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与液态搅拌双联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开题报告
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题目: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研究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8年11月26日”。
5.开题报告增加封面,封面格式:题目:宋体,加粗,二号;系别等内容格式:宋体,四号,居中。
参考文献[1] 李墨林.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复合工艺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9,4(20).[2] 郑喜军,米国发.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材料热处理技术,2011.[3] 郑晶,贾志华,马光.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钛工业进展,2006,6(23).[4] 朱和祥,黎祚坚,陈国平.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J].材料导报,1995,3:73-76.[5] 王文明,潘复生,Lu Yun,曾苏民.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3(27):61-62.[6] Hunt M.,J.Mater.Eng.,1989;106(1):37.[7] Kennerknecht S.,Fabrication of Particulates Reinforced[J]. Metal Composites Proceedings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990:87.[8] Mohn W.R.,J.Mater.Eng.,1988;10(3):225.[9]欧阳柳章,罗承萍,隋贤栋,等.SiCp/ Al复合材料的制造及新动向[J].铸造,2000,49(1):17-20.[10] Cui Yan,Geng Lin,Yao Zhongkai.A new adv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SiCp/Al composite [J].J Mater Sci,1997(13):227.[11] 樊建忠,桑吉梅,石力开.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应用与发展[J].材料导报,200l,15(10):55-57.[12] 刘海. 机械搅拌法制备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技术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3] 孙超.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J].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4] 王乐军. 液态机械搅拌铸造法制备SiC/6061Al复合材料[J].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5] 袁广江,章文峰,王殿斌,桂满昌,吴洁君.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机加性能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0,2(17):38-39.。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有竞争力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品种之一。
尽管其力学性能尤其是强度难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相匹敌, 但它却有着极为显著的低成本优势, 而且相比之下制备难度小、制备方法也最为灵活多样, 并可以采用传统的冶金工艺设备进行二次加工, 因此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冷战结束后的20 世纪90 年代, 由于各国对国防工业投资力度的减小, 即使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 也越来越难以接受成本居高不下的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于是,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又重新得到普遍关注。
特别是最近几年来, 它作为关键性承载构件终于在先进飞机上找到了出路, 且应用前景日趋看好, 进而使得其研究开发工作也再度升温。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由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再结合其的性质采用一定的方法制造。
如铸造法、粘晶法和液相和固相重叠法等。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和颗粒状的铝复合而成,其中碳化硅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在电阻炉内经高温冶炼而成,再和增强颗粒铝复合而成,增强颗粒铝在基体中的分布状态直接影响到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能否使增强颗粒均匀分散在熔液中是能否成功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关键,也是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难点所在。
纳米碳化硅颗粒分布的均匀与否与颗粒的大小、颗粒的密度、添加颗粒的体积分数、熔体的粘度、搅拌的方式和搅拌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纳米颗粒铝的分散的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搅拌法、超声波分散法和高能处理法。
