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团造型纹饰及色彩简述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https://img.taocdn.com/s3/m/df3a53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c.png)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纹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装饰和美化的手段,更是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的结晶。
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样,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进化,对后世的艺术和设计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论述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进化史。
商代纹样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商王朝的兴起标志着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在商代,纹样的应用开始出现明显的特点和规律。
商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以动物、神话人物、贝壳和几何形状为主要元素,线条简练,寓意丰富。
例如,常见的纹样有蛇纹、龙纹、云纹等,它们象征着财富、权力和神秘力量。
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让青铜器具有实用的功能,也赋予了它们一种神圣和神秘的气息,体现了人们崇拜和敬畏自然的心理。
周代纹样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它是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的重要里程碑。
周代的纹样以《周礼》为参考,注重礼仪的规范和秩序的建立。
在铜器上,出现了象征国家力量和威严的纹样,如锥纹、羽纹等,它们传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周代纹样中仍然保留了商代纹样的某些元素,如蛇纹、龙纹等,但其线条更加清晰流畅,寓意更加深远。
汉代纹样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纹样的发展进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代纹样注重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大量运用了植物和动物的形象,如桃纹、莲花纹、云纹等。
这些纹样细腻而繁复,体现了汉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享受。
此外,汉代纹样还注重对物质生活的描绘,如丝缎、器皿等,给人一种富贵和奢华的感觉。
唐宋时期纹样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也是纹样发展最为繁荣的阶段之一。
唐代纹样注重线条的曲线美,以花鸟、人物为主要元素,形象生动,寓意丰富。
花纹中的花卉和植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唐朝诗人们也给予了它们深情的赞美。
宋代纹样则更加注重形式的规整和结构的均衡,以几何图形和线条的排列为主要手法,如鱼纹、兽面纹、云纹等,给人一种秩序和和谐的感觉。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c5dec5b9f3f90f76c61bd0.png)
狮纹
• 传统吉祥纹样。 在唐宋时甚流 行相传狮为百 兽之王,是权 力与威严的象 征。纹饰一般 皆以雄狮构成, 气势威猛。
虎纹
• 青铜器纹饰之一。一 般都构成侧面形,两 足,低首张嘴,尾上 卷。也有以双虎作成 圆形适合纹的。初见 于殷代中期,流行时 间较长,一直到战国 时代。
蛙纹
• 是陕西、河南及甘肃地 区仰韶文化的彩陶的典 型纹饰,是一种特殊的 少见的纹饰。以蛙类动 物为题材,用绘画或刻 划方法加以简化、变形, 成为装饰图案。这些蛙 纹的身体结构大体相同, 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 相同,其风格均显示了 所处时代的烙印。它们 之间应存在着一定的传 统联系。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象纹
•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 之一。多见于青铜器、 玉器、陶瓷上。殷商 时期,中国中原地区 尚有野象。甲骨文中, 有殷王猎象的记录。 图案特征,长鼻、象 牙表现明显,象身饰 螺旋纹,四周填以云 雷纹。通常作主纹应 用。常施于方彝座部, 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谢谢观赏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 作为装饰。其变 化丰富。有独立 纹样,也有四方 连续。南北朝至 唐代,莲花纹常 作为瓷器的主题 纹饰,碗、盏、 钵、盘的外壁或 内划复线仰莲, 有的盘心还饰蓬 莱纹,酷似盛开 的莲花。亦见雕 刻成立体状的莲 花。
中国古代团花纹样式
![中国古代团花纹样式](https://img.taocdn.com/s3/m/fe8d3d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7.png)
中国古代团花纹样式中国古代团花纹样式广泛应用于建筑、织物、陶瓷、绘画等各个领域。
这些纹样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寓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代团花纹样式,介绍如下:1. 莲花纹: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纯洁、高尚和庄严。
莲花纹常用于佛教寺庙、宫殿和墓葬的装饰中,其形象多样,有时是单独的莲花,有时是莲花与其他元素的组合。
2. 云纹:云纹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中常见的纹样之一。
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神秘,云纹常用于建筑物的梁柱、屏风、织物和陶瓷上,形态多样,有时是飘动的云彩,有时是云卷云舒的形状。
3. 龙纹: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代表着权力、神圣和吉祥。
龙纹常出现在宫殿、寺庙、器物和织物的装饰中,形态各异,有时是神龙盘踞,有时是飞龙腾空。
4. 凤纹:凤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吉祥之鸟,代表着美好和幸福。
凤纹常用于宫殿、墓葬和织物的装饰中,形象婀娜多姿,有时是单独的凤凰,有时是凤凰与其他元素的组合。
5. 花鸟纹:花鸟纹是中国古代绘画和织物中常见的纹样之一。
这种纹样以花卉和鸟类为主题,形象生动,表现出自然界的美丽和和谐。
花鸟纹常用于织物、屏风和陶瓷的装饰中。
6. 蝙蝠纹:蝙蝠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福气和幸福,因为“蝠”和“福”谐音。
蝙蝠纹常用于宫殿、庙宇和织物的装饰中,形象各异,有时是单独的蝙蝠,有时是蝙蝠与其他元素的组合。
7. 纹龙纹:纹龙是中国古代绘画和陶瓷中常见的纹样之一。
纹龙即以龙纹作为基础,通过变形和组合形成的图案。
纹龙纹常用于器物和织物的装饰中,形象神秘而富有动感。
8. 牡丹纹:牡丹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国花,代表富贵和繁荣。
牡丹纹常用于宫殿、墓葬和织物的装饰中,形象美丽绚丽,有时是单独的牡丹花,有时是牡丹花与其他元素的组合。
中外传统服饰图案介绍与鉴赏 (NXPowerLite)
![中外传统服饰图案介绍与鉴赏 (NXPowerLite)](https://img.taocdn.com/s3/m/57068885482fb4daa48d4b07.png)
莫里斯纹样
英国传统纹样 图案以装饰性的植物 题材居多,茎藤、叶 属的曲线层次分解穿 插、排序紧密,具极 强的装饰意味
博戈朗纹样
起源非洲(马里)的传统纹 样,图案以简洁的几何形式 为基础单位,呈四方或二方 散点方式排列,用色多为单 色 主要用色:赭石色、黑色和 褐色
基坦卡纹样
