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七七事变教案大学

七七事变教案大学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 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 七七事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七七事变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场重大战争。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包括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等。

2. 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卢沟桥事变、平津战役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七七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3.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教师总结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2. 教师强调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二、深入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包括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七七事变中汲取历史教训?3.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三、总结1. 教师总结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影响和历史意义。

2. 教师强调七七事变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七七事变中的英雄人物,下节课分享。

2.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对七七事变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提升,历史素养得到了提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了解重庆谈判的意义和影响。

4.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七七事变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

2.全民族抗战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用谜语的方式提出问题:“什么事情,从东北开始,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历时八年,终于迎来了胜利?”引导学生思考。

(2)介绍七七事变的背景和过程,简述日本占领中国的情况。

2. 呈现(20分钟)(1)介绍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例如平型关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

(2)通过图表呈现全民族抗战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战争局势的变化和重大事件的发生。

3. 讨论(30分钟)(1)讨论重庆谈判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国共合作和国家日益强大的形势。

(2)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不同人的不同立场。

4. 思考(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避免重蹈覆辙。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5. 练习(20分钟)(1)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或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完成一篇抗日战争的小论文。

(2)分组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五、作业布置(1)课上练习未完成的作业。

(2)完成一篇关于国共合作的小论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了重要事件和发展历程,理解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不同人的不同立场。

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提高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但是,本课收到时间限制,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反馈。

为此,建议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七七事变初中教案

七七事变初中教案

七七事变初中教案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七七事变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及影响。

5. 案例分析:分析七七事变中的英勇事迹,如29军战士的英勇抵抗等。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七七事变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七七事变的看法,提高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七七事变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七七事变相关内容。

2. 图片:七七事变现场图片。

3. 视频:七七事变的纪录片。

4. 网络资源: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和论文。

七、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七七事变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七七事变,查阅相关资料,提高历史素养。

3. 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提高历史责任感。

中国历史《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获奖课件

中国历史《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获奖课件

国民政府的抗战决策
国民政府在七七事变后,迅速作出抗战决策,宣布对日作战,并组织军队进行全面 抵抗。
国民政府在抗战决策中,强调全国团结,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号召全国人民为保卫 国家而奋斗。
国民政府在抗战决策中,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最终 取得胜利。
共产党的抗战立场与行动
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立场,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
事变的爆发与经过
日军挑衅
扩大侵略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 行军事演习,并挑起事端,炮轰宛平 城。
日军随后扩大侵略范围,占领北平、 天津等地,并深入中国腹地,展开大 规模的侵略战争。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军队抵抗
中国驻守卢沟桥的军队奋起抵抗,与 日军展开激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 序幕。
03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促进了民族团结
在抗战过程中,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形 成了紧密的民族团结关系。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
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在抗战中的表现和贡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法西斯主义的警惕性,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的形成。
海外华侨也积极支持祖国抗战 ,捐款捐物,为祖国抗战事业 做出了巨大贡献。
04
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抗日战争的起点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 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

民族意识的觉醒
七七事变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 识和爱国热情,促进了全民族抗战 的形成。

初中历史试讲七七事变教案

初中历史试讲七七事变教案

初中历史试讲七七事变教案
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七七事变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七七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2. 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对七七事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 图片展示与文字解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用图片展示七七事变的场景,并引导学生回答:你们知道七七事变是什么吗?有什么相关的背景和原因吗?
二、讲解七七事变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
1. 教师讲解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背景和原因。

2.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和对中国的影响。

三、分组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七七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四、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对七七事变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笔记和问题解答作业,加深对七七事变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和原因,理解七七事变对中日关
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
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加深对七七事变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一节重要的历史课程。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日本侵华军队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引发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团结一心,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

本节课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原因、经过和结果。

2.教学难点: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七七事变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七七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分析全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与当前日本政府不敢正视历史和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历史的态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时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七七事变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日本侵华的有关史实。

教学过程一、导:(一)创设情境:想一想,议一议。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

但就是这么一座美丽的石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留下惨痛的记忆……你知道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吗?(二)问题生成,出示导学单。

