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瓷的残缺之美

合集下载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是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在艺术作品或人物中,不完美、不完整、甚至是破碎的部分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美感。

它突破了传统美学追求完美和完整的范畴,使人们对于美的认知更加全面和多维。

残缺美在视觉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例如中国古代的瓷器。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破损或瑕疵,但这并没有使瓷器丧失价值,反而增添了它们独特的美感。

一种常见的瓷器修复方式是用金属填补破损的地方,形成金瓷效果,从而使瓷器的残缺处显得更加特别和美丽。

这种修复方式并没有掩盖瓷器的破损痕迹,而是将损伤部分与原有的瓷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残缺美也可以体现在人物形象中。

有些人因为身体的缺陷或受伤导致外表不完美,但这并不能妨碍他们散发出的魅力和美丽。

残缺的身体壮烈、受伤的面孔透露出坚强和勇气,使人们对其产生共鸣和敬佩。

中国古代的残疾诗人陆游就以其一只只残缺的手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他对生活坚持的态度和对美的独特感悟。

残缺美还可以在音乐作品中得到凸显。

音乐作品中的某些不和谐、短暂或不完整的音符或音乐元素,往往能够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

它们给作品赋予了独特的节奏感和情感色彩,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和深入人心。

例如某些著名的钢琴曲,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中的不完美和遗憾,正是这种残缺带来的痛苦和欢乐,使这些曲子变得令人难以忘怀。

残缺美揭示了美学领域的一种全新的审美观。

它告诉人们,美并不完全是指完美和完整,而是可以在缺憾和瑕疵中找到,更是一种超越表面的内在魅力和独特性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完美,但残缺美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美的角度,使我们更加理解和欣赏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看似不完美的事物和人群,从而使我们的审美境界更加丰富和开阔。

残缺之美并且价值不菲的明代瓷器标本

残缺之美并且价值不菲的明代瓷器标本

残缺之美并且价值不菲的明代瓷器标本残缺的文物常有更动人处,一件完满的瓷器作为整体存在时易于让人忽略其局部的美——其釉色之灿烂、其胎体之厚薄、其雕纹之精致与所绘花色之润泽繁复。

这些瓷器身世坎坷,在朝廷派去的督陶官的严苛审视之下,为了不让帝王使用的瓷器流落到寻常百姓的手里,所有官窑的贡余品、有瑕疵的次品将一律集中打碎,就地掩埋,这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帝制的尊严、保证了官窑的水准,也正如我们后来看到的,存世精美完整的官窑瓷器凤毛麟角。

那些被当即打碎、未见天日的和在时间中被“折叠”的瓷器也储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如新发现的宣德、成化瓜皮绿釉器,发色鲜亮,很有该时代的代表性;而同样是颜色釉的一件蓝釉刻应龙纹缸,体量巨大,外壁及口沿上施蓝釉,内壁施白。

外壁肩部及近底处均刻卷草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则为暗刻海水应龙纹,可见应龙舞于海浪之中,浪花翻卷。

外壁口沿处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排的楷书款。

现场的一件宣德斗彩残件小而精美,可能是梅瓶盖之壁。

通体施釉,外壁下端饰一周青花卷草纹,腹部以青花五彩饰莲池纹,釉上填色处可见釉下刻线;以矾红彩填绘莲花,以绿彩作莲叶、浮萍等穿插其间,并以青花勾勒出水波纹,动感十足。

蓝釉刻龙纹缸宣德斗彩残件自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朝廷即在景德镇珠山设陶厂(建文四年更名为“御器厂”、清代更名“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直至清代最后一朝宣统止,几乎历朝都沿袭这种制度。

陶厂、御器(窑)厂或由地方官监管,或由皇帝亲自选拔官员派往督造。

厂内汇聚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按照宫廷要求和所发给的设计样本,采用最优质原料、大量烧造至精至美的瓷器。

虽然选中的瓷器被源源不断地运进皇宫,但日常使用,改朝换代,历经沧海桑田,总会被损耗一部分,致使传世明代御窑瓷器不可能全面反映当时御器(窑)厂生产的信息,因此,人们寄希望于对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便获得更多信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以珠山为中心的景德镇市政府大院基本建设工程,先后发现明代洪武至万历朝御窑瓷器落选品、废品和部分窑炉遗迹,经过抢救性发掘,获得数以吨计的御用瓷器落选后被打碎丢弃的残片和窑具标本,粘合复原出1400多件明代御窑瓷器,对深入研究明代御窑产品和生产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

陶瓷艺术的神采和意韵,只有通过对造型、装饰的整体去审视,才能体味其中奥妙意味。

它是以线性结构组构造型姿态进行釉彩装饰,完成如诗般意境的创造。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审美旨趣,蕴涵着民族文化精华,表现了东方艺术风采,具有永恒的美。

本文就对陶瓷的艺术之美进行阐述。

标签:陶瓷艺术;艺术之美;审美艺术;残缺美一、陶瓷艺木设计之美陶瓷的美有很多种,首先我们看一下它的设计美它的塑造是由土、水、火等基本材料构成的,所以要想塑造完美的陶瓷,需要掌握水土的揉合性、流变性及烧结性同时还要驾驭材料注重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呈现完美的陶瓷形态所以它的设计美主要体现在材料、造型装饰、工艺等众多方面,在材料方面,陶瓷需要水、土、火的有机结合,在设计时要良好的把握材料,了解材料,运用材料,同时还要掌握火的的运用,因为在最后一步,火的烧结对陶瓷的形态很重要,掌握好温度和湿度,才能达到那个切合点,产生“鬼斧神工”的完美效果,在造型方面,我们知道事物越简单,越具有特色美陶瓷也不例外,陶瓷简单的造型通常更能体现审美意趣,更具有宽广性和包容性因为它的简单造型给我们的感觉是确定、具体和可触摸的,它概括性的诊释着它的外在美,设计和制造出美丽形态的陶瓷器型拿一个将军罐造型来说,其外部形态非常简单、明确,主题一目了然同时又从它外部能了解到厚重底部的庄重威严;肩部上升性;腹部横展性;下腹崇高性整体造型显得很端庄、威严和稳重,方圆旨有、起伏不一、完全一件天然成品,很自然、所以这款造型在视觉和触觉,都会让人感到清新和快乐。

