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简介

合集下载

量子力学之父——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

量子力学之父——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

称这一种基本量(hy)为“量子”。
1900年12月2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他的革
命性发现,并很快以《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律的理论》为题发表在刊物
上。在物理学史上,这一天被认为是量子论诞生的一天,是整个原子
物理学和自然科学新纪元的开端。1918年,普朗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
是他经常进行的户外活动。
在希特勒统治德国时期,皆朗克主持正义,并与纳粹进行斗争、这
佼他经常面临危险。他的小儿子曾参与军官们暗杀希特勒的活动,因
刺杀未遂于1945年年初被处死‘,曾朗克自己于1947年10月4日逝
世,享年89岁。在他逝世后,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说:“只要自然科学
存在,它就将永远小会让普朗克的名字被遗忘。”
原子结构理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辐射理论以及许多科学公式中。
普朗克公式也是很重要的,用它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原子量的绝对
值。只有在普朗克公式出现后,才能确定地说原子冉多大“重量,
普朗克爱好登Lh运动,曾征服了阿尔卑斯山许多难以攀登的高
峰,他在80岁高龄时还登上丁塔特拉山脉的大威尼迭格峰。散步也
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量子假说一提出,就产生了令人震惊的巨大影响。1如5年爱
因斯坦用量子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使量子假说发展为光量子
论;1913年玻尔把量子概念和核式原子概念结合起来,创立了原子结
构理论;由量子假说而产生的量子力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展。
普朗克常数被看成是两三个最重要的物理学常数之一,它出现在
是:该物体不反射任何光而是完全吸收所有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实验
物理学家们已经仔细地测量过黑体辐射,普朗克的伟大功绩是他推导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普朗克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普朗克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普朗克普朗克(Max Planck)是一位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他的生平和贡献对于量子物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普朗克的生平以及他对物理学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生平介绍普朗克于1858年4月23日出生在德国的基尔市。

他在年轻时展现了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决心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因此,他在慕尼黑大学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学,并于187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普朗克游历了欧洲各地,向许多知名物理学家学习和交流。

这些经历使他的科学思想得到了日益完善和发展。

1896年,普朗克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在那里开始了他辉煌的科研生涯。

他的工作不仅仅关注于理论物理学,还涉及到声学、热力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二、量子论的建立普朗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贡献是他对量子理论的提出和建立。

在研究黑体辐射(一种热能辐射)的过程中,普朗克发现传统的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辐射能量的发射和吸收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能量的辐射和吸收是以离散的形式发生的,即能量是由一小包一小包地传递的。

他进一步假设这些能量的最小分包被称为“量子”,且能量的大小与频率成正比。

通过这一假设,普朗克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数据,而这也被认为是量子理论的开端。

他的理论被称为“普朗克辐射定律”,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三、普朗克常数的提出为了支持他的量子理论,普朗克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普朗克常数。

这个常数被用于量子力学中的计算和描述,成为了量子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普朗克常数被表示为h,其数值为6.62607015×10^-34 J·s。

它与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即E = hν,其中E表示能量,ν表示频率。

普朗克常数的提出对于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的原则性和普适性使得普朗克成为了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四、普朗克的其他贡献除了量子理论,普朗克还在其他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马克斯 普朗克(资料简介)

马克斯 普朗克(资料简介)

马克斯·普朗克(1858 年4 月23 日-1947 年10 月4 日)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基尔城,母亲埃玛·帕齐希(Emma Patzig,1821 年—1914 年)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另有 4 个孩子赫尔曼(Her mann)、希尔德加德(Hildegard)、阿达尔贝特(Ad albert)和奥托(Otto),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留下了 2 个孩子胡戈(Hu go)和埃玛(Emma)。

普朗克在基尔度过了他童年最初的几年时光,直到 1867 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学(Maximiliansgymnasium)读书,与他当时同学的奥斯卡·冯·米勒(Oskar von Miller)后来成为了德意志博物馆的创始人。