1、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偶然事件吗?目的是什么?2、面对日军的侵略,当时驻守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表现出什么态度呢?3、了解佟麟阁、赵登禹有关事迹,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4、简述七七事变的概况。

5、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6、圈划淞沪会战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7、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史实,揭露侵华日军的残暴血腥的本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依据导学单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1、2、3、4、6题。

2、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试着解决导学单5、7题。

3、教师巡回其中,实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练(一)学思联动:1、面对日寇大举入侵,国共两党有何反应?材料一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

七七事变与全国抗战优秀教案

七七事变与全国抗战优秀教案

七七事变与全国抗战【教学目标】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2.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

3.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难点】重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七七事变与全国抗战》。

它的主要内容有:(一)七七事变(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三)南京大屠杀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七七事变与全国抗战》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七七事变》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经过: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2)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3)性质: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发展经过: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3)结果:国共两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1.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南京大屠杀【作业布置】1.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什么时候?2.1936年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什么?3.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哪一战役?4.苏联帮助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事件。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七七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现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

教材中插图、资料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段历史较为复杂,学生对于细节部分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事件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情况,认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全民族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情况,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教学难点:七七事变的背景和原因,全民族抗战精神的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七七事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情况。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说课稿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和特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初中历史课本八年级上册(2017人教版)的第六单元的第2课内容。

本课是在学习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课学习既可以对前面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结果、影响以及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及结果和影响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在本册书中上承局部侵华战争,下启解放战争,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知识与我们今天怎样看待目前日本篡改教课书,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以及怎样发展中日关系等都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学习本课的特点之一:在教材内容上承上启下的地位;特点之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2.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重难点。

(1)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2)难点:①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②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二、说学情分析要想上好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钻研教材,还要对学情深入把握;关于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相关史料, 而且通过电视等媒体对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有一定的认识,因此, 在课堂中应顺应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另外,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具有朴素的爱憎情感。

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插入与教材相关的现实材料或相应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2)能力目标:概括日本侵华的阶段特征;学会运用历史事实论证时事政治中重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情境感受,提供跨越时空的丰富信息,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事件。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史实,同时,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教学难点: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和文献,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4.讲授法: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相关知识的掌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说课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说课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说教材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难点是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本课是本単元中更能充分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一课,同时也能看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全民族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国的抗战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

二、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历史事实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展开讨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三、说重难点重点: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

四、说学情学生应对日本的入侵东三省有所了解,才能在本课中看到日军侵华范围的扩大,同时了解一些相关地名所处的位置,如卢沟桥,最好能看电影《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

五、说教法在课改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运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而本课历史资料相对较多,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的有利条件。

六、说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收集资料,进行讨论,采用师生谈话交流方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获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七、说过程(一)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资料的展示引出课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二)学习新课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

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融入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并鼓励学生讲一讲卢沟桥事变的大概经过,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面对日军的入侵,我们没有坐以待毙,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

七七事变初中历史教案

七七事变初中历史教案

七七事变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内容:七七事变
教学目标:
1. 了解七七事变的起因和过程;
2. 掌握七七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3. 分析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七七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七七事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七七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 如何分析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解七七事变的背景和起因,引导学生思考该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二、学习七七事变的经过
1. 通过多媒体资料介绍七七事变的具体经过;
2. 分组讨论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三、探讨七七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1. 分析七七事变对中日关系的转变;
2. 讨论七七事变对中日战争的爆发有何影响。

四、分析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1. 思考七七事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2. 分组讨论七七事变后中国如何应对日本侵略。

五、总结
总结七七事变对中国和中日关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启示。

六、课堂讨论
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七七事变的看法和体会,促进思想交流和讨论。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反思,或者展开相关研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启示,思考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

初中七七事变教案

初中七七事变教案

初中七七事变教案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 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学生代表发言:七七事变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分析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5. 观看影片播放纪录片《七七事变》,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真相。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七七事变的英勇精神?7. 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七七事变的感悟文章,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对于当代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七七事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七七事变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3. 学生对七七事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七七事变的深入思考。

教学设计2: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2: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一)时间:1937年7月7日(二)地点: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事变)问题探究:读图,为什么日本要首先进攻卢沟桥呢?分析:1937年7月,北平的东南面、东面、北面和西北面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

