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控制系统课程课件
合集下载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PPT课件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34ca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9.png)
•25
是液压泵→顺序阀7→上液压缸换向阀6(中位)→下液压缸换向阀14(中位)→油箱。
4. 快速返回:时间继电器延时到时后,保压结束,电磁铁2YA通电,先导 阀5右位接入系统,释压阀8使上液压缸换向阀6也以右位接入系统(下文说明)。 这时,液控单向阀12被打开,上液压缸快速返回。
进油路:液压泵→顺序阀7→上液压缸换向阀6(右位)→液控单 向阀11→ 上液压缸下腔;
1. 系统使用一个高压轴向柱塞式变量泵供油,系统压力由远程调压阀3调定。
2.系统中的顺序阀7规定了液压泵必须在2.5MPa的压力下卸荷,从而使控制油
路能确保具有一定的控制压力。
3.系统中采用了专用的QFl型释压阀来实现上滑块快速返回时上缸换向阀的换
向,保证液压机动作平稳,不会在换向时产生液压冲击和噪声。
工作进给速度范围为 6.6mm/min~660mm/min 最大快进速度为7300mm/min 最大推力为45kN
•1
•2
二、 YT 4543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动画演示
•3
•4
•5
•6
•7
•8
•9
元件1 为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供油
压力不大于6.3MPa,和调速阀一
起组成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动画演示 •22
一、 YB 32―200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23
•24
液压机上滑块的工作原理
1.快速下行:电磁铁1YA通电,先导阀5和上缸主换向阀6左位接入系统,液 控单向 阀11被打开,上液压缸快速下行。
进油路:液压泵→顺序阀7→上缸换向阀6(左位)→单向阀10→上液压缸上腔; 回油路:上液压缸下腔→液控单向阀11→上缸换向阀6(左位)→下缸换向阀
7. 机床的润滑
是液压泵→顺序阀7→上液压缸换向阀6(中位)→下液压缸换向阀14(中位)→油箱。
4. 快速返回:时间继电器延时到时后,保压结束,电磁铁2YA通电,先导 阀5右位接入系统,释压阀8使上液压缸换向阀6也以右位接入系统(下文说明)。 这时,液控单向阀12被打开,上液压缸快速返回。
进油路:液压泵→顺序阀7→上液压缸换向阀6(右位)→液控单 向阀11→ 上液压缸下腔;
1. 系统使用一个高压轴向柱塞式变量泵供油,系统压力由远程调压阀3调定。
2.系统中的顺序阀7规定了液压泵必须在2.5MPa的压力下卸荷,从而使控制油
路能确保具有一定的控制压力。
3.系统中采用了专用的QFl型释压阀来实现上滑块快速返回时上缸换向阀的换
向,保证液压机动作平稳,不会在换向时产生液压冲击和噪声。
工作进给速度范围为 6.6mm/min~660mm/min 最大快进速度为7300mm/min 最大推力为45kN
•1
•2
二、 YT 4543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动画演示
•3
•4
•5
•6
•7
•8
•9
元件1 为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供油
压力不大于6.3MPa,和调速阀一
起组成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动画演示 •22
一、 YB 32―200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23
•24
液压机上滑块的工作原理
1.快速下行:电磁铁1YA通电,先导阀5和上缸主换向阀6左位接入系统,液 控单向 阀11被打开,上液压缸快速下行。
进油路:液压泵→顺序阀7→上缸换向阀6(左位)→单向阀10→上液压缸上腔; 回油路:上液压缸下腔→液控单向阀11→上缸换向阀6(左位)→下缸换向阀
7. 机床的润滑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第一章(共26张PPT)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第一章(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3cc6c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1.png)
μ = (Ff /A)( dy/ du)
单位:帕·秒 Pa ·S 1Pa ·S=10P(泊)
(2) 运动粘度
定义: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 υ= μ/ρ
单位:m2/s =104cm2/s 1cm2/s =1St (斯) 1m2/s =104 St (斯)
液压油的牌号就是以这种油液在40°C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来命名 的
° ° ° h①ξ=流ξ 线•v2:某/2g一瞬时液流△别P中=各用ξρ处v2质E/点220运、动状态E的50和一条条E曲10线0标记。
μ = (Ff /A)( dy/ du)
定义:受压液体在变化单位压力时引起的液体体积的相对变化量
2010年3-6月 2008机械类专业
1)压力不要过低 2)正确设计结构参数
2010年3-6月 2008机械类专业
13
控制体积从AB运动到A’B’时,机械能的变化量为:
ΔE=E2-E1
= EA’B + EBB’ - EAA’ - EA’B
= EBB’- EAA’
EBB’=1/2m2v22+m2gh2 EAA’= 1/2m1v12+m1gh1
ΔE=1/2m2v22+m2gh2 -1/2m1v12-m1gh1
3、危害:
1)产生振动和噪声
2)液压元件产生误动作,损坏设备。
4、防止措施:
1)减少油液动能 2)采取缓冲措施
3)选择动作灵敏响应较快的元件
2010年3-6月 2008机械类专业
24
思考题
直径为d, 质量为m的活塞浸在充
满密闭容器的液体中,并在力F的作
x
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液体密度为
ρ,活塞浸入深度为h,试确定液体在
单位:帕·秒 Pa ·S 1Pa ·S=10P(泊)
(2) 运动粘度
定义: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 υ= μ/ρ
单位:m2/s =104cm2/s 1cm2/s =1St (斯) 1m2/s =104 St (斯)
液压油的牌号就是以这种油液在40°C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来命名 的
° ° ° h①ξ=流ξ 线•v2:某/2g一瞬时液流△别P中=各用ξρ处v2质E/点220运、动状态E的50和一条条E曲10线0标记。
μ = (Ff /A)( dy/ du)
定义:受压液体在变化单位压力时引起的液体体积的相对变化量
2010年3-6月 2008机械类专业
1)压力不要过低 2)正确设计结构参数
2010年3-6月 2008机械类专业
13
控制体积从AB运动到A’B’时,机械能的变化量为:
ΔE=E2-E1
= EA’B + EBB’ - EAA’ - EA’B
= EBB’- EAA’
EBB’=1/2m2v22+m2gh2 EAA’= 1/2m1v12+m1gh1
ΔE=1/2m2v22+m2gh2 -1/2m1v12-m1gh1
3、危害:
1)产生振动和噪声
2)液压元件产生误动作,损坏设备。
4、防止措施:
1)减少油液动能 2)采取缓冲措施
3)选择动作灵敏响应较快的元件
2010年3-6月 2008机械类专业
24
思考题
直径为d, 质量为m的活塞浸在充
满密闭容器的液体中,并在力F的作
x
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液体密度为
ρ,活塞浸入深度为h,试确定液体在
完整液压系统ppt课件
![完整液压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ff89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e.png)
元件的检查与保养
总结词
元件的检查与保养是液压系统维护的基础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防止故 障扩大。
详细描述
在日常检查中,应重点关注油泵、油缸、阀件等关键元件的工作状态,检查其是否有异 常声响、泄漏、卡滞等现象。对于出现问题的元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为
了保持元件的性能和寿命,还需要定期对元件进行保养,如清洗、润滑、除锈等。
排除技巧
先易后难、逐一排查、利用系统本身 进行控制等。
实践经验
定期维护保养、保持油液清洁、合理 设计液压系统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速度控制回路
速度控制回路主要用于调节和控 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
