冬天里,在下点小雪的日子里,济南的人们脸上含着笑,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请展开想象,写下这一幕。
参考答案
一、1.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2.承上启下
3.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4.(1)“顶”字,既有在“树尖儿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也引起下文“日本看护妇”的比喻。
(2)拟人手法,表现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洋溢着人们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更体现作者的赞美之情。
5.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写出人们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