二、陶瓷艺术造型的形体美陶瓷艺术造型形体之美具有着广泛的含义。

从器物功能上说,它应该从属人体工程学;从材料上说,它应符合材料成型、复制、烧成的特性;从造型上说,它应遵从力学原理及泥性。

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进而达到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审美要求。

陶瓷艺术造型,无论单纯还是复杂,在形式处理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之间,应取舍得当,使整体统一合理,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照应。

“残缺”与“再生”——裂痕技法在陶艺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张力探索

“残缺”与“再生”——裂痕技法在陶艺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张力探索

“残缺”与“再生”——裂痕技法在陶艺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张力探索摘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本身的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极其丰富,而“裂痕”作为一种当代艺术肌理语言在陶瓷上亦有其独特的魅力。

然而,当今大众对于这种肌理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裂痕的双重性质,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陶艺中的表达方式,本文以陶艺裂痕肌理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这种语言在陶艺中的破坏性和创造性表达,并分析这种表达对观众参与的影响。

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笔者希望能够拓展对陶艺中龟裂肌理表达的认识,并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陶艺;裂痕肌理;残缺;再生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4)01—011—(03)"Incompleteness" and "Regeneration" — Exploration o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Tension of Rift Technique in Ceramics Creation0 引言裂痕在陶艺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在研究生阶段的陶艺学习中笔者开始接触到以“裂痕”为表现形式的创作方式,同时也看到了很多陶艺作品中的“裂痕”元素,它们或为泥性的表达,或为表现某种情感,这种元素所带来的线条感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极具魅力的。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裂痕技法概述,裂痕的“残缺性”,裂痕的“再生性”,“残缺”与“再生”之间的艺术表现张力,裂痕技法的精神意义五个方面展开对陶艺裂痕技法的艺术表现张力的探索,拓宽陶瓷作品的审美形态,并为陶瓷艺术在自然美学中的创新实践提供启示和指导。

1 陶艺创作中裂痕技法概述在广义上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某些纹理,这些纹理兼具视觉与触觉双重属性,同时它们还具有某种规律性与节奏感,这些特质能够带给观者丰富且奇妙的体验,也正因此,肌理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

陶瓷之美优美散文

陶瓷之美优美散文

陶瓷之美优美散文一、中国瓷器一、一张精致的名片去景德镇,冲着那里的瓷业。

一直以来,它成为我心驰神往的地方,满怀着神秘。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无论玲珑剔透、轻盈细致的套盘,还是圆圆胖胖、稚稚拙拙的碗盏,都那样生动可爱、楚楚动人。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瓷器,偶若遇见景德镇的产品,对着底部的印记,大人们会郑重其事地介绍一二,话语中透着赞赏与崇敬。

也曾几回,将一些瓷器附在掌心,立在案头,摩挲,端详,相看两不厌。

瓷器无语,人也无语。

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古称昌南镇,因其陶瓷闻名,外国人径直用昌南的读音(chāng nán)称呼中国,即China。

正如尼罗河畔的金字塔,让人们知道了古埃及,如今一说到埃及,人们无不油然想起金字塔。

又如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泰国人妖,许多人因之知道了泰国,并乐不可支地趋之而鹜。

景德镇,恰似引介和展示中国的一张精致的名片,任所有的骄傲镌在瓷器上。

二、在火中涅盘在浮梁瑶里古镇附近的“陶花源”,一处古代龙窑遗址。

龙窑依山傍水,像一条巨龙,身长20余米,腰宽两米多,“龙头”高翘望着苍天,“龙尾”低伏,紧贴地面。

从窑里挖出的泥土,干燥而金黄,带着“火”的颜色;那刚出土的瓷片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瓷器来自泥土,似乎为了赶赴一场前世的约定,完成一次生命的燃烧。

铸铁成钢,寒梅吐香。

即便是一抔普普通通的泥土,只要敢于锻造,勇于磨练,甘受熬煎,就可以升华自己。

一次炼狱,或许就是一次涅盘。

感谢火。

有了火的锤炼,泥土有了筋骨,修得如玉的瓷器。

纵然哪一天,她可能被碾成碎片,但经由火中,红过、紫过,也生而无憾。

三、生命来自泥土上古时期,女娲因为大地的冷清而感到孤寂,灵机一动,用泥土仿照自己制作了“人”,进而创造了人类社会。

几千年前,据说因为一场偶然的火灾,将景德镇特有的“高岭土”烧成了瓷器。

人与瓷器共同作为来自泥土的奇迹和杰作,带来无限生机与趣味。

没有人类,地球将会黯然失色;没有瓷器,人类也将减少几许美感。

描写破碎的陶瓷的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破碎的陶瓷的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破碎的陶瓷的句子唯美(篇一)描绘破碎的陶瓷,珍贵而又脆弱的艺术品,需要细致入微的句子来表达其唯美之处。