非洲民族服饰用料之一 题材:动物、植物、景物、几何题材、宗教题材等 表现形式:与蜡染织物相似,以靛蓝、深棕色的线与面连接图案的 各部,蜡染冰裂纹组织形成装饰意味的网状体组织
富于韵律和气势之美的汉代纹样
2、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两宋纹样
魏晋南北朝民族间交流日益频繁,图案出现塞外风格有西域特色的纹样,如 葡萄纹、狮子图案、卷草纹和莲花纹等。这种规范、工整的特点在唐宋时期 表现得尤为突出。
魏晋南北朝纹样 同时佛教兴起给装饰注入新的活力,表现在石刻、壁画、漆器、瓷器中
第三部分 中外传统服饰图案介绍与鉴赏
中国历代服饰图案介绍与鉴赏
1、商周、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纹样
这时期中国服饰图案显得比较抽象、概括,色彩相对单调。秦汉后期图案风 格开始多变,服饰图案日趋工整,布局严密,骨骼上采用上下均匀、左右对 称形式越来越普遍,织物也越来越华丽
中国新石器时代纹样
商周青铜几何纹样
波斯纹样
纹样形式:其一为排列 上的波形连缀结构式, 其二是连圆结构式,其 三是区域性质的对称结 构式
埃及纹样
宗教主题和世俗生活 的相互渗透,绘画和 雕塑艺术的深刻表现 是埃及图案风格的主 要依据 造型特点:常以侧面 姿态出现
希腊装饰图案
表现在雕塑和陶器上,以舞蹈、战争、生活场面内容以及神话故事描绘为主
用色:很直接,常用纯度 较高的色,以黑色调整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627e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4.png)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中国古代服装是指中国古代的各种衣裳、冠帽、鞋袜等服装,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夏朝夏朝是占木德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
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商朝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
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
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的服装形式,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
西周以前, 上衣下裳制, 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着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 称为襜。
周朝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
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
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
中国传统纹样 几何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 几何纹样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b4f5414b35eefdc8d333cc.png)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
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也是雷纹形象的一种,有单体间断排列的,有作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俗称“对对回纹”,也有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用于装饰器物的口4、弦纹 古代陶器纹饰。
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
是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
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普遍流行。
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弦纹有细弦纹和粗弦纹两种。
细弦纹像一条细长的带子平缚于陶器之上;粗弦纹作宽带状,中间呈凹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
两种纹饰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有时弦纹5、条纹 条纹指塑料制品表面或内部存在的线状条纹缺陷,或指动物身上的纹装线条。
泛指纵走的细刻纹。
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成为“涡纹”,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到了汉代有简化出了乳钉纹。
落,后代所仿制的分割线一般较小,且较毛糙,纹饰较小不大气。
装饰纹样之一。
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陶器最常见的纹饰。
因为在陶坯用缠有绳子的工具拍印,故在陶器上印有密排的绳纹,多在陶器的腹部。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db00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0.png)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点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彩,根据造型题材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几何纹样、动物纹样、花鸟昆虫纹样、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等几大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1、几何纹样:常见的有连珠纹、席纹、云雷纹、回纹、锦纹、云纹、勾云纹、漩涡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抽象的线条和形状组合而成,具有简洁明快的艺术特点。
2、动物纹样:包括螭纹、龙纹、凤纹、饕餮纹、麒麟纹、狮纹、虎纹、马纹、象纹、龟纹、蛙纹、蝙蝠纹、鱼纹等。
这些纹样以写实或抽象的手法表现动物的特征和形象,具有生动活泼的审美效果。
3、花鸟昆虫纹样:包括百花纹、团花纹、莲花纹、忍冬纹、缠枝纹、卷草纹、蕉叶纹、瓜果纹、葡萄纹等。
这些纹样以自然界中的花卉、鸟类、昆虫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组合,展现出优美的画面和寓意。
4、吉祥纹样:包括玉鸟纹、如意纹、开光纹、喜喜字纹、铜钱纹、文字纹、八吉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象征吉祥的图案或文字组成,如“福”“禄”“寿”“喜”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5、人物纹样:包括飞天纹、人面纹、舞蹈纹、婴戏纹、仕女纹、八仙纹等。
这些纹样以人物为主题,通过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展现出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
6、器物纹:博古纹、山水纹、波浪纹、绶带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器物或景物为题材,通过简练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
此外,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还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
它们不仅是装饰性的图案,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如吉祥如意、长寿健康、家族传承等。
同时,不同的纹样在表现形式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如汉族的吉祥如意图案和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等。
「纹样」五千年中国纹样种类都在这了,真香!
