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内核燃料管理
管理类《核反应堆物理》第7部分(堆芯燃料管理)
优化问题的特点
➢ (1)该优化问题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动态规划问题;
➢ (2)由于燃料组件位置、可燃毒物数量等控制变量在可行域内是离散变 化的,因此该问题必须用通常变量优化困难得多的整数规划方法求解;
➢ (3)问题的非线性,例如堆芯的燃耗分布与堆芯功率分布之间存在着密 切的互相依赖关系;
➢ (4)目标函数与部分约束条件不能用表达式直接表示。它们的值只能通 过求解复杂的反应堆多维中子扩散方程和燃耗方程来获得;
基本物理量
3. 循环燃耗BUC和卸料燃耗Bud
– 堆芯核燃料在经历一个运行循环后所净增的平均燃耗深度称为该 循环的循环燃耗,用BUC 表示。
– 新燃料进入堆芯开始,经过若干个循环,最后卸出堆芯时所达到 的燃耗深度称为卸料燃耗深度,用BUd 表示。
4. 负荷因子
– 在给定时间间隔内(例如循环周期),电站实际提供的能量与额 定功率定值和该时间间隔的乘积的比值。负荷因子是核电厂经济 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核电厂的设计、运行以及一个国家 的工艺水平的指标。
7.1 核燃料循环概述
燃料管理的目的
➢ 核电厂的运行成本优于常规电厂,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燃料成本相对 较低,而核电厂燃料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堆芯燃料管理的优劣。
➢ 一个优化的核燃料管理方案,可以加深燃料的燃耗深度,从而提高燃 料利用率;可以获得更均匀的堆芯热功率分布,从而有利于载出更多 热量,使得核电厂电价降低。
模拟退火法
➢ 模拟退火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优化方 法。它利用高温固体退火过程与组合优化问题之间的类似 性,来迭代求解优化问题。
谢谢
压水堆装料换料布置方式
3. 由周边向中心分批移动装料(外-内换料方案)
➢ 方法:新燃料组件装入堆芯周边区,然后将燃料组件逐渐向中心移动 ,而最后乏燃料组件在中心区卸下。
核能技术 我的反应堆控制
核能技术我的反应堆控制核能技术:我的反应堆控制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的背景下,核能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备受关注。
而作为核能发电的核心设备,反应堆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核能技术中我对反应堆控制的理解与看法。
一、反应堆控制的概述反应堆控制是指通过调节反应堆中核燃料的裂变速率,控制核反应链式反应的进行,维持核反应堆在临界态或设计稳态运行的技术手段。
它影响着核能发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二、我对反应堆控制的理解1. 安全性:作为核能发电的关键环节,反应堆控制需要确保核反应的安全性。
首先,密封性和材料选择要符合高温、高辐射等环境条件,防止辐射泄漏和核材料泄漏。
其次,控制系统应具备高效、可靠、自动的特性,能够实时监测和调节反应堆的工作状态,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稳定性:反应堆控制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保持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燃料棒和控制棒的材料和结构,以及热工水力参数的控制等因素,以确保反应堆的恒定功率输出,避免功率波动过大。
同时,控制系统应对反应堆中的中子密度、温度等参数进行及时反馈和调节,使反应堆保持在设计运行状态。
3. 经济性:反应堆控制还需要保持核能发电的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与优化,提高燃料利用率和热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并提高发电效率,以降低发电成本。
此外,反应堆控制还应考虑到维护和运行成本,提供合理的维护计划和运行指导,确保核能发电的长期可行性。
三、反应堆控制的发展趋势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反应堆控制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以下是我对未来反应堆控制的一些看法: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反应堆控制可望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
例如,引入自适应控制算法和迭代学习技术,使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反应堆的当前状态自主调节工作参数。
2.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通过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反应堆的工作状态。
这将有助于优化设计和改进控制策略,提高核能发电的效率和安全性。
燃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燃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一、引言燃料管理是许多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包括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为了提高燃料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安全,燃料管理系统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种燃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上述需求。
二、系统概述该燃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一套集成化的软硬件系统,旨在实现对燃料的全面管理、监控和优化。
系统包括以下主要模块:1. 燃料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和仪表等设备,实时采集燃料相关数据,例如燃料消耗量、燃料储量、温度、压力等。
2. 数据传输与存储模块:将采集到的燃料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至中央服务器,并进行实时存储和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燃料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燃料消耗趋势、异常情况预警等。
4. 燃料监控与控制模块:通过远程监控终端,实时监控燃料的使用情况,包括燃料供应链、燃料储存设备、燃料加注过程等,并实现对燃料的远程控制。
