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参观国家博物馆--商代的青铜器
参观国家博物馆--商代的青铜器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一般人是不可以拥有青铜器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中国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历近15个世纪。
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有价值。
青铜器文化是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核心,其中商周时代的礼器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器的纹饰】青铜纹饰有两个重要的艺术法则。
1.重组变形法则青铜器上的纹饰主要是怪兽,其中最多见的也是这个时期刚刚出现的饕餮纹。
饕餮纹是重组变形法则最集中的体现。
饕餮是什么呢?《辞海》解释为: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
古代钟鼎礼器上多刻其头形作为装饰。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饕餮形象不尽一致。
2.人兽共生人兽共生图案的演变显示出上古观念演变的逻辑阶段。
艺术与文化从原始向理性演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普遍采用的纹饰是把具体形象抽象化了(如人面鱼纹),而在殷商和西周,则是人兽合一、人兽共存的图案。
总的来看,商周时期青铜器皿上的纹饰是以怪兽为主的。
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商代的青铜器形质繁缛华丽,纹饰多兽面纹,充满了神秘、威慑的气氛。
西周中期到春秋晚期,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春秋后期到战国,器形奇巧,轻灵,纹饰易于理解。
秦汉时期向轻便、精巧方向发展,往往以独特的造型取胜。
(百度百科)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国博展出的我国历代青铜器珍品共分为三个部分:商代、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本集介绍商代青铜器。
01.02.前言03.商代的青铜艺术04.这件饮酒器具上的两根小柱,既起到装饰作用,又有实际用途:饮酒时也可以抓住这两根立柱将酒送入口中。
05.商后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那个爵前面的字打不出来06.07.商后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的饕餮纹编铙08.09.商王武丁时期的后tù母斝10.在中原地带是不可能见到象这种动物的,可以想象,墓主人一定是有很高身份的贵族。
浅析夏商周青铜器中的美学思想
浅析夏商周青铜器中的美学思想摘要:夏商周的青铜器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它将过去古老的传统美学思想以真实存在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站在历史的角度,它也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起源。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站在宏观角度对其进行美学的阐释,揭示其中丰富的美学内涵,探析其与造物美学及儒家美学的深刻联系,体味中国美学根源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青铜器;审美特征;美学一、夏商周青铜器文化源起的历史背景随着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组织的逐渐解体,私有制产生,这一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奴隶制国家机器已经初步建立。
夏商周青铜文化便在这样的大背景产生。
随着原始氏族分工的公有制经济形态被奴隶制私有经济所取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等级制度逐步完备,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己有了相当显著的发展。
奴隶主阶级凭借其权力往往拥有较多的物质财富,但他们为掠夺更多的财产,部落战争也时常爆发。
因此,青铜铸造业成为我国奴隶制时代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其工艺水平堪称当时世界之首。
青铜器的器型、纹饰、铭文的形成并非一墩而就,其间所包含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文化思想就是原始氏族文化脱胎换骨后的延续与升华。
此时文化特征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神话传说与巫史传统。
将自然拟人化,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意象表意的发端,并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审美思维。
而古人又将这种审美思维运用在生产工具、日常器物的制作中,从而丰富了器物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内涵。
[1]二、夏商周青铜器的审美特征(一)夏代青铜器夏代青铜器造型厚重庄严,纹饰神秘独特,奠定了中国青铜艺术的整体风格。
从早期造型上多模仿原始时期陶器以及偏重实用的态度到后期因为工匠对青铜铸造的熟悉掌握而开始有意识的加入一些审美意识,使青铜器从实用向美观实用转变。
由于生产水平有限,技术不够成熟,导致青铜器数量较少,仅在战争或祭祀时使用,因此青铜器的铸造上多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内涵。
简论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美学特征
简论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美学特征作者:马真福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0期[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夏、商、周三代青铜器艺术的总体美学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青铜器艺术的造型与纹饰风格转变出发,解读了其背后隐含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青铜器艺术;造型;纹饰;审美精神[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17-02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
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贵族之家,一般百姓无力铸造。
概括地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它类似于一种图画文字,通过本身的造型、纹样,以及用于记事的铭文和高超的技艺反映了奴隶制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
一、青铜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国青铜器艺术的发展与同时期冶金铸造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青铜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
