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5篇
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含义。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学校的?生汇报。
师:那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出门时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吗?生汇报。
哦,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对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远行靠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远行靠什么》。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听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呢?二、播放课件,听课文的录音三、读课文听了这篇*后,你都听懂了什么?(生汇报)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四、默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也可以大声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将自己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并且用心记一记。
生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
可以讲识字方法,也可以给生字组词。
五、再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六、作业1、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抄写两遍。
2、课下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边听录音,一边观看图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篇*。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你们想不想听听别人朗读这篇课文?好吧,那就认真听!请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在听朗读时该注意些什么。
2、播放光盘上的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二、结合录音朗读的内容,对照课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1、师:这录音上的朗读读得这么好,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引导学生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读。
)还等什么!赶快拿起你的书,大声地读吧!不过,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就是用笔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上横线。
记住,一定是先读完一遍,再划。
2、生汇报表示时间的词语,师板书,画出表格。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如下是作者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2、检查自读情况:(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1、读生字(词)卡片;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郊( )坦( )攻( )设( )检( )记(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五、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较佳答案。
《幂的乘方》教学设计2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例题及练习让学生新鲜体验,巩固新知,使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简单题目独立思考解决,复杂题目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认真完成
学生通过对幂的乘方法则的逆向运用,可以加深对幂的乘方的理解,从而灵活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检测新知掌握情况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x2)3 =(-x2)3=
-(x3)2= (-x3)2=
3. .例题教学,:例2计算
(1)【(x+y)3】 (2) 【(a-b)】3【(a-b)3】2(3)[(x-y) ] [(y-x) ]3
4. 再巩固:练习3;4小题
活动五:综合变式,拓展新知
1. 通过探究三得出以下结论【(am)n] =amnp
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成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多样的,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变式练习,拓展知识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知,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快乐。
学法:学生是在同数幂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幂的乘方,为此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规律的过程幂性质的性质的导出要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_七年级数学教案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_七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2.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和难点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引入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1)对顶角相等吗?(2)作一条线段AB=2cm;(3)我爱初二(1)班;(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二、新课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答:(3)、(4)、(5)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教师指出: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研究数学命题,如(4)、(5).例1 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1)等角的补角相等;(2)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若A则B”.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例2 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l)“得到证明.(2)“如果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
是不正确的命题(判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
(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5)“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 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 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数学中,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出现);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 3 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对顶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若a=0,则ab=0;(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解:(l)对顶角相等(真);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假);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真).(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3)若a=0,则ab=0(真);若ab=0,则a=0(假);若a≠0,则ab≠0(假);若ab≠0,则a≠0(真).(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假);两条直线相交,则一定不平行(真);两条直线平行,则一定不相交(真);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一定平行(假).(注)本小题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内”的大前提条件,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凡直角都相等(真);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说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题,视学生接受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还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绍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都有较大的伸缩性.小结: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命题的结构---;如果(题设)……,那么(结论)……;命题的真假---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三、作业1.在下列语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照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2)取线段AB的中点C;(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5)若a=b,则a2=b2;(6)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7)同角的余角相等;(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2.选作题判断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在这节课的前一部分学习了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