5. 报表生成与管理模块: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各类报表,例如燃料消耗报表、燃料储量报表、燃料成本报表等,并提供报表管理功能,方便用户查阅和导出。
三、系统特点该燃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监控燃料数据,及时反馈燃料使用情况,帮助用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燃料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帮助用户优化燃料使用策略。
3. 远程控制:系统支持远程监控和控制燃料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实现对燃料的远程控制,提高管理效率。
4. 报表生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各类报表,帮助用户了解燃料使用情况,进行决策和管理。
5. 安全可靠: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四、应用场景该燃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类需要对燃料进行管理的场景,例如:1. 航空公司:通过对飞机燃料的实时监控和优化管理,降低燃料消耗,提高航班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反应堆燃耗计算
反应堆燃耗计算反应堆燃耗计算是核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反应堆燃料的使用寿命、燃料补充策略以及核材料管理等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反应堆燃耗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反应堆燃耗计算的基本原理反应堆燃耗计算是指通过对核燃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燃料在反应堆中的消耗程度和寿命。
它是核工程中核燃料管理的重要依据。
反应堆燃耗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物理学和反应堆物理学的知识,结合实际运行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反应堆中各种核素的生成、衰变和消耗过程,从而确定燃料的燃耗程度。
1. 核素链模型法:该方法基于核素链的衰变和生成关系,通过求解一组微分方程来描述核素的演化过程。
根据反应堆的物理参数和燃料组成,可以得到不同核素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燃耗程度。
2. 核素库法:该方法是将核素库中的数据与反应堆的物理参数相结合,通过查表和插值等方法,得到反应堆中各种核素的浓度分布。
这种方法计算速度较快,适用于对整个反应堆的燃耗情况进行估计。
3. 混合模型法:该方法综合了核素链模型法和核素库法的优点,通过建立核素链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核素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正,得到更准确的燃耗计算结果。
三、反应堆燃耗计算的应用领域1. 反应堆设计与优化:燃耗计算可以为反应堆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通过计算不同燃料组成和物理参数对反应堆的影响,可以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提高反应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 燃料管理与补充策略:燃耗计算可以确定燃料的使用寿命和补充策略。
通过计算燃料的燃耗程度,可以确定燃料的更换时间和数量,实现燃料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3. 辐射防护与废物处理:燃耗计算可以评估反应堆产生的辐射情况和废物处理需求。
通过计算不同核素的产生和消耗情况,可以确定辐射防护措施和废物处理方法,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4. 燃料性能评估:燃耗计算可以评估燃料的性能和寿命。
通过计算燃料的燃耗程度和核素浓度分布,可以评估燃料的寿命和性能损失情况,为燃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核电机组燃料管理与储存技巧
核电机组燃料管理与储存技巧核电机组是一种利用核能产生电能的发电设备,它具有高效、清洁和可持续等特点,因此在今天的能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核电机组燃料管理与储存是确保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核电机组燃料管理与储存的技巧,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 燃料运输和储存核电机组燃料运输和储存是确保燃料安全、有效使用和维护的关键步骤。
首先,燃料应该通过合适的运输工具如卡车、铁路或者船只,以确保其安全运输到核电站。
在运输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运输安全措施,包括确保车辆和船只符合安全要求,运输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和报告。
在核电站内,燃料应该储存在特定的燃料池中,这些燃料池应具备良好的密封、冷却和辐射屏蔽等特性,以保护燃料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此外,储存区域还应设有适当的监测装置,以检测和报告任何可能的渗漏或辐射泄漏。
2. 燃料寿命管理核电机组燃料在反应过程中会逐渐衰变和燃尽,因此需要进行寿命管理以确保及时更换燃料。
寿命管理包括对燃料进行定期的衰减分析和监测,以确定其寿命和更换时机。
通过使用特定的仪器和技术,可以测量燃料中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并计算出其寿命。
一旦燃料寿命达到预定值,应及时进行更换以确保核反应堆的正常运行。
3. 燃料损耗控制燃料损耗是指核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核子衰变和其他因素导致燃料的减少。
为了控制燃料损耗,核电机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优化核反应堆的设计和运行参数,以减少核反应过程中的燃料消耗。
其次,可以通过监测和控制燃料在反应过程中的衰竭和废弃物的产生,以减少燃料损耗。
此外,还应定期对燃料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寿命。
4. 废料处理和储存核电机组在燃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需要进行妥善处理和储存,以确保环境和人类的安全。
废料处理包括收集、分类、封存和处置等步骤。