红铜加入锡(铅)之后,熔点降低,硬度增强,成为青铜。
青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很高的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
古代匠师在创作实践中十分关注铜与锡的合金比例,在春秋时期总结出适合制作不同青铜器类的理想的合金比例“金有六齐”。
也正是由于东周时期在失蜡法铸造以及焊接、镶嵌等方面冶铸制造技艺的精进,才有可能生产出鬼斧神工的曾侯尊盘等作品,使楚人的浪漫激情与飞扬的想象力得以附丽于各种青铜器而震惊于世。
对于作品的研究与评价需要靠比较,从比较中可以细致深入地了解到艺术设计思想、审美观念递进的过程,可以分辨出艺术创造力的高下。
古代青铜器作品也有神品与能品之别。
有的作品结构严谨,铸造精工,气度非凡,如四羊方尊、龙虎尊;有的在幻想与现实的交织中,设计别具巧思,如立鹤方壶;有的以结构奇巧取胜,如错金银龙凤方案。
青铜时代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青铜器艺术的生命活力依然跃动于民族的血脉之中。
有些现象值得深思,例如盛行于夏、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中的觚与爵,到东周以后为耳杯所代替,逐渐消失,所以孔子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的慨叹。
浅析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美学特征
浅析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美学特征商、周(西周、春秋)是我国工艺美术高度繁荣的阶段之一,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商、周青铜器上承历史金属工艺的源头,下启后世金属工艺的径道,为华夏工艺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商、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都已经相对纯熟,装饰风格鲜明独特,纹饰图案庄严、厚重。
还有一种难以琢磨的神秘和惊悚,具有骇异、狞厉、苍劲的美学特征。
历史告诉我们。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铸造青铜器。
进入商代,青铜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了高峰。
青铜器皿种类繁多。
数量极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在审美上的需求逐步升高。
这时的原始工匠们除了使器皿造型更加美观外,开始在器皿的外表饰以花纹。
西周建立后,青铜器得到更大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都已经炉火纯青,并且,按其使用功能将青铜器皿铸造为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度量衡器等等。
因为器皿的使用功能的不同。
在器皿的外表装饰的花纹形式也不相同,其造型多样、纹饰精美。
即使是在世界工艺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据考,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图案大致可分为三类:动物形、几何形和人像。
其中,动物纹饰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变化也比较丰富。
在商、周青铜器中居于主体地位。
动物纹又可以细分为写实动物纹和幻想动物纹,写实动物纹不用多说,都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形象。
经过夸张变形处理后装饰于器物的表面,比如,鱼纹、蝉纹、龟纹等等。
写实动物纹样种类是非常多的。
但是。
实际的数量相对教少。
装饰的器类和部位也相对较差。
并且流行的时代也相对短暂。
个人认为,最能代表商、周青铜器纹饰图案美学特征的是幻想动物纹。
顾名思义,幻想动物纹是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想象中的神话动物形象。
幻想动物纹样数量众多、形式丰富并且长期占据着大多数重要青铜器的显著位置。
它主要有三种:兽面纹、夔龙纹和神鸟纹。
拿兽面纹来说。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纹样叫“饕餮纹”,“饕餮纹”是“兽面纹”的典型代表。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设计成就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设计成就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艺术设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对夏商周青铜器艺术设计成就的简要论说:1.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例如,青铜鼎是祭祀天地祖先的礼器,它的造型庄重稳定,寓意着统治者的权威和稳定性。
青铜器在造型上不仅美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宗教信仰。
2.独特的装饰风格: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装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图案以兽面纹、龙纹、凤鸟纹等动物纹样为主,这些纹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和敬畏。
同时,青铜器的装饰也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社会文化。
3.精湛的铸造工艺: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例如,曾侯乙尊盘是失蜡法铸造而成,其造型精美、纹饰细腻,展现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此外,青铜器的铸造还采用了分铸、焊接、镶嵌等多种工艺,使青铜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精美。
4.体现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的体现。
不同等级的人物使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也因此而有所不同。
同时,青铜器的使用也严格遵循着礼仪规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严格。
5.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
这些青铜器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工艺的重视。
同时,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总之,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艺术设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哎,提起夏商周,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根啊,真是令人想入非非。
想象一下,当时的工匠们,手里握着工具,心中有个大大的梦想,造出那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
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青铜器可不仅仅是个器具,简直就是艺术品,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在讲故事,真是神奇得很。