![「纹样」五千年中国纹样种类都在这了,真香!](https://img.taocdn.com/s3/m/869b377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a.png)
「纹样」五千年中国纹样种类都在这了,真香!•纹样是行走的,路径便是一份真实的文化图谱;•纹样是生育的,衍生流变中形成庞大的族群。
•如果说每个纹样是一粒籽实饱满的种子,•那么饕餮纹、回纹、万字纹涡纹、宝相花纹、龙纹、凤纹等•经典纹样有幸落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历经千万年时光,•桃李天下,荫功福泽,•成为一道道壮丽的风景。
目录一.动物纹样凤鸟纹· 螭纹·蝉纹· 鹿纹· 龙纹· 鳞纹· 孔雀纹· 鸡纹· 蝙蝠纹· 花鸟纹· 虎纹· 蝴蝶纹· 鹤纹· 狮纹· 鸳鸯纹· 鱼纹· 羊纹· 雁纹· 麒麟纹· 蟠虺纹· 摩羯纹· 马纹· 象纹· 蛙纹· 兔纹· 兽面纹二.植物纹样缠枝纹· 莲花纹· 菊花纹· 蕉叶纹· 宝相花纹· 葫芦纹· 谷纹· 忍冬纹· 松纹· 竹纹· 葡萄纹· 牡丹纹· 梅花纹· 桃纹三.几何纹样龟背纹· 方胜纹· 方棋纹· 联珠纹· 回纹· 八角星纹·八达晕纹· 环纹· 球路纹· 钱纹· 涡纹· 万字纹· 天华锦纹· 盘绦纹· 盘长纹· 锁子纹四.自然与天地属相纹样江涯海水纹· 火纹· 水纹· 云纹· 云雷纹· 太阳纹五.文字与符号纹样工字纹· 福字纹· 寿字纹· 喜字纹六.人物纹样和合二仙纹· 仕女纹· 婴戏纹一.动物纹样1.凤鸟纹亦称凤纹,包括凤及带有凤特征的鸟纹。
瓷器的经典纹饰装饰7:团花纹
![瓷器的经典纹饰装饰7:团花纹](https://img.taocdn.com/s3/m/8fee6d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65.png)
瓷器的经典纹饰装饰7:团花纹平时有个体会,在餐厅聚会如果谁负责点菜,谁就会不经意的优先选到更多自己喜欢的菜。
写瓷器,也是一样,愿意写自己喜欢的瓷器……中国的木器、瓷器、漆器、玉器等都有着多种传统的纹饰。
我尤其喜欢“团花纹(也称:团纹)”。
团花纹不张扬,不凌乱;分布之中有留白,局限之中有规制;创新之中不忘典雅,绚烂之中不染繁缛。
团花纹在我的心里,犹如一位低调的谦谦君子。
所以,大名鼎鼎的纹饰“缠枝纹”先不提,今天说说“团花纹”。
清雍正斗彩四季团花笠式碗团花纹就是先有一个圆形团状的区域,再在里面绘制上各种纹饰。
这种装饰在雕漆、瓷器上都经常见到,尤其是服装,到现在,中式大褂、唐装上的经典纹饰都有团纹。
还有一种圆形的扇子也称作团扇。
战国团花纹鼎清中期雕漆剔红团花书函式匣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团花盖罐清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从故宫的资料中看到,瓷器上用团花纹始见于隋代,宋临汝窑青瓷刻、印团花较多,明宣德、成化、隆庆三朝的青花瓷器与清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上团花均十分流行。
瓷器的图案除团龙纹外,还有团鹤、团螭、团凤、团花等,山石、鱼藻、花鸟等也常见。
团花纹到了清中晚期出现了一些简化的形式,就是“皮球花”,另外清嘉庆之后蝶的纹饰逐步兴起。
这些“团纹型”的纹饰上面不再有复杂的花卉和瑞兽,不在蕴含丰富的寓意,只是分成若干小扇面形的色块,蝶纹也是小色块的组合,这些大大小小的分布在瓷器身上,也是很美,只是多了些柔弱,没了灵魂。
中国有句俗话叫“字如其人”,同样的道理,瓷器的器型和纹饰也体现了皇帝的个性和当时的国风、国力。
清中晚期出现的皮球花系列的风格,已不再有康熙的大气、雍正的严谨、乾隆的繁缛,而是体现了清王朝势气开始走向柔弱、国力走向衰退的趋势。
清嘉庆时期开始,很多瓷器纹饰“纤弱美”的程度让人惊赞,毕竟是有皇家级的审美把关。
到了清同治时期,瓷器的团纹从寓意美、规制美,到了媚俗化,比如到处是“团寿纹”的生活瓷,直白的表达着宫廷世俗的意愿。
中国历代团造型纹饰及色彩简述
![中国历代团造型纹饰及色彩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1762fe442e3f5727a5e96258.png)
目录一、概述二、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时期三、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五、隋朝、唐朝、宋朝时期六、元、明、清时期七、民国时期八、结束语概述纹样,中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
我国的纹样,渊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
我国传统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
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简介纹样,我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
我国的纹样,源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的纹饰,具有一个鲜明特色:从内容到形式,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含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当时当地的文化习俗、信仰、意志等。
多数具有一定寓意,不是一种无目的的唯美虚饰。
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商周的青铜器,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附丽于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手法独特,结构严谨。
中国传统团结的纹样
![中国传统团结的纹样](https://img.taocdn.com/s3/m/ee5eee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3.png)
中国传统团结的纹样
中国传统团结的纹样有很多,其中以团花图案最为典型。
团花图案整体呈圆形,寓意圆满、团圆,常用于后妃的吉服图案。
此外,还有祥云瑞鹤纹团花、庆寿灯笼纹团花、龙纹灯景纹团花等,这些纹样都寄托着古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以“和”为题材的团花纹样中,“和合二仙”、“一团和气”、“鸳鸯戏荷”等纹样寓有善良、谦和之意。
其中,“和合二仙”纹样为孩童状貌,手中所持物件个个有讲究,件件有说法,蕴含深刻的古代传统文化理念。
此外,以“安”为题材的吉祥纹样多数是一些诸神的纹样用以保身、镇宅。
以“安”为题材的团花纹样有“虎驱五毒”、“岁岁平安”等。
这些纹样在民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为防五毒,有大人们给孩子围上老虎肚兜,穿上老虎鞋的习俗。
“虎驱五毒”团花纹样正是此意义的体现。
总之,中国传统团结的纹样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纹样解析
![中国传统纹样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2b42f9102de2bd96058836.png)
清代龙纹吉福
蟒纹
