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小脑
脑干小脑
感 觉
躯体感 觉核
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主要接受面部皮肤和口、鼻腔
粘膜的触觉冲动;
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它是三叉神经脑桥核的延续,向下贯
延髓全长,主要接受面部皮肤和口腔粘膜的痛、温度觉。
内脏感 延髓:孤束核:来自咽、喉及胸腹腔脏器的感觉纤维皆终 觉核 止于孤束核,其中味觉纤维终止于孤束核的上端。
17
躯体运动核
2、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延髓 参与迷走神经 支配胸腹腔大部分器官
动眼神经副核
迷走神经背核
25
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26
三叉神经脊束核
迷走 神经 背核
疑核
孤束核 27
1、中脑腹面: ⑴大脑脚底:锥体束等通过。 ⑵脚间窝 ⑶动眼神经(III)根: 脚间窝出脑
脚间窝
?
大 脑 脚
28
躯体感觉核
7
脑桥的外形 1、腹侧面
⑴基底部:膨大部 ⑵基底沟 ⑶小脑中脚
⑷三叉神经根(V)
⑸从中线向外侧,附着
有展神经(VI)、面 神经(VII)和前庭蜗 神经(VIII)根。
基底部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8
基底动脉
9
2、背侧面: 第四脑室底的上部。
菱形窝:为第四脑室底 呈菱形凹陷。它由延髓 上部背面和脑桥背面共 同构成。
1、三叉神经脑桥核
位于脑桥中部
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牙齿的触 觉传入
2、三叉神经脊束核 主要位于脑桥和延髓
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和牙齿的痛、温 觉传入
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位于延髓上部
头段接受味觉传入
其余部分接受咽喉、胸腹腔内脏 感觉传入
三叉神经脑桥核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3. 中脑
中脑腹面上界为间脑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腹侧面一对粗大的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底,由大量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大脑 脚底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窝底称后穿质,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 眼神经根出脑。 中脑背面上、下各有两个圆形隆起,分别为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连接上丘与间脑外侧膝 状体及连接下丘与间脑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状隆起,分别称上丘臂和下丘臂。胚胎时期的 神经管腔在中脑成为大脑水管。
5.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 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者为二上 脚间的薄层白质板,向后下与小脑白 质相连,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 舌覆盖。滑车神经根穿行于其上部, 并在其内交叉后出脑。 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 织构成。下髓帆亦为白质薄片,在小 脑扁桃体下方延伸,介于小脑蚓的小 结与绒球之间。下髓帆的室腔面衬以 一屋上皮性室管膜,外面覆以软膜。
小脑的机能区、分叶 (临床解剖学)
1. 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位于小脑下面的 最前部,包括属于两侧半球的绒 球处下蚓的蚓小结,以及连接绒 球与蚓小结之间的绒球脚。绒球 小结叶主要按受前庭神经核和前 庭神经的纤维。 它在进化过程中已见于没有 四肢只有躯干的水栖动物。由于 这类动物没有四肢运动,仅需维 持躯干的平衡,所以绒球小结叶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又由于 绒球小结叶是小脑在进化过程中 最早的部分,因而又把它称为古 小脑。
延髓
在背面则以菱形窝中部横 行的 髓纹为界。 在延髓背面,上部构成菱形窝 的下半。在下部,脊髓的薄、 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 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 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 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楔 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 下脚。
基底节、间脑、脑干、小脑的定位诊断
谢谢聆听
2、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 合征 旧纹状体(苍白球)、 黑质病变。PD
间脑组成
1、丘脑 2、丘脑下部 3、丘脑上部 4、丘脑底部 5、丘脑枕
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定位诊断
丘脑
丘脑:为卵圆形灰质块,居于第 三脑室的两侧。 分为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 前核与控制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为躯体、内脏感觉的整合 中枢;与记忆、情感等有关; 外侧核为感觉传导径路第三级神 经元的起点。 其后外侧部分为内、外侧膝状体, 为视听传导通路中转站。
脑干病变定位诊断
1、延髓病变定位诊断 2、桥脑病变定位诊断 3、中脑病变定位诊断
脑干的解剖特点
脑干分上中下三部分 上:中脑 中:桥脑 下:延髓
中脑:动眼、滑车核 桥脑:三叉、外展、面、听 神经核 延髓:舌咽、迷走、付、舌 下神经核 脑干分前中后三部分 前:运动纤维 中:感觉纤维 后:颅神经核 脑干分内中外三部分 内:体运动核 中:腮运动核 外:感觉核
3、Claude综合征:同侧动眼 瘫、对侧共济失调
4、Parinaud综合征:双眼上 视不能
脑干损害定位诊断
二、桥脑综合征
1、Millard-Gubler综合征:同侧外展、 面瘫 对侧偏瘫
2、Foville综合征:同侧外展瘫、双眼 侧视 麻痹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
三、延髓综合征
1、Wallenberg综合征:同侧①吞咽
脑干病变定位诊断
延髓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如图):
延髓病变定位诊断
1、Wallenberg’s syndrome:延 髓背外侧受损,多见于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 缺血