夏商周的青铜器可谓是“玲珑剔透”。
它们不仅仅是用来盛食物的碗、盘,还是传递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想想看,那个时代的人们多么看重这些器具,贵族们在宴会上炫耀自己的青铜器,就像今天的潮人秀品牌包,谁能不羡慕呢?这些器具上雕刻的花纹,简直可以说是“工匠的灵魂”,每一刀每一划都透露着工匠对生活的热爱,简直让人心潮澎湃。
再说说它们的造型,那真是“别具一格”。
从鼎到尊,从盉到罍,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青铜器的设计灵感,甚至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的,鸟兽鱼虫的形态在青铜器上都能找到,仿佛这些器具也有了生命,跟着主人一起感受历史的风雨。
想象一下,古人围坐在炉边,喝着酒,吃着肉,手里捏着的就是这样的艺术品,简直是“人间美味”,再加上那气氛,哇,简直不能更幸福。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那可真是“巧夺天工”。
想当年,铸造这些器具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温度、合金比例、模具设计,全都是学问。
那些工匠就像现代的科学家,精心调配,反复试验,真是拼劲十足。
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毁了整个作品。
可想而知,能成功铸造出这样精美的器具,他们的成就感得有多大呀,真是“心中有数”。
青铜器在历史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它们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更是宗教祭祀和政治象征。
祭祀的时候,用这些青铜器来敬天祭祖,那场面,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古人对于青铜器的崇敬,就像咱们现在对待传统文化一样,心中满是敬仰。
它们不仅连接着历史,更是文化的传承,代代相传,仿佛在告诉后人:“嘿,别忘了我们的根在哪!”在这背后,青铜器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夏商周的更替,权力的交替,都在这些器物上留下了印记。
每一个器具都像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的种种。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一、概述(一)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私有制出现,国家机器奴隶制阶级社会产生。
(二)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周朝,他自称天子,周朝制度是实行分封制、世袭制、等级制。
即周天子子继承。
天子的庶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也由诸侯的嫡长子继承。
他们形成一种宗法体系,掌握着政治,经济《齐语》:“士之子恒为土,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
”这种位次尊卑的等级制度,服饰、器物、宫室、车马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僭越,否则严惩。
这种森严的国家制度(等周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以极大影响。
(三)夏商周时期的美术:最具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艺术,它是我国古代美术继彩艺之后又一辉煌成就,因此,这一时期又称“青铜时代”,青铜文明在三代的突出功能在于制造与政治权力“左传”解释这种文明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三代青铜的考古收获相对集中在祭祀礼器及军事兵器上二、青铜艺术青铜指用天然红铜加入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青铜器造型多仿自陶器。
(一)青铜器制作:分炼矿,制范,熔铸,装饰等几个过程。
《荀子》“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载说明青铜制作的条件,其中“制范”是一个重要方面。
有陶范法,蜡模法二种方法:①陶范法:先用泥土塑模,再将泥模烘干,用过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外面,使呈器形并显外范。
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内外范的空间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加固泥范后浇注铜液便成器形。
②蜡模法:又称失蜡法,以蜡制成模型,内外用泥填充和包紧后,灌注铜液,有蜡处即为器形。
此种极为精细或镂空的造型和装饰。
(二)青铜器的品种:据其用途分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除实用还作仪仗、陪葬品。
(1)烹饪器:即蒸煮器,鼎、甗、鬲①鼎:煮肉器,多圆体,三足,双耳,亦有方体四足者如司母戌鼎,它不仅是实用生活用品,还是的象征,传说禹制九鼎以象九州:天子用九鼎,诸候(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至一鼎。
青铜艺术——神韵之美
青铜艺术——美学5.12.1、殷墟青铜艺术特色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
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
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
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
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安阳殷墟青铜器体现了商文化对异域文化和技术的强大吸引力。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
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12.2、商周青铜艺术特点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
此时是冶炼铸造技术可以说有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代表作品作品:《后母戊大方鼎》、《盂鼎》为例,从青铜器作为“礼器”的艺术精神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艺术特点来谈谈商周青铜器艺术。
中国古代青铜器,就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
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
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
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青铜器艺术鉴--夏商周
二、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特点