对复合材料铸态组织的金相分析表明,碳化硅复合材料挤压棒实物照片颗粒在宏观上分布均匀,但在高倍率下观察,可发其余代表不同粒度、含量的复台材料现SiC颗粒主要分布在树枝问和最后凝固的液相区,同时也有部分SiC颗粒存在于初生晶内部,即被初生晶所吞陷。
从凝固理论分析,颗粒在固液界面前沿的行为与凝固速度、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及界面能的大小有很大关系,由于对SiC颗粒的预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它与基体合金的润湿性,且在加入半固态台金浆料之前的预热温度大大低于此时的合金温度,故而部分SiC颗粒就可能直接作为凝固的核心而存在于部分初生晶的内部,但是太多数SiC在枝晶相汇处或最后凝固的液相中富集,这便形成了上述的组织形貌。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颗粒 利用 率低
l 1
轧 制件
工 艺复 杂 润 湿 性 好 燃 气涡轮 机 ;热 交换机 ;耐 热
增 强体 分布 均匀 元 件;切 削工具
即得 到所需 的复合材料 。用该方法制备 的颗粒与铝基体之 于形状和尺寸都不相同的各种颗粒 , 对 于颗粒增强铝基 复合材 料的 浇注 , 间的润湿性好 , 粒 子分布均匀 , 且制备设备 简单 , 成本低 廉 , 能够大 可设计性有 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 , 粉末冶金法存在不少独特 的优点 , 规模生产 。 现在 , 成熟 的半 固态搅拌铸造法 主要应用于微米级颗粒 , 制备 的复合材料颗粒分布均匀 、 组织细密 , 不易出现偏析和偏聚 ; 烧 对 于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颗粒 , 搅拌铸造法还 比较难控制其在铝液 中 结 温度 比金属 的熔点 低 , 减 轻了界面之 间的反 应 , 减少 了化合物 的 此方法金属液处于半 固态 , 粘度 比较大 , 易形 生成 , 提高了产 品的精度 。 在航天领域 , 英 国航天金属基复合材料公 的均匀分布㈣。同时 , 成 团聚现象 , 导致复合材料的相关性能降低 。齐海波等采用半 固态 司( A MC ) 采用高能球磨 粉末冶金法成功研 制出碳化硅 颗粒增强 铝 搅拌挤压铸造方法制备出 S i C复合材料制动盘 , 与传统 H T 2 5 0铸铁 基( 2 0 0 9 / S i C / 1 5 p ) 复合材 料 , 用此材料 制造 的直 升机旋翼 系统连 接 该新 型制动盘热膨胀系数更小 、 导热性能更好 、 质量也 用模锻件 已成功应用于欧直公司生产 的新 型直升机旋翼上 。 该材料 制 动盘相 比, 不仅延长 了制动盘 的使用周期 , 也节约了成本㈣。 与铝合金相 比, 弹性模量提高约 4 0 %, 构建刚度提高约 3 0 %, 寿命提 更轻 ,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工业领域对强度、硬度以及耐磨性等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金属材料面临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单一金属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工业要求。
因此,铝基复合材料应运而生。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高的耐腐蚀性、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能源等领域。
目前,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碳化硅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磨性等性能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碳化硅颗粒的制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高纯度的碳化硅颗粒。
2. 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碳化硅颗粒加入到铝合金熔体中,采用压力铸造方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
3. 材料性能测试:对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磨性等性能测试。
4. 微观结构分析:对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探究碳化硅颗粒与铝基矩阵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研究方法1. 碳化硅颗粒的制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2. 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压力铸造法,可以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连续性。
3. 物理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
4. 微观结构分析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分析观察。
四、预期结果预计研究结果将优化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磨性等性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 确定碳化硅颗粒的制备工艺;2. 制备铝基复合材料;3. 开展铝基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4. 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第二年1. 优化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2. 继续进行铝基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3. 开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测试;4. 继续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发展

3、结构性能