以下是超过50句的描写破碎的陶瓷的句子,希望能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1. 在阳光的抚摸下,陶瓷的破碎处流露出一种悲壮的美感。

2. 碎裂的陶瓷散发出一种不同寻常的虚幻美,仿佛是时间的留痕。

3. 每一个破碎处都透露出陶瓷曾经饱含着的力量与优雅。

4. 破碎的陶瓷就像是一颗散落的星辰,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5. 脆弱而坚韧的陶瓷,其破碎之美已经超越了完整时的绝艳。

6. 碎片的曲线和线条交错纠缠,形成一幅艺术性的拼贴画。

7. 每一个破损处都如同一次痕迹般,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8. 破碎的陶瓷是一次完美的失败,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

9. 洒满地面的陶瓷碎片像是一片片美丽的花瓣,凋零了的生命。

10. 破碎的陶瓷仿佛是一首残缺的诗,丢失的章节被时间填补着。

11. 破碎处的纹理犹如一幅抽象画,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想象空间。

12. 破碎的陶瓷像是被风吹散的音符,散发着一种悲伤而美丽的音色。

13. 破碎处的光线透过陶瓷碎片的缝隙,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14. 碎片之间微妙的角度和距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几何美感。

15. 破碎的陶瓷仿佛是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古城,屹立在过去和现在之间。

16. 陶瓷的破碎处仿佛是一条流淌的河流,承载着岁月的川流不息。

17. 破碎的陶瓷呈现出一种纯净的脆弱,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和瞬息。

18. 破碎的陶瓷透露着一种残缺之美,无法完整却更显珍贵。

19. 碎片之间微小的缝隙像是一座隐秘的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20. 破碎处的陶瓷散发出一种沉寂而深沉的美感,仿佛寂静中的低语。

21. 碎片的边缘细腻而光滑,那是岁月的淬炼和时光的抚摸。

22. 那些破碎的陶片仿佛是一抹抹晶莹的泪珠,凝视着过去的回忆。

23. 破损的陶瓷是岁月的见证,它记录着曾经的美好和痛苦。

24. 破碎处的陶瓷仿佛是一颗颗心灵碎片,致敬着逝去的时光。

浅谈现代陶艺造型中的残缺之美

浅谈现代陶艺造型中的残缺之美

浅谈现代陶艺造型中的残缺之美作者:周颖熊凯丽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在现代陶艺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中,有些创作者会有意识的使陶艺造型出现缺失,令该陶艺作品最终成为一个阴阳统一、虚实结合、内外相衬的有机整体。

这种对现代陶艺造型所进行的有意识、有规律的破坏一般体现在现代陶艺作品体表方面的残像、口沿方面的残像以及形体方面的残像。

本文将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认真讨论,并对现代陶艺造型中残缺语言为欣赏者带来的心理美与视觉美进行总结。

关键词:现代陶艺;造型;残缺;创作现代艺术思潮在某些方面颠覆了人们以往较为传统的艺术观念,现代陶艺在受到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之后革新了传统陶艺,在现代陶艺的创作过程中极为推崇传统陶艺中所认为的缺陷与瑕疵。

造型的残缺之美与装饰的残缺之美即为现代陶艺的残缺之美,主要包括起泡、龟裂、缩釉等等,通常来自于现代陶艺创作者对火焰、陶艺装饰及釉料缺陷之美的完美运用。

一、现代陶艺造型中的残像(一)体表残像体表残像所指的是创作者在现代陶艺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中通过合适的技巧与方法来促使现代陶艺作品胚体表面形成部分残缺,以丰富现代陶艺作品的表面肌理,使其富有变化,令作品欣赏者可感受到作品为其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予以作品欣赏者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挤压法、刻划法、切割法、干裂法、镂空法、撕裂法、划破法等均属于创作具有体表残像现代陶艺作品过程中利用率较高的技术与方法。

现代陶艺创作者需以自身实际的作品表达需求与创作意图为依据采用一种或几种适宜的技法来装饰胚体,通常可利用划破法、干裂法、挤压法等来创作较为随意的现代陶艺体表残像,利用切割法、雕刻法、镂空法等来创作有一定规律可徇的现代陶艺体表残像。

(二)口沿残像口沿是陶艺作品造型的一项基本元素,也是陶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可塑造成完整而平滑的边缘线与残缺的边缘线。

现代陶艺作品残缺的口沿边缘线可使以往简单、单调的陶艺口沿线条变得更加流畅、灵动且富于变化,仅通过对陶艺作品口沿处部分线条进行更改即可造就一件极具个性的现代陶艺作品,使陶艺作品更加灵活、生动。

现代陶艺造型中的残缺之美

现代陶艺造型中的残缺之美

文化长廊现代陶艺造型中的残缺之美袁呈燕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摘 要:现代陶艺创作中,造型的有意识缺失,最终形成虚与实相结合,阴形与阳形相统一,内形与外形相映衬的有机整体。

这种有规律有意识的对造型进行破坏,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上来说,有口沿的残像、体表的残像以及形体的残像三个方面,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总结出现代陶艺造型中残缺语言带给受众的视觉美和心理美。

关键词:现代陶艺;造型;残缺;创作作者简介:袁呈燕(1987.2-),女,湖南株洲人,三亚学院艺术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方向为陶艺理论与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176-02现代陶艺受到现代文化思潮与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继承传统陶艺的基础之上,却又摆脱了传统陶艺某些既定观念对创作者的束缚,以追求张扬的自我个性,充分表达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并以此强化作品的艺术语言。

