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Ⅰ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会考必修Ⅰ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对象:;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③再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

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②皇权(核心,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3)地方:郡县制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县的长官。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历朝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3)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朝制2、唐朝制三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

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尚书省下设六部: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部(户籍、土地和赋税)、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部(国家工程建设)。

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元朝实行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央设(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地方设,简称行省,行省之下,分别为。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1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2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3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本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学习。

2011届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复习3

2011届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复习3

2011届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复习3【基础训练】117世纪女真族建立八旗制度的目的是A加强女真贵族对人民的控制B建立府兵制发展满清势力D巩固努尔哈赤的统治2八旗制度与猛安谋克制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女真人实行的制度②都是兵民合一的制度③都是地方行政组织④都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②③D①②④3建州女真能够入主中原的根本原因是A皇太极的雄才大略B八旗制度的推行政权迅速封建化D吴三桂降清4清朝第一位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的皇帝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顺治帝D康熙帝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后,即以礼改葬崇祯帝,令百官服丧三日,并保护明帝诸陵,春秋祭礼。

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把斗争锋芒指向农民起义军B缓和民族矛盾笼络明皇室遗族D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6“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状况,主要出现在A顺治年间B康熙年间雍正年间D乾隆年间7后金与清朝的关系类似于A西汉与东汉B西晋与东晋北宋与南宋D蒙古与元朝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军机大臣只能由满族官员充任②提高了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③军机处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④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①③④D②④9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0清朝大兴字狱的目的是①压制汉族的反抗意识②树立清朝的权威③加强专制集权④禁锢思想,摧残人才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①②④D①③④【真题演练】1.(01广东6)下列关于清朝取代明朝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兴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①④D.②③2.(01江西4)具有兵农合一特点的制度有①府兵制②均田制③猛安谋克制④八旗制A.①②③B.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3.(02上海历史8)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 设置行政机构B 抵御外国入侵实行改土归流D 册封宗教领袖4(02苏粤8)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明朝省级行政区②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③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④当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A.①③B.②③.②④D.③④.(03上海历史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6(2006年广东历史卷)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7(07全国I)14 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A士兵由招募而,保证兵B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D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8(07重庆综)12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A.由粟末靺鞨发展而B.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八旗制度.建州等部明初归奴尔干都司管辖D.在奴尔哈赤时将族名改为满洲9(08天津)1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2011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

2011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政治一: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商朝是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周朝实行分封制,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分封包括姻亲、功臣及殷商旧族,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为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西周实行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宗法制中的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朝制定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皇帝——三公九卿——郡——县3、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图籍,监查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者相互配合、互相牵制。

4、秦实行严刑峻法,官员由中央任免,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员的制度。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1、汉朝实行同姓分封,“天下一家”的格局。

2、汉武帝强化皇权,强干弱枝的措施:建立中朝;设刺史(位卑权重);实行推恩令。

3、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统兵权和发兵权(枢密院)的分离;削实权,设置通判,位卑权重,重文轻武;制钱谷。

——中央集权强化,但“冗官”“冗兵”“冗费”——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四: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维护统治:1、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相互牵制,互为补充。

2、宋: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3、元朝:一省制:中书省。

4、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

高中历史必修会考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会考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会考复习(必修一)1、我国最早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的王位世袭制有时是父子相传,有时是兄终弟及,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这一时期初步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官职有相、卿士,地方封侯有伯。

2、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管理全国和扩展土地,其分封的等级依次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的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色彩。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被破坏。

3、与西周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是宗法制,特征是长子继承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衰落,各诸侯相互战争,力图兼并一统天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加强,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的皇帝制度内容是一是皇帝称谓是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并而来;二是皇权至上,拥有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三是皇位世袭。

秦朝中央官制情况是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最高官职有丞相(百官之首管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慰(军事)。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中央官制的特征是家天下,分工明确,位高权重不世袭。