通过观察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碳化硅颗粒的分布情况和界面结合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碳化硅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分布逐渐均匀,界面结合强度 也逐渐提高。Fra bibliotek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结构 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随着碳化硅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硬度和界 面结合强度逐渐提高,而热导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些现象和结果与碳 化硅颗粒含量、分布情况以及界面结合情况密切相关。
材料选择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搅拌铸造法、挤压铸造法、 粉末冶金法和喷射沉积法等。本次演示选取搅拌铸造法进行研究,具体实验过程 如下:
1、按照一定比例将铝材和碳化硅颗粒混合均匀; 2、将混合物放入坩埚中,加热至熔化;
3、搅拌熔融的混合物,确保碳化硅颗粒均匀分布; 4、浇注至预定的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得到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然而,尽管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其研究与应用方面仍 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制备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其次,材料的各向异性较为明显,影响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关于颗粒 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复杂服役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 验证。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将会 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降低成本,可以研究新的制 备工艺和优化现有工艺参数,探索新型增强颗粒和基体合金。针对其各向异性和 长期性能问题,可以开展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建立完善的性能评价体系,为 实际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感谢观看
3、结构设计难度大:由于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传统 的金属材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增 加了设计的难度。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这听上去可能有点高大上,不过别担心,我会把它说得简单易懂,甚至有点幽默,让你觉得像是在听一场轻松的故事会。
1. 什么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啥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说白了,这种材料就是在铝合金里加入一些颗粒,目的是让铝合金更强、更耐磨。
像什么?嗯,像在铝基“菜谱”里加点特别的调料。
就好比你做饭时加点盐和胡椒,能让味道更棒。
铝基复合材料的颗粒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碳化硅、氮化铝等等。
这些颗粒在铝里就像小卫兵,增强了铝的性能,让它在各种条件下都能表现出色。
2. 制备方法大揭秘好啦,既然知道了什么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那咱们就来看看怎么做它们。
这个过程其实有点像制作美味的泡面,得有步骤、有材料。
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步骤:2.1 选择颗粒首先,选择合适的颗粒。
这个环节就像挑选食材,你得考虑颗粒的种类、大小和分布。
不同的颗粒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就像不同的配料会改变一道菜的风味。
比如,碳化硅颗粒可以增加硬度,而氮化铝颗粒则可以提高热导率。
选对了颗粒,就能让铝合金在各种应用中表现得更棒。
2.2 混合和熔炼接下来,就是混合和熔炼的过程。
这个环节有点像把各种材料搅拌在一起,确保颗粒均匀分布。
首先,把铝合金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熔化。
然后,把选好的颗粒加入熔融铝中,搅拌均匀。
这个步骤很关键,搅拌得不够均匀的话,颗粒可能会在铝合金中“散步”,导致性能不稳定。
想象一下,炒菜时油和调料如果不均匀,那味道可就差得多了。
2.3 成型和冷却最后,把混合好的铝合金倒入模具中,等待它冷却和凝固。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铝合金穿上一件新衣服,让它“定型”。
冷却的速度和温度都会影响最终的性能,所以这一步也要控制得当。
冷却得太快,可能会导致材料内部出现裂纹;冷却得太慢,又可能会影响硬度。
就像你在做蛋糕时,烤箱的温度和时间都要把握好,不然蛋糕就会不成型。
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粉末冶金法是一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具有制备的复合材料成分均匀、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等优点。
铝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汽车、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围绕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展开,探讨其制备工艺、性能评价、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材料准备:选用纯度较高的铝粉、增强相(如SiC、Al2O3等)及适量的粘结剂。
混合与压制:将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润滑剂,然后压制成型。