。
速度控制回路通常由节流阀、调 速阀等组成,通过调节这些阀门 的参数,可以实现对执行元件运
动速度的精确控制。
速度控制回路在液压系统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系统的生
产效率和精度。
方向控制回路
方向控制回路主要用于控制液压 系统中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
06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 排除
故障分类与原因分析
故障分类
泄漏故障、噪声故障、振动故障 、性能故障、液压冲击等。
原因分析
密封件损坏、元件磨损、油液污 染、液压系统设计不合理等。
故障诊断方法与流程
诊断方法
感官诊断、仪表测量、逻辑分析等。
诊断流程
初步检查、元件检查、系统测试、综 合分析等。
故障排除技巧与实践
负载分析
负载分类
固定负载、变位负载、加 速负载、减速负载
负载特点
随工作条件、工况和工艺 要求而变化
负载计算
根据工作需求,计算各执 行元件所承受的负载,为 后续元件选择提供依据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课件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b01a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7.png)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概述液压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作用和优点。
液压元件
基本元件
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元件及其分类与特点。
特殊元件
探索特殊液压元件的应用和功能。
液压控制回路
基础理论
学习液压控制回路的基础理论和 原理。
分类
探讨液压控制回路的主要分类和 应用。
设计方法
介绍液压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法和 技巧。
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1
步骤。
3
基本原则
了解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 点。
优化设计
学习如何优化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性 能。
典型液压控制系统案例
按压机设计与优化
深入研究按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 设计和优化方案。
铁路局控制系统方案
探索某铁路局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的方案和特点。
顶管机设计与应用
了解液压顶管机液压控制系统的 设计和应用。
总结
发展趋势
展望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的未 来发展趋势。
优化思路
分享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的优 化思路和方法。
重要性与应用前景
探讨液压控制系统在不同领 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概述液压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作用和优点。
液压元件
基本元件
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元件及其分类与特点。
特殊元件
探索特殊液压元件的应用和功能。
液压控制回路
基础理论
学习液压控制回路的基础理论和 原理。
分类
探讨液压控制回路的主要分类和 应用。
设计方法
介绍液压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法和 技巧。
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1
步骤。
3
基本原则
了解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 点。
优化设计
学习如何优化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性 能。
典型液压控制系统案例
按压机设计与优化
深入研究按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 设计和优化方案。
铁路局控制系统方案
探索某铁路局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的方案和特点。
顶管机设计与应用
了解液压顶管机液压控制系统的 设计和应用。
总结
发展趋势
展望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的未 来发展趋势。
优化思路
分享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的优 化思路和方法。
重要性与应用前景
探讨液压控制系统在不同领 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液压传动-PPT课件
![液压传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4e3507804d2b160b4ec0ba.png)
作用,叶片紧贴在定子4的内表面,把定子内表面、
转子外表面和两个配流盘形成的空间分割成八块
最高压力比额定压力稍高,可看作是泵的 能力极限。一般不希望泵长期在最高压力 下运行。
表3.1 压力分级
压力分级
压力 (MPa)
低压 2.5
中压 >2.5~8
中高压 高压 超高压 >8~16 >16~32 >32
三、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类型
按结构分:柱塞式、叶片式和齿轮式 按排量分:定量和变量 按调节方式分:手动式和自动式,自动 式又分限压式、恒功率式、恒压式和恒 流式等。 按自吸能力分:自吸式合非自吸式
5.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发展现状:
机械工业振兴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
门类比较齐全、有相当竞争实力、初具生产规模 的工业体系(液压行业总产值是世界第六,气动 行业世界第十)
全国行业企业约1300多个,预计2019年需求总 量突破150亿元(农业机械需求量将有很大增长; 机床、塑料机械等的需求量有较大增长)
1. 液压传动基于流体力学的帕斯卡原理 2. 在密闭容器中传递动力与能量 3.运动的传递是按液体容积变化相等的原理 4. 工作压力决定于负载 5.易于实现自锁
2.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原理图及简化模型
力比例关系:
p = F1/A1= W/A2 或 W/F1=A2/A1
二、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泵的输出压力,其数值决定于外负 载。如果负载是串联的,泵的工作压力是这些负载 压力之和;如果负载是并联的,则泵的工作压力决 定于并联负载中最小的负载压力。
额定压力是指根据实验结果而推荐的可连续使用 的最高压力,他反映了泵的能力(一般为泵铭牌上 所标的压力)。在额定压力下运行时,泵有足够的 流量输出,并且能保证较高的效率和寿命。
液压传动基本原理PPT课件
![液压传动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f69e71c5da50e2534d7f15.png)
◆液压传动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能量; 液力传动则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动能来传递能量。
2
一.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通过驱动装置 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然后通过 管道、液压控制及调节装置等,借助执行装置,将 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实现直线或 回转运动。
16
4
2.1 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千斤顶中,小缸、小活塞以及 单向阀4和7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不 断从油箱中吸油和将油压入大缸, 这个组合体的作用是向系统中提供 一定量的压力油液,称为液压泵。
大活塞和缸用于带动负载,使 之获得所需运动及输出力,这个部 分称为执行机构。
放油阀门11的启闭决定W是否 向下运动,是一个方向控制阀。
液压传动基本原理