首先,应收集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废料,例如液体废料和固体废料。
然后,废料应封存在合适的容器中,以防止渗漏和泄漏。
乏燃料管理及后处理
乏燃料管理及后处理
乏燃料管理及后处理:乏燃料管理及后处理是指对核电站中已经使用过的、燃料棒燃烧产生的乏燃料进行处理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乏燃料运输:将乏燃料从核反应堆中取出并用特殊运输装置运输到存储设施或后处理设施。
2.乏燃料存储:将乏燃料放置在专门的存储设施中,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3.乏燃料回收:对可再利用的核材料进行回收和处理,如铀、钚等。
4.乏燃料后处理:对乏燃料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以减少和控制放射性废物的数量和危害性。
5.放射性废物处置:将经过处理的放射性废物以安全的方式处置,以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乏燃料管理及后处理是核电站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核能发电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同时,为了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数量和危害性,科学合理的乏燃料管理及后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第5-6章)
裂变产物
氙(135Xe)中毒
裂变反应直接产生的裂变碎片和随后放射性衰变产生的 各种同位素统称为裂变产物
这些裂变产生的强吸收裂变产物,一般分为两类:寿命 长的称为“结渣”,寿命短的称为“中毒”。
在所有的裂变产物中,氙(135Xe)和钐(149Sm)显得特别 重要。热中子吸收截面大,对反应性影响大。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第5章 燃耗与中毒 Email: XSR-INE@ 2008年12月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从本章开始,研究在核电站运行中出现的物理问 题和分析一些参数的变化。
核电站运行中的物理问题,按时间分成两类: 核燃料同位素和裂变产物随时间变化,对反应 性和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的影响,变化速率是缓 慢的。 堆启动、停堆和功率变化过程中,中子通量密 度和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变化是迅速的,称为 中子动力学问题。
V
⎢ ⎣
g
σ
5 a,
gφ
g
N
5
(
r
,
t
)
+
σ
9 a,
gφ
g
N
9
(
r
,
t
)
+
g
g
σ
1 a
,
gφ
g
N1
(r
,
t
⎤ )⎥
dV
⎦
转换过程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在CR=0.6下,被利 用的裂变核素提高了,是原来的1/(1-0.6)=2.5倍。
转换比CR>1时,称为增殖比,以BR表示,反应堆称 为增殖反应堆。
在热中子通量密度为1014中子/cm2s下,运行约40 小时之后, 碘-135和氙-135 的浓度基本上达到平衡浓度。
核反应堆的构造与原理
核反应堆的构造与原理核反应堆是人类利用核能进行能源转化和利用的重要装置,它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等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核反应堆由反应堆本体、控制与保护等系统和辅助设备等部分组成。
一、反应堆本体反应堆本体是核反应堆的主体构件,核反应堆的反应主要在反应堆本体内进行。
反应堆本体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燃料组件和冷却系统。
1、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承受反应堆本体内高温、高压和强辐射环境的容器,它是反应堆安全的重要保障。
该容器采用钢制主体,内衬防辐射钢板和铅板等材料。
2、燃料组件燃料组件是反应堆内主要储能的部分,它包含了用于核反应的燃料和燃料包壳等外壳保护。
燃料包壳往往是由合金钢、锆合金或铝合金等制成。
燃料则往往是铀、钚等可用作核反应燃料的物质。
3、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反应堆内负责燃料排热的部分,它是确保反应堆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冷却系统采用水、氦气或钠等冷却剂。
二、控制与保护系统1、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保证反应堆反应正常的系统,它采用反应堆控制棒调节反应堆内核反应。
控制棒是一种圆筒形的中心空置管,一般由银、铝、钡等元素制成,其管壳外表面均匀地涂覆有镉等元素。
控制棒可根据能量需求随时控制反应堆中的核反应。
2、保护系统保护系统是反应堆安全的保护系统。
它包括常规保护系统和非常规保护系统两种保护方法。
常规保护系统指的是针对燃料组件的温度、压力和中子流量等测量来进行保护;非常规保护系统通常采用紧急关闭系统来保护反应堆安全。
三、辅助设备辅助设备是配合反应堆本体和控制系统使用的一些设备。
辅助设备包括冷却剂回路、泵站、容器防护等。
总之,核反应堆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生产方式,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优势。
只有在技术得到充分保证和严格控制后,才能够达到效果,充分发挥其所以光芒。
核电站的燃料补充与处理
核电站的燃料补充与处理核电站作为一种发电设施,需要稳定的燃料供应以确保持续的发电能力。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核电站采用严格的燃料补充与处理措施,以确保燃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核电站燃料补充与处理的相关过程与方法。
一、燃料补充核电站的燃料补充是指向核反应堆中注入新的核燃料,以取代燃料耗尽或燃损过多的旧燃料。
燃料补充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卸载旧燃料和装载新燃料。
在卸载旧燃料阶段,核电站会先将反应堆中的旧燃料卸载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采用特殊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旧燃料的安全处理并避免辐射泄漏。
通常情况下,旧燃料会被储存于专门的存储池或容器中,以待后续的处理和处置。
在装载新燃料阶段,核电站会将新的核燃料装载入反应堆中,以维持持续的核裂变反应。
这个过程同样需要采用严格的控制和安全措施,以确保新燃料的正确装载和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核电站通常会根据预定的周期进行燃料补充,以保持发电能力的连续稳定。
二、燃料处理燃料处理是核电站中负责对核燃料进行处理和处置的重要环节。