烧结:将压制成型后的生坯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得铝粉与增强相充分融合。
热处理:对烧结后的材料进行热处理,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性能。
通过以上步骤,制备出具有特定形状和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
与传统的铸造方法相比,粉末冶金法具有更高的成分均匀性、更细的晶粒结构和更好的力学性能。
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抗高温性能,在航空、汽车、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航空领域,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机身结构件等。
其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飞机能够减轻重量,提高飞行效率。
在汽车领域,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缸体、活塞、齿轮等。
其高强度和抗疲劳性能能够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在机械领域,铝基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各种高强度、轻质的机械零件,如传动轴、支架、齿轮等。
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使得铝基复合材料成为理想的机械零件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组成和制备工艺。
在力学方面,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低塑性等特点,其力学性能优于传统铸造铝材。
耐腐蚀性方面,由于增强相的加入,铝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抗高温性能方面,通过选用合适的增强相和热处理工艺,可以使得铝基复合材料在高温下保持优良的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在未来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搅拌法制备SiC粒子增强Al—Si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L n i ̄ 司 a xd D rl 司 ua公
HO DA 司 N 公
%M
A O, 5 6 k 5 ~0 A O .1 ~ 0 L 3 0 2
A O 。1 ~ 0 k 3 0 2 SC 0 2 i.1 — O SC 0 2 i.1 — 0
合 材 料 的制 备 工 艺 。 在 国 外 , 基 复 合 材 料 作 为结 构 材 料 , 铝 已被 大 规 模 应 用 于 直升 飞机 旋 翼 系统 上 ; 为仪 表 材 料 , 用 于 航 天 飞 机 、 弹 和 作 应 导 卫 星 等 航 天 器 的 零 部 件 上 ; 为光 学 材 料 , 来 制 作 轻 量 化 光 作 用
采 用 机 械 搅 拌 法 来 探 讨 不 同 含 量 的 SC粒 子 增 强 Als 基 复 i —i
A MC 司 C 公
L a xd 司 n i ̄
2 2 04
SC i p 3- 5 , 0 3
SC颗粒 或 纤 维 i
飞机起落架、 翼 前 缘 加 强筋
喷 气 战 斗 机 的 地 垂 尾 安 定 面
铝 液 在 高 温 时 发 生 界 面 反 应 生 成 脆 性 的 AL 影 响 性 能 , C,
T Y0 A 司 O T公 D WA公 司
AR 公 司 T
表 2 铝基 复合 材 料 在 航 天 航 空 上 的应 用 情 况
制 造 单 位
C rat 司 ec s  ̄ D WA公 司
颗 粒 及 其
应 用对 象 活 塞 、连 杆 、刹 车 片
体积含量 ( ) %
TC 5 i.1
颗粒增强铝基通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刚度高 、热稳定性好 、耐磨性 好 、抗 腐蚀 、抗 疲 劳、密度
小 、不吸潮 、不老 化等 优 点_ ,是一 种 优 良的 结构 材 料。 1 ] 它不仅满足 了航 空航天 、能 源、高精 度机床 、尖 端武 器及 汽车等高端领域对材 料高性 能的要求 ,而且材料 的各 向同 性还使得材料可 以使用 传统 的金属加 工工艺 进行加 工 。所 有这些优点都使 P AMC 在高 、精 、尖领域 以及通讯 设施 R s
高温合成 法、原位热压放热反应合成 法、放热 弥散技术 、反应 自发浸渗技术等工艺 。对各工艺做 了详细的介 绍 ,指 出了未
来 的发 展 方 向 。
关 键 词 :颗 粒 增 强 ;制 备 工 艺 ;强 制 加 入 ;原 位 反 应
中 图分 类 号 :TB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越 大 。根 据 文献 _ 可 知 颗 粒 的 直 径 、 间 距 以 及 体 积 分 数 之 2 ]
2 1 2铸 造 法 ..
铸 造 法 是 液 态 法 ( 融 金 属 加 工 法 ) 的 主 要 方 法 ,其 熔
关键是把 固相增强 颗粒均匀 地散布 于液态铝 中 ,并使 其最 终弥散地 分布在所 形成 的固态基体 中。铸造法 按增强 材料 与金属液体的混合 方式 不同 ,可分 为搅拌铸造 、正 压铸造 、 负压铸造等方法 。 2121 . . . 搅拌铸造法 目前 所采用的有液态机械搅 拌法及半 固态机械搅 拌法 。 液态机械搅拌法是通过搅拌 器 的旋 转运动使 增强材料 均匀 分布在液体中 ,然后浇注 成型 。此 法所用设 备 简单 ,操作 方便 ,但增强颗粒不易与 基体材料 混合 均匀 ,且材 料的 吸 气较严重 。半固态搅拌法是 利用合 金在 同液 温度 区间经搅 拌后得到的流变性质 ,将 增强颗粒 搅人 半 固态 熔液 中 ,依 靠半固态金属的粘性阻止 增强颗粒 因密度 差而浮沉 来制备 复合材料 。此法能获得增 强颗粒均 匀分 布的复 合材料 ,但
搅拌法制备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 a gL ogU i rt, h nagLann 1 18 C ia S n i n n e i Sey n ioig 10 6 , hn ) g v sy
效率低, 成本高; 喷射共沉积设备投入大 , 并且难于控 制加工 参数 , 限制 了它们进一步 的工业应用 。 搅拌复合由于成本低, 操作简单而广泛的被学者
成本低 , 强效果 好 , 为 目前最 主要 的增 强体 。 增 成
1 2 制备 工 艺 .