生平简介普朗克出生在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传统家庭,他的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Gottlieb Jakob Planck,1751 年—1833 年)和祖父海因里希·路德维希·普朗克(Heinrich Ludwig Planck,1785 年—1831 年)都是哥廷根的神学教授,他的父亲威廉·约翰·尤利乌斯·普朗克(Wilhelm Johann Julius Planck,1817年—1900 年)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他的叔叔戈特利布·普朗克(Gottlieb Planck,1824 年—1907年)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普朗克在 16 岁时就完成了中学的学业。

普朗克十分具有音乐天赋,他会钢琴、管风琴和大提琴,还上过演唱课,曾在慕尼黑学生学者歌唱协会(AkademischerGesangverein München)为多首歌曲和一部轻歌剧(1876 年)作曲。

但是普朗克并没有选择音乐作为他马克斯·普朗克的大学专业,而是决定学习物理。

普朗克知识点总结

普朗克知识点总结

普朗克知识点总结普朗克是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界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他对能量量子化的研究以及对于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的贡献,使他成为了物理学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本文将对普朗克的一些重要贡献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一、普朗克常数普朗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普朗克常数。

这个常数的数值是6.62607015×10^-34 m^2 kg/s。

它是用来描述量子力学中的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

具体来说,它是用来描述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之间的关系的。

根据普朗克常数,可以得出光子的能量E与其频率ν之间的关系为E = hν。

这一公式被称为普朗克-爱因斯坦关系,它揭示了光子的能量是和频率成正比的。

普朗克常数的提出,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个常数,科学家们开始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一些微妙现象,并且可以更好的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普朗克常数的发现,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能量的离散性,也是量子力学理论产生的重要基础。

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他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普朗克在研究热辐射时提出了量子理论。

在研究热辐射时,传统的物理学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普朗克通过研究发现,只有将辐射的能量看作是离散的能级,才能够合理地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根据他的理论,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不是连续的。

在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中,他假设了能量的量子化,即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爱因斯坦也在普朗克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并得到了实验证实。

这也进一步巩固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的地位。

三、普朗克与相对论普朗克对相对论的贡献并不是特别显著,但是他对爱因斯坦的理论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赞许。

普朗克曾表示,他对于相对论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但是他承认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在普朗克的看来,相对论对于物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挑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常规认识,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石之一。

普朗克的故事

普朗克的故事

普朗克的故事
普朗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量子力学的奠
基人之一。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科学传奇,更是一段人生传奇。

年轻的普朗克,怀揣着对物理学的热爱和追求,开始了他的科
学探索之旅。

他在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并在研究中展现出非凡的
才华和创造力。

在当时,物理学正面临着一场革命,经典物理学的
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一些微观世界的现象,科学家们亟需一种新的理
论来解决这一难题。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这一假
设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能量的理解,也开启了量子力学的大门。


的理论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也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普朗克的一生并不仅仅是科学上的成就。

在家庭和个人
命运上,他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挑战。

他的儿子在一次战争中牺牲,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定地走
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普朗克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但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他的故事
也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
对和面对,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普朗克的故事,
学习他坚韧不拔的品质,不断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为人类的进步
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正是有了像普朗克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人
类才能不断地前行,不断地超越自己,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量子力学之父——马克斯·普朗克

量子力学之父——马克斯·普朗克

普朗克(1858.04.23~1947.10.04.),德国物理学家,全名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文名字: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普朗克于量子力学,我们都说他是“量子力学之父”。

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马克斯·普朗克在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基尔市出生了。

1867年普朗克全家去了慕尼黑,9岁的普朗克也因此就读于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学,在那里他受到数学家奥斯卡·冯·米勒也就是后来的德意志博物馆的创始人的启发,也就是米勒那里普朗克学到了生平的第一个原理——能量守恒。

