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合集下载

二十八宿的形成和演变

二十八宿的形成和演变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赵永恒、李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100012)一、引言二十八宿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中外学者对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已经争论了近二百年(参见文[1-3])。

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地,有中国、印度和巴比伦三种观点,而以中国起源说最为有力[2]。

二十八宿的名称完整地出现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逸周书》、《礼记》、《淮南子》和《史记》中,《周礼》也提到了“二十八星”。

文献学考证的结果,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是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4]。

在考古发现中,长沙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公元前168年)、湖北睡地虎竹简《日书》(公元前2世纪中叶)、安徽双古堆圆盘漆器(公元前165年)和湖北曾侯乙漆箱盖(公元前433年)均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

陈邦怀、饶宗颐和沈健华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考释出12-18个属于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宿名[5]。

其中,曾侯乙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星图的发现突破了文献考证所得出的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

竺可桢对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的最佳会合年代作过计算,在公元前4500年至前2400年间相合的最多,达12宿[1]。

当然,竺可桢后来也将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退到了公元前四世纪[6]。

冯时将二十八宿中的赤道星宿和黄道星宿加以区分,计算出自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间,赤道星座的位置与赤道符合得最为理想[3]。

本文按照天象计算的研究思路,以当前国际天文界使用的最新的岁差模型,来计算二十八宿形成的可能年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二十八宿体系的演变。

二、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在以下计算中,岁差改正使用国际天文学会(IAU)推荐的P03模型[7],二十八宿中的恒星的坐标和自行数据使用依巴谷星表[8]。

1、与赤道和黄道相合的宿数由于岁差的影响,二十八宿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即赤经和赤纬)是随年代而变化的,星宿离赤道的距离(赤纬)也随着变化,而星宿离黄道的距离(即黄纬)则变化甚小。

二十八星宿名称及由来

二十八星宿名称及由来

二十八星宿名称及由来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它把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星分为二十八群,各以一个字来命名: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十八星宿是沿著黄道和赤道之间来划分;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依据它们的出没和中天时刻来定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

古人把二十八个部份归为四个大星区,并冠以名: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每一个方位星区七宿。

二十八星宿环绕在天体大气?面,周而复始的运转不停,分别掌握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天象,以分昼夜的变化,以及与阴阳气数的变化,然而在古代堪舆学更以二八星宿分成四个方向「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象线」来定分野。

易经的四象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在风水学的四象学,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经曰:「夫玄武拱北,朱雀峙南,青龙蟠东,白虎踞西,四势本应四方之气,而穴居位乎中央,故得其柔顺之气则吉,反此则凶」。

这四象之位,就是风水「前后左右」的地理位置。

前后左右都是彼此平衡和谐,柔顺而有生旺的气氛,才有好地理。

对於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者,这是以坐北向南而言;如果是坐南向北,刚好相反,则是左白虎而右青龙、前玄武而后朱雀;因为青龙为东方属木,白虎为西边属金,北方为玄武属水,南方为朱雀属火,这是一定不移的。

术师无论东西南北,开口总是左青龙、右白虎的,只不过是习惯成自然而已。

古时人民为了方便於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转,便将黄、赤道附近的星座选出二十八个做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名称是、角、亢、氏、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宿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出现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宿形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出现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奎、楼、胃、昂、毕、嘴、参〔这七星宿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出现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宿又形成一组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出现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由以上七宿组成的一个动物的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古代人民用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来判定季节的要法,现代堪舆师所用的工具《罗盘》二十八星宿的五行就是从这里定出来的,从以上的资料就可证明二十八星宿是一年五行的变化,不是现代农民历里面所用的二十八天节气的用法,古人听天由命,面向南方看方向节气,所以才有左东方青龙、右西方白虎、后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形象产生的结果。

甲骨文中的28宿星名

甲骨文中的28宿星名

甲骨文中的28宿星名28宿是我国古代对天文星象观测所总结出来的测量标志,关于28宿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周礼春官》的记载'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月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可见,最晚战国时期28宿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根据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蚌塑龙虎图案以及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东宫西宫龙虎图形等发现,说明28宿的最早起源及发展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在对商代卜辞的研究中发现,28宿中的一些星名在商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曾侯乙墓漆箱上的28宿四象也称为四宫,是28宿在四个方向上的分区,如果说蚌塑龙虎图案就是东西二宫的划分的话,那么完整的四宫28宿可能在商代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东宫星宿古人创立四宫分别为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其中东宫青龙主祈雨,如《春秋左传》中说'龙见而雩',《说文》'雩,夏祭乐,隹赤帝以祈甘雨也。

'在商代卜辞中,龙除了作为地名和国名外,也有反映祈雨的例子。

其乍龙于凡田。

侑雨吉(合29990)龙,无其雨(合13002)甲子卜亚弋耳(取)龙母,启,其启,弗悔侑雨(合28021)殷人认为龙星是阴性,所以有龙母之称,卜辞中又有东母、西母的说法,所以这很可能是殷人最早东西二宫的雏形。