第一节 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一部完整的机器是由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等 三部分组成。
◆传动机构通常分为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和流体传动机构。
◆流体传动是以流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转换、传递和控制 的传动。它包括液压传动、液力传动和气压传动 。
◆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均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 传递的传动方式。
8
10
三 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
9
图1.1(a)所示的液压系统图是 一种半结构式的工作原理图。它:
直观性强,容易理解,但难 于绘制。
4
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特殊情 况外,一般都采用液压图形符号 (参看附录)来绘制,如图1.2所示。
8
7 6
5
3 2
1
图1.2
9
10
19
18 17
16
液压缸 换向阀
9 8
液压缸 换向阀
2
一.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通过驱动装置 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然后通过 管道、液压控制及调节装置等,借助执行装置,将 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实现直线或 回转运动。
16
4
2.1 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千斤顶中,小缸、小活塞以及 单向阀4和7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不 断从油箱中吸油和将油压入大缸, 这个组合体的作用是向系统中提供 一定量的压力油液,称为液压泵。
大活塞和缸用于带动负载,使 之获得所需运动及输出力,这个部 分称为执行机构。
放油阀门11的启闭决定W是否 向下运动,是一个方向控制阀。
液压传动基本原理
第一节 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一部完整的机器是由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等 三部分组成。
◆传动机构通常分为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和流体传动机构。
◆流体传动是以流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转换、传递和控制 的传动。它包括液压传动、液力传动和气压传动 。
◆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均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 传递的传动方式。
8
10
三 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
9
图1.1(a)所示的液压系统图是 一种半结构式的工作原理图。它:
直观性强,容易理解,但难 于绘制。
4
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特殊情 况外,一般都采用液压图形符号 (参看附录)来绘制,如图1.2所示。
8
7 6
5
3 2
1
图1.2
9
10
19
18 17
16
液压缸 换向阀
9 8
液压缸 换向阀
液压传动课件ppt
![液压传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f2ae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9.png)
详细描述
液压传动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工业、船舶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例如,挖掘机、起重机、推 土机等工程机械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来实现各种动作;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也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来进行姿态控制 和起落架收放等操作。
02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液压油的特性
01
液压油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具有不可压缩性 、粘性和润滑性等特性。
液压系统的调试与检测
总结词
液压系统的调试与检测是确保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必 要步骤,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详细描述
在液压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检测 ,以确保各元件工作正常、系统性能稳定。调试过程中 ,应对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 ,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应定期对液压系统进行 检测,可以采用振动、噪声、油温等手段,以及专业的 检测设备,对系统的性能和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发 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以避免对系统造成 更大的损害。
液压泵有齿轮泵、叶片泵、柱 塞泵和螺杆泵等多种类型,根 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 液压泵。
液压阀的工作原理
液压阀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等参 数。
液压阀通过控制阀芯的位置来改变液体的流动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
液压阀有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 选择合适的液压阀。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
液压缸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 ,能够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 。
液压缸有单作用缸和双作用缸等多种 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 的液压缸。
液压缸通过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变化来 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从而输出机械 能。
03 液压传动的系统组成
液压传动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工业、船舶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例如,挖掘机、起重机、推 土机等工程机械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来实现各种动作;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也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来进行姿态控制 和起落架收放等操作。
02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液压油的特性
01
液压油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具有不可压缩性 、粘性和润滑性等特性。
液压系统的调试与检测
总结词
液压系统的调试与检测是确保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必 要步骤,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详细描述