1874年,16岁的普朗克完成了中学学业,并且在这一年他考取了慕尼黑大学理学院,开始了他的物理学学习。

1887年到1888年,普朗克在柏林大学学习,师从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以及数学家卡尔·魏尔施特拉斯。

1878年10月,普朗克在慕尼黑完成了教师资格考试。

学生时代的普朗克1879年2月,普朗克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慕尼黑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

1880年6月,完成了论文《各向同性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态》,获得了在大学的任教资格。

1880年到1885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任教。

1885年4月,普朗克被基尔大学聘为副教授。

1889年1月,普朗克前往柏林大学任副教授。

1892年,普朗克升为教授。

1894年,普朗克被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普朗克在书房查找资料1896年,普朗克着手对热辐射进行系统的研究。

1897年,哥廷根大学哲学系授奖给普朗克的专著《能量守恒原理》(Das Prinzip der Erhaltung der Energie,1897年)。

1899年5月,普朗克推出了与维恩公式类似的公式。

1900年10月19日,普朗克在《论维恩定律的改善》中,公布了他的新公式——普朗克辐射公式。

【精选】普朗克和能量子概念

【精选】普朗克和能量子概念

普朗克和能量子概念-----纪念能量子概念诞生100周年张战杰万陵德(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2)摘要:本文简述了普朗克生平经历,回顾他提出能量子概念这一伟大发现过程,分析他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其“悲剧”,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正直的物理学家,以期对今后科研工作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普朗克能量子概念1900年12月14日,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Max Planck)向柏林物理学会提出了能量子假说,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使人类对微观领域的奇特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革命性的影响。

100年过去了,人类即将进入更加辉煌灿烂的21 世纪,此时我们回顾能量子的诞生过程,来表达对普朗克这位伟大的、正直的、饱经忧患的卓越物理学家无限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一、生平简介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出生于德国的基尔。

普朗克从孩提时代就热爱物理。

在小学里,他的老师说:“想象一下,一个工人举起一块重石,奋力顶住它,把它放在屋顶上,他做功的能量没有消失。

多年以后,也许有一天,石头掉下来砸了某人的头。

”还是孩子的普朗克被这个物理中能量守恒定律的例子震惊了,就像某个人被落下的石头砸着了那样令人难忘,使他萌生了以后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的想法。

1867年考入古典马可西米连大学预科学校。

在数学家赫尔曼·米勒尔的悉心指导下,普朗克显露了数学方面的才能。

米勒尔还教他天文学和力学。

入大学之前,面临着专业的选择,他曾一度徘徊于音乐、语言学和科学之间,后来几经斟酌,终于选择了科学。

1874年10月,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和数学。

1877年转入柏林大学,在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指导下学习,并于1879年取得博士学位。

他在克劳修斯著作的影响下,从事热力学研究。

1880年,普朗克成为慕尼黑大学的物理学讲师,1885年被基尔大学聘为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889年,在基尔霍夫去世后,普朗克到柏林大学继任基尔霍夫的职位,担任新设立的理论物理学的科学讲座教学任务,1892年提升为正教授,一直到1926年退休为止。

物理学家简介

物理学家简介

几位重要的物理学家简介(曾小金收集、编辑以及整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从16世纪开始发展至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物理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严谨的学科;在这400多年的发展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1.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推翻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对近代科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立了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在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得到公认之前,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只不过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没有取得自己的独立地位。

当时,哲学家们束缚在神学和亚里士多德教条的框框里,得不出符合实际的客观规律。

伽利略继承和发展了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注重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敢于向传统的权威思想挑战,他不是先臆测事物发生的原因,而是先观察自然现象,由此发现自然规律。

他摒弃神学的宇宙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服从简单规律的整体,要了解大自然,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实验定量观测,找出它的精确的数量关系。

基于这样的新的科学思想,伽利略倡导了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的科学活动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

在天文学方面,伽利略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他的宇宙观的核心是维护和坚持、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他的日心说观点是完全建立在对天文的长期观测所获得的大量新发现的可靠事实基础之上的。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测得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与金星的盈亏变化,看到银河中有无数恒星,有力地宣传了日心说。

