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1了解质量单位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2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 3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三、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引出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新课:讲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 板书内容:- 加法运算规则- 减法运算规则- 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题目。
2. 提高题: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运算。
3. 拓展题:研究加减法运算的其他规律。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较好,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今后教学中,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计:约20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导入、新课、练习、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水果等,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一、第一章《数与代数》:1.1 《整数和小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整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整数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整数和小数的定义及运算。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和运算。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引出小数。
2. 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小数的意义。
3. 巩固:进行小数运算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运算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2 《分数和百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百分数的运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分数和百分数的定义及运算。
教学难点:分数和百分数的换算。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和小数的概念,引出分数和百分数。
2. 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3. 巩固:进行分数和百分数运算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和百分数的运算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第二章《空间与图形》:2.1 《平面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图形的概念,引出平面图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时间的认识,如时、分、秒的换算。
3. 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
4. 图形的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5. 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时间、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2.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时间、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计算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授:讲解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时间、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等知识点。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将每个环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时间、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等方面的练习。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017-2018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东南西北》优质课教学设计1(名校)
2017-2018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东南西北》优质课教学设计1(名校)东南西北教学目标:1、正确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2、了解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3、通过观察街区图了解物体所在的位置、方向。
4、通过观察、比较、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位置、方向的空间观念。
5、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表述平面图上物体所在的方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过?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你是怎么找到要去的景点?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知道正确的方向,所以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你知道哪些表示方向的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西北。
(板书课题:东南西北)二、认识方位(一)判断生活中的东南西北1、判断户外的东南西北在户外,你可以怎样判断“东南西北”这些方向呢?2、判断教室里的东南西北现在在教室里可以怎样判断方向?(1)指南针介绍你了解指南针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师介绍指南针的历史。
(2)我们面前的“指南针”,红色一端指向北,通常用N表示;白色一端指向南,通常用S表示。
同桌合作找到教室中的南、北。
(3)小游戏:听口令,转一转。
找到东面和西面面向北方,两手侧平举,左手指的方向就是西面,右手的方向就是东面。
(4)面向东方,听口令向右转,说出是哪一面,再向右转,说出是哪个面,再向右转,是哪个面?(5)小结:(指板书说)从东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可以找到南、西、北面。
(教学说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指南针的帮助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不仅起了巩固的作用,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二)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1、出示“上海轨道交通示意图”,介绍方向标。
同学们已经会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那么看地图怎么辨别方向呢?为什么这么看?看见右上角有一个图标,这个图标表示图上方是北面,下方是南面,左面是西面,右面是东面。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篇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2篇(一)教学方案: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 掌握数形结合、实物详细操纵和抽象符号表达的根本方法。
2.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 掌握几何图形的边、角的概念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才能。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学理论活动- 学习实物计数,理解数的物质性质。
- 学习数的排序和比拟,掌握大小关系。
- 学习数的拆分和合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根本运算。
第二单元:整数拓展- 学习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学习整数的加减法计算,掌握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减法规那么。
- 进展整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第三单元:长度单位- 学习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 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进展长度测量理论活动。
- 学习长度的加减法计算,进展长度运算的实际问题解决。