主要临床表现有:a 眩晕、恶 心、呕吐、眼球震颤;b 吞咽、 构音障碍,咽反射消失;c 病 灶侧共济失调;d 同侧horner 综合征; e 交叉性偏身感觉障 碍,即同侧头面痛温觉障碍, 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
躯体运动中枢的名词解释
躯体运动中枢的名词解释躯体运动中枢是指人体中控制运动的重要部位,它包括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
作为身体运动的调节中心,躯体运动中枢在维持人体平衡、姿势和协调运动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脑皮层在躯体运动中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大脑皮层是人类进化中最高级的运动中枢区域,它负责人体主要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通过运动传导纤维,大脑皮层可以发送和接收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信息,使得我们能够做出精确、协调的运动反应。
比如,当我们想要抬起手臂时,大脑皮层会发送指令给肌肉来完成这个动作。
躯体运动中枢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虽然它只占大脑的1/10大小,却在躯体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脑通过平衡和协调运动,保持我们身体的稳定性。
当我们行走、跑步或进行其他复杂的运动时,小脑会接收来自身体的信息,然后计算和调整肌肉的活动来保持平衡和姿势的稳定。
小脑的损伤会导致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桥梁,也是躯体运动中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脑干中有许多运动核团,它们负责调控包括呼吸、眼动、面部表情等在内的基础运动功能。
在脑干发生损伤时,人体的某些基本运动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呼吸困难、面部肌肉麻痹等。
最后,脊髓是躯体运动中枢的延续部分,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传导通道。
脊髓负责将大脑发送的运动指令传递给肌肉,以及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传递回大脑。
脊髓还协调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使得我们可以进行精细的运动控制。
脊髓损伤会导致运动障碍、肌力减退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躯体运动中枢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躯体运动中枢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脑如何控制运动、小脑如何协调运动、脑干如何调节基础运动以及脊髓如何传递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
这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康复技术和改善人类运动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
人类脑部解剖结构
人类脑部解剖结构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
脑部解剖结构可以被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大脑、小脑和脑干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 大脑大脑是人类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被分为两个半球。
大脑中央深处有一个称作丘脑的区域,丘脑和亚丘脑组成了大脑的中央灰质,这些区域控制着心理过程,比如注意力、情绪等。
大脑半球表面有很多褶皱和沟壑,这些褶皱和沟壑形成了更多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大脑的功能。
大脑半球被分为几个叶状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叶负责视觉信息处理,第二叶负责听觉、味觉、嗅觉信息的处理,第三叶负责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第四叶控制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控制。
最复杂和最高级别的认知功能,比如言语、推理和决策,都由第五叶和第六叶处理。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的下方,控制着平衡、姿势和运动。
它通过监控身体的控制和反馈来协调肌肉的运动。
小脑的表面被称为小脑齿状体,长有许多细小的“分叉”结构,这些结构被认为是小脑所处理的信息源。
小脑齿状体有三个主要的区域: 前叶、后叶和中叶。
前叶主要控制身体的运动和姿势,后叶主要控制平衡和姿势,中叶则控制平滑地协调运动。
小脑和大脑之间有很多连接,它们实现了在运动控制中大脑和小脑之间的信息交流,协调复杂的运动。
3. 脑干脑干是连接大脑和小脑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桥梁,是控制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呼吸、心跳等基本功能的一部分。
脑干中有三个主要的区域: 中脑、桥脑和延髓。
中脑控制视觉和听觉功能,桥脑控制呼吸和昏迷反应,延髓控制心跳和血压。
脑干与大脑、小脑之间拥有相互联系的纤维束,不仅把来自大脑和小脑的指令传递到身体各部位,也把来自身体的外部刺激传递回大脑和小脑进行协调和作出控制反应。
总结本文介绍了研究的三个主要部分: 大脑、小脑和脑干,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大脑是思维、注意力等高级生理功能所在,小脑则负责协调运动,通过连接将其与大脑功能进行融合。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小结 叶和蚓叶。
02
小脑的主要神经元是浦肯野细胞,它们位于小脑皮层的表面,
并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连接网络。
小脑与脑干、脊髓和其他脑区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以
03
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小脑与运动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01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前庭器官的信号,来控制和 协调身体的运动。
程需要大脑的不同区域协同工作。
02 03
情感
虽然情感反应主要与边缘系统相关,但端脑也是情感调节的重要区域。 例如,杏仁核是处理情绪反应的关键区域之一,而前额叶则负责调节情 绪反应。
意识
端脑是意识的主要区域。意识是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包 括感知、记忆、思考等过程。
THANKS.