在液压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检测 ,以确保各元件工作正常、系统性能稳定。调试过程中 ,应对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 ,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应定期对液压系统进行 检测,可以采用振动、噪声、油温等手段,以及专业的 检测设备,对系统的性能和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发 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以避免对系统造成 更大的损害。
液压泵有齿轮泵、叶片泵、柱 塞泵和螺杆泵等多种类型,根 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 液压泵。
液压阀的工作原理
液压阀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等参 数。
液压阀通过控制阀芯的位置来改变液体的流动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
液压阀有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 选择合适的液压阀。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
液压缸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 ,能够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 。
液压缸有单作用缸和双作用缸等多种 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 的液压缸。
液压缸通过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变化来 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从而输出机械 能。
03 液压传动的系统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第5版)课件:液压传动系统的仿真简介
![液压传动系统(第5版)课件:液压传动系统的仿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b6ce6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c.png)
再参考图9 14、图9 15设置批处理变量,此时运行仿真,绘制“Post processing”中的“A1”变量
9.2 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
功率——负载特性曲线
9.2 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的AMESim仿真
9.2 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
创建完回路后,进入参数模式,选择菜单【Settings】→【Batch parameters】,弹出对话框“Batch Parameters”,将7号元件的变 量“constant value”拖动到该对话框的左侧列表栏中,修改该对话框 右侧列表栏中的“Value”、“Step size”、“Num below”为0.5、0.2、2。点击OK按钮
三.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AMEsim仿真
切换到仿真模式 ,单击设置运行参数按钮 ,弹出 “Run Parameters”对话框,选中该对话框中 “General”选项卡中的“Run type”框中的单选按 钮“Batch”,表示要进行批运行
三.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AMEsim仿真
绘制液压缸活塞杆运动速度(rod velocity)曲线
值的说明的是,本章中所列 举的图形标题中带有“仿真草图” 字样的图形都采用的AMEsim的 库中的图标符号,读者在学习中 应注意同国家标准规定的液压元 件等的图形相区别。
二.AMEsim液压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
1.创建元件的草图 2.设定图标元件的 数学描述;
3.设定元件的参数 4.初始化仿真运行 5.绘图显示系统运 行状况
三.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AMEsim仿真
进入参数模式,选择菜单【Settings】→【Batch parameters】,弹出对话框“Batch Parameters”, 将7号元件的变量“constant value”拖动到该对话框 的左侧列表栏中
9.2 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
功率——负载特性曲线
9.2 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的AMESim仿真
9.2 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
创建完回路后,进入参数模式,选择菜单【Settings】→【Batch parameters】,弹出对话框“Batch Parameters”,将7号元件的变 量“constant value”拖动到该对话框的左侧列表栏中,修改该对话框 右侧列表栏中的“Value”、“Step size”、“Num below”为0.5、0.2、2。点击OK按钮
三.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AMEsim仿真
切换到仿真模式 ,单击设置运行参数按钮 ,弹出 “Run Parameters”对话框,选中该对话框中 “General”选项卡中的“Run type”框中的单选按 钮“Batch”,表示要进行批运行
三.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AMEsim仿真
绘制液压缸活塞杆运动速度(rod velocity)曲线
值的说明的是,本章中所列 举的图形标题中带有“仿真草图” 字样的图形都采用的AMEsim的 库中的图标符号,读者在学习中 应注意同国家标准规定的液压元 件等的图形相区别。
二.AMEsim液压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
1.创建元件的草图 2.设定图标元件的 数学描述;
3.设定元件的参数 4.初始化仿真运行 5.绘图显示系统运 行状况
三.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AMEsim仿真
进入参数模式,选择菜单【Settings】→【Batch parameters】,弹出对话框“Batch Parameters”, 将7号元件的变量“constant value”拖动到该对话框 的左侧列表栏中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PPT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9ab5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3.png)
2、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由于实际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必然产生内摩擦力且 造成能量的损失,使总能量沿流体的流向逐渐减小, 而不再是一个常数;另一方面由于液体在管道过流截 面上的速度分布并不均匀,在计算中用的是平均流速, 必然会产生误差,为了修正这一误差引入了动能修正
系数α 。
所以,实际的伯努利方程应为
•由此可知动力粘度μ :是指它在单位速度梯 度下流动时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内摩擦力。
动力粘度μ的单位:
CGS制中常用 P(泊) 1cP(厘泊)=10-2 P (泊)
SI单位: Pa·s(帕·秒) 1 Pa·s =1 N·s/m2
换算关系: 1 Pa·s =10 P =103 cP
(2) 运动粘度ν :
第一节 液压油液
在液压系统中,最常用的工作介质是 液压油,液压油是传递信号和能量的工作 介质。同时,还起到润滑,冷却和防锈等 方面的作用。液压系统能否可靠和有效地 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液压油。
一、液压油液的性质
(一)密度和重度: 密度ρ:单位 Kg/m3
对匀质液体: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 ρ = m/V
1)静止液体内某点处的压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液体
表面上的压力p0,另一部分是ρg与该点离液面深度h的
乘积。
2)静止液体内的压力沿液深呈直线规律分布。
3)离液面深度相同处各点的压力都相等,压力相等的点组 成的面叫等压面。
同一种液体于连通器内
空气 水
连通但不是同一种液体
汞
水
(二)压力的表示法及单位:
1bar=105N/m2
例1:已知ρ=900kg/m3 , F=1000N,
A=1 ×10-3 m2 , 求h=0.5m处的静压力p=?