第四单元:平面图形- 学习平面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 学习平面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和特点。
- 进展平面图形的构造和分析,进展相关问题的解决。
第五单元:数据与图形- 学习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方法。
- 学惯用直方图和饼图表示数据。
- 进展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进展相关问题的解决。
教学方法:1. 体验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详细教具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概念和操作。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学生平时表现评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小测验:单元完毕后进展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学习内容进展综合考核。
教学资:1. 教材: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包括实物模型、图片、教学PPT等。
3. 教学工具:计算器、尺子、直角尺等。
以上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联络。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2篇(二)教学目的:1. 让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3.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师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师版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师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2. 能够在小范围内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3. 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3.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
教学难点:1.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西师版);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实物模型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数字卡片或实物模型,复习数字的读法和写法;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学期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新知呈现(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理解;2. 以具体的例子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参与计算。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示范演练,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2.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2. 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和困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示范、练习、拓展和应用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001]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001]第一单元分类处理数据一、整体感知1.1 课程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图表中的各种符号和样式;•学习使用分类方法整理并处理数据;•理解并应用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
1.2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使用分类方法整理并处理数据;•学会计算平均数和众数。
1.3 教学资源准备•几组分析人口变化的图表及其分析过程;•教师制作的整理数据的活动材料;•学生个人普查所得的数据。
1.4 教学方法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和交流法;•图形与数字分析相结合,情景化学习。
二、感性认识2.1 活动1 观察某市人口变化趋势图1.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和疑惑。
2.指导学生细致分析并比较各类数据,理清变化规律和关键点,建立符号和数据的关联。
2.2 活动2 黄果树瀑布景区来客数记载表1.让学生根据规定的问询方式,整理处理数据并填入表格。
2.引导学生了解利用平均数和众数快速了解情况的便捷作用,并与实际数据相联系体现。
三、初步认识3.1 视频1 分类讲解1.通过展示小学生分类的实际情境,逐步引导学生领悟分类的重要性及方法。
2.以实用性较强的衣服分类投放为例,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实践意识。
3.2 视频2 平均数和众数介绍1.通过图像的形式,让学生大致理解平均数和众数的含义。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深入掌握4.1 活动3 分类折纸1.教师瞪选数张拥有不同特点的折纸样本,指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讲它们分成不同类别。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分类方法设计、改进、展示各自的折纸作品。
4.2 活动4 数据分析1.将所收集到的活动2及其他的数据写入表格,观察整个数据分布情况,使用分类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最大众数和平均数。
2.学生讨论众数和平均数的意义及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五、情景演示5.1 演示1在某个取票点的观察数据,学生计算得出票种和人数最多的票类型以及平均每小时的派票量。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001]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001]一、教材概述1.1 教材名称《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1.2 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加减法、时长、图形、数据统计、权威判断、方向感和面积等数学知识点。
1.3 教材特色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通过各种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妙的数学世界。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数的认识、加减法、图形、数据统计和面积等基本数学知识;2.掌握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方法;3.了解时长、方向感等相关知识。
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和实践,提升数的认知能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提升学生社会情感和交往能力。
2.3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爱好数学、欣赏数学、尊重数学的态度;2.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坚持探究的态度;3.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用;2.图形的认知和面积的计算。
3.2 教学难点1.面积的计算;2.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的认识形象化教学、情境教学加减法的运用呈现教学、启发教学在分数线上的加减法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归纳总结法时长和扇形实验、情景教学图形的认知观察法、归纳法、探究法长方形的面积形象化教学、实践教学直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观察法、探究法、实践教学图形的组合和剖分归纳总结法、启发式学习五、教学过程和计划5.1 第一课时5.1.1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5.1.2 教学目标•理解数的构成和分类;•熟练发音和拼写0~9的数字;•理解数的意义。
5.1.3 教学方法•形象化教学:运用数字卡片等具体物品,增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
5.1.4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真看和触摸卡片;2.师生共同讨论数字卡片的分类和构成;3.课件展示和介绍数字0~9;4.让学生自己读和写数字。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
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6、考试与讲评………………………………4课时
单元
一位
数乘
两位
数、
三位
数的
1.