《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

'这里的潜龙即《说文》中所说'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见龙在田'指的就是'天田',也称为灵星。

张晏注曰'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农见而祭'。

二月二龙抬头即亢宿初升对天田的祭祀,也可以在甲骨卜辞中找到证明:根据卜辞中的描述,殷人用来祭祀天田星,意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为五谷成熟报其功。

甲骨拓文《说文》记载'亢,人颈也',《易乾卦》'亢龙有悔',亢宿为龙之咽喉,甲骨文的亢写作,卜辞中有:贞令象亢目若(合4611)壬申卜王陟火,亢,癸酉易日(合20271)贞日……投其……亢……(怀特1502)亢为东宫七宿之一,'陟火,亢'指大火(心宿)亢星上升于南天之时,陟字有出现直上的意思。

二十八星宿演变

二十八星宿演变

二十八星宿演变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

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灵、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四象指的是天上四方星宿所组成的图象,即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

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位是不很高的。

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后却独受尊崇,成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

在明代地位尤为显赫。

这与明太祖,特别是明成祖利用它以神化皇权有关。

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

四灵二十八宿在战国初便已见于记载。

在稍晚的典籍中,她们更被附加上了许多超出星球范畴的解释。

《礼记.礼运篇》载:“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龙以为,故鱼有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矞,麟以为畜,故兽不狨;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

”可见麟为兽中之王,龙为鳞(鱼类)中之王,龟为介(两栖爬虫类)中之王,凤为禽中之王。

四灵实际上统管了世上的动物。

后来,配合五行生克的理论。

在原本四灵的基础上又逐步形成了五灵兽的概念,增添了方位居中的麒麟。

《春秋序》载:“麟凤与龟龙白虎五者,神灵之鸟兽,王者之嘉瑞也。

”在方位上,麟显(中央),龟现(北方),龙腾(东方),虎处(西方),凤居(南方)。

而它们的属性则分别是:龙属木,凤属火,麟属土,白虎属金,神龟(玄武)属水。

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不少人应该是从《西游记》里听说的二十八宿:小雷音寺那一集,唐僧师徒被黄眉大王用金钵困住,孙悟空曾求二十八星宿下界帮忙。

在另外一部名著《水浒传》里也有二十八星宿将军的描写。

那究竟什么是二十八星宿?1.“二十八宿”来源二十八个星宿是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十八星宿的最初起源,因为年代久远,至今尚无定论,最早的记载是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称。

有分析表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但站在地球上观测的结果却是,太阳在星空背景中缓慢移动,一年正好转一圈,古人将太阳经过的这条路径称为“黄道”。

月亮及金、木、水、火、土等行星也在黄道附近运行。

西方人在这里为太阳建立了12座宫殿,称为“黄道十二宫”,而中国人在这附近为月亮修建了28个旅店。

因为月亮在恒星背景中走一圈要用27.32天,古人便凑了个整数28,让月亮每晚更换一个休息的地方,这就是“二十八宿(xiù)”,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宿”或“舍”都有住宿、停留的意思。

二十八宿在中国古代天文和星占上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

古人以此为标志观测日、月及五行的运行,测定岁时季节甚至揣测年成丰歉、战争胜败、人事祸福等。

2.“二十八星宿”的组成?为了方便观测和记载,它们被分为四组,如下↓↓↓•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需要注意的是,在星官体系中,二十八宿不仅是单独的星官,而且是28个星官组的代表,每宿下辖一个到十几个星官不等。

也可以这么理解,二十八个星宿并不是指二十八个星星,每个星宿都包含了若干恒星。

细心的人一定注意到了,《西游记》里的二十八星宿官都是三个字的,比如曾经化身黄袍怪为难唐僧师徒的奎木狼,以及只是叫了两声就吓死蝎子精的昴日鸡。

28星宿及前世今生的关系

28星宿及前世今生的关系

28星宿及前世今生的关系世星宿因果论断表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中国3000年前就把天空分成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在黄道附近的28个区域,每一个星宿,都有若干个星组成,即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查看自己阴历的月和日,横列为月,竖列为日,即可对照解释。

日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一室奎胄毕参鬼张角氐心斗虚二壁娄昂觜井柳翼亢房尾女危三奎胄毕参鬼星轸氐心箕虚室四娄昂觜井柳张角房尾斗危壁五胄毕参鬼星翼亢心箕女室奎六昂觜井柳张轸氐尾斗虚壁娄七毕参鬼星翼角房箕女危奎胄八觜井柳张轸亢心斗虚室娄昂九参鬼星翼角氐尾女危壁胄毕十井柳张轸亢房箕虚室奎昂觜十一鬼星翼角氐心斗危壁娄毕参十二柳张轸亢房尾女室奎胄觜井十三星翼角氐心箕虚壁娄昂参鬼十四张轸亢房尾斗危奎胄毕井柳十五翼角氐心箕女室娄昂觜鬼星十六轸亢房尾斗虚壁胄毕参柳张十七角氐心箕女危奎昂觜井星翼十八亢房尾斗虚室娄毕参鬼张轸十九氐心箕女危壁胄觜井柳翼角二十房尾斗虚室奎昂参鬼星轸亢廿一心箕女危壁娄毕井柳张角氐廿二尾斗虚室奎胄觜鬼星翼亢房廿三箕女危壁娄昂参柳张轸氐心廿四斗虚室奎胄毕井星翼角房尾廿五女危壁娄昂觜鬼张轸亢心箕廿六虚室奎胄毕参柳翼角氐尾斗廿七危壁娄昂觜井星轸亢房箕女廿八室奎胄毕参鬼张角氐心斗虚廿九壁娄昂觜井柳翼亢房尾女危三十奎胄毕参鬼星轸氐心箕虚室二十七星宿(一) 角宿星宿意义:在星宿十二宫中,角宿星属女宫二足,秤宫二足,即是天体星座中的处女星座。

