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防辐射安全知识PPT课件

防辐射安全知识PPT课件
组织损伤出现的时间变化很大,其范围 从几小时、几天到照射后的若干年。
1 确定性效应(3)
在低剂量率长期慢性照射条件下,如受照射剂量未 超过年剂量限值时,则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为 没有超过阈剂量。
如成人4种较第三组织确定性效应阈值估计值
阈剂量受照组织有源自效应一次短时间照射(Sv) 多年分次照射(Sv)
电离辐射
辐 射
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
α射线 Β射线 r χ射线 中子、宇宙射线
无线电波(电磁辐射) 热辐射 可见光
微波(电磁辐射)
能够放出具有电离能力的射线的物质称为 放射性物质;
能够产生具有电离能力的射线或射线装置。
放射性的来源
天然源
铀2 38、 铀235、钍2 32等
物质源
宇生源
氢6、碳14、铍等
1.2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 职业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 为16-18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 用放射源的学生,就应控制其职 业照射,使之年有效剂量不超过 6mSv。
2公众照射
公众成员所爱的辐射源的照射,包括获准的源和实践 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 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辐射防护所关心的是保护人类免受电离 辐射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1 确定性效应 2 随机性效应 3 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
1 确定性效应
当组织中相当数量的细胞被电离辐射 灭活,从而在组织或器官中产生临床 上可检查出的严重功能性损伤,即出 现确定性效应。(原称非随机性效应)
1 确定性效应(2)
2.1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 剂量2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A、年有效剂量:1mSv; 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

辐射的概念
辐射,是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能量的统称。换句话说,也就 是携带能量的波或者粒子。辐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在我们赖 以生存的环境中,无处不在。
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的效应不同,根据电离能力将辐射分为电离 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
Part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
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 IV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
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 V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Part 2 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分类
1.放射源分类 2.射线装置分类
射线装置分类
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 类。 ➢ Ⅰ类射线装置:事故时短时间照射可以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严重的放射损伤,其安全与防护
Part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
沟通知识概述
辐射危害
辐射污染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辐射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 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
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 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
具体参见《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5年 第62号)。 ➢ Ⅰ类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 II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 III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PPT课件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PPT课件

++ -+ -
+ ++-++-+-++--++--++--+-++----
+-++--+-
+ -- -
-
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 粒子,与物质作用时,物质中原子被电离,在粒子通 过的路径上形成许多离子对: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射线是波长很短能量高的电磁辐射 不带电, 静止质量 0 。 ( ﹤ 10-11 米,keV,MeV),
• 发生机理 • 原子核外层电子发生跃迁时会伴随发生X射线,高
速运动的电子与物体碰撞时,发生能量转换,电 子的运动受阻失去动能,其中一小部分(1%左右) 能量转变为X射线,而绝大部分(99%左右)能量 转变成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放射性衰变规律
• 某种原子核在时刻t的数量与其起始时刻(t=0)的数 量之间存在着指数衰减的关系,即这种原子核的数量 由于衰变而按指数规律减少,这就是放射性核素指数 衰减规律。
不能直接使原子电离但同物质原子发生作用能够产生载能次 级带电粒子,次级带电粒子能够对物质发生电离作用。 当 光子与物质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发生弹性相撞时,将部分 能量传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脱离原子而运动,该电子称康 普顿-吴有训电子,而使物质电离。
2 γ射线对物质的作用--两步过程
γ射线
第1 步 初级作用
• 在放射性的衰变中,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叫 母核,衰变后所产生的核叫子核。放射性 原子核的衰变主要有三种类型:
• α衰变 • β衰变 • γ跃迁
α衰变