2.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用乘法解决相应的实际的问题。
课时安排:(共20课时)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1课时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课时
3、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1课时
4、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课时
5、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4课时
6、解决问题……………………………………………3课时
7、整理与复习…………………………………………2课时
26根
2=26
结合小棒演示过程,到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3×
面
相同数位对齐
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渗透爱家乡、爱祖国的
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第一篇: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两班学生共92名,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
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
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本期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空间和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具体内容包括:克、千克、吨的认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辨认方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年、月、日,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总复习。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辨认方向,年、月、日,周长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三、本学期教学基本任务、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2018年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8年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
案(含教学反思)
第1单元克、千克、吨
第1课时认识XXX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生活实践,感受生活中的质量单位
在家观察各种食物或器具的包装盒,或者在家长的带领下逛超市,通过调查完成下表:
二、交流课前收获,分享生活经验
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生活,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数学小调查活动,不知道完成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请大家看自己的调查表,与其他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掌握。
课时安排:(共9课时)1、认识克……………………………………1课时2、认识千克…………………………………1课时3、认识吨……………………………………1课时4、整理与提高………………………………1课时5、综合与实践称体重……………………1课时6、考试与讲评………………………………4课时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单元目标:1.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过程,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发展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体会乘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1.熟练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用乘法解决相应的实际的问题。
课时安排:(共20课时)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1课时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课时3、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1课时4、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课时5、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4课时6、解决问题……………………………………………3课时7、整理与复习…………………………………………2课时8、考试与讲评…………………………………………4课时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不是整十数)的口算编者刘玲玲上课时间课时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90×2= 8×40= 400×2=100×7= 6×500= 50×3=2.说一说,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二、新课教学1.谈话引入新课2.(课件)出示例23.抽生找题中信息及问题4.学生试列式计算。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展示台展示例1、例2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展示第1页上的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书第2页上的“试一试”。
2、教学例2.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多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书第2页中间的“试一试”。
3对比、发现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下面的“议一议”“试一试”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第3页课堂活动。
⑴先让学生说一说。
⑵正确计算。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第2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4—5页中的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课时安排】1、克、千克的认识 1课时2、吨的认识 1课时3、整理与复习 1课时4、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1课时第一课时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
(表格式)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和克、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填一填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解决与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能进行克、千克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难点:会根据具体的物品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并完成课前导学案学习内容,归纳新知,然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分析知识间的联系并获得新知和新的学习方法。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2课时吨的认识【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算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吨的概念、理解吨的实际意义,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难点:会根据具体的物品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完成课前导学案内容,通过预习教材,联系克、千克的知识,归纳吨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运用知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3课时: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并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2加深学生对1克、1千克、1吨的认识,能结合生活实际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和吨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质量单位间的简单转换及运用所学的克、千克和吨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018年8月一、克、千克、吨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8 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秤、1 角硬币、白砂糖、鸡蛋等物品。
学生准备:1袋500g的盐、梨、1 角硬币、大米、黄豆、苹果、萝卜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呈现在超市购物时称重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内容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板书:克、千克的认识)二、新知探索1.认识称物品轻重的工具———秤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
教师:想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呢? (用秤称)教师: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就要用到计量物品轻重的工具———秤。
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秤吗? 谁来介绍一下?学生结合实物秤或用图片做简要介绍,教师补充。
2.认识克(1)称一称。
教师:我们认识了各种秤,你们想用秤称一称物品有多重吗? 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砂糖中,分别称出1g、2g、3g、4g糖。
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 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各份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糖,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g、2g、3g、4g糖,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1g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教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 角硬币,介绍1角硬币重1g),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g有多重。
