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doc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b429f2c850ad02de8041c8.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归上所述可以看出,新的编排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
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简易方程的安排,在内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册_中位数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册_中位数](https://img.taocdn.com/s3/m/f5e1903ab90d6c85ec3ac6f9.png)
爱凡杰学校—路蒙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 上的认识,会求给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中位数”与 “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到二者的 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 合理选择统计量。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 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40,142,145,150,157,160 (145+15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5 138 139 140 142 145 172
平均数: (135+138+139+140+142+145+172) ÷7 =1011÷7 ≈144.4(个) 中位数:140 结论:用中位数表示这个小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平均数: (9+12+15+17+21+30) ÷6 =104÷6 ≈17.3(个) 中位数: (15+17) ÷2 =32÷2 =16(个)
甲公司平均数: (4000+2000×2+1200×15+600×2) ÷20 =27200÷20 =1360(元) 甲公司中位数: 1200(元)
乙公司平均数:
答;用2.89代表这组数据更合适。
及以上 (3)如果2.89m及以上的为及格, 有多少名同学了,超过半数了吗?
答:及格的同学有4名,超过了半数。 (4)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杨冬的成绩2.94m,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2.74 2.78 2.83 2.89 2.90 2.94 3.06 3.52
(2.89+2.9)÷2
布置作业:
• 金榜小博士:57页
招聘启示
因工作需要,本公司欲招工作 人员几名,月平均工资2300元, 有意者面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3724720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a.png)
义务教育(yìwù jiàoy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小数(xiǎoshù)除法教材(jiàocái)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fāngfǎ)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2.本单元(dānyuán)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
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
![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https://img.taocdn.com/s3/m/41a994172e3f5727a5e962fe.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0~81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
学情分析: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过程:一、拼图游戏,思想渗透(割补法课前完成)二、创设情境,猜测方法。
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验证猜想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呢?拿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探究吧!教师用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再次小组讨论:①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②分别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你发现了什么?③分别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从图形的剪拼开始说出整个验证推导过程,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S=a•hS=ah四、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上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上](https://img.taocdn.com/s3/m/872675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9.png)
总结词
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素养
详细描述
语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才能 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上中,安排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内容,包括字词句的运用、修辞 手法、文学常识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语 言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教材 还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语言知识,让他们在探究中感受到语言 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地理知识
总结词
中国及世界地理概览
详细描述
介绍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分区及主要城市;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重要国家及城市、世界自然奇观及人文景 观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体功能
生物体通过各种生理过程 维持生命活动,如呼吸、 消化、循环等。
生物体适应环境
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地球与宇宙科学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部 分组成。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如天文学、 宇宙学等学科的发展。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昼夜和四季等 现象。
04
科学
物质科学
01
02
03
物质特征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具 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物质变化
物质会发生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如熔化、凝固、 燃烧等。
物质分类
物质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组 成进行分类,如纯净物和 混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等。
生命科学
生物体结构
生物体具有细胞结构,包 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 核等部分。
解决问题
实际问题解决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策略与方法
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f8881b5a0116c175f0e488f.png)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师: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并汇报一下。
(指名回答)生1:这枝铅笔的面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2:这条小鱼的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搜集的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搜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通过学生查、拼、摆、画、剪、找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
】二、探索活动,寻求新知师:生活中有许多组合图形,老师准备了3幅,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组合组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如果求它们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图一图二图三课件逐一出示图一、图二、图三,让学生发表意见。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队旗的面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图一: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加上长方形中间的正方形组成的,面积 = 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图二: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表格教案(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表格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d6d5021259eef8c75fbfb3c1.png)
电教第 1 节总第 80 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电教第节总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电教第节总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电教第节总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电教第节总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完整)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完整)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86ec7cfab069dc5122016b.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共16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共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ded7ceb50242a8956aece442.png)
实验舱
资源舱
请你根据观察到的图形,摆一摆。 (摆好放在盘子里)
从上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右面看 从正面看 从后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右面看 从正面看 从后面看
观 上面
上面
察
左面
到
的
面
拼
出
的 无数种
几种
立
体
图
形
不确定
上面 左面 正面
只有一种
确定
董凯杰
请第1、2小 组的同学
2
43
5
13
完成
(正面)
余晓宁 请第3、4小 组的同学 完成
(正面)
黄嘉璇 请第5、6小 组的同学 (正面)
完成
(上面)
(右面)
(左面) (右面)
(上面)
(后面)
实验舱
资源舱
有一个零
件是由一些小 正方体组成的
请你根据观察到的面,自己动手 拼搭零件吧。
正面
最多8个 小正方体
左面
上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少4个
小正方体
?