蟒原指大蛇,《尔雅》注中说:“蟒,蛇最大 者, 故曰王蛇。”蟒是仅次于龙的高级 纹样,整体造型与龙几乎一样,两者的区别在 爪部(趾),蟒只用四爪。《万历 野获编》说: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 一爪耳。” 蟒袍的最高品级为“五爪蟒”,按《万历野 获编》的说法,人臣的赐服一直以坐蟒纹样为 最高等级,而“衮龙”二字只能用来称呼皇帝 的龙袍(即衮龙袍)。如果赏赐外国国王或部 落首领(夷王)或亲王的衣服袍料中有五爪龙 纹的,则只称“蟒龙”,不称“衮龙”,以称 谓的不同显示尊卑有别。
汉代砖画像
汉代瓦当拓印纹
雍容华贵的唐代龙纹
唐宋时期是龙纹的成熟期,龙纹充满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激动的生活气魄。 龙形的塑造更为丰腴壮实,生机勃勃。龙纹越来越成为统治阶级皇权的标 志,从而带上富贵显赫的气息。 此时的龙纹多见于铜镜之上。唐代思想开放,各地文化不断交流,象 鼻龙纹特别流行。龙纹与云纹的组合成为此时的一大特色。
传统吉祥纹样
吉祥纹样指以含蓄、谐音等曲折的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 的装饰纹样。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吉祥图案起始于商周,发展于 唐宋,鼎盛于明清。明清时,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它们所要表达的只有四个含意:“富、贵、寿、喜”:贵是权 力、功名的象征;富是财产富有的表示,包括丰收;寿可保平安,有 延年之意;喜,则与婚姻、友情、多子多孙等均有关。吉祥图案作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为认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 一。明清丝绸吉祥纹样的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 禽走兽、无不入画。貌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与深情。一般有三种构 成方法:一是以花纹表示,二是以
气势恢宏的秦汉时期龙纹
秦汉时期,装饰画蓬勃发展,深沉雄厚,气势磅礴。龙的内涵和变 现手法发生的重大的变化,龙图腾的原始性开始消失。汉朝时龙成为天 子专用主题的过渡。 此时间龙纹多出现画像石,画像砖, 墓室壁画和汉代瓦当中。的龙纹多为飞驰 之势,气韵生动,龙成为神仙世界的一部分。 龙纹被用于“引魂升天”的主题中。
中国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https://img.taocdn.com/s3/m/3ae57fd90b4c2e3f562763ef.png)
华夏保守纹样·几许纹样篇之阳早格格创做纹样动做华夏保守文化的要害组成部分,背去贯脱于华夏履历死少的所有过程,贯脱于人们死计的末究,反映出分歧时期的风雅习惯.从本初社会简朴的纹样到仆隶社会简净、细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启修社会细好复纯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凶祥图案纹样,皆凝结着相当令期特殊的艺术审好瞅.1、连珠纹连珠纹更加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往最为流通的花纹;正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于兽或者对于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百般圆战椭圆的连珠动做图案化妆中心.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进尔国,然而正在那一时期基础是动做器型排列的边饰.连珠纹正在华夏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备时代特性的纹饰.至隋代,连珠纹死少为连珠圈纹,并成为百般器物的中心纹样.波斯锦传进后,约7、8世纪时尔国也曾模仿织制.没有管其产于何天,凡是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 silks).明战阗青玉连珠纹转心佩浑初,黑玉连珠纹西汉连珠纹昭明镜2、云雷纹陶瓷器化妆的一种本初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直或者圆合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圆合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二者的统称.青铜器、陶瓷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础特性是以连绝的“回”字形线条所形成.有的做圆形的连绝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做圆形的连绝构图,单称为“雷纹”.云雷纹是二者的统称.云雷纹常动做青铜器上纹饰的天纹,用以陪衬中心纹饰.也有单独出当前器物颈部或者脚部的.衰止于商代战西周,秋秋战国时期仍睹沿用.正在粤系的铜饱上,云雷纹是动做主宰纹饰应用的,罕睹稀布于饱里核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涯,那是北圆民族对于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云雷纹织物秋秋战国云雷纹玉璧战国云雷纹镜3、回纹瓷器的一种辅帮纹样,果纹样如“回”字,故名“回纹”.有单体,一正一反,贯串成对于战连绝没有竭的戴状形等,线条做圆合形卷直.做一正一反贯串成对于的,雅称“对于对于回纹”;织锦纹样中有把回纹以四圆连绝拉拢的,雅称为“回回锦”.回纹与雷纹共源共义,多用于化妆器物的心部或者颈部.寓意凶利深少,苏州民间称之为“繁华没有竭头”.宋代凶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广大采与,元明浑沿用.回纹图案正在明浑的织绣、天毯、木雕、瓷器战修筑化妆上到处可睹,主要用做边饰或者底纹,富裕整齐、划一而歉富的效验.浑坤隆回纹铜爵菊花边菊花回纹团4、弦纹青铜器是最简朴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横线,普遍一讲至三讲.偶尔单独出现,偶尔动做其余搀纯花纹的衬托.另有做人字形的弦纹,称为“人字纹”或者“人字弦纹”.衰止于商、周时期,直到汉代仍睹沿用.弦纹有细弦纹战细弦纹二种.细弦纹像一条细少的戴子仄缚于陶器之上;细弦纹做宽戴状,中间呈凸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二种纹饰有的正在一件器物上共时出现,偶尔弦纹与其余纹饰协共使用.唐代三彩弦纹烛台紫砂弦纹壶5、条纹条纹指塑料制品表面或者里里存留的线状条纹缺陷,或者指动物身上的纹拆线条.泛指纵走的细刻纹.6、谷纹玉器上的一种纹饰,形如倒写的e字母.谷纹最早出当前秋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死少为逗号字样,如共圈着尾巴的蝌蚪,果此雅称蝌蚪纹.谷纹是谷物收芽叶的格式,是农耕文化死少的产品,它战人类好以存正在的粮食有闭.它象征着万物苏醉,奄奄一息的情形战人们对于农业歉支的盼视.《周礼•典瑞》的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道法.玉器上的谷纹汉代以去便已几睹了,宋代战浑代仅少量创制,然而是琢工没有如战国战汉代.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同名共称,究竟上,三者之间真真辨别没有大.