教师:把小组的所有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教师: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活动,你们对1g或几克有什么感觉? (轻或很轻的感觉)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板书:克———g)(4)议一议。
教师: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图片。
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用到了“克”?(5)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3.认识千克(1)称一称。
教师:1袋盐重多少? 2袋盐呢?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g,2袋盐是500g+500g=1000g。
教师: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2 袋盐有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2袋盐重1kg。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1kg和1000g都同样表示2 袋盐的轻重,因此1kg和1000g一样重,1kg等于1000g。
(板书:1000g=1kg)(2)掂一掂。
教师:请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教师:先掂一掂1kg的盐,再掂一掂1枚1 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 并在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 千克用字母“kg”表示。
(板书:千克———kg)(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kg吗?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kg。
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4个梨大约重1kg)。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kg吗?教师用盘秤称出1kg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 个鸡蛋大约重1kg)。
(4)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kg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kg大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2kg大米。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 个苹果和3 个萝卜有多重。
教师巡视。
(5)填一填。
5000g=( )kg 3kg=( )g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1.教科书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比一比看谁拿得准?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1题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师生共同评析。
3.拓展练习1000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谁重?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因为1000g=1kg,所以1000g的棉花与1kg的铁块一样重。
同样重的物品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四、反思总结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克和千克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 以及1kg=1000g。
【教学后记】第2课时吨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3、例4,第4 页课堂活动第2 题,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和推算活动认识吨,让学生初步建立吨的单位概念,感受吨的实际意义。
2.在推算中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1.建立吨的单位概念。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吨相关的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称出自己的体重,了解大象、牛等大型动物的体重。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出示“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的图片(下方附文字:自重约8000kg)。
教师:同学们知道“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吗? 谁来说说对它的了解? 它有多重?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火车车厢、鲸的图片(图片下方分别附对应文字:载重60000kg,一头鲸重195000kg)。
教师: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轻重的? 你看后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物品很重,都是用千克作单位进行计量的, 数字很大,读、写起来不方便,容易出错。
教师:听了你们的感受,知道你们还不会读这些数,老师也很着急。
现在老师想当一次魔术师,变变戏法,然后你们就会读啦! 可要看仔细哟!在8000kg、60000kg、195000kg 下方对应出示:8 吨、60 吨、195吨。
教师:你发现了它们的变化吗?学生观察后发现数字变小了,计量单位由“kg”变成了“吨”。
教师:吨的作用很大吧!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二、教学新课1.认识吨课件集中呈现上一环节引入情境中的“神舟十号”飞船(8 吨)、一节火车车厢(60吨)、一头鲸(195吨)的图片。
教师:你对图中物品的轻重有什么感觉? 吨用来表示什么?教师讲述吨同千克、克一样,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
引导学生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2.认识吨与千克的进率(1)推算吨与千克的进率。
课件出示1袋100kg玉米的图片。
教师:100kg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能抱(背)得动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100kg比较重,就算很用力也是抱不动(背不起)的。
课件出示10袋玉米的图片。
教师:10袋玉米多重呢?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10袋玉米也就是10个100kg,10个100kg也就是1000kg,揭示1000kg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kg)(2)借助学生体重,体验、推想1吨有多重。
教师: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班上多数同学的体重在25kg左右)让学生相互抱一抱、背一背,体会约25kg有多重,再说说感受。
教师:全班40个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多少?学生计算得出40个同学大约重1000kg,也就是大约重1吨。
教师:你能谈谈对1吨的感受吗?(学生交流)(3)说一说。
教师: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吨。
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要及时鼓励,回答有误的及时引导, 予以纠正。
教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有多重时用到了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汽车载重量、家里的用水量、城市污水处理量等都会用吨作单位。
(4)填一填。
2000kg=( )吨 4吨=( )kg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1小题:因为1000kg=1吨,2000kg里面有2个1000kg,也就是2吨,所以2000kg=2吨。
第2小题:因为1 吨=1000kg,4 吨里面有4 个1 吨,也就是4个1000kg,即4000kg,因此4吨=4000kg。
教师: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有怎样的规律? 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学生说出:1吨=1000kg,1kg=1000g。
教师: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教师:我们已经学了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吨、千克、克,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来表示物品的轻重?学生总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3.教学例4课件出示教科书例4。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还剩多少吨小麦?教师:仔细观察题中的条件,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发现5吨和2000kg单位不同。
教师:你有解决办法吗? 独立解决试试。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情况。
教师: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展示学生解决过程。
①2000kg=2吨5-2=3(吨)答:还剩3吨小麦。
②5吨=5000kg 5000-2000=3000(kg) 3000kg=3吨答:还剩3吨小麦。
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当单位不同时,要把单位化成相同后才能计算。
三、练习应用1.教科书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内由两位同学当小裁判,另两位同学互对口令,并相互说说换算的思考过程与方法,然后互换角色。
2.教科书第5页练习一第4题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请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科书第5页练习一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课件演示学生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四、反思总结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忆吨是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到的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后记】第3课时克、千克、吨的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2,3,5,7,8题。
【教学目标】1.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和吨,丰富对克、千克和吨等单位的概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