1
23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25b35154b73f242336c5f66.png)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P21---22例5例6。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分为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两种情况。
教材先安排学生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用4个例题来教学相关知识,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进行除数是小数的学习。
本节课学习的例5和例6就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例5的教学内容创设了老奶奶编“中国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在列出算式:7.65÷0.85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么计算。
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可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其原理是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一同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
为了便于理解,教材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怎样把除数变成整数;并且最后通过原来的竖式,说明简便的方法既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以及被除数的小数点。
说明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了两位。
例6教学的是一个数除以小数中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的情况。
教材通过学生提问“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
并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而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所以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
【学情分析】1、相关知识及基础:学生已有了以前学过“商不变的规律”作为铺垫,和前一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经验。
2、学习困难与帮助: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面对新知识的挑战,学生表现很积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2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2单元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b4aa8883d049649b6658b7.png)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第一板块——基本训练(2分钟)开门见山。
(1.口算。
6.5÷57.2÷4 9.6÷814×0.5 0.12×3 12.5÷52.笔算。
16.8÷12回顾,练习旧知识。
第二板块——新课【18分钟】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
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充分放手让生计算,适时观察,选对和错的两种竖式的同学上黑板板演,同时,做完的学生对照并讨论各自的方法的理由,在学生汇报时,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
第三板块——深化运用,巩固新知【7分钟】第17页做一做(2)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体会解决小数除法实际问题的喜悦。
2、结合竖式计算,回顾我们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8c5242a76e58fafab003d5.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标检测题检测内容:《认识负数》、《面积是多少》检测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评分 ____________、填空题(30分) 1、 一 13读作(),正三十六写作()。
2、 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中国最高的城市 --- 那曲平均高度高于海平面4500米。
海拔()m 印度洋上的岛国一一马尔代夫平均高度仅比海平面高 1米。
海拔()m3、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海拔高度是—11034米。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06年1月四个不同城市的平均气温如下表:请用阴影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四个城市的温度。
T-IF■'<3:T■■<s■■ IF- laaBHi ” ■ __ 1*0■J !W"二 亠 1-wu If — 出1w* M M—三■<?2 z ™一 i■o —™ —z9 =<n¥toHJMJ 丄”匚"I 」■O 二』1 —屯aa ti aO "1 — 口fink>a 年vi>■二哈尔滨天津 南京 广州5、高于海平面520米,可以记作()米;低于海平面136米,可以记作()米。
存入银行10000元一般记作()元,从存折中取出800元可以记作()元。
如果小明向东走50米记作+ 50米,那么一130米则表示小明向()走了()米。
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 15层;那么电梯下降9层,记作()层。
6、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1 I I I I I I 」I I I I I ■ I ■ 1 l I .; I ;-3 0 2;;7、甲处海拔-180米,乙处海拔-170米,两处相比,()处低一点,低()米;张阿姨两次从银行取钱,分别记作“―800元”和“―600元”,第()次取得钱多些,多了()元。
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
![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https://img.taocdn.com/s3/m/42baae94a8956bec0875e31f.png)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
教学年级:五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打下基础。
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一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做单位的数。
运用现实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
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并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知识的迁移列式并进行不同方法的计算。
在计算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是1、列竖式的数位不对,2、积的小数点点错。
为了让学生乐学,课件的引入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随着情景的变换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目标:1.、会观察主题图,并从图中找到信息。
2、根据主题图会提出问题并列式。
3、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4、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
5、在计算的过程中,养成估算的习惯,渗透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6、.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五、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e97100cc1755270722081e.png)
4092 4040 10000 24000 80640
2048 2048 4979 12012 39699
2044 1992 5021 11988 40941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家抛硬币试验情况统计图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抛硬币试验要求: 抛硬币试验要求 竖着把硬币放在10 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 1、竖着把硬币放在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 落在杯中,每人抛10 10次 落在杯中,每人抛10次 。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 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填 好试验报告单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4、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三、说教学程序
试验报告单
试验组 抛硬币 次数 正面朝 反面朝 上次数 上次数
第( )组
三、说教学程序
五年级小组抛硬币情 况统计表
组 别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7 8 9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第 10 组
合计
抛硬币的次 数 正面朝上的 次数 反面朝上的 次数
一、说教材
4、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 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具体过程, 从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作出简单判断。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对数学的积极 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意 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553a1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a.png)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2,处理练习二十四第2、5题及有关的做一做。
【课程标准】《植树问题》属于“综合应用”领域中的内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与教材分析】就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植树活动、上楼梯等“植树问题”的原型,只是对于很好的理解这个数学模型还需很多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掌握最基本的植树规律——“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两端都栽”和“封闭图形植树”等不同情形的“植树问题”打基础。
【学习目标】1、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非封闭图形中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生活引入、认识间隔。
1、生活中的植树问题(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谈话: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做事,而且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请举起你的左手。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隙?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间隔”。
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隙,也就是有4个间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小数乘小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小数乘小数》](https://img.taocdn.com/s3/m/ed44620ebb68a98271fefab8.png)
。进行小数乘整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0 8÷100 1 0 0 8.