3、郡县制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汉初政治很长时间是郡县、封国并存的局面,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中期后在地方设置的节度史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发展成为割据势力,所以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的文官制度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北宋设置的通判负责监督。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中历史会考全六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会考全六册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一分册)古代文明区域文明类型地区名称流域文明成就文字宗教信仰大河文明(农耕文明)西亚古代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汉穆拉比法典》楔形文字东北非古代埃及尼罗河金字塔象形文字来世信仰南亚古代印度印度河种姓制度佛教东亚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甲骨文中美洲和南美洲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中美洲)、印加文化(南美洲)玛雅人培育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海洋文明东南欧古代希腊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小亚细亚半岛西部《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哲学、史学、雅典民主政治中南欧古代罗马地中海罗马法体系和法治精神基督教西亚古代伊斯兰文明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创始人产生时间地点经典佛教悉达多前6世纪南亚古印度大藏经(三藏)公基督教耶稣1世纪西亚巴勒斯坦《圣经》(旧约和新约)伊斯兰教穆罕默德6世纪西亚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古兰经》中世纪欧洲文明地区国家制度时间政治制度演变西欧法兰克王国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产生于6世纪下前期形成封建等级半叶,基本于11世纪确立。

)后期(12世纪城市复兴、商品经济发展)形成等级君主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二、三分册)时间政治经济文化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炎黄传说中华文和文献:《礼记·礼运》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考古:二里头文化遗址信史的开始方国联盟手工业:青铜器文字:甲骨文商朝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封邦建国礼乐制度变法改革以富国强兵铁器和犁耕技术的应用百家争鸣战公元前221年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秦短命第一皇帝与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西汉前期汉承秦制、文景之治中期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拓展25年,刘秀建东汉后期地主豪强势力膨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政权更替北魏孝581年,杨坚建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618年,李渊建唐中央官制:政事堂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全盛对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日本遣唐使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960年,赵匡胤建北宋;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文官体制、科举制完善海上丝绸之路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沈括撰写《梦溪笔谈》北宋与少数民1127年,赵构建南宋;1279年,元灭南宋贸易政策(设市舶司、番坊、番市)创制“突火枪”铁木真建大蒙古国,忽必烈建元行省制度;宣政院管理西藏;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宋元年间,发明火铳封建等级制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中国印度罗马希腊两河埃及伊斯兰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第四分册)时间性质重大事件国家背景(原因)内容代表人物15-16世纪政治制度转变等级君主制转变为君主专制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经济上重社会活动开辟新航路葡、西时代背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对黄金需求加大主观动机:《马克波罗行纪》刺激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条件:科技进步1、世界2、世界3、早期资本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意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和其神学理论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宗教改革德批判教会马丁·路德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开始:召开长期议会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确立议会来创造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英、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国家。

历史会考复习大全

历史会考复习大全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世界史部分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B)1、特点: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颁布。

《汉谟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

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历史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位置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尼罗河自南向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地平的尼罗河三角洲。

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三、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2011年上海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一分册复习要点

2011年上海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一分册复习要点

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一分册复习要点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P2——51、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2、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化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造了成熟的文字——楔形文字。

用该文字写成的史诗《吉尔伽美什》通过泥版文字比较完整保存下来,是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

3、公元前1792年(前18世纪初),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依靠文治武功统一了两河流域。

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穆拉比法典》。

4、楔形文字:⑴.创造者与时间:苏美尔人创造于前3100年年前⑵.名称缘由笔画形状呈木楔形或钉头形,故名。

⑶.历史地位: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⑷.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

5、《汉穆拉比法典》B作用:《汉穆拉比法典》规范了王国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王国的统治,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价值:⑴.法学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⑵.史学价值: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文献。

特点:同态复仇,(奉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则)阶级歧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第二课古代埃及P6——91、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又一发源地。

(A)2、法老的专制统治:(考点A)古代埃及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法老自封为神,强化王权神授观念(宗教权);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经济权),控制所有军队(军事权),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政治权)。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2011年历史会考知识梳理

2011年历史会考知识梳理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四、考试内容1.考试范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Ⅱ)、(Ⅲ)2.考试内容与要求必修(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008年1月)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2008年6月)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世袭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权神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

(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2008年1月)31.(1)材料一中图5所示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3分)(1)秦朝。

(1分) 秦始皇(赢政)。

(2分)(2)写出图8 所反映的政治制度:①__________(2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分。

答皇帝制度或君主专制亦可)(3) 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朝刺史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2008年1月)2.图1 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明代(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08年1月)(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

(2分)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1分) 清朝设军机处。

(1分)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江苏省2011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业水平测试课件 新人教必修1