《核辐射安全与防护》PPT课件

《核辐射安全与防护》PPT课件

• 路易斯(Louis)观察了10名肾功能正常患者X射线照射后的反应,4Gy照射后出 现了肾流量进行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暂时抑制;5.5~16.25Gy照射后肾流量反 而增加;20~24Gy照射后肾流量又减少并持续12个月之久。有人报道在3~4周内照 射25~32.5Gy后的55名病人中,有40%的病人出现辐射所致的肾炎,其中7人死亡; 在35~36Gy照射的50名病人中,有7人在5年内发生了肾萎缩。估计肾的耐受剂量 为40Gy/50d。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推测,引起肾炎、高血压的一次急 性照射的剂量约为8Gy,局部分次照射的剂量约为20Gy/30d或30Gy/40d。
1.4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表现。影响人体损伤的因素有: • 外照射 • 内照射 • 随机效应与非随机效应 • 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 • 辐射敏感性
外照射
• 外照射引起的人体效应与吸收剂量大小、剂量率大小、受照时间(连续照射还 是间歇照射)、照射范围(全身照射或局部照射)、受照组织或器官的辐射敏 感性、电离辐射的种类和能量等因素有关。
• 非随机效应是指那些发生几率(俗称机会)和严重程度都随剂量大小而变化的 效应。它是有剂量阈值的,就是说,受照剂量低于阈剂量时,一般不会发病。 阈剂量是指能使1~5%受照个体发生特异性效应所需的剂量,一般认为不超过 0.5Gy不会产生非随机性效应。
随机效应
• 另一种人体效应,就如同人们吸入或食入化学致癌物质那样,可在若干年后 引起癌症或白血病,但它的潜伏期很长,有些可达几十年之久,这种效应称 为随机效应。随机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但没有剂量阈值, 也就是说,很小的受照剂量也可以致癌,但它的发生率很小。这种效应主要 包括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它是由一个或少数细胞损伤后引起的。

《辐射安全与防护》课件

《辐射安全与防护》课件
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
空气中存在的氡气等放射性气体,也是天然辐射源之一。
人为辐射源
核能设施
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 等核能设施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辐射。
医学应用
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使用的仪器和药物也会产 生辐射。
其他工业应用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 的放射性物质,如荧光剂 、夜光涂料等。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CHAPTER 05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与案例分 析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事故报告与响应
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向 相关部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
现场处置与救援
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 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救援 工作。
伤员救治与转运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必 要时进行转运至医疗机构。
事故调查与评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辐射相关的法律法规
01
02
03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 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
CHAPTER 04
辐射防护措施与技术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标
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辐射危害,确保辐射设 施的安全运行。
辐射防护的原则
辐射的特性
辐射具有穿透性、能量传 递性和生物效应等特性, 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辐射的单位
描述辐射强度的常用单位 有西弗(Sv)、毫西弗( mSv)、微西弗(μSv) 等。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
促进核技术应用发展
合理有效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低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危害,保障 其健康。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课件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课件
介绍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屏蔽和隔离辐射源、个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装备以及辐射防 护程序。强调合理使用和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电离辐射防护在工作场所的应用
讨论各种行业中电离辐射防护的应用,包括核能、医疗、工业和研究。强调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在工作 场所保持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 传方法
分享有效的培训和宣传方法,以提高大众对电离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意识。包 括制作教育资料、开展培训活动和利用媒体传播信息。
电离辐射的来源和种类
探索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各种来源,包括天然辐射和人造辐射源。介绍不同 种类的电离辐射,如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和中子辐射。
电离辐射的测量和监测方法
了解测量电离辐射的常用方法,如用于监测辐射水平的计量仪器和电离辐射剂量测量器。讨论辐射安全标准和 监测程序的重要性。
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和装备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 PPT课件
探索电离辐射的定义、危害和防护意义,了解来源、种类、测量和监测方法, 以及在工作场所应用和培训宣传方法。
电离辐射的定义和概述
深入了解电离辐射的本质,以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充分阐述电离辐射 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传播和产生辐射效应。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意义
详细介绍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生物系统的危害。强调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 的负面影响。

实验室安全7辐射防护PPT课件

实验室安全7辐射防护PPT课件

个人防护用品
穿着防护服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
实验人员应穿着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 服,以减少辐射和化学物质对人体造 成的影响。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以确保其 有效性。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实验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 套、口罩、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的 身体部位不受辐射和化学物质的伤害 。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 波等,其能量较低,不足 以引起电离。
电磁辐射
由电磁场产生的辐射,如 无线电波、电视信号等。
辐射的危害
急性辐射病
01
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辐射,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
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死亡。
慢性辐射损伤
02
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可能导致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皮肤损伤
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包括员工 对辐射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实 践操作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 能力等方面。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笔试、实 操考核、问卷调查等,以确保评 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向员工反馈 并指导其改进,同时针对培训计 划和方式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以提高培训效果和实验室安全水 平。
03
长期接触紫外线等高强度辐射,可能导致皮肤晒伤、皮肤癌等