此星座是在春末夏初的日落后,出现在南方天空,是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的星斗,日本古代称其为“真珠星”,中国则称“图星”,开关如丝缎,角宿为东方七宿之首,因东方七宿包括十六个星座,三百余星宿组成似苍龙,角宿位于苍龙之首,主春生这权,为苍龙之角。

本命:角宿为和善宿有佛缘、佛根。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赵永恒、李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0012)一、引言二十八宿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中外学者对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已经争论了近二百年(参见文[1-3])。

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地,有中国、印度和巴比伦三种观点,而以中国起源说最为有力[2]。

二十八宿的名称完整地出现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逸周书》、《礼记》、《淮南子》和《史记》中,《周礼》也提到了“二十八星”。

文献学考证的结果,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是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4]。

在考古发现中,长沙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公元前168年)、湖北睡地虎竹简《日书》(公元前2世纪中叶)、安徽双古堆圆盘漆器(公元前165年)和湖北曾侯乙漆箱盖(公元前433年)均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

陈邦怀、饶宗颐和沈健华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考释出12-18个属于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宿名[5]。

其中,曾侯乙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星图的发现突破了文献考证所得出的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

竺可桢对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的最佳会合年代作过计算,在公元前4500年至前2400年间相合的最多,达12宿[1]。

当然,竺可桢后来也将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退到了公元前四世纪[6]。

冯时将二十八宿中的赤道星宿和黄道星宿加以区分,计算出自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间,赤道星座的位置与赤道符合得最为理想[3]。

本文按照天象计算的研究思路,以当前国际天文界使用的最新的岁差模型,来计算二十八宿形成的可能年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二十八宿体系的演变。

二、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在以下计算中,岁差改正使用国际天文学会(IAU)推荐的P03模型[7],二十八宿中的恒星的坐标和自行数据使用依巴谷星表[8]。

1、与赤道和黄道相合的宿数由于岁差的影响,二十八宿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即赤经和赤纬)是随年代而变化的,星宿离赤道的距离(赤纬)也随着变化,而星宿离黄道的距离(即黄纬)则变化甚小。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二十八宿(“宿”,拼音:xiù,中古拼音:siuh),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国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

目录[隐藏]• 1 由来• 2 实在星体• 3 分组• 4 参看• 5 外部链接[编辑]由来上古时代,中国夏商周时,以农开国,以农历计算、月亮围绕地球自转一周约为每月廿八日。

日间观天,以太阳为对象。

晚间以天宫为对象;这是因为月亮以地球为中心,没有对应价值。

月球每天经过一区(称为“宿”或“舍”),二十八天环绕地球一周。

二十八宿又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

[编辑]实在星体二十八宿的体系除了中国外,印度、巴比伦与阿拉伯也有二十八宿的类似体系,而且均能一一对应(虽不是全部严格相等);在周朝初期著作《周礼》中已能发现二十八宿部分宿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备了。

有关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

1978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的战国曾侯乙墓的墓葬中,出土了绘有二十八宿图像的漆箱盖,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二十八宿的实物例证。

[编辑]分组二十八宿分成四组,并与东、南、西、北四宫及用动物命名的四象相配,而每宿又以宿名以及按照木、金、土、日、月、火、水的顺序与一动物相配。

即:对应动物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对应动物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对应动物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对应动物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淮南子·天文训》将二十八宿分成九野:。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赵永恒、李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0012)一、引言二十八宿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中外学者对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已经争论了近二百年(参见文[1-3])。

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地,有中国、印度和巴比伦三种观点,而以中国起源说最为有力[2]。

二十八宿的名称完整地出现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逸周书》、《礼记》、《淮南子》和《史记》中,《周礼》也提到了“二十八星”。

文献学考证的结果,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是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4]。

在考古发现中,长沙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公元前168年)、湖北睡地虎竹简《日书》(公元前2世纪中叶)、安徽双古堆圆盘漆器(公元前165年)和湖北曾侯乙漆箱盖(公元前433年)均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

陈邦怀、饶宗颐和沈健华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考释出12-18个属于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宿名[5]。

其中,曾侯乙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星图的发现突破了文献考证所得出的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

竺可桢对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的最佳会合年代作过计算,在公元前4500年至前2400年间相合的最多,达12宿[1]。