气相沉积凝固和喷射共沉积凝 固在几乎全部 的增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5期
20 0 7年 1 0月
铸
造
设
备
研
究
O t20 N 5 c.0 7 0
R S A C T D E N F U D Y E U P N E E R H S U ISO O N R Q IME T
・
综述 ・
tewetblyo at ls oii c a im,po e yo tr c n i r uino aic ls h t i t f ri e ,sl f me h ns a i p c dy rp r fi ef ea ddsi t fp rtae .Th i cino efr e s ac t n a tb o edr t fh u h rr e rh e o t t e
气体沉积凝固
应 用 应 用 应 用 应 用
搅拌 铸造 浆料 铸造
未 应 用 未 应用 应 用 基 本 未 应 用
浸渗 加工
应 用 基 本 未 应 用 应 用 基 本 未 应 用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的研究开题报告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的研究开题报告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当今研究的一项新兴技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制造方式,使制造过程更加有效高效。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及其未来发展,探究其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利用摩擦来将金属材料层层堆叠在一起,逐层叠加后形成复杂零件或复杂结构的技术。
这项技术由搅拌系统、摩擦等机械装置提供动力,金属材料由搅拌器搅拌成粉末,再由摩擦点装置把粉末堆积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搅拌系统可以对金属材料中的夹杂物进行均匀分布,摩擦点装置可以预先设置好层厚度,在建立层间立体接触时,可以形成均匀稳定的联系,这种堆叠制成的零件或结构可以抗拉、抗压、放电等机能,塑性优良,承载能力高。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可以快速制造复杂零件,使制造时间缩短,生产效率提高。
其次,它是一种“点对点”的制造过程,可以制造出丰富的细节。
第三,它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生产过程不会产生有害废气和污染物,实现绿色环保。
第四,它可以实现大尺寸高密度制造,在极大的尺寸范围内,可以高效率地制造出更多复杂形状的零件或结构。
未来,随着材料技术和机械控制技术的发展,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实现更多可能性。
其中,可以应用的材料将更加丰富,材料的多样性及性能会更加高级。
另外,这项技术也可以被应用到其他工艺。
例如,它可以用于航空装备系统的制造,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和制造成本,改善现有的航空装备系统制造工艺。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具有节约时间、节能减排、快速制造复杂零件等诸多优势,它为现代制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今后可能还将拓展应用范围,推动制造产业的发展。
总之,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一项新型制造技术,其具有节能节省、快速制造复杂零件及其拓展应用广泛等特点,未来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现代制造产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班级:09-1姓名:孟XX学号:09XXXXXX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摘要:综述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从基体、增强体的选择,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和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了该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颗粒;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润湿性;分布铝基复合材料,就是在铝或铝合金中加人其他材料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其中前者是复合材料中的基本材料称为基体材料,后者为添加材料称为增强材料或增强体。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先进材料之一,以其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模量、低密度及良好的高温性能、更耐疲劳和更耐磨,阻尼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低、导电性能良好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
其中弥散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不仅各向同性特征突出,而且可加工性强、价格低廉以及无高分子复合材料常见的老化、高温蠕变现象和在高真空条件下不释放小分子的特点,这克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中使用时存在的缺陷,更是受到复合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在航空航天、先进武器系统、汽车、电子封装及体育器材等领域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从理论上分析,颗粒越小,复合材料的弥散强化作用越好,复合材料的性能越佳。
如果粒径太小,将导致材料在制备时由于铝合金溶液的粘度大,使得颗粒在液态铝合金中不易分散开来,造成复合材料整体不均与,而且界面反应也不易控制;颗粒太大,将会由于颗粒自重产生沉降或上浮,造成严重的铸造偏析,影响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所以,应选择大小合适、密度相当的颗粒,才能使其发挥良好的弥散增强效果,颗粒尺寸通常选取5~20μm。
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颗粒数量太少,则起不到良好的增强作用;太多又容易聚集成团,使铝基复合材料变得疏松,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结合不牢固,也可能引起基体的连接受阻,导致作用力不强,使得铝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不高。
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铝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材料,以其轻质、高强、耐磨、抗腐蚀等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粉末冶金法作为一种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概述了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原理和方法。
接着,详细分析了粉末冶金法制备过程中影响铝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粉末的选择、复合剂的添加、成型工艺、烧结工艺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如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磁性能等,并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
本文总结了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铝基复合材料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铝基复合材料的理论基础铝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先进的轻质高强材料,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金属学、材料科学、复合材料力学以及粉末冶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上。
铝基复合材料以其低密度、高比强度、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出色的抗腐蚀性以及优异的可加工性而广受关注。
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主要得益于增强相的选择与加入。
增强相可以是颗粒状、纤维状或晶须状,其种类和性能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电磁等性能。
常见的增强相包括SiC、Al₂O₃、TiC等陶瓷颗粒,以及碳纤维、玻璃纤维等。
这些增强相在铝基体中通过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基体强度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粉末冶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备工艺,通过控制粉末的粒度、形貌、分布以及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精确调控。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颗粒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现状