普遍去道,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者有抽芽线的谷粒成为“涡纹”,把具备细壮圆真抽芽线的谷粒称做“卧蚕纹”,到了汉代有简化出了乳钉纹谷纹大玉璧浑黑玉雕谷纹转心佩谷纹回尾龙玉佩7、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分歧目标的仄止线接叉构制,用浅而宽的横线或者斜线把玉器表面分隔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偶尔还琢有阳线的谷纹.《道文》阐明蒲:“蒲草,可为度也.”从昔人“席天而坐”的蒲席而去,也是战人类的凡是是死计息息相闭.后裔将那种雕琢排列有序的纹饰称为蒲纹.蒲绝流通搞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创制,汉代蒲纹分隔线较宽,并戴有玻璃光,碾法搞净利降,后代所仿制的分隔线普遍较小,且较毛糙,纹饰较小没有大气.蒲纹“宜后代”玉璧蒲纹玉凤璧8、绳纹古代陶器的化妆纹样之一.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陶器最罕睹的纹饰.果为正在陶坯用缠有绳子的工具拍印,故正在陶器上印有稀排的绳纹,多正在陶器的背部.其创制要领是:正在陶坯制佳后,待半搞时,用缠有绳子的陶拍正在陶坯上拍印,便留住绳纹,再进窑焙烧.黑翡绳纹太极浑青玉绳纹脚镯西汉绳纹钮环9、绳络纹青铜器纹饰之一.其状以一根或者二根并连的绳索,相联或者套结而成,连成菱形或者少圆形的网要领.罕睹施于瓿战壶上.流通于秋秋战国之际.战国络绳纹卧牛敦10、锦纹瓷器化妆典型纹样之一,系采与织锦战修筑彩画动做化妆图案.果其常被用做辅帮纹饰,起天纹效率,故又称“锦天纹”.于其上再画花卉纹者,称锦天花,又称锦上加花,蕴含凶祥寓意.锦纹图案常以百般图形连绝形成,有绣球、龟背、花卉、云纹、十字、卍字纹等.其构图繁稀规整,华丽细巧.锦纹用于陶瓷器化妆初睹于唐三彩.元景德镇窑受江北兴衰的织锦业效率,将其引进了制瓷工艺.明浑二代更是广为流通,表示技法多为彩画,浑代彩瓷有用锥拱要领,典型器如请康熙五彩锦天启光、浑坤隆紫黑锥凤尾天勾莲纹梅瓶等.青花锦纹碗浑中期锦纹螭耳犀角杯明早期龙泉锦纹盘11、云纹云纹是印染博业用语,是指分歧深浅条理过度自然的花纹,正在铜辊雕刻年代,云纹是由戴麻面的云纹钉敲挨出去的,故此名沿用下去.12、勾云纹勾云纹有二种,一种是阳线碾琢的小勾云纹,另一种是减天凸起的勾云纹,勾云正反贯串,排列稀真,那二种勾云纹均流通于战国至汉代,宋代以去仿制的勾云纹较大,排列疏集.汉勾云纹玉勒青黑玉刻勾云纹璧勾云纹大玉龙汉往兽里勾云纹13、乳钉纹青铜器上较简朴的纹饰之一.纹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止或者圆阵(四圆连绝形式).另有一种,乳钉各置于斜圆格中,以雷纹做天纹,称为“斜圆格乳钉纹”、“乳钉雷纹”、“百乳雷纹”.衰止于商周时期,殷周之际,乳钉超过较下,周初有呈柱状形的.乳钉纹图案东汉乳钉纹玉璧汉青玉乳钉纹剑14、漩涡纹陶瓷器化妆的保守纹样之一,局里摹拟火震动的形态,统称火纹、又称火波纹、海浪纹或者波状纹等.博门表示海火波澜的,习惯上称做海火纹或者海涛纹.着意表示火的漩涡的,习惯上称做漩涡纹或者涡纹.15、直合纹陶瓷器的化妆纹样之一,亦称直尺纹、挫合纹、三角合线纹.以合直的线条组成,状如火波纹的一种.施纹要领有彩画、刻划、拍印诸种.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陶器已有彩画直合纹,刻划合纹睹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上,拍印直合纹正在印纹陶上较为多睹,流通于俯韶文化及以去的彩陶上,特天是马厂典型陶器上.西周单耳直合纹陶罐直合纹陶罐1直合纹陶罐2。
中国古代服饰纹图案纹样
![中国古代服饰纹图案纹样](https://img.taocdn.com/s3/m/253d76869b89680202d82500.png)
东周男子服饰还原图
服饰图案的起源
服饰图案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纹样是从商周奴隶社会的装饰纹样传统基础上演化而来,
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造型,强调夸张和变形,结构以几何框架为依据作中轴对称,
将图案严紧地适合在几何框架之内,特别夸张动物的头、角、眼、鼻、口、爪等部
位,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的轮廓线表现出一种整体划一,严峻狞厉的美学风貌,
(隋)四天王狩纹锦原物
唐草纹
苏州丝绸博物馆复制的唐 代花鸟纹锦
唐代舞女服饰
唐代文官大袖礼服
隋唐襦裙
服饰图案的起源
宋代的服装面料,讲究的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绫、纱、罗、绢、缂丝等。 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几何填 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云雁等。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 锦,是文彦博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人物题材的宜男百花等。穿枝花鸟题 材的真红穿花凤、真红大百花孔雀、青绿瑞草云鹤等。花卉题材的如意牡丹、芙蓉、重 莲、真红樱桃、真红水林檎等。动物题材的狮子、云雁、天马、金鱼、鸂鶒、翔鸾等。 几何纹的龟纹、曲水、回纹、方胜、波纹、柿蒂、枣花等。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 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
3.圣树纹
4.天王化生纹
5.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纹
服饰图案的起源
隋唐五代时期除官员按制度穿用规定花色的官服之外,一般生活服装 流行图案花式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各大类:
(一)联珠团窠纹 (二)宝相花纹 (三)瑞锦纹 (四)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 (五)穿枝花 (六)鸟衔花草纹 (七)狩猎纹式 (八)几何纹
服饰图案的起源
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 练、多变。
中国传统艺术纹样大全
![中国传统艺术纹样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4c96e0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5.png)
中国传统艺术纹样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传统艺术纹样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些纹样既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诠释。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艺术纹样,带您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一、云纹云纹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纹样之一。