物理名言普朗克

物理名言普朗克

物理名言普朗克
摘要:
1.普朗克的简介
2.普朗克的物理名言
3.普朗克名言的启示
正文:
普朗克,全名马克斯·普朗克,生于1858 年,是一位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奠基者。

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尤其是在热辐射和量子力学领域的研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普朗克的物理名言是:“科学在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方面,比外在的实用性更加重要。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内在价值,即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一致性和真理性,而非其实用性或者功利性。

普朗克的这句名言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科学研究应当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而不是以追求实用性或者功利性为目标。

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而不在于它能够带来多大的实用价值。

其次,科学研究应当注重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即科学知识的本身必须符合逻辑,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如果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不一致,那么无论它多么实用,也是不可接受的。

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

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

❖ 玻尔还是一位杰出的人道主义者和社会活动 家,当法西斯主义在欧洲横行的时候,他曾 帮助一大批德国和意大利学者免遭迫害。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法西斯,他参加 研制原子弹。战后,他又是呼吁和平利用原 子能的知名人士。
❖ 尼尔斯·玻尔(Bohr,Niels)1885年10月7日生于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 生理学教授.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 育.1903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 1909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11年获博士学 位.大学二年级时研究水的表面张力问题, 自制实验器材,通过实验取得了精确的数据, 并在理论方面改进了物理学家瑞利的理论, 研究论文获得丹麦科学院的金奖章.
格兰的内瑟霍尔逝世。由于装设大西洋海底 电缆有功,英国政府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 后又于1892年封他为男爵,称为开尔文男爵, 以后他就改名为开尔文。
❖ 1846年开尔文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 教授,自然哲学在当时是物理学的别名。开 尔文担任教授53年之久,到1899年才退休。 1904年他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直到逝世。
研究中发现它是无价之宝,比先前可能设想的还要
贵重无数倍。假如不是他自己碰上这个宝藏,那么 无疑地,他的同事也会很快地、幸运地碰上它的。”
这当然是普朗克的谦虚。洛仑兹在评论普朗克关于
能量子这个大胆假设的时候所说的话,才道出了问
题的深入思考的人 才能得到。”
❖ 开尔文在电磁学理论和工程应用上研究成果 卓著。他曾用数学方法对电磁场的性质作了 有益的探讨,试图用数学公式把电力和磁力 统一起来。1846年便成功地完成了电力、磁 力和电流的“力的活动影像法”,这已经是 电磁场理论的雏形了(如果再前进一步,就 会深人到电磁波问题)。
❖ 普朗克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 数,它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虫”变成 “现代蝴蝶”。1906年普朗克在《热辐射讲 义》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工作,为开 辟探索微观物质运动规律新途径提供了重要 的基础。