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源自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 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 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形成独特的体系。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 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 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 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 现。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 个正面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瓜大张 的状态。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 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 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君 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 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青 铜 器 分 类
闻名铜器的欣赏
人面纹铜鼎 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 米 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 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 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 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 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 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 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 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 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腹内有 “大禾”二字铭文。中国历史上有关 于夏禹铸九鼎的传说,夏王朝灭亡之 后,九鼎归于商,商王朝灭亡后,九 鼎归于周,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具体到个人来说,鼎又是身份地位的 标志。
青铜器的分期
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西周中期 ),青铜 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变抽象时 期 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期,即又 一次高潮 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为人所用的,而后, 经历了从神化、礼化再到人化的功能演变。青铜器功能内容的演变, 制约并推动着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以及工艺技术的发展。
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
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中国的青铜器文化通常被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夏、商、周三代的器物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多出土于夏商周时期考古中心河南省各地,工艺极为精美,其制作工艺也基本相同,即采用陶范工艺。
其制作方法大概如下:首先要用泥巴塑一个的模型,然后把它翻成一个范,在上面加工,刻花纹,刻铭文,然后再把范(包括内范和外范)合起来进行浇铸,进行铸造,铸造了以后再进行修整成器。
这种手工制作陶范的特点是一范只做一器,因而在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中是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的,每一件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无疑增加了青铜器的艺术观赏价值,同时也成为后人辨别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真伪的标准,如果有两件相同的青铜礼器,必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为赝品。
鼎,胎于原始时代的陶鼎,本来是用以煮饭和煮肉的。
其形为方体或圆体,有三足或四足,便于架在火上烧,腹侧有两耳,便于端持。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鼎被专门用做典礼或祭祀,故逐渐显得贵重,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左传·宣公三年》有云:“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鼎迁即鼎转换了主人,表示国家政权发生更迭。
鼎的形象本身具有稳定挺拔的特征,便于赋予它相关的含义。
鬲,款足似鼎,煮食器,似今日之蒸锅。
款足即足中空,便于加热。
甗(音眼),其上身似鼎,下身似鬲,中间相通。
下身放水,上身放粟,底烧火蒸,颇似今日之蒸笼。
甑(音增),形似,所不同的是甑上下分体,同时中间以纽扣合。
敦(音对),其外形上下内皆圆,上有纽,下有足,中有耳。
簋(音鬼),盛饭器。
商簋多无盖,周则多加盖。
椭圆形,有两耳,高圈足簠(音府),盛稻粱(高级米饭)器。
外形侈口而长方。
商周贵族主食以黍稷(今日北方人所食之小米),盛于簋,如遇宴享宾客或过节,则须改膳以稻梁,盛于簠。
豆,肉食器。
主要用于盛菹醢(音组海),菹即咸菜、酸菜之类;醢即肉酱。
古人吃熟肉时蘸一些肉酱,配一些咸菜酸菜以调味。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
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
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
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下通过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和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大盂鼎》来论述商周青铜器艺术特点。
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形成独特的体系。
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
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瓜大张的状态。
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
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
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
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一《司母戊方鼎》、二《大盂鼎》。
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
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
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
青铜时期商代青铜器的审美价值