当然,竺可桢后来也将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退到了公元前四世纪[6]。

冯时将二十八宿中的赤道星宿和黄道星宿加以区分,计算出自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间,赤道星座的位置与赤道符合得最为理想[3]。

本文按照天象计算的研究思路,以当前国际天文界使用的最新的岁差模型,来计算二十八宿形成的可能年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二十八宿体系的演变。

二、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在以下计算中,岁差改正使用国际天文学会(IAU)推荐的P03模型[7],二十八宿中的恒星的坐标和自行数据使用依巴谷星表[8]。

1、与赤道和黄道相合的宿数由于岁差的影响,二十八宿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即赤经和赤纬)是随年代而变化的,星宿离赤道的距离(赤纬)也随着变化,而星宿离黄道的距离(即黄纬)则变化甚小。

二十八星宿详解

二十八星宿详解

二十八星宿详解二十八宿的详解一、星象解东方青龙七宿东宫青帝之精,苍龙之七宿。

其象:有角、有亢、有氐、有房、有心、有尾、有箕,氐胸房腹,箕所粪也。

司春、司木、司东岳、司东方、司鳞虫三百有六十,苍龙为鳞虫之长。

角两星南北正直著。

中有平道上天田,总是黑星两相连。

别有一乌名进贤,平道右畔独渊然。

最上三星周鼎形。

角下天门右平星,双双横於库楼上。

库楼十星屈曲明,楼中柱有十五星,三三相著如鼎形,其中四星别名衡。

南门楼外两星横。

角宿:角,就是龙角,为二十八宿之首,古人认为黄道经角中经过,为天之关口,故六壬预测中亦以辰为天关、天罗,主刑狱事;角为将兵,主争斗事。

亢宿:亢,就是青龙的咽喉,俗话说的咽喉要塞,就是亢之象征;为日月之中道,天下之统领;宿中有七黑星,名折威,主斩杀之事;亢宿有提摄六星,摄提为盾,寓意坚刚、屏障;宿中的顿顽二星为考勤,观察之星,故六壬以天罡辰为鉴察,以其所临来观察吉凶成败和忠奸善恶;宿中的阳门星主边塞险阻之地。

氐宿:为龙之前足,五星日月之门户,又为后妃之府,主阴私事;宿中天乳主甘露、润泽、哺乳、雨露;招摇一星,主是非、贼兵,故六壬以太冲卯为盗贼强盗的类神;梗河二星,为不测之星,主丧事,寓意为棺材;帝席三星,是天子宴乐献寿之所,故六壬视卯为笙歌宴乐私情;亢池六黑星,为泛舟楫,主迎送,门户往来;骑官二十七星,车骑三黑星,骑阵将军一星,皆有车马骑士之意象;而天辐两黄星,则为鸾驾--华丽的轩车。

房宿:为明堂,天驷,天子布政之宫也,亦四辅也。

东咸西咸各四星,为房之户,主淫佚阴谋等事;罚三星,从官二星,主刑法枷锁之事。

房宿司太阳行度,故其宿为幸运之象征。

心宿:一名大火,天王位也。

中星曰明堂,为大辰,天子之正位也,寓意为衙门、府第、位子等;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六壬以卯、六合为孩子之类神,原因皆出自此处!积卒十二星,象征兵卒的营帐,现今则意为单位、兵营、阵地等意象。

尾:尾宿九颗星形成苍龙之尾。

龙行靠龙尾摆动之力,所以,尾宿是龙的动力所在,有迅速飞动之意象。

上古三皇: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体系的来历

上古三皇: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体系的来历

上古三皇: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体系的来历一、二十八星宿的产生现代人者知道,除月亮绕地球转外,其他金木水火土共五星,包括地球,都是围绕太阳在旋转。

然而,我们古代人并不知道,而是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共称为“七曜”星的,都是围绕地球旋转的。

古人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除了“七曜”星围绕地球旋转外,其天空中的其他星星,其相互间的位置都是恒久不变,因此称它们为“经星”,现代称为恒星。

于是,古人就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物(参照物),来确定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共“七曜”星的运行所到的位置。

因此,就出现了太阳与月亮的两种说法。

1.太阳定位说:现代人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其公转轨道线称为黄道,但古人站在地球上观测的结果却是,太阳在太空背景中缓慢移动,一年正好转一圈,古人将太阳经过的这条路径称为“黄道”。

又观察到在“黄道”周围分布多个结构形状不变的星图(多个星星组成的一个图像),于是,将它们定为太阳运行的参照物。

由于,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需要365天,又观测到太阳大概平均每过13天就要经过一个星图,经过365天后,太阳又回到了原来对应的星图位置。