精密成形工程第15卷第12期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现状甘国强1,韩震2,鲍建华1,WOLFGANG Pantleon3(1.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2.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宁波 315000;3.丹麦技术大学,哥本哈根 2800)摘要: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及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医疗等领域,但由于SiC颗粒高熔点、高硬度的特点以及SiC颗粒与铝基体间存在界面反应,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存在加工性差、界面结合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航天等领域对材料性能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如何改善基体与颗粒之间界面情况的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总结了SiC颗粒与铝基体界面强化机制、界面反应特点、表面改性技术原理及数值建模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现有经单一表面改性方法处理后的增强颗粒对铝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程度有限,因此如何采用新的手段使复合材料性能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后续研究热点,且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复合材料设计也是必然趋势。
最后针对单一强化性能提升有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表面改性的柔性颗粒多模式强化方法,同时针对现有的技术难点展望了后续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碳化硅颗粒;表面改性;复合材料;模拟;界面DOI:10.3969/j.issn.1674-6457.2023.12.008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457(2023)012-0058-10Research Status of Particle Inte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Silicon Carbide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GAN Guo-qiang1, HAN Zhen2, BAO Jian-hua1, WOLFGANG Pantleon3(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2. Ningbo Branch of China Academy of Ordnance Science, Zhejiang Ningbo 315000, China;3.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Copenhagen 2800, Denmark)ABSTRACT: SiC 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are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electronics, medical and other field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high specific stiffness, high wear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However, due to the high melting point and high hardness of SiC particles, as well as the interface reaction between silicon carbide reinforced particles and aluminum matrix, SiC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have problems such as poor收稿日期:2023-09-03Received:2023-09-03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JZ2022AKKG0100)Fund:Anhui Provinci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JZ2022AKKG0100)引文格式:甘国强, 韩震, 鲍建华, 等.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颗粒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现状[J]. 精密成形工程, 2023, 15(12): 58-67.GAN Guo-qiang, HAN Zhen, BAO Jian-hua, et al. Research Status of Particle Inte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Silicon第15卷 第12期 甘国强,等: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颗粒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现状59processability and insufficient interfacial adhesion. 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material performance in fields such as national defense and aerospace. Therefore, studying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rface between particles and ma-trix is of grea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In combination with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terfac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interfac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of SiC reinforced particles an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reinforced particle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after strengthening was limited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a single surface modification method. Therefore, how to adopt new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ill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uture, and the desig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is also an inevitable trend. Finally, in response to the limited improvement of single strengthening performance, the author proposes a flexible particle multimodal strengthening method based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response to existing technical difficulties, 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article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KEY WORDS: SiCp; surface modification; composite material; simulation; interface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以碳化硅颗粒(SiCp )作为增强相,以铝或铝合金作为基体的一种复合材料,因具有密度和价格成本低、高温性能良好、耐腐蚀耐磨及比强度和比弹性模量高等特点,已成为热门的新型结构材料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及体育等多个领域,如汽车刹车盘、发动机缸体活塞等结构件中。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A s at SC prcl eri oecdau iim m txcm ois SC / 1 w r pe ae y pw e m t l g e o . bt c: i at u t e frne m n ar o ps e ( ip A ) ee r rd b o d r eau y m t d r i a n l u i t p lr h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兼具有金属的塑性和韧性和陶
粒, 山东潍坊 凯华碳 化硅 微粉有 限公 司 , = 0I D 2 m。 x
12混粉 与模压 成形 .