下丘脑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听觉
间脑对听觉信息进行加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
端脑
04
端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端脑是大脑半球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
功能
端脑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等。
端脑的解剖结构
02
小脑对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对肌肉收缩的精确调节,以确保运 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03
小脑还参与前庭系统的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和平衡,以维持 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间脑
03
间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 大脑的中间区域,连接着脑干和端脑。
功能
间脑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包括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和动机等。
大脑小脑脑干的知识点
大脑小脑脑干的知识点
1. 大脑和小脑的位置和结构:大脑位于颅骨腔内,是人类智力和意识的中枢,内部可分为左右两半球;小脑位于脑干下方,主要负责机体的平衡和协调运动;脑干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主要通道,也是许多重要的神经中枢的所在地。
2. 大脑的功能区:大脑包含许多不同的功能区,包括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和认知区等,在这些区域中会处理相应的信息和控制相应的行为。
3. 小脑的功能:小脑主要控制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运动,它会接收来自身体感官的信息,并对肌肉发出指令,以协调身体的运动。
4. 脑干的功能:脑干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主要通道,它负责控制呼吸、心率、血压和消化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并调节骨骼肌的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5. 大脑的左右半球功能差异:大脑的左右半球功能有所差异,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思考和分析等功能,右半球则主要控制空间感知、绘画和音乐等非语言类的功能。
6. 大脑的发展和学习:大脑的发育和学习密切相关,环境刺激和学习经验会影响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和神经元转变,从而影响思考、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脑干、小脑、间脑
眼外肌运动神经元 躯干肌运动神经元
•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脊髓小脑(旧小脑)
•小脑蚓 •小脑半球中间部 • 顶核 •中间核 ( 球状核、栓状核 )
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
协调肌肉运动。
脊髓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脊髓小脑束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小脑蚓 顶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齿状核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 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间 脑(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 后丘脑 分部 上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延髓横切面 (经锥体交叉)
延髓横切面 (经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横切面 (经下橄榄中部)
延髓横切面 (经下橄榄上部)
脑桥横切面 (经面神经丘)
脑桥横切面 (经三叉神经运动核)
中脑横切面 (经下丘)
脑桥横切面 (经上丘)
小 脑(cerebellum)
小脑蚓
原裂
小脑的外形
1、小脑蚓 2、小脑半球
•原裂
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一) 小脑分叶和机能分区
前叶 后叶
小脑分叶: 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
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
绒球小结叶
小脑体
小脑 (上面)
前叶
绒球小结叶
后叶
小脑 (下面)
小脑的机能分区
脊髓小脑 (旧小脑) 蚓部 半球中间部 前叶
大脑小脑 (新小脑) 半球外侧部
后叶
前庭小脑 (原小脑)
绒球 小结
绒球 小结叶
(二) 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特点
分子层 梨状细胞层 粒层 白质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9-2脑干、小脑、间脑
视交叉 位于:颅后窝前部 脊髓和间脑之间 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 面神经 小脑中脚 锥体 舌下神经 橄榄 锥体交叉
腹侧:邻接枕骨斜坡, 背面:与小脑相连。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 间围成的腔隙为 第四脑室, 下续于中央管, 上接中脑水管 。
-3-
(一)脑干的外形 1. 脑干腹侧面
尾状核头
内囊 视神经 垂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基底沟 展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前正中裂