因此,位于北平西南、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了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三)发动者:日本(四)经过:1. 概况: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日本于是对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奋起反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因为其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史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事变时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2. 爱国将领:赵登禹、佟麟阁在保卫天津与北平的战役中壮烈殉国。

佟麟阁佟麟阁:(1892-1937年)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

河北高阳人。

1937年任国民党政府第29军副军长。

七七事变后,他率部在南苑、团河一代抗击日军。

7月28 日,他与赵登禹将军在南苑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为国捐躯。

赵登禹赵登禹:(1898-1937)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

山东菏泽人。

1933年在长城喜峰口抗击日军,为国民政府第29军109旅旅长。

七七事变时,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其率132师从河北急赴南苑一带参战。

7月28日中弹壮烈牺牲。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佟麟阁“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五)国共两党的联合:史料: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的声明: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国国民党在七七事变后的声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大学七七事变教案

大学七七事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七七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七七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七七事变的背景。

2. 探讨七七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和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七七事变了解多少?你们知道这场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二)讲授新课1. 七七事变的背景a. 教师讲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b. 分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形势。

c. 介绍七七事变爆发前,中日两国在卢沟桥附近的紧张局势。

2. 七七事变的经过a. 教师讲述七七事变爆发的过程,包括日军挑衅、中国军队反击、日军增兵等。

b. 分析中国军队在事变中的英勇表现。

3. 七七事变的影响a.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b. 分析七七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如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七七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 强调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的英勇事迹。

2. 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七七事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了这场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七七事变说课稿

七七事变说课稿

七七事变说课稿引言:大家好,我今天将为大家讲解七七事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

七七事变是指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北京卢沟桥附近制造的一起挑衅事件,为日本侵略行动的开始。

本文将从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背景在20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国内外形势复杂的时刻。

在国内,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创建以及各种内战混战。

同时,列强的侵略和控制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在国外,世界正面临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影响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第二部分:事件经过七七事变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在这之后,日本继续扩张,对华北地区进行控制。

七七事变当天,日本军队以“演习”为名,派遣兵力进入北京卢沟桥地区,发动进攻并制造事端。

中国军队在保卫祖国领土的立场下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七七事变最终演变成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第三部分:影响七七事变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七七事变使得中国人民意识到了保卫国家的重要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

在事变后不久,中国各地的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蓬勃发展,成为全面抗战的基石。

其次,七七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各国纷纷发表谴责声明,国际舆论对日本侵略的声讨不绝于耳。

七七事变也导致了中日关系的紧张,使得中国从那时起就成为了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第四部分:启示七七事变发生至今已经80多年,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一些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

其次,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抵制侵略行为。

再次,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

最后,我们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之情转化为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七七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起重要事件,它拉开了中国抗战的序幕,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团结抗敌的中国。

通过学习和了解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也能够更好地塑造未来。

七七事变教学提纲

七七事变教学提纲

谢 谢!
事件经过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从1937 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 当局的情况下,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 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 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 和卢沟桥开枪开炮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无奈还击。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 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日二十九军官兵进行阻挠。 排长伸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 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参战双方及军队配置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国民革命军第29军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 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 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 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 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 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历史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 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 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 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 洲州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 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 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 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 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 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 争部署。

七七事变说课稿

七七事变说课稿

七七事变说课稿《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由“七七事変"、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构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七七事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结果,淞沪会战的影响和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上承局部侵华的史实,下启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说学情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

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对历史充满兴趣。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和史实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学习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

难点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南京大屠杀。

五、说教学方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历史《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获奖课件