所以,用365天除以13天,得到28.07个星图,取整数定为28个星图。

于是,古人就把“黄道”周围分布多个结构形状不变的星图,划分并组合成二十八组星图。

又根据星图的形象,分别为它们取了个形象化的名字:角、亢、氐、房、心、尾、箕(jī)、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太阳定位说示意图,如图所示:二十八星宿太阳定位说示意图2.月亮定位说:古人在夜观天象时,最明显看见的就是月亮的变化,每天晚上的月亮除了阴阳圆缺变化之外,每晚所处的位置也是不同的,今天晚上位于在这几个星星之间,明天晚上又到了另外几个星星之间,仿佛月亮在星星间运行一样,月亮在星星间运行了一周之后,又会回到原来那个星图的地方,人们就把月亮在星星间所运行的轨道,称之为“白道”,把“白道”周围分布多个结构形状不变的星图(多个星星组成的一个图像),作为月亮运行的参照物。

28星宿运行规律

28星宿运行规律

28星宿运行规律摘要:一、引言二、28 星宿的起源和意义三、28 星宿的分类和特点四、28 星宿的运行规律五、28 星宿在古代的应用六、结论正文:一、引言28 星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和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28 星宿的起源和意义,以及它的运行规律和在古代的应用。

二、28 星宿的起源和意义28 星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文观测。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恒星的运动,发现了恒星在天空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他们将这些恒星划分为28 个星区,这就是28 星宿的由来。

28 星宿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也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三、28 星宿的分类和特点28 星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四象,每象各有七宿。

东方青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

28 星宿的特点是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对固定,每年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

四、28 星宿的运行规律28 星宿的运行规律主要体现在其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上。

由于地球的自转,28 星宿在天空中呈现出一定的运动轨迹;而地球的公转则使得28 星宿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28 星宿每天都会围绕地球自转一周,每年则会围绕太阳公转一周。

五、28 星宿在古代的应用28 星宿在古代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天文观测、农业生产和历法制定等方面。

古代的天文观测主要依靠观测28 星宿的位置和运动来预测天气和农业生产;同时,28 星宿也用于制定历法,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六、结论28 星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成果,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28星宿运行规律

28星宿运行规律

28星宿运行规律摘要:一、引言二、28 星宿的概念与来源三、28 星宿的分类与特点四、28 星宿在古代天文学中的应用五、28 星宿与地球、人类的关系六、结论正文:一、引言28 星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卓越成就,是中华民族对宇宙认知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对28 星宿的运行规律进行探讨,以揭示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二、28 星宿的概念与来源28 星宿,又称为二十八宿,起源于我国古代天文学。

它是将黄道带上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区域,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位置。

据考古学家研究,28 星宿的划分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4 世纪,距今已有约4000 年的历史。

三、28 星宿的分类与特点28 星宿可分为四大类:东方青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

这四大类星宿分别代表四个方向,以及相应的四种神兽。

28 星宿中,每个星宿都有一定数量的恒星组成,它们在夜空中的亮度和颜色也各有特点。

四、28 星宿在古代天文学中的应用28 星宿在古代天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为古代天文学家提供了观测日、月、五星位置的依据。

其次,28 星宿被用于推算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此外,它还与古代的宗教、文学、星占、风水等文化领域密切相关。

五、28 星宿与地球、人类的关系28 星宿与地球、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地球的角度看,28 星宿反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从人类的角度看,28 星宿不仅影响了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学创作,还指导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结论28 星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瑰宝,它揭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历程。

论四象之二十八宿

论四象之二十八宿

论四象之二十八宿在四象中,每象统领七个星宿,共二十八个星宿,按照坐北朝南为正位,即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从此就成立了“五行八卦”。

按其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按河图之数一九为太阳,四六为太阴,二八为少阴,三七为少阳,则:一六合为太阳太阴之合,为阳水阴水之合,位于北方属冬季。

二七合为少阳少阴之合,为阴火阳火之合,位于南方属夏季。

三八合为少阳少阴之合,为阳木阴木之合,位于东方属春季。

四九合为太阴太阳之合,为阴金阳金之合,位于西方属秋季。

五十合为天阳地阴之合,为阳土阴土之合,位于中宫属四季。

河图是天体宇宙图,内藏天地之玄机,乾坤之奥妙。

“天地定位”是其意。

河图生成数,东方木: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称为三、八为朋。

南方火:为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称为二、七同道。

西方金:为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称为四、九作友。

北方水: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称为一、六共宗。

中央土:为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称为五、十同途。

洛书出于夏禹治水时期,有一龙龟从洛水中爬上岸,龙龟背上长出一幅奇特的图案,聪明的大禹从图案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按照此图的原理提示想出疏导水患的方法,观察出水的涨退有一定的规律,总结出一种用人工疏通河道的办法,因此治水成功,这就是洛书的起源。

“洛书”阴阳之数共为四十五数,以1、2、3、4、5、6、7、8、9为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五行生存死亡之数。

五行水、火、木、金、土,分别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阳数和为九,阴数和为六,故《易经》卦爻的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

阴阳之数合起来为十五,为天地人三才五行之数。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赵永恒、李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100012)一、引言二十八宿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中外学者对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已经争论了近二百年(参见文[1-3])。

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地,有中国、印度和巴比伦三种观点,而以中国起源说最为有力[2]。

二十八宿的名称完整地出现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逸周书》、《礼记》、《淮南子》和《史记》中,《周礼》也提到了“二十八星”。