【名人故事】物理学家普朗克、德布罗意

【名人故事】物理学家普朗克、德布罗意

6.2《量子世界》素材一、物理学家普朗克的生平简介普朗克(Max Plan c k 1858~1947),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1867年,其父民法学教授J.W.von普朗克应慕尼黑大学的聘请任教,从而举家迁往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度过了少年时期,1874年入慕尼黑大学.1877~1878年间,去柏林大学听过数学家K.外尔斯特拉斯和物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和G.R.基尔霍夫的讲课.普朗克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两位物理学家的人品和治学态度对他有深刻影响,但他们的讲课却不能吸引他.在柏林期间,普朗克认真自学了R.克劳修斯的主要著作《力学的热理论》,使他立志去寻找像热力学定律那样具有普遍性的规律.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1888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后任教授)和理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物理学对黑体辐射现象解释上的困难,创立了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能量量子)的整数倍的假说,即量子假说.他引进了一个物理普适常数,即普朗克常量,以符号h表示,其数值为6.626 176×10-27尔格·秒,是微观现象量子特性的表征.他从理论上导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分布的公式,称为普朗克公式.量子假说的提出对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普朗克于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普朗克成了德国科学界的中心人物,与当时德国以及国外的知名物理学家都有着密切联系.191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7年他担任威廉皇帝协会会长.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以一个科学家对科学、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纳粹分子为捍卫科学的尊严而斗争.1947年10月4日在哥廷根逝世.二、德布罗意的科学生涯路易斯一维克多·德布罗意(Louls-Victorde Broglie 1892~1987),是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德布罗意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尤其是关于量子问题的研究,他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为现代物理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24年11月,德布罗意在博士论文中阐述了著名的物质波理论,并指出电子的波动性.这一理论为建立波动力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这一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也使他成为第一个以学位论文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本文就德布罗意的科学生涯以及他关于物质波的理论作一探讨.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蒂厄浦,是法国一贵族家庭的次子.德布罗意家族自17世纪以来在法国军队、政治、外交方面颇具盛名.祖父J.V.A德布罗意(1821~1901)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1871年当选为法国国民议会下院议员,同年担任法国驻英国大使,后来还担任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等职务.德布罗意从18岁开始在巴黎大学学习理论物理,但是因为打算沿其家族传统,以后从事外交活动,他也学习历史,并且于1909年获得历史学位.德布罗意从他哥哥那里了解到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关于量子方面的工作,这些引起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德布罗意终于放弃了已决定的研究法国历史的计划,选择了物理学的研究道路,并且希望通过物理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布罗意在军队服役,被分配到无线电台工作,中断了他的理论物理研究.1919年,德布罗意重新回到他哥哥的实验室研究X射线,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许多原子结构的知识,而且接触到X射线时而像波、时而像粒子的奇特性质.德布罗意曾经与其兄就X射线的性质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他对其兄及其同事们的实验工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对这些现象作出理论解释,1920年,德布罗意重新开始研究理论物理,特别是关于量子问题,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可喜成果.1923年9月和10月,德布罗意发表了三篇关于物质波的论文,创立了物质波理论.之后,他投入博士论文的写作,1924年11月他以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的论文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在这篇论文中,包括了德布罗意近两年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论述了物质波理论及其应用.德布罗意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留在巴黎大学,他又发表了有关波动力学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同时担任教学任务.1930年到1950年间,德布罗意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波动力学的推广,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发表了大量评论和论文.1951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德布罗意研究粒子和波之间的关系,目的是通过研究用经典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对波动力学作出因果解释.德布罗意一生的研究成果颇丰,他的著作达25本之多.由于德布罗意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很多的荣誉.1929年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彭加勒奖章,同年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获摩纳哥阿尔伯特一世奖,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一级卡琳加奖,1956年获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金质奖章.德布罗意于193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以后任数学科学常务秘书.他还是华沙大学、雅典大学等六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是欧、美、印度等18个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

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

❖ 1947年10月3日,普朗克在哥廷根病逝,终 年89岁。德国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 学家,把威廉皇家研究所改名叫普朗克研究 所。
❖ 普朗克的墓在哥庭根市公墓内,其标志是一 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 下角写着:尔格·秒。
玻尔
玻尔(1885-1962), (Niels Henrik David Bohr)
❖ 1824年6月26日开尔文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 斯特。他从小聪慧好学,10岁时就进格拉斯 哥大学预科学习。17岁时,曾立志:“科学 领路到哪里,就在哪里攀登不息”。1845年 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兰格 勒奖金第二名,史密斯奖金第一名。
❖ 毕业后他赴巴黎跟随物理学家和化学家V.勒 尼奥从事实验工作一年,1846年受聘为格拉
❖ 1852年他与焦耳合作进一步研究气体的内能, 对焦耳气体自由膨胀实验作了改进,进行气 体膨胀的多孔塞实验,发现了焦耳-汤姆孙 效应,即气体经多孔塞绝热膨胀后所引起的 温度的变化现象。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 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到低温技术中。
❖ 1856年他从理论研究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 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 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 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 这一现象后叫汤姆孙效应。
❖ 1930年以后研究核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等,并取得重 大成就。和许多科学家共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颗原 子弹。玻尔的一生得到过很多荣誉,除诺贝尔物理 奖外,还获得过英国、挪威、意大利、美国、德国、 丹麦给予科学家的最高奖赏。得到各种学术头衔、 名誉学位,会员资格比任何一位同时代的科学家都 多。他热爱祖国,以他的决心和胆识,谢绝各种外 来的高薪聘请,在一个人口不到五百万的丹麦国建 立起物理学的国际中心,把哥本哈根建成了物理学 家“朝拜的圣地”。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进取和创 造。为后来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普朗克