《挤压机液压传动装置与控制系统》课件
![《挤压机液压传动装置与控制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8827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3.png)
增压器传动: 静液挤压,将液压系统的 压力(20-32MPa)增加
到 静液挤压工作压力(~
2000MPa)
●挤压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 液压系统组成
1 液压缸 2 液压回路 (1)电液换向阀的换向回路 (2)高低压组合泵的调压回路 (3)多极调压回路 (4)卸荷回路 (5)带充液箱的快速运动回路 (6)控制油路 3 电器控制系统
K dk di
2 挤压筒强度计算
单层挤压筒模型
开口厚壁筒, 轴向应力忽略, 径向和周向应力。
受内外压挤压筒的应力:
r
pri ri 2 ra2
prara2 ri2
ri2ra2 r2
pri pra ra2 ri2
t
pri ri 2 ra2
prara2 ri2
ri2ra2 r2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油泵启动, 油缸不工作
(2)模座进入前梁 (3)锁紧模座 (4)挤压杆快速前进 (5)挤压 (6)退挤压杆,
锁键抬起 (7)顶出挤压垫片, (8)模座退回 (9)挤压轴快速退回
●传统挤压机的不足
● 清除压余 ● 切头切尾 ● 长度受限制 ● 材料利用率低 ● 拉拔处理
●连续挤压
● 靠挤压工具和被加工金属间的摩擦力以及挤压过 程产生的升温作用,强制将金属从模具的孔中挤 出,从而得到预定形状的挤压制品。
1 Conform连续挤压机
组成:
带凹型槽的挤压轮; 固定的挤压靴,槽封块; 档料块 挤压模
挤压过程
● Conform连续挤压机的特点 1. 可实现连续化生产,缩短工序,节省辅助时间,节约设备和占 地面积; 2. 制品长度不受限制,材料利用率高达95%,制品组织性能均匀 性好; 3. 可利用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坯料得到加热,降低能耗;
液压传动 ppt课件
![液压传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ffdb347fd5360cba1adba1.png)
(2)可压缩性 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使体积变小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通常 用体积压缩系数K(m2/N)和体积弹性模量E(N/m2)表示。 提示 液体的可压缩性很小,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仅在高 压及涉及动态特性时才加以考虑,此时,工作介质中可能有游离的气泡, E取1.4~2GPa。
表8-1 常用液压油的使用范围
液体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升高粘度显著降低,温度降低 粘度显著升高。液体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粘温特性。压力变化对 液体的粘度也有影响,压力高时粘度大,反之则小。
3.液压油的选用
为了较好地适应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液压油一般应具有如下基本 性能:
(1)合适的粘度,良好的粘温特性。 (2)质地纯净,杂质少,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3)对金属和密封件有良好的相容性,抗泡沫、抗乳化、防腐性、 防锈性好。 (4)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有良好的稳定性。 (5)体积膨胀系数小,比热容大。 (6)流动点和凝固点低,闪点和燃点高。 (7)对人体无伤害,成本低。 在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一般要根据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和 工作环境,以及综合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液压油的品种。液压油的粘度主 要根据液压泵的类型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工作压力范围、油膜承载能 力、润滑性、系统温升程度、液压油与液压元件的相容性等因素。选用 液压油时,还要考虑工作环境因素,例如: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有无 明火和高温热源、是否造成环境污染等。此外,选用液压油时还要综合 考虑液压油的成本,以及连带的液压元件成本、使用寿命、维护费用、 生产效率等因素。 按液压泵类型推荐采用的液压油粘度见表8-2。
表8-2 按液压泵类型推荐采用的液压油粘度
4.液压油的使用及其污染的控制
(1)污染的原因 工作介质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杂质,杂质有外界侵入的和工作过程中 产生的两类。从外界侵入的主要是空气、尘埃、切屑、棉纱、水滴和冷 却用乳化液等,在液压系统安装或修理时残留下来的污染物主要有铁屑、 毛刺、焊渣、铁锈、沙粒和涂料渣等;在工作过程中系统内产生的污染 物主要有液压油变质后的胶状生成物、密封件的剥离物和金属氧化后剥 落的微屑等。 (2)污染的危害 固体杂质会加速元件的磨损,堵塞阀件的小孔和缝隙,堵塞滤油器, 使泵吸油困难并产生噪音,还能擦伤密封件使油的泄漏量增加。水分、 清洗液等杂质会降低润滑性能并使油液氧化变质,使系统工作不稳定, 产生振动、噪声、爬行及启动冲击等现象,使管路狭窄处产生气泡,加 速元件腐蚀。 (3)污染的控制 液压元件、油箱和各种管件在组装前应严格清洗,组装后应对系统 进行全面彻底的冲洗,并将清洗后的介质换掉;在设备运输、使用过程 中防止尘土、磨料等侵入;加装高性能的滤油器、空气滤清器,并定期 清洗和更换;维修拆卸元件应在无尘区进行;采用适当的措施控制系统 的温度(65℃以下),防止介质氧化变质;定期检查和更换工作介质。
表8-1 常用液压油的使用范围
液体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升高粘度显著降低,温度降低 粘度显著升高。液体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粘温特性。压力变化对 液体的粘度也有影响,压力高时粘度大,反之则小。
3.液压油的选用
为了较好地适应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液压油一般应具有如下基本 性能:
(1)合适的粘度,良好的粘温特性。 (2)质地纯净,杂质少,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3)对金属和密封件有良好的相容性,抗泡沫、抗乳化、防腐性、 防锈性好。 (4)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有良好的稳定性。 (5)体积膨胀系数小,比热容大。 (6)流动点和凝固点低,闪点和燃点高。 (7)对人体无伤害,成本低。 在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一般要根据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和 工作环境,以及综合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液压油的品种。液压油的粘度主 要根据液压泵的类型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工作压力范围、油膜承载能 力、润滑性、系统温升程度、液压油与液压元件的相容性等因素。选用 液压油时,还要考虑工作环境因素,例如: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有无 明火和高温热源、是否造成环境污染等。此外,选用液压油时还要综合 考虑液压油的成本,以及连带的液压元件成本、使用寿命、维护费用、 生产效率等因素。 按液压泵类型推荐采用的液压油粘度见表8-2。
表8-2 按液压泵类型推荐采用的液压油粘度
4.液压油的使用及其污染的控制
(1)污染的原因 工作介质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杂质,杂质有外界侵入的和工作过程中 产生的两类。从外界侵入的主要是空气、尘埃、切屑、棉纱、水滴和冷 却用乳化液等,在液压系统安装或修理时残留下来的污染物主要有铁屑、 毛刺、焊渣、铁锈、沙粒和涂料渣等;在工作过程中系统内产生的污染 物主要有液压油变质后的胶状生成物、密封件的剥离物和金属氧化后剥 落的微屑等。 (2)污染的危害 固体杂质会加速元件的磨损,堵塞阀件的小孔和缝隙,堵塞滤油器, 使泵吸油困难并产生噪音,还能擦伤密封件使油的泄漏量增加。水分、 清洗液等杂质会降低润滑性能并使油液氧化变质,使系统工作不稳定, 产生振动、噪声、爬行及启动冲击等现象,使管路狭窄处产生气泡,加 速元件腐蚀。 (3)污染的控制 液压元件、油箱和各种管件在组装前应严格清洗,组装后应对系统 进行全面彻底的冲洗,并将清洗后的介质换掉;在设备运输、使用过程 中防止尘土、磨料等侵入;加装高性能的滤油器、空气滤清器,并定期 清洗和更换;维修拆卸元件应在无尘区进行;采用适当的措施控制系统 的温度(65℃以下),防止介质氧化变质;定期检查和更换工作介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央计算机不断访问所有元件的当前特性,并且与标 准特性相比较,若显著超出,可发出必要的警报。