主要任务包括燃料的后处理和废燃料的处置。
在燃料的后处理过程中,核电站会对核燃料进行处理和分离。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从核燃料中分离出有用的物质以及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核电站通常会使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来进行核燃料的处理,以确保燃料的安全和环保。
废燃料的处置是燃料处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核电站产生的废燃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采取安全的处置方法,以防止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伤害。
常见的废燃料处置方法包括长期储存、再处理和高级处理等。
核电站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选择合适的废燃料处置方法,以确保废燃料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三、燃料补充与处理的挑战和前景核电站的燃料补充与处理涉及到复杂的技术和严格的安全要求,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旧燃料的安全处理和废燃料的处置都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增加了成本和工作量。
此外,随着全球对环境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核电站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技术和法规,以确保燃料补充与处理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HAD103-03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
HAD103/03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1986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1引言1.1概述1.1.1《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以下简称《规定》)为实施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确定了基本原则和目标。
本导则是对《规定》有关条款的说明和补充。
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规定的方法和方案,但必须向国家核安全部门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同等的安全水平,不会对厂区人员和公众增加风险。
1.1.2在本导则中,堆芯管理包括下列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是为保证在达到燃料的有效利用的同时满足燃料完整性的安全要求(见安全导则HAD103/01《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1)制定和颁发燃料和堆芯部件的采购、装料、使用、卸料和试验的技术条件,需要时,还应包括堆芯部件的维修和监督要求;(2)预计和监测堆芯状态,其中包括为评价核特性和热工特性需作的各项试验;(3)审查和评价属于堆芯特性的异常事件和其他不正常的观测结果;(4)管理和被查改进燃料和堆芯部件的各项提议。
1.1.3在本导则中,燃料管理包括未辐照燃料和已辐照燃料的移动,不停堆换料电厂的燃料贮存,燃料发送准备和厂内运输。
在本导则中,堆芯部件通常是指除在核电厂运行期间要留在堆芯的燃料以外的所有物项。
本导则也包括堆芯部件的管理。
1.1.4本导则不涉及与设计方面有关的、可由核电厂营运单位负责的堆芯管理工作,例如:按既定政策来确定已辐照燃料贮存高州的总容量,确定新型燃料和新型堆芯部件的技术条件等。
这些工作在《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及其安全导则中有论述。
1.1.5核电厂营运单位的责任是保证对以上工作的管理作出满意的安排。
这些工作可根据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决策,以厂址为基础由几个核电厂联合安排,或者聘用顾问或制造者来安排。
由于受燃料和电厂设计限值以及运行期间堆芯动态工况的限制,无论选用哪种管理方法,设计单位和运行单位紧密联系是必要的。
核电站中的燃料循环过程详解
核电站中的燃料循环过程详解核电站是一种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设施,其中的燃料循环过程是核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电站中的燃料循环过程,包括燃料制备、燃料使用和燃料后处理三个主要阶段。
一、燃料制备燃料制备是核电站燃料循环的起始阶段。
主要任务是将天然铀或者贫铀经过浓缩、转化、块化等工艺处理,制备成为符合核反应堆要求的核燃料。
燃料制备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燃料的纯度、均匀性和形状规整性。
1.浓缩浓缩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天然铀中的铀235同位素占比提高到适用于核反应的程度。
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有气体扩散法和离心机法。
气体扩散法是将氟化铀在特定条件下通过膜的扩散作用,使铀235被分离出来。
离心机法则是利用离心机的旋转力使铀同位素按照质量差异分层分离。
2.转化转化是将浓缩后的铀化合物转化为适合核反应堆中使用的化合物。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氟化铀经过还原反应转化为金属铀,再与其他元素进行合金化处理,形成为核燃料所需的合金材料。
转化的过程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和材料配比,以确保最终制备出符合要求的燃料。
3.块化块化是将转化后的核燃料材料加工成为固定形状和尺寸的燃料块。
常用的方法有热压法和挤压法。
热压法是将燃料粉末加热至高温状态后,通过机械压力将其压制成块。
挤压法则是将燃料粉末通过挤压机挤压成块,然后再进行高温烧结。
二、燃料使用燃料制备完成后,燃料将被运送至核反应堆中进行使用。
燃料使用是核电站燃料循环的核心阶段,主要是指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进行核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
在核反应堆中,燃料被装入到燃料元件中,燃料元件则组成了燃料组件。
在运行过程中,核反应堆中的燃料会通过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产生中子。
这些中子将继续引发其他铀核的裂变,形成连锁反应。