江苏省2011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业水平测试课件 新人教必修1

2009年 胡锦涛主席对非洲国家进行“ 2009年,胡锦涛主席对非洲国家进行“友好 合作之旅”的访问, 合作之旅”的访问,这充分体现我国A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测试内容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
20世纪 年代中国在 世纪70年代中国在 世纪 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
测试要求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认识中美、 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 产生的重要影响 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 了解上海合作组织
②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两伊 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 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 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③ 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③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④作为发 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 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 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 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 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 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 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 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D 反对霸权主义,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 日内瓦会议: 1954 年周恩来率团参加, _____年周恩来率团参加 _____年周恩来率团参加, 大国 新中国第一次以_____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_____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_____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会议进展, 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会议进展,促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的公约达成,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的公约达成,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 年周恩来率团参加, _____年周恩来率团参加 _____年周恩来率团参加, 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求同存异 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 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____ 的方针, _”的方针,促使会议成功。 的方针 促使会议成功。 意义:扩大中国的影响,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意义:扩大中国的影响,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同更多 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P111图 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识P111图)

2011---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III

2011---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III

2011---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III2011---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详解】一、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课本P4-6)1.道家:①代表人物:老子(李耳)、庄子(庄周)----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②主要观点:“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 儒家:①代表人物: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②主要观点:核心是“仁”3. 墨家:①代表人物:墨子(墨翟) ----代表下层平民百姓②主要观点:“兼爱”、“尚贤”“非攻”4. 法家:①代表人物:韩非子----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②主要观点:依法治国,利用权术和权威在驾驭、威慑臣民。

二、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课本P4-5)1.孔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①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②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

③主张“克己复礼”。

(目的在于维护统治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这是其思想中保守的)④教育思想比较进步,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 孟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①政治:“仁政”。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理解: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民贵”是指重视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中的作用,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③伦理观:“性善论”。

(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 荀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民本思想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

③伦理观:“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课本P8-10)1.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方面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精编版)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精编版)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并复述或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把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的基本内容(a b)(1)分封制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候国。

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2)宗法制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c)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a b)时间:前230—前221年过程:①灭六国②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③修灵渠,平定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④开辟“五尺道”,设官“西南夷”——进入中原政权版图的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并复述或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把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的基本内容(a b)(1)分封制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候国。

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2)宗法制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c)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a b)时间:前230—前221年过程:①灭六国②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③修灵渠,平定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④开辟“五尺道”,设官“西南夷”——进入中原政权版图的开始。

意义:①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有利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定,方便各民族间交往②加强对周边地区政治控制,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 b)郡县制(地方政治制度)产生发展:始见于春秋战国,秦始皇推广到全国;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意义:①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巩固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中央)产生: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特点:皇帝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君臣关系本质上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a a)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13州,长官叫刺史。

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唐朝三省六部制(a a)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目的和作用:互相制衡,有利于科学决策;三分相权,则有利于君权的集中。

3、元朝的行省制度(a b)元开创行省制度,设省、路、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四川、西藏、青海地区。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a a)原因: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确立: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

影响:加强了皇权,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5、清朝的军机处(a c)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军机(房)处.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特点:简、精、速、密影响:提高中央集权的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 d)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c d)A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史实说明: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B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

(史实说明: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a b)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面积大、人口最多;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a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③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a b)(1)《南京条约》 1842年8月中英内容:①割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定关税。

注:鸦片战争后,列强还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巡查贸易权” (破坏了领海主权),传教权危害: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新要求,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3)《辛丑条约》 1901年9月中国与西方11国内容:①赔款4.5亿两;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③拆毁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要地;④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⑥修订商约。

危害: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b c):①使无数中国居民丧失基本生存权,造成深重灾难;②疯狂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③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④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抗英(a b)发生在1841年5月的广州三元里,是近代史上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制外来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爱国主义精神。

2、黄海海战(a a)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靖远”管带叶祖珪结果: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c)起因:《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主要力量:邱逢甲和徐骧领导的义军以及刘永福的黑旗军。

2.3伟大的抗日战争▲日本侵华罪行(a a)1、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

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2、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万人遇害;3、日军在侵华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4、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中国军民的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 c)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过程:①1931年,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方针;④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⑤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中共军队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a)正面战场:⑴淞沪会战;⑵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首次)⑶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最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武汉会战(进入相持阶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枣宜会战,张自忠殉国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c c)胜利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胜利原因: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②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③中共的主导作用;④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意义(历史地位):①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2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 a)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的爆发(a a)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