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鸟、鱼、虫,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入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生分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
式。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齐白石一生的转变
3.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欣赏传统中国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难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体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收集资料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资料
教学构思与设计:
本节课是属于欣赏课,为了不使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氛围沉闷,教师采取课前让学生分成四小组:简介组,绘画图片组,篆刻组和诗歌组,这样充分发扬新课标中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能力,拓展了学习目标。其次,让学生比一比,画一画,做一做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完全能的融入课堂中,充分地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讲讲齐白石的典故,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氛围,并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齐白石。
教学流程
一导入(2分钟)
师:有位漫画家何君华先生画了这样的漫画,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讨论:(眼睛:嘴-虾,胡子:蝌蚪、山泉,鼻子:葫芦
帽子,山)(以漫画人物图片欣赏的形式展开英气学生的兴趣)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这个奇怪的人是谁呢?(想)这个人就是齐白石,那何君华为什么这样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齐白石。揭题:齐白石
二:展开
1.简介(3分钟):由简介资料组请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齐白石。教师讲从工匠到人
民艺术家的小故事。
2.初步欣赏感受(6分钟):师:那我们刚才看到漫画上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其实花
果虫草是齐白石最擅长的作画素材。
请绘画作品组来展示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分析《荷塘蜻蜓》师:荷花和蜻蜓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写意工笔)画面有什么效果?(虚与实的对比)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常见的物象在齐白石的绘画却出现栩栩如生的景象,是他长期观察、写生的结果,因此有一种亲切、自然而又质朴的亲和力,这也是齐白石的绘画吸引人的地方。
作品《不倒翁》学生欣赏讨论,说说自己的见解,教师简述画面背后的故事,反映齐白石怀赤子之心,热爱和平。
教师总结:齐白石专长画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用深情的笔,勾画出温馨简朴的生活气氛,注入了新生命:劳动者的精神。所以他的画更贴近生活。不管是什么阶层知识分子,农民都十分喜欢他的作品,这也正是齐白石绘画的最大特点——雅俗共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的特点。)
三:深入欣赏说说艺术的形成
1.师:听说齐白石小时侯经常在自家门前的小河沟里捉虾,离开家乡后的齐白石十分怀念,童年快乐时光,于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养了些长臂青虾,天天观察写生。(以讲齐白石在家里养虾的小故事合理过度,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
试一试:出示事物真虾,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画一画。要求不拘形式,自由创作,简单评价学生作品。后出示齐白石作品《虾》与事物虾和同学的虾进行讨论(同:生动,活泼,可爱齐:有虾腔,脚,须,节)(让学生试一试的方式融入课堂,调节课堂氛围)
学生接着分组讨论齐白石虾的特点(从虾的头、须、姿态等角度分析。)。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取舍提炼,齐白石平凡无奇的虾推向了艺术的殿堂,它比实物虾更典型更深刻了。这种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法则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师:齐白石是不是一下子就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呢?那么齐白石画虾又是经历一个怎样的创作过程?
请同学上台来对黑板上齐白石三张虾的图片进行排序,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中,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总结:第一阶段:画有点点外形的像。第二阶段从六十二岁开始,外形很像,但没有虾的动感和半透明的质感。第三阶段到六十六岁,用笔用墨变化增多,虾体开始出现透明质感和浓淡变化。到六十八岁时,他成功的运用“破墨法”在墨色未干之际加了一笔浓墨在头胸部的淡墨上,不但加重了虾的分量,也表现出了虾体躯干的透明。同时改进了虾的眼睛画法,两黑点改向外横。这就是他说的第三变——色分深澹。到八十岁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正如他自己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从生活的真实走向艺术的真实,也是齐白石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也为他在中国近代绘画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落实了本课的重难点)
师:偏偏有一个人对齐白石有质疑,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老舍。一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随手翻开一本书,看到查初白的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于是就请齐白石以此为题作画。(讲老舍对齐白石的质疑要求作画的小故事转折自然)同学们如果你是齐白石你会怎么画呢?
让学生简单地画一画。教师简单评价。
欣赏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师:同学们你们觉着齐白石的画跟你们哪里不一样?(没有画青蛙)那你们能感受蛙声么?(能)为什么呢?(有小蝌蚪)(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
原来,齐白石借用青蛙初生时的蝌蚪形态来表达诗中的意境,几只小蝌蚪从远处泉水中顺势而下,穿过石隙,没有蛙声胜过蛙声,把一句诗用绘画语言进行了形象的诠释。岩石故意用厚实的浓墨,而水使用细柔的线条,黑白相对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对比方式,齐白石在此处用得恰到好处。
师:那我们刚看了那么多齐白石的画,那他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博,爱,真,趣)
4.师:可是白石老人在谈到自己的艺术成就时,说过一句令人惊讶话:“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请篆刻组来简单地介绍,师总结: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我们看出齐白石虽是中外闻名的大画家,可是他没有看不起木匠的意思。他爱劳动,也爱劳动人民,所以他专为自己刻了“鲁班之子”、“鲁班门下”、“大匠之门”、“木人”、“木居士”等印章钤盖在自己的画幅上,他在为自己曾做过木匠而感到骄傲呢!
请诗歌组给出齐白石的作品,师生一起朗读,分享感受:清新质朴,感情真挚。(在美术课堂中加入其他学科的成分,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互渗性和感受不一样的美感)
四:回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