通过控制反应堆中的中子速度和密度,可以实现核反应过程的稳定控制,保持核反应堆处于可控的状态。
三、燃料后处理燃料使用完毕后,核电站还需要对使用过的燃料进行后处理,以将其中的可再利用物质分离并回收,同时将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和储存。
华龙一号堆芯延伸运行能力分析
华龙一号堆芯延伸运行能力分析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三代核电技术,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其在堆芯延伸运行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堆芯是核反应堆内核燃料的集中存放区域,是核反应堆的核心部件。
在核反应堆运行期间,堆芯燃料会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工程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堆芯的性能逐渐下降,甚至会引发堆芯过早损坏,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龙一号采用了多项技术手段,提高了堆芯延伸运行能力。
首先,华龙一号采用了高效的燃料设计。
核燃料是核反应堆的核心,其燃料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核反应堆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华龙一号采用了高密度、高热导率、低膨胀系数的各向同性燃料颗粒,有效提高了燃料的热导率和力学性能,减小了燃料膨胀和应力变形等不良影响因素,延长了燃料寿命和堆芯运行周期。
其次,华龙一号采用了先进的堆芯结构设计。
华龙一号的堆芯采用了六边形排列、对称布置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堆芯空间和中子流通。
同时,华龙一号的堆芯还采用了高比功率设计,使得燃料利用率和堆芯寿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最后,华龙一号采用了智能化的堆芯管理系统。
华龙一号的堆芯管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监控技术,能够实现对堆芯燃耗、燃料状态、温度分布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延长堆芯寿命和延伸运行周期。
综上所述,华龙一号在堆芯延伸运行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其高效的燃料设计、先进的堆芯结构设计和智能化的堆芯管理系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得其堆芯延伸运行周期和寿命得到了大幅提高,形成了一种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的三代核电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燃料管理
核反应堆燃料管理就是对整个核燃料提出安全经济的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堆前燃料管理(指核燃料的勘测和制造)堆内燃料管理(指反应堆运行期间的管理)堆后燃料管理(指对燃烧后的乏燃料的处理管理)转换比:反应堆中每消耗一个易裂变材料原子所产生新的易裂变材料的原子数增殖比:如果CR>1,反应堆内产生的易裂变元素比消耗掉的还要多,除了维护反应堆本身的需要外,还可以增殖出一些易裂变材料供给其他新反应堆使用,这一过程成为增殖,这时的转换比成为增殖比核燃料循环形式:一次性通过循环(核燃料经过反应堆燃烧后直接作为核废料处理,不再进行回收使用的燃料循环)回收铀循环(轻水反应堆中卸下来的燃料送后处理厂处理,从中提取Pu-239,同时把8%的U235重新加以富集制成新的燃料元件)燃料增殖循环燃料联合循环(把一个反应堆的乏燃料用作另一个反应堆的燃料循环)燃耗深度:装入堆芯的单位质量燃料所产生的总能量的一种量度,也是燃料贫化的一种度量循环长度:一次装料后,反应堆满功率运行的时间循环系列:初始循环过渡循环平衡循环扰动循环初始循环:反应堆首次启动运行的第一个循环,堆芯全部由新燃料组成过渡循环:从第二循环开始一直到初始循环堆芯内的燃料组件全部被全部卸出堆芯为止的运行循环平衡循环:每个循环的性能参数(循环长度新料富集度一批换料量平均卸料燃耗深度)都保持相同,进入到平衡状态扰动循环:-燃料管理的主要内容:1.换料批数n,换料批量N 2.循环长度T 3.新燃料富集度 4.循环功率水平P 5.燃料组件在堆芯的装载方案A 6.控制毒物在堆芯的布置的控制方案P多循环燃料管理:对上述1-4进行变量决策时,相对来说受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燃料组件在堆芯的空间影响仅以批的特性加以简单考虑,所谓“点堆”模型,把这部分燃料管理成为多循环燃料管理两种常见的压水堆单循环换料方案优缺点:Out-In装载方案:新料在堆芯外区,堆芯内部为燃烧了一两个循环的燃料组件分散交替排列。
反应堆物理分析CHAPTER 6-1
批料数n和一批换料量N
每次换料时,只将燃耗较深的那部分燃料卸出 堆芯,其余燃料进入下一循环。称为分批换料。 如果堆内的燃料组件总数为NT ,每次换料更 换的燃料组件数为N ,则定义NT/N=n 为批料 数,称N为一批换料量。 如循环长度不变,提高批料数就可以加深燃料 的平均卸料燃耗深度,但同时必须提高燃料的 富集度。
BU C
1
卸料燃耗为:
BU C nBU C
d n
2 n 0 ( n 1)
若知道燃料组件的初始反应性与初始富集度之间的关系, 上式便给出了平衡循环时循环能量需求、批料数和燃料组 件初始富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讨论: (1)给定燃料组件的初始富集度(ρ0给定)
当n 1时,BU d
功率峰值随燃耗的变化
堆内燃料管理计算
一、燃料组件计算或少群群常数计算
(1)栅元计算模块,它提供各种类型栅元的 多群能谱以及等效栅元均匀化多群常数。 (2)燃料组件计算模块,它提供各种类型组 件的能谱,以及组件等效均匀化少群常数。 (3)燃耗计算,它提供各个燃耗深度下,燃 料中的重同位素成份的变化。
QNPC
CYC1 CYC2 CYC3 CYC4 CYC5 CYC6 CYC7
526.0EFPD 278.9EFPD 335.2EFPD 352.0EFPD 354.6EFPD 401.3EFPD 418.9EFPD
(14148MWD/MTU) (7500MWD/MTU) (9014MWD/MTU) (9467MWD/MTU) (9537MWD/MTU) (10794MWD/MTU) (11235MWD/MTU)
研究堆堆芯管理和燃料装卸
研究堆堆芯管理和燃料装卸目录1 引言 (1)1.1概述 (1)1.2目的 (1)1.3范围 (1)2堆芯管理 (2)2.1管理目标 (2)2.2堆芯计算 (3)2.3堆芯运行 (5)2.4堆芯监测 (6)2.5保证燃料的完整性 (8)2.6新燃料采购和设计修改 (10)2.7换料过程 (11)3新燃料的装卸和贮存 (13)3.1新燃料的管理 (13)3.2新燃料的接收 (14)3.3新燃料的贮存 (15)4换料大纲的实施 (16)4.1 准备 (16)4.2燃料和堆芯部件装入反应堆 (16)4.3燃料和堆芯部件的卸出 (17)4.4燃料和堆芯部件装卸时的预防措施 (17)5已辐照燃料的装卸和贮存 (18)5.1总目标 (18)5.2已辐照燃料的装卸 (19)5.3已辐照燃料的贮存 (19)5.4已辐照燃料的检查 (21)6堆芯部件的装卸和贮存 (22)7已辐照燃料装运的准备 (23)8管理和组织方面 (24)9文件记录 (25)名词解释 (27)1 引言1.1 概述1.1.1本导则是对《研究堆运行安全规定》(HAF202)有关内容的说明和补充。