-21-
3、脑干的功能
1、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调节内脏活动 2)参与睡眠发生,对觉醒和意识状态进行调节
2、传导功能
3、反射功能: 延髓:生命中枢 呼吸中枢 心血管中枢
脑桥: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22-
二 小脑
1、位臵:位于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后上方 前面:隔第四脑室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枕叶
薄束核 楔束核 内弓状纤维
内侧丘系交叉 三叉神经脊束
脊髓小脑后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橄榄束 弓状核 锥体束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疑核 内侧副橄榄核 舌下神经
-10-
2)中脑
(4)红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的投射 接受大脑皮质的投射 发出到脊髓纤维 — 红核脊髓束 发出到下橄榄核纤维 (5)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多巴胺 → 新纹状体
皮质脊髓束主要支配对侧肢体骨骼肌 和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19-
2)、下行纤维束:
皮质核束
终止于
大部分双侧的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 部分对侧的面神经核的神经元和舌下神经核,
人体解剖学:14脑干小脑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gracile n. cuneate n.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上橄榄核 蜗N核 外侧丘系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locus ceruleus
面N丘
facial colliculus
听结节
舌下N三角 迷走N三角 最后区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外形
中脑 脑桥 延髓
腹面 大脑脚 脚间窝 基底沟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背 面 脑神经根
上丘
III
下丘
IV
小脑上脚 V 、 VI 、
菱形窝上半 VII 、VIII
菱形窝下半 IX
小脑下脚
X
薄束结节 XI
楔束结节 XII
脑干内部结构的分区
室管: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中央管
灰质 :脑N核 非脑N核
白质:四系两束 网状结构
脑干内部 结构分部
• 顶部 • 室腔部 • 被盖部 • 基底部
脑干的脑N核
• 位于被盖中 • 六条核柱 • 由内向外排列 • 核柱不连续
提问 Answer questions
外侧丘系
lateral l.
终止 丘脑
脑干的纤维束
lemniscus or tract
名称 起始 终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medial l.
脊髓丘系
楔束核 脊髓 丘脑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课件
内髓板 后外侧核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19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下丘
听觉传导中继站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上丘
视觉传导中继站
20
(三)上丘脑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缰三角 — 缰核 缰连合 丘脑髓纹 后连合
21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 参与锥体外系功能
小脑蚓
顶核 中间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对侧红核
小脑半球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10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11
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桥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13
2.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14
三、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盖
室间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28
3、下丘脑功能:
①神经内分泌中心 ②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 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29
练习题
1 原小脑、旧小脑与新小脑在进化和功能上有何 不同?
人体解剖学资料—脑干小脑
视觉皮质下 听觉皮质下
反射中枢
反射中枢
⑵下丘的下方,有很细的滑 车神经(IV)出脑,绕大脑 脚由背侧走向腹侧。
?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16
12对脑神经中有10对 脑神经和脑干相连。
其中最后4对脑神 经和延髓相连;
中间4对脑神经和 脑桥相连;
动眼神经
第3、4对脑神经 和中脑相连。
除第4对脑神经在中 脑背侧和脑干相连外 其它脑神经都是在前 面或侧面和脑相连。
前庭蜗神经 舌下神经
视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17
18
(三)脑干的内部结构: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但脑干的灰质不是连续的纵柱,而是分散成大小不等的团块
或短柱,称为神经核。
非 薄束核
中脑:动眼神经核:大部分眼球外肌。
1. 中脑腹面:
?