瓷的高强度和刚度等优点 , 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开发这类材
料, 从材料的制备工艺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与断裂特性等
角度进 行 了大量研 究 , 了显著成 果 。碳 化硅 颗粒 增 强 取得
将模压成形的试样置于 S ' 2—1 l 一 ( 2型管式电阻炉 内, 通入 A 气, r 抽真空 , 反复 3次 , 在流动 气气氛下 , 40 预烧 1h 再 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50C, 0 ̄ C , 7 ̄ 保温 15h试样随炉冷却。将所制备的试样置于 s 一 . , 2一l 2 型管式炉 内, 缓慢升温至 50 保温 (5h 立即将样品置 0 ̄ C, ) , . 于蒸馏水中进行淬火处理 , 淬火处理 的试验, 置于管式炉
明显的孔洞缺陷 , 主要是 由于 S 这 i C颗粒 质量分数较大 时, 材料挤压出现局部 的陶瓷颗粒 团聚而难 以压实 , 从而
如图 3 所示 , 从图中可知 , 未添加 S i C颗粒的硬铝基体材 料抗拉强度为 20M a随 S 6 P , i C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 抗拉强度 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 S 在 i C颗粒含量为 7 耽%时 , 抗拉强度获得最大值 , 3 1M a 为 1 P 。在颗粒加入 量为 1 5耽%时 , 抗拉强度值仍 高于硬铝基体材料 的抗拉 强度值 , 在颗粒加入量为 2 0耽%时 , 抗拉强度低于硬铝基 体合金。这主要是由于, S 当 i C颗粒加入较少时 , C颗粒 S i
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3、界面强化:陶瓷颗粒和铝基体之间的界面可以有效地限制裂纹的扩展, 提高材料的韧性。此外,合适的界面厚度和化学组成可以实现陶瓷颗粒和铝基体 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参考内容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其结合了陶瓷颗 粒的高强度和金属的优良塑性,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次演示将介绍陶瓷颗粒增 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等方 面。
制备工艺
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原材料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陶瓷颗粒和铝基体原材料。
2、混制工艺:将陶瓷颗粒和铝基体原材料混合均匀,以实现颗粒在铝基体 中的均匀分布。
3、成型工艺:将混合均匀的原材料通过一定手段成型为所需形状,如注射 成型、压铸成型等。
4、热处理工艺: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对成型后的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以 实现材料的高性能化。
4、热处理工艺:在一定温度和 时间内对成型后的复合材料进行 热处理
1、位错强化:陶瓷颗粒在铝基体中均匀分布时,会阻碍铝基体中位错的运 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弥散强化:陶瓷颗粒在铝基体中作为第二相粒子,可以阻碍位错运动, 提高材料的硬度。同时,陶瓷颗粒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可靠 性。
参考内容二
粉末冶金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重要 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制备工艺和固结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铝基复合材 料的性能。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粉末冶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 展。
一、粉末冶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 材料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铝基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而在众 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粉末冶金技术作为一种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的有效手段,在提高材料性能、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粉末冶金 颗粒增强铝基复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复合材料。
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1. 粉末冶金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粉末混合、压制、烧结和热处理等步骤。
首先将铝粉和增强颗
粒(如碳纤维、陶瓷颗粒等)混合均匀,然后在高压下压制成所需形状的坯料。
接着,将坯料
进行烧结,使得铝粉与增强颗粒之间形成冶金键。
最后,通过热处理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1. 增强颗粒选择:目前常用的增强颗粒包括碳纤维、硅化硅颗粒、碳化硅颗粒、氮化硼颗粒等。
不同的增强颗粒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增强颗粒。
2. 织构控制:通过调控制备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等方法,可以控制颗粒在铝基体中的分布和排列
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3. 界面改性:增强颗粒与铝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因此,可以通过表
面处理、包覆等方法来改善界面的黏结性能。
4. 多尺度结构设计: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多尺度结构,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颗粒形状、
大小和分布等来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非常丰富,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
和结构来提高性能,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和优化。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冶 金法 制得 了碳 化硅颗 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自行车 车架 、设备支撑 架等产 品 , 已达到 商品化 。另外 , 并
美国A C 公司 、英 国B 公司也在碳化硅颗粒 增强 R O P
2 制备 工艺
目前制 备这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方法 主要有 固
相法 ,用粉末冶金法进行固相烧 结;液相法 ,包括
摘
要 ;综述 了碳化硅 颗粒 增 强铝基 复合材 料 的国 内外 研究 现状 ,从材 料 的选择 、制各 技术 和性 能等 方面 ,分 析了该