课时教学设计(6篇)
课时教学设计(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经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实在行动实施方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课时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引导书写“名、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刺猬留下的纪念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帮忙同学树立爱惜公物、爱惜建筑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甜甜地笑了?从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实在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词语:纪念亭子名字应当台阶四周旁边五颜六色甜甜地笑小伙伴,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指名一行一行读,齐读。
二、感悟纪念(一)由课题《纪念》引出文中有关纪念的句子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们在山坡上盖了一间小亭子,它们都想为本身亲自盖的亭子留个纪念,(板书课题:纪念)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围绕纪念这件事说了许多话,请你本身读读课文,找出有“纪念”这个词的句子。
同学读课文找句子。
3、你找到了哪句?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三个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当留个纪念。
”小刺猬说:“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梅花鹿说:“这才是应当留的纪念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二)了解小熊等小动物们的纪念(第二自然段)1、(出示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当留个纪念,(板书:小熊)那么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本身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去找一找。
(出示第二自然段)2、组织汇报交流:(小熊刻名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出示句子:它在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本身的名字。
小熊的名字刻在哪儿?老师在“大石头,刻,名字”下加红色的点,并板书:刻名字(小猴等小动物写名字)出示句子:其他小动物也纷纷在柱子上、座位上和台阶上写上了本身的名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设计秋游方案》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设计秋游方案》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数学好玩设计秋游方案》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设计秋游方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题意,确定游览路线,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计算费用,以及优化方案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距离和费用的计算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优化,可能是学生在解决秋游方案问题时遇到的难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秋游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秋游方案,包括游览路线的确定,交通工具的选择,费用的计算等。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秋游地图,交通工具的费用表等。
2.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秋游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要设计一个秋游方案,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秋游地图和相关交通工具的费用表,然后提出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秋游方案,要求包括游览路线,交通工具的选择,费用的计算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1 公交站台设计》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1 公交站台设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公交站台设计》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交站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制作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公交站台。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公交站台的设计方案和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设计有兴趣和热情。
但是,他们在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交站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制作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公交站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交站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制作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公交站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交站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公交站台设计》教材。
2.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素材:公交站台的设计方案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公交站台图片,引发学生对公交站台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向学生介绍公交站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公交站台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第2课 重重叠叠》教学设计
《重重叠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进行观察和绘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会运用重叠的技巧,表现物体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重叠的物体形态和颜色,掌握表现重叠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在绘画中表现物体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图片、绘画材料(彩色铅笔、马克笔、水彩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本、彩色铅笔、马克笔等绘画工具。
教室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重叠的物体形态和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重叠形状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重叠形状的特点和美感。
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重叠形状的特点:形成有趣的视觉效果,产生丰富的层次感。
2. 基础技能讲解:教师讲解绘画中表现重叠形状的方法,包括用笔的轻重、疏密等技巧。
教师示范几个重叠形状的绘画步骤,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
3.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材料,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重叠形状的物体或场景。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注重绘画的细节和美感。
4. 作品展示与评判:学生将作品张贴在黑板上或展示墙上,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最佳作品。
教师对评选出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必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重叠形状在绘画中的美感和应用价值。
5. 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叠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重叠形状记录下来,作为美术素材库,为以后的创作提供灵感。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叠纸的基本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重疊的折叠方法。
高中数学优质教学设计2:1.1.2 第1课时 程序框图、顺序结构 教案