脚间窝
⑴大脑脚 cerebral peduncle底 :
锥体束等通过。
⑵脚间窝 interpeduncular fossa
⑶动眼神经(III)根:脚间 窝出脑
大 脑 脚
中脑水管
15
2. 中脑背面: ⑴两对圆形隆起称四叠体
上方的一对 为上丘
superior colliculus
下方的一 对为下丘
端脑 前脑泡
间脑
中脑泡 中脑
菱脑泡
脑桥 后脑
小脑 末脑 延髓
2
根据脑的发生、发育及功能分为6个部分。
端脑
脑 的
间脑
区 分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3
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12对,其排列顺 序是以它们出入脑的部位前后次序而定: 即I嗅神经,II视神经,III动眼神经,IV 滑车神经,V三叉神经,VI展神经,VII 面神经,VIII前庭蜗神经,IX舌咽神经, X迷走神经,XI副神经,XII舌下神经。 脑神经的名称,国际上按排列次序惯用 罗马字码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于脑干的脑神经
白质—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medial lemniscus
起于: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止于: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腹后 外侧核
功能:对侧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薄束核、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
薄束
脊髓丘系spinal lemniscus
起于:对侧脊 髓后角固有核
止于: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束、三叉小脑束、楔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维以及一小束来自顶核的纤维。
WELCOME TO OUR CLASS
脑干
Brain stem
位 置
分 部
中脑 mescencephalon 脑桥 pons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脑干外形
延髓腹侧观: 中脑腹侧观:
锥体 视束 脑桥基底部: 锥体交叉 大脑脚底 基底沟 橄榄 脚间窝 展神经根 舌下神经根 后穿质 舌咽神经根 面神经根 动眼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前庭蜗神经根 副神经根 滑车神经根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乳头体 脑桥小脑三角
在脑干中除了脑神经核、非 脑神经核和长的上、下行纤 维以外,在脑干被盖部中部 还有一个广泛的区域, 神经 纤维交织成网,并有各种大、 小不等的神经细胞散在其中, 通常把这个灰白交织的区域 称为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的功能
1. 对大脑皮质机能活动的影响
通过上行网状激动 系统把非特异性感 觉的冲动传到大脑 皮质广泛的区域, 使大脑皮质神经元 处于一定的兴奋而 保持清醒的状态。
脑干内部结构特点
与脊髓比较,脑干有下列特点 1.灰质被交叉的纤维分割成 不连续的细胞团块(神经核)。 2.由于中央管在延髓上部和脑 桥背侧敞开成为第四脑室底, 运动核与感觉核从在脊髓的背. 腹关系变成为内、外关系。 3.脑干网状结构发达。 4.经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有不少 在脑干内交叉到对侧。
脑干功能
向大脑皮质的投射 运动传导路
侧支
小脑 脑桥 延髓 感觉传导路 网状脊髓束
临床上: 双侧底丘脑或下丘脑损伤 昏睡、昏迷 镇静药、麻醉药、毒品 其作用与网状系统有关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2.调节脊髓的活动
皮质网状束 锥体束侧支
中央核群(抑制区) 外侧核群(易化区)
大脑皮质
网状脊髓束
① 抑制脊髓活动、 脊髓反射 ② 增强低级中的 反射,上N元 损伤引起痉挛、 去大脑僵直
三叉N运动核
(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面N核(facial nucleus)
疑核(nucleus ambiguus) 副N核(spinal accessory nucleus)
支配由鳃弓衍化 的骨骼肌,即咀 嚼肌、面肌、软
腭和咽喉肌等
脑神经核
4.内脏运动核:
传导+网状结构功能
小 脑 Cerebellum
位 置
小脑的外形与分叶
小脑引 原裂 小脑扁桃体
绒球
小结
水平裂
小脑 (上面)
引垂 引锥体
小脑 (下面)
前叶 后叶 前叶
小脑 (上面)
绒球小结叶
后叶
小脑 (下面)
脊髓小脑 (旧小脑)
蚓部 半球中间部
前叶
大脑小脑 (新小脑) 半球外侧部
后叶
前庭小脑 (原小脑)
Spinal ne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接受头面部皮肤和口、 鼻腔粘膜的初级感觉 纤维
蜗N核(cochlear nuclei)
前庭N核(vestibular nuclei)
接受内耳初级听 觉和平衡觉纤维
脑神经核
2.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
脑干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1.灰质 非脑神经核
上行纤维束 2.白质下行纤维束
3.网状结构
脑神经核
1.躯体感觉核: 三叉N中脑核