陶艺家通过陶艺作品反应出个人内心的世界以及对现实社会等的思考。

泥土作为陶艺作品最为根本的载体,通过陶艺家的制作与装饰,结合陶艺家的现代观念,最终展现给受众们以全新的陶瓷艺术。

所谓残缺是相对于完美而言,在生活中,我们都力求避免所谓的残缺不全,都期望事事圆满,然而事实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时间不能永远定格在美好的瞬间,因此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等等。

然而在艺术之中,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曾说过“残缺也是一种美。

”在艺术创作中,将残缺的理念融入到作品之中,突破其完整的形体,有时能收到更大的想象空间,使得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更大的升华。

在传统雕塑中,我们都知道断臂维纳斯与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像,维纳斯因为其残缺不全的身体而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巴尔扎克像因为被截断的双手而变得更加简练。

我国的现代陶艺在继承了本国传统陶艺技艺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现代陶艺在精神上追求自我的内在表达和个性的反映。

在物质上追求泥土、釉料、柴火等的浑然天成。

修复艺术残缺之美:锔瓷

修复艺术残缺之美:锔瓷

修复艺术残缺之美:锔瓷“真不敢相信一堆破瓷片经过修补能恢复成一个完好的茶杯,而且滴水不漏,还多了几份装饰韵味!”这是某玩家给我们展现的手工绝活——“锔瓷”。

修补完毕的紫砂壶和茶杯,杯子上的裂缝处布满金色的锔钉,光滑细致,流畅华美,虽残缺但不失其美,亮晶晶的锔钉让瓷杯平添几分韵味,呈现出一种“残缺美”。

什么是“锔”“锔,其表为修复之艺术,其内乃圆容之人生。

”“锔活”是过去修补锅碗盆缸等家用器皿的手艺,归属于古老的民间七十二行,这一行当产生的年代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考证,但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艺匠人的形象,说明这项手艺至少在宋时就已存在。

几百年的传承,这“锔活”两字,承载着太多人的坚守。

妙手工艺:锔瓷锔瓷是一门细致的手工活,紫砂壶的壶壁比较薄,有的仅1毫米。

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个人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锔得不结实;用力稍大,壶壁钻透,茶水会渗出。

手工捶打百余次,茶则凹凸的肌理初现,这种触感,往往最能诠释手作精神的拙朴与可贵。

另外,除了基本的修补,如何给这些获得新生的器物赋予新的意义,则是更深的学问。

若是简单地修复,那是匠活,修复了还有新的观赏把玩价值,这才是艺术。

每一只破损的物件到了手上,都要仔细琢磨一番,如何进行巧妙修补,再创作。

一只瓷杯的杯口外缘崩掉了,打了一张荷叶状的铜片将之包裹住,然后在杯底的裂缝交叉处打上一枚鱼形的铜钉,倒上茶水,“鱼”仿佛在水中游弋,而杯口上的“荷叶”与之呼应,意趣盎然。

破损的玉器打上锔子,味道也是别有一番。

除了锔艺,手工是对时间的尊重与敬畏,不像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的器物,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内涵。

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完全沉浸在手工制作和传统技艺的快乐中,乐此不疲。

现代社会里,许多传统手艺都逐渐被人忘记,濒临失传,其实这些传统文化里有着很深的人生智慧。

锔瓷是一门成人之美的手艺,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就像是修复了一份破损的情感。

[之美,陶瓷]论陶瓷的残缺之美

[之美,陶瓷]论陶瓷的残缺之美

论陶瓷的残缺之美米洛斯的维纳斯,作为世界女性艺术美的典范,因其芳臂残断给受众留下了丰富的想像和创造的空间,从而平添了无穷的魅力。

受众带着遗憾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像不断地为其续接臂膀来实现每个人想像理想中的完美,不同的期待视野也进一步拓宽了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内涵,其艺术形象由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双重创造而完成,反而使古老的维纳斯具有现代艺术的意义,让古老的艺术形象呈现出现代的风采和永恒的魁力。

完美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但不太完美的东西在人们生活中却往往遭到丢弃。

作为陶瓷的保护者,Bouke de vries 面临着很多馆藏器物日常基础完善的问题,但即使是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细小的裂纹,一个小小的边缘缺口,都会让这些原本宝贵的东西变得几乎毫无价值,甚至不值得去花费资金来进行修复。

在很多有缺憾的陶瓷对象中,它们虽然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地方,但它们却包涵了很多种制作和生成的方法。

虽然它们当中有英国皇家伍斯特瓷器、康熙朝瓷器和法国塞弗尔瓷器,但仍然很容易被丢弃到历史的垃圾箱之中。

此外,Bouke de vries 还发现即使当一个器物值得恢复,但拍卖市场的繁荣却让一些拥有者尽可能多地隐藏其损害。

Bouke de vries 会想,维纳斯尽管失去双臂却还是让人崇敬的,那它们为什么不可以?Bouke de vries 即将这些被偶然损坏而后回收的陶瓷碎片作为其作品中主要的表现材料。

虽然人是趋同完美心理的,但 Bouke de vries 的作品却不是重建它们,而是解构它们,不是隐藏它们,而是强调它们新的身份。

如《解构茧形罐》中,作品主体为一件破损的汉代茧形罐,de vries 没有按照常规思维将它们组装成型,而是放大了破损之间的距离,让内部形成一种扩张的力量,复合介质所制成的蝴蝶,轻巧精致,和厚重的罐体形成对比,它们随着罐体向外延伸的力量,让我们不由地想起了那强大的蝴蝶效应。