1.1.2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的方法和方案,但必须向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与本导则同等的安全水平,不会对研究堆厂区人员、公众和环境增加风险。
1.2 目的1.2.1本导则的目的是详细说明研究堆堆芯管理和燃料装卸方面的安全要求,提供关于堆芯管理和燃料装卸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1.2.2在本导则中,堆芯管理是指涉及到堆芯燃料组件、堆芯部件管理和反应性控制的有关活动;燃料装卸是指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进行的新燃料和已辐照燃料的装卸、贮存和管理。
1.3 范围1.3.1本导则适用于对公众具有有限潜在危害的研究堆的堆芯管理和燃料装卸。
导则说明了研究堆堆芯管理和燃料装卸工作的安全目标,为满足这些目标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需要进行的活动。
HAD103-03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
HAD103/03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1986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1引言1.1概述1.1.1《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以下简称《规定》)为实施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确定了基本原则和目标。
本导则是对《规定》有关条款的说明和补充。
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规定的方法和方案,但必须向国家核安全部门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同等的安全水平,不会对厂区人员和公众增加风险。
1.1.2在本导则中,堆芯管理包括下列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是为保证在达到燃料的有效利用的同时满足燃料完整性的安全要求(见安全导则HAD103/01《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1)制定和颁发燃料和堆芯部件的采购、装料、使用、卸料和试验的技术条件,需要时,还应包括堆芯部件的维修和监督要求;(2)预计和监测堆芯状态,其中包括为评价核特性和热工特性需作的各项试验;(3)审查和评价属于堆芯特性的异常事件和其他不正常的观测结果;(4)管理和被查改进燃料和堆芯部件的各项提议。
1.1.3在本导则中,燃料管理包括未辐照燃料和已辐照燃料的移动,不停堆换料电厂的燃料贮存,燃料发送准备和厂内运输。
在本导则中,堆芯部件通常是指除在核电厂运行期间要留在堆芯的燃料以外的所有物项。
本导则也包括堆芯部件的管理。
1.1.4本导则不涉及与设计方面有关的、可由核电厂营运单位负责的堆芯管理工作,例如:按既定政策来确定已辐照燃料贮存高州的总容量,确定新型燃料和新型堆芯部件的技术条件等。
这些工作在《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及其安全导则中有论述。
1.1.5核电厂营运单位的责任是保证对以上工作的管理作出满意的安排。
这些工作可根据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决策,以厂址为基础由几个核电厂联合安排,或者聘用顾问或制造者来安排。
由于受燃料和电厂设计限值以及运行期间堆芯动态工况的限制,无论选用哪种管理方法,设计单位和运行单位紧密联系是必要的。
核反应堆燃料管理
核反应堆燃料管理:对整个核燃料循环提出安全经济的管理策略堆前管理:核燃料的勘探和制造堆内燃料管理:反应堆运行期间的管理堆后管理:燃烧后的乏燃料的处理管理核燃料转换:通过中子俘获,将可裂变核素转换成易裂变核素转换比(CR):反应堆中每消耗一个易裂变材料原子所产生新的易裂变材料的原子数。
剩余反应性:除去控制毒物,反应堆所具有的初始反应性循环长度:一次装料后,反应堆满功率运行的时间换料周期:反应堆两次停堆换料之间的时间间隔燃耗深度:装入堆芯的单位质量燃料所发出的能量卸料燃耗深度:从堆芯中卸除的燃料所达到的燃耗深度初始循环:反应堆首次启动运行的第一个循环过渡循环:从第二循环开始一直延续到平衡循环为止的循环平衡循环:每个循环的性能参数都保持相同扰动循环:由于燃料棒破损等原因导致平衡循环被破坏,直至新的平衡循环建立前所有循环。
平均卸料燃耗:燃料循环结束后,将要从堆芯中卸掉的燃料组件的末期平均燃耗值。
三步法:将整个种子学计算分为栅元计算,组件计算和堆芯计算两步法:直接由栅元计算到堆芯计算栅元:一般是由燃料芯块,包壳和慢化剂构成的非均匀系统非燃料栅元:常规反应堆中除了燃料栅元以为的其他各种栅元,包括控制棒、可燃毒物、测量导管水洞等栅元单通道模型:将冷却剂通道等效成水力当量直径为De的圆管通道,并对该通道求解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状态方程咬量:限制主调节棒组的最小插入深度的位置慢化剂温度系数:慢化剂平均温度每变化1°C引起的堆芯反应性变化Doppler功率系数:功率每变化额定功率的1%时由于Doppler 效应引起的反应性变化微分硼价值:堆芯单位硼浓度变化引起的反应性变化落棒事故:功率运行时一束或几束控制棒落入堆芯引起功率畸变的瞬态事故提棒事故:在次临界状态和功率运行状态下一束或几束控制棒失控抽搐的事故堆芯换料优化:通过寻求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布料方案和可燃毒物布置方案,来达到最安全或最经济的目标。
任务:在多循环燃料管理所确定的燃料管理策略下,在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寻求堆内燃料组件和可燃毒物的最优空间布置,以是核燃料循环能量成本最小。
反应堆最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二
反应堆最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二链式裂变反应是反应堆的物理基础。
有了上面的知识准备,现在我们就可以来讨论链式反应自续进行的条件了。
当一个燃料核俘获一个中子产生裂变后,平均可放出2.4个中子,即第二代中子数目要比第一代多。
粗粗看来链式反应自续下去似乎是不成问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下面以热中子反应堆为例加以讨论。
热堆的堆芯是由核燃料、慢化剂、冷却剂及各种结构材料组成的,因此堆芯中的中子不可避免要有一部分被非裂变材料吸收。
此外还有一部分中子要从堆芯中泄漏出去。
即使是被裂变材料吸收的中子也只有一部分能引发裂变、产生下一代中子,其余的引发俘获反应,不产生中子。