文献学考证的结果,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是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4]。

在考古发现中,长沙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公元前168年)、湖北睡地虎竹简《日书》(公元前2世纪中叶)、安徽双古堆圆盘漆器(公元前165年)和湖北曾侯乙漆箱盖(公元前433年)均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

陈邦怀、饶宗颐和沈健华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考释出12-18个属于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宿名[5]。

其中,曾侯乙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星图的发现突破了文献考证所得出的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

竺可桢对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的最佳会合年代作过计算,在公元前4500年至前2400年间相合的最多,达12宿[1]。

当然,竺可桢后来也将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退到了公元前四世纪[6]。

冯时将二十八宿中的赤道星宿和黄道星宿加以区分,计算出自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间,赤道星座的位置与赤道符合得最为理想[3]。

本文按照天象计算的研究思路,以当前国际天文界使用的最新的岁差模型,来计算二十八宿形成的可能年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二十八宿体系的演变。

二、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在以下计算中,岁差改正使用国际天文学会(IAU)推荐的P03模型[7],二十八宿中的恒星的坐标和自行数据使用依巴谷星表[8]。

1、与赤道和黄道相合的宿数由于岁差的影响,二十八宿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即赤经和赤纬)是随年代而变化的,星宿离赤道的距离(赤纬)也随着变化,而星宿离黄道的距离(即黄纬)则变化甚小。

二十八星宿的名字以及具体来历

二十八星宿的名字以及具体来历

二十八星宿的名字以及具体来历二十八星宿则是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们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那么二十八星宿的名字以及具体来历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二十八星宿的名字以及具体来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二十八星宿的名字以及具体来历二十八宿分成四大星区,称作四象,以动物命名之。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

“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东方苍龙七宿,青色: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箕水豹,尾火虎,房日兔,心月狐; 南方朱雀七宿,红色: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轸水蚓,翼火蛇,星日马,张月鹿; 西方白虎七宿,白色: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壁水蝓,觜火猴,昂日鸡,危月燕; 北方玄武(龟和蛇)七宿,黑色:斗木豸,牛金牛,女土蝠,参水猿,室火猪,虚日鼠,毕月乌。

中国古代的28星宿,几乎响誉世界,因为中国的星宿划分是世界上最早的。

在已知的一些古墓探索中,人们发现了陪葬者以及墓葬的主人呈现的奇异的姿态——是按照星宿图安排的。

墓主人依照推测生前是祭伺之类的工作者。

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中国3000天前就把天空分成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在黄道附近的二十八个区域,每一个星宿都由若干个星组成.即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晔、参、觜;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从中天中央将天空划分为四区,(左)青龙、(前)朱雀、(右)白虎、(后)玄武,其下各辖七星,根据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方位,把它们分为: 青龙七宿,朱雀七宿,白虎七宿,玄武七宿在中国传说四神天地书的世界里,中间有一座大极山,那是天帝所住的地方,在大极山的旁边,分别是东方的俱东国、南方的红南国、西方的西廊国和北方的北甲国,这四个国家都是由天帝所管。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常识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常识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常识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常识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

”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二十八宿的来历

二十八宿的来历

二十八宿的来历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那么二十八宿的来历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二十八宿的来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

(注:黄道是古人想像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

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相同。

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就是黄道。

这里所说的赤道不是指地球赤道,而是天球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星宿这个概念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

古人把比较靠近的若干个星假想地联系起来,给以一个特殊的名称如毕参箕斗等等,后世又名星官。

),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像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以东方苍龙为例,从角宿到箕宿看成为一条龙,角像龙角,氐房像龙身,尾宿即龙尾。

再以南方朱雀为例,从井宿到轸宿看成为一只鸟,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翮。

这和外国古代把某些星座想像成为某些动物的形象(如大熊、狮子、天蝎等)很相类似。

上文说过,古人以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而二十八宿都是恒星。

了解到这一点,那么古书上所说的“月离於毕”、“荧惑守心”、“太白食昴”这一类关於天象的话就不难懂了(注:《尚书*洪范》伪孔传:“月经於箕则多风,离於毕则多雨。

”“荧惑守心”见《论衡*变虚》篇;“太白食昴”见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见本书下册887页)。

)。

“月离於毕”意思是月亮附丽於毕宿(离,丽也);“荧惑守心”是说火星居於心宿;“太白食昴”是说金星遮蔽住昴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赵永恒、李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0012)一、引言二十八宿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中外学者对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已经争论了近二百年(参见文[1-3])。

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地,有中国、印度和巴比伦三种观点,而以中国起源说最为有力[2]。

二十八宿的名称完整地出现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逸周书》、《礼记》、《淮南子》和《史记》中,《周礼》也提到了“二十八星”。

文献学考证的结果,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是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4]。

在考古发现中,长沙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公元前168年)、湖北睡地虎竹简《日书》(公元前2世纪中叶)、安徽双古堆圆盘漆器(公元前165年)和湖北曾侯乙漆箱盖(公元前433年)均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

陈邦怀、饶宗颐和沈健华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考释出12-18个属于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宿名[5]。