2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流 体传动及控制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 CAD/CAE技术全面支持液压产品从概念设计、外观设 计、性能设计、可靠性设计到零部件设计的全过程。 对现有的液压CAD/CAE设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 知识库信息系统,它将构成设计——制造——销售— —使用——设计的闭式循环系统。
A 新控制策略不断被采用。
◆ 自适应控制(AC)是指当被控对象本身特性及其外部环 境了解不多时或者它们在正常运行中存在变化时,对 其有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 鲁棒控制指的是当系统模型包含不确定性因素时,仍 然希望控制系统始终保持良好性能的一种控制方式。 近年出现的 H 设计方法是鲁棒控制的代表。
◆ 智能控制(IC)通过对系统特征的描述和提取,符号和环 境的识别,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以及控制规律的在线 学习和修正,对改善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有巨大潜 力。
总之流体传动与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相结合, 大大促进了流体传动元件及系统的发展。流体传动及控制 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要素和工程控制关键技 术之一。
三、未来展望
有统计资料表明:近20年来液压技术的发展 来源于自身的科研成果仅约20%,来源于其他领 域发明的占50%,移植其它技术研究成果占30%, 没有任何一种学科能关起门来发展,这也是所有 学科的共同趋势。未来液压技术难有惊人的技术 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 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其主要的发 展趋与控制设备更加注重其环保性能
◆ 污染环境是流体传动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也是妨碍它与电气和机械传动系统有效竞争的一 大因素。
◆ 治理泄漏和降低噪声是液压系统需要解决的两大 问题。
◆ 加大非石油基液压油的使用力度。
◆ 水压技术将会得到大力发展。
2节能降耗,提高效率。
◆ 广泛采用在负载敏感系统,使之具有流量适应控制和压 力自动补偿功能。
一、历史回顾
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1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 科学,却是在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 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 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 人阿基米德(Archimedes),他建立了物理浮力定律 和液体平衡理论。
◆ 伯努利(D.Bernoulli)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 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进行试验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 运动下的流速、压力、流道高度之间的关系——伯努利 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 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 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
二、发展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可靠性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使传统 的液压技术有了新的进展,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水平有很 大提高。
1 液压传动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集成 是新型元件和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 多功能集成电液元件、具有数字接口的电液元件和检 测元件快速发展。
第一章 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讨论
本章提要
前言 历史回顾 发展现状 未来展望
在回顾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2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液压学科的发展作了综合评述,它集众多学科 于一体,具有显著的机电液一体化特征,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 相结合,使得液压学科在系统设计、控制、故障诊断、虚拟现 实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 1827年法国人纳维(C. L. M. Navier)建立了粘性流体 的 基 本 运 动 方 程 ; 1845 年 英国 人 斯 托 克 斯 (G. G. Stokes)又以更合理的方法导出了这组方程,这就是 沿用至今的N-S方程,它是流体动力学 的理论基础。
◆ 1883年英国人雷诺(O. Reynolds)发现液体具有两种 不同的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并建立湍流基本 方程——雷诺方程。
◆ 1905年美国人詹尼(Janney)首先将矿物油引入传动 介质,并设计研制了带轴向柱塞机械的液压传动装 置,并于1906年应用于军舰的炮塔装置上,为现代 液压技术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 1922年瑞士人托马(H. Thoma)发明了径向柱塞泵。
◆ 1936年美国人威克斯(H. Vickers)一改传统的直动式 机械控制机构,发明了先导控制式压力控制阀。稍 后电磁阀和电液换向滑阀的问世,使先导控制形式 多样化。
◆ 1970年前后信号功率介于开关控制和伺服控制之 间的比例阀问世。
二战后液压技术在航天、国防、汽车和机床工业中得到 广泛应用,并且走向产业独立发展,西方各国相继成立了行 业协会和专业学会,液压传动和控制被作为新兴技术得到重 视。这一时期称得上是液压工业的黄金岁月。
4 液压传动及伺服系统
◆ l960年布莱克本(Blackburn)的《液动气动控制》和 l967年梅里特(Merritt)的《液压控制系统》两部科 学著作相继问世,对液压控制理论作出了系统、科 学的阐述。
◆ 1948年美国科学家埃文斯(W.R.Evans)提出了 根轨迹分析方法,同年申农(C.E.Shannon)和维 纳(N. Wiener)出版《信息论》与《控制论》。
4 液压传动及伺服系统
◆ 1950年摩根(Moog)研制成功采用微小输入信号的 电液伺服阀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布莱克本 (Blackburn) 、 李 (Lee) 等 人 在 系 统 高 压 化 和 电 液 伺 服机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
◆ 网络技术将促进流体传动行业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网络技术,可以使液压气动产品的设计、 生产、销售和用户信息反馈及时挂起钩来。用 户要求和设计信息可传给设计部门,设计结果 通过网络传达到相应的生产部门及其他机构, 可以在网上就出现的问题交流看法和提出建议, 最终实现整个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的无纸化、 文件的电子化。
2 液压传动
◆ 1795年英国人布拉默(J. Bramsh)发明了第一台液压 机,它的问世是流体动力应用于工业的成功典范, 到1826年液压机已被广泛应用,此后还发展了许 多水压传动控制回路,并且采用机能符号取代具体 的设计和结构,方便了液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19世纪是流体传动技术走向工业应用的世纪,它奠 基于的流体力学成果之上,而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 需求为液压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 从1962年开始制定液压元件的标准(CETOP,ISO /TCl31)。