材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 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且指出了该材料今后发展 的几个方 向。
关键 词 :铝 基复 合材料 ;碳 化硅颗 粒 :复合 材料 ;研究进 展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6期 3
20 0 6篮
1 2月
啦 i 屡 u m l  ̄
DL o e2 N 、b2 c3 o 硒e . e 6 m r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的研 究进展
郑 晶,贾志华,马 光
( 西北有 色金 属研 究院 ,陕西 西 安 7 0 1 ) 10 6
未来 的发展前景主要在于非长纤维增强 ,特别是碳 化硅颗粒增 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 增强铝基
复合材料的密度仅 为钢 的1 , 其强度 比纯铝和 中 / 但 3 碳钢都高, 且还具有较高的耐磨性 , 以在3 0 可 0 ̄ C~ 30 5 ℃的高温下稳 定工作 , 目前 已应用 于发动机 活 塞 、连杆和 刹车片【。 l 1
透法 、超声波法 、中间合金法 、喷射分散法 、离心
铸造法等多种工艺 。 目前,人们使用较 多的是挤压
铸造法 ,其具体方法是 :预先把碳化硅颗粒增强相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它通过在金属基体中添加陶瓷颗粒来增强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保持金属基体的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能。
本文将介绍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在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
制备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溶液浸渗法、电沉积法、电子束熔化沉积法等。
其中粉末冶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金属粉末和陶瓷颗粒混合后进行压制成型,再通过烧结或熔化处理将其获得一定形状的复合材料。
溶液浸渗法是将金属基体浸渍在含有陶瓷颗粒的溶液中,通过溶液中陶瓷颗粒的沉淀在金属基体上形成复合材料。
电沉积法是在金属基体表面通过电极或电解质中的陶瓷颗粒进行沉积。
电子束熔化沉积法是将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进行混合后,通过电子束熔化沉积在金属基体上形成复合材料。
以上方法各有优劣,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制备。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钛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陶瓷颗粒的添加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增加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温结构材料,例如钨铁合金和钨铜合金等。
在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中,主要关注材料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和性能表征等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金属基体和陶瓷颗粒的配比、粒度和分布等参数来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
研究人员还对材料的界面结构和界面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材料的界面连接强度和阻尼性能。
通过这些研究工作,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将在各个领域中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题目:粉末冶金法与液态搅拌法双联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人杰.金属基复合材料现状与展望[J].金属学报,1997.33(1):78-84.
[2] 吴人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航空制造技术,2001.(3):19-21.
[3] 樊建中,桑吉梅,石力开.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应用与发展[J].
材料导报,2001,15(10):55-57.
[4] 储双杰,吴人洁.金属基复合材料新型制造技术[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5,24(6):1-9.
[5] Trojanov‚Zuzanka,Riehemann Werner,Ferkel Hans,etal.Internal friction in
microcrystalline magnesium rein-forced by alumina particles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0,310(1-2):396-399.
[6] Xua H,Palmiereb E J.Particulate refinement and redis-tribution during
the axisymmetric compression of an Al/SiCpmetal matrix composite[J].
Composites-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1999,30(3):203-211.
[7] 王文明,潘复生,LU Yun,等.搅拌铸造制备SiCp/Al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J].
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32(4):1-5.
[8] Lee Konbae et al. Interfacial reaction in SiCp/Al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pressureless infiltration[J]. Scripta. Materialia, 1997,36(8):8471.
[9] AMC.MPR,1994,1:81.
[10] AMC.PowerMetall,1998,41(1):251.
[11] 樊建忠,桑吉梅,石力开.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应用与发展[J].
材料导报,2001,15(10):55-57.
[12] 赵玉涛,戴起勋,陈刚.金属基复合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0-84.
[13] 崔朝英.SIC p/Al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方向[J].沈阳电力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2,4(3):53-55.
[14] 汤佩钊.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23-25.
[15] 陈小伟.粉末冶金制备SiCw/AZ91复合材料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16] 王乐军.液态机械搅拌铸造法制备SiC p/606Al复合材料[D].郑州:郑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