Bouke de vries会利用他保护者的技能来为它们增添新的属性和新的价值,来推进它们的故事。

论陶艺的残缺美

论陶艺的残缺美

论陶艺的残缺美
陶艺的残缺美是指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瑕疵、缺陷或损坏,使作品呈现出非完美的美感。

这种美感源于自然、简约、朴实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破釜沉舟”的精神有着相似的意义。

在陶艺中,残缺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而完美的作品则可能显得枯燥乏味。

一些艺术家甚至会故意在作品中留下一些小的缺陷,以突出作品的特别之处。

同时,陶艺的残缺美也代表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内涵。

它可以表现生命的脆弱和不完美,也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忆和思考。

在当今快节奏的世界中,人们需要更多能够让他们深入思考和感受的艺术形式,而陶艺的残缺美正是一种这样的形式。

因此,陶艺的残缺美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哲学观念的体现。

它能够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丰富性。

描写瓷器残片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描写瓷器残片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描写瓷器残片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瓷器残片是一种带有历史沉淀的美丽艺术品,它们将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静谧相融合。

用唯美的句子描绘瓷器残片,可以将读者带回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中。

下面是100句描写瓷器残片的唯美句子。

1. 那些碎裂的瓷片,仿佛是迷失在时间长河中的瓶中诉说的故事。

2. 碎裂的瓷片如同繁星坠落,散落在寂寞无边的时间荒野里。

3. 瓷器残片在岁月的刀锋下,变成了流淌出来的历史之泪。

4. 碎瓷断玉,残片散落,负载着千年岁月的温暖和痕迹。

5. 在瓷片的缝隙中,蕴藏着文明的灵魂和千年的风云。

6. 那些瓷片,似乎是所有流逝岁月的见证者,守护了时光的秘密。

7. 瓷器残片的美,是沉静中的优雅,是残缺中的完美。

8. 残破的瓷片因为岁月的磨砺,焕发出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美感。

9. 碎片携带着过去的光辉,将它们重新拼接,成为一段动人的历史。

10. 那些瓷片撞击出的音符,是时光流转中绽放的歌唱。

11. 瓷器的残片,好像是梦中的雨滴,轻柔地跌落在世界的指尖。

12. 瓷片的美,是历尽沧桑后的残妆,是岁月雕刻过后的芬芳。

13. 缀满瓷破残碎的碎片,仿佛点缀在时光画卷上的明星。

14. 瓷片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述说着流年的故事。

15. 每一块瓷片都像是一个失落的记忆碎片,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与想象。

16. 瓷片之美,不在完美,而在于那些痕迹般残缺的美妙。

17. 手握瓷片,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脉搏,感受到了岁月的柔软。

18. 碎片掩埋着故事,温婉又不舍地将一段历史喃喃私语。

19. 瓷片的微光如流星一般闪耀,像是在宇宙中刻下了一段永恒之美。

20. 用碎片拼接成完整的瓷器,仿佛是生活的一次转身,将过去的珍贵带回现在。

21. 星星般的瓷片散落在历史的长廊中,为过去奏响一曲静谧的交响乐。

22. 瓷器残片好似古老的碎梦,将流年的痕迹嵌入岁月的回忆。

23. 碎片在时间的缝隙中跳跃,它们是美丽与沉默的见证者。

24. 瓷片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光芒,无需言语,便能勾勒出辉煌的历史。

残破也是一种美的句子

残破也是一种美的句子

残破也是一种美的句子1.那些残破的墙壁,上面的石灰已经脱落,砖石裸露在外,仿佛是在展现岁月无情的痕迹。

阳光投射进来,破败的窗棂上映出深深的寂静。

2.破碎的美感,就如同落日余晖,消逝却让人怀念;就如同断臂维纳斯,残缺却充满想象。

3.碎裂的陶瓷,折射出一种深沉的美学,那种无法复制的残缺,让人怦然心动。

4.往事再好。

也像一道柔美的伤口。

它美的凄迷。

但每一段都是有伤口的。

5.在城市的角落,那些残破的老房子孤独而坚固地矗立着,它们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依旧保持着一种沉默的力量。

6.残破的窗户让寒风透进来,使得房间变得寒冷。

7.回忆是一把无形的刻刀,将那些美好的时光雕刻成残片段。

8.凋谢了的美,逝去了的爱,昨日的种种,已在我心间划下了一道伤痕,今日伤好了,但划痕却依旧还在…9.紊乱的记忆,像碎片一样,划破皮肤,殷红的血液喷涌而出。

10.记忆里,那个曾经的乐园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11.破碎的玻璃,虽然失去了完整性,却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让人赞叹不已。

12.一场错逢与眉目清雅,肤若残雪,十八的'的艺,擦肩在那个转角。

13.即使苟延残喘,我依然用我破败的余生,护你一世周全。

14.醉黄昏,又是一抹残阳。

正如我的人生,只剩一具苟延残喘的皮囊。

15.这把椅子已经破烂不勘,弹簧外露,布料也磨损不堪,原本的华丽装饰也模糊不清,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历史和岁月的沧桑。

16.岁月叵测,如一把隐形利刃。

刀刀割在身上、心里,不见血,只觉痛。

可留下的疤,是终生也无法淡灭的。

17.一幅幅残破不堪的画卷,映衬出历史的沧桑。

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如今已成为一缕缕尘埃,散落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18.破茧是为了寻找生命的花朵,用一身的美丽,用一生的痴情,短暂的生命不曾放弃过。