◆ 在主阀结构上,早期采用水介质时大多选择锥阀 结构;油压控制发展后圆柱滑阀结构成为主流。 1970年前后二通插装阀(大中功率)以及螺纹插装 阀(中小功率)问世并快速发展,使得滑阀结构受 到冲击。
20世纪是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的时代。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不仅可以充当一种传动方式, 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充当了连接现代微电子技术和 大功率控制对象之间的桥梁,成为现代控制工程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技术手段。
◆ 发展变频电机驱动系统及二次调节技术。
◆ 轻量化 、小型化、节能元器件。
3 更为集成化、模块化、 智能化和网络化。
◆ 由电子直接控制的元件将得到广泛采用
◆ 借助现场总线,实现高水平的信息传递,可以对流体 传动及控制大系统实现综合多目标最优控制——效率 最优、功能最优或预选目标最优。
◆ 流体传动及控制系统可实现加工、装配和调试等过程的 全球化虚拟制造,并对研究过程、生产过程、营销过程 实现全球网络实时管理与经营。
3 控制论
20世纪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飞速发展并 日趋成熟的世纪,也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相 互结合飞速发展的世纪,它为流体控制工程的 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1922年美国人米诺尔斯基(N. Minorsky)提出用于 船舶驾驶伺服机构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 方法。
◆ 1932年瑞典人奈奎斯特(H.Nyquist)提出根据频率 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准则。
B 虚拟技术在液压行业中得到应用。
◆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通常是指通过头盔显示器和 传感手套等一系列新型交互设备构造出的一种计算机 软硬件环境,操作者通过这些设施以自然的技能向计 算机送入各种命令,并得到计算机对用户的视觉、听 觉及嗅觉等多种器官的反馈。
◆ 包括与计算机系统有关的具有自然模拟、逼真体验的 技术与方法。它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真实的体验和方便 的人机交互。
◆ 现代的液压系统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大型复杂控制系 统。
◆ 由于内置电子线路以及串行通讯总线技术的发展,在 一些大型现代化的电液系统,如冶金、大型矿山机械 及工程机械中,泵、马达、阀等元器件装有各种必要 的传感器和两路数据连接器,不仅可实现各种功能的 控制,还可实现各元件状态的监测,使液压系统故障 诊断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液气压系统分析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 主要内容
液压基本回路分析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机床、工程机械、兵器等) 液压系统设计及维护
❖ 目的:
熟练掌握各类液压典型回路; 掌握液压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 参考书:
流体传动与控制,张光涵等,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李永堂等,冶金工业出版社;
4 新材料的发展及使用
◆ 陶瓷材料由于其优越的耐磨性、抗气蚀性能、化学稳定性 好、摩擦因数低,使其在纯水液压泵和阀上得到应用。
◆ 纳米材料、纳米工艺的进展,将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发 展开拓新的前景。
5 微流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微流体技术是指在微观尺寸下控制、操作和检测复杂 流体的技术,是在微电子、微机械、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交叉学科。
2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流 体传动及控制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 CAD/CAE技术全面支持液压产品从概念设计、外观设 计、性能设计、可靠性设计到零部件设计的全过程。 对现有的液压CAD/CAE设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 知识库信息系统,它将构成设计——制造——销售— —使用——设计的闭式循环系统。
A 新控制策略不断被采用。
◆ 自适应控制(AC)是指当被控对象本身特性及其外部环 境了解不多时或者它们在正常运行中存在变化时,对 其有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 鲁棒控制指的是当系统模型包含不确定性因素时,仍 然希望控制系统始终保持良好性能的一种控制方式。 近年出现的 H 设计方法是鲁棒控制的代表。
◆ 智能控制(IC)通过对系统特征的描述和提取,符号和环 境的识别,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以及控制规律的在线 学习和修正,对改善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有巨大潜 力。
总之流体传动与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相结合, 大大促进了流体传动元件及系统的发展。流体传动及控制 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要素和工程控制关键技 术之一。
三、未来展望
有统计资料表明:近20年来液压技术的发展 来源于自身的科研成果仅约20%,来源于其他领 域发明的占50%,移植其它技术研究成果占30%, 没有任何一种学科能关起门来发展,这也是所有 学科的共同趋势。未来液压技术难有惊人的技术 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 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其主要的发 展趋与控制设备更加注重其环保性能
◆ 污染环境是流体传动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也是妨碍它与电气和机械传动系统有效竞争的一 大因素。
◆ 治理泄漏和降低噪声是液压系统需要解决的两大 问题。
◆ 加大非石油基液压油的使用力度。
◆ 水压技术将会得到大力发展。
2节能降耗,提高效率。
◆ 广泛采用在负载敏感系统,使之具有流量适应控制和压 力自动补偿功能。
一、历史回顾
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1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 科学,却是在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 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 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 人阿基米德(Archimedes),他建立了物理浮力定律 和液体平衡理论。
◆ 伯努利(D.Bernoulli)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 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进行试验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 运动下的流速、压力、流道高度之间的关系——伯努利 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 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 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
二、发展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可靠性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使传统 的液压技术有了新的进展,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水平有很 大提高。