其中,曾侯乙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星图的发现突破了文献考证所得出的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

竺可桢对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的最佳会合年代作过计算,在公元前4500年至前2400年间相合的最多,达12宿[1]。

当然,竺可桢后来也将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退到了公元前四世纪[6]。

冯时将二十八宿中的赤道星宿和黄道星宿加以区分,计算出自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间,赤道星座的位置与赤道符合得最为理想[3]。

本文按照天象计算的研究思路,以当前国际天文界使用的最新的岁差模型,来计算二十八宿形成的可能年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二十八宿体系的演变。

二、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在以下计算中,岁差改正使用国际天文学会(IAU)推荐的P03模型[7],二十八宿中的恒星的坐标和自行数据使用依巴谷星表[8]。

1、与赤道和黄道相合的宿数由于岁差的影响,二十八宿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即赤经和赤纬)是随年代而变化的,星宿离赤道的距离(赤纬)也随着变化,而星宿离黄道的距离(即黄纬)则变化甚小。

因此,二十八宿与黄道相合的宿数几乎不随年代而变化,在黄道上的只有角、氐、房、井和鬼五宿;二十八宿与赤道相合的宿数则随年代而改变。

因此,二十八宿与赤道相合的宿数最多的年代可以作为二十八宿体系形成的年代。

图1a表示的是二十八宿与赤道相合的宿数则随年代的变化,在赤道上的星宿最多时达13宿。

图1b表示的是二十八宿与赤道或黄道相合的宿数则随年代的变化,在赤道或黄道上的星宿最多时达18宿。

a bc d图1 二十八宿在不同年代的分布情况。

横坐标为年代,从公元前10000到公元2000,正数为公元后,负数为公元前;纵坐标为宿数。

图a为赤道宿数:实线表示跨赤道的宿数,两条短划线表示在赤道两侧1o和2o内的宿数,两条点划线表示在赤道两侧5o和6o内的宿数。

图b为赤道和黄道宿数:实线表示跨赤道或跨黄道的宿数,两条短划线表示在赤道或黄道两侧1o和2o内的宿数,两条点划线表示在赤道或黄道两侧5o和6o内的宿数。

图c位月舍宿数:图中实线表示赤经相差13 o.176的宿数,短划线表示赤经相差13 o.176±1o内的宿数,点划线表示赤经相差13 o.176±2o内的宿数。

图d为对偶宿数:图中实线表示赤经相差180o的成对宿数,短划线表示赤经相差180±1o内的宿数,点划线表示赤经相差180±2o内的宿数。

2、月舍宿数《吕氏春秋·圆道》说:“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圆道也。

”东汉王充在《论衡·谈天》中也说:“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矣。

邮亭著地,亦如星舍著天也。

”这说明二十八宿是为观测月亮之行度而建立的[9]。

恒星月的长度为27.32166日,月亮差不多每天移动一宿。

这样,在二十八宿形成的年代,二十八宿应当是沿黄道或赤道均匀分布的,两个宿之间的距离约为360o/27.32166=13o.17636。

图1c给出符合“月躔二十八宿”的宿数随年代的变化。

计算宿数的方法是,对某宿来说,赤经加上13o.17636后与下一宿相重叠,则算入月舍宿数。

从图中可看到,月舍宿数最多时达24-25宿。

3、对偶宿数中国古代日躔所在往往以月望所在之宿定之,则二十八宿两两相对成偶,相隔半个周天,如角配奎、亢配娄、氐配胃等[1][9]。

图1d给出二十八宿相对成偶的宿数随年代的变化。

计算方法是,将某一宿的赤经加上180o后与另一宿相重叠,则此两宿对偶。

从图中可以知道,对偶宿数最多时达26-28宿。

4、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到,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5000间,无论是二十八宿与赤道和黄道相合的宿数、还是月舍宿数和对偶宿数都达到了局部极大值。

极大值所对应的年代是:赤道宿数在公元前5980至前5570年达到13宿;赤道和黄道宿数在公元前5980至前5570年达到18宿;月舍宿数在公元前5690至前5120年达到24宿;对偶宿数在公元前6000至前5170年达到26宿。

这四个年代的共有区间是自公元前5690至前5570年,因此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年代就应该是在这120年里。

要得到形成二十八宿体系的最可能的年代,可以使用如下方法:1)二十八宿的各宿都是由多颗恒星组成的,将每一宿中的恒星的赤纬或黄纬进行平均,平均值相当于该宿距赤道或黄道的平均距离;2)对每一宿,在距赤道和距黄道的两个距离中,选择绝对值小的距离,以作为该宿离开赤道或黄道的距离;3)将二十八宿离开赤道或黄道的距离做平方和,以表征二十八宿与赤道或黄道的符合情况;平方和的值越小,表明二十八宿与赤道或黄道的符合情况就越好。