19.破碎的美感,有时候并不需要完整的表现,只需要那一刹那的璀璨就已经足够了。

20.缺憾必须依附于完美,独存的缺憾岂有美丽可言,天残地阙,是因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补天的改造的涂痕。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是一种富有哲理的美学理念,它并非完美的美,而是源自于缺陷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完美视为美的标准,但残缺美却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种美的可能性。

残缺美是一种超越了完美的美学观念,它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审美观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遭遇挫折和失败,生活中也不乏不完美和缺陷。

而残缺美告诉我们,即便是有缺陷的事物,也可以表现出独特的美感。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可以从残缺美中汲取力量,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不完美之美,从而更加豁达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残缺美告诉我们,缺陷并非一定是缺陷,而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在,这种美学观念在指引人们更加积极地对待生活的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慰藉。

在艺术领域中,残缺美被广泛应用,赋予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在古代中国,有一种名为“破釜沉舟”的军事策略,意为“破坏掉退路,只有胜利或死亡”,这种军事策略在历史上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而在艺术作品中,这种残缺美的表现形式也得以体现,例如陶瓷艺术中的“金疮银瘤”,在瓷器上有意留下一定的缺陷,使得作品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这种残缺美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更是对完美的挑战和突破,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残缺美中发现美的意蕴。

比如一个不完美的花瓶,因为一处细小的裂痕而显得格外有灵性;一张略带瑕疵的油画,因为画家的心意和情感而显得更为丰富。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残缺美并非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感悟生活的方式,一种对美的理解与追求。

当我们学会从残缺美中感悟生活,我们就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也会更加懂得珍惜每一份美好。

残缺美也反映了人类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事物本身独有的魅力和色彩。

而残缺美则提醒我们,完美并非绝对,缺陷也可以是一种美的表现。

残缺美的意蕴在于它告诉我们完美并非是唯一的美,而是一种对美的多元理解和体验。

浅谈陶瓷缺陷的审美

浅谈陶瓷缺陷的审美

浅谈陶瓷缺陷的审美陶瓷生产历来都把制品的表面肌理和形态的完美无缺作为最终追求的目的。

陶瓷生产制定有严格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泥料上最求高纯度、高细度和高白度;釉色上追求纯净、光洁、平整和细腻;装饰上尊崇高度理性、冷静的装饰规范,追求操作上的完善和造型上的规矩和严整等等。

而对于制品表面的缺陷,即对于那些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表面缺陷和变形的形体以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表面缺陷都加以否定和排斥。

作为工业化陶瓷生产,追求制品表面的完善肌理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受这种工业技术理性的完善肌理观的束缚,传统陶瓷艺术创作也往往把追求作品表面的完善肌理,当做唯一的最高价值标准。

而把不符合技术、不合规格的缺陷肌理排除在艺术表现手段之外,使缺陷肌理潜在的丰富品质未能开发出来,从而限制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更广阔、更深入的交融对话。

随着人们生活和审美趣味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期待着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更自由的感情表现和更丰富的情感激发,而不满足于将作品表面的完善肌理作为千篇一律的最高审美标准。

为适应现代人的丰富自由情感和更深层次的审美要求,现代陶艺创作充分注意和利用缺陷肌理在艺术表现中的意义和价值,显露出长期被技术理性遮蔽的缺陷肌理的审美品质,从而为陶瓷艺术表现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内心的观念情感化为二度和三度空间形式的艺术,它诉诸于视觉和触觉的表面肌理,虽然也把“完善肌理”作为其追求的外在审美样式,但并不是唯一追求的样式;相反,还运用“缺陷肌理”以获得另一崭新的审美样式。

可以说,现代陶艺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不少是在运用缺陷肌理的前提下获得的:在材料方面,它不问粗细优劣,而强调和关注质地个性;在工艺方面,常常有意识地利用反技术的缺陷肌理;在装饰制作方面,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痕迹;在造型方面,它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对称比例,而重视发掘各种空间形态的潜能,甚至有意造成残缺变形和透空的形态空间。

虽残犹珍:残缺瓷器欣赏

虽残犹珍:残缺瓷器欣赏
法国最近还拍出一只残器乾隆粉彩抱月瓶,42万欧元落槌, 再看美国这只, 无论是尺寸以及路份, 绝对不在法国抱月瓶之下, 然而11万美元落槌, 难怪即刻付款提货,快,狠, 准!
在过去, “要收就收完整的”,这是国内收藏投资者的传统理念。收藏者一般以器物完整无缺为准,对于伤残器向来不屑一顾,这其实是十分遗憾的。其实伤残器同样具有独特的收藏意义与价值,尤其是精残器——器型基本完整、工艺水平一流、材质精良、只有微小瑕疵的藏品,它们的历史、文物、艺术、研究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那些可以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珍稀器物,升值率则更加可观。另外,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的残器,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为最佳,这些残器既易于修补,又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对伤残器的处理也是一门学问。一些伤残器在经过藏家的改头换面后,又变成了新的很有价值的古玩。
北宋钧窑紫斑碗修复件,属于残器碎拼,直径14厘米 ,2020年7月25日纽约佳士得网拍,估价1.5-2.5万美元,最终仍以18.8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约130万。
什么样的伤残器有收藏价值?
伤残器虽然有收藏价值,但也不能见什么收什么,要尽可能地选美选精,选择那些器型美、纹饰美、工艺精和产地正的残器,以确保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并能在经济方面保值增值。
以古瓷为例,明以前的古伤残瓷器、明清官窑伤残瓷器、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器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
此前,2021 12 月, 一件乾隆粉青暗刻粉彩开光双耳瓶在欧洲一家小拍行以200/300欧元的的估价吸引众多国内买家争相竞逐, 最终以27万欧元落锤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家以及藏家认可, 虽然此件乾隆残器残损情况严重, 但依然不影响我们欣赏乾隆朝高超的制瓷工艺, 然而, 美国这只却只有1/3法国拍出残瓶的价格, 漏不漏一目了然, 恭喜买家!