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实验人员安全
避免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 中受到不必要的辐射伤害 。
提高实验精度
降低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提高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辐射 防护的法律法规,确保实 验室的正常运行。
02
06
CATALOGU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55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66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77
(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88
(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99
(五)标准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涉及职业照射防护、公众照 射防护、放射性疾病诊断与处理、辐射剂量监测规 范与方法、放射性物质运输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等 一系列辐射安全和防护的标准,建立了较为全面的 标准体系。
现行的与辐射安全和防护有关的部分标准:
ppt课件
3300
(五)标准
ppt课件
3311
(五)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我国放射性安全管理的第一部大法 授权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 管 作用和意义
ppt课件
1122
工业-辐照中心
ppt课件
1133
II类γ射线探伤装置
X射线探伤装置
ppt课件
1144
密度测量仪 Density Gauges
ppt课件
15
密度测量仪(核子秤)Density Gauges
传送带称重仪器 Belt weighing gauge
ppt课件
16
固定核子测量——料位计
➢ 要求废弃放射源返回生产厂、供应商,或送交废物库或处置 场;
➢ 建立放射同位素信息管理数据系统,对放射源实行动态跟踪 管理。
ppt课件
99
我国辐射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 《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1960年) ➢ 《放射防护规定》GBJ8-74 (1974年)
第二阶段:
➢ 《关于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工 作的通知》(1987年)
➢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
令44号)
ppt课件
1100
第三阶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主席令 第6号, 2003年10月1日)
➢ 《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 (中央编办[2003]17号文)
ppt课件
1177
固定核子测量——厚度测量仪
ppt课件
1188
钻井测量
ppt课件
1199
医用射线装置
伽马刀
CT机
医用加速器
ppt课件
X光摄片机 2200
辐射安全管理存在突出问题:
✓ 用源单位法制观念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内部管理不 善、贮存场所和设备不满足安全要求
ppt课件
2211
三、 辐射安全法规体系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 务院449号令,2005年12月1日)
✓ 《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2003年4月1日)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环保总局令第31号, 2006年3月1日,2008年12 月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修订)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几个基本概念
➢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
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
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
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
态的放射性材料。
➢非密封源:不满足密封源定义中所列条件的源。
➢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
含放射源的装置。
《放污法》第八章 附则
ppt课件
55
几个基本概念
➢涉源单位:是指从事放射性生产、进口、出口、销售、使用、 贮存等业务且拥有放射源的单位。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 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 线。
电离辐射防护与 安全管理
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一、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二、辐射安全法规体系 三、江苏省辐射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程序 四、辐射事故管理
ppt课件
2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ppt课件
66
一、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发展进程
国际辐射应用情况:
X射线发明: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ntgen)发 现了X射线,“X”代表这种射线的来源不明。最早应用 在医学领域,不到 半年就有X射线诱发放射性皮炎的 辐射危害的报道。辐射应用早期也有辐射致死亡的报 道。
继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 ,1898年波兰科学家居里夫妇 相继发现了钋和镭元素。居里夫人却因为长期受放射 线的照射而患上白血病,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
ppt课件
77
一、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发展进程
国际辐射安全管理情况:
机构: ➢ 国际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1928年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1950年)
➢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 UNSCEAR)1955年
➢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57年 ➢ 国际x射线单位委员会 -1925年
国家标准化管理局
国家各有关专业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技术标准
国务院
环保部、卫生部等各 有关部、委、局
技术文件 导则指南
ppt课件
2222
(一)辐射安全相关国家法律
ppt课件
2233
(二)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44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ppt课件
1111
我国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现状
核技术应用现状: ➢ 有史可查的、我国最早的放射源应用是在1937年 ,采用
镭源用于放射治疗; ➢ 改革开发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领域
和数量出现快速增长(年均20%); ➢ 到目前为止,放射性同位素已广泛应用工业、农业、医疗、
科研等诸多行业领域,我省目前核技术利用单位共有**家, 在用放射源**枚。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 ( ICRU)
ppt课件
88
《放射源安全与保安行为准则》——2003年9月(IAEA)
➢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 设立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指定 “牵头”管理部门,并强调监 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性”;
➢ 对辐射工作单位实行许可管理;
➢ 对放射性同位素实行从生产、销售、使用、报废等全过程监 督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