青铜时期商代青铜器的审美价值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华文明的起点,也是中国青铜文明的代表。
在商代的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商代的青铜器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极致,其审美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谈商代青铜器的价值。
一、商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商代的青铜器在审美上具有很明显的特征,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它的线条优美、造型雅致。
商代青铜器的制作上极为注重线的曲直、曲度、比例和与整体的协调,从而形成充满力量感、动势感的工艺品。
同时,在造型设计上,商代青铜器也非常注重比例的准确性。
整个青铜器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非常注重对细节的把控,使得商代青铜器既有完美的比例,又不失独特的个性。
这些特征使得商代的青铜器成为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瑰宝,至今仍受到广泛的赞美和研究。
二、商代青铜器引领中华文明审美商代青铜器在其创作和制作的过程中,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审美特点,同时也是审美思想的承载者。
商代青铜器的审美内涵,不仅体现了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代青铜器以其自然、奔放、动感的造型,同时又蕴含着严谨的比例和和谐的美感,成为了后来中国文化审美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艺术风格独特性的体现。
无论是汉代、唐代还是宋元时期的中国艺术,都对商代青铜器有着深刻的研究和借鉴。
三、商代青铜器的收藏投资价值对于喜爱商代青铜器的人来说,除了其审美价值,它们还具有一定的收藏投资价值。
这主要得益于商代青铜器的稀缺性、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随着收藏市场的升温,市场上很多商代青铜器的价格也随之走高,成为了很多收藏家和投资者的选择。
虽然投资收藏有其风险,但若是能够正确地把握商代青铜器的投资价值,却也能够获得不小的回报。
结语:商代青铜器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艺术的代表和世界艺术宝藏。
它们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无疑是我们应该倍加珍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青铜器的价值将会越来越高,成为中国文化和艺术史上的重要符号,更是我们中国人永恒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商周青铜器的审美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商周青铜器的审美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遗产。
其中,商周青铜器是商周时期艺术品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审美特点和象征意义两个方面展开,探究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一、审美特点1. 形制丰富商周青铜器的形制十分丰富,包括有鼎、觚、爵、壶、罍、尊、鼐等各种各样的器物。
这些器物不仅形态各异,而且无论从整体还是细节上来看,都显露出了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
例如,商代的鼎,有铜利剑、鸟纹、人物浮雕等,造型十分华丽,显示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复杂形制的艺术技巧。
这些器物的形制不仅展示了古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商周时期丰厚的精神文化。
2. 装饰精美商周青铜器的装饰形式十分精美,既有浮雕、雕刻、铸造、切割、堆焊等技法的运用,也运用了细腻的线条和复杂的几何纹样等,赋予器物以深刻的意义和感染力。
例如,商代的“玉爇龙纹尊”,雕刻着两条玉龙高高盘旋。
”铜鼎”上布满了高低不同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每一处都展示了古人的艺术才能和技艺水平。
3. 色泽丰富商周青铜器的色泽丰富,主要有青铜色、白银色、金色、黄铜色、黑色、绿色等等。
不同的色泽展示了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添加了更多的审美魅力。
二、象征意义1. 礼俗崇拜的象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无论是在器物的种类上还是装饰的图案上,都展现出强烈的礼俗崇拜意义。
从向祖先祭祀的酒器、献给君王的贵重器皿、商人买卖的财物等等,商周青铜器清晰的展示出了时代的特点和脉搏。
例如,在周代的青铜鼎上,铸刻的金文中透露出祭祀祖先、亲民治国的社会意义,因此被称为“礼器"。
青铜器无疑传承了一种先民对自然、祖先、天地、万物的崇拜之情和宗教准则,并成为神秘与和谐的寄托。
2. 政治意义商周青铜器在国家政治和统治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出土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内的商代"方壶",上面刻着“曹那作之”字样,表明这件器物是专门为曹那所铸造,显示出商代的军事制度和车辆的重要性。
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
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而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夏商周三代虽然历经沧桑,但正是在这个时期,青铜器艺术经历了蓬勃发展和长足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揭示其独特之处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夏朝青铜器艺术的起源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诞生地。
夏朝青铜器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代祆神文化和尧舜禹文化。
在这个时期,人们相信铸造和使用青铜器可以向神灵祭奠,并获得保佑和祝福。
因此,青铜器在宗教和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夏朝青铜器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鼎、觚和簋。
鼎是圆底三足大型器皿,用于盛装食物或作为祭品。
觚是较小的有柄酒器,也用于祭祀活动。
簋是一种盛装食物的器皿,通常用作贵族婚嫁仪式中的礼物。
夏朝青铜器的造型简单朴实,以刻划动物纹饰为主。
常见的纹饰包括龙、鸟、兽等,这些动物代表着神圣的意义。
青铜器的艺术风格注重其象征意义,强调圆润饱满的线条和平衡的比例。
夏朝青铜器的制作精湛,显示出古代人民杰出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二、商朝青铜器艺术的发展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国家,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新高度。
商朝青铜器艺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形式多样化和纹饰丰富多样。
在形式上,商朝青铜器增加了许多新的器型,如爵、尊、斝、觚等。