Mesencephalic ne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三叉N脑桥核
pontine ne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三叉N脊束核
脑神经核小结
1.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舌下N核
三叉N运动核、面N核、疑核、副N核 2.内脏运动核: 动眼N副核、上泌涎核、上下泌涎核、 迷走N背核 3.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4.躯体感觉核:
三叉N中脑核、三叉N脑桥核、
三叉N脊束核、蜗N核、前庭N核
非脑神经核
与脑神经不直接相关,作为脑干低级中枢
脑 干 腹 侧 面 观
脑干外形
髓纹 菱形窝(第四脑室底) 正中沟 上外侧边界: 界沟 中脑背侧: 小脑上脚 内侧隆起 下外侧边界: 上丘-上丘臂 面神经丘 薄束结节 下丘-下丘臂 舌下神经三角 楔束结节 滑车神经根 迷走神经三角 小脑下脚 蓝斑 前庭区 听结节
脑 干 背 侧 面 观
第四脑室
底:菱形窝 顶:朝向小脑
接受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感 觉纤维
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头端
接受初级味觉纤维
脑神经核
3.躯体运动核: 动眼N核(oculomotor nucleus) 滑车N核(trochlear nucleus) 展N核(abducens nucleus) 舌下N核(hypoglossal nucleus)
支配自肌节衍 化的骨骼肌
起于:对侧三叉N脑 桥核、脊束核 止于:同侧丘脑腹后 内侧核 功能:对侧头面部浅 感觉
中脑断面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 三叉丘系 脑桥断面 延髓断面 三叉神经脊束核
脊髓断面
白质—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pyramidal tract
皮质脊髓束 起于:同侧中央旁小叶前部和 中央前回中、上部 止于:两侧脊髓灰质前角N元 功能:两侧躯干肌和对侧四肢肌
绒球 小结
绒球 小结叶
前庭小脑 接受前庭神经与前庭核来的纤维,最初是水栖 脊髓小脑 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的纤维,此束 大脑小脑 在进化中出现最晚,随大脑皮质的发展而发展。
动物平衡器调节躯体运动的整合中枢,在高等动物仍然保留 传导深部的感觉,与肌张力的调节密切相关。 接受大脑皮质通过脑桥核中继的信息,主要参与对大脑皮 质起动的精巧的随意运动的调节,是锥体外系的一个组成 了下来。调节前庭刺激引起的肌紧张变化以维持身体平衡。 部分。
功能:对侧躯干四肢浅感觉
脊髓丘系
丘脑腹后 外侧核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后角 固有核
脊髓丘脑侧束
外侧丘系lateral lemniscus 起于:双侧蜗N核
止于:双侧内侧膝状体
功能:双侧听觉
外侧丘系 蜗神经 螺旋器 中脑断面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蜗神经核
脑桥断面
三叉丘系
trigeminal lemniscus 丘脑腹后内侧核
动眼N副核(accessory oculomotor nucleus) 上泌涎核(sup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下泌涎核(inf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迷走N背核(dorsal nucleus of vagus nerve)
支配心肌、平 滑肌和ຫໍສະໝຸດ 体或上、下行通路的中继站,通常与各级脑
部和脊髓有广泛的联系。
非脑神经核
红核
(red nucleus)
黑质
(substantia nigra)
上橄榄核
(super olivary nucleus)
薄束核
(gracile nucleus)
楔束核
(cuneate nucleus)
下橄榄核
(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顶核
纹状体
网状结构易化区 网状结构抑制区 网状脊髓束
3. 对内脏运动的调节
在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各种内脏活动的调节中枢。 如:延髓外侧网状结构 心血管运动中枢 延髓内侧网状结构 呼吸中枢 延髓背外侧网状结构 呕吐中枢
因此,延髓受伤,破坏了这些中枢的生理活动, 常危及生命。
此外,在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饱食中枢、 口渴中枢等。
小脑构造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小脑皮质
小脑髓质
小脑脚
小脑借三对脚与延髓、脑桥和中脑相连。
小脑上脚 (结合臂) 小脑中脚 (脑桥臂)
小脑上脚 (结合臂)
小脑中脚 (脑桥臂) 小脑下脚 (绳状体) 小脑下脚 (绳状体)
小脑下脚 含有来自脊髓和延髓的纤维,包括脊髓小脑 小脑中脚 由发自脑桥核的纤维组成。 小脑上脚 含有来自齿状核、栓状核、球核的全部传出纤
锥体交叉 延髓锥体 内囊
大脑脚底 脑桥基底
脊髓灰质前角
锥体束的皮质核(脑干)束
起于:同侧中央前回下部 止于:对侧面N核下部、舌 下N核和其它双侧脑 神经运动核 功能:支配对侧眼裂以下表 情肌、舌外肌和双侧 眼裂以上表情肌、眼 外肌和咀嚼肌、部分 颈肌。
中央前回 下部
脑神经运动核
脑干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