1.1.2 第1课时程序框图、顺序结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掌握各种框图符号的功能.(2)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能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程序框图的各个符号的功能,培养学生对图形符号语言和数学文字语言的转化能力.(2)学生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动手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体会数学表达的准确与简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各种程序框图功能,以及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难点:对顺序结构的概念的理解和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教学建议学生首次接触程序框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导入式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的应用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问题、交流方案、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交流方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课标解读1.程序框图的作用及其含义.(重点)2.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难点)知识点1程序框图【问题导思】程序框图的别称是什么?【提示】程序框图又称为流程图.程序框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常见的程序框、流程线及各自表示的功能图形符号名称 功能终端框(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处理框(执行框)赋值、计算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流程线连接程序框 ○连接点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知识点2顺序结构【问题导思】 已知球的半径为R .1.设计一个算法,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提示】 第一步,输入球半径R .第二步,计算S =4πR 2. 第三步,计算V =43πR 3.第四步,输出S ,V . 2.上述算法有何特点?【提示】 按照顺序从上到下进行.3.画出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提示】1.定义: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2.程序框图表示为:类型1程序框图的认识和理解例1下列关于程序框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程序框图是描述算法的语言B.程序框图中可以没有输出框,但必须要有输入框给变量赋值C.程序框图虽可以描述算法,但不如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直观D.程序框图和流程图不是一个概念【思路探究】根据程序框图概念,逐一验证每个选项是否正确.【解析】由于算法设计时要求返回执行的结果,故必须要有输出框,对于变量的赋值则可以通过处理框完成,故算法设计时不一定要用输入框,所以B项是错误的;相对于自然语言,用程序框图描述算法的优点主要就是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在步骤上表达简单了许多,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程序框图就是流程图,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故而本题答案选A.【答案】 A规律方法1.程序框图主要由程序框和流程线组成,基本的程序框有终端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其中起止框是任何程序框图不可缺少的,而输入、输出框可以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2.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程序框.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程序框图中图形符号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任何一个程序框图必须有起止框.②输入框只能在开始框后,输出框只能放在结束框前. ③长方形框是执行框,可用来对变量赋值,也可用来计算. ④对于一个程序框图来说,判断框内的条件是唯一的.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解析】 任何一个算法必须有开始和结束,从而必须有起止框,故①正确,输入、输出框可以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故②错误.③正确.④判断框内的条件不唯一,④错误.【答案】 B类型2利用顺序结构表示算法例2 已知直线l :Ax +By +C =0(A 2+B 2≠0),点P (x 0,y 0),设计一个算法计算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并画出程序框图.【思路探究】 可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Ax 0+By 0+C |A 2+B 2,给公式中的字母赋值,再代入计算.【解析】 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点P 的横、纵坐标x 0、y 0, 输入直线方程的系数,即常数A 、B 、C . 第二步,计算z 1=Ax 0+By 0+C . 第三步,计算z 2=A 2+B 2. 第四步,计算d =|z 1|z 2. 第五步,输出d . 程序框图:规律方法画程序框图的规则:1.使用标准的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2.程序框图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画.3.描述语言写在程序框内,语言清晰、简练.4.各程序框之间用流程线连接.变式训练把直线l改为圆C:(x-a)2+(y-b)2=r2,写出求点P0(x0,y0)到圆上的点的距离最大值的算法及程序框图.解:第一步,输入点P0的横、纵坐标x0、y0,输入圆心C的横、纵坐标a、b,圆的半径r;第二步,计算z1=(x0-a)2+(y0-b)2;第三步,计算d=z1+r;第四步,输出d.程序框图:类型3顺序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例3一城市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每小时的工资为8元,加班工资为每小时10元,一人一周内工作60小时,其中加班20小时,税率是10%,写出这人一周内净得的工资的算法,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思路探究】根据题意,分别写出法定工作时间内的工资、加班工资,然后计算一周内的工资总数,最后计算净得工资.解: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法定工作时间内工资a(a=8×(60-20)=320(元)).第二步,计算加班工资b(b=10×20=200(元)).第三步,计算一周内工资总数c(c=a+b=320+200=520(元)).第四步,计算这个人净得的工资数d(d=c×(1-10%)=520×90%=468(元)).第五步,输出d.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规律方法应用顺序结构表示算法的步骤:1.仔细审题,理清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梳理解题步骤;3.用数学语言描述算法,明确输入量、计算过程、输出量;4.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过程.变式训练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4.25(每100元存款到期平均每年获利4.25元).请你设计一个程序,输入存款数,输出利息与本利和.解:设存款为a元,据题意三年到期利息b为:a100×4.25×3=0.127 5a元到期本利和p为:a+0.127 5a=1.127 5元.程序框图为:混淆构成流程图的图形符号及作用典例已知x=4,y=2,画出计算w=3x+4y的值的流程图.【错解】流程图如图(1)所示:(1)(2)【错因分析】输出框为平行四边形,此题中错用矩形框了.【防范措施】 1.明确各种程序框的作用与功能.2.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正解】如上图(2).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内容为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1.正确理解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1)起止框用“”表示,是任何流程不可少的,表明程序的开始和结束.(2)输入、输出框图用“”表示,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需要输入的字母、符号、数据都填在框内.(3)处理框图用“”表示,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可以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另外,对变量进行赋值时,也用到处理框.(4)当算法要求对两个不同的结果进行判断时,需要将实现判断的条件写在判断框内,判断框用“”表示.(5)一个算法步骤到另一个算法步骤用流程线连接,如果一个程序框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如图所示).2.为了能够读懂画出的程序框图,在画程序框图时,常用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2)程序框图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画.(3)一个完整的程序框图必须有终端框,用于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和结束.(4)大多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唯一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框图符号.(5)一种判断框是“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外一种是多分支判断,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6)在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内,用于描述的语言要简练、清楚.当堂检测1.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A.顺序结构、流程结构、循环结构B.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C.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嵌套结构D.顺序结构、嵌套结构、流程结构【解析】由算法的特征及结构知B正确.【答案】 B2.程序框图中,具有赋值、计算功能的是()A.处理框B.输入、输出框C.终端框D.判断框【解析】在算法框图中处理框具有赋值和计算功能.【答案】 A3.阅读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x=3,则输出y的值为________.【解析】 输入x =3,则a =2×32-1=17,b =a -15=17-15=2,y =a ×b =17×2=34,则输出y 的值为34.【答案】 344.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上底为2,下底为4,高为5的梯形的面积,设计出该问题的算法及程序框图.解:算法如下:第一步,输入a =2,b =4,h =5. 第二步,计算S =12(a +b )h .第三步,输出S .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教师用书独具)备选例题已知点P (x ,y ),画出求点P 到直线x +y +2=0的距离的程序框图.【思路探究】 题中直线方程已知,求某点P 到它的距离.设计算法时应先输入点的坐标,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距离,要先写出自然语言的算法,再画程序框图. 解: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第一步,输入点P 的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 第二步,计算S =|x +y +2|的值. 第三步,计算d =S2的值. 第四步,输出d . 程序框图:备选变式如图所示,该电路由一内阻为r 的电源E 、电阻R 、开关K 及导线组成,其中E =15 V ,r =1欧,R =4欧.当K 闭合时,求流过R 的电流I ,设计算法及流程图.解: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E =15,r =1,R =4; 第二步,计算R =R +r ; 第三步,计算I =E R ;第四步,输出I . 流程图如图所示.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设计11。