所以下一代中子数不一定比上一代多,必须具体进行分析。
1.有效增殖系数反应堆内链式反应自续进行的条件可以方便地用有效增殖系数K来表示。
它的定义是:对给定系统,新生一代的中子数和产生它们的直属上一代的中子数之比,即K=新生一代中子数/直属上一代中子数但实际上我们无法去区别堆内中子们所属的代,所以这个定义无法用于定量计算。
其实从中子平衡关系来定义K更加方便,即定义K=系统内中子的产生率/系统内中子的消失(吸收+泄漏)率只要知道了系统的宏观截面和中子通量,上式中的产生率、吸收率等,都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来。
若堆芯的有效增殖系数K恰好等于1,则堆芯内中子的产生率恰好等于中子的消失率。
这样在堆芯内进行的链式裂变反应将以恒定的速率不断进行下去,也就是说链式反应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这时反应堆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若有效增殖系数K小于1,则堆芯内中子数目将随时间而不断减少,链式反应不能自己延续下去。
此时反应堆的状态称为次临界状态。
若有效增值系数K大于1,则堆芯内的中子数目将随时间而不断地增加,我们称这种状态为超临界状态。
显然有效增殖系数K与堆芯系统的材料成分和结构(例如易裂变核素的富集度、燃料-慢化剂的比例等)有关。
同时也与堆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当反应堆尺寸为无限大时,中子的泄漏损失便等于零,此时增殖系数将只与系统的材料成份和结构布置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目前多数压水堆采用的装料方式,它吸收了 前面几种装料方案的优点。它将新燃料组件多数布置在离开边缘靠 近堆芯区的位置上,而把烧过二个循环以上的组件安置最外面的边 缘区,把烧过的第二和第三循环组件交替地布置在堆芯的中间区。
优点:堆芯边缘中子通量密度较低,
减少了中子从堆芯的泄漏,提高了中 子利用的经济性和芯部的有效增殖系 数,延长了芯部的寿期; 在新燃料组件数相同的情况下。与 前面外-内装料方案相比,富集度可 减少5%-10 % ; 快中子泄漏的降低,减少了堆芯压 力壳的积分中子通量,降低了热冲 击,从而延长了压力壳和反应堆的 寿命。
核燃料管理是一个多变量(多级循环和空间上多维)的决策过程, 应用数值方法计算。实际计算,为降低求解的困难,采用脱耦的 办法,即将变量a-f的决策问题分解为对变量a-d和e-f两个相对独 立的决策步骤,分别为: (1)多循环或堆外燃料管理。此步骤主要确定a-c三个 变量,这些变量受燃料在堆芯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可 用“点堆”模型分析,即将空间效应通过“批”平均特 性表示,因此此步骤也称为堆外燃料管理。
把芯部自内向外分为三区, 把新鲜燃料装在堆芯最内区, 把烧过一个循环的燃料组件 布置在第二区,而在最外区 布置烧过二个循环的燃料组 件。换料时把最外区的燃料 组件卸去,然后把中间两区 的燃料组件依次移到第二区 和边缘区,而在中心区装上 新的燃料组件。
图6.4 四分之一圆柱形堆芯燃料装载图
这种分区装料方式可以使燃料燃耗比较均匀,相对 于均匀装载可以有较高的平均卸料燃耗深度,同时 由于富集度高的燃料组件放在中心部分,因而反应 堆的中子泄漏损失较小,反应堆的寿期比较长。 它的重大缺点是:寿期初的中心部分中子通量密度 很大,因而堆芯的功率不均匀系数较大,限制了反 应堆的功率水平。而且在大型堆芯中,在燃料富集 度不同区域的交界处,功率分布有显著的突变。将 引起较大的功率峰因子。因此.在动力堆的实际运 行中不采用这种装料方式。
CR 易裂变核的生成率 易裂变核的消耗率 堆内可转换物质的辐射 堆内所有易裂变物质的 俘获率 吸收率
假定N个易裂变同位素原子核消耗掉,则能产生NCR个新的 易裂变同位素,新的易裂变核又将参与转换过程,并持续下 去。在CR<1的情况下,最终被消耗掉的易裂变同位素核总 数量为:
N N CR N CR
非均匀的分区装料方式
堆芯按径向分成若干个 区域,在不同区域,燃 料的富集度不同。如图 压水堆中,从中心到边 缘分三区,富集度分别 为2.1%、2.6%、3.1%。 换料时,先把富集度最 低的一批组件卸去,然 后替换上新的燃料组件。 新的和旧的燃料组件相 对布置可有下列几种非 均匀装料方案:
1、内-外装料方案
2
N CR
3
N /( 1 CR )
对于轻水反应堆, CR~0.6,于是,最终被利用的易裂变核约为 原来的2.5倍, 即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仅为1.8%。 当CR<1时,转换堆 当CR>1时, 称为增殖堆,记为BR,充分利用铀钍资源。
设易裂变核每吸收一个中子 的中子产额是,因此根据中 子平衡原理有: CR=(-1)-A-L+F 其中, A、L、F 分别是相对 于易裂变核每吸收一个中子 时其它材料吸收的中子数, 泄露的中子数,可转换材料 的快中子裂变中子数。 只有>1时,反应堆才有 转换即CR<1。要实现增殖 (CR>1), 必须有>2。
除要确定各种燃料组件在堆芯 的布置外,还需解决可燃毒物 棒的分布问题,同时还应检验 整个循环寿期内功率峰值的变 化,使其满足安全约束条件。 因而,低泄漏的装料方案需要 根据经验经过详细计算来优化 确定。
6.2.4 堆芯燃料管理计算
计算包括两个方面: 堆芯换料方案的确定;最终换料方案的核计算与安全评估。 前者提供堆芯的换料方案;后者则是对选定的堆芯换料方案进行 最终的核设计,提供各种参数,确保装料方案能满足运行、安全 和经济性的各项要求。两者都是对给定方案进行计算,计算内容 和步骤基本一样,只是计算精度和用的程序系统有差异。后者计 算的程序应是国家核安全机构审查的堆物理/热工水力计算程序 系统。
第6章 堆内核燃料管理
反应堆核燃料管理的目的? 经济性:保证核燃料能得到充分利用 安全性:保证核燃料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放射性危害
• 广义的讲,核燃料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 • 进堆前核燃料管理:铀矿的勘探、开采、冶炼、同位素 分离和燃料元件的制造; • 堆内核燃料管理:确定反应堆的初始核燃料的装载方式、 换料周期和换料方案等,以使核燃料循环成本最小; • 出堆后核燃料管理:废燃料的储存、运输、后处理以及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问题
• 本章主要讨论跟核电厂运行直接相关的堆内核燃料管理
6.1 核燃料的转换与增殖
1. 转换和增殖 可以作为反应堆燃料的易裂变同位素有235U、239Pu、 233U, 其中只有235U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天然铀中235U的含量为 0.715%,238U为99.285%。我们可以将不易裂变天然铀中 238U或232Th转换成易裂变的同位素239Pu、 233U。 在反应堆中主要的核燃料转换过程有两类。一是将238U 转换成239Pu(铀-钚燃料循环),核反应为:
最终的换料核设计要提供:
•寿期内各规定时刻的堆芯功率分布和功率峰因子 •寿期内燃料成分、反应性或临界可溶硼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反应堆启动物理试验参数及运行所需堆芯参数 •反应堆控制和运行图 •堆芯动态特性参数(燃料和慢化剂温度系数,硼微分价值等) 和换料设计安全评价所需的参数
6.2.3 换料方案
换料方案要解决的问题是: 燃料在堆芯中如何布置?