它以云朵的形态为基础,通过线条的曲折和交错,表达出云朵飘逸、变幻无穷的特点。
云纹常出现在中国的绘画、雕刻、陶瓷、服饰等艺术作品中,给人以神秘、浪漫的感觉。
二、龙纹龙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纹样之一。
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祥瑞和权威的象征,因此龙纹常被用于皇家和贵族的服饰、建筑和器物上。
龙纹通常以龙的形态和鳞片为基础,通过线条的流畅和变化,展现出龙的威严和力量。
三、莲花纹莲花纹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花卉纹样之一。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纯洁和高尚的象征,因此莲花纹常被用于寺庙、宫殿和园林的装饰中。
莲花纹通常以莲花的形态和花瓣为基础,通过线条的细腻和色彩的明快,展现出莲花的婀娜和美丽。
四、鱼纹鱼纹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动物纹样之一。
鱼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和富贵的象征,因此鱼纹常被用于婚庆和贺寿的礼品和装饰中。
鱼纹通常以鱼的形态和鳞片为基础,通过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鲜艳,展现出鱼的灵动和活力。
五、凤凰纹凤凰纹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鸟类纹样之一。
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因此凤凰纹常被用于婚庆和庆典的礼品和装饰中。
凤凰纹通常以凤凰的形态和羽毛为基础,通过线条的繁复和色彩的绚丽,展现出凤凰的威严和华美。
六、山水纹山水纹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自然景观纹样之一。
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构图和意境闻名于世,山水纹则是将山水画的元素运用于艺术品的装饰中。
山水纹通常以山、水、云和树木为基础,通过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淡雅,展现出山水的壮丽和宁静。
七、花鸟纹花鸟纹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纹样之一。
中国人对花鸟有着独特的情感和审美,因此花鸟纹常被用于绘画、刺绣和陶瓷等艺术作品中。
传统纹样解析及经典赏析
![传统纹样解析及经典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07e5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8.png)
传统纹样解析及经典赏析传统纹样解析及经典赏析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
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
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
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
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
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
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
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反映。
例如,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裕,种族繁衍。
商周时期以夸张的张目巨口、狞厉威严的兽面纹象征奴隶主阶级的权威。
在形式上,采取器形中轴线、两旁对称的方法,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
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战斗、狩猎、宴飨、比射、乐舞、采桑等题材,反映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理想的萌芽。
秦汉时期,建立了封建统一的帝国,耕耘、狩猎、宴飨、比射、杂戏、乐舞、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在瓦当、铜镜、漆器、织锦等图案中还应用“延年益寿”、“子孙无极”、“长乐明光”等吉祥文字,加强思想内容的表达。
南北朝时期,人们在长期战乱流徙的痛苦中追求安定的天国世界,宣扬修生可以轮回转世的佛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长、柔美宁静的图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题材,便成为南北朝图案风格的主调。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cf0fb919b6648d7c0c74613.png)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中国传统纹样18种及寓意
![中国传统纹样18种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bc23a4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6.png)
中国传统纹样18种及寓意18种纹样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起自远古文明初、延至当代,不论是玉器、漆器、服饰还是装饰,都铭刻着传统纹样的特色瑰美。
传统纹样计十八种:云雷纹、祥云纹、环带纹、忍冬纹、凤鸟纹、如意纹、饕餮纹、方胜纹、唐草纹、曲水纹、垂鳞纹、万字纹、缠枝纹、云头纹、八宝纹、寿字纹。
1、云雷纹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比较少见。
云雷纹是青铜器上主要铭刻的纹饰。
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状。
圆弧形也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合称云雷纹。
2、祥云纹现于周代中晚期的楚地,至秦汉时期,祥云纹的变幻已达极盛,且绵延至今,是极富生命力的艺术。
祥云纹仿照云彩之流动蜿蜒,是祥瑞之云气,寓意美好与吉祥。
3、环带纹现于商代,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时,常见于青铜器纹饰。
形似波浪起伏,故别名波纹或山云纹、盘云纹;或,形似山势起伏,也称波曲纹。
环带纹以波线为基础,双线相交垂带状。
4、忍冬纹现于东汉末年,盛于南北朝,是一种植物纹路。
忍冬是一种蔓生植物,俗名卷草、金银花、金银藤,故而又名卷草纹,常用于佛教装饰,指代灵魂、轮回。
一般为三叶片或多叶片,且变化多样。
5、凤鸟纹现于良渚文化、二里岗文化,此时多为鸟纹;至商周时,凤凰是为神鸟,有凤鸣岐山典故,故而凤纹雄浑、肃穆,是当时的审美纹样。
唐代凤纹十分灿烂,且造型多姿多彩,与生活结合紧密,形式感非常强烈。
至宋元明清,凤纹装饰已渐变为一种特定造型,进一步规范化,如团凤。