因参宿和觜宿在大部分的年代中都是远离赤道或黄道,故在实际计算中只用了其它二十六宿,计算结果见图2。

计算结果表明,二十六宿与赤道或黄道符合得最好的年代是公元前5669年,这是处于上述年代区间里的。

因此,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年代在公元前5670年前后。

在这个年代,二十八宿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的分布见图3a,春分点的赤经为0o(即春分时太阳的赤经为0o,下同),夏至点的赤经为90o,秋分点的赤经为180o,冬至点的赤经为270o。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方七宿分布在夏至点到秋分点之间,北方七宿分布在秋分点至冬至点之间,西方七宿分布在冬至点和春分点之间,南方七宿分布在春分点至夏至点之间,这恐怕不是巧合。

在该年代的初春,黄昏时可看到东方七宿正在从东方升起,西方七宿在西方沉没,而南方七宿正在南方天空横贯东西,恰好符合“四陆”的含义。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西方七宿中,觜参二宿远远偏离赤道和黄道,似乎与其它二十六宿不属一个体系中;昴毕二宿在黄道附近,娄、胃二宿介于赤道和黄道之间,奎宿在赤道上。

在东方七宿中,角、亢、氐、房、心五宿在黄道附近,尾、箕二宿在赤道上。

南方七宿和北方七宿中,除鬼宿在黄道上,其它各宿均在赤道附近。

图2 二十八宿与赤道和黄道间的距离随年代的变化。

横坐标为年代,从公元前10000到公元2000,正数为公元后,负数为公元前;纵坐标为二十八宿的赤纬或黄纬的平方和。

abcd图3 二十八宿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

横坐标是赤经,纵坐标是赤纬,均以度为单位。

a为公元前5670年时,b为公元前2400年,c为公元前2176年,d为公元前1000年。

三、二十八宿的演变古代中国往往使用日躔所在之宿来判断季节。

而由于岁差的影响,二分(春分、秋分)和二至(夏至、冬至)所在之宿也会发生变化。

下面从古代文献的记载来探讨一下二十八宿随年代的演变。

1、“房昴为纬,虚张为经”《黄帝内经·灵枢》的“卫气行第七十六”记载:“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天周二十八宿,而面有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

”这里的“子午卯酉”指的是月份,子月是冬至所在的月份,午月是夏至所在的月份,卯月是春分所在的月份,酉月是秋分所在的月份。

因此,这段话表明冬至点在虚宿、夏至点在张宿、春分点在昴宿、秋分点在房宿。

唐初的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对此段话的评论是:“经云‘虚张为经’者错矣,南方七宿星为中也。

”他认为夏至点是在星宿而不是张宿。

按照宿度的定义,某宿的范围是从本宿的起点直到下一宿的起点。

由此,我适的。

由此,可以得到““房昴为纬,虚星为经”的年代为公元前2494年至前2315年,取约数为公元前2400年(见图3b)。

此外,《史记·律书》在解释虚宿的含义时说:“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

”竺可桢认为“我国想来有冬至日在虚之传说矣。

”[1]从上表可知,冬至点在虚宿的年代是公元前2494年至前1853年。

同时,“昴”的含义是“日在卯”,即卯月时太阳在昴宿。

从上表可知,春分点在昴宿的年代是公元前2664年至前2176年。

2、《尚书》四仲中星《尚书·尧典》记载了著名的四仲中星: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古今中外对此讨论得非常多,竺可桢以实测的角度考证出是殷末周初之现象[10-12]。

我们认为四仲中星是和上述《灵枢》的记载一样,也是用来确定二分二至的,只不过是用昏中星来表示的。

例如,冬至日在虚宿,黄昏时太阳在西方地平线,即黄昏时虚宿在西方,此时春分点在南方,而春分日在昴宿,故仲冬昴宿“昏中”。

在四仲中星里,虚宿和昴宿是很明确的,由上表可知“冬至日在虚”和“春分日在昴”的年代范围为公元前2494年至前2176年。

对于“鸟”星,一般认为不出柳、星、张三宿。

但夏至日在柳宿或日在张宿的年代都超出了由虚昴二宿定出的年代范围,因此只能是夏至日在星宿。

对于“火”星,如果它是心宿,即秋分日在心宿,其年代远远超出上述年代范代一样。

若秋分日在氐宿,则四仲中星的年代为公元前2314年至前2176年。

我们倾向于取后一年代,图3c给出公元前2176年时的二十八宿天象图。

3、《史记》“二十八舍”《史记·律书》记载的“二十八舍”,与通常的二十八宿相比,差别是用建替代斗、用参替代觜、用伐替代参、用狼替代井、用弧替代鬼。

《汉书·天文志》所引的《甘氏星经》与之相同。

在《礼记·月令》的记载中,也是用建星替代斗宿、用弧替代鬼宿。

在二十八宿体系形成的年代,即公元前5670年前后,二十八宿基本上是沿赤道均匀分布的,即各宿的赤经之差是相似的(见图3a)。

然而,由于岁差的影响,各宿的赤经随着年代而变化,各宿的宿度(即与下一宿的赤经差)变得广狭不一。

图3d显示的是公元前1000年二十八宿在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从中看出斗宿和牛宿、井宿和鬼宿的间距变得很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