2、外-内装料方案
与前面内-外装料方案刚好相反,新鲜的燃料组件装在堆芯的 边缘区。换料时,先把中心区的组件卸去,然后把边缘区的组 件按批向里倒料。
这种装料由于新的组件是 排在芯部边缘区而中心则 是经过二个循环燃耗比较 深的组件,因而能达到展 平堆芯中子通量密度的目 的而使功率峰因子下降。 它的缺点是中子泄漏损失 较大,使堆芯寿期减小。 同时压力壳内的积分中子 通量密度较高,对压力壳 的热冲击大,使压力壳的 寿命降低。
从图6-7的计算流程,其计算可分为两大模块 1.燃料组件计算或少群群常数计算
238
(n,)
U
239
U
-
239
2 3 m in
Np
-
239
2.3 d
Pu
另一是把232Th转换成233U( 钍-铀燃料循环),核反应为:
232
(n,)
Th
233
Th
-
233
2 2 m in
Pa
27 d
-
233
U
转换比CR(Conversion Ratio)用来描述转换过程,定义 为:反应堆中每消耗一个易裂变材料原子所产生新的易裂变 材料的原子数,即
图6.4 四分之一圆柱形堆芯燃料装载图
3、外-内分区交替装料
这是压水堆传统的一种装料方式,它是在外-内装料方案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新组件仍放在堆芯外区.而在中间和中心两区把 第二和第三循环的燃料组件象图所示那样,不同富集度(燃耗 深度)的组件分散交替地排列在堆芯中。 换料时,新的燃料组件装在 最外区,而内区经过了三个 循环的燃料组件由外区经过 了一个循环燃料组件代替。 每次换料时不必移动堆芯中 全部然料组件,因而缩短了 换料时间,装卸也较简便。 这种装料方式,芯部富集度 分布比较均匀,中子通量密 度分布将象精细的波浪形, 降低了局部功率峰因子,在 80年代被广泛采用。
低泄漏装料具有的问题
由于新燃料组件移到堆芯内部,使功率峰值较外-内装 料方案增加。为了得到可接受的功率峰值,除了恰当地 选择组件的合理布置,必须采用一定数量的可燃毒物棒 来抑制功率峰以达到允许的数值。通常用硼玻璃作为可 燃毒物。但可燃毒物棒的使用带来了另一副作用,即在 循环寿期末硼-10未能全部烧完,尚残留一小部分,这 就减少了反应堆的剩余反应性,即带来所谓残硼反应性 惩罚,缩短了堆芯的寿期。这一效应部分地抵消了低泄 漏装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外-内装料方式,新燃料组件放最外区, 除第一循环外,不采用可燃毒物棒,因而其功率峰值将随燃耗 的增加趋于减小,设计时只要保证循环寿期初满足功率峰值的 约束要求就可以了。 但是在低泄漏装料方式中,功率峰值可能随燃耗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低泄漏装料方案的堆芯装换料方案设计要比通常的换料 设计复杂得多。
2. 轻水堆的燃料循环
6.2 堆内核燃料管理
6.2.1核燃料管理中的基本物理量
1、换料周期与循环长度 两次停堆换料之间的时间间隔称换料周期 反应堆经历了一个换料周期,也就是经历了一个运行循环。 一个运行循环经历的运行时间以等效满功率天(EFPD)表 示称为循环长度 循环长度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核电厂的经济性。若较短,反 应堆的初始剩余反应性可以较小,核燃料的装载量可以较 小,这有利于核电厂的经济性;但循环长度过短将导致频 繁停堆换料,燃料的燃耗也达不到足够的深度,这使经济 性下降;世界上大多数压水堆核电厂都取18个月或1年为 换料周期,而且将换料时间取在电力需求相对较低的春季 或秋季。
3、循环燃耗BUc和卸料燃耗BUd 循环燃耗BUc:堆芯经过一个运行循环后净增燃耗深度。 卸料燃耗BUd:新燃料从进入堆芯(经若干个循环)到卸
出堆芯所达到的燃耗深度。
6.2.2 核燃料管理的主要任务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核电厂安全运行的条件下,使 核电厂的单位能量成本最低。包括以下两个管理内容。 1、堆芯燃料管理策略及换料方案确定
分两中布置方式:均匀装料和非均匀装料
均匀装料:整个堆芯采用相同富集度的燃料元件.在这种装料 方式下,寿期初堆芯的功率峰因子很大,堆芯中心区域的中子 通量密度很高,限制了反应堆的输出功率,这是均匀装料方式 的一大缺点。另一方面由于堆芯中心区功率密度很大,因而这 区域中的燃料消耗很快;而在堆芯边缘区域的功率密度很小, 因而这区域中的燃料消耗很慢。这样,在堆芯寿期末,虽然功 率密度分布己趋于平坦(如图9.8所示),但是己经快要换料 了。在卸出的核燃料中,许多燃料元件的燃耗深度很低,因此 反应堆的平均燃耗深度也很低,这是均匀装料方式的另一重大 缺点。基于这些原因,目前动力堆都不采用这种换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