现代陶艺造型的残缺美

现代陶艺造型的残缺美

作者: 董琛
作者机构: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美术大观
页码: 70-7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0期
主题词: 现代陶艺;造型;残缺美;传统陶艺;个人情感;文化回归;主流艺术;创作观念
摘要:陶艺分为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

传统陶艺注重造型的完整性,具有严谨性,追求造型的完美,同时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强调作品的使用功能。

并且在作品上进行大量的装饰。

而现代陶艺更多地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

现代陶艺一方面将传统陶艺发挥至极致,另一方面在创作观念上向主流艺术文化回归。

碎纹纷缬隐螺青——论哥窑的残缺之美

碎纹纷缬隐螺青——论哥窑的残缺之美

碎纹纷缬隐螺青——论哥窑的残缺之美摘要:本文以哥窑的发展历史脉络为线索,分析哥窑瓷器的独特外观,探究宋代哥窑瓷器与众不同的时代特征,得出其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美也是艺术发展的支流,工艺特征和文化内涵需要更进一步的深挖细掘。

关键词:哥窑裂纹青釉1.哥窑瓷器的独特外观哥窑与汝、定、官、钧窑齐名,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是当时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其出土器物历来珍贵。

元代末年成书的《静斋至正直记》是古代文献中对哥窑最早的记载。

明代《宣德鼎彝谱》也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

当代研究人员习惯把一类胎色较深、施青灰色或米黄色厚釉、釉质润泽如酥、釉面开有大小深浅不同裂纹的瓷器称作哥窑产品。

传世哥窑瓷器造型除碗、盘、洗等外,其他多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如鼎式炉、簋式炉、贯耳瓶等,给人以古朴典雅之美感。

传世哥窑瓷器在外观上常呈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聚沫攒珠”等特点。

其釉面开有交织如网的裂纹,统称“百圾碎”。

小纹路呈浅黄色,大纹路呈灰黑色,因此有“金丝铁线”的说法。

“紫口铁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哥窑瓷器胎色较深、施釉较厚,在焙烧过程中,器口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垂流变薄,映岀紫黑色胎骨,为避免釉与垫饼粘连采用垫饼垫烧的瓷器,底足需要用刀片刮釉,因此会露岀铁黑色的胎。

传世哥窑瓷器釉面光亮润泽,釉中气泡密集,犹如“聚沫攒珠”。

这些气泡能使射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致使釉面呈现柔润如玉的质感。

1.宋代哥窑的的时代风采宋代哥窑瓷器具有独树一帜的时代特征,其造型大多仿青铜器,给人以古拙、沉重、浑厚之感。

哥窑器物胎质粗松者叩之声音沙哑。

胎呈土黄色,似欠火力。

釉质凝厚,色泽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

垂釉多在口边稍下处形成略为高突的环形带,是为哥窑器之一绝,除宋“官窑”作品外,后世各窑口作品及历代仿宋哥窑瓷器均无此特殊现象。

宋哥窑瓷器底足工艺分为施釉裹足支钉烧和露胎圈足两种,支烧者钉痕小若芝麻粒,此为宋器之共同特征。

明清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明清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明清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宋哥窑青釉贯耳瓶(故宫博物院藏)高11.5cm,口径2.5cm,足径4.2cm。

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

口沿两侧对称置贯耳。

通体施米黄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

此瓶在造型上摹仿西周青铜礼器。

口耳相连的曲线增加了口部力度,与扁圆形腹部上下呼应,构成视觉上的均衡,给人以稳重之感。

通身细碎开片,静穆、优美。

明清即被视为名瓷仿烧“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

”这是乾隆皇帝作于1781年的《咏哥窑葵花碗》中的诗句,道出了哥窑之美。

有人将哥窑瓷器的开片纹片戏称为茶叶蛋上的破碎纹路,也不失为一种解读。

明宣德仿哥釉菊瓣碗(故宫博物院藏)高7.3cm,口径18.7cm,足径6.9cm。

碗呈菊瓣形,敞口,深弧壁,圈足。

通体及圈足内均施青灰色仿哥釉,釉层肥厚,釉面布满开片纹。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仿哥窑瓷器的传世品迄今所见最早为宣德时景德镇官窑的制品,造型有菊瓣碗、鸡心碗、菊瓣盘、折沿盘、撇口盘等,多署有青花宣德年款。

这些器物的釉面光洁度偏低,有油腻感,与宋代哥窑器的釉面相似,但也有橘皮纹这一宣德官窑器的典型特征。

其釉色有青灰、月白等,开片的纹路微微闪黑、闪红,没有宋哥釉器“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的效果。

这种被称为“缺陷美”的哥窑瓷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考究历史,原是烧造工艺所致,传世哥窑瓷器釉面所产生的开片纹本属于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是瓷胎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所导致的后果。

烧造缺陷成就哥窑之美明成化仿宋哥釉菊瓣小碗(故宫博物院藏)前人论宋代五大名窑:“雨过天青话汝窑,如冰似玉品官窑,金丝铁线论哥窑,夕阳紫翠赏钧窑,洁白无瑕鉴定窑。

”“金丝铁线”是哥窑的标志性特征。

哥窑瓷器上布满了黄黑相间的裂纹,即“金丝铁线”,金丝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

金丝铁线的形成是因为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由于胎质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开裂。