其中,爵是一种两耳并立的长颈杯,常用于宴会和祭祀活动。
尊则是一种酒器,形似葫芦,用于盛放美酒。
斝是一种口有盖的大型酒器,尤其在商朝中后期盛行。
觚则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器皿,广泛用于祭祀活动。
纹饰方面,商朝青铜器的纹饰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动物纹饰外,人物纹饰也开始出现。
人物纹饰主要以贵族、神仙和祭司为主题,充满神秘和神圣的感觉。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纹饰被称为“雷纹”,这是通过冶炼技术制作出的纹饰效果,代表着商朝纹饰技术的一种巅峰。
三、周朝青铜器艺术的成熟发展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成熟发展阶段。
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
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
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种从表⾯上、从概念上看似有⽭盾,但⼜被⾼度地和谐在⼀起的两种要素,即在造型基调上呈现的肃穆、威严、庄重的⽓质与同⼀器体洋溢出来的活泼、灵动的风格。
正是这样的两种因素,被⾃然⼜巧妙地融合为⼀体,使商周青铜器具有⽆穷的韵味、艺术的创造⼒、艺术的震撼⼒。
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彰显了青铜礼器的庄重之势,因此凡主要部位的纹饰也具有三点特征:图案性强、布局多呈轴对称状且形象威严,最典型者如所谓饕餮纹。
由直线、曲线构成,极其端庄、优美的青铜器,体现出以稳重、雄浑的⽓魄⾯⽬狰狞的饕餮,作为青铜器的核⼼纹饰,在殷⼈的化成⽽⽆⼈⼯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传神与有味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於⿁神⼈物,有⽣动之可状,须神韵⽽后全?;
②明胡应麟《诗薮·宋》:矜持於句格,则⾯⽬可憎;架迭於篇章,则神韵都绝
③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填词先求凝重。
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
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
④朱⾃清《鲁迅先⽣的中国语⽂观》:这⾥说的神韵⼤概就是⾃然、到家,也就是熟练或练的意思。
器⾝上固有的灵⽓的汇聚与其见证历史变迁的价值正是青铜器最精彩与最独特的亮点所在。
青铜器的表象,去滋润今天的理想;体验器物中的神韵,去点燃明天的圣⽕。
粗犷中凸显出的不正是⼀种通天绝地的优雅和⾼贵?时代仍在变化。
从灿烂和优雅中⾛出,腰杆⼀定会更加硬朗,底⽓会更⾜,智慧也将得到永恒。
浅谈中国青铜器的纹饰与装饰艺术
浅谈中国青铜器的纹饰与装饰艺术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青铜器以其雄浑古朴的造型、绚丽精美的纹饰,弥漫着远古的气息,给人以深沉凝重的历史感。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其间青铜器的风格从庄严的艺术风格转向了朴实、简洁、明快的风格,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成实用器具。
青铜器的纹饰则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到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环带纹,再发展为清新的蟠螭纹、宴乐、攻战纹等,其间动物纹饰狰狞的超自然魔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这种纹饰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制造工艺或者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引起的,也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的变革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各个时期青铜器纹饰特征青铜器纹饰的产生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聪颖、智慧的结晶,是体现人们美好心愿的依托物,是人们与大自然抗争、共存、达到“天人合一”朴素心愿的具体表现,他们用高超的铸造技艺,为我们留下象征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
(一)夏代青铜器纹饰特征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夏代二里头文化期,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一般没有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一些器物上也出现了简朴的云纹、弦纹和网纹。
除此以外,值得重视的就是镶嵌绿松石的牌饰了,牌上的兽面纹除两眼之外,其他部分都是抽象而不写实的。
它也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
如1975年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镶嵌圆铜器,此器直径17厘米,厚0.5厘米,器物的边缘镶嵌61块呈长方形的绿松石;再如1981年在二里头一座墓葬中发现的长圆形兽面纹铜牌饰,牌饰凸起的一面以绿松石粘嵌成异常精致的兽面纹图案。
这两件器物是目前在中国所见到的最早的复合物质铜器,其熟练程度已经脱离了该种类技术的最初阶段,从中可以看出夏代的青铜铸造技术与装饰艺术有了较大的突破。
(二)商代青铜器纹饰特征商代的青铜器纹饰最为发达,尤其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器纹饰的式样和种类极为丰富,器物纹饰丰富多彩、繁缛富丽,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变形动物纹的改进,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细而密集。
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意义
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意义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夏商周青铜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观念。
下面将从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夏、商、周三个时期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政权和社会制度,而青铜器作为权力象征和社会地位的标志,其形制、纹饰和功能都随着政权更替和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
夏时期的青铜器形制简单,纹饰主要是几何图案;商时期的青铜器形制更加丰富多样,纹饰开始出现动物图像;而到了周时期,青铜器的纹饰更加细腻丰富,充满了神话和宗教的色彩。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的更替,也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迭代。