讨论:为什么最后的1008要除以100?不除以100行吗?依据是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点积的小数点、小组比赛、反馈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积中的小数点的定位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三、进行比较,概括方法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进行比较,概括方法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本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一定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小数乘小数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可操作性强。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新授环节先后组织了两次有效的探究活动。.
两次开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口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点亮了教材细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负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负数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7cdfd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7.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教材分析: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里,“数与代数”领域要紧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差不多上自然数(0和正整数)。
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明白得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依照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练习一的第1~6题配合第一部分的教学,第7~10题配合第二部分的教学。
“你明白吗”介绍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形。
本课是第一课时,从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
学生已有的关于负数的生活体会,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中经常看到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
例1精心选择三个都市同一天的最低气温。
南京的最低气温刚好是0摄氏度,上海的最低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最低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是两个不同概念的4摄氏度,如何样用数学的方法分别表示这两个温度,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可不能发生混淆?由此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需要:查找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并区分上海与北京的不同气温。
教材把正数与负数结合在一起讲解,有利于突出负数的意义与表示方法,体会正数与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先讲零上4摄氏度与零下4摄氏度分别记作+4℃和-4℃,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它们使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
再讲“+4”与“-4”的读法,并通过“+4也能够写成4”初步把往常学过的那些大于0的自然数与正数联系起来。
例2用正数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
尽管学生缺乏海拔高度的知识,但“高于海平面”“低于海平面”等概念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十二生肖为鼠、牛、虎、兔、是()年。
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蛇年,2100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五单元目标检测题
班级姓名评分
一、填空题(29分)
1、48.073读作(),它是由()个1和()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2、四百二十点六三五写作(),保留整数是()。
3、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这两个计
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4、把1吨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一份写成小数是()吨,其中56份是()吨,
其中的129份是()吨。
5、380976^38万,口里可填的数字分别是()。
6、4.5里面有()个0.1, 0.45里面有()0.01。
7、一个数由9个1、3个0. 1和6个0. 01组成,这个数是()。
8、一个数的百位、个位和百分位上是5,其余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9、你会按要求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吗?
1306280000=()亿40450000=()万
10、将下列数先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再求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
8005600=()万 R ()万5500=()万 R ()万
430670900=( )亿 R ( )亿9954000000 =( )亿 R ( )亿
11、OOAAAOOAAA……左起第38个图形是(),前38个图形中有(
)
个O,有()个
二、精挑细选(6分)
1.9.999……保留两位小数是()。
A 10
B 9.99
C 10. 00
3、 •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5.0, 这个数最小是( )
4、 5、 A 、4.99 B 、5.1 C 、
4.94
D 、4.95
L8等于(
)个白分之
A
、18 B 、180
C
、
1800
D
、1.82.
下面各数,把0都去掉大小不变的数是(
)o
A 、
470
B 、
7.04
C 、
4.70
D
、
4.070
6、
乂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
千米。
A
、1.3
B
、2.2
C
、0.4
D
、0.2
4.3-0. 03 = 7. 5—4. 05 = 8-6.7 =
12.6-7.3 =
7. 7+3 =
10.5 — 5 =
9. 2+8.9 =
0.8-0. 48 =
10. 98+8. 43
42.5-3. 85
16. 83—4. 192
(请验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2 + 2. 9 + 0. 18 + 9. 1
9. 3 + 4. 8-6. 3
13. 35-4. 68 + 2. 65
肖强早上从家到学校去上学,要走1.1千米,他走了 0.2千米后,发现没有戴红领巾,
三、看谁算得快(4分)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26分)
1、列竖式计算。
(8分)
7. 54-2.37-4. 63 3.4+2. 8-3. 4+2.8 59. 32- (10.8+4. 32)
五、解决问题(35分)
1、江河区原有人口8. 3万人,比江宁区少1.5万人,现在两个区合并成一个新城区,现在新
城区一共有人口多少人?(4分)
2、五(3)班同学体育课上进行50米比赛,王亮用8秒,李华比他慢0. 3秒,赵波比李华快
0.25秒,你知道他们三人的名次各是多少吗?(4分)
3、粮店运来一批大米,卖出了3. 24吨,又运来5. 6吨,这时粮店还有大米37. 8吨,粮店原有
多少吨?(4分)
4、2013年11月1日是星期五,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2014年元旦是星期几?(4分
小汽车
小帽子布娃娃电话(1)小汽车比小帽子贵了多少元?(3分)
(2)电话比小帽子和布娃娃的总和贵还是便宜?相差多少钱?(3分)
6、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差是5,如果被减数减少0.53 ,减数增加0.53,现在的差是多少? (4分)
7、甲乙两数的和是13.8,乙内两数的和是13.7,甲丙两数的和是12. 5O甲、乙、丙各是多少?(4分)
8、小明把自己的积蓄的硬币按“3个1元、1个5角、4个1角”的顺序排成一排。
(5分)(1)第50个硬币的面值是多少?
(2)如果这排硬币一共100个,那么这些硬币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