普朗克

马克斯·普朗克 (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基尔城,母亲埃玛·帕齐希(Emma Patzig ,1821年—1914年)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另有4个孩子赫尔曼(Hermann )、希尔德加德(Hildegard )、阿达尔贝特(Adalbert )和奥托(Otto ),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留下了2个孩子胡戈(Hugo )和埃玛(Emma )。

普朗克在基尔度过了他童年最初的几年时光,直到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学(Maximiliansgymnasium )读书,与他当时同学的奥斯卡·冯·米勒(Oskar von Miller )后来成为了德意志博物馆的创始人。

生平简介普朗克出生在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传统家庭,他的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Gottlieb Jakob Planck,1751年—1833年)和祖父海因里希·路德维希·普朗克(Heinrich Ludwig Planck,1785年—1831年)都是哥廷根的神学教授,他的父亲威廉·约翰·尤利乌斯·普朗克(Wilhelm Johann Julius Planck,1817年—1900年)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他的叔叔戈特利布·普朗克(Gottlieb Planck,1824年—1907年)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普朗克在16岁时就完成了中学的学业。

普朗克十分具有音乐天赋,他会钢琴、管风琴和大提琴,还上过演唱课,曾在慕尼黑学生学者歌唱协会(AkademischerGesangverein München)为多首歌曲和一部轻歌剧(1876年)作曲。

但是普朗克并没有选择音乐作为他的大学专业,而是决定学习物理。

弗朗西斯·普朗克声乐套曲《短稻草》的研究

弗朗西斯·普朗克声乐套曲《短稻草》的研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THE NEW V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1]:孙雨丰(1962~),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

弗朗西斯·普朗克声乐套曲《短稻草》的研究弗朗西斯·普朗克作为法国艺术歌曲界一颗璀璨之星在19世纪到20世纪过渡的过程中不断的闪烁他的光芒。

因为他本人家境富裕,所以文学和音乐总是围绕在他的生活中,环境的渲染造就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并有了成为作曲家的梦想,而正是因为这个梦想,让他在音乐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让他创作了一部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因此才有了《短稻草》的诞生。

一、《短稻草》研究目的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对普朗克作品的研究并不多见。

至于演唱他的作品《短稻草》则更为少见。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高校的美声唱法也有了进步,探究作品时也开始对音乐本身的多方面内容投入关注。

普朗克的艺术创作越来越多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因此《短稻草》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作曲家简介(一)普朗克的介绍与其经历普朗克是法国独具盛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作为六人团之一,他的作品通常都是艺术歌曲和器乐曲。

当然器乐曲的形式较为简短。

他惯常的音乐表现手法就是在简单中透着复杂,在朴素中透着深刻。

作为时代的跟随者,他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抵抗运动的过程中写下了彰显着顽强抵抗意志的《人类的形象》,他的《加尔默罗会修女们的对话》被认是自20世纪以来最好的歌剧。

他的歌曲集有的带有委婉的讽刺,有的带着俏丽明朗的风格,有的诙谐幽默。

弗朗西斯·普朗克的创作领域十分广阔,作品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步的过渡,有他早期生活幸福时的轻松欢悦、战争发生时的严肃、还有后来带上的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色彩。