其次,夏商周青铜艺术通过青铜器的象征意义,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青铜器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奢华和权威的象征,它既是贵族阶层地位的象征,又是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礼器。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要求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而纹饰的选择和设计更需要对古代审美观念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对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追求,进一步认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最后,夏商周青铜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造型古朴庄重。
青铜器的审美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密切相关,它强调以适度和平衡为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青铜器中的纹饰多以动物形象为主,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崇拜和图腾信仰相呼应。
正是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得夏商周青铜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文化和传统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
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一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一种从表面上、从概念上看似有矛盾,但又被高度地和谐在一起的两种要素,即在造型基调上呈现的肃穆、威严、庄重的气质与同一器体洋溢出来的活泼、灵动的风格。
正是这样的两种因素,被自然又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商周青铜器具有无穷的韵味、艺术的创造力、艺术的震撼力。
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彰显了青铜礼器的庄重之势,因此凡主要部位的纹饰也具有三点特征:图案性强、布局多呈轴对称状且形象威严,最典型者如所谓饕餮纹。
由直线、曲线构成,极其端庄、优美的青铜器,体现出以稳重、雄浑的气魄、庄严的阳刚之气;青铜纹饰是线性艺术的高度提炼,也是艺术与冶铸技术的完美结合。
事实是,中国的青铜纹饰已远远超出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反映了远古时代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宗教和社会文明。
在青铜文化中,我们首先要敬佩原始先民以身边的动物物像为描绘图像,进而抽象的、想象的、夸张的把动物形象变形化、图案化。
其二是有些纹饰已无法辨识和推想是哪类物像,这类纹饰的溯源只能推测是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即原始人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的理解和幻想。
这是远古时代各种文化的长期融合与演变,是有意识地选择、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那么,原始先民为何以这种规律化、图案化的手法来表现青铜纹饰呢?答案就在原始思维中所具有的线性特征。
其实,线性特征不只是青铜纹饰的表现特点,而是中国古代艺术表现方法的奥秘和最大形式的特征。
如果要探索研究青铜纹饰的线性特征,第一是原始思维在物象相似律支配下的排列组合,追求繁多事物之间有机统一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大多使所描绘的事物采取线条上的形式排列。
由于原始的技术条件和刻画工具的限制,以及巫术活动的虚幻性,使得线与线性艺术的表现形式从岩画、彩陶到青铜纹饰(包括玉石器),绘画的线性特征都在竭力地发挥其表现作用,反映出原始人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过程的直接感知,从而形成了建立在生存目的和认知目的基础上的秩序原则。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大贵之家,一般百姓是无力铸造铜器的。
总体来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它类似于一种图画文字,通过本身的造型、纹样,以及用于记事的铭文和高超的技艺反映奴隶制时代的风尚和阶级的审美观念。
在此,我想讲一下在我看来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铜器最早的铸造,相传是始于黄帝,而比较可靠的却是从夏禹时候起,夏铜器种类为最普通鼎彝两种。
商朝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7世纪至12世纪,这时期的铜器种类和技术已经非常值得称赞,花纹款式也都比较复杂而充满用意。
这之后至周代则更加繁盛,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技术更加精妙。
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三代青铜器艺术之美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征。
一方面,三代青铜器艺术在造型与纹饰上与原始彩陶艺术之间存在着传承性。
事实上,通过从三代中铜器最古老的型式,即三足的“鼎”和“鬲”看,古代铸铜工艺的技术和原始彩陶的艺术是一脉相传的。
到了青铜时代,青铜器艺术达到了比原始陶器要高的技术,奴隶们所铸的铜器中,有多达十种不同的形式,如鼎、鬲、爵、尊、壶、豆、角等。
这些青铜器,首先从造型上看,很容易看出铜器的形状的演变与原始彩陶艺术形式上存在着外在的相似性。
有的由陶器发展而来,有的由原始的竹编器物而来,有的则由石器和骨角器进化而来。
其次,从装饰上看,青铜器上面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等更是与彩陶纹样紧密相连。
商代铜器,大多都有繁杂细致的花纹,例如神秘曲折而有方角的螺纹,也称为回纹或云雷纹,象征着雷电或暴风雨云,这种螺纹,很早就已经在原始艺术时期的陶器上。
这种纹饰,最初多为圆形,中间发展过程中,出现两个圆形相联的状况,最后,螺纹由圆形而变为有方角的样式,这种情景在新石器时代马厂彩陶时期开始萌芽,到辛店时期而出现了有连续的圆纹出现,此种圆形的或有方角的螺纹,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用以装饰陶器的颈部。
夏商周的工艺美术
此时是青铜器的“滥觞“时期。这个时期青铜 器的造型还很幼稚古朴、率简凝重,还没有脱 离原始意味。甚至有的青铜器没有任何装饰, 通体素面。一般以单层凸起的饕餮纹和弦纹为 装饰纹样,没有底纹。此时,青铜器上饕餮纹 形象的处理比较松散,不象后来商代那样神秘、 威严与恐怖。1972年在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青铜 爵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属夏代。
概述
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 分工的扩大,青铜冶铸、制陶、玉石骨牙雕刻、 漆器及纺织等手工业的技巧日益精湛。这一时 期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 代之称。
第一节 青铜工艺
一、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 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商代青铜器制作过程
A 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 一定比例熔化。