1 液压传动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集成 是新型元件和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 多功能集成电液元件、具有数字接口的电液元件和检 测元件快速发展。
第一章 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讨论
本章提要
前言 历史回顾 发展现状 未来展望
在回顾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2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液压学科的发展作了综合评述,它集众多学科 于一体,具有显著的机电液一体化特征,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 相结合,使得液压学科在系统设计、控制、故障诊断、虚拟现 实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 1827年法国人纳维(C. L. M. Navier)建立了粘性流体 的 基 本 运 动 方 程 ; 1845 年 英国 人 斯 托 克 斯 (G. G. Stokes)又以更合理的方法导出了这组方程,这就是 沿用至今的N-S方程,它是流体动力学 的理论基础。
◆ 1883年英国人雷诺(O. Reynolds)发现液体具有两种 不同的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并建立湍流基本 方程——雷诺方程。
◆ 1905年美国人詹尼(Janney)首先将矿物油引入传动 介质,并设计研制了带轴向柱塞机械的液压传动装 置,并于1906年应用于军舰的炮塔装置上,为现代 液压技术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 1922年瑞士人托马(H. Thoma)发明了径向柱塞泵。
◆ 1936年美国人威克斯(H. Vickers)一改传统的直动式 机械控制机构,发明了先导控制式压力控制阀。稍 后电磁阀和电液换向滑阀的问世,使先导控制形式 多样化。
◆ 1970年前后信号功率介于开关控制和伺服控制之 间的比例阀问世。
二战后液压技术在航天、国防、汽车和机床工业中得到 广泛应用,并且走向产业独立发展,西方各国相继成立了行 业协会和专业学会,液压传动和控制被作为新兴技术得到重 视。这一时期称得上是液压工业的黄金岁月。
4 液压传动及伺服系统
◆ l960年布莱克本(Blackburn)的《液动气动控制》和 l967年梅里特(Merritt)的《液压控制系统》两部科 学著作相继问世,对液压控制理论作出了系统、科 学的阐述。
◆ 1948年美国科学家埃文斯(W.R.Evans)提出了 根轨迹分析方法,同年申农(C.E.Shannon)和维 纳(N. Wiener)出版《信息论》与《控制论》。
4 液压传动及伺服系统
◆ 1950年摩根(Moog)研制成功采用微小输入信号的 电液伺服阀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布莱克本 (Blackburn) 、 李 (Lee) 等 人 在 系 统 高 压 化 和 电 液 伺 服机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
◆ 网络技术将促进流体传动行业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网络技术,可以使液压气动产品的设计、 生产、销售和用户信息反馈及时挂起钩来。用 户要求和设计信息可传给设计部门,设计结果 通过网络传达到相应的生产部门及其他机构, 可以在网上就出现的问题交流看法和提出建议, 最终实现整个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的无纸化、 文件的电子化。
2 液压传动
◆ 1795年英国人布拉默(J. Bramsh)发明了第一台液压 机,它的问世是流体动力应用于工业的成功典范, 到1826年液压机已被广泛应用,此后还发展了许 多水压传动控制回路,并且采用机能符号取代具体 的设计和结构,方便了液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19世纪是流体传动技术走向工业应用的世纪,它奠 基于的流体力学成果之上,而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 需求为液压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 从1962年开始制定液压元件的标准(CETOP,ISO /TCl31)。
◆ 在主阀结构上,早期采用水介质时大多选择锥阀 结构;油压控制发展后圆柱滑阀结构成为主流。 1970年前后二通插装阀(大中功率)以及螺纹插装 阀(中小功率)问世并快速发展,使得滑阀结构受 到冲击。
20世纪是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的时代。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不仅可以充当一种传动方式, 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充当了连接现代微电子技术和 大功率控制对象之间的桥梁,成为现代控制工程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技术手段。
◆ 发展变频电机驱动系统及二次调节技术。
◆ 轻量化 、小型化、节能元器件。
3 更为集成化、模块化、 智能化和网络化。
◆ 由电子直接控制的元件将得到广泛采用
◆ 借助现场总线,实现高水平的信息传递,可以对流体 传动及控制大系统实现综合多目标最优控制——效率 最优、功能最优或预选目标最优。
◆ 流体传动及控制系统可实现加工、装配和调试等过程的 全球化虚拟制造,并对研究过程、生产过程、营销过程 实现全球网络实时管理与经营。
3 控制论
20世纪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飞速发展并 日趋成熟的世纪,也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相 互结合飞速发展的世纪,它为流体控制工程的 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1922年美国人米诺尔斯基(N. Minorsky)提出用于 船舶驾驶伺服机构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 方法。
◆ 1932年瑞典人奈奎斯特(H.Nyquist)提出根据频率 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准则。
B 虚拟技术在液压行业中得到应用。
◆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通常是指通过头盔显示器和 传感手套等一系列新型交互设备构造出的一种计算机 软硬件环境,操作者通过这些设施以自然的技能向计 算机送入各种命令,并得到计算机对用户的视觉、听 觉及嗅觉等多种器官的反馈。
◆ 包括与计算机系统有关的具有自然模拟、逼真体验的 技术与方法。它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真实的体验和方便 的人机交互。
◆ 现代的液压系统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大型复杂控制系 统。
◆ 由于内置电子线路以及串行通讯总线技术的发展,在 一些大型现代化的电液系统,如冶金、大型矿山机械 及工程机械中,泵、马达、阀等元器件装有各种必要 的传感器和两路数据连接器,不仅可实现各种功能的 控制,还可实现各元件状态的监测,使液压系统故障 诊断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液气压系统分析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 主要内容
液压基本回路分析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机床、工程机械、兵器等) 液压系统设计及维护
❖ 目的:
熟练掌握各类液压典型回路; 掌握液压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 参考书:
流体传动与控制,张光涵等,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李永堂等,冶金工业出版社;
4 新材料的发展及使用
◆ 陶瓷材料由于其优越的耐磨性、抗气蚀性能、化学稳定性 好、摩擦因数低,使其在纯水液压泵和阀上得到应用。
◆ 纳米材料、纳米工艺的进展,将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发 展开拓新的前景。
5 微流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微流体技术是指在微观尺寸下控制、操作和检测复杂 流体的技术,是在微电子、微机械、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交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