收藏家马未都曾举例说,自家的一件新仿制的哥窑瓷器,夜深人静时能听见嘣嘣作响的炸裂声,这声响一直能持续一两年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陶瓷的残缺之美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米洛斯的维纳斯,作为世界女性艺术美的典范,因其芳臂残断给受众留下了丰富的想像和创造的空间,从而平添了无穷的魅力。

受众带着遗憾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像不断地为其续接臂膀来实现每个人想像理想中的完美,不同的期待视野也进一步拓宽了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内涵,其艺术形象由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双重创造而完成,反而使古老的维纳斯具有现代艺术的意义,让古老的艺术形象呈现出现代的风采和永恒的魁力。

完美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但不太完美的东西在人们生活中却往往遭到丢弃。

作为陶瓷的保护者,Bouke de vries 面临着很多馆藏器物日常基础完善的问题,但即使是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细小的裂纹,一个小小的边缘缺口,都会让这些原本宝贵的东西变得几乎毫无价值,甚至不值得去花费资金来进行修复。

在很多有缺憾的陶瓷对象中,它们虽然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地方,但它们却包涵了很多种制作和生成的方法。

虽然它们当中有英国皇家伍斯特瓷器、康
熙朝瓷器和法国塞弗尔瓷器,但仍然很容易被丢弃到历史的垃圾箱之中。

此外,Bouke de vries 还发现即使当一个器物“值得”恢复,但拍卖市场的繁荣却让一些拥有者尽可能多地隐藏其损害。

Bouke de vries 会想,维纳斯尽管失去双臂却还是让人崇敬的,那它们为什么不可以?
Bouke de vries 即将这些被偶然损坏而后回收的陶瓷碎片作为其作品中主要的表现材料。

虽然人是趋同完美心理的,但Bouke de vries 的作品却不是重建它们,而是解构它们,不是隐藏它们,而是强调它们新的身份。

如《解构茧形罐》中,作品主体为一件破损的汉代茧形罐,de vries 没有按照常规思维将它们组装成型,而是放大了破损之间的距离,让内部形成一种扩张的力量,复合介质所制成的蝴蝶,轻巧精致,和厚重的罐体形成对比,它们随着罐体向外延伸的力量,让我们不由地想起了那强大的“蝴蝶效应”。

Bouke de vries会利用他保护者的技能来为它们增添新的属性和新的价值,来推进它们的故事。

碎片之间联结的空间成为整个作品结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众在有些作品中会看到原始制作者最终的艺术表现,亦能感受到当前艺术家开始着手时的痕迹,有时还会产生立体主义的感觉,使得作品生成新的故事并给予它新的
流通形式。

Bouke de vries 很多精彩的作品都是受17 和18 世纪荷兰静物画的启发,尤其是“黄金时代”的花卉画。

在Bouke de vries 的家乡乌得勒支,曾沉浸在这样一种传统中。

De Heem,Kalf, Van Alst 和Van Huysum 等艺术家,以牛奶壶、茶壶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常家用物品来隐含和象征“衰减”,并结合当下新的词汇的象征意义来演变的对象。

在荷兰把这种带象征性的静物画叫做“瓦尼塔斯”。

如Bouke de vries 的《破碎的花瓶》系列中,18 世纪中国瓷器和代尔夫特青花瓷器的碎片被艺术家通过嵌套、拼接等组装方式将其组合在一起,即效仿瓦尼塔斯的感觉。

Bouke de vries 作品的三分之一都是以原来装盛花卉的的容器来表现“瓦尼塔斯花”本身。

“黄金时代”的画家们经常发明一些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花朵。

Bouke de vries同样如此,将完全破损的陶器碎片创造了不同形式的花朵,让一个破成碎片的粉彩盘也会因碎片所形成的玫瑰茎秆上微小的刺而让它恢复生命的活力。

如作品《孔雀》中,将18世纪的中国瓷器碎片和20 世纪的中国瓷器组装而成孔雀的形象,另外用一些复合介质来加以点缀,不同形制的器物,承载着丰富的形式语言、实用功能和符号性内涵,形成一朵
别具内涵的瓦尼塔斯花朵。

Bouke de vries 有些作品选择的配件暗示了已经在博物馆出现和使用的对象。

比如史前罐缺失的地方经常利用有机玻璃作为前工业用具收藏在博物馆,古典雕塑肘关节或胫骨缺失的部分是由金属销取代。

如作品《保存1》和《保存2》,主体形象为唐代的骑马俑和马匹,陶器缺失的地方都以金属构架来作为支撑,有点类似兵马俑修复时候的场景,但它们更大的作用是来完善整个作品,以及再现这些古代器物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形象化的作品,展示了这些破损之物在当下的生命状态,也显示出它们在制造时的生命力。

Bouke de vries 将损坏之处顺势而为之,去弥补衰竭的生命,也让颠覆存在其中。

他当然也会像维纳斯一样在作品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迎接观看者的某些期待。

如作品《碎片女神》,Bouke de vries 即是用18、19 世纪中国的瓷器碎片的组合来呼应至美的“维纳斯”,让受众感受缺憾和完美的并存。

虽然荷兰和我们国家之间对待文物保护的态度有所不同,但Bouke de vries 的作品的确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世界万物终归尘土,Bouke de vries 的作品以极具个人色彩的艺术表达方式记录和保存了这些破损事
物的存在状态,让受众看到过去,感受当下,也会去预想它们的将来。

残缺之美,给予受众的除了遗憾和痛惜,还有惦念和期盼。

也许正如有些人所说的,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东西,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