他不仅只是乐曲的创作者,也是方法的改进者。

他不但精通德彪西的音乐韵律原则还精通一些声乐朗诵方法,并且能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他也有着一个响亮的称号,叫做法国的“弗朗茨·舒伯特”。

普朗克英文简介

普朗克英文简介

Planck in 1874
Planck spent his first several years of childhood at Kiel. When he was 9 years old, in 1867, his family moved to Munich where he was inspired by a mathematician named Oskar von Miller. With the help of Miller, he developed hi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What’s more, Planck learned his first physical principle: energy conservation(能量守恒). And it was his first time that he had made acquaintance with physics.
2021/5/23
3
University
In 1874, Planck was admitted in
University of Munich. He had a gift
for music and a command of piano,
pipe organ(管风琴) and violoncello(大
Gustav
“He teaches carefully, but his class is very tedious
(冗长的).” Even so, Planck still developed a sincere
friendship with Herman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普朗克资料简介_普朗克的故事介绍

普朗克资料简介_普朗克的故事介绍

普朗克资料简介_普朗克的故事介绍普朗克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普朗克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普朗克资料简介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文:MaxKarlErnstLudwig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岁),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

且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

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

1877年转入柏林大学,曾聆听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教授的讲课,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

1930年至1937年任德国威廉皇家学会的会长,该学会后为纪念普朗克而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

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

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的故事介绍普朗克他聪明、爱学习、爱好广泛。

其实这位伟人的心中也有一个音乐梦。

他从小学习了很多乐器,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

虽然后面没有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可他还是经常组织音乐交流会。

普朗克除了音乐以外,他还喜欢去爬山。

在他不工作的时候,他可以放松整个身心,去感受自然。

他是一个生活工作两不误的人。

提到普朗克,不可不提的便是他的工作。

他的工作是他的骄傲,也是世人的骄傲。

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表
•1858.4.23生于德国基尔
•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 黑的中学读书时受到数学家奥斯卡·冯·米勒 的启发,对数理方面产生兴趣。 •1874年(16岁)普朗克入慕尼黑大学攻读 数学,后改读物理学。
•1877年(19岁)转入柏林大学。
• 1879年(21岁)获得博士学位。
• 1880年(22)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物理讲师
• 1885年被基尔大学聘为理论物理特约教授
• 1887年3月,普朗克与玛丽·梅尔克结婚,后育有4 个孩子。
• 1900年提出了能量量子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物理 学常数--普朗克常数。
•1丽9特11·年冯3·赫月斯普林朗结克婚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玛格 •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普朗克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同时还担任了柏林威廉皇家研究 所所长。
谢谢
郑加敏
2016.3.7
•1947年10月逝世,终年89岁。
普朗克量子论
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只能是辐射 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不 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e叫做能量子。
e=hν
• 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 普朗克常h=6.626x10—34J·s
背景
•黑体辐射 两公式一在长波方面不符,一在短 波不符。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推得 公式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
普朗克
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 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者、 二十世纪两大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家庭教育良好
•普朗克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哥廷根的 神学教授, •父亲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 •叔叔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 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 维恩的公式在波长较短,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才与实 验数据相符。瑞利-金斯公式则在短波区域内出现 极大的偏差,被称为“紫外灾难”。
黑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种 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
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辐射的实验规律
如图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 度都有增加;另—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 方向移动。
主要著作
博士论文《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1879年 《热辐射讲义》1906年 • 《论维恩光谱方程的完善》(1900年 ) • 《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1900年 ) • 《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1900年 ) 《普通热化学概论》(1893) 《热力学讲义》(1897) 《能量守恒原理》(第二版1908) 《热辐射理论》(1914) 《理论物理学导论》(共5卷1916~1930) 《热学理论》(1932) 《物理学论文与讲演集》(共3卷,1958) 《物理学的哲学》(1959)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