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原子、分子等6大基础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原子、分子、离子以及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概念和知识。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原子和分子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电中性,也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带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
2.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相对单位,以质子质量为参照,常用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amu)。
3.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4.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5.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能反映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6. 分子式中的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数量,不写则默认为1。
分子式的写法应尽量简化,且不同分子的化学式不能写在一起。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 常见元素有氢(H)、氧(O)、碳(C)等。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用于查阅元素性质和信息。
3.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化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它的元素种类、原子比例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5. 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变化构成,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合物的生成和消失过程。
三、离子和离子键1.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离子化。
2.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由接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3.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4. 离子键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以及良好的电导性能。
四、化学方程式和平衡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中考化学分子原子考点
中考化学分子原子考点初三化学知识点: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
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如金属汞有汞原子聚集而成。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化学是我们在初三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怎样学好化学呢?下面请跟本店铺一起来学习下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1.原子和分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2.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符号由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3.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发生前的物质。
-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双分解反应:AB+CD-->AC+BD-合成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取代反应:A+BC-->AC+B-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6.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大,无规则排列。
-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有一定的规则排列但不定形。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小,具有规则的排列方式。
7.物质的性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
-燃烧性: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并放出光和热。
-可溶性:物质能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酸碱性:物质能反应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8.pH值和酸碱中和反应-pH值表示物质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9.化学能和能量转化-化学能是物质间化学键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有的反应放出能量,有的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形式。
10.九类离子和其化合物-铵阳离子:NH4+;如氮铵NH4NO3-氯离子:Cl-;如氯化钠NaCl。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一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一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中阶段打下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性。
以下是初中化学必背的知识点,为高一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 元素:由于原子序数不同而类型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有各自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元素按照固定比例结合而成,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照可变比例混合而成。
第二章:分子与常见物质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分子:同种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3. 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如H2O表示水,CO2表示二氧化碳,等等。
第三章: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
2. 非金属元素: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等。
3. 金属的性质:包括延展性、塑性、电性和热性等。
4. 非金属的性质:包括不导电、脆性、易燃等。
5. 金属氧化物: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6. 非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第四章:空气与燃烧1. 空气成分: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2. 燃烧的条件: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3. 燃烧的类型:包括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4. 燃烧反应:可简化为燃料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5.酸的性质:可鉴别为呈酸性、蓝色石蕊试剂变红等。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是以化合物或元素的化名和化学式为基础进行表示的。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3. 平衡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物质量比保持不变。
4. 反应的热现象: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
第六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量和分子量:原子量是以12C的一个原子为标准,分子量是分子中原子质量的总和。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超详细的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超详细的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盐酸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一、学生状况本期我所任教的初三两个班级中,十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三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或者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校园生活,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教材分析九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今年9月份开始使用新课标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盐酸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性溶液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碱性溶液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 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的pH=7。
如:水、NaCl25.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②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科学,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初中阶段所学化学主要包括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离子结构。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负责原子的化学性质,中子负责原子的物理性质。
原子的电子分布在能级上,第一能级内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内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内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
分子结构分为线性、分子离心、V字形等不同形式,形式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3. 离子结构离子是电荷不平衡的物质,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离子可以通过电解生成,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而成。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用于预测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横)和族(纵)两个方向,周期数为7,族数为18。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有各自的符号和名称,符号是因为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名称是由英文或拉丁文组成的。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起来形成分子的方式。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通常为晶体,具有高熔点、高沸点和良好的导电性。
2. 共价键共价键是将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的强度较弱,三键的强度较强。
3.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互相共享形成的键。
金属键形成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方式。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有反应物和生成物两种类型。
化学方程式中必须保持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化学方程式也可用于计算反应物质量、生成物质量和反应产物的百分比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科,化学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的化学概念、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的知识点。
1. 物质和混合物物质是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而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2.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和离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
它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构,将元素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指的是元素的电子层,族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
5. 电子层结构和填充规律每个原子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层,每层最多能容纳2n²个电子,其中n为层数。
电子填充规律遵循"Aufbau原理"和"Hund规则"。
Aufbau原理指的是电子按能级由低到高依次填充;Hund规则指的是在同一轨道上,电子尽量分散填充。
6. 原子和离子的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通常可以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形成的。
7. 共价键的成键原理共价键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原子中未配对的价电子之间形成了共用电子对,使得原子获得稳定的电子配置。
8.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数量的简略符号。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电荷数,可以通过化合物中的键类型和键的数量来确定。
9.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变化中,原子可分为原子核、电子;也可分质子、中子、电子。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混合物。
1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pH=7。
如:水、NaCl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新的分子。
5、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填“变”或“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变(填“变”或“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6、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可省略不写);原子实际质量单位为:kg。
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0、在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11、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有2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等于或多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14、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5、离子符号的含义:(1)Na+:一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6、“3Mg2+”中的“3”表示三个镁离子;“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三、元素1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8、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19、(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分子原子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分子与原子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分子和原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化学世界中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围绕着核心旋转。
原子的种类由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决定,称为原子序数。
例如,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即氧原子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
2. 分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或形成化学键而结合在一起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更小单位,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相同元素的原子可以组成非金属元素的分子,例如氧气(O2)、氮气(N2)等。
不同元素的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化合物的分子,例如水分子(H2O)、二氧化碳分子(CO2)等。
3. 分子式和分子量分子式是用来表示分子组成的化学式。
它以化学元素的符号表示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分子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其在分子中的个数来计算,以单位g/mol表示。
4. 功与守恒定律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符合功与守恒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化学反应中质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转化为其他物质。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原子和分子数目应该保持不变。
5. 分子的运动分子不断地进行无规则热运动。
在固体中,分子的热运动相对较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导致固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固定的形状。
在液体中,分子的热运动较为活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
在气体中,分子的热运动最为剧烈,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因此气体具有较低的密度和可压缩性。
6. 分子与化学键分子的稳定性和性质取决于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即化学键。
化学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实现的,分子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化学键。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中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中中考化学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总结,它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对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1. 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稳定单元。
- 离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3. 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元素的分类。
-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
4.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等。
5. 化学计量和化学方程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6.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7.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的概念、类型和性质。
- 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8. 酸碱盐和pH值- 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
- pH值的测定和意义。
9.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0. 化学实验技能- 基本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 化学实验安全和事故处理。
11. 环境化学和能源化学- 环境污染和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
-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12.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
- 基本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
结束语: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是对初中化学学习内容的全面回顾,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为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化学的世界里发现乐趣,探索未知,培养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解析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解析一)认识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初中化学离子分子 原子 化合价 化学式 综合讲义
初中要点复习(一)一、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一)分子的认识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的认识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分子:例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不能再分(1)构成原子的粒子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序号,原子不显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等6大基础知识点
必考知识点一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必考知识点二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Q
原子中存在带电粒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A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必考知识点三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
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
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原子中的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必考知识点四
(1)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5)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6)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7)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必考知识点五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H2O。
元素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3)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必考知识点六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Mg2+、Al3+ 、H+ 、NH4+、Fe2+ 、Fe3+、Ca2+。
阴离子:O2-、OH- 、S2-、F- 、Cl- 、SO42- CO32-、NO3-、MnO4- 、PO43-、MnO42-、ClO3-。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nO42-,ClO3-,PO43-,HCO3-,NH4+,碳酸根(HC 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
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