中国历史《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获奖课件
狮醒3:1937年的卢沟桥枪声响起后走向历史前台的是什么?(影响)
人民自发抗战
中共坚决抗战
国民党抗战
设计意图:以“狮醒”问题承前启后既 解决七七事变的影响又过渡到国共二 次合作。 补充图片、材料使学生了解七七 事变后,人民自发支援抗战、中共坚 决抗战、国民党抗战和国共第二次合 作的实现,理解全民族进行抗战成为 1937壮歌中的最强音! 点题 通过材料研读问题引导,强调中共为 民族大义付出的努力与展现的胸怀
教学对策
教科书;历史地图册等。
教 学 资 源
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
三维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 重难点
确定
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七七事变和淞 沪会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 抗战的事迹,感受中华民族顽 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国 情感。 2.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 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 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铭记历 史,勿忘国耻,但不刻意宣传 仇恨,能对宽容而理性的爱国 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从视频和材料 中感受南京大屠杀的残暴。
2.南京想叩问:(出征前他们是······)为什么一踏上中国 的土地,这些日本军人兽性尽显呢?
设计意图:反差之下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思考,适时补充材料、 图片得出答案:军国主义的教 育之下人性泯灭,日本军人成 为了侵略者的工具。
史后论史
设计意图:面对南京大屠杀, 结合已知,通过对现实问题的 分析,培养历史迁移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材料的 解读,使学生铭记历史,勿 忘国耻,但不刻意宣传仇恨, 能对宽容而理性的爱国达成 共识。
1.学会简述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 ,培养对历史重大概念 的把握。 2. 面 对 南京大屠杀 , 结 合 已 知 , 通过对 现 实 问 题 的 分析,培养历史迁 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由“七七事変"、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构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七七事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结果,淞沪会战的影响和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上承局部侵华的史实,下启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

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对历史充满兴趣。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和史实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过程与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学习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

难点
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南京大屠杀。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

为此,我采用情境导入法。

我会在大屏幕上出示卢沟桥的图片,卢沟桥的狮子,卢沟晓月。

日本老兵在卢沟桥下跪的图片。

提出问题:"曾经这里发生了什么?日本老兵为什么要在卢沟桥下跪忏悔?"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七七事变
我会让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91页上的内容,归纳出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借口、影响、结果。

接下来我会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式示意图》,提出问题:(1)七七事变有怎样的意义呢?(2)七七事变是偶发
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让学生与同桌两人,进行5分钟的讨论后,能够理解七七事変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能够通过分析七七事变的经过,发现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谋已久。

接下来我会出示淞沪会战的图片以及国民党发表的《国共合作宣言》片段,提出问题:淞沪会战的时间、地点是什么?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有了哪些变化?学生自主回答出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爆发,又称"八一三事变"。

国民党抗战态度转为坚决抗战。

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国民党态度转变是由于淞沪会战直接关系着南京一-国民党首都的安危。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过渡语: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我在大屏幕出示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変第二天发表的抗日通电的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这个通电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态度?抗战态度是否坚决?主张如何抗战?学生通过同桌讨论能够回答出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全民族共同抗战,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我会再次重申淞沪会战及《国共合作宣言》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引导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在事关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点上达成了协议。

同时在大屏幕出示军队改编示意图,提出问题:红军如何改编的?有什么意义?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后,我会指出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由来,并进一步总结红军改编后,国共实现第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淞沪会战
日本在攻陷北平天津以后,并没有停止脚步,在1937年8月13日,制造了八·一三事变,并且扬言要在三个月灭亡中国,所以这场淞沪会战是悲惨而壮烈的。

根据材料了解淞沪会战的激烈程度,掌握淞沪会战的影响。

(三)南京大屠杀
过渡语: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

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后能够回答出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

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

我会出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要求学生观看图片并阅读教材内容,回答如
下问题:
(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哪些暴行?学生能够回答:(1)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天。

(2)侵略者用活埋、火烧、刀劈等手段屠杀达30万人,南京城被洗劫一空,侵略者进行杀人比赛等内容。

我会进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进一步进行情感引导。

过渡句:面对证据确凿的南京大屠杀,日本现在是作何反应呢?是诚挚道歉,还是不见悔改呢?
我会出示日本右翼簒改历史的相关材料,提出问题面对日本侵略的事实,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其否认侵略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是什么?
让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8分钟的讨论。

学生讨论时,我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

学生回答后,我会进一步总结面对铁证如山,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的这种行为,其目的是向青少年灌输虚假的历史知识,从而美化侵略战争,破坏中日人民友好关系。

面对这种行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这种否认历史的行径予以遺责。

中日两国人民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同时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维护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把课堂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认知。

因此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设计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手抄报。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淞沪会战
(四)南京大屠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