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2)(优秀6篇)
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2)(优秀6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
(难点)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
《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
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
(见幻灯片)(四)、玩游戏,说道理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篇二:教学设计方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Who stole the necklace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Who stole the necklace教学设计方案教具: 计算机、投影仪、所提供的PPT文档教学目标: 1。
理解故事的情境和逻辑线索。
2。
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The Attributive Clause 定语从句教学安排:本单元第66课和67课的课文是一幕短剧。
讲述了格林太太项链丢失后,发现是鹦鹉模仿劫犯的行为将项链取走的。
此设计方案将这两课一起进行讲解。
教学步骤:一、复习看影片,复习上一课的对话和定语从句的句型:The man who is smoking。
The woman who is feeding the chicken。
The boy who is watering the flowers。
The man who is painting the house。
二、导入向同学们展示关于课文的问题,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观看课文的动画或影片。
Who noticed that Polly was missing? When was the last time they saw her Why did the inspector think it was very strange Who stole Mrs Green’s necklace How did the parrot learn to speak like a robbe三、展现展示影片,然后播放动画Who stole the necklace。
引导学生做听力练习和问答练习。
四、练习观看课文的动画,熟悉课文内容后,看展示剧情过程的一组图片。
再讲解相关的词汇用法等知识。
最后可根据这组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图片提供如下十幅:。
《第2课 画家的调色板》教学设计
《画家的调色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调色板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2. 学习并掌握调色板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调色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何选择颜料、如何混合颜色、如何应用调色板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调色板、画笔等美术用品。
2. 准备一些简单的绘画示范作品,供学生参考学习。
3. 安排合适的教室,确保环境整洁、安全。
4. 提前了解学生的美术基础,以便因材施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闻名的画作,让学生感受颜色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画家的调色板,引导学生猜测课题,并诠释课题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2. 观察色彩:(1)教师准备一些颜色样本,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的基本属性,如明度、纯度、色相等。
(2)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叠加和混合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对颜色的基本认知,为后续调色板实践做好准备。
3. 调色板实践:(1)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颜料和调色板,引导学生尝试调色。
(2)教师示范如何应用颜料和调色板调出各种颜色,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3)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调色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4. 创作调色板作品:(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如“春天的花园”、“海底世界”等。
(2)学生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创作,并在过程中运用调色板调出所需颜色。
(3)学生完成后,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创作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帮助学生稳固调色板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对颜色的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和规划。
下面将介绍六篇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以供参考。
1. 模板一:课堂讨论活动的教学设计方案(注意:此处为示例文章,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将能够:1. 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2. 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讨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2. 组织:将学生分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有明确的讨论角色和任务分配;3. 讨论过程: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或材料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4. 总结:总结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5. 反思:鼓励学生对讨论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1. 个体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2. 集体评价:根据小组合作精神和讨论效果等进行评价;3. 反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改进。
2. 模板二:实验课教学设计方案(注意:此处为示例文章,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课,学生将能够:1. 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2. 学会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3.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
准备工作: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2. 制定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3.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1. 导入:引入实验主题,激发学生兴趣;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3.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4. 结论提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讨论;5.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模板撰写实验报告。
评价方式: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安全意识等进行评价;2. 数据分析评价:根据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进行评价;3.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学周活动》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
《文学周活动》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方案设计二以“学校文学周活动”为大情境,通过各种语文活动组织教学,旨在通过学习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能力,探寻丰富多彩的人物心灵世界,感受多样的文化风貌。
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要深入阅读小说,还要借助线下、线上的多种资源来查阅和作品相关的创作背景和作家经历;阅读时以文本为依据,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能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能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能总结小说的艺术特色,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写小小说。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由6个学习任务组成,分9课时完成。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岭南版)第十二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重复的构成方法,并运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搭配作色彩的重复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掌握对比色和同类色配色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的变化规律,设计有新意。