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为一种挠痒的器物,可如人意,因此得名,常见于南北朝,仿照其形,名为如意纹。
形似如意,借喻称心、如意,常与瓶、牡丹等合成平安如意、吉祥如意等。
7、饕餮纹现于良渚文化陶器,盛于商周青铜器。
饕餮是幻想中的怪兽,是图案化的兽面,也称兽面纹。
一般是仿照饕餮的面目形象,结构鲜明。
8、方胜纹现于汉代,盛于明清,及至当代。
方胜是古代妇女饰物,由两个菱形叠压而成的纹样。
是汉族传统的寓意纹样。
9、唐草纹现于汉代,盛于唐代,及至当代。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是什么?通过实例看纹样,每一幅都是经典作品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是什么?通过实例看纹样,每一幅都是经典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5ec3042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0.png)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是什么?通过实例看纹样,每一幅都是经典
作品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
绚丽神州,锦绣中华。
中国历代服饰上的传统纹样既记录了前人的生活风貌,又反映了前人高超的织绣技艺水平和高深的审美情趣。
是璀璨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服饰的传统纹样主要有九大类:龙蟒、凤凰、珍禽、瑞兽、花卉、虫鱼、人物、几何与寓意。
今日,愿与君同赏这缝合于针线之间的美与智慧。
学习更多艺术知识,关注头条号:绘画视界。
一直是你艺术路上的良师益友,简单而有趣。
【经典】古代服饰中的各种花纹
![【经典】古代服饰中的各种花纹](https://img.taocdn.com/s3/m/cdaa22f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9.png)
【经典】古代服饰中的各种花纹云纹云纹,指不同深浅层次过渡自然的花纹,在古钱背可见云形纹路者曰“云纹”,旧书“云文”。
在铜辊雕刻年代,云纹是由带麻点的云纹钉敲打出来的,故此名沿用下来。
云纹较为优美如“ ”状称“祥云”,形态似飞鸟如“ ”曰“瑞雀”,是古代吉祥图案,象征高升和如意,应用较广。
有“如意云”和“四合云”等多种。
云纹”的四周盘龙踞虎,大概是取神兽警示之意。
团花牡丹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国运昌时花运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水纹水波纹,即“水纹”,又称“波浪纹”、“波状纹”等,“海水纹”或“海涛纹”。
着意表现水的漩涡的,习惯上称作“漩纹”或“漩涡纹”。
表现了盛世的张狂、帝王的威严、征服者的得意。
龙纹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
一般反映其正面图像,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
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等几种。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出现为一爪的纹饰,就被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凤纹凤象征吉祥的神,凤纹亦称凤鸟纹,包括凤纹及各种鸟纹。
古老的汉族传统装饰纹样之一。
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
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璀璨夺目。
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
版权声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概述二、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时期三、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五、隋朝、唐朝、宋朝时期六、元、明、清时期七、民国时期八、结束语概述纹样,中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
我国的纹样,渊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
我国传统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
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简介纹样,我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
我国的纹样,源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的纹饰,具有一个鲜明特色:从内容到形式,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含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当时当地的文化习俗、信仰、意志等。
多数具有一定寓意,不是一种无目的的唯美虚饰。
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商周的青铜器,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附丽于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手法独特,结构严谨。
饕餮、夔纹等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纹样。
造型的夸张、凝炼,装饰上的程式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国奴隶社会的文化,以青铜工艺为其主要特征,纹样也最为丰富,当时的陶器、玉器和牙骨器等纹饰,或多或少是受它的影响而发展。
奴隶社会的纹样,由简单粗糙趋于精工成熟,由神秘奇特转向现实奔放,由严峻肃穆变为生动活跃,是我国纹样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时各种图案的构成骨式已基本完备。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
例如,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等。
其主纹常见的饕餮纹,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尚待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后期出现了三层刻画,即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花纹上,再勾刻以细线。
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一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S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