?战国时代青铜器?战国青铜器的风格华美瑰丽特别表现在金银错等镶嵌的器物上金银及红铜等金属或松绿石水晶玉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青铜器的花纹空隙处产生了多色彩的效果是中国工艺史上的珍品
夏商周的工艺美术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 要特征。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等动物纹样 及几何纹样。早期的纹饰铸造比较浅,无底纹图 案,后期逐渐趋向繁缛华丽,基本上是浅浮雕, 并有繁华的底纹。后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 蕴藏着深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
三、春秋战国丝织品图例
菱形纹锦
龙凤虎纹绣
四、商周时期的服饰
制
基本的服装样式:
制
上衣下裳 衣裳连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大贵之家,一般百姓是无力铸造铜器的。
总体来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它类似于一种图画文字,通过本身的造型、纹样,以及用于记事的铭文和高超的技艺反映奴隶制时代的风尚和阶级的审美观念。
在此,我想讲一下在我看来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铜器最早的铸造,相传是始于黄帝,而比较可靠的却是从夏禹时候起,夏铜器种类为最普通鼎彝两种。
商朝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7世纪至12世纪,这时期的铜器种类和技术已经非常值得称赞,花纹款式也都比较复杂而充满用意。
这之后至周代则更加繁盛,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技术更加精妙。
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三代青铜器艺术之美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征。
一方面,三代青铜器艺术在造型与纹饰上与原始彩陶艺术之间存在着传承性。
事实上,通过从三代中铜器最古老的型式,即三足的“鼎”和“鬲”看,古代铸铜工艺的技术和原始彩陶的艺术是一脉相传的。
到了青铜时代,青铜器艺术达到了比原始陶器要高的技术,奴隶们所铸的铜器中,有多达十种不同的形式,如鼎、鬲、爵、尊、壶、豆、角等。
这些青铜器,首先从造型上看,很容易看出铜器的形状的演变
与原始彩陶艺术形式上存在着外在的相似性。
有的由陶器发展而来,有的由原始的竹编器物而来,有的则由石器和骨角器进化而来。
其次,从装饰上看,青铜器上面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等更是与彩陶纹样紧密相连。
商代铜器,大多都有繁杂细致的花纹,例如神秘曲折而有方角的螺纹,也称为回纹或云雷纹,象征着雷电或暴风雨云,这种螺纹,很早就已经在原始艺术时期的陶器上。
这种纹饰,最初多为圆形,中间发展过程中,出现两个圆形相联的状况,最后,螺纹由圆形而变为有方角的样式,这种情景在新石器时代马厂彩陶时期开始萌芽,到辛店时期而出现了有连续的圆纹出现,此种圆形的或有方角的螺纹,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用以装饰陶器的颈部。
到商代,则将这种装饰陶器的纹样,用来装饰青铜器以及骨角器物。
象前面讲到的鼎、鬲,大都在器物的颈部镂刻上花纹带,并在里面满缀回纹。
原始艺术中出现的纹饰原来是在石头上、木头上或粘土上的,而到了奴隶制的铸铜工艺发达的时代,这种纹饰或者直接转移,或在原来基础上改造又延用到了金属上,可以说,中国原始彩陶的造型与纹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装饰美术法则,并且在夏商周三代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
三代青铜器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们有自己的独特性,自身在美学风格上也存在着变化和发展。
伴随着奴隶制经济和政治的产生和发展,青铜器艺术虽然在铸铜工艺上与原始时期彩陶艺术有一脉相传的关系,特别是在奴隶制时代早期仍具有一定的原始彩陶那种朴素、活泼的蕴味,但三代毕竟是一个自身完整性的体系,由于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社会中已经有一部分人完全从体力的劳动中解放出
来,专门从事于铸造铜器和设计铜器形状与装饰纹样的脑力劳动,使艺术与劳动分离,通过对器物外型巧妙地“改造”,显现一个不但有力感而且具有独创性的艺术法则,青铜器铸造也就慢慢从原来的主要以实用为目的而转向渐渐与现实生活脱节,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以满足上层贵族们的享乐和政治要求。
也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的出现,青铜器艺术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发展,如发明了错金技术,并在装饰中嵌绿松宝石,而且艺术风格也在不断变化,青铜器发展到大约夏至商代前期,术风格由活泼、愉快趋向庄严、神秘、沉重,单独适合纹样饕餮纹(又称兽面纹)的流行不仅表达了一种不经过掩饰的狞厉之美,而且体现出了某种原始的、拙扑的美;发展到西周中期,艺术风格则由狞厉、神秘趋向了平和、明朗,;但到了奴隶制社会末期,即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更呈现了活泼、朴素、清新的新面貌,出现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装饰构图。
值得一提得是,青铜器艺术在题材方面,开始铜器铸造与点缀器物多受原始化动物形象的启发而产生,而到了商代后期和周代,动物形象从中独立出来,整个铜器都作成动物形,采用怪物、山羊等形状,它所表现的更多的是构成形象的特殊本质,是它的独立性的精神和潜在的能力。
例如青铜器《四羊方尊》就是体现了商周青铜器艺术审美上独特的思维完整性,器形上两只羊的身体共用一个头部,散点透视的完整性体现的真实感比焦点透视一身一头的要真实,这一特征在商周大量青铜器中都有所体现。
从铜器艺术的本质上讲,中国作为一个多神而且祖先观念极重的国家,铜器之所以主要作为祭器而铸造,其实是一种当时人们思想中
存有的原始的整体性思维特征的形象性体现,这种具有形而上精神特征的创作观念表达了古人将人与天、自然看成是他们关于社会问题的对象和可以证实的依据,他们坚信天与自然一定存在着某种可靠的、神秘的、值得绝对信赖的事物,即此观念是人与自然的同构,并且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而这种抽象的概念性要想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奴隶制社会有完整的体现,就只有通过当时最发达的艺术形式象彩陶、青铜器等具体的可感的物象表现,如青铜器纹饰中饕餮纹广泛运用。
他们在这里追求的是思维的真实与完整,而不追求形体的真实,正如铜器装饰图案中的兽面纹由万方数据几种动物的身体部位构成的那样。
现代社会中,三代青铜器并不是仅为古董而存在,它在某中意义上说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体现了它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美术法则形成的重要物证而具有的特殊的审美特征,即,艺术创作思想贯穿于原始陶器艺术、奴隶制社会时期艺术、封建制社会时期艺术三个历史阶段。
在古代奴隶制社会那里诞生的精致、典雅和富于变化的青铜器艺术,最后还要和当时的人们一同逝去,因为只有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中青铜器艺术的完美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但它所体现的多元化的思想,对祖先和人类自身的崇高揭示,以及高超的技巧,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