教具准备:CAI 课件、电脑。
学具准备:电脑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课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鸟飞翔和豹奔跑的动画。
师生谈话: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图片)。
师生谈话:这些重复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3、课件演示艺术中重复的运用。
①指导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师生谈话:音乐中重复的应用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②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中重复的应用也很多,并能创造出很美的视觉效果。
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有趣的重复》,那是一种“形”的重复。
课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复作品,指导学生欣赏。
问: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形”的重复的制作步骤: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排列骨式;③确定排列方式;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
用课件演示重复构成的制作过程。
)引出课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重复构成作品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就成为“色彩的重复”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重复”(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色彩的重复”的设计和制作方法(1)课件出示数幅“色彩的重复”作品,学生欣赏,想:“色彩的重复”是怎样做成的?(2)请一位学生说说“色彩的重复”的制作步骤。
(教师在黑板演示: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一个排列骨式;③确定一种排列方式;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涂上颜色。
《第2课 多样的数据》教学设计
《多样的数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据多样化的意义,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分类、排序和筛选数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信息认识,体会数据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仪、数据表格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数据表格,以及相应的操作演示。
3. 预习:学生在课前预习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介绍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强调本课内容与平时生活休戚与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二)新课教学1. 讲解多样的数据类型:数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2.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数据的应用,如数字用于计算、文字用于信息传递、图片用于展示、音频和视频用于娱乐等。
3. 介绍数据编码的观点,帮助学生理解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过程。
4.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据的输入、编辑和保存方法。
5.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数据应用经验和故事。
(三)教室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数据类型、应用和编码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班级通讯录、设计数据表格等。
3. 展示分享:挑选几个优秀的小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小组代表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四)教室小结1.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内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数据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3. 预告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五)安置作业1.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数据应用任务,如制作个人简历、设计家庭通讯录等。
2.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数字数据,如整数、小数、百分数等;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教学设计退位减法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减法》教学设计方案
牛棚二小教师:王植艺、虎良雄、杨太芬
课题名称
退位减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观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鱼菜共生系统教学设计2
(3)我们面临什么样的约束条件?
3.精确地描述工程实践问题
我们需要设计养鱼不换水而无殖鱼类时节约水资源,还能种植出无公害的绿色蔬菜。
1.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劳动基地的田园劳动活动。
活动过程
实践任务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任务1:针对“养殖鱼为保持水质频繁换水以及种植蔬菜大规模施肥等”的真实问题,提出工程问题。
分析并定义问题,明确与“鱼菜共生系统”相关科学探究实践及技术工程实践等任务。
了解传统种养殖的过程,为后面的项目学习做好经验准备。
问题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需求。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鱼类养殖和蔬菜种植的过程,关注“如何解决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问题,提出“设计与制作鱼菜共生系统”的工程问题。
2.能分析传统鱼类养殖和蔬菜种植模式,对传统模式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
3.理解技术与工程涉及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要素,能根据劳动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
发布成果,改进完善
任务:8:鱼菜共生系统成果发布,并反思改进(进一步迭代)。
1
第1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1:针对“养殖鱼为保持水质频繁换水以及种植蔬菜大规模施肥等”的真实问题,提出工程问题。分析并定义问题,明确与“鱼菜共生系统”相关科学探究实践及技术工程实践等任务。
任务2:提出并制定任务成功完成的评估标准(考虑“自鱼菜共生系统阶段”特定规格及约束条件)。
4.对鱼菜共生系统的改进具有探究意识,发展与同学合作改进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怎样对制作好的鱼菜共生系统进行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2、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教学活动4
(三)例题讲解:出示投影片、巩固知识。
例1、计算:(1) · ;(2) ·
例2、计算:3xy2÷
教学活动5
开展活动,加深理解。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2、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分式运算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2.学会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
教学活动6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我们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发现它类似于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学习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也类似于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1、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2、运用法则时注意符号的变化;
3、注意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运用;
4、分式乘除的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5、我们还学习了一种类比的方法。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分式乘除法》
科目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意识,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类比、归纳、概括等途径进行分式乘除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7
(五)课后延伸,知识拓展
课本第77页习题3.3
第1题②③小题第2题①②小题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看图片:有一次鲁班的手不慎被一片小草割破了,他发现小草叶子的边缘布满了密集的小齿,于是便产生联想,根据小草的构造发明了锯子。鲁班在这里就运用了“类比”的思想方法,“类比”也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活动2
合作学习探索、交流——观察下列算式
猜一猜 与同伴交流。
2、学生会运用法则进行运算,会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3、经历乘除法运算法则的探索,使学生会进行运算; 通过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的方法。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图片;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