周代盛行鸟纹,环带纹应用也较多。
另外,还有重环纹、瓦纹等。
周代的装饰特色是不用地纹,装饰画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格式御用二房连续的带状纹样以取代商代的单独适合对称形式。
周代早期的装饰大体与商代相似,而后期才形成自己的特点,趋于质朴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是蟠螭纹,后期则流行蟠虺纹。
到了战国后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纹样,例如宴乐渔猎攻战纹、水陆攻战纹。
云雷纹回龟纹菱形纹有文字记载是商代。
那时,奴隶主身着的是带有雷龟纹的服装。
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
其纹样首先被用于装饰器物,但很快就反映在人们的服饰上。
龙纹,青铜器纹饰之一,中国传统图案之一。
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龙纹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保持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
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
一般反映其正面图像,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
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龙,是一种幻想的动物。
是殷人卜问的对象之一。
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
故成为崇拜的百神之一。
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等许多方面。
在封建时代,又将它与佛教、道教的神话结合起来,赋予新的神秘色彩。
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
”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表现为一爪的这样纹饰,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螭纹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
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
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
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
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
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十二章花纹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纺织业也应运而生,于是出现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品。
人们用它制作服装,于是出现了冕服。
并将十二章花纹画或绣与冕服上。
统治阶级将这些图案视为阶级的划分,使本来是自然的美好的物象蒙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战国、秦汉时期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
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
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
“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
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
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
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
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战国的花纹,写实倾向逐渐替代了前一时期的奇异图案。
新创有金银错纹样和前所未见的漆器装饰。
流行纹饰有攻战、狩猎、龙凤、蟠螭等。
其中以人物纹样最具代表性。
崭新的采桑、渔猎和战斗等新装饰,描写了人民辛勤劳作、人兽搏斗、水陆攻战等生动、激烈的场面。
随着这些新题材的出现,他们创造了一种“绘画式”的不规则(布局上分段、分格处理)新式样,这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新纹样,为战国装饰艺术的独特之处。
战国纹饰,既活泼又规整,带有浓郁的装饰风味和明显的地域特色。
战国时多限于菱形纹、方棋纹、复合菱形纹及在这类几何纹内填充人物、车马、动物等的变体纹样.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
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
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
“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
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
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
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
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汉代官吏服饰瓦当俗称瓦头。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
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
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
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
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瓦当文字,秦汉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
瓦当瓦当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汉代男子深衣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
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
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
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